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年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供求报告

人力资源供求报告

人力资源供求报告 人力资源供求报告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是对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旨在为企业、政府和个人提供招聘、就业和培训等方面的参考和指导。本文将对人力资源供求报告的定义、内容、作用以及编制方法作出详细的介绍。

一、人力资源供求报告的定义 人力资源供求报告是指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包括对就业人口、劳动力等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并根据供求关系进行预测和判断。人力资源供求报告是以宏观经济、社会科学和管理学为基础,通过数据采集、信息分析、预测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手段得出的一份重要的经济分析报告。

二、人力资源供求报告的内容 人力资源供求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市场的概述。报告首先对当前劳动力市场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就业人口总量、就业率、失业率、从业产业分布等情况。

2、劳动力市场的供应情况。报告对劳动力市场的供应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中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别和职业的人群的供应情况。 3、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报告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企业规模、不同地区和不同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的需求情况。

4、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总量状况。报告对劳动力市场的总量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就业人口数量、劳动力总量、劳动力参与率、月平均工资和失业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和状况。

5、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报告根据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数据,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包括就业机会、行业就业结构、薪资水平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预测。

6、其他有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除了以上几个内容,报告还应包含有关劳动力市场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府制定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的政策环境、人才流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三、人力资源供求报告的作用 人力资源供求报告对企业、政府以及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1、对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有指导作用。企业可以根据报告中的数据,为招聘和培训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

市劳动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市劳动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市劳动市场供求分析报告市劳动市场供求分析报告201X年第四季度,合肥市劳动力市场进场求职人员为28110人,岗位需求为21608个,与上季度相比均大幅下降。

纵观整季,从本季度的第二个月开始到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的数量急剧下降,劳动力市场呈现较冷清的态势,但用人单位的需求仍呈现比较旺盛的趋势,从岗位需求和求职人员供给的结构来看,均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一、供求总量减少,供求结构发生变化。

本季度,单纯从数据上看,无论是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是求职人员供给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滤布通过对供求双方结构深入的分析,我们会看到,无论是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结构还是求职人员的组成结构均发生了变化:从求职人员的供给来看,从本季度的第二个月起,人员供给持续滑落,到季末时的每场进场仅百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供给明显减少,多以进城打零工的本地农村劳动者为主,主要是因为四季度进入农闲时节,同时加上新年将至,许多求职人员将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来年,进场求职的人员减少;从岗位需求上来看,本季度正是餐饮娱乐业、压滤机滤布批发零售业的旺季,人员需求增加,再加上许多用人单位在年末储备人才,加大了需求人数的组成。

预计劳动力市场的旺季要到农历新年后。

二、多项措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本季度走进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各类下岗失业人员持续减少,主要是今年以来我市劳动力市场通过积极举办下岗失业职工、4050人员等专场招聘会,为特殊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的职业指导,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免费的跟踪指导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三、加强省会劳务圈建设,解决企业缺工问题。

为加强与合肥周边地区的劳务协作,有序引导外地劳动力进肥就业,有效解决我市企业人力资源缺乏问题,我市先后与六安、巢湖等地签定了劳务协作协议,建立了省会劳务圈,充分发挥劳动力供求和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提升劳务合作水平,促进劳动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和规范、.freekan.有序、合理、高效配置,就双方劳务交流与合作达成协议,从而实现劳动力跨地区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

人力资源市场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市场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市场调查报告一、市场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人力资源市场在过去几年中迅速蓬勃发展。

本报告旨在就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有关人力资源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二、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人力资源市场在过去五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人力资源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元,到2020年已增长至8000亿元。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所推动。

三、企业需求与招聘趋势1. 企业需求多样化我们的调查发现,企业对各类人力资源岗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除了人力资源总监、招聘专员等传统岗位外,企业对于培训发展、绩效管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这反映了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可。

2. 人才争夺激烈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人力资源市场亦面临人才争夺的挑战。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人才备受各企业争夺,企业需要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四、求职者需求与就业趋势1. 职业发展重点转移根据市场调查,求职者对人力资源岗位的关注逐渐加强。

与传统行业相比,求职者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良好发展空间和具有创新性的人力资源企业。

同时,求职者也更注重企业的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

2. 技能要求日益提高随着行业的发展,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熟悉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懂得数据分析等技能已经成为求职者脱颖而出的重要竞争力。

五、市场挑战与发展趋势1. 跨文化管理需求增加随着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跨文化管理成为人力资源行业发展中的挑战。

