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腈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最新版)

合集下载

丙烯腈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丙烯腈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丙烯腈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一、前言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涂料和纺织品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易燃易爆特性,丙烯腈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了解丙烯腈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非常必要的。

二、什么是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指混合气体中可引起爆炸的最低和最高浓度范围。

当混合气体浓度达到这个范围时,只需有一个点火源即可引发爆炸。

三、丙烯腈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1. 最低爆炸浓度(LEL)最低爆炸浓度指混合气体中引起可燃物质发生自持反应所需的最小浓度。

对于丙烯腈而言,在空气中,其最低爆炸浓度为3.0%(体积分数)。

2. 最高爆炸浓度(UEL)最高爆炸浓度指混合气体中可燃物质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氧气浓度不足以支持燃烧反应的最高浓度。

对于丙烯腈而言,在空气中,其最高爆炸浓度为17.0%(体积分数)。

3. 爆炸极限范围爆炸极限范围指混合气体中可引起爆炸的最低和最高浓度范围。

对于丙烯腈而言,在空气中,其爆炸极限范围为3.0%-17.0%(体积分数)。

四、影响丙烯腈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的因素1. 温度:随着温度升高,丙烯腈的LEL和UEL将会发生变化。

2. 压力:压力对LEL和UEL也会产生影响。

3. 氧含量:当空气中氧含量过低时,将会影响丙烯腈的最高爆炸浓度。

4. 其他因素:如湿度、材料成分等也会对丙烯腈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产生影响。

五、如何避免丙烯腈爆炸事故?1. 保持通风: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保持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通风可以降低混合气体浓度,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

2. 确保设备安全: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建立应急预案:在爆炸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减少损失。

4.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六、结论了解丙烯腈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对于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丙烯腈爆炸事故的发生。

危险化学品MSDS丙烯腈

危险化学品MSDS丙烯腈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危险化学品
标识
中文名
丙烯腈
英文名
acrylonitrile
CAS号
107-13-1
危险性类别
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编号
32162
UN编号
1093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手足麻木、意识蒙胧及口唇紫绀等。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昏迷。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

丙烯腈重大危险源安全操作规程

丙烯腈重大危险源安全操作规程

丙烯腈重大危险源安全操作规程丙烯腈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常用于制造合成纤维、橡胶、树脂、塑料等。

但是,由于其具有毒性、易燃、爆炸等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将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对于丙烯腈这种重大危险源,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操作。

一、定义和特性丙烯腈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

其毒性极大,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都有严重的刺激和损害作用。

同时,丙烯腈还具有易燃、爆炸等危险性。

二、危害和安全防范1. 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吸入丙烯腈气体会引起呼吸系统不适,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等情况;皮肤和眼睛接触丙烯腈会导致烧伤、溃疡等皮肤损伤和眼部受伤;长时间接触或吸入丙烯腈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引起头晕、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

(2)对环境的危害:丙烯腈的泄漏或排放会造成空气、水和土地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安全防范(1)佩戴防护用品:在使用丙烯腈时应佩戴适合的防护服、防毒面具、手套、护目镜等。

(2)储存和运输:丙烯腈储藏室应该保持通风良好,禁止用火、明火等物品靠近储藏室,保持室温适宜。

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摔打和碰撞。

(3)操作环境的安全:在操作丙烯腈时,应该确保操作场所通风良好,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严禁操作人员穿戴合成纤维、金属丝等静电易发生材料的衣物。

(4)应急处理:在使用丙烯腈时,应随时掌握应急处理方案,善于利用安全设备和应急设备,及时处理发生的危险事故。

三、安全操作规程1. 操作前的准备(1)学习使用指南:在操作丙烯腈前,应仔细学习使用指南,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检查设备:在使用丙烯腈前,要仔细检查设备的安装、稳定性和可用性,确保设备完好、无泄漏和运转正常。

(3)穿戴防护用品:在操作丙烯腈时,需要穿戴防护用品,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操作中的安全(1)注意通风:在操作丙烯腈时,应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要时刻保持环境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丙烯腈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烯腈安全技术说明书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
·燃烧产生有毒烟雾或气体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受热或引发剂存在条件下能发生剧烈的聚合反应



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PC-TWA 1mg/m3(皮)(G2B):PCSTEL 2mg/m3(皮)(G2B)
环境影响
·对水生生物有毒性作用,能在水环境中造成长期的有害影响
·在土壤中具有很强的迁移性
·具有中等强度的生物富集性
·易挥发,是有害的空气污染物
·有氧状态下,在低浓度时易被生物降解







