林木种苗培训大纲
林木种苗工培训计划

林木种苗工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林木种苗工作是国家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环节,培训林木种苗工作者对于提高国家森林资源保护的水平,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培训计划旨在提升林木种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能力和工作素质,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完成种苗工作任务。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主要面向从事林木种苗工作的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林业种苗站、林业科研单位、林业生产企业等单位的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1. 林木种苗基础知识(1)林木种苗概论(2)林木种苗资源(3)林木种苗生物学基础2. 种苗繁育技术(1)种苗生产技术(2)种苗选育和改良(3)种苗病虫害防治3. 种苗管理与培育(1)种苗播种技术(2)苗床管理(3)苗木移植技术4. 种苗质量检测与评价(1)种苗质量检测指标(2)种苗质量评价方法(3)种苗质量管理5. 种苗营造与利用(1)林木种苗营造技术(2)种苗利用和推广(3)种苗市场和产业发展6. 种苗工作管理(1)种苗工作机构设置(2)种苗工作规范管理(3)种苗工作经验交流四、培训形式本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专家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为期一个月。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理论讲授采用专家讲座、学员自主学习、课堂互动等方式,通过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和最新技术进展,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实地实践组织学员到种苗基地、苗圃实地观摩、学习实践,学员亲身参与苗木培育、管理和质量检测等环节,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3. 课外作业安排学员进行相关文献阅读、调研和实践任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交流讨论组织学员进行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培训考核本培训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综合评价。
1. 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考核通过实地操作考核,考察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大纲
一、林木种苗培育
1.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2.种子催芽原理及常用方法
3.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4. 苗木的分类及其特征
5. 工厂化育苗和大田育苗技术
6. 容器育苗关键技术
7. 苗木出圃质量要求
二、森林结构与功能
1.森林立地主导因子及立地分类方法
2.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3.密度结构作用规律及确定方法
4.纯林和混交林特征
5.如何处理好树种间种间关系
三、森林营造技术
1.造林地种类及常用整地方法
2.常用造林方法及特征
3.覆盖、菌根、保水剂等新技术在造林上的应用
4.封山育林的作用及措施
5. 北方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四、森林经营技术
1.林木分级及采伐木选择技术
2. 抚育采伐的种类与方法
3.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4.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
5. 低效林的形成与改造技术
五、森林主伐更新技术
1.森林主伐与抚育采伐之间的关系
2.皆伐与更新技术
3.渐伐与更新技术
4.择伐与更新技术
六、林业生态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6.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林木种植类培训计划

林木种植类培训计划林木种植类培训计划是为了帮助农民、农业工作者或有兴趣从事林木种植的人士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项目。
林木种植是一门独特的农业技术,不仅涉及树木的种植和养护,还涉及到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林木保护等多个领域。
通过培训,学员可以掌握种植技术、养护技术等,提高林木种植的质量和效益。
一、课程内容:1. 林木种植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的树种、适宜的生长环境、栽植技术等内容。
2. 林木养护技术:包括施肥、浇水、修剪等,为林木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3. 土壤管理:涉及土壤改良、保水保肥、防止土壤退化等,为树木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
4. 病虫害防治:介绍常见的病虫害种类、预防和治理措施。
5. 林木保护:介绍常见的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对林木的危害,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向学员讲解相关知识和技术。
2. 实践操作:在课程中设置实践环节,学员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树木的种植、养护等操作。
3. 实地考察:组织学员参观农业园区、林场等,观摩现场的种植实践和管理经4. 班主任指导:每个班级设立班主任,负责学员的学习跟踪、问题解答和指导。
三、培训目标:1. 掌握林木种植的基础知识:学员可以了解常见的树种、适宜的种植环境以及栽植技术等。
2. 掌握林木养护技术:学员可以熟练掌握施肥、浇水、修剪等养护技术,为树木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3. 学会土壤管理:学员可以了解土壤改良、保水保肥等技术,为树木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
4. 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学员可以了解常见的病虫害种类、预防和治理方法。
