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的区域特色

合集下载

民间剪纸中地域文化体现

民间剪纸中地域文化体现

民间剪纸中地域文化体现导读:本文民间剪纸中地域文化体现,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民间剪纸中地域文化体现地域文化论文应该要怎么写呢?可以从哪些的方面开始着手来写会比较的好呢?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吧。

民间剪纸中地域文化体现一、重庆民间剪纸文化环境拉策尔认为,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形成是地理分布的不同产生的,文化的源头只有一个,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只不过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支流,是地理环境使然。

文化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与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不同区域形成不同文化的特征,是人类文化特征点的多元化表现。

区域性文化传统,传承区域民族的文化演进,塑造区域民族的文化性格,形成区域民族的文化特色。

民间剪纸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民俗生活中形成,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的民间美术形式。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生活的文化载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共性特征又有地方和民族性差异,根据地域文化的不同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

重庆地处我国四川盆地边缘,这里气候湿热、山高水险、交通不便,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造就了重庆人"质直好义,风土敦厚"的群体价值取向,形成民风淳朴、勤奋进取的良好品德。

重庆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孕育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如巴渝文化、码头文化、三峡文化、山城文化等。

这些地域文化资源为重庆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彰显出重庆剪纸艺术的特色,形成重庆剪纸的文化特质。

二、重庆民间剪纸艺术特色据有关史料记载,重庆民间剪纸已有15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1997年之前重庆隶属四川省,在四川省民间剪纸中,成都及广安武胜等地剪纸较有代表性,重庆民间剪纸相对沉寂。

重庆直辖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经过挖掘和整理,逐步彰显区域性特点。

2009年,重庆剪纸与河北、山西、甘肃等13个省市的剪纸联合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批,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重庆剪纸成为继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之后的又一项世界遗产。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剪纸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一种,是一种利用剪刀或刀具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然后贴在其他物体上的艺术形式。

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传说中的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刘邦曾在剪纸上进行过游戏。

剪纸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间传统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过年贴门神、剪窗花等等。

剪纸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特色是指剪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剪纸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

剪纸的传承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授,几乎所有的传统剪纸技艺都是由祖辈教给下一代的。

这种传统制作技艺的学习需要时间和耐心,很多剪纸师傅都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磨砺才能成为真正的剪纸艺术家。

在传承的过程中,师傅会传授学徒剪纸的基本技巧、图案设计和剪纸作品的装裱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传统剪纸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优化得出的。

传统剪纸工具主要包括专用的剪刀和刀具,以及各种纸张和色彩丰富的彩纸。

剪纸文化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剪纸作品的图案设计独特而丰富。

传统剪纸的图案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如龙凤、瑞兽、福字等,这些图案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剪纸的图案设计也受到自然界的启发,如花草、鸟兽、山水等,这些图案都具有生动、活泼和富有艺术感的特点。

剪纸作品的造型精巧而细腻。

剪纸制作过程中需要剪出各种复杂的线条和形状,由于纸张脆弱易碎,所以剪纸师傅需要小心翼翼地剪出精细的线条和形状。

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需要细致入微和空灵之处,这也是剪纸艺术的独特之处。

剪纸作品的装裱和展示非常重要。

剪纸作品的装裱和展示需要考虑到作品的保存和欣赏价值,并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传统的装裱方法包括将剪纸作品贴在纸板上,然后用绢布进行包裹,最后装入盒子或者框架中。

剪纸文化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间传统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贴各种剪纸作品来庆祝和祈福。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人们流行在窗户上贴剪纸作品,这种剪纸作品被称为窗花。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其特点和风格概括如下:一、形式美剪纸兼具写意与造型美,其构图结构清晰,线条流畅、协调,层次分明。

同时它对空间的利用非常巧妙,让人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层次感和轻重感,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

二、色彩简单剪纸艺术往往是黑白两色,几乎不会用到太多的颜色,也没有色调、光影之分。

然而正是由于其简约的用色,更能鲜明地突显出剪纸的线条美和造型美。

三、寓意深厚剪纸艺术重视意境的创造和表现,往往意味深长,寓意深厚,可以表现出人间万物、烁丽多彩的生活和物(式)象(样)。

四、灵动自然剪纸艺术材料简朴,但纸张质地和弹性对它的成败至关重要。

艺术家们在剪纸创作中,不用画线稿,凭借自如的手法,将人物、动物、花鸟生动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五、民族文化传统的剪纸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的民族特色。

