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汽温调节系统
论直流锅炉的汽温调节

论直流锅炉的汽温调节摘要:汽温是660MW级超超临界直流锅炉主要控制指标,与汽轮机热效率和有效焓降有直接关系,控制稳定的汽温关乎锅炉、汽轮机的安全经济运行。
直流锅炉燃烧率直接影响锅炉汽温变化,按要求控制水煤比,保证各负荷工况中间点温度处于正常,是直流锅炉汽温控制的主要调整原则。
关键词:过热度中间点温度静态特性水煤比喷水减温一、概述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项目2×66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的锅炉为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生产,锅炉型号B&WB-2117/29.4-M。
锅炉型式采用П型、超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炉、单炉膛、前后墙对冲燃烧,一次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构架、紧身全封闭布置,设有无循环泵的内置式启动系统。
前后烟道底部设置烟气调温挡板来调节烟温。
来自高加的给水首先进入省煤器进口集箱,然后经过省煤器管组和悬吊管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
水从省煤器出口集箱经一根炉膛下降管被引入位于炉膛下部的水冷壁进口集箱,然后沿炉膛向上经螺旋水冷壁进入水冷壁中间集箱。
从水冷壁中间集箱出来的工质再进入上部的垂直水冷壁,由水冷壁出口集箱经连接管进入出口混合集箱,充分混合后进入锅炉前部的汽水分离器。
锅炉在最小直流负荷点(本生点)以下运行时,进入分离器的工质是汽水混合物,分离器处于湿态运行。
分离出的水经贮水箱排入疏水扩容器。
汽水分离器分离出的蒸汽依次流过锅炉顶棚、水平烟道侧包墙、尾部烟道包墙、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
各级过热器之间共设两级(4个)减温器。
汽机高压缸排汽经冷再管道进入低温再热器进口集箱,依次流过低温再热器管组、高温再热器管组,最后经热再管道进入汽机中压缸。
再热器设有两级减温器,必要时可用它来控制再热汽温,但正常情况下再热汽温应由尾部烟气调温挡板来控制以提高电厂的经济性。
二、汽温调节特性1、汽温的静态调整特性直流锅炉各级受热面串联布置,水在加热蒸发、汽化和过热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临界点,随着锅炉运行工况的变化,各受热面吸热比例发生变化,导致该临界点时刻在变化,直接影响出口蒸汽参数。
300MW机组锅炉汽温控制系统优化调试

Abta t Th rc s fo t z t n d b g igo sr c: epo eso pi a i e u gn f2×3 0 MW mi o 0 u i b i rsem e eauecn rl y tm nHe eP we a t nt ol ta tmp r tr o to se i z o rPln e s i p ee td s rsn e .Th e u gn fsp r e tsem e eau ea d ed b g igo u eha ta tmp rtr n rha ta tmp rt r y tm , te c nrlcn iuain a d e e tse m e eau es se h o to o f rt n g o
3 0MW 机组锅 炉汽温 控制 系统优化 调试 0
侯 典 来
( 中国国电集 团公 司菏泽发 电厂 ,山东 菏泽 2 4 3 ) 7 0 2
Optm ia i n De u g n f3 0 M W i ie t a i z to b g i g o 0 Un tBo l rS e m
收稿 日期 :20 一2叭 ;修 订 日期 :2 0 11 0 5l一 0 6O 2
1 过热 汽温控 制 系统调 试 与控 制组 态 修改
1 1 过热汽 温调 节 系统 . 过 热蒸 汽温 度是 锅炉 运行 质 量 的重 要 指标 之 一 ,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过高 可 能造成 过 热 器 、蒸 汽 管 道 和汽 轮 机 的 高 压部 分 金 属损坏 ;过低又会降低 电厂 的热效率并影响汽轮机 的安全经济运行。过热蒸汽温度 自动控制 的任务是 维持过热器出 口蒸汽温度在允许范 围内,并且保护 过热器 ,使管壁 温度不超过允许 的工作温度。菏泽 发电厂 3 、4号机组过热 汽温控制为两级喷水减 号
改进型锅炉主汽温控制系统

温水调节门设定值 自动调整的原理方框 图,从图 中可以看 出,它通过两侧 的高过壁温的对 比,然
后输 出一个 变量 给 乙侧设定 值 。
一 乙侧减温水设定值 自动增加一 乙侧调节 门开度
减 小一 主汽温 度升高 一 甲侧调 节 门开 度增 加一 甲 乙两侧 调节 门开度相 差 减小 一 最 终 高 过壁 温相 差 控 制在 一定范 围 内。 从上 述两个 汽 温变 化 动 态过 程 可 以看 出 :因 为增 加 了一个 温度 偏差 大 补偿 的模 块 ,在 扰动 比
第3 8卷 21 0 0年 2月
云
南
电
力
技
术
Vo . 8 No 1 13 .
