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汽温难调整,原因竟然是这样!

合集下载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1.燃料类型: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不同,燃烧温度也不同,因此不同燃料的锅炉汽温也不同。

2.燃烧配比:燃烧配比决定了燃烧时所需的空气量,过量空气会降低燃烧温度,不足空气会导致燃烧不完全,从而影响锅炉汽温。

3.锅炉负荷:锅炉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燃料燃烧速度和燃烧温度。

负荷过小会导致燃料在炉膛内停留时间过长,燃烧不充分;负荷过大会导致燃烧速度过快,影响燃烧温度。

4.锅炉结构:不同类型的锅炉结构、加热面积和布置方式等因素对锅炉汽温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当流速过高时,可能会导致吹灰效果不佳,从而影响燃烧效果,进而影响锅炉汽温。

5.空气预热温度:空气预热温度的高低影响燃料燃烧温度。

预热空气可以降低燃料的燃烧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

锅炉汽温的控制措施:1.控制燃烧配比:合理控制过量空气量,确保燃烧充分,避免影响锅炉汽温。

可以通过调整燃烧器的供气量、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等方式来实现。

2.控制燃烧温度:调节燃料供应量、风门开度或调整燃烧器调制比等措施,控制燃烧温度在设计范围内。

3.控制锅炉负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锅炉负荷,以保持锅炉运行在设计负荷附近,避免过大或过小的负荷对锅炉汽温造成影响。

4.锅炉烟气侧升压:通过增加烟气侧的阻力,增加锅炉炉排气流量,从而增加烟气中的热量传递,提高汽温。

5.控制空气预热温度:通过调整燃气与空气的换热器的布置和工作参数,控制空气预热温度,确保燃料燃烧温度在设计范围内。

6.测量和监控:安装合适的仪表,实时监控锅炉汽温、燃烧温度、烟气温度等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采取调整和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燃料类型、燃烧配比、锅炉负荷、锅炉结构和空气预热温度等,而锅炉汽温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控制燃烧配比、控制燃烧温度、控制锅炉负荷、锅炉烟气侧升压、控制空气预热温度和测量和监控等。

通过合理的控制和调整,可以确保锅炉汽温在设计范围内稳定运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电厂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

电厂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

电厂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分析了电厂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的减少三级过热器受热面积、减少二级过热器受热面积、增加一级再热器受热面积的受热面改进方案,安全性良好,并提高了全厂热效率,降低了发电煤耗率。

标签:电厂锅炉;再热气温偏低;影响因素0 引言如何提高燃煤机组的热效率及控制产物NOx、SOx和CO2的排放量己成为电力行业的重大研究课题,实践证明超(超)临界技术是当前火电应对这一问题最现实、经济和有效的技术。

A电厂锅炉机组自投运以来一直存在再热汽温偏低问题。

本文以之为对象,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再热汽温偏低原因,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为电厂锅炉系统改进提供一个参考。

1 电厂锅炉存在问题及原因A电厂2×1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自移交生产后再热汽温一直较设计值(603℃)偏低,负荷率在75%的情况下再热汽温只有570℃-580℃。

通过对该电厂锅炉运行情况进行了摸底试验,提出可能造成该厂再热汽温偏低的四个因素,分别为煤质偏差、燃烧偏差、汽机侧影响以及炉膛设计。

2 电厂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影响因素2.1 煤质对再热汽温的影响实际运行煤质与设计煤质在碳含量、灰分、水分及发热量等方面存在差异,煤质成分的偏差可能是造成再热汽温偏低的原因;另外由于掺烧的石炭煤灰熔点高,使得实际燃煤的结渣性弱于设计煤种,降低了炉膛等辐射受热面的玷污程度。

也就是说,设计时预计燃煤具有强结渣性,会对炉膛、一级过热器、三级过热器造成较多玷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使得上述受热面的吸热量大于设计工况,从而降低了流经布置在后面的二级再热器的烟气温度,减少了再热器吸热量。

因此,燃煤结渣性的改变也可能影响再热汽温。

2.2 燃烧偏差造成的再热喷水对再热汽温的影响摸底试验中发现,用于消旋的SOFA摆角出现卡死情况,无法对燃烧中产生的旋转动量给予有效消旋,造成燃烧侧内外偏差;另外从试验工况看,始终是右侧二级再热器前需要喷水,燃烧器摆角不同出现的偏差量也不同,因此很可能是燃烧器四角摆动或四角风量不一致导致炉内火焰向右偏斜,造成燃烧侧左右偏差。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

