钽电容基本结构和生产工艺
钽电容正负极判断

钽电容正负极判断钽电容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和应用。
在使用钽电容的过程中,正负极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错误的判断可能会导致元件损坏或电路故障。
本文将围绕钽电容正负极判断展开,介绍钽电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提供一些判断正负极的方法和技巧。
一、钽电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钽电容是由钽金属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容器。
它的结构主要包括两个钽金属电极和介质层。
钽金属电极通常是由薄片或粉末制成,而介质层则是由绝缘材料构成。
钽电容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当电压施加在钽电容上时,电介质会发生极化,形成电场。
二、判断钽电容正负极的方法正确判断钽电容的正负极对于电路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判断方法:1. 观察电容上的标记:大多数钽电容都会在电容上标明正负极的位置。
常见的标记方式是在电容上刻有“+”或“-”符号,或者使用红色或蓝色的标记。
如果能够找到这些标记,就可以轻松判断出正负极。
2. 观察电容的尺寸和形状:钽电容的正负极通常具有不同的尺寸和形状。
正极通常较长,而负极则较短。
此外,正极通常是一个凸起的结构,而负极则是一个平坦的结构。
通过观察电容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推断出正负极的位置。
3.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的极性:如果无法通过观察电容上的标记或形状来判断正负极,可以使用万用表来进行测量。
将万用表的一个探针接触电容的一端,另一个探针接触电容的另一端,然后观察万用表的读数。
如果读数为正值,表示该端为正极;如果读数为负值,表示该端为负极。
4. 参考钽电容的数据手册:钽电容的正负极判断也可以通过参考其数据手册来进行。
数据手册中通常会提供关于电容的详细信息,包括正负极的标记和性能参数。
通过查阅数据手册,可以准确判断钽电容的正负极。
在判断钽电容的正负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电容处于断电状态:在进行正负极判断之前,必须确保电容所在的电路已经断电。
否则,可能会导致电击或损坏其他电子元件。
2. 注意触摸电容的方式:当触摸钽电容时,应该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电极,以免导致静电的积累。
氧化铌电容和钽电容

氧化铌电容和钽电容介绍氧化铌电容和钽电容都是电子元器件中常见的电容器。
它们在电子产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能够存储和释放电荷,稳定电流和电压。
本文将对氧化铌电容和钽电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氧化铌电容结构和工作原理氧化铌电容是一种金属氧化物电容器,具有金属铌作为电极,以氧化铌(Nb2O5)作为介质。
氧化铌电容器的结构是由金属铌片和氧化铌膜构成的层状结构。
氧化铌电容器中,金属铌是阳极,氧化铌膜是阴极。
当外加电压施加在氧化铌电容器上时,铌电极上的电子会通过氧化铌膜进行覆盖,并在金属铌和氧化铌的界面形成一个电荷层。
该电荷层能够存储电荷,形成电容效应。
特性和应用氧化铌电容器具有以下特点:1.高电容量:氧化铌电容器的电容量较大,能够存储大量的电荷。
2.高频特性好:氧化铌电容器对高频信号具有较好的响应,适用于高频电路中。
3.体积小、重量轻:氧化铌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小,适合应用于小型电子产品中。
氧化铌电容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如电视机、手机、电脑等。
它们在电路中扮演着电流和电压稳定器的角色,能够阻止电流和电压的突变。
钽电容结构和工作原理钽电容是一种以金属钽作为电极和介质的电容器。
钽电容器通常有两种形式:固体钽电容和液体钽电容。
固体钽电容的结构由金属钽片和钽氧化物薄膜组成。
钽氧化物薄膜是阴极,金属钽片是阳极。
类似于氧化铌电容器,当外加电压施加在钽电容器上时,钽电极上的电子会通过钽氧化物薄膜进行覆盖,并在金属钽和钽氧化物的界面形成一个电荷层。
液体钽电容则是以液体电解质取代钽氧化物薄膜作为介质。
液体电解质能够提供更高的电容量,但相对于固体钽电容器而言,液体钽电容器的可靠性较差。
