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生化功能

合集下载

肝生化的概念

肝生化的概念

肝生化的概念肝生化是指通过检测肝脏功能指标来评估人体肝脏的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分解和排泄。

通过检测肝脏生化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肝脏疾病或功能异常,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等。

肝脏生化指标是通过血液、尿液和其他生物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浓度来反映肝脏功能的一系列检测指标。

常见的肝脏生化指标包括肝酶、肝蛋白、胆红素、胆汁酸、尿胆原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指标及其意义:1. 肝酶:肝酶是指肝细胞内含有的一类能催化与肝脏代谢有关的化学反应的酶。

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ALT和AST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氧化等过程,当肝细胞损伤时,这两种酶释放到血液中会增加。

ALP参与有机磷、脂质和碳酸盐的代谢,其浓度的升高可能与肝脏胆系疾病有关。

2. 肝蛋白:肝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最主要的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和运输物质。

球蛋白包括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参与免疫和与物质运输等多种过程。

肝蛋白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态。

3. 胆红素:胆红素是胆汁色素的代谢产物,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肝脏和肝外组织的共同作用,胆红素在体内生成和分解保持平衡。

当肝细胞受损时,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黄疸等症状。

4. 胆汁酸:胆汁酸是肝脏分泌的重要胆汁组分,具有胆固醇代谢、胆石症预测和胆道炎症评估等作用。

肝脏疾病时,胆汁酸的合成和排泄功能可能受损,导致其浓度异常。

5. 尿胆原:尿胆原是胆红素分解后的产物,正常情况下几乎不出现在尿液中。

当肝脏受损时,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尿胆原会增加,可以用作肝功能损伤和胆道梗阻的指标。

肝生化检测的目的是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状态,及时发现肝脏疾病,以便及时治疗。

常见的肝脏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和肝癌等。

《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在我们的身体中,肝脏和胆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参与了营养物质的代谢,还在解毒、免疫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肝胆生物化学的奇妙世界,深入了解这两个器官的生化功能。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简直就是一座功能强大的“生化工厂”。

首先,它在糖代谢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肝脏会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

而在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又会迅速分解,补充血糖,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不仅如此,肝脏还能通过糖异生作用,将非糖物质如氨基酸、乳酸等转化为葡萄糖,确保身体在饥饿或能量需求增加时有足够的葡萄糖供应。

在脂类代谢方面,肝脏也是个“能手”。

它能够合成和分泌胆汁酸,这对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

同时,肝脏还是脂肪酸氧化和合成的重要场所。

它可以将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 A,并进一步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

另一方面,肝脏也能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并对它们进行代谢和转运的调节。

蛋白质代谢同样离不开肝脏。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除了免疫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都由肝脏合成。

例如,白蛋白能够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而凝血因子则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此外,肝脏还能对氨基酸进行代谢,通过转氨基作用和脱氨基作用,将氨基酸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

肝脏的解毒功能更是不能小觑。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有害物质,如药物、酒精、毒素等,进入体内后大多会在肝脏中进行代谢转化,使其毒性降低或失去毒性,然后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等。

说完肝脏,再来说说胆囊。

胆囊虽然体积较小,但它在胆汁的储存和浓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肝脏合成的胆汁会源源不断地流入胆囊,在这里,胆汁中的水分和电解质被吸收,胆汁被浓缩。

当我们进食,尤其是摄入高脂肪食物时,胆囊会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肝胆生物化学

肝胆生物化学

肝胆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肝脏和胆囊中发生的生物化学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的是肝脏和胆囊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解毒、免疫反应以及胆汁的分泌和储存。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它涉及到许多关键的生物化学过程。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过程:蛋白质代谢:肝脏是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的关键部位。

它能够合成各种蛋白质,包括血浆蛋白质、凝血因子和载脂蛋白等。

同时,肝脏也负责分解一些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脂肪代谢:肝脏在脂质的合成、分解和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合成胆固醇和脂肪酸,同时也负责将它们转运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碳水化合物代谢:肝脏是维持血糖水平稳定的关键部位。

它能够合成糖原,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解毒:肝脏在身体的排毒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能够转化许多有毒物质,使其变得无毒或易于排出体外。

免疫反应:肝脏是身体的一道重要防线,能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衰老细胞和外来异物等。

胆囊是一个小型的囊状器官,它主要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

以下是胆囊中发生的几个主要生物化学过程:胆汁的分泌:肝脏产生的胆汁被输送到胆囊中,胆囊通过收缩和放松来调节胆汁的分泌量。

胆汁的浓缩: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盐分,将其浓缩成一种粘稠的物质。

这种浓缩的胆汁有助于消化脂肪。

胆汁酸的合成:在胆囊中,胆固醇被转化为胆汁酸,这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物质,有助于消化脂肪。

