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2篇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2篇第一篇: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一、前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关注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儿童残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残疾筛查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06岁儿童残疾筛查质量,本规范旨在为筛查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筛查对象1. 筛查对象为06岁儿童,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2.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应适当提前筛查年龄。
三、筛查内容1. 筛查项目:视力、听力、智力、运动、言语、心理行为等。
2. 筛查方法:采用问卷、观察、测试、评估等多种方式。
四、筛查流程1. 筛查前准备:成立筛查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筛查计划,确保筛查覆盖面;培训筛查人员,提高筛查质量。
2. 筛查实施:(1)视力筛查:采用视力表、屈光检测、眼底检查等方法。
(2)听力筛查:采用听力测试、声阻抗、耳声发射等方法。
(3)智力筛查:采用儿童智力测验、儿童发育评估等方法。
(4)运动筛查:采用儿童运动能力评估、儿童神经心理评估等方法。
(5)言语筛查:采用言语测试、言语能力评估等方法。
(6)心理行为筛查:采用问卷、观察、测试等方法。
3. 筛查结果评估:对筛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儿童残疾类型和程度。
4. 干预治疗:针对筛查结果,制定干预治疗方案,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五、质量控制1. 筛查人员培训:对筛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筛查质量。
2. 筛查设备管理:确保筛查设备性能稳定,定期进行校验。
3. 筛查数据管理:建立筛查数据库,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4. 筛查效果评估:对筛查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持续改进筛查工作。
六、组织保障1. 政府部门:加强对儿童残疾筛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 专业机构:开展儿童残疾筛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3. 社会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儿童残疾筛查工作,形成合力。
4. 家庭:提高家庭对儿童残疾筛查的认识,积极参与筛查工作。
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服务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

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服务规范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里,最重要的方法是()[单选题]*A、语言发育落后B、对儿童的行为观察和家长访谈√C、基因测试D、影像学检查2、孤独症谱系障碍市()[单选题]*A、精神障碍B、心理障碍C、情绪障碍D、神经发育障碍V3、孤独症的核心障碍是()[单选题]*A、社会交往障碍VB、语言交流障碍C、狭隘兴趣D、重复刻板行为E、感知觉异常4、孤独症的治疗原则不包括()[单选题]*A、早发现早治疗B、家庭训练C、综合措施康复教育训练D、长大后再干预治疗√E、个体化干预训练5、下列关于孤独症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缺乏目光交流B、多伴有智力低下C、对某些声音非常感兴趣D、不喜欢和同龄人玩耍E、呼其名能应V6、关于孤独症病因不恰当的是()[单选题]*A、病因至今未完全清楚B、与遗传易感性有关C、神经发育及生化异常D、与父母教养孩子方式有关√E、与出生前后某些位置环境因素可能有关7、孤独症干预治疗错误的是()[单选题]*A、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B、科学循症,长程高强度C、基层为主,家庭参与D、基层为主,家庭不用参与,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B、县级妇幼保健院,C、三级以上妇幼保健院D、普通任何康复机构和保健院9、以下不属于儿童自闭症复筛工具的选择()[单选题]*A、GeSeI1发育评估量表B、修订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C、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儿心-2)√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10、发生在自然环境而非临床环境中的ASD行为干预方法是(B)[单选题]*A、回合式教学法(DTT)√关键反应训I练法(PRT)C、感觉统合训练D、结构化教学(TEACCH)11、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也可能是孤独症谱系障碍B、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C、社会交流和交往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同时必定伴随有智力发展障碍,D、ASD患儿可能会对某些声音、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12、符合社交和沟通能力发育落后,有刻板行为表现的一定是孤独症儿童吗?()[单选题]*A、是的B、不是√13、ASD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单选题]*A、减少非功能性或负性行为B、提高社会功能和游戏技能C、最大程度提升功能、促使儿童独立以及改善生活质量√D、提图交流技能14、我国孤独症儿童患病率可能比其他发达国家偏低的原因是()[单选题]*A、我国儿童发育情况比其他发达国家情况好B、因为基因的原因,我们国家患病率低C、我国人口比例与其他发达国家不一样,导致患病率低D、原因可能与我国公众和医师对ASD的认识和诊新水平不高有密切关系V15、关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1dhOOdaUtiSmratingsca1e,CARS)不正确的()[单选题]*A、适合1.5岁以上儿童B、包括人际关系、模仿能力、情感反应、感知觉、语言及非语言交流等共15项√C、总分大于等于30分为孤独症D、总分在30-35分评为轻至中度,总分≥36分为重度16、以下对复筛正常结果处理不当的是()[单选题]*A、筛查正常可返回基层医疗机构,接受0到6岁儿童健康服务B、筛查正常三个月内再次原复筛机构进行第二次复查C、对于可能存在非疑似自闭症的其他发育异常,应当转诊到诊断机构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D、不需要做彳王可随访处理√17、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不包括()[单选题]*A、与人没有目光交流B、1岁时呼其名不应VC、出现语言功能倒退D、1岁半时不能用手指物表需要E、1岁不能独走18、目前国内外较公认和常用的康复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多选题]*A、应用行为分析法√B、人际关系发展干预VC、结构化教学法VD、社交游戏疗法√E、图片交换沟通系统√19、年龄3~6岁儿童主要的干预内容包括()[多选题]*A提高情绪及社交沟通能力√B提高认知能力√C提高生活自理能力√D提高游戏能力和问题行为管理能力V20、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下列对孤独症情况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ASD儿童有较高的睡眠障碍患病率√B、所有ASD儿童智力超常C、ASD儿童的所有运动能力都比常人落后D、根据目前的研究,孤独症在男生中的发病率高于在女生中的发病率V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孤独症筛查的工具()[单选题]*A.