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放血的除寒热温凉湿瘀法
民间特效疗法之针刺放血,没有你想像中的那样复杂可怕!

民间特效疗法之针刺放血,没有你想像中的那样复杂可怕!放血疗法是一种很古老、流传很广的保健养生,防病治病方法。
《内经》中称刺络放血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梅花针或小针刀刺破人体经络穴位之浅表脉络,放出适量血液,以泄内蕴之热毒,以活血理气化瘀,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
中医名著《内经》言“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相传扁鹊曾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证”,足以说明放血疗法自古就被历代医家视为中医养生保健之重要法宝。
放血疗法治疗疾病比较广泛,感冒发热,大到急病重症都可以用放血方法来治疗,这种方法往往也是某些疾病在各种治疗方法疗效不明显的前提下使用,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且峰回路转之功效,比如痹症、瘀证、湿疹等顽症。
针刺放血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通经活络、理气活血之功效。
操作简便,不需要做很多准备,在家即可使用,即使没有三棱针,也可用注射针头,甚至是缝衣针代替。
但是要注意针刺部位清洁消毒,家中备有医用酒精或络合碘即可。
针刺放血的疗效非常快,对大多数疾病只需要一次就可见效。
操作方法:针刺放血疗法专业手法很多,居家使用下面这个方法即可。
先用医用酒精对双手、针具、穴位部位皮肤消毒,再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提捏起穴位处皮肤,用右手持针轻轻刺入穴位,刺入深度视穴位所在部位而定,然后迅速把针退出,用手挤压针刺部位,挤出5--10滴血,即可。
如现在春天来了,很多人容易出现过敏症状,此时,在耳尖针刺放血,用针刺破耳尖(双侧),各挤出2-3滴血,能起到祛热解毒的作用,也可刺络后加把火罐。
在这里小编列举一些常用的放血穴位及功效,以供收藏!大椎穴:用三棱针点刺3-5针,然后拔罐,大约出血5-10毫升。
人中穴:放血可治疗中暑,昏迷,口眼喎斜,急性腰扭伤。
太阳穴:可用于头痛、眼红肿。
委中穴:用于急性腰扭伤、吐泻、丹毒。
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拔罐,多者出血10—20毫升左右。
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 --意外情况处理
意外情况处理:
①刺血时如果出现晕针,应立即停针止血,让病人 平卧休息,适当饮服糖水或温开水,上述未缓解者 可用毫针刺激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严重者采 取西医急救措施处理。
②刺血治疗后若局部发生血肿,可用火罐拔出,仍 不消退者,可用热敷促使消散。
③如果不慎误伤动脉出血,不要紧张,可用消毒棉 球在局部加压止血。
6、咽喉肿痛:双侧少商。 7、中暑:太阳、曲泽、委中。 8、三叉神经痛:太阳、颊车、下关、地仓。
谢谢!
七、火针法
此法又名火针刺,是用特制的粗针烧红后,刺入一 定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寒痹、疔毒等病。
刺血疗法 -- 出血量
1、在刺络疗法中,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 好坏。原则上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情况而定。
① 体质:一般外轻力壮,气血旺盛者出血量可稍多,年老体 弱,小儿妇女则出血偏少。
刺血疗法 --取穴原则
刺血治疗的一般取穴规律: 1、循经取穴:按照传统的经络联系,常选取四
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处的血络,来治疗头面、 躯干(包括头面部器官和内脏器官)部位疾病。 2、局部取穴:根据传统穴位的主治规律,某一 部位发生病变,可以选取病变所在部位或邻近部 位的有关穴位处的血络来治疗。 3、经验取穴:如一些医家常选取头部的太阳、 上肢的曲泽、下肢的委中为主穴,在根据不同的 病症,适当选取辅穴来配合治疗,取穴少而精, 施术方便。
刺血疗法 --临床举例
1、脑出血(中风):印堂、太阳、太冲、十宣 穴、十二井穴。
2、颈椎病:颈肩部阿是穴、天宗、太阳、尺泽、 十宣穴(患侧)。
3、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肩贞、 天宗、尺泽。
放血疗法操作常规