YU NNAN E E T C P W ER L C RI O
F b 2 l e .0 0
改进 型 锅炉 主汽 温控 制 系统
汤振 志
( 州员村 热电有 限公 司 ,广 东 广州 广 505 ) 16 5
汽 温偏差 大补偿 的调 节 系 统 的原 理 方框 图 ,从 图
中 ,普遍 采用 串级 控 制 系统 ,各个 喷水 减 温 器 的
控制 逻辑 相互 独 立 ,互 不相 干 。这 种控 制 系 统 的
控制 目标 明确 ,系 统 结构 分 明 ,系统 参 数 整定 容 易 ,投运相 对 简单 。 当锅 炉 正 常运 行是 ,汽 温 系 统 的调 节 品质 基本 上可满 足锅炉 工艺过 程 的需要 。
经济运 行 。
1 前 言
在 电厂锅 炉 中 ,锅 炉 的 出 口主 汽温 度 是 衡 量
主蒸汽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主汽温度过高 ,会
直接 危及 机组 本省 的安 全 ,造低 ,会降低机组的 热效率。而汽温调节过程是典 型的大延时热工工 程 ,由于大延时的存在使过程可控指数很低 ,受
锅炉运行调整(2)

锅炉运⾏调整(2)⼀.锅炉汽温调整(1)锅炉正常运⾏时,主蒸汽温度应控制在571±5℃以内,再热蒸汽温度应控制在569±5℃,两侧温差⼩于10℃。
同时各段⼯质温度、壁温不超过规定值。
(2)主蒸汽温度的调整是通过调节燃料与给⽔的⽐例,控制启动分离器出⼝⼯质温度为基本调节,并以减温⽔作为辅助调节来完成的,启动分离器出⼝⼯质温度是启动分离器压⼒的函数,启动分离器出⼝⼯质温度应保持微过热,当启动分离器出⼝⼯质温度过热度较⼩时,应适当调整煤⽔⽐例,控制主蒸汽温度正常。
(3)再热蒸汽温度的调节以燃烧器摆⾓调节为主,锅炉运⾏时,应通过CCS系统控制燃烧器喷嘴摆动调节再热汽温。
如果燃烧器摆⾓不能满⾜调温要求时,可以⽤再热减温⽔来辅助调节。
注意:为保证摆动机构能维持正常⼯作,摆动系统不允许长时间停在同⼀位置,尤其不允许长时间停在向下的同⼀⾓度,每班⾄少应⼈为地缓慢摆动⼀⾄⼆次,否则时间⼀长,喷嘴容易卡死,不能进⾏正常的摆动调温⼯作。
同时,摆动幅度应⼤于20°,否则摆动效果不理想。
(4)⼀级减温⽔⽤以控制屏式过热器的壁温,防⽌超限,并辅助调节主蒸汽温度的稳定,⼆级减温⽔是对蒸汽温度的最后调整。
正常运⾏时,⼆级减温⽔应保持有⼀定的调节余地,但减温⽔量不宜过⼤,以保证⽔冷壁运⾏⼯况正常,在汽温调节过程中,控制减温⽔两侧偏差不⼤于5t/h。
(5)调节减温⽔维持汽温,有⼀定的迟滞时间,调整时减温⽔不可猛增、猛减,应根据减温器后温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减温⽔量的⼤⼩。
(6)低负荷运⾏时,减温⽔的调节尤须谨慎,为防⽌引起⽔塞,喷⽔减温后蒸汽温度应确保过热度20℃以上;投⽤再热器事故减温⽔时,应防⽌低温再热器内积⽔,减温后温度的过热亦应⼤于20℃,当减负荷或机组停⽤时,应及时关闭事故减温⽔隔绝门。
(7)锅炉运⾏中进⾏燃烧调整,增、减负荷,投、停燃烧器,启、停给⽔泵、风机、吹灰、打焦等操作,都将使主蒸汽温度和再热汽温发⽣变化,此时应特别加强监视并及时进⾏汽温的调整⼯作。
锅炉蒸汽温度的调节方法

锅炉蒸汽温度的调节方法(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锅炉蒸汽温度的调节方法陈超德中电国华北京分公司发电部(100025)内容摘要:本文对锅炉运行中影响汽温的因素、汽温在规定范围外的波动对锅炉的危害性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蒸汽温度的调节方法。
关键词:过量空气系数、烟气侧、蒸汽侧、喷燃器、过热汽温、过热器维持稳定的汽温是保证机组安全和经济运行所必需的。
汽温过高会使金属许用应力下降,将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汽温降低则会影响机组的循环热效率。
