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幽人对酌2

合集下载

[vip专享]《山中与幽人对酌》 《从军行》之比较

[vip专享]《山中与幽人对酌》  《从军行》之比较

其四(七绝)《山中与幽人对酌》《从军行》之比较《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两首七绝,一首出自“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昌龄之手,一首来自“诗仙”李白之笔,同样是七绝名篇,同样被传颂千古,却风格迥异。

李王皆擅长七绝,高棅在《唐诗品汇》中将二者都列为七绝正宗1,但其诗歌在语言表达、艺术构思、意象塑造以及诗境的熔裁锻造上都大异其趣;且李天才俊发、诗思飘逸、飞扬跋扈,而王则是“缜密而思清”,但其七绝又都写得风神高华,代表了盛唐七绝的最高成就,下面即对上面两首诗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

沈祖棻在《唐人七绝诗浅释》中说“根据七绝的平仄的变化,可以将它分为三类,即古体、拗体和律体。

” 2《山中与幽人对酌》前两句与律体不合,后两句则已律化,是一首典型的拗体七绝。

诗作写得极为自然晓畅,感情一气贯穿,自然而然地流出,不拘声律,以情纬文,绝无雕饰,充分体现出李白诗歌挥洒飘逸、天机自然的特点。

首句“两人对酌山花开”浑是随口而出,即情述景,明朗地点出主题:两人相对酌酒,山花静自开放,这山,当为“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碧山”吧(《山中答俗人问》),而相与之人也绝非俗人,而为志趣相投之人,这从下一句可以看出:“一杯一杯复一杯”直述饮酒情形。

酒逢知己,于是便你一杯我一杯,接连不断,没有用铺张渲染,只用最简单的笔墨将最主要的动作写出,而两人酣然对酌的情形则径自活脱再现。

李白爱酒,亦善于写饮酒,月下独酌时,便神思天外,妙想出“对影成三人”,而此时与山中情趣相投之幽人对酌,景好,人对,于是便一杯一杯地对酌不断,诗句只写了饮酒的动作,而饮酒人之情感自化入酒中。

此句的句法更是别有特色,短短七字中竟然出现了三个“一杯”,却令人读之不加厌弃,反觉口语的生动活泼、情感的真率洒脱。

绝句作为一种体制短小的诗体,贵在含蓄精粹,应当以最精炼浓缩的语言涵盖出最完整的意境,故用字忌相犯,而李白却以天才思力之笔,不拘声律,以口语入诗,大胆地一连用三个“一杯”,仅用一“复”字连缀,诗句似从胸臆中直涌而出,完全不合声律,却将一种酣然对酌之情形活生生再现,1高棅:《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1页并且诗味不减,不觉凡俗繁复,反觉口语入诗的新颖可爱。

李白诗词《山中与幽人对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诗词《山中与幽人对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诗词《山中与幽人对酌》原文译文赏析《山中与幽人对酌》唐代: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译文】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

我已喝得昏昏欲睡您可自行离开,明天早晨定要抱着琴再来。

【注释】幽人:幽隐之人;隐士。

此指隐逸的高人。

《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对酌:相对饮酒。

“我醉”句:此用陶渊明的典故。

《宋书·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对来访者无论贵贱,有酒就摆出共饮,如果陶渊明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赏析】《山中与幽人对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表现了诗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

李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

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

“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隐居的高士)。

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

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采用词语的重复,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

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由于贪杯,诗人李白的朋友喝得大醉,就告诉李白“我已经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还觉得有意的话,就请顺便抱只琴来!”“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自晋代伟大诗人陶渊明。

《宋书》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醉了就和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我醉欲眠卿且去,几乎用陶潜的原话,表现出一种天真超脱的风度。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特的所在。

古诗山中与幽人对酌翻译赏析

古诗山中与幽人对酌翻译赏析

古诗山中与幽人对酌翻译赏析《山中与幽人对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前言】《山中与幽人对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首句点明作者与朋友喝酒的地点与环境;次句以反复手法渲染开怀畅饮的场面;三句运用陶渊明的典故,写自己喝醉请对方自便;末句婉订后约,相邀改日再饮。

此诗表现了一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具有高度个性化、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

全诗在语言上词气飞扬,体现出歌行的风格。

【注释】⑴幽人:幽隐之人;隐士。

此指隐逸的高人。

《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对酌:相对饮酒⑵“我醉”句:此用陶渊明的典故【翻译】在山花丛中,你我对酌,我们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

我喝醉想要睡去,你可暂且离开,如果有意明天再抱琴再来。

【鉴赏】李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

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

“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隐居的高士)。

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

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采用反复,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

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

由于贪杯,诗人许是酩酊大醉了,玉山将崩,于是打发朋友先走。

“我醉欲眠卿且去”,话很直率,却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的双方是“忘形到尔汝”的知交。

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呢。

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独特之处。

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环婉曲之作,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

一杯酒的诗词

一杯酒的诗词

一杯酒的诗词
1.《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宋代)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2.《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代)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3.《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遣怀》
(唐代)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5.《饮酒》
(宋代)陆游
六十四民安在哉?千八百国俱烟埃。