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B.DDSTC.DSTD.ASQ322.儿童孤独症筛查的服务对象为()[单选题]*A.自贡市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B.辖区内常住的0-3岁儿童C.辖区内户籍所在儿童D.辖区内的所有儿童23.2岁儿童儿童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单选题]*A.不会独走B不会跑√C.走路经常跌倒D.不会双脚跳24.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单选题]*A.社交沟通障碍√B不会说话C.重复刻板的行为及兴趣D.智力低下25.6月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单选题]*A.发声少,不会笑出声B.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C.不会双手传递玩具√D.不会独坐26.下列哪些选项属于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服务内容()[多选题]*A.健康教育√B.筛查√C.诊断√D.干预康复√27.筛查0-6岁儿童的发育状况,存在下列哪些情形的,为初筛异常()[多选题]*A.儿童哭闹不配合B.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存在一条及以上阳性。
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生范畴。
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范围(一)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
(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职责(一)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0-6岁儿童残疾筛查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0-6岁儿童残疾筛查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0-6岁儿童残疾筛查鉴定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诊断标准不统一:不同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可能采用不同
的诊断标准,导致诊断结果不一致。
2.医疗资源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
疗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残疾儿童的筛查和鉴定需求。
3.家长认知不足:部分家长对儿童残疾的认知不足,未能
及时带孩子进行筛查和鉴定。
4.跨部门协作不够:残疾筛查和鉴定涉及多个部门,各部
门间的协作不够顺畅,影响工作效率。
最新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

试点范围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 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双流县、郫县等10 个区(市)县为我市0-6岁儿童残疾筛查服务试点地区; 确定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为我市0-6岁儿童残疾诊 断中心。
内容
(1)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介的疑似残疾儿童的 复筛及管理
(2)对复筛阳性儿童进行疑似残疾分类及转介 (3)完成筛查信息管理、上报和反馈
(二)专业机构职责 3、诊断机构(市妇儿中心医院)
(1)承担儿童残疾的诊断工作 (2)将诊断结果及转介康复建议报送保健部、由保健
部反馈至辖区妇幼保健机构 (3)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需求和医疗需求的信息服务
(一)儿童健康检查时开展残疾筛查,重点筛查和 预防五类残疾(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孤独 症)。
(二)选择适宜的筛查方法进行儿童残疾的逐级筛 查,正确评估和指导。
内容
(三)根据转介流程要求,及时转介辖区内疑似残疾 儿童,以确保疑似残疾儿童的残疾评估以及康复安置
(四)做好辖区儿童残疾筛查的信息登记、上报和管 理工作,卫生计生委、残联共享确诊残疾儿童信息
工作要求
转介原则
在开展0-6岁儿童残疾初筛、复筛、评估及康复工 作过程中,需尊重家长的知情权和同意权
在家长自愿的原则上,进行转介、评估和康复服务
工作要求
(四)质量控制
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残联建立区域儿童残疾筛 查工作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开展质量控制,保 障筛查工作有效性、稳定性及连续性。
2014年3月,成都市卫生局、残联印发《成都市0-6 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试点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基本框架
目的 试点范围和内容 组织机构及职责 筛查流程 信息报送 本年度工作安排
0-6岁儿童智力残疾筛查工作规范

智力低下定义
• 智力低下对儿童发育进程有显著而持久 的影响。如能针对病因及早采取预防与 治疗措施则可能减少或减轻这种精神残 疾的发生,而社会支持及早期和持续性 教育也可以促进儿童适应性行为能力和 生活质量的提高。
智力低下的定义
•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智力低下的诊断主要 依据智测结果,直至1973年,美国智力低下协 会(AmericanAssociation on Mental Deficiency-AAMR)首次将适应性行为缺陷包 括在智力低下的定义与诊断标准内,提出智力 低下是指”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 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的缺陷”。
定义的发展
• *1921年法国杜尔(Doll)提出的: “智力低下的特征为社会无能,智力
低常,发生在发育时期,成熟以后定型, 起源于身体原因,无法医治。” • *1973年美国智力低下协会(AAMD):
