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一轮复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新人教版

快 弱
低于
夏季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接受的热量主要来自( )
A.a 辐射
B.b 辐射
√C.c 辐射
D.d 辐射
2.多云的夜晚气温不会降得很低,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A.a 辐射
B.b 辐射
C.c 辐射
√D.d 辐射
解析:第 1 题,据图可知,图中 a 是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b 是大气辐射, c 是地面辐射,d 是大气逆辐射。“高处不胜寒”是指在高海拔地区,气 温低,天气寒冷,体现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 c 辐 射,故选 C。第 2 题,多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强, 补偿了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起到了保温作用,故选 D。
【问题探究】 探究 1 甲、乙实验过程对比分析,体现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____;若 将甲、乙移至室内,温度下降较慢的是__________。[地理实践力] 探究 2 根据甲、乙实验现象,农业生产中常建________设施,以满足农 作物生长所需的________条件。[地理实践力] 探究 3 若将甲换成丙,分别在阳光下和室内观察,则其温差较小的是 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理实践力] 探究 4 三个实验中,白天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夜晚温 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
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作用;分析热 力环流和风的形成及其产生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结合图文材料,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绘制热力环流图,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和不同地区的特点,分析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及其 产生的影响。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0大气的水平运动

北风(4级)
东北风 (8级)
东风 (6级)
南风(2级)
东南风 (10级)
旗形树冠的成因:
在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如高山和海岸边), 有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 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 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 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
旗形树冠
风频玫瑰图
风频玫瑰图是在一个八方位(或更多)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而成的,坐 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率越大。一般而言, 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大风频和最小风频。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 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理论上讲,高空风电项目效益要显著高于低空风电 项目。美国环境和气候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来自高空急流的风所生成的能 量是全球所需能量的100多倍。
风力发电的条件
➢ 大风日多(如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沿海),风力资源丰富; ➢ 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平坦而广阔的土地,可充分利用难利用土地,如戈
材料: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 问题: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6分)
•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 • 两岛之间为海峡,形成狭管效应,风
速加快。 • 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口形
地貌,有利于西风深入,风力强劲。
材料: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 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分布图以及珀斯的气候资料图。
6、判断气流性质: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 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 温暖湿润
【考点三、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量。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 稀薄,固体杂质少,大气 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 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 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 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 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因为地面热源太 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和 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
A地热,气流上升,易形成 阴雨天气。BC地冷,气流 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
气压降低 C’ 风
气压升高 A’ 风
气压降低 B’
风 C
冷
风 A
B 冷
① 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 状况而言。 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 增加而减小。
② 空气垂直运动是近地面热胀冷缩导 致的。
③热力环流中,热低压,冷高压。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三一轮
目录 0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 的热状况 02 大气环流 03 气候 04 常见的天气系统
• 0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热状况
contents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垂直分层
知识梳理
大气随着海拔的升高,密度减小、 气压降低、水汽和尘埃减少。
①对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降低。 ②平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升高。 ③高层大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先降后升。
1.据图判断,A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关于图中气压带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主要成因是动力因素
C.主要成因是热力因素
D.冷暖气团相遇的抬升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 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 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题。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 稀薄,固体杂质少,大气 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 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 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 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 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因为地面热源太 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和 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
A地热,气流上升,易形成 阴雨天气。BC地冷,气流 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
气压降低 C’ 风
气压升高 A’ 风
气压降低 B’
风 C
冷
风 A
B 冷
① 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 状况而言。 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 增加而减小。
② 空气垂直运动是近地面热胀冷缩导 致的。
③热力环流中,热低压,冷高压。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三一轮
目录 0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 的热状况 02 大气环流 03 气候 04 常见的天气系统
• 0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热状况
contents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垂直分层
知识梳理