世人一沤寄巨海,对酒不醉吁可哀!平生清狂今白首,芒履布裘称野叟。

晨兴窗几网蛛丝,石洞书来饷名酒。

看月直到无月时,寻花直到花片飞;醉中往往花压帽,邻里聚看湖边归。

先生两耳不须洗,利名不到先生耳。

狂歌起舞君勿嘲,青山白云终醉死。

古代喝酒的诗词

古代喝酒的诗词

古代喝酒的诗词1、《山中与幽人对酌》唐·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2、《月下独酌四首》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3、《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5、《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6、《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宋·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音朗读课件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注音朗读课件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鉴赏节选(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独特之处。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环 婉曲之作,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而此诗却不就声律,又词气飞扬,一 开始就有一往无前不可羁勒之势,纯是歌行作风。惟其如此,才将那种 极快意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这与通常的绝句不同,但它又不违乎绝句 艺术的法则,即虽豪放却非一味发露,仍有波澜,有曲折,或者说直中 有曲意。诗前二句极写痛饮之际,三句忽然一转说到醉。从两人对酌到 请卿自便,是诗情的一顿宕;在遣“卿且去”之际,末句又婉订后约, 相邀改日再饮,又是一顿宕。如此便造成擒纵之致,所以能于写真率的 举止谈吐中,将一种深情曲曲表达出来,自然有味。此诗直在全写眼前 景口头语,曲在内含的情意和心思,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处, 又不一泻无余,故能令人玩味,令人神远。
两 人 对 酌 山 花 开,
yī bēi yī bēi fù yī bēi
一 杯 一 杯 复 一 杯。
wǒ zùi yù mián qīng qiě qù
我 醉 欲 眠 卿 且 去,
míng zhāo yǒu yì bào qín lái
明 朝 有 意 抱 琴 来。
附录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鉴赏节选
【参考译文】
在山花浪漫的山中,我与隐者抚琴对饮, 酒一杯又一杯,好畅怀。
我现已经醉了要去睡眠,您可自行离去,你 若意兴未了,明早抱着琴来,我们再可续杯。
lǐ bái shān zhōng yǔ yōu rén dùi zhuó
李 白 【 山 中 与 幽 人 对 酌】
liǎng rén dùi zhuó shān huā kāi
wǒ zùi yù mián qīng qiě qù
我 醉ín lái
明 朝 有 意 抱 琴 来。

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1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翻译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

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春晖:春光。

莫:不要。

轻阴:阴云。

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云:指雾气、烟霭。

赏析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

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

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

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充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

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机勃勃,光彩焕发,争奇斗艳。

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

“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

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

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

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

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翻译赏析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翻译赏析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翻译赏析《山中与幽人对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此诗表现了一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的态度,展现出一个具有高度个性化、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翻译:在山花丛中,你我对酌,我们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

我喝醉想要睡去,你可暂且离开,如果有意明天再抱琴再来。

赏析:李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

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

“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隐居的高士)。

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

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

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将进酒,君莫停”(《将进酒》)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

由于贪杯,诗人许是酩酊大醉了,玉山将崩,于是打发朋友先走。

“我醉欲眠卿且去”,话很直率,却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的双方是“忘形到尔汝”的知交。

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呢。

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独特之处。

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环婉曲之作,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

而此诗却不就声律,又词气飞扬,一开始就有一往无前不可羁勒之势,纯是歌行作风。

惟其如此,才将那种极快意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这与通常的绝句不同,但它又不违乎绝句艺术的法则,即虽豪放却非一味发露,仍有波澜,有曲折,或者说直中有曲意。

诗前二句极写痛饮之际,三句忽然一转说到醉。

从两人对酌到请卿自便,是诗情的一顿宕;在遣“卿且去”之际,末句又婉订后约,相邀改日再饮,又是一顿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这个谪仙人,豁达时需要有酒,宁静时酒也在身边;酒中 有他向外的张扬,酒中还有他心灵的内敛。无论是他的张,还 是他的敛,都如同美酒,泛着流光。 ——《重温最美古诗词》
月下独酌· 其一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甫《春日忆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又到山花烂漫时,春色正浓,幽香阵阵,美酒的醇 香在花香中荡漾,山野中亦是“别有天地非人间”。嗅 淡雅幽香,望山野春色,端详志同道合之友。相视大笑, 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竟惊得鸟雀扑腾而起,别有一番诗 意。没有过多言谈,酒,是两人最好的语言;酒,是最 好的见面礼;酒,是李白的第二颗心;酒中有他的喜怒 哀乐,酒中有他的一切!两人迫不及待地掺满美酒,一 饮而尽。此情此景,没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的凄凉萧瑟,亦没有“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 之。”的纵横恣肆,他有的是那份在自然深处恣情纵饮 的淡雅悠然与豪迈。有美酒,有知己,喜从心生。在李 白的世界中,乐,莫过于此。便如“将进酒,杯莫停” 一杯又一杯酒酒入豪肠,愈饮愈畅快,愈饮愈洒脱!这 番闲酌的况味,当真清浅如同儿歌!微醺的这一刻,李 白想忆了陶渊明,忆起他那把无弦琴,忆起他的那份豪 情,于是道:“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豪情肆意!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Fra bibliotek谢谢大家!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