特性和应用钽电容器具有以下特点:1.高稳定性:钽电容器的电容量相对稳定,能够长时间保持不变。
2.耐高温:钽电容器能够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适用于一些高温应用场景。
3.体积小、重量轻:钽电容器相对较小,适合应用于小型电子产品中。
钽电容应用手册

百富计算机钽电容应用手册目录一.前言 (3)二.钽电容简介和基本结构 (3)2.1.基本结构 (3)2.2.工艺流程 (4)三.钽电容的主要特性参数 (5)3.1.容值 (5)3.2.额定工作电压&浪涌电压 (6)3.2.1.浪涌电压 (6)3.2.2.反向电压 (7)3.3.电流 (7)3.3.1.纹波电流&浪涌电流 (7)3.3.2.漏电流 (7)3.4耗散因子(DF值) (8)3.5阻抗,等效串联阻抗(ESR)&感抗 (10)四.电容失效模式,机理和失效特点 (11)五.设计,保存,焊接注意事项 (12)5.1.设计注意点 (12)5.1.1.电压 (12)5.1.2.电流 (12)5.1.3.热设计&功耗考虑 .............................................................................................. .135.2.组装,焊接&清洗......................................................................................................... . (13)5.3.保存 (13)一.前言钽电容性能比较稳定,应用得当则故障率低,但应用不当钽电容则可以说有点危险了,部分钽电容失效会出现起火或爆炸的现象,导致烧毁PCB,或其他周围元器件,导致灾难性的危害,鉴于此,特撰写了此应用手册,供同仁们参考。
二.钽电容简介和基本结构钽电容性能优越,能够实现较大容量的同时可以使体积相对较小,易于加工成小型和片状元件,适宜目前电子器件装配自动化,小型化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钽电容的主要特点有寿命长,耐高温,准确度高,但耐电压和电流能力相对较弱,一般应用于电路大容量滤波部分。
2.1.基本结构2.2.工艺流程三.钽电容的主要特性参数3.1.容值容值一般的测试条件:环境温度:25度室温下,频率:120HZ,电压:交流有效值最大1V或最大直流2.5V。
钽电容 category voltage 意思

一、概述钽电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元件,其在电子产品中起到承载电压、储存电荷和滤波等关键作用。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钽电容的电压级别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关钽电容的分类和电压级别成为了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钽电容的分类和电压级别,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钽电容的相关知识。
二、钽电容的分类钽电容根据其结构和材料特性可以分为固体钽电容和液态钽电容两大类。
1. 固体钽电容固体钽电容是将钽粉末经过成型、烧结和电镀等工艺制成,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工作稳定等特点,因此在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固体钽电容按照不同的电极结构又可以分为金属阳极钽电容和导电高聚物阳极钽电容两种。
金属阳极钽电容具有电容量大、漏电流小等特点,适用于高频、大电流等工作环境;导电高聚物阳极钽电容则具有体积小、温度漂移小等特点,适用于空间受限或工作环境苛刻的场景。
2. 液态钽电容液态钽电容是采用固态电解质的电容器,其主要特点是具有高电容量和低ESR值,能够在高频率下工作。
而且液态钽电容具有极低的漏电流且容量稳定性好,适用于高频、大电流等要求严格的场景。
三、钽电容的电压级别钽电容的电压级别是指其能够承受的最大工作电压,通常以电容器标称电压的倍数来表示。
一般来说,钽电容的电压级别包括以下几种:1. 低压钽电容(LV)低压钽电容的额定电压一般在25V以下,适用于电子产品中对电压要求较低的场景,如无线终端、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
2. 中压钽电容(MV)中压钽电容的额定电压一般在25V-50V范围内,适用于对电压要求适中的场景,如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等。
3. 高压钽电容(HV)高压钽电容的额定电压一般在50V以上,适用于对电压要求较高的场景,如电源供应模块、车载电子产品等。
