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造型特点分析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剪纸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一种,是一种利用剪刀或刀具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然后贴在其他物体上的艺术形式。
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传说中的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刘邦曾在剪纸上进行过游戏。
剪纸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间传统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过年贴门神、剪窗花等等。
剪纸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特色是指剪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剪纸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
剪纸的传承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授,几乎所有的传统剪纸技艺都是由祖辈教给下一代的。
这种传统制作技艺的学习需要时间和耐心,很多剪纸师傅都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磨砺才能成为真正的剪纸艺术家。
在传承的过程中,师傅会传授学徒剪纸的基本技巧、图案设计和剪纸作品的装裱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传统剪纸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优化得出的。
传统剪纸工具主要包括专用的剪刀和刀具,以及各种纸张和色彩丰富的彩纸。
剪纸文化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剪纸作品的图案设计独特而丰富。
传统剪纸的图案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如龙凤、瑞兽、福字等,这些图案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剪纸的图案设计也受到自然界的启发,如花草、鸟兽、山水等,这些图案都具有生动、活泼和富有艺术感的特点。
剪纸作品的造型精巧而细腻。
剪纸制作过程中需要剪出各种复杂的线条和形状,由于纸张脆弱易碎,所以剪纸师傅需要小心翼翼地剪出精细的线条和形状。
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需要细致入微和空灵之处,这也是剪纸艺术的独特之处。
剪纸作品的装裱和展示非常重要。
剪纸作品的装裱和展示需要考虑到作品的保存和欣赏价值,并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传统的装裱方法包括将剪纸作品贴在纸板上,然后用绢布进行包裹,最后装入盒子或者框架中。
剪纸文化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间传统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贴各种剪纸作品来庆祝和祈福。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人们流行在窗户上贴剪纸作品,这种剪纸作品被称为窗花。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点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点优美、粗犷有力、流畅生动、拙朴古雅等不同的特点。
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
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民间艺术家们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
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手里就会失去灵活性。
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
在刻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剪纸造型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由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
用剪流畅,自然通顺,变化多端,走剪或方或圆,或实或虚,阴去阳留,这些都需要艺人对纸性的把握,对剪的运作恰到好处,这样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三、线条与装饰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
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
”剪纸所用的材料,性娇柔,易起皱,易断损,剪完后要“提得起,贴得上”,所以就形成了阳纹剪纸线线相连,阴纹剪纸线线相断的特点,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
剪纸艺术的目的决定了它的装饰性。
一幅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味,应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
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锯齿纹”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历经中国漫长的历史演进,而不失其纯净和清新的特质,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自身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互为矛盾,又互为统一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其对于不断变革侧自然选择方式,从而与宫廷艺术、文人艺术拉开了间距。
1.依附性与独立性的统一民间剪纸是附合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一种艺术活动。
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
家中有白事,窗户上不能贴得红红火火;娃娃不生病,老奶奶也不肯剪一串吊魂的小人人;用于摆衬礼品的,要看是办喜事、丧事还是做寿;一对老夫老妻的屋里如果贴上一对坐帐喜花,那肯定是年轻人的戏耍;久旱无雨,如果剪的不是求雨的“独女捣棒槌”,而是求晴的“扫天婆”,那不知要遭多少人的咒骂。
这种受存在目的作用制约的依附性特征,表现在具体作品的构图处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装饰性特征。
如悬空吊挂的门笺、碗架云子之类,必须线线相连;贴在窗户上的则要求与窗格适合,并多镂空,否则迎光看去只是一个大纸片片;贴作炕围的,就最好少剪零碎花纹,否则时间长了很容易损坏。
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
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
一张剪纸,不论它用于何种场合,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感情。
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
当然民间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对于民俗的限定不是抛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