5. 学会林木保护:学员可以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对林木的危害,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6. 培养培训学员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训评估:1. 考核方式: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2. 成绩标准:根据考核结果,将学员的成绩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3. 评估反馈:根据学员的考核结果,向学员提供评估反馈和改进意见,帮助学员提高学习效果。
抗盐碱林木种苗科研及生产培训课程

抗盐碱林木种苗科研及生产培训课程1. 课程简介抗盐碱林木种苗科研及生产培训课程是为了培养人才、推动抗盐碱林木种植产业发展而设立的专业培训课程。
本课程旨在提供系统化、科学化的培训内容,涵盖了抗盐碱林木种苗科研和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抗盐碱林木种苗科研和生产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将掌握抗盐碱林木种苗的选育、培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对抗盐碱林木种植产业的认识和理解。
3. 课程内容3.1 抗盐碱林木种苗科研•抗盐碱林木种苗选育原理和方法•抗盐碱林木种苗繁殖技术•抗盐碱林木种苗改良技术•抗盐碱林木种苗质量评价方法3.2 抗盐碱林木种苗生产•抗盐碱林木育苗基本技术•抗盐碱林木苗圃建设与管理•抗盐碱林木移植与栽培技术•抗盐碱林木种苗防治措施4. 学习方式本课程以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理论部分包括课堂教学、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旨在为学员提供抗盐碱林木种苗科研和生产的理论基础。
实践部分则通过实地考察、技能操作等形式,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培训对象和时间本课程适合从事抗盐碱林木种植和科研的专业人员、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农民等参加。
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连续5天或者分为多个周末进行。
6. 培训机构本课程的培训机构为抗盐碱林木种植研究中心。
该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科研团队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致力于抗盐碱林木种苗科研与生产的研究和推广。
7. 培训师资本课程的师资力量雄厚,由抗盐碱林木种植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和资深从业人员组成。
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8. 培训收益参加本课程的学员将能够全面了解抗盐碱林木种苗科研和生产的相关知识,具备抗盐碱林木种苗选育和生产的技能。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抗盐碱林木种植产业的科研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为相关单位和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林木种植类培训计划

林木种植类培训计划目的和背景林木种植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林木种植人员的技能和水平,提升林木种植的质量和效益,我们特别设计了这个培训计划,希望能够通过培训让林木种植人员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林木种植的效益和质量。
培训目标1. 掌握林木种植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土壤、树木生长环境等基础知识。
2. 掌握林木种植的基本技能,包括土壤准备、树木育种、栽植和管理等技术操作。
3.了解林木种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提高林木种植的环境保护意识。
4. 提高林木种植的管理和运营能力,使林木种植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培训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1)土壤基本性质和种植的关系(2)树木生长环境的重要因素(3)树木的营养需求和生长规律(4)常见林木种植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2. 基本技能培训(1)土壤准备技术(2)树木嫁接和育种技术(3)树木的栽植和移植技术(4)树木的修剪和疏伐技术(5)树木的保护和病害防治技术3.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1)林木种植相关的法律法规(2)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3)生态补偿政策和措施4. 管理和运营能力提升(1)林木种植的规划和设计(2)种植成本和收益的评估(3)林木种植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4)林木种植的管理和运营技巧培训方法1. 理论课程我们将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由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员授课,讲解林木种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
2. 实践操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将组织学员到实际的种植场地进行实地操作,包括土壤准备、树木的选择和育种、栽植和管理等环节,让学员能够亲自操作、参与,掌握实际技能。
3. 考核评估我们将安排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通过考核评估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的技能,对学员进行学习和技能水平的全面评估。
4. 交流互动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将安排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环节,让学员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林场苗木培育技术培训计划

