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篇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康华玲1、知识与能力:⑴巩固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⑵学习用骈散结合的句式和以动衬静、有声有色、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过程和方法:赏析景物描写,品味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美景中蕴含的对好友的思念深情和寄情山水田园的深趣。
1、学习用骈散结合的句式和以动衬静、有声有色、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赏析景物描写,品味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赏析景物描写,品味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多媒体教学。
朗诵、讨论、点拨。
一、检查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幻灯片:景气(古义:气候;今义:兴旺)故山殊可过猥不敢相烦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复与疏钟相间与山僧饭讫而去二、朗诵课文,理清内容思路1、交代裴迪不能同游的原因和自己独自出游情形。
2、描绘归途中所见的山中冬夜图。
3、想像来年山中春色图,以及邀友人同游。
板书:独自出游山中冬夜图来年春山图三、小组朗诵第一段思考:独自出游,作者心情如何?你从哪些文字看出来的?(简叙)明确:叙事简略,几笔带过,无事可写,无心情游玩──索然无味。
四、赏析“山中冬夜图”1、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句式来描绘“山中冬夜图”?(朗读感受)明确:骈散结合,以四字句为主,节奏感强,音韵和谐;兼以散行,整齐中又有变化,行文灵动活泼。
2、写了哪些景?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范读)明确:⑴略。
⑵动静结合、声色相宜。
⑶清寒幽美。
3、你体会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你由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的?明确:对好友的思念,对同游的期盼。
五、赏析“来年春山图”1、仅仅停留在对友人的思念吗?(朗诵第三段)明确:盛邀友人同赏来年春色。
2、用什么语言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体现怎样的情感?明确:四字句为主的骈散结合的句式,生机勃发,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六、小结我们由上面的赏析可知,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和采用节奏感很强的四字句,诗一般地描绘出色彩清丽的“山中冬夜图”和和鲜明的“来年春山图”,借描绘美妙的景色表达他对友人的思念和深厚情谊。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注释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注释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注释《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篇散文,本为书信,因其有诗歌美感与韵律,成为唐朝文散名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注释,希望大家喜欢!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唐代:王维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译文及注释译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注释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农历十二月。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doc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唐朝诗人王维在辋川隐居时所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原文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农历十二月。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景色,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
殊,很。
过,过访、游览。
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
方,正。
猥:鄙贱。
自谦之词。
烦:打扰。
辄便:就。
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
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
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饭讫(qì):吃完饭。
讫,完。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近来渡过灞水。
涉,渡。
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辋水:车轮状的湖水。
村墟:村庄。
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
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疏:稀疏的。
静默:指已入睡。
曩:从前。
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等到。
蔓发:蔓延生长。
轻鯈(tiáo):即白,鱼名。
身体狭长,游动轻捷。
矫翼:张开翅膀。
矫,举。
青皋:青草地。
皋,水边高地。
麦陇:麦田里。
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夜,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发,春山可望,轻出水,白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农历十二月。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景色,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
殊,很。
过,过访、游览。
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
方,正。
猥:贱。
自谦之词。
烦:打扰。
辄便:就。
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
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
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饭讫(qì):吃完饭。
讫,完。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近来渡过水。
涉,渡。
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华子冈:王维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水:车轮状的湖水。
村:村庄。
夜: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
,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疏:稀疏的。
静默:指已入睡。
:从前。
仄: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等到。
发:延生长。
轻(tiáo):即白,鱼名。
身体狭长,游动轻捷。
矫翼:张开翅膀。
矫,举。
青皋:青草地。
皋,水边高地。
麦陇:麦田里。
朝(gòu):早晨野鸡鸣叫。
,野鸡鸣叫。
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
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
傥:同“倘”,假使,如果。
天机清妙:性情高远。
天机,天性。
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
高中语文文言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
现在接近十二月末,峣(yáo)山的景物优美、气候宜人,很值得游赏。
我知道你正在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
(归途中)北行涉过灞水,(这时)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
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波澜在月光照耀下起伏荡漾。
还有远山上的树林间有火光忽明忽暗。
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
村中舂米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此时)僮仆都已休息,只有我独自静坐,常常回忆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待到来年春季,草转青,树萌芽,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小鱼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润湿了河岸,麦田里野鸡鸣叫,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就会有了,你能不能与我一起来游赏呢?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
然而,这中间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千万不可疏忽错过。
托运送黄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不能一一尽言。
山中人王维说。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反思范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反思范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该小说以山水背景为背景,描述了裴秀才迪与山中仙子的爱情故事。
通过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作品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小说通过山水背景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作者通过精细的描绘山水,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弘与伟大。
这种描写不仅凸显了自然的力量,也传递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读者可以深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力量超越人类的局限。
其次,小说通过裴秀才迪的形象,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裴秀才迪爱好山水,他在山中隐居,与大自然为伴。
小说中裴秀才迪对山水景观的热爱与追求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渴望。
同时,裴秀才迪与山水互动的过程也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他通过欣赏山水之美,与自然融为一体,体悟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此外,小说还通过裴秀才迪与山中仙子的爱情故事,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裴秀才迪与山中仙子之间的相遇与相知,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影响。
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也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入和融合。
通过这一情节,作者传递了人类情感的力量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探讨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精细的描写展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敬畏,以及人类之间情感的深入和融合,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翻译简短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翻译简短(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翻译简短谈起关于爱情的诗歌,王维的谈起关于爱情的诗歌,王维的《相思》绝对榜上有名。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翻译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翻译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翻译: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
该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篇散文,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等景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唐·王维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翻译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怎能以这样闲适的事情来招请您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1、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
谢雄刚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2、感受文中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3、感受作者笔下“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文中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笔下“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说起唐代王维,同学们了解多少?