四、结论钽电容作为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元件,其分类和电压级别对于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钽电容的分类和电压级别,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不同场景需求的钽电容元件,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钽电容

➢ 陶瓷电容是跟介质有关,陶瓷介质在不同温度下介电常数 不一样; 铝电解电容是跟电解液的导电能力有关,温度 影响电解液里离子运动的速度。BUT,钽电容为Ta2O5电解 质,温度对其介电常数影响不大。
电容尺寸与容量关系
➢ 在钽电容,铝电容,MLCC三类电容中,MLCC的尺寸最小, 但是电容值无法做太大,一般用于低频。钽电容相比MLCC 尺寸要大,但是容量也是比MLCC高很多,可由于内部的特 性,其CV值(电容与电压乘积)做不大,容量和电压有一 定范围,一般从0.1uF~1000uF;工作电压从2V~50V;这些 因素都限制了钽电容在高压大容量上的应用。而铝电容体 积最大,容量也可以做很大。
钽电容 在手机上的应用
射频端:存能使用,PA工作的 时候,特别是TDD系统,PA是从 不工作到工作的状态的变化, 电压会被明显拉低,有钽电容 在可以使得电压的变化会平缓 一些。 电源端:电源端电容作用为滤波,容值越大就越能保证输出 电压的稳定性,纹波小。 音频端:音频的串联电容作用为隔直,容量越大,通过的音 频范围越大,低音效果越好。ESR值越低对输出功率影响越 小,效率越高,但因相对于耳机的阻抗较小,因此对ESR要 求不高。
漏电流:较小,随着温度和电 压的增大而增大。
钽电容 失效
❖氧化膜存在缺陷,部分恶化,引起介质的漏电流异常,最后 导致介质短路(自愈)-----电流型
钽电容作用

钽电容作用钽电容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储存电荷,以及在电路中起到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钽电容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钽电容的基本原理钽电容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钽金属的氧化物作为电介质,将两个电极之间隔开,形成一个电容器。
当电容器两端施加电压时,电荷便会在电容器中积累,从而形成电场。
这个电场的大小与电容器的电容值有关,电容值越大,电场就越强。
钽电容的电容值取决于其电介质的厚度和面积,以及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
一般来说,电介质越薄,电极面积越大,电容值就越大。
而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小,电容值也会增加。
二、钽电容的结构钽电容的结构主要包括电极、电介质和外壳三部分。
其中,电极是由钽金属制成的,其表面经过氧化处理后形成了一层薄膜,这就是电介质。
外壳则是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用于保护电容器。
钽电容的电极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表面贴装型(SMT),另一种是插装型(THT)。
表面贴装型的电极是直接贴在电路板上的,而插装型的电极则需要插入电路板上的孔中。
三、钽电容的工作原理钽电容的工作原理与一般电容器类似,都是通过积累电荷来存储能量。
当电容器两端施加电压时,电荷便会在电介质中积累,形成电场。
当电压施加到一定程度时,电容器就会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电容器中的电荷不再增加。
在电路中,钽电容通常用于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
当交流信号通过钽电容时,由于交流信号的频率较高,电容器内部的电荷会随之变化,从而使电容器具有通交流的作用。
而对于直流信号,则会被钽电容隔离,从而防止直流信号对后面的电路产生影响。
四、钽电容的应用注意事项钽电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电容值。
电容值过小会影响电路的性能,而电容值过大则会增加电路的成本。
2. 选择合适的电压等级。
电容器的电压等级要大于电路中最大的工作电压,否则会导致电容器损坏。
3. 避免过度加热。
高分子聚合物钽电容

高分子聚合物钽电容
高分子聚合物钽电容是一种电子元件,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它的制造过程中使用了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利用钽作为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能够有效地保护钽电极,防止电容器损坏。