林场苗木培育技术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及意义林场苗木培育技术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林木品质和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林场苗木培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林场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我公司制定本培训计划。
本培训计划旨在:1. 提高林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苗木培育质量和产量;2. 深化对苗木培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训;3. 强化对苗木培育技术的实际操作培训。
通过本次培训,预期能够全面提升林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推动苗木培育技术的升级,为林业生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培训内容本培训计划将围绕苗木培育技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展开培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林木生长规律和环境需求:深入探讨不同种类林木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的需求,包括土壤、光照、水分等方面的要求。
2. 苗木培育技术原理:介绍苗木培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育苗土壤的选用、播种和移栽等操作流程。
3. 苗木生长管理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培训学员掌握苗木生长管理的技术要点,包括修枝、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4. 应用新技术:介绍和演示一些新的苗木培育技术,包括温室育苗、人工授粉等新技术的应用。
5.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学员掌握苗木培育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知识,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
6. 现场实践:组织学员到实际的苗木培育基地进行现场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以上的培训内容,参训学员将全面了解苗木培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提高林场苗木培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训安排本次培训计划将分为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两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1. 理论学习阶段(3天):第一天:林木生长规律和环境需求的理论学习第二天:苗木培育技术原理的理论学习第三天:苗木生长管理技术和新技术应用的理论学习2. 实际操作阶段(2天):第四天:实际操作技能的演示和练习第五天:现场实践,到苗木培育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将举办开班仪式和结业典礼,确保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
苗木种植培训计划

苗木种植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1. 培训对象:种植苗木的农民、种植园的管理员、相关苗木种植从业人员2. 培训目的: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学员掌握苗木的种植技术、管理方法,提高种植效率和品质,培养合格的苗木种植从业人员。
二、培训内容1. 苗木种植的基本知识1.1 苗木的种类和特点1.2 苗木的生长环境要求1.3 苗木的生长发育过程1.4 苗木的生长规律及影响因素2. 苗木栽培技术2.1 苗木的选种和育苗2.2 苗木的整地和施肥2.3 苗木的定植和整形修剪2.4 苗木的灌溉和施肥管理2.5 苗木的病虫害防治3. 苗木的管理和养护3.1 苗木的定植密度和排水3.2 苗木的防护和疏伐3.3 苗木的留土留水和保护措施3.4 苗木的修剪和灌溉管理3.5 苗木的病虫害防治4. 苗木的质量检测4.1 苗木的生长检测和质量评估4.2 苗木的病虫害检测和防治4.3 苗木的疏伐和修剪评估4.4 苗木的施肥和保护措施评价4.5 苗木的质量标准和合格评定三、培训方式1. 线下培训:邀请苗木种植专家进行实地授课和技术指导,安排学员进行现场实践操作,全面掌握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2. 在线培训: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开设网络直播课程和视频学习教材,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便利度。
3. 实践培训:组织学员参与实际的苗木种植项目,学以致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4. 互动交流:组织学员进行专业技能竞赛和案例分析,并设立专业讨论群和答疑解惑活动,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培训周期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培训内容的复杂程度,一般培训周期可以设置为1个月到3个月不等,灵活调整学习进度和安排培训时间。
五、培训方法1. 课堂讲授:邀请资深专家和学者进行精彩的课程讲解,传授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2. 实践操作:现场演示操作和学员亲自实践操作,掌握苗木种植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结合经典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学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种植培训教学计划大纲