因此,汽温调节是锅炉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运行中影响汽温的因素影响汽温的运行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常常还可能同时发生影响。
下面分别论述各个因素对汽温的影响。
1、锅炉负荷过热器一般具有对流汽温特性,即锅炉负荷升高(或下降)汽温也随之上升(或降低)。
2、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增大时,燃烧生成的烟气量增多,烟气流速增大,对流传热加强,导致过热汽温升高。
3、给水温度给水温度升高,产生一定蒸汽量所需的燃料量减少,燃烧产物的容积也随之减少,同时炉膛出口烟温降低。
在电厂运行中,高压加热器的投停会使给水温度有很大变化,因而会使过热汽温发生显着变化。
4、受热面的污染情况炉膛受热面的结渣或积灰,会使炉内辐射传热量减少,过热器区域的烟气温度提高,因而使过热气温上升。
反之,过热器本身的结渣或积灰将导致汽温下降。
5、饱和蒸汽用汽量当锅炉采用饱和蒸汽作为吹灰等用途时,用汽量增多将使过热汽温上升。
锅炉的排污量对汽温也有影响,但因排污水的焓值低,故影响不大。
6、燃烧器的运行方式摆动燃烧器喷嘴向上倾斜,会因火焰中心提高而使过热汽温升高。
但是,对流受热面距炉膛越远,喷嘴倾角对其吸热量和出口温度的影响就越小。
二、汽温在规定范围外的波动对锅炉的危害性汽温偏离额定数值过大时,会影响锅炉和汽轮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汽温过高对设备的安全有很大的威胁:1)汽温过高会加快金属材料的蠕变速度,还会使过热器、蒸汽管道、汽轮机高压部件等产生额外的热应力,因而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2)严重超温时,会造成过热器管子金属过热而爆管。
锅炉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模糊控制

锅炉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摘要:电厂实现热力过程自动化,能使机组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最重要的生产设备,过热蒸汽温度是锅炉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过热蒸汽温度控制是锅炉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现过程控制中,由于电站锅炉系统的被控对象具有大延迟,大滞后、非线性、时变、多变量耦合的复杂特性,无法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对这类系统采用常规PID控制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先进的现代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锅炉汽温控制系统。
本文以电厂锅炉汽温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改造。
考虑到锅炉汽温系统的被控对象特点,本文分别采用了常规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对两种控制系统对比研究,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一般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特点,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通过在线调整参数,实现模糊-自调整比例常数PID控制。