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液体。微溶于水。强碱或酸能引发丙烯腈的剧烈聚合反应。受高热分解能生成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沸点:77.3℃
·IDLH:85ppm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78mg/kg;大鼠经皮LD50148mg/kg;大鼠吸入LC50333ppm(4h)
·剧毒化学品。抑制呼吸酶
·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完整皮肤进入体内
·急性轻度中毒出现头痛、头昏、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手足麻木、胸闷、呼吸困难、腱反射亢进、嗜睡状态或意识模糊。重度中毒出现癫痫大发作样抽搐、昏迷、肺水肿
·食入:如患者神志清醒,催吐,洗胃。就医
I·解毒剂:
1(1)“亚硝酸钠一硫代硫酸钠”方案
①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包在手帕内打碎,紧贴在患者口鼻前吸入。同时施人工呼吸,可立即缓解症状。每l~2min令患者吸人1支,直到开始使用亚硝酸钠时为止
②缓慢静脉注射3%亚硝酸钠10~15mL,速度为2.5~5.0mL/min,注射时注意血压,如有明显下降,可给予升压药物

丙烯腈生产现状范文

丙烯腈生产现状范文

丙烯腈生产现状范文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橡胶和树脂等行业。

以下是关于丙烯腈生产现状的一个示例范文。

丙烯腈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主要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树脂等。

丙烯腈是从石油碱类中发展出来的新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丙烯腈的生产主要分为石油类和煤炭类两种。

石油类丙烯腈产量大,品质好,适用于合成纤维等高端行业;煤炭类丙烯腈产量较小,但价格较低,适用于合成橡胶等中低端行业。

目前,丙烯腈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石油类。

丙烯腈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丙烯腈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风险。

其次,丙烯腈的生产设备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对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再次,丙烯腈的供应链管理困难,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工艺的优化和销售渠道的布局都需要面临一定的挑战。

然而,尽管丙烯腈生产存在一些困难,该行业仍在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随着全球合成纤维、橡胶和树脂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丙烯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同时,丙烯腈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设备和工艺方面的进步使得丙烯腈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当前,丙烯腈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中国、韩国和日本等。

这些国家在丙烯腈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合成纤维和橡胶生产国,其丙烯腈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处于领先地位。

未来,丙烯腈的生产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纺织品和橡胶等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这将直接推动丙烯腈的需求量的增长。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优化,丙烯腈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会继续提升。

此外,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将促使丙烯腈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综上所述,丙烯腈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合成纤维、橡胶和树脂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丙烯腈的生产现状表明,该行业正处于良好发展阶段,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丙烯腈安全生产要点

丙烯腈安全生产要点

丙烯腈安全生产要点丙烯腈是一种有机化学品,它广泛用于制造人造纤维、橡胶、塑料等领域中,但是它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丙烯腈的生产和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安全生产要点,以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丙烯腈的安全性评估在使用丙烯腈之前,应进行丙烯腈的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应包括对丙烯腈危险性的评估以及相关的风险评估。

评估过程应考虑所有可能的因素,包括丙烯腈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易燃性、爆炸性、生态毒性等方面。

丙烯腈的储存和运输储存和运输是丙烯腈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存和运输时,应将丙烯腈与其他化学品分开存放和运输,以避免混淆或交叉污染。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火、防爆、防静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存储和运输。

丙烯腈的处理和使用在丙烯腈的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安全手套、眼镜、防毒面具等,以避免可能的危险。

如果可能存在吸入风险,则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设备,如呼吸器等。

在处理和使用丙烯腈之前,应先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明确了相关安全规定和应急处理程序。

丙烯腈的废弃物处理丙烯腈废弃物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在处理丙烯腈废弃物时,应将其与其他化学品分开处理。

处理丙烯腈废弃物时,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和规定。

丙烯腈废弃物应在防火、防爆的场所处理,并应妥善处置,不得随意倾倒或抛弃。

丙烯腈的事故应急响应即使在最严格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措施下,仍然存在丙烯腈事故的可能性。

因此,应制定适当的应急响应计划,以便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加剧。

在制定应急响应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丙烯腈可能引起的可燃和可爆性,确保操作人员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控制和处理事故,并应提供必要的应急处理设备和器材。

结论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但也是一种有风险的物质。

在生产和使用丙烯腈时,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生产要点,以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也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健康。

丙烯腈MSDS

丙烯腈MSDS

丙烯腈MSDS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有头晕、头木、意识蒙胧及口唇紫绀等。

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

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昏迷。

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

长期接触,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

对肝脏影响未肯定。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78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人吸入300~500mg/m3×5~10分钟,上呼吸道灼痛、流泪;人吸入35~200mg/m3×20~45分钟,粘膜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0mg/m3×4小时/日×6日/周×40日,致死,肝坏死;大鼠经口0.1%饮水×13周,生长减慢,萎靡。

