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2021年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2021年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试验(二)第1 页 一、 食物营养成份检验 试验材料: 碘酒、 米粉、 滴管、 白纸、 酒精灯、 碟子、 花生、 瘦肉等。 试验步骤: 1、 把少许米粉放在碟子上, 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 观察发生现象。 2、 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 观察白纸上留有痕迹。 3、 将切成细条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注意闻一闻, 有什么气味。 试验现象及结论: 1、 加入碘酒后, 米粉变成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 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 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 将瘦肉在火上烧后, 会闻到一股难闻、 烧焦羽毛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 面粉变蓝 试验材料: 碘酒、 面粉、 小碗、 筷子、 盘子、 开水。 试验步骤: 1、 把少许面粉放在小碗里, 加一点水用筷子搅拌。2、 再倒上开水, 搅拌。3、 待冷却后, 取一点放在盘子里, 再滴上几滴碘酒。4、 观察现象。 试验现象: 面粉变成蓝色了。 试验结果: 这说明面粉中有淀粉。 四、 不一样材料溶解试验 试验目: 经过试验判定不一样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试验材料: 烧杯(依据材料种类准备)、 玻璃棒、 小苏打、 面粉、 食用油、 粉笔末、 洗衣粉、 黏土、 木屑。 试验过程: 1、 现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清水。2、 用药匙取适量小苏打、 面粉、 食用油、 粉笔末、 洗衣粉、 黏土、 木屑, 分别放入烧杯中, 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 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 玻璃棒不要碰到玻璃杯杯壁。3、 搅拌后, 静置一会儿, 观察溶解情况。 试验现象: 小苏打、 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 面粉、 食用油、 粉笔末、 黏土、 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试验结论: 有物体在水中能溶解, 有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六、 饮料小配方(单位: 克/升) 配方一: 蔗糖16克, 柠檬酸1.8克, 低聚糖15克, 柠檬香精1克, 氯化钠0.6克, 氯化钾0.1克, 磷酸二氢钠0.1克, 碳酸氢钠0.1克。 配方二: 食盐、 蜂蜜、 冰糖、 茉莉花茶: 每1000毫升兑5克食盐煮开后, 放入冰糖一两, 茉莉花茶5克, 自然冷却后, 加入一汤勺新鲜蜂蜜即成。 配方三: 白糖、 西瓜汁凉茶: 西瓜半个, 将瓜瓤放入榨汁器里, 榨成西瓜汁, 然后加入白糖1两, 再兑入白开水2斤, 加入半汤匙食用盐, 搅拌均匀即可。 注意事项: 原料要新鲜, 加工前要清洗洁净, 以防饮品被细菌污染; 饮品在携带过程中, 要把容器密封, 以防被空气中灰尘及苍蝇污染; 饮品制造要适量, 不要过多, 以防造成无须要浪费, 因为饮品过夜后轻易变质。 七、 沉淀试验 试验目: 经过试验使学生知道沉淀是净化水一个方法, 能除掉水中一部分不溶解杂质、 试验材料: 烧杯(2个)、 玻璃棒(2根)、 明矾、 浑浊水。 试验过程: 1、 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2、 用药匙取适量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内, 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浑浊水, 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一样。 试验现象: 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 但加入明矾水中杂质沉淀得快, 水清澈透明。 试验结论: 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作用, 但不能全部除去, 明矾

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







1、怎样才能使吸盘紧紧的吸在玻璃板上?轻轻地放上去能做到吗?
2、吸盘紧紧的吸在玻璃板上时,吸盘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吸盘里的空气会怎样?
1、用注射器吸水,而外拉活塞吸到水,观察吸到的水会不会流下来。
1、先在玻璃杯中倒满水。
2、将纸板盖在广口瓶上,杯口不要有气泡。
3、先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纸板会不会掉下来呢?