在此算法中,比例常数随着偏差大小而变化,有效地解决了在小偏差范围内,一般的模糊-PID控制器无法实现的静态无偏差的问题,提高了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
关键词:锅炉蒸汽温度模糊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重要能源“电”的要求快速增长,大容量发电机组的投入运行以及超高压远距离和赢流输电的混和电网的建设,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全国性电力系统的形成,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对其自动控制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地方性的自备热电厂亦有长足发展,随着新建及改造工程的进行,其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与时俱进,小容量机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自备热电厂其自身特点:自供电、与主电网的关系疏及相互影响小,供热及采暖季节性等,可以提供更多的应用、尝试新技术、新产品的机会和可能性。
这样做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和保证电力,热力及牛产过程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
为了适应发展并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采取最新的技术和控制手段对电力系统的各种运铲状态和设备进行有效的自动控制。
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有主要地位,是我国重点能源工业之一。
锅炉汽温调节的方法

锅炉汽温调节的方法
1、主蒸汽温度高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开大减温水调整门,并注意减温水量与减温器后汽温的变化;
2) 调整燃烧降低火焰中心,减少上层燃烧器的风煤量,增加下层燃烧器的风煤量;
3) 降低锅炉负荷,必要时可停止上排磨煤机的运行;
4) 加强水冷壁的吹灰。
2、主蒸汽温度低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关小减温水调整门,注意减温水量与减温器后汽温的变化,必要时关闭减温水隔绝门;
2) 调整燃烧提高火焰中心,增加上层燃烧器的风煤量,减少下层燃烧器的风煤量;
3) 增加锅炉负荷,必要时可投入上排磨煤机运行;
4) 加强过热器吹灰。
3、再热蒸汽温度高、低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再热汽温高时可下调摆角,减少上层燃烧器的风煤量,必要时投入事故喷水减温进行降温;
2) 再热汽温低时可上调摆角,增加上层燃烧器的风煤量,加强再热器吹灰。
锅炉运行时怎样控制和调节汽温

安全技术/特种设备
锅炉运行时怎样控制和调节汽温
对于饱和蒸汽锅炉,其蒸汽温度随蒸汽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过热蒸汽锅炉,其蒸汽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过热器烟气侧的放热和蒸汽侧的吸热。
当流经过热器的烟气温度、烟气量和烟气流速等变化时,都会引起过热蒸汽温度的上升或下降。
当过热蒸汽温度过高时,可采用下列方法降低汽温:
(1)有减温器的,可增加减温器水量。
(2)喷汽降温。
在过热蒸汽出口,适量喷入饱和蒸汽,可降低过热蒸汽温度。