因而。
其存在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
这种艺术上的独立性,正随着社会变革和旧民俗的.逐渐消失而渐趋明显。
2.集体性与个性的统一从绝对意义上讲,任何艺术创造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纯属个人的产物。
人的社会属性,使之必然地反映着一定阶层的艺术趣味。
而个性,只是在集体,或传统基础上的发挥。
民间剪纸的集体性特征,明显表现在其作品的最后归属上。
作品不再是作者个人的私有,而属于整个社会和集体。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其特点和风格概括如下:一、形式美剪纸兼具写意与造型美,其构图结构清晰,线条流畅、协调,层次分明。
同时它对空间的利用非常巧妙,让人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层次感和轻重感,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
二、色彩简单剪纸艺术往往是黑白两色,几乎不会用到太多的颜色,也没有色调、光影之分。
然而正是由于其简约的用色,更能鲜明地突显出剪纸的线条美和造型美。
三、寓意深厚剪纸艺术重视意境的创造和表现,往往意味深长,寓意深厚,可以表现出人间万物、烁丽多彩的生活和物(式)象(样)。
四、灵动自然剪纸艺术材料简朴,但纸张质地和弹性对它的成败至关重要。
艺术家们在剪纸创作中,不用画线稿,凭借自如的手法,将人物、动物、花鸟生动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五、民族文化传统的剪纸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的民族特色。
剪纸艺术可以通过创作,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在剪纸艺术创作中,设计师们没有过多的色彩,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复杂的线条,但每一副作品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直流传至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学习、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也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其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颇具魅力,倍受青睐。
六、具有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颜色、形状、纹样、趣味十分丰富多彩。
它采用的是纸为材料,采用手工剪刻的方式进行创作。
这些都保留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
七、传承现代艺术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剪纸艺术不断融合现代艺术,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下去。
更多的设计师尝试将传统的剪纸艺术与当代美学相结合,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意念和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作品通过不断地更新和发扬光大,成为了现代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八、涵盖广泛领域由于剪纸艺术本身就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因此不仅在艺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很多文化活动等传统民间文化方面会用到。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民间剪纸艺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
它采用刀、剪、纸等工具,将纸张剪出不同形状,并贴在其他物品上,以表达情感、展示美感等。
民间剪纸艺术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1. 古老而深厚的历史渊源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汉代。
在中国历史上,剪纸艺术一直是一种受大众欢迎的传统手工艺,它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仪式、庆典、节日等。
2. 形式多样,富有创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十分多样化,有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例如,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在纸上剪出鱼、花、鸟等形状,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则会剪出家禽、家居等形状,以表达生活中的欢乐和温馨;还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则会剪出人物形象,以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感悟。
3. 精湛的技艺表现民间剪纸艺术需要艺术家具备高超的技术和创造力。
要制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需要掌握剪刀的使用技巧、辨认纸张质量、掌握剪纸的色彩搭配和造型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民间剪纸艺术往往能够体现出艺术家高超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才华。
4. 民俗文化的表现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和各种节日、庆典活动等密切相关。
例如,在农历春节期间,许多家庭会贴上各种吉祥如意的剪纸作品,以祈求福气、喜庆和吉祥。
因此,在民间剪纸艺术中能够看到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民俗文化的独特表现。
5. 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民间剪纸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时期的艺术风格。
例如,娥皮剪纸、潍坊剪纸、汉剪纸等地方流派各有特色,风格各异。
这些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风格不同,但都能够通过剪纸的形式和内容,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总之,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出不同地域、民族和时期的文化风俗,也是一项富有创意和精湛技艺的艺术。
它的特点就在于多样性的形式、匠心独具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民俗文化的特点、以及精湛的技艺表现。
中国非遗文化剪纸艺术特点及技巧

中国非遗文化剪纸艺术:特点及技巧一、引言剪纸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纸艺术的特点及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二、剪纸艺术的特点1. 传统主题剪纸艺术的主题大多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如“百鸟朝凤”、“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等。