“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 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的缺 陷”
定义的发展
•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马尼拉召开了国际智
与健康分类系统-(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 类)。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就 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这一标准开展的。 •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功能明显低于一般水平, 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包括智力发育期间 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和智力发育成熟以 后的痴呆。
分级
• 根据智力测验和行为评定结果,进行智 力残疾程度的划分,其中行为评定结果 是更为重要的依据。一般将智力残疾分 为四级: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中度智力残疾
• IQ 40-54:约占10%。婴幼儿期发育可能已明显 落后,多数在学龄前就能发现。上学以后表现显 著的学习困难,大多数需要特殊教育能达到小学 2-3年级学业水平。词汇贫乏、理解力差、计算能 力差,常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个别智力残疾者通 过训练可以具有一定的特殊能力。训练后可以生 活自理,但终生都需要支持性服务。在适当的支 持下,近半数可以在社区独立生活和从事简单工 作,完全不能独立生活者占20%。此类个体多数 具有生物学病因。
0-6岁儿童保健管理服务规范--2018.7.5

12月龄 1. 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
3岁
1. 不会双脚跳
拍手表示“欢迎”
2. 不会模仿画圆
1. 呼唤名字无反应
3. 不 能 与 其 他 儿 童 交 流 、
2. 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
游戏
3. 不会扶物站立
4. 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4岁 不会说带形容词的句子;不能按要求等待或轮
量床:供2岁及以下儿童测量身长使用,最小分度值为 0.1cm。
身高计 供2岁以上儿童测量身高使用,最小分度值为 0.1cm。
软尺 :无伸缩性软尺,最小分度值为0.1cm。 视力筛查工具:国际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
检查时注意检测工具和双手的清洁卫生,预防 交叉感染;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检查动作轻 柔,注意医疗安全,避免伤害隐患。
二、社区告知人员 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
管理,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含乡村医 生)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 专业技术培训。 相对固定:脑瘫孤独症筛查17年考核社区新人
180余人 人员数量应与工作量、工作内容相匹配
服务要求
三、信息管理 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预防接种系统以及
视 力 保 健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年龄 3月龄
预警征象
1. 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2. 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
人或物品 3. 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4. 俯卧时不会抬头
年龄 18月龄
预警征象
1. 不 会 有 意 识 叫 “ 爸 爸 ” 或“妈妈”
2. 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3. 不会独走 4. 与人无目光对视
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2篇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2篇第一篇: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初步筛查与评估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06岁儿童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残疾筛查工作对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范旨在为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二、筛查对象1. 筛查对象为06岁儿童,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2. 对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如出生低体重、早产、出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应列为重点筛查对象。
三、筛查内容1. 新生儿期筛查(1)出生后立即进行听力筛查。
(2)出生后23天进行视力筛查。
(3)出生后1个月内进行神经系统筛查。
2. 婴儿期筛查(1)3、6、9、12个月进行儿童发育评估。
(2)6个月进行听力筛查。
(3)12个月进行视力筛查。
3. 幼儿期筛查(1)1.5、2、3岁进行儿童发育评估。
(2)2岁进行听力筛查。
(3)3岁进行视力筛查。
4. 学龄前儿童筛查(1)4、5、6岁进行儿童发育评估。
(2)46岁进行听力筛查。
(3)56岁进行视力筛查。
四、筛查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等信息。
2. 生长发育监测:定期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
3. 心理行为评估:采用儿童心理行为评估工具,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
4. 听力筛查:采用耳声发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技术进行听力筛查。
5. 视力筛查:采用视力表、验光等方法进行视力筛查。
6. 神经系统筛查:通过神经系统检查,了解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五、筛查流程1. 筛查准备:建立筛查档案,收集儿童基本信息。
2. 筛查实施:按照筛查内容和方法进行筛查。
3. 结果反馈:将筛查结果及时告知家长,对异常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
4. 跟踪管理:对筛查异常的儿童进行跟踪管理,定期评估、干预。
5. 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分析筛查数据,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前言我国有0-6岁残疾儿童万人。