(3)对过热器前的受热面进行吹灰。
如对水冷壁吹灰,可增加炉膛蒸发受热面的吸热量,降低炉膛出口烟温,从而降低过热器传热温度。
(4)在允许范围内降低过剩空气量。
(5)提高给水温度。
当负荷不变时,增加给水温度,势必减弱燃烧才能不使蒸发量增加,燃烧的减弱使烟气量和烟气流速减小,使过热器的吸热量降低,从而使过热蒸汽温度下降。
(6)使燃烧中心下移。
适当减小引风和鼓风,使炉膛火焰中心下移,使进入过热器的烟气量减少,烟温降低,使过热蒸汽温度降低。
当过热蒸汽温度过低时,可采用下列方法升高汽温:
(1)对过热器进行吹灰,提高其吸热能力;
(2)降低给水温度;
(3)增加风量,使燃烧中心上移;
(4)有减温器的,可减少减温水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自动调节系统一、蒸汽温度自动调节系统锅炉蒸汽温度自动调节包括过热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调节。
调节的任务是维持锅炉过热器及再热器的出口汽温在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1、过热汽温调节任务和特点过热汽温是锅炉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热汽温过高或过低都会显著地影响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过热汽温过高,可能会造成过热器、蒸汽管道和汽机的高压部分金属损坏,因为超温会引起汽轮机金属内部过大的热应力,会缩短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叶片根部的松动;过热汽温过低,会引起机组热耗上升,并使汽机轴向推力增大而可能造成推力轴承过载。
过热汽温过低还会引起汽轮机尾部叶片处蒸汽湿度增加,从而降低汽轮机的内效率,并加剧对尾部叶片的水蚀。
所以,在锅炉运行中,必须保持过热汽温长期稳定在规定值附近(一般范围为额定值541±5℃)。
过热汽温调节对象的静态特性是指过热汽温随锅炉负荷变化的静态关系。
过热器的传热形式、结构、布置都将直接影响过热器的静态特性。
对流式过热器和辐射式过热器的过热汽温静态特性完全相反。
对于对流式过热器,当负荷增加时,通过其烟气的温度和流速都增加,因而使过热汽温升高。
而对于辐射式过热器,由于负荷增加时炉膛温度升高不多,而炉膛烟温升高所增加的辐射热量小于蒸汽负荷增大所需要的吸热量。
我们的过热器系统采取了对流式、辐射式和屏式(半辐射式)交替串联布置的结构,这有利于减小过热器出口汽温的偏差,并改善了过热汽温调节对象的静态特性。
引起过热蒸汽温度变化的原因很多,如蒸汽流量变化、燃烧工况变化、进入过热器的蒸汽温度变化、流过过热器的烟气温度和流速变化等。
归结起来,过热汽温调节对象的扰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蒸汽流量变化(机组负荷变化),加热烟气的热量变化和减温水流量变化(过热器入口汽温变化)。
过热汽温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是指引起过热汽温变化的扰动与过热汽温之间的动态关系。
在各种扰动下的过热汽温调节对象动态特性的特点是有迟延和惯性,典型的过热汽温阶跃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当机组负荷扰动时,蒸汽流量的变化使沿整个过热器管路长度上各点的蒸汽流速几乎同时改变,从而改变过热器的对流放热系数,使过热器各点的蒸汽温度也几乎同时改变。
所以,在机组负荷扰动下,过热汽温的迟延和惯性比较小。
当烟气热量扰动(烟气温度和流速发生变化)时,由于烟气流速和温度的变化也是沿整个过热器同时改变的,与蒸汽流量变化对传热影响的情况类似,所以过热汽温的反应也是较快的。
当减温水流量扰动时,改变了高温过热器的入口汽温,从而影响了过热器出口汽温。