肝胆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肝脏和胆囊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学科。

这些过程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包括新陈代谢、解毒、免疫反应以及胆汁的分泌和储存等。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为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肝胆疾病是当前社会常见的疾病之一,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肝胆不适或疾病。

中医肝胆辨证施护是一种针对肝胆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法,它基于中医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旨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医肝胆辨证施护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和实施方法。

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第25章肝脏的生物化学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在生物化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座高度复杂且精密运作的“化工厂”,承担着众多关键的生化功能,对维持生命活动的稳定和平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核心地位。

在糖代谢方面,肝脏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肝脏能够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而当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又会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此外,肝脏还能进行糖异生,将非糖物质如乳酸、甘油等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

在脂类代谢中,肝脏更是发挥着“枢纽”的作用。

它能够合成和分泌胆汁酸盐,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同时,肝脏还是脂肪酸氧化分解、酮体生成以及胆固醇合成的重要场所。

对于磷脂和脂蛋白的合成,肝脏也功不可没,确保了脂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和代谢平衡。

蛋白质代谢方面,肝脏同样举足轻重。

它是合成除γ球蛋白以外的几乎所有血浆蛋白质的“工厂”,包括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

此外,肝脏还参与氨基酸的脱氨基、转氨基等反应,是体内氨代谢的重要器官。

通过鸟氨酸循环,肝脏能够将有毒的氨转化为无毒的尿素排出体外。

接下来,我们看看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所谓生物转化,就是机体对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

肝脏是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其生物转化反应大致可以分为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使非营养物质的分子结构中引入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

第二相反应则是结合反应,将第一相反应产生的极性基团与某些物质结合,进一步增加其水溶性,便于排出。

常见的结合物有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等。

肝脏的胆汁酸代谢也十分重要。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具有促进脂类消化吸收和排泄胆固醇等作用。

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然后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结合型胆汁酸。

胆汁酸在肠道中发挥作用后,大部分会被重吸收回到肝脏,这一过程被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临床生化常见指标肝功能ppt课件

临床生化常见指标肝功能ppt课件

43
5.脂蛋白(a)
LP(a)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作用 参考值 • <300 mg/L
临床意义 • 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44
6.载脂蛋白A1
Apo-A1有清除组织内脂质和抗粥样动脉样硬化作 用
参考值 • 1.420.17 g/L(男) 1.45 0.14 g/L(女) 临床意义 • Apo-A1血清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负相关
消耗过多: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4.A 5.G
少见,脱水致血液浓缩
1)感染、免疫反应
2)多发性骨髓瘤
3)自身免疫性疾病
6.G 合成降低,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 免疫缺陷
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升高 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和感染 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 – 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肝炎、肝硬化、肝癌 – 摄入不足:营养不良 – 丢失过多:肾病、烧伤、大出血 – 消耗增加:结核、甲亢、恶性肿瘤
成人 250-400mg/L 临床意义
降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肿瘤、 肝炎、肝硬化、肝癌,对早期肝炎、 急性重肝具有特殊诊断价值
13
特殊蛋白诊断
AAG(α 1-酸性糖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损害 AAT( α 1-抗胰蛋白酶)——缺陷见于肝细胞损伤肝细胞损
伤后致肝硬化 AFP(甲胎蛋白)——升高见于原发性肝癌 HP(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病 CER( 铜兰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损害、严重肝病 TRF(转铁蛋白)——降低见于肝病(慢性肝炎) β 2-MG(β 2-微球蛋白)——升高见于肝脏肿瘤 CRP(C-反应蛋白)——升高见于肝脏恶性肿瘤浸润 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严重肝病;升高见于肝脏肿瘤 CEA(癌胚抗原)——升高见于肝脏肿瘤(辅助诊断)

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

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

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肝功能生化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肝脏疾病。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通过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肝脏健康的关键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

1. 谷丙转氨酶(AST/SGOT)和谷草转氨酶(ALT/SGPT):这两个酶是肝脏细胞中广泛存在的酶。

它们在肝脏损伤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和检测肝脏疾病。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胆红素是由肝脏分解红细胞产生的一种物质。

高水平的胆红素可能表明肝脏功能异常,如肝炎或胆道梗阻。

3. 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负责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和运输多种物质。

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蛋白质,参与抵御感染和炎症反应。

检测这两个蛋白质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肝脏合成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信息。