剪纸艺术可以通过创作,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在剪纸艺术创作中,设计师们没有过多的色彩,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复杂的线条,但每一副作品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直流传至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学习、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也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其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颇具魅力,倍受青睐。

六、具有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颜色、形状、纹样、趣味十分丰富多彩。

它采用的是纸为材料,采用手工剪刻的方式进行创作。

这些都保留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

七、传承现代艺术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剪纸艺术不断融合现代艺术,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下去。

更多的设计师尝试将传统的剪纸艺术与当代美学相结合,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意念和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作品通过不断地更新和发扬光大,成为了现代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八、涵盖广泛领域由于剪纸艺术本身就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因此不仅在艺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很多文化活动等传统民间文化方面会用到。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民间剪纸艺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

它采用刀、剪、纸等工具,将纸张剪出不同形状,并贴在其他物品上,以表达情感、展示美感等。

民间剪纸艺术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1. 古老而深厚的历史渊源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汉代。

在中国历史上,剪纸艺术一直是一种受大众欢迎的传统手工艺,它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仪式、庆典、节日等。

2. 形式多样,富有创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十分多样化,有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例如,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在纸上剪出鱼、花、鸟等形状,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则会剪出家禽、家居等形状,以表达生活中的欢乐和温馨;还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则会剪出人物形象,以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感悟。

3. 精湛的技艺表现民间剪纸艺术需要艺术家具备高超的技术和创造力。

要制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需要掌握剪刀的使用技巧、辨认纸张质量、掌握剪纸的色彩搭配和造型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民间剪纸艺术往往能够体现出艺术家高超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才华。

4. 民俗文化的表现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和各种节日、庆典活动等密切相关。

例如,在农历春节期间,许多家庭会贴上各种吉祥如意的剪纸作品,以祈求福气、喜庆和吉祥。

因此,在民间剪纸艺术中能够看到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民俗文化的独特表现。

5. 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民间剪纸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时期的艺术风格。

例如,娥皮剪纸、潍坊剪纸、汉剪纸等地方流派各有特色,风格各异。

这些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风格不同,但都能够通过剪纸的形式和内容,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总之,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出不同地域、民族和时期的文化风俗,也是一项富有创意和精湛技艺的艺术。

它的特点就在于多样性的形式、匠心独具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民俗文化的特点、以及精湛的技艺表现。

剪纸

剪纸

三大流派:山东民间剪纸: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

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

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

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

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

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

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

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

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

安徽民间剪纸:安徽的民间剪纸较早地形成了行业性的艺人队伍,以其艺术商业的雏形状态替代了民众普遍的审美创造。

但是,我向来以为匠人型剪纸作品的民间与否主要在于所面向服务的对象。

如果是基于劳动者集体审美意识的普遍水准,又依附于民间美术的范畴。

反之如果已在迎合贵族阶层的闲情逸趣而卖弄绝技的工艺之作,则是与皇宫中雇佣的御用匠人雕龙刻凤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没什么两样。

安徽的“花匠”多属于前者,而阜阳的程建礼人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程建礼从小喜欢剪花,并跟祖母勤学,灵性极好,起初为村人义务剪花,后来把技艺作为谋生手段,挑起花担周游江湖,练出一身好手艺,口中唱着花歌,手中剪着妇女们点的花样。

对于他来说,已不需要冥思苦想的经营构图,达到胸有成竹才开始动手。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剪纸文化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传承方式和艺术特色,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剪纸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真正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发展起来是在唐朝以后。

剪纸作品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和花纹,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装饰性。

剪纸材料简单易得,手法简单灵活,可以通过多次剪裁和堆叠,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立体效果,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剪纸艺术形式各异,充分体现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北方剪纸以红色为主,图案常常是喜庆的饰花和动物,寓意着繁荣和吉祥。

而南方剪纸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花草植物的描绘,给人一种细腻优雅的感觉。

西南地区的剪纸则注重对民间传说和古代神话故事的表现,寓意深远。

剪纸作品形式多样,既有单张的平面剪纸,也有立体剪纸和多层剪纸。

平面剪纸一般是在一张纸上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常常用来装饰窗户和门窗,以及贴在墙壁上。