我认为是()的力量使吸盘紧紧的吸在玻璃板上。
我认为是()给注射器里面的水一个力量,使水不会流下来。
我认为是()力量将纸板托住使纸板不会掉下来。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主要是探究物体的密度,小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了。

实验材料:
1.瓶子
2. 水
3. 盐(红色和白色)
4. 水果(如梨子)
5. 秤
6. 玻璃碗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一些水倒入玻璃碗中。

第二步:使用秤来称量两个相同大小的果子并记录它们的质量。

第三步:将两个水果一个一个的放入碗中,并观察它们会不会浮在水面上。

第四步:制作盐水溶液。

在两个杯子中各放入一小勺盐与红色果汁混合,另一个放入与白色果汁混合,搅拌均匀.
第五步:小心地倒入溶液到瓶子内,直到瓶子约3/4满。

第六步:将玻璃碗装满水。

放一勺盐进去,搅拌均匀,直到盐完全溶解。

第七步:将瓶口贴近水面,并倒置瓶子。

第八步:观察瓶子里面的盐水上浮在水果下面。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1. 比较轻的水果会浮在水面上,而比较重的水果会沉到水底。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是较小的,而重的水果密度相对较大,这样就会比较沉。

2. 盐水的密度比水密度大。

所以,当我们倒置瓶子时,盛满盐水的瓶子就会排出空气。

空气非常轻,并且会浮在盐水上面。

3. 在盛满水的玻璃碗中加入盐,水的密度就会有所变化,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密度。

实验总结:
这次实验让小孩子们深入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通过实验体验和观察的方式,宝贝们重温了认识的过程,还发现了各种新事物,这也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愿意更多
地接触和探索未知世界。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

四年级科学实验1、食物营养成分的检测实验目的: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实验器材: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白纸上会留下油渍,这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2、面粉变蓝实验目的:面粉中是否含有淀粉实验器材:碘酒、面粉、小碗、筷子、盘子、开水实验步骤:1、把少许面粉放在小碗里,加一点水用筷子搅拌。

2、再倒上开水,搅拌。

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中,再滴上几滴碘酒。

实验现象:面粉变成蓝色实验结论:这说明面粉中含有淀粉。

3、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1、先在烧杯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象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样的现将叫做溶解。

4、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食盐)实验过程: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2023年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梳理

2023年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梳理

2023年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实验整理1 蚂蚁实验1【探究问题】蚂蚁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我的猜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观察器材】蚂蚁、昆虫盒、培养皿、放大镜等。

【观察过程】过程一:1.在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把蚂蚁收集到昆虫盒中。

2.从昆虫盒的上方观察口处进行追踪观察。

过程二:1.将蚂蚁收集到培养皿中。

2.使用放大镜对蚂蚁进行追踪观察。

【观察现象】蚂蚁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观察结论】蚂蚁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实验2【活动主题】制作昆虫标本。

【制作材料】彩泥、牙签等。

【制作过程】1.将彩泥分为三部分,分别做成椭圆状、圆柱状和水滴状,作为昆虫的头、胸、腹。

2.将头、胸、腹用牙签连接。

3.将牙签作为昆虫一对触角和六对足,进行拼装。

【制作成果】昆虫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 鱼实验3【探究问题】鱼的基本特征是怎样的?【我的猜想】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观察器材】盛有水的鱼缸、鲫鱼、金鱼等。

【观察过程】1.观察鱼缸里的鱼的形态特征。

2.根据观察,把看到的鱼的形态特征记录下来,总结出鱼的共同特征。

【观察现象】鱼的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鳃一张一合地呼吸,靠鳍拨动进行游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观察结论】鱼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实验4【探究问题】鳍对鱼运动的有什么作用?【我的猜想】在鱼运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观察器材】鱼、鱼缸【观察过程】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并用画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注意事项】不要敲击鱼缸,以免鱼受到惊吓。

不要用力捏鱼的身体,以免鱼受到伤害。

【实验现象】鱼运动时,鳍在不停地摆动。

【实验结论】在鱼运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副本a5总结整理完整的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副本a5总结整理完整的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实验一:(一)、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蘸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孔上。