三、几大因素之间的影响
1、煤量,蒸汽流量,减温水量
i//=i/+BQ/D-△i
i//=过热蒸汽出口蒸汽焓(kj/kg)
i/=过热器进口蒸汽焓(kj/kg)
Q=每公斤燃料传给工质的热量(kj/kg) D=过热器内蒸汽流量(kg/h)

B=燃料消耗量(kg/h)
△ i=每公斤蒸汽因减温而降低的焓值(kj/kg)
3、蒸汽的压力在这里很关键,从下表可以看出:
压力 P(MPa)
0.1 1 5 7 9 12 16 18 20
饱和温度 ts(℃) 99.63 179.88 263.92 285.8 303.31 324.64 347.32 356.96 365.71
饱和水焓 h(kj/kg) 417.51
762.6 1154.6 1267.5 1364.2 1492.6 1651.5 1733.4 1828.8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我们减小 B 时(减小煤量),增大 D 时(汽机拉调门),增大△i 时
就会引起 i//的下降(主汽温的下降)。加减负荷是我们日常工作之一,这时控制温度变化的
关键在于合理的控制好速率,避免煤量、调门、减温水量的大起大落,同时应加强监盘人员
的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监盘人员之间应做到良好的沟通,共同防止温度大幅度变化现象的发
3
荷的急剧增强。待汽温变化平缓后,再进行加负荷操作。同时,汽机调门要配合控制好主汽 压力的变化,使其尽量平稳上升,以此来适应因燃烧变化所带来的蒸发量的改变,维持锅炉 受热面内总的能量变化平衡。在停运制粉系统的操作中,关闭停运磨煤机的风门时应缓慢进 行,一方面是为了对磨煤机进行吹扫,保证停运后的安全;另一方面是防止其对一次风压产 生瞬间提高的扰动,造成燃烧突然加剧,引起汽温快速升高而产生的超温。对冷热风门内漏 较大的磨煤机,要及时联系检修处理。

锅炉运行的老大难问题及解决方法

锅炉运行的老大难问题及解决方法

1.锅炉启动时省煤器发生汽化的原因与危害有哪些?如何处理?锅炉点火初期,省煤器只是间断进水时,其内的水温将发生波动。

在停止进水时,省煤器内不流动的水温度升高,特别是靠近出口端,则可能发生汽化。

进水时,水温又降低,这样使其管壁金属产生突变热应力,影响金属及焊口的强度,日久产生裂纹损坏。

当省煤器出口处汽化时,会引起汽包水位大幅度波动和进水发生困难,此时应加大给水量将汽塞冲入汽包,待汽包水位正常后,尽量保持连续进水或在停止进水的情况下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

2.水位计的平衡容器及汽、水连通管为什么要保温?保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平衡器及连通管受大气的冷却散热,使其间的水温下降,与汽包内的水相比产生较大的重度差,而这种重度差越大,水位计的指示与汽包内的真实水位误差越大,所以要在这些部位保温,以减小指示误差。

3.锅炉运行中为什么要控制一、二次汽温稳定?锅炉运行中控制稳定的一、二次汽温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汽温过高时,将引起过热器、再热器、蒸汽管道及汽轮机汽缸、转子等部分金属强度降低,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

严重超温时,还将使受热面管爆破。

若汽温过低,则影响热力循环效率,并使汽轮机未级叶片处蒸汽湿度过大,严重时可能产生水击,造成叶片断裂损坏事故。

若汽温大幅度突升突降,除对锅炉各受热面焊口及连接部分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外,还将造成汽轮机的汽缸与转子间的相对位移增加,即膨胀差增加,严重时甚至发生叶轮与隔板的动静摩擦,造成剧烈振动。

此外汽轮机两侧的汽温偏差过大,将使汽轮机两侧受热不均匀,热膨胀不均匀。

因此,锅炉运行中对汽温要严密监视、分析、调整,用最合理的方法控制汽温稳定。

4.锅炉运行中引起汽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燃烧对汽温的影响。

炉内燃烧工况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各受热面吸热份额的变化。

如上排燃烧器的投、停,燃料品质和性质的变化,过剩空气系数的大小,配风方式及火焰中心的变化等,都对汽温的升高或降低有很大影响。

主流锅炉再热汽温低原因分析及对策

主流锅炉再热汽温低原因分析及对策

主流锅炉再热汽温低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锅炉再热汽温在锅炉由于负荷较低,负荷变动,管壁超温,调节不当等,再热汽温温度低于设计值,本文分析了导致锅炉再热汽温低的原因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再热汽温原因1引言再热蒸汽温度是否稳定是衡量锅炉运行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它的高低直接影响锅炉安全稳定运行。