王维工诗善画,精通音律,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信奉佛家,有“诗佛”之称;宋朝大文学家苏轼赞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回顾我们学过的王维的一些诗,其中有高中的《山居秋暝》(必修3)。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又感受到了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风格。
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他的诗,也不是他的画,而是他的一篇书信体的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板书题目)
二、解题
“山中”点明地点。
“秀才”是唐代对未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裴迪”王维友人,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书”点明了体裁----书信。
三、写作背景
晚年王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裴迪曾是辋川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家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
王维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四、整体感知
(1)放录音,后学生齐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结合注释独立地疏通课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疏通字词,教师巡视)
五、内容解析
1、概括文中三段内容。
明确:第一段,交代裴迪不能同游的原因和自己独游的寂寞心情。
第二段,写旅途的经历及对往昔的回忆。
第三段,想象明春山景,向裴迪发出热情邀请。
2、有人说此文也饶有诗情画意,可称文中有诗,文中有画,那么请大家一起在文中找出这些画面。
(1)下面自由朗读,归纳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写了两幅什么图画
第二自然段:山中冬夜图
第三自然段:山中春日图
(疏通文句,抓住景物本身特征;反复诵读,体会景中所含的情)
(2)山中冬夜图
①齐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山中冬夜图的句子。
②写了什么景物?辋水、月亮、寒山、远火、犬、舂米声、疏钟声
③这些景物有何特征?
景物特征:作者以动衬静,以明托暗,以声显寂,使读者感受到辋川月下寒夜的幽寂、清廖与隽永。
景由心造,看到冷寂清幽景象,可以想象作者此时独坐,追忆往昔,此景衬托出对朋友的思念,期待与裴迪山中同游。
(通过景物的描写揣摩作者的心情,用景物描写来印证作者的心情)
(3)山中春日图
①齐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山中春日图的句子:
②这些景物有何特征?
从春山到春水,从天空到地下,从田野到草地,从植物到动物,山中到处充溢着早春的跃动的生机,显灵明丽。
这与山中冬夜图的境界不同,这画面渗透着作者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想到这一切,对朋友的思念就更加殷切,水到渠成的邀约。
明丽欢快(通过景物的描写揣摩作者的心情,用景物描写来印证作者的心情)
3、小结:两幅画面是不是印证了“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评论?写景的语言意境深远如诗,所绘的景色形象鲜明如画。
这两幅图正因为作者借景传情、借景寄意,所以普通的山中景象才富有“深趣”。
如此诗情画意,王维的知己裴迪当然会应邀。
六、文言知识积累
(1)人称代词:足下:敬词,你。
猥:谦词,我。
(2)通假字: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无”通“毋”,不要。
(3)古今异义词: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景气,古义,气候。
今义,指经济繁荣现象,也泛指兴旺。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静默,古义,休息、入睡。
今义,寂静,没有声音。
(4)词类活用:
与山僧饭讫而去:“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夜登华子冈/ 村墟夜舂:“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麦陇朝雊:“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5)特殊句式:
憩感配寺/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省略句。
步仄径,临清流也:省略句、状语后置。
板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王维印象:山水田园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佛。
2、内容鉴赏
文中有画:冬夜图春日图
文中有诗:幽深清冷欢快明丽
表现手法:以动衬静想象描写
(实写)(虚写)
借景传情:独游念友邀友同游
3、文言知识积累:
人称代词:足下,猥
通假字:无忽:“无”通“毋”。
古今异义词:“景气”,“静默”
词类活用:“饭”,“夜”,“朝”
特殊句式:憩感配寺/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省略句、状语后置。
七、课后作业:从冬夜或春日图中挑选一句或几句你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