残疾给儿童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儿童残疾已成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预防出生缺陷和减少儿童残疾工作,通过加强三级预防策略及相关的医疗、康复干预,预防和减少了残疾的发生,减轻了残疾的严重程度。
儿童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通过进行早期康复,多数儿童可以重建生活自理、学习以及社会交往的正常能力,康复效果显著。
但是,我国残疾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工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大多数残疾儿童不能在发现残疾后的第一时间接受康复训练,贻误了早期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根据2008年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关于“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机制”的规定,为加强三级预防工作,建立早期筛查、治疗和康复的工作机制,中国残联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作为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手册。
《规范》内容包括:适用范围,相关部门和机构职责,0-6岁儿童残疾筛查范畴(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五类),评估和早期干预路径,工作要求,转介和信息管理等,并附以五类残疾儿童筛查技术规范。
一、范围(一)本规范对0-6岁儿童残疾的筛查、转介、评估以及早期干预等相关服务内容提出工作要求。
(二)本规范适用范围包括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残联及医疗卫生、康复等相关机构。
二、内容(一)在儿童健康检查的同时开展儿童残疾筛查服务,重点对视力、听力、肢体、智力以及孤独症五类残疾儿童进行筛查和预防。
(二)按照本规范配套的各类残疾筛查技术要求(见附件1-附件5),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筛查方法进行儿童残疾的逐级筛查,做到正确评估和指导。
(三)根据转介流程要求,及时转介辖区内疑似残疾儿童,以确保疑似残疾儿童的残疾评估以及康复安置。
(四)做好辖区儿童残疾筛查的信息登记、上报和管理工作,卫生计生委、残联共享确诊残疾儿童信息。
三、职责(一)行政管理机构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1)根据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制订相应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
(2)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组织实施0-6岁儿童残疾筛查管理工作。
(3)制定0-6岁儿童残疾筛查人员培训规划,组织开展专业培训。
(4)做好0-6岁儿童残疾筛查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
(5)建立完善质量控制和评估制度,对辖区内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2.残联(1)牵头组织制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康复政策宣传。
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按规定给予救助,保障残疾儿童的合法康复权益。
(2)做好残疾儿童转介和康复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残疾儿童随访、家庭康复培训和指导工作。
(3)建立残疾儿童信息通报系统,实现儿童残疾筛查、评估和康复信息共享。
(4)联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儿童残疾评估机构的认定和人员培训工作。
(5)牵头组织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认定工作,开展康复机构的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估工作。
(二)专业机构1. 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1)在儿童健康检查的同时,开展0-6岁儿童残疾筛查、转介等工作。
(2)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残疾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儿童残疾筛查信息管理、上报和反馈。
(3)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儿童残疾预防和早期干预知识。
2. 妇幼保健机构(1)承担辖区内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的业务管理及质量评估。
(2)推广适宜筛查技术,对辖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及托幼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3)承担辖区内0-6岁儿童残疾筛查信息管理工作,对上报疑似残疾儿童实施分类登记及转介管理,与残联共享确诊残疾儿童信息。
(4)为疑似残疾儿童提供适宜的干预、随访服务。
3.残疾评估机构(1)承担儿童残疾的评估工作。
(2)将评估结果及转介康复建议反馈至辖区妇幼保健机构。
(3)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需求和医疗需求的信息服务。
4.康复机构(1)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康复和早期干预服务,定期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质量控制和工作督导。
(2)按规定做好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康复和干预信息的管理工作,定期向残联上报。
(3)宣传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向服务对象家属、助残志愿者普及康复知识,传授康复和干预方法。
(4)做好康复咨询和转介服务工作。
四、工作要求(一)工作人员要求1. 从事儿童残疾筛查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儿童残疾筛查技术培训。
2. 从事儿童残疾评估的工作人员应具有医师执业资格,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残联组织的儿童残疾评估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3. 从事儿童残疾康复工作的人员应具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或相应的专业技术证书。
(二)机构要求1.筛查机构开展儿童残疾筛查的机构须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并依据开展儿童残疾筛查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员、设备和设施。