这些主题不仅富有传统特色,而且寓意深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图案精美剪纸艺术的图案精美细致,线条流畅自然,形态栩栩如生。
通过运用各种图案元素,如云纹、花鸟鱼虫等,剪纸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展现出高超的构图技巧和审美观念。
3. 色彩丰富剪纸艺术的色彩丰富多样,既有对比鲜明的亮色,也有柔和细腻的中间色。
这些色彩不仅使得剪纸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4. 象征意义剪纸艺术中的各种主题和图案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例如,“龙”象征着勇猛、力量和独立,“凤”则象征着美丽、高贵和吉祥。
这些象征意义使得剪纸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
5. 技艺高超剪纸艺术需要高超的技艺才能完成。
艺术家需要熟练地掌握纸张的折叠、切割、雕刻等技巧,才能在纸上创造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形象。
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三、剪纸艺术的技巧1. 选纸与折叠选择适当的纸张和进行正确的折叠是剪纸艺术的关键步骤。
根据作品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质地和颜色的纸张。
折叠时要注意角度和层次,以创造出不同的图案和效果。
2. 画图与剪刻在纸张折叠完成后,艺术家需要精心设计图案,并使用铅笔或其他标记工具将图案绘制在纸上。
剪刻时要注意力度和速度的掌握,以保持线条的流畅性和完整性。
3. 粘贴与展开剪刻完成后,将纸张轻柔展开,然后进行粘贴。
粘贴时要选择适当的粘合剂,并注意粘贴的平整度和牢固性。
完成粘贴后,一件精美的剪纸作品便诞生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艺术的剪影艺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艺术的剪影艺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艺术,作为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凝结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其中,剪纸艺术作为传统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手法和艺术特点,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艺术的剪影艺术。
剪影艺术,又称黑纸剪影、剪影戏,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与传统剪纸不同的是,剪影艺术以剪纸作为基础,通过在特制的背景纸上剪刻出人物、动物、花鸟等形象,并将其用灯光照射在墙壁或其他背景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展现出剪纸的独特魅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艺术的剪影艺术,具有以下特点:一、技巧性强。
剪影艺术对剪纸师的剪刀掌控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手眼协调、熟练的剪刀技巧。
通过巧妙地运用剪刀,在纸上刻画出各种形象,包括人物的轮廓、神态、表情、动态等,使得作品具备了艺术的表现力和美感。
二、造型精细。
剪影艺术通过剪刻黑纸,运用不同的剪刀技法和创作灵感,刻画出精致的形象。
无论是人物的各个部分,还是花鸟动物的纹理,都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独特的造型特点。
三、情感表达。
剪影艺术以表现人物、情感和故事为核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姿态的表现、情绪的抒发等方式,传达出丰富的情感。
不仅能展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还能通过剪影中的元素和背景,表达作者对生活、自然、人文的独特理解。
四、传承与创新并重。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影艺术在传承中注重保持传统的技法和形式,同时也在创新中丰富和发展自身。
一些剪影艺术家遵循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和创意,使得剪影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剪影艺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发扬和传播。
不仅在剪纸艺术展览和比赛中有所涉及,还被应用于电影、电视、舞台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成为了独具一格的视觉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剪影艺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剪刻黑纸和灯光的巧妙运用,创作出精致、独特的形象。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解析,并且超过1200字来详细介绍。
首先,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一是纸。
剪纸艺术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纸,通常是普通的白纸或彩色纸。
纸是一种廉价、容易取得并且易于操作的材料,它的柔软和轻薄使得纸艺术家能够更容易地剪切出丰富的形状和图案。
这种低成本和易于使用的材料特性也使得剪纸艺术更容易传承和推广。
其次,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二是剪刀。
剪纸艺术的精髓在于剪刀的运用,这是剪纸艺术的核心技术。
剪纸艺术家通过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剪刀,能够精确地剪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剪纸艺术家通常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剪刀,比如细剪刀、粗剪刀、弯剪刀等等。
剪刀的运用不仅需要艺术家的技巧和经验,还需要灵活的手指和耐心的心态。
其次,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三是图案。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通常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为题材。
常见的图案包括花鸟、人物、动物、节日等。
这些图案通常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能够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向往。
剪纸艺术家在剪纸作品中注重形象的表现和纹饰的丰富性,以及在图案中加入一些细节和层次感,使得作品更富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再次,剪纸艺术的特点之四是创意和创新。
尽管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但艺术家在传统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他们通过改良传统的图案和技法,制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部分艺术家还将剪纸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比如绘画、雕塑等,创作出更为丰富多样的剪纸作品。
这种创新和创意使得剪纸艺术能够历久弥新,并且在当代艺术中得以发展和传承。