钽电容器通常由两个平行的钽片组成,之间填充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这种设计使电容器具有较大的电容量和稳定性。
钽片的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增强了与高分子聚合物的附着力,从而提高了电容器的可靠性。
高分子聚合物钽电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手机、相机等。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等特点,能够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对高性能电子元件的需求。
总的来说,高分子聚合物钽电容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优异的性能和多样化的应用领域,使得它在电子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钽电容规格标准

一、钽电容介绍钽电容是由稀有金属钽加工而成,先把钽磨成微细粉,再与其它的介质一起经烧结而成。
目前的工艺有干粉成型法和湿粉成型法两种。
钽电容由于金属钽的固有本性,具有稳定好、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能做到容值很大等特点,在某些方面具有陶瓷电容不可比较的一些特性,因此在很多无法使用陶瓷电容的电路上钽电容被广泛采用。
目前全球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牌的钽电容:A VX、KEMET、VISHAY、NEC,其中A VX 和VISHAY的产量最大,而且质量最好。
二、钽电容技术规格和选型(以VISHAY和A VX为例说明)(一)VISHAY1、型号表示方法293D 107 X9 010 D 2 W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①表示系列,VISHAY有293D和593D两个系列,293D表示普通钽电容,593D表示的是低阻抗钽电容,直流电阻小于1欧,一般在100毫欧到500毫欧之间。
② 表示电容的容量,范围从0.1UF----680UF③ 表示容量误差,钽电容的容量误差有两种:一是±10%(K)和±20%(M)④ 表示电容的耐压,指在85℃时额定直流电压,钽电容的耐压范围从4V---50V⑤ 表示钽电容的尺寸大小,有A、B、C、D、E、P五种尺寸⑥ 表示电容的焊点材料,一般是镍银,和钯银⑦ 表示包装方式,有两种包装方式,7寸盘和13寸盘2、外形尺寸电子元件技术网是中国第一个针对电子元器件应用、选型和实用设计方案的技术网络媒体。
电子元件技术网是中国第一个针对电子元器件应用、选型和实用设计方案的技术网络媒体。
具体尺寸mm 字母代码尺寸代码长度L宽度W厚度HA 3216 3.2±0.2 1.6±0.2 1.6±0.2B 3528 3.5±0.2 2.8±0.2 1.9±0.2C 6032 6.0±0.3 3.2±0.3 2.5±0.3D 7343 7.3±0.3 4.3±0.3 2.8±0.3E 7343H 7.3±0.3 4.3±0.3 4.0±0.3 P (不常用) 2012 2.0±0.008 1.25±0.2 1.2±0.13、容量与电压和尺寸的范围关系表293D 普通系列电子元件技术网是中国第一个针对电子元器件应用、选型和实用设计方案的技术网络媒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钽电容基本结构和生产工艺固体钽电容是将钽粉压制成型,在高温炉中烧结成阳极体,其电介质是将阳极体放入酸中赋能,形成多孔性非晶型Ta2O5介质膜,其工作电解质为硝酸锰溶液经高温分解形成MnO2,通过石墨层作为引出连接用钽电容性能优越,能够实现较大容量的同时可以使体积相对较小,易于加工成小型和片状元件,适宜目前电子器件装配自动化,小型化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钽电容的主要特点有寿命长,耐高温,准确度高,但耐电压和电流能力相对较弱,一般应用于电路大容量滤波部分。
2.1.基本结构二、固体钽电解电容生产工艺固体钽电解电容其介质材料是五氧化二钽;阳极是烧结形成的金属钽块,由钽丝引出,传统的负极是固态MnO2,目前最新的是采用聚合物作为负极材料,性能优于MnO2。
钽电解电容有引线式和贴片两种安装方式,其制造工艺大致相同,现在以片钽生产工艺为例介绍如下。
1、生产工艺流程图成型→烧结→试容检验→组架→赋能→涂四氟→被膜→石墨银浆→上片点胶固化→点焊→模压固化→切筋→喷砂→电镀→打标志→切边→漏电预测→老化→测试→检验→编带→入库2、主要生产工序说明2.1成型工序:该工序目的是将钽粉与钽丝模压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的形状,在成型过程中要给钽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粘接剂。