放血疗法操作常规概述: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作用机制:根据经络和针刺原理,用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放出少量血液,以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适用范围:本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泻热开窍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所致,以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并常用于急症的治疗。
采用三棱针法放出一定量的血液,有时对疑难杂症有特殊的疗效。
具体运用如下:(1)常用穴位及功效太阳:主治头痛,眼红肿;上星:主治头痛,目痛,鼻衄,热病;水沟: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中暑,口眼歪钭,牙关紧闭,急性腰扭伤;龈交:主治齿龈肿痛;内地仓:主治面瘫;金津、玉液:主治口疮,舌肿,呕吐;十宣:主治昏迷,癫痫,癔病,乳娥,小儿惊风,中暑;八邪:主治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肿痛;曲泽:主治烦热,胃痛,呕吐;少商、耳尖:主治急性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肿大,鼻衄等五官实热性疾病,发热,中暑,昏迷;商阳: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齿痛,手指麻木,昏迷;委中:主治腹痛,吐泻,腰痛(急性腰扭伤疗效好),丹毒;八风:主治脚气,趾痛,毒蛇咬伤足跗肿痛。
(2)治疗病症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
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 毫升。
太阳穴放血,点刺2-3 针,上罐,出血大约2-5 毫升。
耳尖,点刺,挤出5-10 滴血放血疗法液。
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耳尖、少商和商阳。
捏住耳尖或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 滴左右。
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 毫升左右。
腰阳关,点刺3-5 下,上罐出血约10-20 毫升。
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
放血疗法诊疗常规

放血疗法诊疗常规
一、概述
放血疗法,即用相应针具(如三棱针、粗毫针),点刺穴位或浅表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针刺方法,又称“刺络法”。
具有醒脑开窍、泄热消肿、祛风止痒、祛瘀止痛的作用。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放血疗法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凡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
较常用于某些急症或慢性病,如高热、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头痛、扭挫伤、指(趾)麻木等。
(二)禁忌症
贫血、低血糖、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肝肾或心脏有严重疾患、孕妇、年老体弱者宜慎用。
三、操作规程
放血疗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4种。
(一)点刺法
指点刺喻穴放出少量血液或挤出少量体液的方法。
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的放血,如十宣、十二井、头面部的太阳、攒竹等穴。
(二)散刺法
又叫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
此法多用于治疗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
(三)挑刺法
用三棱针挑断穴位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此法多用于治疗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等。
(四)泄血法
被刺部位上端用橡皮管结扎,持三棱针对准被刺部位静脉,使其流出少量血液,达到宣泄毒邪的作用。
此法多用于肘窝、腘窝等处的浅表静脉,治疗中暑、急性腰扭伤等疾病。
四、注意事项
(一)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二)点刺手法轻、稳、准、快。
不可用力过猛,出血不宜过多,勿刺伤深部动脉。
(三)体质虚弱、孕妇、严重贫血、过度饥饿、精神高度紧张、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瑶医特色疗法——刺血疗法

瑶医特色疗法——刺血疗法刺血疗法,又名刺络放血疗法,针刺入血、放血术等。
它是用三棱针刺入络脉,使之溢出一定量的血液,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它具有泄热祛邪,通络止痛、祛瘀消肿、调和气血及镇静等多种功能。
针刺穴位放血疗法,具有疏通经络、化瘀活血、解毒清热、止痛消肿、开窍醒脑、泻热救急等功效。
放血疗法能治疗上呼吸道炎症、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胆石症、三叉神经痛、疖肿、痛经、不孕症、癫痫、耳聋、眩晕等近百种疾病。
事实证明,放血疗法常常能取得药物疗法所达不到的效果。
【操作方法】1、针具:不锈钢三棱针大、中、小三型若干枚,大、中、小号火罐若干只。
另外,还要备消毒用的碘酊棉球,75% 酒精棉球、生理盐水棉球、干棉球以及拔火罐用的95% 酒精棉球等。
2、针法(1)血管刺血法:用三棱针直接刺入皮下浅静脉,使其自然流血,血尽而止,不必勉强止血。
(2)孔穴刺血法:用三棱针直接在穴位处刺破皮肤,使之出血,待血尽而止。
若出血量不多,可于刺后用手挤穴位周围,或加拔火罐。
(3)局部刺血法:用三棱针在病变处或四肢末梢部位点刺,“出血如豆大”,或用梅花针重叩局部加拔火罐。
3、手法(1)缓刺:用三棱针垂直或倾斜进针,缓缓地刺入浅静脉血管内,随即缓缓退出。
此法最为常用,适用于头部和四肢处,(2)速刺:用三棱针快速出血,适用于针刺四肢末梢部位,如十宣、十二井穴等。
(3)挑刺:用三棱针挑破皮肤出血,适用于胸背部刺血和挑治痔疮。
(4)围刺:用三棱针于肿痛处或皮肤溃疡周围针刺出血,适用于治疗痈疽和小腿溃疡。
(5)密刺:用三棱针轻轻地点刺,或用梅花针叩击患处局部皮肤,使之出微量血液,或加拔火罐。
适用于皮肤麻木、脱发、神经性皮炎等疾病。
4、操作(1)选穴:刺血疗法的取穴与毫针治疗取穴基本相同,都是依据脏象经络学说来确定取穴原则的。
不同的是刺血疗法的进针部位不一定在经络俞穴上,而主要是选取穴位附近或取周围瘀阻明显的血络,此即古人所说的“离穴不离经”。
放血疗法(三棱针)(操作规范)