由于过热器管路很长,因此汽温的反应是较慢的。
由此,在不同扰动作用下,过热汽温动态特)有较大的差别,例、K性参数的数值(τ、Tc远大于如:减温水扰动时汽温反应的迟延时间t 烟气侧扰动时的迟延时间。
使调正确选择调节过热汽温的手段,因此,(即调节机构动作节机构动作后能及时影响汽温应尽可能小)是τ时,汽温动态特性的迟延时间调节对象在调节作用下的迟但目前广泛采用喷水减温作为调节过热汽温的手段,很重要的。
太大,如果只根据汽温偏差来改变喷水量往往不能满足生产上的要和时间常数Tct延时间以便好地控制汽温的因此,在设计自动调节系统时应该设法减小调节对象的惯性迟延,求。
变化。
、过热汽温调节基本方案2从过热汽温调节对象的阶跃试验曲线可以看出:若从动态特性的角度考虑,改变烟气侧喷水减温对过热的调节手段是比较理想的,但具体实现比较困难。
参数(烟温或烟气流速)采用喷水所以尽管对象的调节特性不够理想,但还是被广泛采用。
器的安全运行比较有利,需由于对象调节通道有较大的迟延和惯性以及运行中要求有较小的汽温控制偏差,减温时,要从对象的调节通道中找到一个比被调量反应快的中间点信号作为调节器的补充反馈信号,一般考虑采用串级调节系统因此,以改善对象调节通道的动态特性,提高调节系统的质量。
方案。
.过热器减温器θ1 过热器θ2γγ蒸汽2θθ1减温执行器 P水 PID Wj其中:γγθ1—减温器后汽温;—温度变送器斜率;2θ1,θθ2—过热器出口汽温简图过热汽温串级调节系统汽温调节对象由减温器和过热器组成,减温水流量Wj为对象调节通道的输入信号,过热器出口汽温θ2为输出信号。
减温器出口处汽温θ1作为辅助调节信号(导前汽温信号)。
当调节机构动作(喷水量变化)后,导前汽温信号θ1的反应显然要比被调量信号θ2早得多。
这样,对象调节通道的动态特性Go(s)可以看成为由两部分构成:①以减温水流量作为输入信号,减温器出口温度θ1作为输出信号的通道,这部分调节通道称为导前区;②以减温器出口汽温θ1为输入信号,过热器出口汽温θ2为输出信号的通道,这部分调节通道称为惰性区。
可以知道,引入θ1负反馈而构成的副回路起到了稳定θ1(或Wj)的作用,从而使过热汽温保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认为负副反馈回路起着粗调过热汽温θ2的作用。
而只要θ2不等于设定值,主调节器就会不断地改变其输出信号,并通过副调节器去不断地改变减温水流量Wj,直到θ2恢复到等于设定值为止。
如果减温水流量Wj发生自发性波动(可能是减温水压力或蒸汽压力改变)而引起变化时,由于副回路的存在,而且导前区的惯性又很小,副调节器能够及时动作,快速消除减温水流量的自发性波动,从而使过热汽温基本保持不变。
如果扰动发生在副回路以外,引起过热汽温偏离给定值时,串级汽温调节系统首先由主调节器改变其输出校正信号,通过副调节回路去改变减温水流量,使过热汽温恢复正常。
可见,在串级汽温调节系统中,副回路的任对过热汽温起粗调作务是尽快消除减温水流量的自发性扰动和其他进入副回路的各种扰动,用。
副调节器一般采用比例或微分调节器,主调节器的任务是保持过热汽温等于给定值,采用PI或PID调节器。
3、过热汽温自动调节系统(1/2U应用)宝钢电厂的1/2U锅炉过热蒸汽系统分为A、B两路。
主蒸汽温度的控制采用通常的喷水减温方法。
一般,即使是大容量锅炉,设置两级减温器也足能满足对汽温的控制要求了。
由于当初设计时考虑到宝钢电厂经常处于冲击负荷下运行,为了确保在冲击负荷下的汽温波动也不会过大,故在锅炉的设计上增加第三级喷水减温器。
第三级喷水减温器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其喷水调节门是全关的,只在主汽温偏差超过许可(±8℃)的情况下才参与汽温的控制。
所以第三级喷水减温调节系统纯粹是作为后备辅助之用的(或事故喷水减温用)。
针对汽温调节对象的上述特点,目前使用的汽温调节有两种方案(参见下图)。
这两个方案以过热器出口温度θ2作为主调节参数外,都引入了导前信号θ。