4.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这两个酶通常用于评估胆道系统的健康。

高水平的ALP和GGT可能表明胆道梗阻或胆道疾病。

5. 尿胆原: 尿胆原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前体物质,检测尿中胆原的水平可以用于评估胆道系统的健康。

6. 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这两个指标评估了血液的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表明肝脏合成功能不全,例如肝硬化。

7. 血清脂肪、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肝脏参与脂类代谢,因此这些指标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肝脏的脂类代谢功能的信息。

肝功能生化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帮助诊断和监测肝脏疾病。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指标只是对肝脏功能和疾病进行初步评估,不能用来做出最终的诊断。

如果结果异常,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来确认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另外,个人在进行检查前需要遵循相关准备要求,例如空腹等。

最后,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肝功能生化检查的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第10章肝脏生化

第10章肝脏生化

C H 3 C H O ( 乙 醛 )
C H 3 C O O H ( 乙 酸 )
第10章肝脏生化
(一)第一相反应
• 氧化反应:
3)胺氧化酶系: 存在部位:线粒体内
反应方程式:
RCH2NH2+O2+H2O2
RCHO+NH3+H2O
第10章肝脏生化
(一)第一相反应
• 还原反应:
存在部位:肝细胞微粒体中
约80%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
第10章肝脏生化
胆红素的生成过程
• 部位:肝、脾、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
第10章 肝脏生物化学
第10章肝脏生化
导言
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体内最大的腺 体,有人把肝脏比喻为“人体化工厂”、“物质代谢 中枢”。那么肝脏究竟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参与了哪些 反应?肝脏又具有怎样的重要功能?本章肝脏生物化 学将主要介绍肝在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 代谢中的作用,以及肝的分泌、排泄和生物转化等方 面的重要功能。
织,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 肝内进行的糖代谢途径有:
饱食 合成肝糖原
空腹 分解肝糖原 饥饿 糖异生
维持血糖浓度
脂肪动员→酮体合成→供大脑利用
节省葡萄糖
第10章肝脏生化
二、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 作用: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输
均具有重要作用。
• 分泌胆汁,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 肝脏是胆固醇、磷脂等各种类脂和血浆脂蛋白合
• 功能障碍:
雌激素↑→男性女性化、蜘蛛痣 醛固酮↑→水钠潴留
第10章肝脏生化
第2节 胆汁酸代谢
第10章肝脏生化
一、胆汁

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

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

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肝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代谢、分解、合成、贮存等。

肝功能生化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肝功能指标,可以判断肝脏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及其意义,以及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1.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是一种重要的肝功能指标,正常情况下,它的浓度应该很低。

如果肝脏受到损伤,ALT就会溢出到血液中,导致其浓度升高。

因此,ALT的浓度可以反映肝脏的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男性的正常范围是10-40U/L,女性的正常范围是7-35U/L。

2. 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也是一种肝功能指标,它的浓度也应该很低。

如果肝脏受到损伤,AST就会溢出到血液中,导致其浓度升高。

与ALT不同的是,AST也存在于心肌、肌肉、脾脏等组织中,因此AST的升高不一定代表肝脏受损。

一般来说,男性的正常范围是10-40U/L,女性的正常范围是7-35U/L。

3.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一种黄色色素,它的浓度可以反映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情况。

如果肝脏受到损伤,胆红素就会积聚在体内,导致其浓度升高。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TBil浓度应该在0.2-1.2mg/dL之间。

4. 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是胆红素的一种形式,它在肝脏中生成,并排泄到胆汁中。

如果肝脏受到损伤,直接胆红素就会积聚在体内,导致其浓度升高。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DBil浓度应该在0-0.3mg/dL之间。

5. 白蛋白(ALB)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它由肝脏合成,并在血液中运输。

如果肝脏受到损伤,白蛋白的合成就会减少,导致其浓度降低。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ALB浓度应该在3.5-5.0g/dL之间。

6. 球蛋白(GLO)球蛋白是一种血浆蛋白,它包括多种亚型,如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

如果肝脏受到损伤,球蛋白的合成就会增加,导致其浓度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是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机体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 、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机体内的一个巨大 的“化工厂”。

代谢功能:① 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 肝脏将它 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 利用。

② 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 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 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 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 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BC D 和K 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 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 脏承担。

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 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解毒作用: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 药物的 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 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 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 肝脏在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 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 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动物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其它:肝脏参与肌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 电解质的调节。

如肝脏损 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 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弓I 起水 肿、腹水等。

代谢功能: 1、肝脏参与糖代谢过程。

对糖的贮存,分布和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是恒定的,空腹时血糖的浓度为每 100毫升血液中含 80-100毫克。