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以应对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2. 数据驱动的决策数据驱动的人力资源决策已成为行业的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和解读的能力,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六、结论人力资源市场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寻找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最全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最全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最全一、国内人力资源现状分析1.人力资源总体供需状况: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总体供应较为充足,但在一些行业和地区存在供需失衡的情况。

2.劳动力结构分析:我国劳动力结构呈现出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的特点,但在一些行业和地区仍存在劳动力老龄化和教育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3.人力资源市场分析:人力资源市场是人力资源供求的重要平台。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庞大,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匹配度不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信息化建设。

二、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1.人力资源规模和结构状况:企业的人力资源规模和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果和竞争力。

通过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编制、人才结构等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2.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企业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3.人力资源发展趋势: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是企业未来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

通过对企业的人才引进、员工自我提升、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三、人力资源发展对策分析1.提高人力资源供给质量: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高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2.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公平竞争;提升人力资源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3.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流程,完善人员选拔、培训、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强化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能力:开展人力资源预测和需求分析,制定人力资源发展策略;加强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总结: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人力资源与招聘行业调研报告人才供需与用工趋势分析

人力资源与招聘行业调研报告人才供需与用工趋势分析

人力资源与招聘行业调研报告人才供需与用工趋势分析人力资源与招聘行业调研报告人才供需与用工趋势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与招聘行业成为了各个企业重要的一环,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结合调研数据,对人力资源与招聘行业的人才供需情况以及用工趋势进行分析,旨在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人才供需状况分析1.1 人才供给方面根据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学历普及率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人力资源与招聘行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呈现井喷态势,形成了大规模的人才储备,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1.2 人才需求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行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有明显增加。

同时,随着服务型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源与招聘行业对具有博客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人才也有更大的需求。

二、用工趋势分析2.1 灵活用工方式的兴起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人们对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追求,灵活用工方式在人力资源与招聘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

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办公、兼职等方式满足了一部分劳动者的个性化需求,也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用工模式。

2.2 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的推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与招聘行业也在逐步推进数字化管理的进程。

招聘网站、人才推荐系统等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使得招聘流程更加高效和便捷。

同时,大数据的应用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准确的人才需求预测和人才匹配服务。

2.3 培训与发展的重要性凸显在人力资源与招聘行业中,培训与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成长和技能提升,注重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和发展平台。

同时,员工也逐渐意识到自我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各种培训课程和学习机会。

三、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调研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1. 人才供给方面,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2. 人才需求方面,技术型人才和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人才有较大需求;3. 用工趋势方面,灵活用工和数字化管理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第四季四川省人力资源市场

第四季四川省人力资源市场

2014年第四季度四川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根据全省21个市(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上报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信息,经统计分析,2014年第四季度,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如下:一、供求总体情况供求整体保持平衡。

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62.3万个,进场求职人数为54.5万人,岗位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同比分别增加4.6万人和2.8万人;环比分别减少了8.7万人和3.6万人。

市场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14,同比上升0.03、环比下降0.08。

四季度供求总量比前三季度有所减少,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供求总量和求人倍率都有所提高,1.14的求人倍率意味着100个求职者对应114个岗位,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充足。

二、供求地域情况多数市(州)用人需求大于求职人数。

巴中、资阳、绵阳、甘孜、雅安、成都、乐山、眉山、达州、广元、德阳、遂宁、凉山、宜宾、自贡、南充等16个市(州)求人倍率大于1,需求大于供给;阿坝、广安、攀枝花、内江、泸州等5个市(州)求人倍率小于1,需求小于供给。

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广元、乐山、宜宾、达州、资阳等5个市求人倍率有所上升;绵阳、攀枝花、巴中、遂宁、三、产业、行业用人需求情况从产业看,全省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4.6%、40.3%和55.1%。

与上季度相比,第一、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0.7、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1.8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0.2、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1.5个百分点。

从行业需求看,第二产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占全部岗位需求的25.0%和8.4%;第三产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分别为12. 4%、12.2%、6.2%。

与去年同期相比,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用人需求分别下降了2.4%、2.3%、2.1%、1.1%;制造业需求比重上升了1.3%。

2011年四季度北京市人力资源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11年四季度北京市人力资源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11年四季度北京市人力资源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一、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总体状况四季度,进入全市各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的用人单位32966家,累计需求各类人员250165人,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为81078人,求人倍率为3.09,较上季度继续下降0.56,供求矛盾进一步缓解。