3、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21、谁热得快22、面粉变蓝实验材料:碘酒、面粉、小碗、筷子、盘子、开水。

实验步骤:1、把少许面粉放在小碗里,加一点水用筷子搅拌。

2、再倒上开水,搅拌。

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上几滴碘酒。

4、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面粉变成蓝色了。

实验结果:这说明面粉中有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目的: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材料:盆栽的天竺葵(或蚕豆)、黑纸片、曲别针、碘酒、酒精、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试管夹、火柴、清水。

实验步骤: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入碘酒。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酒。

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分析: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

这就是说,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可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

光合作用产生氧实验材料:漏斗、金鱼藻、水、水槽、试管、卫生香、火柴。

实验步骤:1、用漏斗罩住浸在水中的金鱼藻,漏斗短柄也要浸在水中。

2、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

3、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4、等气体充满玻璃管的二分之一左右时,取出试管。

取出试管时,用拇指紧按住试管口。

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内,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实验分析: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2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2

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分组实验时间:10分钟)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食物营养成分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等。

注意事项1. 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 加热时注意安全。

二、实验名称: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分组实验时间:10分钟)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实验步骤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止一会,观察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注意事项: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三、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分组实验时间:15分钟)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步骤:实验一: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将两块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二: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块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十秒钟,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三: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

青岛版科学四上《小火箭》实验报告【word版教案,可编辑,精品,拿来即用..

青岛版科学四上《小火箭》实验报告【word版教案,可编辑,精品,拿来即用..

黄龙庄小学四年级科学小火箭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加水发射自制小火箭年级:四年级时间:2011.11.13参与学生:陈鹏陈梦菁陈悦彤韩佳佳韩嘉宇邵玮昕杨朝晖地点:校园空旷地带实验环境:多云西南风3~4级顺风实验实验材料及器材:纸盒550ml矿泉水瓶塑料卡片/纸木条三合板胶带(绝缘胶带双面胶)木工锤铁钉工锯吸管小刀水桶量杯量筒打气筒皮卷尺三角板实验目的:1.探究装水量的多少对小火箭射程的影响,并找出装水量的最佳比例。

2.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创新:在利用原有“空气能被压缩和具有反冲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量探讨加水比例与火箭射程的关系。

实验前猜想:水量多少与火箭射程有一个合适的比例能使火箭射的最远,多于或少于这个比例会使距离降低。

实验过程:1.分工协作,制作小火箭和发射架。

2.组长安排分工,进行小火箭的发射、测量、记录。

3.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数据不是很准确,从线形图中发现数据波动很大,不成规律,与猜想不符,讨论后认为:1)小火箭的制作材料有问题,因为是纸做的容易进水,水泡后尾翼不稳定,重量也发生变化。

2)塞子有时塞得不够紧实,导至气压不一样。

3)发射时塞子被喷出,水量多时可能会浪费反冲力。

4)量水用的量杯不准确,只有几个刻度。

4.解决问题。

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1)制作材料使用防水的塑料薄片。

2)每次发射时认真检查塞子,并标上刻度。

3)给发射架后面装上个小挡板,增加推力。

4)使用实验用量筒量水。

5.用改进的方法进行第二次发射试验。

6.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装水比例达到3/11的时候小火箭的射程最远,从1/11到3/11射程逐渐增加,从3/11到10/11射程逐渐减小。