饭后,食物在胃肠道内分解成葡萄糖,一部分直接入血液循环供人 体利用,大部分经肝细胞合成肝糖元,贮存于肝脏。

当饥饿、劳动、发热时,血 糖浓度下降,此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 进入血液循环,提高血糖 的浓度,维持血糖的正常乎衡。

肝脏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将多余的蛋白 质,脂肪转变为糖元。

在机体营养状况好肝糖元贮备丰富时, 可以保护肝脏免受 损害。

2、肝脏参与蛋白质代谢过程。

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

人体的各部组织均由 细胞构成,而人体组织中各种各样的细胞,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是氨基酸。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胃肠液消化分解成为氨基酸而被吸收, 随血液 循环进入肝脏,经肝细胞作用氨基酸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于肝脏内,另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供全身各器官组织需要。

当食入的蛋白质减 少时,肝细胞可将贮备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建供机体利用。

肝脏合成的蛋白质约 占全身合丫球蛋以外的球 氨基酸代谢如脱氨 ④ 密切相关。

⑤ 调。

部分储存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

其中有全部的白蛋白,部分a -球蛋白,P -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他一些凝血因子等。

当肝脏受到严重损害时、血浆白蛋白显著下降,往往出现浮肿和腹水,纤维蛋白原及凝血曲原合成减少,可致凝血时间延长及发生出血现象。

肝脏是氨基酸代谢的重要器官,具有将一种氨基酸经脱氨基、转氨基作用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的功能,并能将氨基酸分解中产生的氨合成尿素,经肾脏排除。

当肝脏受到十分严重的损害时,由于肝脏合成尿素功能发生障碍,血中氨增加是导致肝性昏迷的原因之一。

肝脏在血红蛋白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把血液运来的间接胆红素改造成直接血红素,由胆汁排入肠内。

由肠道吸收的胆素原,大部分由肝脏重新排入肠内。

当机体患肝病时肝脏功能受到损害,肝脏改造、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血中胆红素的浓度增加,便形成黄疸。

3、肝脏参与脂肪代谢过程。

肝脏是分泌胆汁的唯一场所,胆汁直接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中含有胆红素和胆汁酸,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需要依靠胆汁来完成。

食入的脂肪在消化道分解成为脂肪酸和甘油而被吸收,在体内再合成中性脂肪,贮存于皮下、腹部、臀部等处。

一部分脂肪酸合成磷脂和胆固醇分别进入脑、心、肝、肾和血液中,供其利用。

肝脏能氧化脂肪酸,产生酮体。

在正常情况下, 这些少量的酮体可为肝外组织提供部分能量。

但在肝脏功能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大量酮体产生,可致中毒。

脂肪约占人体重的10-20%,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脂的各种成分是恒定的,其比例靠肝细胞调节。

当脂肪代谢紊乱时可引起肝脏某些病变,如脂肪沉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4、肝脏参与维生素代谢过程。

肝脏是维生素A、B、C、D、E、K和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的场所。

肝脏分泌的胆汁是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必要条件,肝脏可将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并加以储存。

当肝脏发生明显损害时,即使有足够的胡萝卜素,也不容易转化为维生索A。

肝脏内维生素A储存减少,病人会出现皮肤粗糙,毛囊角化,夜盲症等。

5、肝脏参与激素代谢过程。

激素是由体内各种内分泌腺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如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索,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索,脑垂体分泌垂体索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都是保持一定含量的,多余的激素被肝细胞破坏,使其失去活性。

当机体患肝脏病时,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因雌激素灭活发生障碍而堆积在体内,可引起性征的改变,如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 性功能低下等。

如醛固醇和抗利尿激素灭活障碍可发生水肿。

解毒功能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比较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肝脏解毒主要有四种方式: (1)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分解、结合和脱氧作用。

氨是一种有毒的代谢产物,它的解毒主要是通过在肝内合成尿素,随尿排出体外。

有毒物质与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等结合可变成无毒物质。

(2)分泌作用:一些重金属如汞,以及来自肠道的细菌,可随胆汁分泌排出。

(3)蓄积作用:某些生物碱如土的宁、吗啡等可蓄积于肝脏,然后肝脏逐渐小量释放这些物质,以减少中毒过程。

⑷吞噬作用:如果肝脏受损时,人体就易中毒或感染,肝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枯否氏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起到了吞噬病茵保护肝脏的作用。