汽温太高容易烧坏再热器管壁,过低则不仅会影响机组的经济性,而且也会造成汽机末级蒸汽湿度过大而损坏汽轮机末级叶片。

因此,正常运行中提高再热汽温对于电力生产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十分重要。

2再热汽温低的原因及对策:2.1 锅炉设计中存在不足。

低再、高再换热面积太小直接会导致再热汽温偏低。

对策:可进行再热器受热面积改造,增加再热器换热面积,会直接提高再热汽温。

2.2 锅炉受热面结渣积灰的影响。

对策:改造吹灰设计,合理优化吹灰方式,对锅炉高、低再处的吹灰进行合理优化,将直接会提高再热汽温。

2.3 凝汽器真空的影响。

凝汽器真空运行在设计范围内,锅炉再热气温应该可以达到设计值,若凝汽器真空偏离了设计范围,在相同的外界电负荷需求下,锅炉蒸汽流量必然也会偏离设计值运行,蒸汽流量多出的部分△Q吸热,必将导致再热器温低,若凝汽器真空在设计范围内再热汽温都达不到设计值,则凝汽器真空偏离设计值对锅炉再热汽温的影响会更大,再热汽温则会更低。

对策:维持凝汽器真空在设计范围内运行意义重大。

2.4 汽、水品质的影响。

长期汽、水品质不合格,必将导致再热器受热面管壁结垢严重,热阻增大、传热端差增大;同时管子内壁结垢、内径减小,蒸汽流速增加,传热时间减少,两方面作用,从而使再热汽温更低。

对策:严格控制汽、水品质合格。

2.5 煤质的影响。

煤质差,即发热量低、挥发份低、灰分、水份含量高,要维持相同蒸发量所需燃料量相对要增加,同时煤中水分和灰份吸收炉内热量所占比例增加,造成炉膛出口温度降低,高、低再为对流行换热器,一方面,其入口烟温下降,影响汽温下降,另一方面,要保证同样的蒸发量,势必要相应增加燃料量和风量,造成烟气热容积增大,流经对流高、低再的烟气量和流速增加,使再热汽温上升。

锅炉主蒸汽温度低原因及处理

锅炉主蒸汽温度低原因及处理

我厂三期机组主蒸汽温度低原因及处理近期,我厂#6、7机组机组负荷在50%及以上时经常出现主蒸汽温度低现象,现总结其原因及其处理方向。

一、主蒸汽温度过低的危害当主蒸汽压力和凝结真空不变,主蒸汽温度降低时,主蒸汽在汽轮机内的总焓降减少,若要维持额定负荷,必须开大调速汽阀的开度,增加主蒸汽的进汽量。

一般机组主蒸汽温度每降低10℃,汽耗量要增加1。

3%~1。

5%。

主蒸汽温度降低时,不但影响机组的经济性,也威胁着机组的运行安全。

其主要危害是:(1)末级叶片可能过负荷。

因为主蒸汽温度降低后,为维持额定负荷不变,则主蒸汽流量要增加,末级焓降增大,末级叶片可能过负荷状态。

(2)末几级叶片的蒸汽湿度增大.主蒸汽压力不变,温度降低时,末几级叶片的蒸汽湿度将要增加,这样除了会增大末几级动叶的湿汽损失外,同时还将加剧开几级动叶的水滴冲蚀,缩短叶片的使用寿命.(3)各级反动度增加.由于主蒸汽温度降低,则各级反动度增加,转子的轴向推力明显增大,推力瓦块温度升高,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降低。

(4)高温部件将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

若主蒸汽温度快速下降较多时,自动主汽阀外壳、调节级、汽缸等高温部件的内壁温度会急剧下降而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严重时可能使金属部件产生裂纹或使汽轮机内动、静部分造成磨损事故;当主蒸汽温度降至极限值时,应打闸停机。

(5)有水击的可能.当主蒸汽温度急剧下降50℃以上时,往往是发生水冲击事故的先兆,汽轮机值班员必须密切注意,当主蒸汽温度还继续下降时,为确保机组安全,应立即打闸停机。

