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政治马原预测题及答案之唯物论

合集下载

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答案】C【解析】识记类知识点。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创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的知识点。

题干说橘逾淮为枳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水土发生了变化。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史观相关知识点。

题干说物质生活的矛盾即排除。

物质生活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的原话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知识点。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故A项正确。

B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内容,故排除。

C项是干扰项,故排除。

D项是党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A项政治安全是根本,故排除。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9考研政治完整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择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A.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D.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答案】: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答案解析】: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C2.“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A.颠倒了事物形态的功能之间的关系B.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C.混淆了事物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D.模糊了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答案】:B(割裂了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答案解析】:白马非马主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没有把握好,故答案选B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答案】: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答案解析】:材料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体现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的作用,体现出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2019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重要知识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019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重要知识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有很多高频的考点,认真记忆,做题时需要融会贯通。

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重要知识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2.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重要动力:革命、改革、科学技术(1)革命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在社会发展中作用:①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②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③无产阶级革命将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条件。

(2)改革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伟大变革,从性质上看,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但从其广泛性和深刻性而言,从对我国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而言,则可以说是一场伟大的命。

(3)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一是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二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三是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和思维方式(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时采⽤原理+⽅法论+结合材料,三者相结合,才是⼀个完整答案。

⼩编为⼤家提供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希望⼤家喜欢!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唯物论部分 (⼀)实践是⾃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然界与⼈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是使⾃然界与⼈类社会统⼀起来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类社会,⼈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然界,不断改变着⾃然界。

【⽅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与⾃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愧于和最适合⼈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这种物质交换。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规律。

【⽅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法部分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法论】要求⼈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们经过努⼒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法论】要⽴⾜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善于利⽤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个过程。

⼀切事物只有经过⼀定的过程才能实现⾃⾝的发展。

【⽅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2019考研政治马原真题解析之选择题

2019考研政治马原真题解析之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正是从人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出发,才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的本质。

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A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2.“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A 解析:“民以食为天”,表明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3.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答案:D 解析: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所以,D选项是正确选项;ABC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二、多项选择题4.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

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

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

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答案:BCD 解析:“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考研政治应试经典资料 根据 版教材编写 《马原》 唯物论

考研政治应试经典资料 根据 版教材编写 《马原》 唯物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 哲学及其基本派别一、哲学的基本含义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由于整个世界分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因此世界观也就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或叫思维)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贯彻和体现在人生领域,就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标和意义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

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为:一方面,世界观包括并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世界观还包括价值观。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价值观;反过来,人生观反映并体现人生观,人生观反映并体现价值观。

2.方法论的含义哲学上的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普遍的方法的学问和理论。

从总体上说,哲学方法论可以归结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既相互区别又辩证统一,一般而言,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表现出什么样的世界观,离开世界观的方法论和不表现为方法论的世界观都是不存在的。

3.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由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并体现世界观,因此,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在于: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乱的、不系统的、不自觉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和严密的逻辑;哲学则是经过系统总结并上升为具有严密理论逻辑体系的世界观。

二、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因此,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目的是获得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是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和特殊、指导和基础的关系。

考研政治马原标准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标准答案

政治近年主观题标准答案第一块马原部分2014年34题(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34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分)本案例中,秸秆养菇——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态改善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大循环”,“巧”就巧在人们能敏锐地发现事物固有的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3分)(2)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4分)(注:如果考生能围绕上述材料的主题,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以分析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15年(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1)答出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给3分。

只答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给1分,只答出科学技术的正面作用或负面作用,则不给分。

答出科学技术作用实现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均给2分。

(2)答出矛盾双方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均给4分。

只答出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给2分。

结合材料答出“大象”和“蚂蚁”应该竞争合作,给1分。

(2)辩证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

互联网时代的传统龙头企业(“大象”)和互联网上的小商户(“蚂蚁”)作为矛盾的双方,各有其优势和不足。

2019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及例题:唯物主义

2019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及例题:唯物主义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有很多高频的考点,认真记忆,做题时需要融会贯通。

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及例题:唯物主义”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

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

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

它承认物质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

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

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四、庸俗唯物主义认为宇宙间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

这在当时,在反对认为一切都是精神的唯心主义观点上,起过积极的作用。

不过,它认为精神这个物质是物质的人脑分泌出来的。

说人脑分泌精神就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这就把物质存在的形式庸俗化、简单化、绝对化了。

似乎物质的存在只能是实体性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形式。

马原是考研政治中占比较大的一个模块,政治的复习需要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考研政治马原预测题及答案之唯物论
【唯物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有于人的意识之外,能够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
的的哲学概括,它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
间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两个同等水准范畴
2.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
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指导。

实际上,因为地球自转轴存有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北极星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

现阶段北极星是指
小熊座α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α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
极星,而到了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成为北极星。

以上材料
说明
A.时空是人们主观经验的产物
B.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C.无条件的绝对运动是物质的特性
D.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3.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指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这句话的哲理在于
A.物质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
B.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
C.“我”是万物运动变化的绝对主宰
D.物质是运动的存有方式和根本属性
4.“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种观点是
A.辩证法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

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下列选项表述准确的是
A静止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有方式
B静止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C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6.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即光年)来测量的。

这说明
A.时空是无限的
B.时空是绝对的
C.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D.时空是人们意识的产物
7.《苹果第一季度营收超华尔街预测》出炉。

这篇行文流畅的报道是由一套自动化系统撰文发布的。

这套系统每个季度能写出3000篇这样的报道,而同时,它对美联社的写作风格了如指掌。

“机器人写稿”说明
A.实践不再局限于人的实践
B.机器能够实行独立的思维
C.人类能够制造工具延伸和扩展人脑的意识活动功能
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8.当“新视野”号穿越漫无边际的孤寂与黑暗,把冥王星的清晰照片传回地球,似乎所有清澈的眼睛,都把目光投向深不可测的鸿蒙太空。

沸腾在人们心里的,不但是对天文的好奇,更有一种难言的感动。

最遥远的行星,在人们心里引起最切近的感动。

有网友所言,这是无可救药的泪点,若宇宙浪漫,便感动何妨?关于“感动”判断准确的是
A.人脑是“感动”的源泉
B.“感动”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感动”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D.“感动”是对浪漫宇宙的直观反映
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有着,即已经观点地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