2.评估机构开展儿童残疾评估的机构需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残联联合认定。
3.康复机构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干预的机构须按照相关规定登记注册,具有行业资质,依据残疾儿童康复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员、设备和设施。
(三)转介要求在开展0-6岁儿童残疾初筛、复筛、评估及康复工作过程中,需尊重家长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在家长自愿的原则上,进行转介、评估和康复服务。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0-6岁儿童残疾的初筛工作,将疑似残疾的儿童信息登记在册,填写转诊单,定期上报和转介至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见附表1-3)。
2. 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转介儿童的复筛工作,备案、上报疑似残疾儿童的信息,并转介至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见附表4-5)。
3. 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将疑似残疾儿童登记并转介至相应评估机构进行残疾评估(见附表6-7)。
评估机构将评估结果及转介信息反馈至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见附表8)。
由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反馈至所辖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4. 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与辖区内残联进行信息交换。
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由残联负责联系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安置,开展机构康复、社区与家庭康复。
(四)转介流程图(五)质量控制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残联建立区域儿童残疾筛查工作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开展筛查工作的质量控制,保障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有效性、稳定性及连续性。
2.残疾筛查工作需定期开展逐级质量控制。
各级质控均应将质控结果进行登记,质控人员对不能达到筛查工作要求的机构、人员应提出意见,并限期整改。
3.质控指标(1)筛查率:以区(县)为单位,某类儿童残疾实际筛查人数占同期应筛查儿童人数的百分比。
(2)转介率:以区(县)为单位,残疾初筛结果阳性的儿童已转介到上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复筛的人数占同期需要转介人数的百分比。
(六)信息管理1. 各筛查机构筛查人员按照规定的筛查表、登记表填写儿童、家长的信息及筛查结果,定期将筛查信息汇总上报到辖区妇幼保健机构。
2.妇幼保健机构定期收集、审核辖区内上报的残疾筛查工作报表及评估机构反馈的评估结果。
3. 残疾评估机构将转介儿童的残疾评估结果定期反馈至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
4. 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同级残联定期交换信息。
附件:1.0-6岁儿童视力残疾筛查技术2.0-6岁儿童听力残疾筛查技术3.0-6岁儿童肢体残疾筛查技术4.0-6岁儿童智力残疾筛查技术5.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技术附表:1.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2.社区(乡镇)0-6岁儿童残疾初筛登记表3.0-6岁儿童残疾初筛转介表4.区(县)0-6岁儿童残疾复筛一览表5.0-6岁儿童残疾复筛个案登记表6.市(地)0-6岁儿童残疾转介评估一览表7.0-6岁儿童残疾评估二联转介单8.评估机构0-6岁儿童残疾评估结果登记表附表1 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备注: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适用于0-3岁儿童。
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预警症状,发现相应情况在“□”内打“√”。
该年龄段任何一条预警征象阳性,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附表2 社区(乡镇)0-6岁儿童残疾初筛登记表填表说明:1. 该表用于记录0-6岁儿童残疾初筛阳性儿童的信息,由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进行填写。
2.“疑似残疾类型”包括疑似视力残疾、疑似听力残疾、疑似肢体残疾和疑似发育偏异。
附表3 0-6岁儿童残疾初筛转介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存根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家长姓名电话转介日期医生0-6岁儿童残疾筛查转介表填表说明:此表由开展0-6岁儿童残疾初筛的工作人员填写,一式两份,一份存档,一份由家长持有,并携带该表至指定的转介机构就诊、复筛。
附表4 区(县)0-6岁儿童残疾复筛一览表附表5 0-6岁儿童残疾复筛个案登记表_____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______区(县)编号______________填表说明:该表由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0-6岁儿童残疾复筛的工作人员填写。
一式两份,一份存档,一份由家长持有,携带该表至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就诊,申请儿童残疾的诊断评估。
附表6 市(地)0-6岁儿童残疾转介评估一览表填表说明:该表用于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登记辖区内转介的0-6岁疑似残疾儿童评估及转介信息。
附表7 0-6岁儿童残疾评估二联转介单0-6岁儿童残疾评估申请单编号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家长姓名宅电 _____ 手机 ________复筛结果,疑似:□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孤独症建议转介至进行评估。
申请机构医生签字申请日期评估记录评估方法:评估结果:□正常□残疾:评估机构医生签字 _____ 评估日期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__评估机构0-6岁儿童残疾评估结果反馈单编号儿童姓名性别年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正常□残疾:相关建议:家长是否同意进行康复:□否□是,家长签字:评估机构医生签字评估日期附表8 评估机构0-6岁儿童残疾评估结果登记表单位名称填表说明:该表用于0-6岁儿童残疾评估机构,登记转介的0-6岁疑似残疾儿童的评估结果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