大气随着海拔的升高,密度减小、 气压降低、水汽和尘埃减少。
①对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降低。 ②平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升高。 ③高层大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先降后升。
1.据图判断,A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关于图中气压带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主要成因是动力因素
C.主要成因是热力因素
D.冷暖气团相遇的抬升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 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 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题。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 3.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46张PPT)

暖湿 冷水面
平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形成
14
平流逆温情况下产生的平流雾
15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逆温发生,对流减弱,风力减小,有利于抑制沙尘暴
16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②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逆温发生,对流减弱,减少颠簸,利于飞行安全。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类型:③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 的锋面. 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 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 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 区内观察到,在冬半年有时会形成冻雨一些恶劣性天气。
4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短波辐射 阳
辐 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的根本热源。
反射、散射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具 有保温的作用
大气上界
射向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 射有削弱作用
长波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地面 5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7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 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 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 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 冬的理想场所(如天山牧场冬季过冬就不是在山脚下还是在山的一定高度上)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必修

大
与下垫面状
(等压线疏则小, 大,随纬度升高
小
况有关
密则大)
而增大
2.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 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气压场 的类型、风向和风力以及锋面气旋等是高考等压线图判读题 最主要的考查内容。
(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如下 图,单位:百帕):
A.N 地缺少含煤岩层⑤,说明该地古气候不适合森林的 生长
B.从构造上看,该地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C.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老到新 D.N 地缺失③、⑤岩层,可能该沉积时代 N 地处于上升 过程
答案:D
解析:沉积地层一般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 此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新到老。油气往往储存于背斜 构造,而此地为断层,不可能有油气资源。煤层⑤及地层③ 在 N 地缺失,可能是相应地质历史时期 N 地处于上升阶段, 无法接受沉积造成的。
气压 特征
系统 高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高周低 低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低周高 高压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 脊 狭长区域
低压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 槽 狭长区域
注意点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 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 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 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 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2012·山东烟台一模)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1年1月 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 (1)~(2)题。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所示)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精品PPT课件

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
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2. 大气环流 3. 常见天气系统 4. 气候类型的判读 5.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 7.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考点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知识回顾
1.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三大组成成分 氧 氮
二氧化碳
臭氧
水汽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 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 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右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
A 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地面辐射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空呈现蓝色,云为白色
C 的原因分别是(
)
A.吸收和散射
B.吸收和反射
C.散射和反射
D.反射和散射
【解析】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散射波长较短的 蓝紫光形成的,云层呈现白色是因为云层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藏族姑娘
江南美女
都是妙龄少女, 皮 肤差距咋就那么
1.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 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 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 璃大棚。据此完成1~2题。
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十分
显著;特天气点变:化密最度大非。常小;存在电离层 作用:作与人用类:关电系离密层切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
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2. 大气环流 3. 常见天气系统 4. 气候类型的判读 5.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 7.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考点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知识回顾
1.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三大组成成分 氧 氮
二氧化碳
臭氧
水汽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 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 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右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
A 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地面辐射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空呈现蓝色,云为白色
C 的原因分别是(
)
A.吸收和散射
B.吸收和反射
C.散射和反射
D.反射和散射
【解析】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散射波长较短的 蓝紫光形成的,云层呈现白色是因为云层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藏族姑娘
江南美女
都是妙龄少女, 皮 肤差距咋就那么