立体剪纸和多层剪纸则更加复杂,要求剪裁精确和层次感强。

这些作品往往被用来制作装饰品、灯笼和雕塑等,展现出艺术家的技巧和创造力。

剪纸的传承是通过口耳相传和师徒教学,从一代艺人到下一代艺人,传承至今。

一些著名的剪纸艺术家也通过书籍和工作坊的形式,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

这样的传承方式不仅有助于保留和弘扬剪纸文化,还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剪纸艺术家。

剪纸文化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无论是过年时的窗花、剪纸剪泥的喜庆环境,还是结婚时的红纸剪贴、剪纸喜帖,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剪纸文化的喜爱和推崇。

剪纸也是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一种方式。

许多中国的剪纸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世界各地展览和交流,通过剪纸的艺术语言向外国观众展示中国的独特魅力。

剪纸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人们情感和美好愿望的方式。

通过剪纸,人们可以在纸上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艺术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中国非遗文化剪纸艺术特点及技巧

中国非遗文化剪纸艺术特点及技巧

中国非遗文化剪纸艺术:特点及技巧一、引言剪纸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纸艺术的特点及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二、剪纸艺术的特点1. 传统主题剪纸艺术的主题大多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如“百鸟朝凤”、“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等。

这些主题不仅富有传统特色,而且寓意深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图案精美剪纸艺术的图案精美细致,线条流畅自然,形态栩栩如生。

通过运用各种图案元素,如云纹、花鸟鱼虫等,剪纸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展现出高超的构图技巧和审美观念。

3. 色彩丰富剪纸艺术的色彩丰富多样,既有对比鲜明的亮色,也有柔和细腻的中间色。

这些色彩不仅使得剪纸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4. 象征意义剪纸艺术中的各种主题和图案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例如,“龙”象征着勇猛、力量和独立,“凤”则象征着美丽、高贵和吉祥。

这些象征意义使得剪纸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

5. 技艺高超剪纸艺术需要高超的技艺才能完成。

艺术家需要熟练地掌握纸张的折叠、切割、雕刻等技巧,才能在纸上创造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形象。

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三、剪纸艺术的技巧1. 选纸与折叠选择适当的纸张和进行正确的折叠是剪纸艺术的关键步骤。

根据作品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质地和颜色的纸张。

折叠时要注意角度和层次,以创造出不同的图案和效果。

2. 画图与剪刻在纸张折叠完成后,艺术家需要精心设计图案,并使用铅笔或其他标记工具将图案绘制在纸上。

剪刻时要注意力度和速度的掌握,以保持线条的流畅性和完整性。

3. 粘贴与展开剪刻完成后,将纸张轻柔展开,然后进行粘贴。

粘贴时要选择适当的粘合剂,并注意粘贴的平整度和牢固性。

完成粘贴后,一件精美的剪纸作品便诞生了。

中国民间剪纸的地域特色

中国民间剪纸的地域特色

中国民间剪纸的地域特色
剪纸艺术的创作来自于生活,始终表达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赞美生活、歌颂生活、创造生活的思想情感。

由于各民族作者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及审美观点有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形式、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河北丰宁、蔚县以染色窗花最为著名,连刻带染,色调艳丽,极具光影效果。

广东佛山以衬色窗花最为著名,用金箔纸或银箔纸剪刻出主体纹样,背面衬以各色彩纸,这种做法叫做“铜衬料”。

而纸塑窗花以陕西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

地处西北高原的延安地区,剪纸是农民文化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其风格单纯、明快,透着朴素的美。

真切生动地反映了农民的趣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东滨州的妇女用剪刀剪出自己心中的“画”。

在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流传着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风格别致,装饰性极强,占有较高的艺术地位。

江浙一带服饰剪纸中的各种花样,在农村十分常见,作品精细秀丽,洒脱自然,渗透出质朴、纯真、简洁、直率之美,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节奏感。

无论是婚嫁、庆寿、逢年过节都是农家妇女不可缺少的必备之物。

另外,“玲珑剔透”的湖北剪纸,“布局合理,剪法明快”的福
建漳浦剪纸,“粗放简练”的满族剪纸等等,这些千姿百态的造型风格,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极具民间审美情趣。