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主要特点(一)物业管理等岗位需求增加拉动房地产人力资源需求持续增加本季度,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登记的房地产业企业需求人数为10150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044人,增加147.2%,增幅较大。

下表、图为2009年四季度至2011年四季度房地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

从上表、图可以看出,自2009年四季度以来,各季度房地产业需求人数同比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今年以来增幅较大。

我们通过对本季度数据进行分析,本季度房地产业需求总人数为10150人,其中:治安保卫人员1774人;清洁工1393人;普通电力设备检修工、电工,机械电气工程设备安装工、管工和供热供水、锅炉工等1200余人,仅以上岗位需求就占房地产业总需求的近五成。

可以看出,在国家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业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用工单位房地产业后续的治安保卫人员、清洁工、普通电力设备检修工等物业管理岗位的用工需求上升是拉动我市房地产业人力资源需求仍然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

(二)单位需求人数持续减少2011年二季度至四季度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本季度,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登记的单位需求总人数为205800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268人,同比减少9.37%,季节调整后同比减少11.2%。

数据显示,三季度同比减少27597人,减少8.46%;二季度同比减少33900人,减少10.68%,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减少(见上表),且降幅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下图为历年来招聘岗位指数趋势图:从产业构成看,三大产业劳动力需求人数同比、环比均有所减少,其中第三产业需求减少人数高达1万至7万余人。

成都市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成都市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成都市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年度统计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成都市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年度统计分析,对该地区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全面评估。

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市在人力资源供给方面表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而需求方面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足。

因此,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以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的需要。

一、人力资源供给分析成都市的人口规模自2010年以来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人。

同时,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也使得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市的就业人口规模为1700万人,较上一年增长了10%。

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占比较大,达到30%。

成都市的劳动力市场相对活跃,为市场注入了稳定的劳动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尽管成都市的人力资源供给总体较为充足,但在某些行业和职业领域,存在着一定的人力资源短缺。

首先,高技能人才供求不平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信息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目前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也存在供需矛盾。

人才流失严重,导致科研水平相对滞后。

再次,服务行业对高素质服务人员的需求量也较大,但相对供应不足。

三、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为了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成都市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

首先,需要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应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同时,要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就业。

此外,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岗安置,使其能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

四、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解决人力资源供需矛盾,成都市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和政策。

首先,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机制,确保供求信息畅通和公平竞争。

其次,提高对人力资源市场的预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教育和培训方向。

再次,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分析)年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概述 2010年4季度全市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各类用工单位共提供岗位67487个,比3季度减少了7866个岗位,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74个岗位;进入市场求职的人数达55960人,比上个季度增加了7711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75人。本季度求人倍率为1.21,和上个季度相比提高了0.03。 本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继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出现壹个供需俩旺的“小高峰”后,本季度虽然求职人员有所增加但各类单位的需求人数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预计春节后将迎来新的高峰期。 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依然需求活跃,第三产业经过三季度的小幅下挫后,本季度需求比重猛增9.31个百分点,需求比重达到63.38%,继续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3.就业困难群体援助活动更加深入的开展,大大缓解了“4050”人员的就业困难,45岁之上人员的需求比重增加了1.04个百分点,求人倍率为1.07;对技能无明确要求岗位的需求比重仍维持于37.63%。 4.大专毕业生的需求比重增加了6.48个百分点,求职比重也上升了3.16个百分点,于各种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中,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于1以下,这说明用人单位对人 力资源的文化要求逐渐提高,进入市场求职者的整体素质也于逐步提高,但求职者整体文化技能水平偏低的现象仍没有改变。 分析

壹、供求总体情况 表1.供求总体人数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求人倍率 和上季变化 本期有效数 67487 55960 1.21 0.03

本季度人力资源市场,各类用工单位共提供岗位67487个,进入市场求职的人数达55960人,比上个季度增加了7711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75人。本季度求人倍率为1.21,和上个季度相比提高了0.03,总需求仍略大于总供给。 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表2.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产业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和上季度相比需求比重变化 第壹产业 1492 2.21 0.11

第二产业 23225 34.41 -9.41

第三产业 42770 63.38 9.31 合计 67487 100.00 从产业需求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依然需求活跃,第三产业经过三季度的小幅下挫后,本季度需求比重猛增9.31个百分点,需求比重达到63.38%,继续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三、行业需求情况