1.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 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 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 璃大棚。据此完成1~2题。
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十分
显著;特天气点变:化密最度大非。常小;存在电离层 作用:作与人用类:关电系离密层切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共70张PPT)

答案生成路径:
小积累
知识拓展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成分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成分
影响
云层、较大尘埃
反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云层 越厚、尘埃越多,影响越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削弱太阳辐射;尘 埃越多,作用越强
臭氧、水汽、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
吸收紫外线(臭氧)、红外线和地面长波辐射, 削弱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臭氧、水汽、
问题: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农田覆盖地膜的影响。 有利影响:增加地温;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分的利用率;保肥;防风沙;抑制杂 草生长;减轻病害。 不利影响: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阻碍农作物根系发育;土壤透水透气性 能降低。
试题探究 考向 人类活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 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 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参与的大气成分: 大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现象:
波长较短的蓝光容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 现蔚蓝色; 红光不易被散射—日出日落时阳光斜射,穿 过的大气路程长,更多的蓝紫色光被散射掉 了,剩下的主要包括红色和橙色的太阳光, 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呈红色。日出日落后天 空依然明亮,也是散射作用的结果。
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量
长波辐射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和最 直接的能量来源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 也向外辐射能量
长波辐射
白天和夜晚都存在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地面的部分 长波辐射
小积累
知识拓展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成分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成分
影响
云层、较大尘埃
反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云层 越厚、尘埃越多,影响越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削弱太阳辐射;尘 埃越多,作用越强
臭氧、水汽、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
吸收紫外线(臭氧)、红外线和地面长波辐射, 削弱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臭氧、水汽、
问题: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农田覆盖地膜的影响。 有利影响:增加地温;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分的利用率;保肥;防风沙;抑制杂 草生长;减轻病害。 不利影响: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阻碍农作物根系发育;土壤透水透气性 能降低。
试题探究 考向 人类活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 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 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参与的大气成分: 大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现象:
波长较短的蓝光容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 现蔚蓝色; 红光不易被散射—日出日落时阳光斜射,穿 过的大气路程长,更多的蓝紫色光被散射掉 了,剩下的主要包括红色和橙色的太阳光, 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呈红色。日出日落后天 空依然明亮,也是散射作用的结果。
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量
长波辐射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和最 直接的能量来源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 也向外辐射能量
长波辐射
白天和夜晚都存在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地面的部分 长波辐射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课件)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在A、B、C、D间画出等压面和等温面?
3.判断A、B两地的天气状况?
A处高压,气流下沉,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 B处低压,空气受热上升,遇冷凝结,易形成
热 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
B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2)形成过程
②
①
③
⑤
上升气流容易上形升成降雨水,下沉气流往往晴下朗沉④ 晴
气压值:① > ( ②=③=④) > ⑤
核心突破·技能提升
(2)山谷风
山谷风的时长受昼夜长短情况和下垫面状况影 响;山谷风风速大小受盛行风强弱、下垫面温 差大小影响。
风向转换:白天日出后,山坡增温速度快,
山坡气温约在14时(午后)最高(山坡温度> 高海拔山地的冰川风(指在冰川地区,由于冰川表
同高度山谷),谷风最强;然后随着温差降低, 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冷而重的
4.热力环流的规律
➢ 同一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 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高高低低法则:高压处等压面凸向高海拔处,
低压处等压面凸向低海拔,亦可反过来应用); ➢ 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气压差小; ➢ 同一垂直方向,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 ➢ 在相同高度范围内,气压差越大,则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
D高压
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先有空气冷垂却直运下动沉,再有高低压,最受后有热空上气升水平运动
冷 高压
A
热 低压
B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3)形成过程
C
冷
A
1.判断A、B、C、D四点气压值和气温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
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
低压
高压
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
的是_____④_________,气压最
低的是______⑤______。
(_2_)_A_、地B,两空地气受_热_膨_的_胀_是_上____升__B__________;
高压
平行于
共同作
动
等压线
用下,风
所
(高空的风) 向斜穿
受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作
南半球风向左偏)
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
用
地面摩擦力
力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F1是 水平气压梯度 力, 与等压线 垂直 ,且 由 高 气压指向 低 气压
F2是 地转偏向 力,它与 风向V 垂直 。
F3是 摩擦 力,它与风向 V 相反 。
运
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 简单形式
比较风速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0
低压 A
996
hpa
996
形成风的直1002接原因
1004
A
1000
1002 1004
B
100410014006 C C101210112008
高压 B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呈正比。
3、等压面在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高高低低)
低
高 空D
高
低
E
F
近地面 高 B
低
高
A
C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4、比较A、B、D、E四点的气压高低。
4、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
B﹥A ﹥ E﹥ D
低气压
过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冷却
低气压
A 受热
高气压
C 冷却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的是( D )
活动1.:明确高低气压;
2.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1)(甲高、压乙指两向地低,压,哪垂里直的于气等压压梯线度);大?