实验总结:本次试验效果明显,通过这次试验学生们在弄清楚小火箭实验中装水比例与火箭射程的关系同时,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二)第1 页 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材料:碘酒、米粉、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粉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粉变成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面粉变蓝 实验材料:碘酒、面粉、小碗、筷子、盘子、开水。 实验步骤:1、把少许面粉放在小碗里,加一点水用筷子搅拌。2、再倒上开水,搅拌。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上几滴碘酒。4、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面粉变成蓝色了。 实验结果:这说明面粉中有淀粉。 四、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试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就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根据材料种类准备)、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 实验过程:1、现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到玻璃杯的杯壁。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六、饮料小配方(单位:克/升) 配方一:蔗糖16克,柠檬酸1、8克,低聚糖15克,柠檬香精1克,氯化钠0、6克,氯化钾0、1克,磷酸二氢钠0、1克,碳酸氢钠0、1克。 配方二:食盐、蜂蜜、冰糖、茉莉花茶:每1000毫升兑5克食盐煮开后,放入冰糖一两,茉莉花茶5克,自然冷却后,加入一汤勺新鲜的蜂蜜即成。 配方三:白糖、西瓜汁凉茶:西瓜半个,将瓜瓤放入榨汁器里,榨成西瓜汁,然后加入白糖1两,再兑入白开水2斤,加入半汤匙食用盐,搅拌均匀即可。 注意事项:原料要新鲜,加工前要清洗干净,以防饮品被细菌污染;饮品在携带过程中,要把容器密封,以防被空气中的灰尘及苍蝇污染;饮品的制造要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适量,不要过多,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饮品过夜后容易变质。 七、沉淀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沉淀就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能除掉水中一部分不溶解的杂质、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浑浊水。 实验过程: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内,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与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得快,水清澈透明。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八、过滤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过滤就是一种净化水的方法。 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待过虑的水与纯净水。 实验过程: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与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呈漏斗状。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5、将待过滤得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谁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沿。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 实验现象:混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注意事项:过滤用的浑浊水必须就是经过沉淀的沉淀水;对玻璃棒的倾斜程度、漏斗颈下口直面接触杯壁、倒水速度等操作要领要掌握好。 九、根的吸水实验 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水。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2、把植物放在玻璃杯内。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活用棉花、胶塞等把杯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口水面处做标记。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逐渐下降。 实验分析:由于杯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就是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二)第2 页 十、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目的: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材料:盆栽的天竺葵(或蚕豆)、黑纸片、曲别针、碘酒、酒精、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试管夹、火柴、清水。 实验步骤: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耗尽。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点遮光的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内,隔

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入碘酒溶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酒。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分析: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这就就是说,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可见,淀粉就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 十一、光合作用产生氧 实验材料:漏斗、金鱼藻、水、水槽、试管、卫生香、火柴。 实验步骤:1、用漏斗罩住浸在水中的金鱼藻,漏斗短柄也要浸在水中。2、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上。3、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4、等气体充满玻璃管的二分之一左右时,取出试管。取出试管时,用拇指紧按住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内,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实验分析: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就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 十二、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植物的叶子室绿色的,这就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把叶绿素分离出来呢? 实验材料:2个烧杯(一大一小)、新鲜的绿叶、浓度为95%的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 实验步骤:1、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2、把小烧杯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4、过一会,会瞧到小烧杯中的无色酒精完全变成了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就是叶绿素。 实验分析:叶绿素能完全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所以酒精变成了绿色。 十三、茎输导水分的实验 实验材料:凤仙花、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矿泉水瓶、刀片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支凤仙花纸条。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3、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4、当瞧到叶脉微红室,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在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瞧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她部分没有被染红。 十四、茎输导养分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预先准备的一段长有瘤状物的树枝,了解茎有输导养分的作用。 实验步骤:1、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2、过一段时间后,伤口上方的树皮逐渐膨大,就形成了瘤状物。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表明,有机物就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剥去一圈树皮后,由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细胞分裂与生长都加快了,树皮就膨大起来,于就是形成了瘤状物。 十五、热气球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实验材料:塑料袋、木块、瓷盘、酒精。 实验过程:1、将瓷盘放在木块上,往瓷盘里倒入适量的酒精。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木块上方。3、点燃瓷盘中的酒精。4、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点燃酒精灯后,先瞧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注意事项:塑料袋与瓷盘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烧坏塑料袋;熄灭酒精灯不要用嘴吹,要用酒精灯罩盖灭。 十六、压缩空气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 实验过程: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2、将注射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5、反复3、4步骤。 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手时,活塞又被弹回来。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注意事项:受压活塞时,用力要均匀,不要猛压。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二)第3页 十七、气球的反冲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反冲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