二棱针法(放血疗法)三棱针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中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属刺络法或刺血法,又称放血疗法。
三棱针法有点刺法、散刺法和挑刺法三种,多用于瘀血证、实热证和急症等。
三棱针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锋针发展而来。
锋针,在古代主要是用于泻血排脓以治疗难治性病症的工具。
《灵枢・九针论》说:锋针“可以泻热出血”。
《灵枢・九针十二原》又说:“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
古人对刺血法非常重视。
《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宛陈则除之。
”《灵枢•官针》更有“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脉(络)法。
现代,刺络放血疗法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临床医家在“宁失其穴,毋失其络”的理论指导下,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机制研究逐步深入,使三棱针刺法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一、针具三棱针用不锈钢制成,全长6.5cm,针柄呈圆柱体,针身呈三棱锥体,三棱为刃,针尖锋利,常用规格有大号和小号两种。
新的针具在使用前应在细磨石上磨至锐利,称为“开口”。
三棱针用久会变钝,也应磨至锐利,以减轻进针时病人的痛苦。
针具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可采用高温灭菌,或将针具用75%乙醇浸泡30分钟消毒。
二、操作方法(一)持针姿势一般以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段,中指指腹紧靠针身的侧面,露出针尖2~3mm。
(二)操作方法三棱针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和挑刺法三种。
1.点刺法此法是用三棱针点刺腧穴或血络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点刺穴位:即点刺腧穴出血或挤出少量液体的方法。
针刺前在点刺穴位的上下用手指向点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点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固定点刺部位,右手持针直刺2~3mm,快进快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挤压和舒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数滴,或挤出液体少许,右手捏干棉球将血液或液体及时擦去。
一看就懂!“放血疗法”“瘀血放血”的诀窍

一看就懂!“放血疗法”“瘀血放血”的诀窍只要我看到患者,就能准确无误地观察出此人哪个部位有瘀血 , 不必利用任何机械或仪器,只通过视觉和手的触觉就能判断。
不懂泻血疗法原理的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人是看不见体内隐藏瘀血的,可又如何知道瘀血在哪里呢?实际上懂得了人体的原理,又懂得了瘀血障碍所引起的症状,就能知道瘀血在何处了。
血液循环不畅的直接原因是瘀血堵塞了血管,反过来,凡是有瘀血的部位,血液就不通畅。
对于血液循环不通畅而产生的现象,只要从反面进行推理,就能获悉瘀血的部位。
因血液循环不畅而产生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局部发凉◎局部皮肤发黑◎毛孔粗大◎皮肤僵硬◎局部长出较多的小疙瘩或黑斑,老年斑等 ,◎局部潮湿◎身上的汗毛特别浓密这些现象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那么下面对这些现象作一下详细的解释:◎ 局部发凉:血管被堵塞,血液循环不能正常进行,所以此部位会发凉。
◎ 局部皮肤发黑:正常条件下细胞的寿命是 45 天。
那么皮肤发黑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老化的细胞过于集中造成的。
老化的细胞过于集中又是由于血管被堵塞,不能及时供应营养,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而造成的。
也就是说 45 天的周期内未能及时进行新陈代谢。
◎毛孔粗大:毛孔粗大的部位就是平时出汗多的部位,而出汗多的部位平时都是易发凉的部位。
造成局部发凉是由于血液循环不流畅,而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还是由于瘀血堵塞血管引起的。
◎ 皮肤僵硬:皮肤之所以僵硬,是因为细胞缺氧而处于窒息的状态。
供氧和供血应该是相互配合进行的。
血液供应受阻,氧气的供应自然也会受影响。
◎ 局部长出很多小疙瘩、黑斑、老年斑等:长出小疙瘩是说明此部位有炎症。
白血球是能够杀死炎症的,但因血管被堵塞,白血球又无法移动至有炎症的部位。
岐黄名媛艾灸百科,血管的堵塞是由瘀血引起的 , 所以,有小疙瘩的地方就是有瘀血的地方。
黑斑的产生请参考第二项。
【免费领课】倪海厦:针灸大成(全集80集)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扁鹊三针查看免费领取方式◎ 局部潮湿:局部潮湿的部位当然也是发凉的部位,发凉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那么引起血液循环不流畅的原因当然也应是瘀血了吧?◎ 身上的汗毛特别黑浓密:此内容请参考头痛与脱发篇。
放血疗法的操作方法和疾病的放血治疗