(2)3在. 压图根线据上斜南画交、出;北甲高半空、球风乙画向两出与偏地等向的压风风线。向平近行。地。面风向与等
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 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 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题。
热力环流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能够 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2、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结
论 一
a2
:
同
一
地
点
, P a1>P a2
海
拔
越
高
,
气
压
越
a1
低
3000米
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 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 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质量。 单位: 百帕, hPa
地理原理:
等压面
高空
等压面
等压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的 面叫做等压面。
700hPa 800hPa 900hPa
近地面
1000hPa
B
A
C
A、B、C三地受热均匀
高空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近地面
高气压
B 冷却
低气压
A 受热
高气压
C 冷却
高 空低 D
高
低
E
F
近地面 高 B
低
高
A
C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1、近地面,气温和气压通常有何关系?
1010
结夹论角气擦:。压力(梯 (受度 →近三力 )地力(共面共地→同风同转)作向影偏、用)响向地下,力转开风与偏成向风向的与向力风等垂((压直→北线)半之与球间地)有面一摩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大
空气产生水平
气 作
水平气压梯度力
运动的原动力
水
二力平
平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衡,风向
三种力
运
地转偏向力
998 998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风向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1010 (hPa)
北半球
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
(hpa) 1000
1002 1004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水擦平力1气0:06压梯度力摩擦由力高压指向低水平压地,转与偏等向压力线垂直 方向大10:小风08与:向风与与向下水北相垫平半反面气球。状压偏况梯右有度,关力南。之半间球有偏一左锐角,
1010
结论:假如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与水平气 压梯度力相同,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hpa) 10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10向02力:
风向
方向大10:小04垂:直随风于速风增向大,而北增半大球,向水随右平纬,地转度南偏升半向高球力而向增左大。。
1006
1008
结风向论气下最:压形10终梯成如10度与的果力风等只((压受→北线水)半平平与球行气地)。压转(梯偏高度向空力力和情(地况→)转)偏共向同力作影用响,
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要拍摄一幅海风吹拂女主角
秀发的镜头,大应该气选运择在动白一天还轮是复晚上习拍摄呢?
升温快 (热)
陆地
海风
升温慢 (冷)
海洋
海陆风
降温快 (冷)
陆地
陆风
降温慢 (热)
海洋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根
本
太 冷原 空
阳 热因 气
辐不
垂
射均
直
运
动
直
接
同一 原 空
水平 因 气
面气
水
压差
平
异
2、垂直方向,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通常有何差异?
3、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凸凹方向有何关系?
4、比较A、B、D、E四点的气压高低。
高 空低 D
高
低
E
F
近地面 高 B
低
高
A
C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1、近地面,气温和气压通常有何关系?
1、在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 温度低,气压高。
高 空低 D
高
低压
冷却的是__A____________地, 空气_________收_缩__下__沉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城市风
【走近生活】
假如你是 一位市长
城市热岛
郊区
市区
郊区
1、城市规划时,应把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何处?
2、城市进行环保时,在什么位置植树造林最有效?
低
E
F
近地面 高 B
低
高
A
C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2、垂直方向,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通常有何
差异?
2、近地面是低压时,高空是高压,
近地面是高压时,高空是低压。
高 空低 D
高
低990hPa
低
1000hPaA
1000hPa
1000hPa
高 1010hPa
C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3、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凸凹方向 有何关系?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M>PN,则O点风向为( A )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
,则O点风向为( C )
A. ③或④ B. ②或⑧
C. ③或⑦ D. ⑥或⑦
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
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
低压
高压
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
的是_____④_________,气压最
低的是______⑤______。
(_2_)_A_、地B,两空地气受_热_膨_的_胀_是_上____升__B__________;
高压
平行于
共同作
动
等压线
用下,风
所
(高空的风) 向斜穿
受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作
南半球风向左偏)
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
用
地面摩擦力
力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F1是 水平气压梯度 力, 与等压线 垂直 ,且 由 高 气压指向 低 气压
F2是 地转偏向 力,它与 风向V 垂直 。
F3是 摩擦 力,它与风向 V 相反 。
运
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 简单形式
比较风速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0
低压 A
996
hpa
996
形成风的直1002接原因
1004
A
1000
1002 1004
B
100410014006 C C101210112008
高压 B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呈正比。
3、等压面在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高高低低)
低
高 空D
高
低
E
F
近地面 高 B
低
高
A
C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4、比较A、B、D、E四点的气压高低。
4、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
B﹥A ﹥ E﹥ D
低气压
过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冷却
低气压
A 受热
高气压
C 冷却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的是( D )
活动1.:明确高低气压;
2.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1)(甲高、压乙指两向地低,压,哪垂里直的于气等压压梯线度);大?