2.1.1什么要加粘接剂?为了改善钽粉的流动性和成型性,避免粉重误差太大,另外避免钽粉堵塞模腔。
低比容粉流动性好可适当多加点粘接剂,高比容粉流动性差可适当少加点粘接剂。
2.1.2加了太多或太少有什么影响?如果太多:脱樟时,樟脑大量挥发,易导致钽坯开裂、断裂,瘦小的钽坯易导致弯曲。
如果太少:起不到改善钽粉流动性的作用。
拌好后的钽粉如果使用时间较长,因为樟脑是易挥发物品,可适量再加入一点粘和剂。
樟脑的加入会导致钽粉中杂质含量增加,影响漏电。
每天使用完毕,需将钽粉装入聚四氟乙烯瓶或真空袋内密封保存,以防樟脑挥发、钽粉中混入杂质、钽粉中吸附空气中的气体。
2.1.3成型后不进行脱樟,可否直接放入烧结炉内进行烧结?不行,因为樟脑是低温挥发物,如果直接放入烧结炉内进行烧结,挥发物会冷凝在炉膛、机械泵、扩散泵等排出管道内。
2.1.4丝埋入深度太浅会有什么影响?钽丝易拔出,或者钽丝易松动,后道工序在钽丝受到引力后,易导致钽丝跟部漏电流大。
所以强调钽丝起码要埋入三分之二的钽坯高度以上,在成型时经常要检查。
2.1.5粉重误差太大分有什么影响?粉重误码差太大,导致容量严重分散,K(±10%)档的命中率会很低。
成型时经常要称取粉重,误差要合格范围内(±3%)。
如果有轻有重都是偏重或都是偏轻,可调整赋能电压或烧结温度。
如果有轻有重,超过误差范围,要调整成型机,并将已压钽坯隔离,作好标识,单独放一个坩埚烧结。
2.1.6密要均匀不能有上松下紧,或下紧上松的现象。
否则会导致松的地方耐压降低。
钽坯高度要在允许差范围内。
2.1.7成型注意事项:(1)粉重(2)压密(3)高度(4)钽丝埋入深度(5)换粉时一定要将原来的粉彻底从机器内清理干净。
(6)不能徒手接触钽粉、钽坯,谨防钽粉、钽坯受到污染。
杜绝在可能有钽粉的部位加油。
(7)成型后的钽坯要放在干燥器皿内密封保存,并要尽快烧结,一般不超过24小时。
(8)每个坩埚要有伴同小卡,写明操作者、日期、规格、粉重等情况,此卡跟随工单一起流转,要在赋能后把数据记在工单上才能扔掉,以防在烧结、赋能、被膜出了质量问题可以倒追溯。
2.2烧结工序1.烧结: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将钽坯烧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高纯钽块。
2.目的:一是提纯,二是增加机械强度。
3.烧结温度对钽粉比容有什么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比容是越来越小,并不完全呈直线状。
因为随着温度的提高,钽粉颗粒之间收缩得越来越紧密,以至于有些孔径被烧死、堵塞,钽块是由多孔状的钽粉颗粒组成的,随着温度的提高,颗粒的比表面积越来越小,这样就导致钽粉的比容缩小。
4.烧结温度对钽粉的击穿电压有什么影响?烧结温度越高,杂质去除得越干净,所以击穿电压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并不是完全呈直线状。
5.烧结温度太高太低,对电性能有什么影响?烧结温度太低一方面钽块的强度不够,钽丝与钽块结合不牢,钽丝易拔出,或者在后道加工时,钽丝跟部受到引力作用,导致跟部氧化膜受到损伤,出现漏电流大。
烧结温度太高,比容与设计的比容相差甚多,达不到预期的容量,温度高对漏电流有好处,温度太高会导致有效孔径缩小,被膜硝酸锰渗透不到细微孔径中,导致补膜不透,损耗增加。
6.如果烧结后,试容出来容量小了怎么办?(1)算一下如果容量控制在-5%-----10%左右,计算出的赋能电压能否达到最低赋能电压。
(2)如不行,只能改规格,如16V10UF,可改16V6.8UF,只要提高赋能电压,但是要看提高后的赋能电压是否会达到它的闪火电压,如果接近的话,那就会很危险.也可以改25V6.8UF,但是计算出的赋能电压要达到所改规格的最低赋能电压。
额定电压6.3101625354050最低赋能电压183050801101401707.如果烧结后,试容出来容量大了怎么办?算一下如果容量控制在+5%-----+10%,计算出的赋能电压是否接近闪火电压?如果接近就不能流入后道;如接近闪火电压,可改规格,如16V10U,可改16V15U,10V15U,但是计算出的赋能电压不能低于最低赋能电压,不能往高电压改规格。
实在不行只能返烧结,返烧结时要根据比容控制烧结温度。
8.高温时真空度不好,怎么处理?高温时真空度如果突然不好,说明炉膛已漏气。
应立即降温。
因为氧气进入炉膛后,钽块、钽丝、坩埚隔热层、隔热罩都是钽制品,会跟氧发生氧化,出现发脆。
9.空烧正常烧结一个月,需进行一次空烧,空烧温度应高于正常烧结温度100度以上;如果一直是烧的低温,突然要烧高温,应先进行空烧。
因为低温杂质吸附在炉膛和坩埚上,如果不空烧,突然烧高温,低温杂质会挥发到钽块上去,造成钽块漏电流大(有一批35V106335225估计就是因为空烧,装炉量太大,压制密度偏小所致)。