二、引起主蒸汽温度低的因素:1)水煤比。

在直流锅炉动态分析中,汽轮机调节汽阀的扰动,对直流锅炉是一种典型的负荷扰动。

当调节汽阀阶跃开大时,蒸汽流量D和机组输出功率N E立即增加,随即逐渐减少,并恢复初始值,汽轮机阀前压力P T一开始立即下降,然后逐渐下降至新的平衡压力。

由于直流锅炉的蓄热系数比汽包锅炉小,所以直流锅炉的汽压变化比汽包锅炉大得多。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

影响锅炉汽温的因素及汽温的控制措施随着汽压的上升炉水的饱和温度、饱和水焓上升,而饱和蒸汽焓和炉水的汽化热减小。

我们知道炉水都是汽包压力下的饱和水,在燃料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汽包压力会使得更多的饱和水变为饱和蒸汽,而燃料量没有转变,也就使得主、再热汽温下降。

四、几种常见的工况扰动造成的汽温变化分析1、高加解列高加解列后,锅炉的给水温度将下降,工质加热和蒸发所需的热量增多,在燃料量不变的状况下,锅炉蒸发量降低,造成过热汽温上升。

假如要维持蒸发量,必需增加燃料,这样不仅使整个炉膛温度上升,炉膛出口烟温上升,且流过过热器和再热器的烟气量和烟气流速增大,锅炉热负荷增大,管壁温度上升甚至产生超温,损坏设备。

因此一般在高加停用时,要限制机组负荷不大于90%额定负荷,严禁超负荷运行。

运行中发生高加爱护动作解列时,应马上相应开大过、再热减温水量,必要时通过削减燃料量来减弱燃烧,达到掌握汽温上升的目的。

2、启停制粉系统当启动制粉系统运行时,由于大量煤粉进入炉膛内,锅炉热负荷急剧增加,受热面吸热量增大,将造成汽温上升。

为了减小启动制粉系统时对汽温的扰动和防止超温,启动前应适当将过、再热汽温降低,缓慢开启制粉系统风门进行暖磨,使炉膛热负荷随着磨煤机内余粉的吹入渐渐上升,启动磨煤机后,将相应给煤机煤量放至最低,以削减瞬间吹入炉膛的燃料量。

由于其余给煤机的煤量相应削减,但因锅炉的惯性作用,这部分的燃烧并没有马上减弱,此时可通过降低一次风压来适当削减进入炉膛的燃料量,避开因大量煤粉燃烧造成炉内热负荷的急剧增加。

待汽温变化平缓后,再进行加负荷操作。

同时,汽机调门要协作掌握好主汽压力的变化,使其尽量平稳上升,以此来适应因燃烧变化所带来的蒸发量的转变,维持锅炉受热面内总的能量变化平衡。

在停运制粉系统的操作中,关闭停运磨煤机的风门时应缓慢进行,一方面是为了对磨煤机进行吹扫,保证停运后的平安;另一方面是防止其对一次风产生瞬间提高的扰动,造成燃烧突然加剧,引起汽温快速上升而产生的超温。

锅炉再热器汽温度调节品质差原因分析及对策

锅炉再热器汽温度调节品质差原因分析及对策

锅炉再热汽温度调节品质差原因分析及对策杨宝林 河北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本文论述了通过加强锅炉运行管理,提高运行人员操作人水平,从而达到提高锅炉再热汽温调节品质,延长了锅炉“四管”工作寿命,从而保证锅炉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运行管理 热偏差 再热汽 汽温调整 防止超温。

0 前 言我厂锅炉再热汽温存在调节品质差,再热器左右侧热偏差大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再热汽温调节是通过改变布置于水平烟道中的烟气档板开度来实现的,而且烟气挡板调节时,只能调节再热器的低温管组换热,过渡管组和高温管组无法实现调节。

减温水做为事故喷水调节再热汽温,布置在再热器入口,迟缓性较大。

这就造成了再热汽调节迟缓,稳定性差的特点。

另外,再热器内工质流量流减少,冷却效果差,使其工作条件恶化,而热偏差存在会造成容易使再热器金属超温,所以,必须提高再热汽温的调节品质,是保证再热器的安全运行的一项主要工作。

1 锅炉概况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装两台北京巴威公司生产的B&WB—1025/18.3—M型、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单汽包、自然循环、半露天、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煤粉锅炉。