(2)3在. 压图根线据上斜南画交、出;北甲高半空、球风乙画向两出与偏地等向的压风风线。向平近行。地。面风向与等
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 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 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题。
热力环流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能够 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2、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结
论 一
a2
:
同
一
地
点
, P a1>P a2
海
拔
越
高
,
气
压
越
a1
低
3000米
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 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 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质量。 单位: 百帕, hPa
地理原理:
等压面
高空
等压面
等压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的 面叫做等压面。
700hPa 800hPa 900hPa
近地面
1000hPa
B
A
C
A、B、C三地受热均匀
高空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近地面
高气压
B 冷却
低气压
A 受热
高气压
C 冷却
高 空低 D
高
低
E
F
近地面 高 B
低
高
A
C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1、近地面,气温和气压通常有何关系?
1010
结夹论角气擦:。压力(梯 (受度 →近三力 )地力(共面共地→同风同转)作向影偏、用)响向地下,力转开风与偏成向风向的与向力风等垂((压直→北线)半之与球间地)有面一摩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大
空气产生水平
气 作
水平气压梯度力
运动的原动力
水
二力平
平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衡,风向
三种力
运
地转偏向力
998 998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风向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1010 (hPa)
北半球
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
(hpa) 1000
1002 1004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水擦平力1气0:06压梯度力摩擦由力高压指向低水平压地,转与偏等向压力线垂直 方向大10:小风08与:向风与与向下水北相垫平半反面气球。状压偏况梯右有度,关力南。之半间球有偏一左锐角,
1010
结论:假如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与水平气 压梯度力相同,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hpa) 10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10向02力:
风向
方向大10:小04垂:直随风于速风增向大,而北增半大球,向水随右平纬,地转度南偏升半向高球力而向增左大。。
1006
1008
结风向论气下最:压形10终梯成如10度与的果力风等只((压受→北线水)半平平与球行气地)。压转(梯偏高度向空力力和情(地况→)转)偏共向同力作影用响,
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要拍摄一幅海风吹拂女主角
秀发的镜头,大应该气选运择在动白一天还轮是复晚上习拍摄呢?
升温快 (热)
陆地
海风
升温慢 (冷)
海洋
海陆风
降温快 (冷)
陆地
陆风
降温慢 (热)
海洋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根
本
太 冷原 空
阳 热因 气
辐不
垂
射均
直
运
动
直
接
同一 原 空
水平 因 气
面气
水
压差
平
异
2、垂直方向,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通常有何差异?
3、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凸凹方向有何关系?
4、比较A、B、D、E四点的气压高低。
高 空低 D
高
低
E
F
近地面 高 B
低
高
A
C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1、近地面,气温和气压通常有何关系?
1、在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 温度低,气压高。
高 空低 D
高
低压
冷却的是__A____________地, 空气_________收_缩__下__沉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城市风
【走近生活】
假如你是 一位市长
城市热岛
郊区
市区
郊区
1、城市规划时,应把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何处?
2、城市进行环保时,在什么位置植树造林最有效?
低
E
F
近地面 高 B
低
高
A
C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2、垂直方向,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通常有何
差异?
2、近地面是低压时,高空是高压,
近地面是高压时,高空是低压。
高 空低 D
高
低990hPa
低
1000hPaA
1000hPa
1000hPa
高 1010hPa
C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3、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凸凹方向 有何关系?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M>PN,则O点风向为( A )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
,则O点风向为( C )
A. ③或④ B. ②或⑧
C. ③或⑦ D. ⑥或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