2.3组架1.尺寸钽块上端面到钢钢条边缘的距离5.0±0.2mm,如果偏差太大,会导致钽块上端面涂上硅胶或钽丝。
2.注意要垂直。
3.注意直径小于Φ2.0,放60条,大于Φ2.5,放行30条。
4.在拌同小卡上作好记录,每个架子都应该附有小卡,将成型、将成型、烧结的数据搬到小卡上,并在小卡上标注试容后的电压。
随架子流传。
5.烧结不同层次的,虽然电压一样,最好不要放在一个钢架上,以防容量整条整条分散。
6.钢架钢片一定要使用清洗后的,不要让钢架钢片受到太大的力,以防变形弯曲。
2.4赋能工序1.赋能:通过电化学反应,制得五氧化二钽氧化膜,作为钽电容器的介质。
2.氧化膜厚度:电压越高,氧化膜的厚度越厚,所以提高赋能电压,氧化膜的厚度增加,容量就下降3.氧化膜的颜色:不同的形成电压干涉出的氧化膜的颜色也不同,随着电压的升高,颜色呈周期性化。
4.形成电压:经验公式(该公式只能在小范围内提高电压,如果电压提高的幅度很大,就不是很准确,要加保险系数)。
C1.V1=C2.V2V2=C1.V1/C2C1------第一次容量平均值;V1------第一次形成电压(恒压电压);C2------要示的容量C2=K CR(K根据后道的容量收缩情况而定,可适时修改,一般情况下,容量小,后道容量损失较小,容量大,后道容量损失就大,低比容粉,容量损失较小,比容越高,后道容量损失就越大。
通常,CR≤1UF,K=1.0;CR>1UF,K=1.04)5.形成液温度:T1.V1=T2.V2T1:第一次恒压温度;V1:第一次恒压电压;T2:第二次恒压温度;V2:第二次恒压温度;V2:T1.V1/T2注意公式中的温度K是绝对温度,需将摄氏温度加上273;形成温度越高,氧化膜质量越好。
但是温度太高,水分挥发厉害,就要不停地加水,并且易导致形成液电导率不稳定。
一般磷酸稀水溶液的恒压温度控制在70-90℃之间,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恒压温度低于70℃,导致氧化膜质量严重不稳定,湿测漏电超差,如果形成液选用乙二醇系列,恒压温度可适当提高。
6.电流密度:低比容粉由于它的比表面积小,需要的升压电流密度就小,比容越高,比表面积就越大,需要的升压电流密度就大,一般C级粉,升压电流密度为10毫安/克,B级粉,升压电流密度为20毫安/克,高比容粉35-60毫安/克,视比容高低而定。
7.形成液:电导率高,氧化效果好,但是形成液的闪火电压低;电导率低,氧化效果差,但是形成液的闪火电压高,阳极块不容易晶化、击穿。
目前的磷酸稀水溶液只能适合形成电压200V以下,如果要形成200V以上的产品,应改用乙二醇稀水溶液,该溶液闪火电压高,抑制晶化能力强,但是乙二醇不容易煮洗干净,被膜损耗要微增加。
一般情况下,CA42形成电压不会超过200V,只要用磷酸稀水溶液就可以了。
8.恒压时间:钽块越小,恒压时间越短,钽块越大,恒压时间越长。
2.5、被膜1.被膜:通过多次浸渍硝酸锰,分解制得二氧化锰的过程。
2.目的:通过高温热分解硝酸锰制得一层致密的二氧化锰层,作为钽电容器的阴极。
3.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要适中,一般取200-270℃(指实际的分解温度),在这个温度下制得的二氧化锰的晶形结构是β型的,它的电导率最大。
如果分解温度过高(大于300℃)或过低生成的是a型的二氧化锰或三氧化锰,它们的电阻率很大,导电性能没有β型的好,电阻率大,就是接触电阻大,在电性能上就反映损耗大。
4.分解时间:产品刚进入分解炉时,能看到有一股浓烟冒出,那是硝酸锰剧烈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过了2-3分钟,基本上看不到有烟雾冒出,说明反应已基本结束。
分解时间过过短,反应还没有完全结束,补形成时会有锰离子溶出,这时补形成电流会很大,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关闭电源,重新分解一次,并将补形成液换掉;如果分解时间过长,会对氧化膜造成破坏,同样也会造成漏电流大。
分解时间要灵活掌握,小产品时间短,大产品时间长,如果分解温度很高,要适当缩短分解时间,如果分解温度很低,要适当延长分解时间。
5.硝酸锰浓度:被膜时先做稀液,目的是稀硝酸锰容易渗透至钽粉颗粒的细微孔隙中,让里面被透,如果被不透,阴极面积缩小,被膜容量和赋能容量就会相差很多,这种情况也会反映在损耗上,损耗大。
要求在做浓液之前,可解剖一个钽芯观察里面有无被透,如果没有被透,要增加一次稀液,低比容粉颗粒大,硝酸锰容易渗入,高比容粉颗粒小,不太容易渗入,小钽芯稀液次数少,大钽芯稀液次数要适当增加。
做浓液、强化液是为了增加二氧化锰膜层厚度,如果膜层没有一定的厚度,加电压时,在上下端面轮廓处等到地方容易产生类端放电,该处的氧化膜造成击穿,所以做强化液的时候,尽量要避免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膜层厚度要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