最后,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五是区域性和民族性。
剪纸艺术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比如,山东的剪纸以纹饰丰富、线条明快为特点,四川的剪纸则以刀法细腻、形象生动为特点。
每个地区的剪纸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传承和发展了各自的地方文化。
此外,剪纸艺术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通过形象的表达和艺术的创造,传递民族精神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剪纸造型特点分析
中国民间剪纸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
民间剪纸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艺术品,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繁多,涉及面广。
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各种民族事象中,直接的反映出民俗内涵和民间审美意识,而这种民间的审美意识实质上是民间的集体的一种人生观。
主要有生存与繁衍、情与美、乐观与繁荣等内容,这也是中华民族乐观向上、浪漫热情的民族力量的表达。
一、民间剪纸的基本造型
1、民间剪纸的夸张,在为体现物象特征的同时,也要求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表现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
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
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张的内容之一。
表现人物时,将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将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
锯齿
形和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2、民间剪纸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
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民间剪纸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
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
民间剪纸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
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作令人难以想象。
二、构图的抽象性.概括性
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的局限,将若干形象创造性的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
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
求全的心理是所有这些的根本,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
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
出于质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式,创作者更是打破实现的障碍,运用表里统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现物象。
对于剪纸而言,现实的物象背面、顶面、底面或内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存在内心感悟的,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
采用散点透视的剪纸作品。
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完全摒弃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概念,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而且彻底离开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统一画面。
同时,民间剪纸也具有一种散点式的构图方法,即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作者又能将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
这在现实中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也自然的合理起来。
民间剪纸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模拟为满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现。
同时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将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行描绘,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审美愿望。
三、蕴含阴阳观念民间剪纸造型中的艺术美感
(一)对称之美
剪纸艺术的本质特性是构图饱满,以全为美。
剪纸作品中大多强调流畅的线条和色块构成,充分体现出“大”的气派,但对细微的局部刻画也比较重视。
这些似乎在不经意间
进行的艺术构成却处处显露出艺术创作的严谨性性和形式感。
因而,艺术本质特性在剪纸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剪纸的艺术性在构成的过程中具备更大的创作空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构成之美。
(二)虚实之美
中国民间剪纸之所以在现代设计中不断为设计工作者发掘运用,主要源于其自身的形式美感。
剪纸造型上讲究主体、衬体、前景、背景、留白之间的关系,追求整幅作品的平衡感、疏密度、和谐。
看似每幅剪纸作品造型表面上无序复杂,可整体上讲究统一。
剪纸艺术的正负形即虚实相生,民间艺人全面把握了大众审美的特性,在造型内部运用阴阳虚实结合。
(三)夸张之美
阴阳在传统美学上对应的是“正负”和“虚实”,运用民间剪纸的虚空,是一种精神的隐藏存在。
虚形和实形相互对比,意于实的同时也应该明白虚的价值。
民间剪纸艺术家追求事物真相的天真个性,素朴的观察世界,表现自然的审美理念,可使她们的艺术思维打破条条框框的主客观的束缚,使她们能表现事物的各个层次、角度与瞬间。
这就形成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造型上既求全也求美,追求形象的完整与美好的有机结合,往往会出现很多不合理的情境。
在剪纸作品中即使是表现侧面人物形象也同时画出两
只手和两条臂,并且把侧面的人脸和侧面的动物剪成两只眼睛,即把事实上这一视点看不见的那一只眼睛也剪了出来。
这是由于民间剪纸巧手在创作过程中,思想单纯,创作的自发性和丰富的想象,可以把各种自然物象以及简单的人物形象服从于装饰美的需要,自由地以主观的夸张、变形,运用独特的谋篇布局手法创作出天真纯正、极其夸张的不合常规画面。
四、结束语
民间剪纸是在生活中发生、并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造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它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
民间剪纸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