设计煤为阳泉无烟煤和晋中贫煤1:1比例混烧,在矩形燃烧室的前后墙上共布置了24支标准的EI —DRB旋流燃烧器,每墙分上、中、下三层,呈前后墙对充布置,制粉采用了钢球磨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每台炉有四套制系统,分别为A、B、C、D四套制粉系统,出口三次风通过专门的喷口进入炉膛,其中A、D制粉系统的三次风进入后墙中、下和中、上层燃烧器之间,B.C制系统三次风进入前墙中、下和中、上层燃烧器之间。

再热器由水平管组、过渡管组和垂直管组构成,垂直管组(高温段)布置于水平烟道,水平管组(低温管)布置在尾部竖井烟道,过渡段布置在尾部烟道转向室内,在再热器的烟气出口安装了烟气调节挡板,再热汽温以烟气挡板调节为主,并辅助有事故喷水调节。

锅炉主要参数为:4-再热器冷段 5-再热器热段 3-低温过热器6、7-前、后屏式过热器8、9-高温过热冷、热段锅炉本体布置(图1)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1025吨/时 : 过热蒸汽压力17.3Mpa 过热蒸汽温度: 540℃ 再热器出口温度:540℃再热器出口压力: 3.66Mpa 再热蒸汽流量:823.8吨/时前后墙燃烧器及三次风布置如图2(后墙与前墙对称分布):AB后墙OFA燃烧器布置(图2)2 再热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厂锅炉再热汽温存在调节品质差,燃烧工况变化时,再热汽温波动大,稳定性差,在燃烧工况变化时,波动±10℃;低负荷时(180MW 以下),再热汽温热偏差大,依靠运行手段无法实现调平,主要表是:2.1 再热汽左、右侧温度偏差大,特别在180MW 负荷以下时,针对不同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左右侧最偏差最高能达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汽温难调整,原因竟然是这样!
火电厂技术联盟
汽温是机炉安全经济运行所必须监视与调整的主要参数之一,由于影响汽温的因素多,影响过程复杂多变,调节过程惯性大,这就要求汽温调节应勤分析、多观察,树立起超前调节的思想。

在机组工况发生变化时,应加强对汽温的监视与调整,分析其影响因素与变化的关系,摸索出汽温调节的一些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调整操作。

下面,我们对一些典型工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指导性措施。

由于汽温变化的复杂性,大家在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遇到的情况学会灵活变通,不可生吞活剥。

汽温调整的原则:
1)在锅炉运行过程中,汽温的稳定取决于烟气侧放热量与蒸汽侧吸热量的平衡,在实际锅炉运行中受各种工况的影响其平衡是一种不稳定的动态平衡,作为运行值班员一定要熟练掌握影响汽温的各种因素,才能在工况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好汽温。

2)运行中应严格监视和调整主蒸汽及再热蒸汽温度正常。

3)主蒸汽温度通过两级喷水减温器进行调节,一级减温为主要调整手段进行粗调,二级减温器进行细调维持过热器出口汽温。

4)再热蒸汽温度的调整以摆角为主要调节手段,事故喷水减温器是调节再热汽温的辅助手段,尽量少用或不用再热器事故喷水以提高机组经济性。

5)主汽温度调整应根据过热器各段温度变化趋势及时超前进行,只要中间点温度能够维持正常则高过出口汽温也能维持正常,减温水不可猛增猛减,以防汽温失调。

6)锅炉运行中注意调整汽温正常的同时,还应注意锅炉各受热面的壁温情况,防止锅炉受热面金属超温。

汽温调节的方法:
1、主蒸汽温度高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开大减温水调整门,并注意减温水量与减温器后汽温的变化;
2) 调整燃烧降低火焰中心,减少上层燃烧器的风煤量,增加下层燃烧器的风煤量;
3) 降低锅炉负荷,必要时可停止上排磨煤机的运行;
4) 加强水冷壁的吹灰。

2、主蒸汽温度低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关小减温水调整门,注意减温水量与减温器后汽温的变化,必要时关闭减温水隔绝门;
2) 调整燃烧提高火焰中心,增加上层燃烧器的风煤量,减少下层燃烧器的风煤量;
3) 增加锅炉负荷,必要时可投入上排磨煤机运行;
4) 加强过热器吹灰。

3、再热蒸汽温度高、低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再热汽温高时可下调摆角,减少上层燃烧器的风煤量,必要时投入事故喷水减温进行降温;
2) 再热汽温低时可上调摆角,增加上层燃烧器的风煤量,加强再热器吹灰。