刺激性:家兔经眼:20mg(24小时),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500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变突性:鼠伤寒沙门氏菌25µL/皿。

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性:人淋巴细胞25mg/L。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650mg/kg(孕6~15天),对雄性生育指数有影响,可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1700mg/kg(37周)胃癌。

污染来源:丙烯腈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主要用于橡胶合成(如丁腈橡胶)、塑料合成(如ABS,AS树脂、聚丙烯酰胺等)、有机合成、制造腈纶、尼龙66等膈成纤维、杀虫剂、抗水剂、粘合剂等;还用合适谷物烟薰剂。

从事丙烯腈生产及以丙烯腈为原料合成和制造上述物质的企业均是丙烯腈污染的主要来源。

腈纶纤维燃烧时可释放也丙烯腈。

丙烯腈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烯腈安全技术说明书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一级≥99%;二级98%。
相对密度(水=1):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桃仁气味。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特殊防护服,在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论文 ) 单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丙烯腈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最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化工安全论文

第 2 页 丙烯腈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最新版)

【摘要】丙烯腈的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并且毒物危害严重,因而,采取有效的安 全措施是正常生产的保障。 【关键词】丙烯腈;氢氰酸;火灾爆炸;中毒 1前言 丙烯腈是生产腈纶的原料,近几年来销售形势良好。丙烯腈的生产采用丙烯、氨、空气(氧)化法,生产工序主要由氧化、回收和精制组成。生产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电气危害、毒物危害、噪声危害等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中,以主反应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和氢氰酸的毒物危害性尤为严重。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使危险源和危害源得到较好的控制,降低火灾爆炸危

备注: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 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化工安全论文

第 3 页 险性和毒物危害性,使反应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和氢氰酸的毒物危害性达到“允许的限度”。是实现安全生产,经济运行,预防事故,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保证。 2工艺流程 (1)反应 丙烯与氨按一定比例混合送入氧化反应器,由分布器均匀分散到催化剂床层中。空气按一定比例从反应器底部进入,经分布板向上流动,与丙烯、氨混合并使催化剂床层流化。丙烯、氨,空气在440℃~450℃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丙烯腈。同时生成氰化氢、乙腈、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丙烯醛、丙烯酸及水等。主反应方程式为: C3H6+NH3+3/202-~C3H3N+3H20+Heat 反应生成热由高压冷却水管产生高压蒸汽移出。反应生成气体进入急冷塔。· (2)急冷 急冷塔分两段,反应气体进入急冷塔下段,在下段循环废水经一层喷咀喷淋将反应气体骤冷。骤冷后通过升气管上升至急冷塔上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化工安全论文

第 4 页 段,反应气体中未反应的氨与加到急冷塔上段的硫酸中和生成硫铵,硫铵溶液经汽提脱除有机物后送至硫铵回收装置。 (3)吸收 急冷塔塔顶出来的除氨后的反应气体进入吸收塔底部,在塔中用水逆流洗涤,塔底得到含丙烯腈、乙腈、氢氰酸和其它有机物的水溶液(富水),富水经换热后送至回收塔。在吸收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及未反应的氧和烃类通过塔顶排气筒排人大气。 (4)回收 在回收塔中,用水作为溶剂,采用萃取精馏的方法将丙烯腈、氢氰酸与乙腈分离。回收塔顶部馏出物含有丙烯腈、氢氰酸及少量的水,经冷凝分层后有机相(粗丙烯腈)送至脱氢氰酸塔,水相返回塔内。含有乙腈、水及少量氢氰酸的馏分从回收塔侧线气相抽出,进入乙腈塔制得粗乙腈,送至乙腈回收装置,乙腈塔塔底液送回回收塔。回收塔釜液送四效蒸发系统处理,经处理后的水返回急冷塔重新利用,含有机物的废水送总厂污水处理场进行生化处理废水。 (5)精制 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化工安全论文

第 5 页 粗丙烯腈送入脱氢氰酸塔,塔顶馏出物为氢氰酸,送至丙酮氰醇装置。塔釜液是含少量水及氰化物的粗丙烯腈再送至成品塔进行精制,由成品塔侧线采出成品丙烯腈,经冷却后送至成品中间槽,经分析合格后送入丙烯腈成品罐,不合格产品送回回收塔进行再精制。成品塔塔釜液返回回收塔,成品塔的塔顶气经冷凝后,凝液送至成品塔回流罐。脱氢氰酸塔和成品塔的未冷凝的气体经真空泵排至火炬系统。 3主要危险因素与有害因素分析 3.1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丙烯腈装置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绝大多数属于可燃气体或低沸点可燃液体,易燃易爆物料品种多,数量大,火灾危险性高(丙烯、氨、丙烯腈、乙腈、氢氰酸等物料危险特性见表1),在操作过程中,各种工艺设备、管线中可燃气体若泄漏到空气中或空气漏入含有可燃气体的设备、管道内,都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则极易导致燃烧和爆炸事故。其中,反应器是整个装置的主要生产设备,且反应的原料丙烯、氨、空气具有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化工安全论文