种植培训教学计划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种植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土壤和气候条件、种子和种苗的选取、播种和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学员将能够熟练掌握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土壤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 熟悉常见作物的种子和种苗选取原则;3. 掌握播种和管理技术;4. 了解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5. 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土壤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1 土壤类型及特点1.2 土壤酸碱度和养分含量1.3 气候条件对作物的影响1.4 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作物的适应性2. 种子和种苗的选取2.1 种子和种苗的分类2.2 种子和种苗的质量标准2.3 种子和种苗的保存和检测方法3. 播种和管理技术3.1 不同作物的播种时间和方式3.2 土壤肥力和施肥技术3.3 浇水和排水技术3.4 杂草防控和植株调整技术4. 病虫害的防治4.1 常见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4.2 常见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4.3 安全使用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例讲解,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2. 实地操作:在实验田或专业农场进行实地操作,帮助学员掌握具体的播种和管理技术。
3. 课堂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安排1. 第一阶段(1周):理论学习和基础知识培训1.1 土壤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2 种子和种苗的选取原则1.3 播种和管理技术的基本知识1.4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2. 第二阶段(2周):实地操作和技能培训2.1 参观专业农场或农业示范基地,学习种植技术的实际操作2.2 在实验田进行播种和管理技术的实地演练3. 第三阶段(1周):课堂讨论和总结3.1 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问题3.2 对本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六、教学评估1. 课程结束后,进行学员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种苗工》培训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林业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必需的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生产实践作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苗圃建设及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等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苗圃的选择条件、苗圃区划和耕作方法。
2、种子园、采穗圃及母树林建立的基本方法。
3、种子的采集、调制、贮藏和检验的方法。
4、播种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扦插苗、嫁接苗、分株苗和压条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容器育苗、穴盘育苗的基本知识。
7、大苗培育的基本知识。
8、中耕、除草、施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技能教学目标1、能进行园林苗圃设计和组织施工。
2、能进行园林树木种子的采集、调制、贮藏和检验。
3、能较熟练地进行播种、苗木移植和管理。
4、能较熟练地进行扦插、嫁接和大苗整形修剪操作。
5、能较熟练地进行容器育苗营养土的配制、装袋置床和管理。
6、能进行大棚的建造和大棚育苗的管理。
7、能进行苗木调查和出圃操作。
8、能合理使用除草剂,熟练掌握施肥量。
(三)思想品德教学目标1、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2、具有严谨的学风,稳固的专业思想和创新精神。
3、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热爱科学,实事。
4、加强职业道德的训练。
三、教材(一)推荐使用教材:1、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运山钱拴提主编. –:中国林业,2007(二)推荐参考书目:1、黄云鹏.2002森林培育学[M].:高等教育2、时轩,国舫,王九龄,等.1992.造林学(第二版)[M].:中国林业3、付保.2004园林苗木生产技术[M].:中国林业四、教学正文与要求(一)理论教学正文与要求绪论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理解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的概念和容。
2、了解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3、了解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4、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参观经营较好的苗圃和造林现场,加深对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及其在造林绿化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单元林木良种选育技术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选择育种了解选择育种概述,理解种源试验方法和优树选择。
2、树木引种了解植物引种概述,理解树木引种成败的因素和引种程序。
3、杂交育种了解杂交育种概述,杂交方式和系本选配,理解杂交技术。
4、新技术育种了解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教学建议1、重点讲授杂交育种。
2、结合图例进行杂交方式和系本选配演示。
第二单元苗圃的建立与耕作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苗圃的建立了解苗圃施工和苗圃技术档案的容。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条件、苗圃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苗圃设计步骤。
2、苗圃地的耕作掌握苗圃地耕作的环节及苗床规格和作床技术要求。
掌握作床、土壤处理及施肥的方法。
教学建议1、重点讲授苗圃地选择的条件、苗圃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和作床技术要求。
2、结合实例进行苗圃地面积计算课堂练习。
3、教师可据实际需要给学生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苗圃设计本资料。
4、结合实训巩固整地作床、土壤处理及施肥的知识。