影响汽温的因素:
1)锅炉特性的影响:锅炉受热面的整体特性表现为对流式特性,且再热器和过热器受热特性基本相同,故而导致主、再汽温变化因素差不多,因此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也就是影响主再汽温变化的因素,要在运行中加以注意。

2)燃料性质的影响:燃煤中水份高,燃烧生成的烟气量大,会使对流换热加强,会使主、再热汽温升高;燃煤中灰份大及发热量低,为使燃烧完全所需空气量增大及使燃料着火推迟火焰中心抬高会使
汽温升高;反之则反向变化。

3)制粉系统的影响:煤粉细度大煤粉粗及一次风量大均会使燃烧过程推迟火焰中心抬高造成汽温升高;反之依然。

4)燃烧方式的影响:投运上层燃烧器,使火焰中心抬高,使汽温升高;投运下层燃烧器会使汽温下降;下层燃烧器风煤量大使汽温下降,上层燃烧器风煤量大会使汽温升高。

5)锅炉风量的影响:锅炉风量大,即氧量大,对汽温影响比较明显,对流换热增强,容易造成汽温升高;锅炉风量减小则相反。

6)炉膛负压的影响:炉膛负压大,使火焰中心抬高及使烟气流速加快换热增强导致汽温升高;炉膛负压小则反之。

7)积灰结焦的影响:炉膛积灰结焦会使炉膛出口烟温升高而使烟道受热面吸热增强而使汽温升高;烟道过热器及再热器积灰会使其吸热减弱导致汽温降低。

8)炉底密封的影响:炉底密封水失去会使冷空气大量漏入而使火焰中心升高造成汽温升高。

9)高加的影响:高加解列使给水温度下降,造成锅炉蒸发量下降,而使主汽温升高,为了维持蒸发量而加煤更使主汽温升高,若高加解列水侧走旁路而使给水阻力减小使减温水压力降低会加剧汽温
升高。

10)减温水量的影响:减温水量大,则使汽温下降;减温水量小,汽温升高。

11)蒸汽流量的影响:蒸汽流量大会使汽温降低,蒸汽流量小会使汽温升高。

12)汽包水位的影响:汽包满水会造成饱和蒸汽带水而使汽温下降,汽包水位低干锅会使汽温升高。

13)人员调整的影响:运行值班人员技术水平差、经验不足及麻痹大意等操作调整不当会使汽温升高或降低。

汽温调节的注意事项
1)运行中要维持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在额定值,熟练掌握各种影响汽温的因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精心调整操作,针对各种运行工况进行超前调节,杜绝超温现象的发生,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2)运行中启动磨煤机时要先将汽温适当调低,然后再启磨,同时可适当减小运行磨尤其是上排磨风煤量,再适当调整锅炉配风,以尽可能减小对汽温的扰动。

3)调节减温水时一定要平稳进行,减温水调门不可大开大关造成汽温波动大,一、二级减温水要配合进行最好都保持有一定的余量;要视过热器各段汽温变化趋势及时调节,保证过热器中间点汽温维持稳定其出口汽温就能稳定。

一般应注意维持后屏出口汽温不超过520℃基本能保证过热器出口不超温。

4)调整汽温要摆角同减温水相互配合,视主再热汽温保持一定的摆角度,以使过热器、再热器烟道烟气通流量与主再汽温相适应。

机组正常运行中的汽温调节:
汽温调节可以分为烟气侧调整、蒸汽侧的调整,烟气侧的调节过程惯性大;而蒸汽侧的调节相对比较灵敏。

因此正常运行过程中,应保持减温器具有一定的开度,一般应大于7%;如果减温器已经关完或开度很小时,应及时对燃烧进行调整(可适当加大风量,或设法使火焰中心上移),使汽温回升,减温器开启,在吹灰过程中出现汽温低时,应先停止吹灰;使汽温回升稳定后再考虑是否继续吹灰。

如果各级减温器开度均比较大时(若大于60%),同时也应从燃烧侧调整,或对炉膛进行吹灰,以关小各级减温器,使其具有足够的调节余量。

总之,在机组正常运行时,各级减温器后的温度在不同工况下是不相同的。

应加强对各级减温器后温度的监视,并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汽温异常时作为调整的参考。

避免汽温大幅度波动。

通过研究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及影响趋势,我们不但可以在扰动发生时,提前调整和干预,也可以根据预知扰动引起汽温变化的幅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