对于减温水量的扰1动,汽温θ肯定比θ2提前反映,而对于烟气侧或蒸汽负荷的扰动不起提前作用,但是它1能够比θ2提前反映调节效果,因此还是改善了闭环系统的动态特性,调节质量总是比不加这个导前信号时要好一些。
减温器过热器θθ21/A αPPID∑PI 减温器 (b)串级调节系统 (a)有导前汽温微分信号的系统过热汽温自动调节系统原理图图锅炉过热器温度控制对象是一个容积延迟很大的大惯性对象,故采用了分为三级的分而第一级减温控在正常情况下,段控制方法。
主蒸汽温度主要由第二级减温控制回路保证;制回路主要用来消除落在低温前屏过热器区段内的扰动,稳定住第二级减温器的入口温度,故可以看作是主汽温控制的粗调。
1)二级喷水减温控制回路(参见MCS-1图SH168、176)二级喷水减温调节回路是主蒸汽温度控制的主回路。
它的原理与常规的带导前微分信号汽温控制系统相似。
主蒸汽温度经转换后,与设定值比较后加到PID调节器上,输出作为调节主信号。
由于主汽温对象的延迟较大,为改善系统的性能,引进了减温器出口温度的微分信号作为先行反馈信号。
同时,考虑到主蒸汽流量(机组负荷)及BFG混烧比的变化是引起汽温变化的主要外部扰动,所以把主蒸汽流量与BFG混烧比信号也作为先行信号引入控制信号中去,对喷水减温调节门实现先行控制,以其减小因机组负荷,燃料变化引起的汽温偏差。
调节器的输出与先行信号,导前微分信号的综合代表了不同负荷下所要求的喷水减温调节门开度指令,去控制二级喷水量,最终控制主蒸汽温度。
下面对几个信号作一些说明:(1)设定值信号的形成锅炉正常运行中,主蒸汽温度的设定值为额定值(541℃),由运行人员在设定器上给出。
锅炉在低负荷工况运行时,主蒸汽温度不能达到额定值。
所以在低负荷时应该相应地降低汽温设定值。
按锅炉设计,规定在小于50%额定负荷时,主蒸汽温度不控制到额定值,且负荷越低,过热汽温越低。
正常负荷时的主蒸汽温度额定值与经函数器f(x)处理后的负荷指令(主蒸汽流量)给出的设定值信号经低选器,输出信号作为主汽温调节器的给定值信号。
同时,为了消除由于相位补偿回路(目前相位补偿已经取消)与PID调节作用的很大的动态增益而使汽温设定值发生阶跃扰动,造成喷水减温调节门大幅度的动作,还考虑了设定值变化速率限制模块,速率3℃/MIN。
(参见MCS-1图SH168))SH170图MCS-1)先行信号(参见2(.在静态时,喷水减温调节门的开度信号是随着机组负荷和BFG混烧比的不同而不同的,所以把机组负荷(主蒸汽流量)和BFG混烧比信号经函数器作为调节主汽温的先行信号(参见下图)。
TFFSF×(x) f ÷――总燃料TFBFG全(x)BFG全烧煤先行信号图先行信号形成回路在BFG混烧比为零的情况下(即100%烧煤),先行信号由f(x)形成;当BFG混烧比2为100%的情况下,把经负荷修正的混烧比信号与经f(x)的负荷信号相加,作为主蒸汽温度2在负荷和BFG 混烧比情况出现变化时的外扰先行信号。
另外,还考虑了总燃料量与蒸汽流量之差的先行信号。
(3)喷水减温调节系统的投入①锅炉起动阶段主汽温调节系统不是全程调节系统。
在锅炉起动直到升温到额定值,一段时间内,采用APS 直接控制二级减温调节门的DDC控制方式。
(冷态时从主蒸汽温度480℃到控制温度到设定值的±4℃为止,再切回到正常的自动方式)当锅炉在起动时,只要控制系统电源正常,APS在正常使用状态,汽温控制系统不在手动方式等条件满足,则按下二级喷水减温控制上的“APS方式”按钮,即能使二级喷水减温调节门置于APS DDC控制之下。
②锅炉正常运行阶段.当锅炉起动到达额定工况后,二级汽温控制系统能在APS指令下,自动转为MCS自动控制方式;或者由运行人员按下自动方式按钮,使系统成为自动方式。
③发生FCB时,调节系统能强制转为自动方式在二级汽温控制系统的逻辑回路中,还考虑了联锁保护动作:当二级减温水调节门A、B的开度都接近于零时(即调节门全关),警报设定器H/L动作,通过联锁接点能自动关闭减温水隔绝门,以防止在锅炉空负荷或低负荷时有减温水漏进减温器中,造成汽温不正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