第 6 页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基础条件,且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因此,反应器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的完善对于安全生产尤为重要。 表1物料危险特性表 物质名称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体)%火灾危险性分类 丙烯一1084602.0~11.7甲 丙烯腈一54803.0~17.0甲 乙腈25244.4~16.0甲 氨65116.0~25.0乙 氢氰酸17.85385.6~40.0甲 丙烯醛一262202.8~31.0甲 反应器反应的原料丙烯、氨、空气具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基础条件,反应放热提供热能源,具备燃烧、爆炸三要素。当工艺控制失调,参加反应气体比例达到爆炸范围,由床温即可引爆或引燃。此类事故在开、停工过程中更易发生。例如,某丙烯腈装置在开工预热时,因系统的氮气置换不彻底,加热炉点火造成反应器内的可燃气体爆鸣。 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化工安全论文

第 7 页 丙烯氨氧化为强放热反应,保持器内正常热量平衡是安全稳定操作的关键。当遇到自动控制系统故障,如:突然停电、停水、停气(仪表空气)或仪表局部失灵等,有发生高温烧坏催化剂和设备的危险。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和安全保护措施不够完善的固定床反应器的操作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更大。例如,某厂固定床反应器,两次发生反应器列管腐蚀泄漏,造成丙烯、氨,空气进入热载体一熔盐(硝酸钾、亚硝酸钠的混合物)中着火,引起熔盐分解爆炸事故。 3.2毒物危害性分析. 本装置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有:氢氰酸、丙烯腈、氨、乙腈、丙烯醛等。其中,氢氰酸因沸点低(26℃),毒性大,是毒物危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物质。氢氰酸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在反应器区、急冷塔区、吸收塔区、回收塔区、脱氢氰酸塔区、丙烯腈反应泵房、回收精制泵房、丙烯腈污水泵房、废水、废液槽、污水收集槽问、焚烧炉氢氰酸喷嘴、火炬周围等处以及丙烯腈精制工段和氢氰酸输送管线附近容易发生氢氰酸中毒。在生产、输送、贮存等过程中若发生泄漏或喷溅,就会引发事故,应特别加以重视。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化工安全论文

第 8 页 吸入高浓度氢氰酸可引起骤死。非骤死者临床表现为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者有舌尖、口腔麻木;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出现鲜红色;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可致眼、皮肤灼伤,吸收引起中毒。氢氰酸属I级极度危害毒物,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规定,最高容许浓度为lmg/m3。 4主要危险与有害因素预防措施4.1反应器火灾爆炸预防措施 为防止反应器火灾爆炸事故,应具备以下安全保障措施: (1)在丙烯腈氧化反应系统设有报警、自动停车和紧急停车设施,防止由于突然停电、停水、停仪表空气而发生高温烧坏催化剂或设备的危险; (2)装置的开车、停车、检修及事故状态下的排放气均集中到火炬气总管中,引至高架火炬焚烧,火炬设长明灯; (3)反应器的冷却水泵输送的脱盐水可以撤出反应热,若遇断电停泵,会使反应器爆炸,反应器撤热用泵2用1备,供电电源设双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化工安全论文

第 9 页 回路,并有可靠的备用电源; (4)反应器设氮气吹扫管道,其集气室和出料管道设蒸汽接管,当系统中出现爆炸性混合物时注入蒸汽,也是停车后保证系统安全的措施。 (5)针对装置生产过程中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大量存在,具备燃烧、爆炸三要素,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应编制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2防止氢氰酸毒物伤害防范措施 为防止氢氰酸中毒事故,应采取以下防毒措施: (1)氢氰酸是剧毒物质,属于极度危害的I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很低浓度的吸入即可引起全身各种中毒反应,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氰化氢气体或高浓度氢氰酸液体经皮肤迅速吸收入体,即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严重的中毒可在数分钟内使呼吸、心跳停止。氢氰酸又是不稳定物质,当混入水、碱及铁屑等杂质时易分解、聚合,此过程是放热反应,会引起爆炸。所以,在装置内不应设氢氰酸的储存容器,以免发生泄漏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