放血疗法的操作方法和疾病的放血治疗放血疗法就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1、物品准备消素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小尖刀)、75%酒精、棉签、消素纱布、胶布、弯盘。
2、操作方法(1)点刺:(又称速刺)①选好点刺之穴位血络,局部用酒精行常规消毒。
②术后右手持针,左手固定待刺部位,将针尖对准选好之血络,迅速刺入约0.1~0.3cm立即出针。
③用手指轻轻挤压点刺穴位周围皮肤,挤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签擦之,再挤压1~2次,放出适量血液后,用干棉签压迫止血。
(2)挑刺:(此法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①选好部位,轻轻揉挤局部,使细小静脉充盈。
②常规皮肤消毒。
③用消素的三棱针或小尖刀挑破(或划破)微小静脉,并挤出少量血液。
④用干棉球擦去血滴,再揉挤放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3)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
①选好部位,并在放血部位上方用手自上而下按挤,或扎上止血带,使其静脉充盈。
②常规消毒皮肤。
③用消毒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刺入浅表静脉约0.3cm,再缓缓退出针头。
④以干棉球擦去放出的血液,松开止血带,再以干棉球压迫止血。
(4)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
①点刺部位常规消毒。
②用消毒的三棱针沿病灶周围按顺序点刺出血。
③用酒精棉球再次消毒点刺皮肤,必要时覆盖上消毒敷料。
3、护理(1)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以免紧张,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宜采用此法。
(2)注意器械及皮肤的消毒,防止感染。
(3)手法宜稳、准、轻,不宜过猛,放血不可过多。
(4)一旦出现晕针现象,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
症状较重者,请医生处理。
4、在护理的中应用(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放血的除寒热温凉湿瘀法
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中的一个特色疗法,它的作用有时是立杆见影,放血的作用也包括除寒、除热、除凉、除湿、除瘀、排毒、散结、去风等,也可分为刺皮部、肉部、血脉部、筋部、骨部等。
一般来说,刺血疗法的主要放血部位在血脉,而且是在怒张的静脉血管上。
但是,不同的区域刺血有不同的作用。
刺血除热,多在病变的上部区域,或选择心包经、心经所过区域。
刺血除寒,多在病变的下部区域,或选择肾经、膀胱经所过区域。
刺血除湿、除温,多在病变的正中区域,或在脾胃经所过区域。
刺血除凉,多在病变的右侧区域,或在肺与大肠经所过的区域。
刺血除风、多在病变的左侧区域,或在肝与胆经的所过区域。
以上是一般的原则,但病情不同,刺血的方法又有改变。
病变部位红肿、凸起、坚实饱满者,属实症热症,可在病变部位中心刺后拨罐,多出其血。
病变部位凹陷、柔软不实者,属虚症、寒症,可微微刺血后多灸。
病变部位凹陷、中心坚硬者,属实症、寒下,可深刺并多放其血,放血后多灸。
病变部位固定不移者,多属寒症,可在中心区域刺血加灸。
病变部位不固定而游走者,多属风,可散刺拨罐后加灸。
病变部位柔软,有压重感、
有麻者,多有湿,可刺其肌肉及皮部后微微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