表3.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行业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和上季度相比需求比重变化 农、林、牧、渔业 1492 2.21 0.11

采矿业 160 0.24 0.03

制造业 14971 22.18 -3.2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289 3.39 -1.87

建筑业 5805 8.6 -4.3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61 3.05 0.1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820 4.18 0.47

批发和零售业 13389 19.84 1.07

住宿和餐饮业 12362 18.32 2.45

金融业 617 0.91 0.68 房地产业 784 1.16 -0.2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994 2.95 1.2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71 0.25 0.0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7 0.23 -0.0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6581 9.75 5.1

教育 969 1.44 0.5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40 0.36 -0.0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55 0.67 -1.9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70 0.25 -0.14

国际组织 0

0 0

合计 67487

100.00

从行业需求来见,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仍然占据行业需求需求的前三位,合计占到总需求的60.34%。和三季度相比,第二产业所属的制造业、建筑业需求比重分别降低了3.21和4.37个百分点,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需求反弹,增幅达5.1个百分点。 四、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表4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 单位性质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和上季度

相比需求

比重变化 企业 内资企业 国有企业 2686 4.76 -4.7 集体企业 1989 3.53 -10.93 股份合作企业 1709 3.03 -8.22 联营企业 448 0.79 -7.45 有限责任公司 7404 13.12 -4.86 股份XX公司 9979 17.69 4.49 私营企业 25994 46.07 25.84 其他企业 6216 11.02 5.85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411 3.68 2.46

外商投资企业 2060 3.14 -2.67

个体运营 4637 7.08 1.58

事业 592 0.88 -0.52

机关 41 0.06 -0.16

其他 1321 1.96 -0.59

合计 67487 100

本季度私营企业以46.07%的需求比重,再次成为用工

需求;国有、集体企业用工继三季度出现小高潮后,本季均出现大幅下跌,其中集体企业需求比重跌幅达10.93个百分点。 五、各类职业供求情况 表5.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

职业类别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和上季度相比比重变化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 和上季度相比比重变化 求人倍率(倍)

和上季度相比求人倍率变化 单位负责人 2237 3.31 -2.6 1340 2.39 -2.04 1.55 0.07 专业技术人员 8173 12.11 -1.62 6724 12.02 -0.02 1.15 -0.13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7785 11.54 -1.1 7480 13.37 -1.57 0.99 0.03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21371 31.67 -0.63 17304 30.92 1.52 1.17 -0.06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1499 2.22 0.08 947 1.69 -0.01 1.48 0.07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16839 24.95 -1.27 14181 25.34 -2.28 1.13 0.06 其他 9583 14.2 7.14 4912 8.78 3.75 1.79 0.24 无要求 / / / 3072 5.49 0.66 / / 合计 67487 100 / 55960 100.00 / / /

本季度大部分职业的求人倍率仍然于1之上,和上季度变换很小,各职业需求明显大于供给,求职者就业选择余地较大。 表6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 职业 职业代码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1.业务员 3020200 1740 1475 -265 1.18

2.生产工人 6231100 1965 1670 -295 1.18

3.餐厅服务员

1050100 2690 2355 -335 1.14

4.营业员 6050400 2870 2520 -350 1.14

5.车工 6110100 3195 2730 -465 1.17

6.缝纫工 6040101 3460 2845 -615 1.22

7.钳工 4010100 3840 3135 -705 1.22

8.部门经理 4030500 4255 3280 -975 1.3

9.安装电工 6279900 4810 3750 -1060 1.28

10.保安 4010200 5280 3840 -1440 1.38

从我市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大职业来见,业务员、营业员等营销类岗位,生产工人和各类技工,餐厅服务员等服务类岗位,仍是单位用人需求的热点职位,缺口数很大,特别是安装电工,保安缺口数均于1000人之上。

表7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

职业 职业代码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1.财会人员 2060300 2860 3920 1060 0.73

2.司机 6240100 2370 3340 970 0.71

3.出纳 4010100 1880 2850 970 0.66

4.迎宾 4039900 1210 2030 820 0.6

5.收银员 4010100 1040 1815 775 0.57

6.保管 4010100 830 1525 695 0.54

7.厨师 4030100 745 1350 605 0.55

8.内勤 3010100 560 1080 520 0.52

9.文秘 3010200 420 875 455 0.48

10.保洁 4071300 390 775 385 0.5

从我市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大职业来见,司机、会计、收银等技术含量低,技能单壹的职业继续排于前列,反映出企业对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