第三单元林木种子生产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种实的采集了解林木结实的一般规律。
理解种子成熟的相关概念和种子成熟特征。
掌握确定采种期的原则和采种方法。
2、种子的调制掌握各类果实的调制方法。
3、种实的贮运理解安全含水量的概念和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因素。
掌握种子的贮藏方法。
4、种子的品质检验了解样品的基本概念、取样方法和要求及分样方法。
掌握林木种子播种品质(净度、重量、含水量、发芽率、生活力、优良度、病虫感染度)的测定方法。
教学建议1、重点讲授种子成熟特征、确定采种期的原则、各类果实的调制方法、种子的贮藏方法和种子品质检验方法。
2、结合演示进行种子贮藏和种子品质检验教学。
3、结合实训巩固种子采集、调制、贮藏和品质检验的知识。
第四单元播种育苗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理解播种育苗及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和防鸟害、鼠害的处理方法。
掌握种子消毒及水浸、层积和化学药剂催芽的方法。
2、播种了解播种时期、播种量控制和播种方法。
掌握播种操作技术。
3、播种后的管理了解播种后管理的容和应用。
掌握遮荫、间苗补苗、追肥、病虫害防治和苗木防寒技术。
教学建议1、重点讲授种子消毒及催芽的方法、播种操作技术和遮荫、追肥、苗木防寒技术。
2、结合实训巩固种子消毒、催芽、播种和管理的知识。
第五单元营养繁殖育苗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扦插育苗了解扦插成活原理。
理解扦插育苗的概念和影响插穗生根的因素。
掌握扦插育苗操作技术。
2、嫁接育苗理解嫁接育苗和亲和力的概念及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掌握几种常用嫁接方法的操作技术。
3、分株育苗和压条育苗掌握分株育苗和压条育苗技术。
教学建议1、重点讲授影响扦插、嫁接成活的因素和扦插、嫁接育苗技术。
2、结合演示进行剪穗、扦插、嫁接的教学。
3、结合实训巩固扦插、嫁接育苗的知识。
第六单元设施育苗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容器育苗了解容器育苗的概念和容器育苗的意义。
掌握容器育苗技术、现代化穴盘育苗技术。
2、塑料大棚育苗了解大棚的特点及大棚建造、大棚育苗的管理技术。
掌握大棚育苗的管理技术。
教学建议1、重点讲授容器育苗技术、穴盘育苗技术及大棚育苗的管理技术。
2、参观大棚育苗设施,熟悉大棚的建造。
3、结合演示进行穴盘育苗教学。
4、结合现场教学和实训巩固容器育苗、穴盘育苗及大棚育苗的管理的知识。
第七单元组培育苗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组织培养概述熟悉组织培养的概念。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类型和应用。
2、组培室的建设熟悉组培厂的建设。
3、组培育苗技术熟悉组织培养的整个过程。
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材料的接种和培养技术。
教学建议1、重点讲授培养基的配制、材料的接种和培养技术。
2、参观组培厂,熟悉组培全过程和组培厂的建设。
3、结合演示进行外植体处理和接种的教学。
4、结合实训巩固培养基配制、材料接种和培养的知识。
第八单元苗木移植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苗木移植的作用了解苗木移植的作用。
2、移植次数和密度理解苗木移植的次数要求和密度控制原则。
3、苗木的移植掌握苗木移植技术。
教学建议1、重点讲授苗木移植技术要点。
2、结合实训巩固苗木移植的知识。
第九单元苗木出圃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出圃苗的规格了解苗木质量要求和各类苗木的规格要求。
2、苗木调查了解标准地法、标准行法和抽样调查技术。
3、苗木出圃了解苗木出圃的各个环节。
掌握起苗和包装技术。
教学建议1、重点讲授苗木质量、抽样调查技术及起苗和包装技术。
2、结合演示进行苗木包装教学。
3、结合现场教学和实训巩固抽样调查及起苗和包装的知识。
(二)实践教学要求第一单元林木良种选育技术1、结合图例讲解各种杂交方式。
第二单元苗圃的建立与耕作1、苗圃规划设计。
包括有关设计图表和苗圃设计说明书。
2、苗圃地耕作。
包括耕地、耙地、作床(或作垄)和土壤消毒。
第三单元林木种子生产1、种实的采集。
包括采摘法、摇落法和地面收集。
2、种实的调制。
包括球果类、干果类和肉质果类的调制。
3、种子的贮藏。
包括普通干藏、密封干藏、室外埋藏和室堆藏。
4、种子品质检验。
包括净度、重量、含水量、发芽率、生活力、优良度和病虫感染程度7个项目。
第四单元播种育苗1、播种。
包括种子消毒、催芽和播种全过程。
2、苗木管理。
包括遮荫、松土除草、灌溉、追肥、间苗和补苗、病虫害防治等项目。
第五单元营养繁殖育苗1、扦插育苗。
包括选条、剪穗、催根、扦插和插后管理全过程。
2、嫁接育苗。
包括芽接和枝接,要求练习当地常用嫁接方法,如“T”形芽接、嵌芽接、方块芽接和劈接、切接、插皮接。
3、压条与分株。
包括低压法、高压法和灌丛分株法或掘起分株法、根蘖分株法。
第六单元设施育苗1、容器育苗。
包括营养土配制、装袋置床到管理的全过程。
2、大棚建造。
参观大棚,条件许时搭建简易大棚。
3、大棚苗的管理。
包括温度管理、光照管理、CO2管理和苗木管理容。
第七单元组培育苗1、组织培养基的配制。
包括母液配制、培养基配制、培养基分装和灭菌全过程。
2、接种与培养。
包括外植体处理、接种及初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驯化移植。
第八单元苗木移植1、苗木移植。
包括起苗、移植和管理全过程。
第九单元苗木出圃1、苗木调查。
包括调查区划分、样地面积和数量的确定、样地的设置、苗木调查及调查精度和苗木产量、质量计算全过程。
2、苗木出圃。
包括起苗、分级、统计、包装及苗木的检疫和消毒全过程。
生产实习项目项目一:苗圃的施工与整地实习目标:掌握苗圃整地、作床的方法。
项目二:种子催芽技术实习目标:掌握种子消毒和催芽的常用方法项目三:嫁接育苗技术实习目标:学会枝接、芽接,以及接后管理技能,掌握提高嫁接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项目四:穴盘育苗技术实习目标:了解穴盘育苗流程,熟练掌握日常抚育管理技能。
项目五:苗木移植技术实习目标:掌握常用苗木的移植技术,重点学会大苗移植技术。
五、大纲说明1、大纲应用围和使用方法本大纲适用林业专业二年制使用,其中教学总学时188学时。
理论教学44学时,实验实践性教学64学时,生产实习80学时。
2、教学建议林木种苗生产是一种应用科学,重点要使学生掌握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能力,教学要以技能传授为主,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
精选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容,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旨在培养出高技能的种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