来自体内、外的有毒物质,随肝动脉和门静脉到达肝血窦(窦状隙) ,再通过Disse 腔(狄氏间隙)进入肝细胞。

肝细胞的微绒毛伸入 Disse 腔,进而与肝 血窦中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经过肝细胞解毒后的物质, 有的经肝血窦流到肝静 脉加入体循环,随生成的尿排出体外; 有的则随胆汁排入胆小管而进入胆道系统, 再随胆汁排入肠道,与粪便一起排到体外。

肝脏解毒作用的场所是肝细胞。

肝细胞中的微粒体、 线粒体。

微粒体是细胞 质的细胞器。

微粒体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即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过氧化物酶体含有大量从内质网产生的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及氧化酶类, 与肝 毒物进入肝细胞后所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 就是在 上述细胞器中进行的。

有密切联系。

但是,因为 Kupffer's 细胞吞噬毒物发生在肝细胞外,所以其作用 属于肝脏的防御功能而不属于肝脏的解毒作用。

肝细胞内解毒作用的方式: 通常将各种毒物进行生物转化所特有的过程归纳 为两相: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为第一相;结合作用为第二相。

其中以结合及氧化的方式最为重要。

生物转化一般是通过上述反应, 使脂溶性较强的物质获得极 性基团,增加水溶性以利肾脏排出。

多数毒物进入肝细胞后, 有些也能进行水解, 少数还能被还原。

通过这些化学变化, 合物产生带氧的极性基团, 从而增加其水溶性而利于排泄。

子原有的某些功能基团,或产生新的功能基团,使毒物解毒。

对于有机酸类、醇类、醛类和胺类等,可通过氧化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及水而排出体外。

如象肠内腐败产生的有毒的胺类(组胺、腐胺、尸胺、酪胺和色胺 等),吸收后,进入肝脏,大部分在肝细胞中经胺氧化酶的催化,先被氧化成醛 及氨,醛再氧化成酸,酸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氨则大部分在肝脏合成尿素。

酒精(乙醇)主要是在肝脏中氧化。

因此,有肝病者不宜饮酒, 以减少肝脏负担。

肝病患者一次不宜过多食用鱼、 蛋之类高蛋白食物。

因为过多食用蛋白质后, 未 经消化的蛋白质易在大肠下部被细菌所含有的酶催化, 水解成氨基酸。

氨基酸在 细菌所含氨基酸脱羧酶的作用下, 脱去羧基而生成胺。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产生 氨。

胺或者氨,对机体都是一种有毒的物质。

肝细胞内最重要的解毒方式是结合作用。

各种有毒物质,无论经过上述氧化、 还原或水解与否, 大多要与体内其它化合物或基团结合。

通过结合作用, 不仅遮 盖了毒物分子上某些功能基团, 改变其作用, 而且经结合作用后, 还可改变其理 化性质及分子大小, 水溶性常增加而有利于清除出体外。

因此结合后, 大多失去 活性而排泄加强。

肝细胞中除了各种酶而外, 还有多种物质参与结合解毒, 如葡萄糖醛酸、 硫 酸、细胞的解毒功能有密切关系。

肝血窦壁上的 Kupffer's 细胞(枯否氏细胞)是一种特定的巨噬细胞,能吞噬从肠道吸收来的有毒物质, 不让它进入体循环, 其功能与整个肝脏的解毒作用 常常先进行氧化, 一般可以使非极性化 同时也改变了毒物分甘氨酸和乙酰辅酶 A 等,这些物质极性很强,它们在结合解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如葡萄糖醛酸的结合解毒,这是体内最普遍的结合形式。

由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进一步氧化,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作为葡萄糖醛酸的供给体,在葡萄糖醛酸基移换酶的作用下,使其结合到毒物的羟基、羟基或氨基等基团上去。

肝、肾、肠粘膜、皮肤等组织中都能进行此种结合,以肝脏为最强,结合后易于随胆汁排出。

但是在肠腔下段可受肠菌中的p—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因而毒物又可被重吸收,进行肠肝循环。

许多药物如吗啡、樟脑和体内许多正常代谢产物,如胆红素、雌激素和睾酮等,大部分都是通过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出体外的。

镇静剂、安眠药等多种药物也在肝脏中解毒,所以肝病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慎重。

食品罐头中有防腐添加剂,里面有苯甲酸钠,肝病患者食用后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不宜食用。

除上述主要的解毒方式外,许多有毒的金属离子可与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微量的极毒的氢氰酸或氰化物可在体内变为毒性很低的硫氰酸或其盐而解毒;有些药物或毒物经过还原、水解等方式解毒;有些药物是通过上述多种方式联合作用来达到解毒的目的。

肝脏的解毒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体内产生的或由外界进入体内的毒物过多,超过了肝脏的解毒能力,仍然会发生中毒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