都具有鲜明、突出的地域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剪纸的区域特色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征各式各样,其寓意、布局、派别等特征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世代创作,积累而形成的文化,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形式之一。

剪纸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着广大人民的文化和审美情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

传统的民间剪纸强烈地显示出“生命追求”和“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其创作动机不是纯审美的,而更多的是为了物质实用,同时,它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各地区的文化、经济、地理、气候等因素不同,所以各地区所创作的剪纸在风格、形态等上也存在差异,展现出个地区的风采、特色。

下面让我们来谈谈产生于地域广阔的中国的剪纸在区域上的特色。

北方民间剪纸特色
北方的民间剪纸以山东、山西和陕西的民间剪纸尤为出名。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

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

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

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

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

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

陕西民间剪纸的历史悠久漫长。

当地的剪纸,远离皇家,远离贵族,只钟情民间的瓦房和窑洞,只钟情布满沧桑的脸庞和结满老茧的双手。

陕北高原的窑洞,特大的窗户,面对一爿阳光,是剪纸艺术最好的位置。

一批批民间剪纸艺术家也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地、悄无声息地在这片黄土地上诞生着、成长着,一代又一代。

她们多是农家妇女,文化不高,从女娃剪成姑娘,一把剪犹如一枝生花的妙笔,剪什么像什么,有的不须着色,不须描底,黄土地的百般风情令世界各国旅人叹为观止。

就民间艺术的丰富及保留远古文化内含的质量而言,秦晋两地同是令人不可轻视的宝地。

然而,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接受八面来风。

因此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因袭或传承。

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透乘巧的酸甜味。

这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酿成了剪纸艺术戏中有戏颇耐品尝的余味。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

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

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

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南方民间剪纸特色
南方剪纸的特点如南北地域的风土人情一般,南方剪纸构图精美,刀法细腻,形象重逼真。

南方剪纸较有特色的是广东、云南、贵州这几个地区。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

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

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

其利用本地
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壁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

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

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云南的剪纸的作用是寺庙中的神幔、神树及旗幡上的剪纸或刻纸,多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贡献之物。

其题材样式包括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大象、牛羊、佛塔、衣裤、器皿、人物、花鸟及吉祥的图案等。

造型简略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意味。

从作品严谨的构图和轻松自如的造型上看,剪纸的作者是个成熟的老年巧手。

为了刺绣时色块分割表现形象的必要,以开口刀法在形本上剪出暗示结构的虚线。

几个内容不同人物不同的故事,和谐地摆放在外形几乎相同的对称形之中,黑白分明疏密得当,毫无充塞罗列拥挤的感觉--也许这些花样正是贵州剪纸者所求的最佳效果。

但作为一幅剪纸作品的完美,已在此花之中。

贵州民间剪纸:
谁都知晓贵州苗族的衣衫上有五彩溢香的美丽刺绣。

但谁知道那千针万线密密匝匝的花朵底下,都有一张好看的剪纸?而会绣衣的苗女们,哪个闺房中会没有存放的花样?贵州苗族剪纸主体纹样的动物中,有龙、吉玉鸟、蝴蝶、鱼等,人物有央公央婆、蝴蝶妈妈、苗族英雄务么细及驭龙伏狃的苗人男女。

另外,太极阴阳鱼,枫树及苗楼建筑也常常出现在画里。

这些形象都与苗族的古老信仰和传说有关。

贵州剪纸由于各地刺绣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有特点。

施洞型的剪纸确定外轮廊之后,在形体的内部破刀剪出随势而走的涡状线或齿状线。

而台拱型的剪纸则以镇扎眼成虚线状。

造型特征施洞剪纸为粗犷,而台拱剪纸更趋秀丽。

贵州苗族剪纸艺术的造型因素来自于民众对事物特殊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自于传统乡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学思想。

任何以为民间艺术的奇物造型是“变形”的看法,都是对创造者真挚情感的曲解和中伤。

民间剪纸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的冲击力和生命力并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是由于它被广泛应用于喜庆、丧葬等民俗活动中的。

千百年来,民间剪纸以特有的风格与魅力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发生、流现传、演变,反映着普通人对生活的感受、爱憎、企盼和寄托。

他们以最稚拙、最质朴、最真诚也最富个性的美表达着现人们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