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三课 发现自己 第1课时 认识自己 教案含教学反思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三课 发现自己 第1框 认识自己教学课件

周处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 己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2/9/2021
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启示我 们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第八页,共十三页。
讲授
(jiǎngshòu)
新课
2.如何(rúhé)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 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 静分析,既不能盲从, 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 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正 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 价我们要做到:用心聆
D.集体综合评价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2021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随堂训练
(xùnliàn)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说过:“知人
者智,自知者明。”正确认识自己,具有
重要的意义。七年级(3)班学生王某为
了正确认识自己,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
①把自己和同龄人进行比较
②把自己与伟人、名人进行比较
③通过他人评价(píngjià)
听,虚心接受;勇于面对; 平静拒绝。
12/9/2021
第九页,共十三页。
课堂
(kètáng)小 结
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认
识
认识自己的途径
(rèn shi)
自
己
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12/9/2021
第十页,共十三页。
随堂训练
(xùnliàn)
小青在自己的成长记录本上写道:“本学期学 习退步(tuìbù)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 效率不高。”小青认识自我的途径是( C ) A.他人的态度 B.考试的成绩反馈 C.自我观察和分析
12/9/2021
第十三页,共十三页。
④通过心理活动及其特征来认识自己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复习课件

新知巩固 ·逐点练透
5.在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小明给自己作出了如下的“自画 像”,你认为他不应保持和发扬的有( B ) A.我心目中的我:自尊自信,充满阳光 B.父母心目中的我:出类拔萃,十全十美 C.同学心目中的我:诚实守信,热情开朗 D.老师心目中的我:尊师敬长,自立自强
新知巩固 ·逐点练透
新题精题 ·培优提能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我们要通过他 人评价来正确认识自己。比如( D ) A.小莉看到小倩穿着漂亮,而自己的衣服旧了,心里很 难过 B.王猛看到小明热心助人,决定以后向他学习 C.张鹏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每次有人批评他时,他都 会感到羞愧难当 D.张浩认真听取老师的评价,改进学习方法
新知巩固 ·逐点练透
3.孟子曰:“人告之以有过,则喜。”这说明正确认识自我的 途径是( ) A.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B.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C.通过相互比较认识自己 D.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新Hale Waihona Puke 巩固 ·逐点练透【点拨】孟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告诉自己哪里有做得不 对的地方,自己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样能够不断地改正缺 点、完善自己,这是通过他人了解自己,D是正确的,其他 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答案】D
容和善待他人。 3.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4.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问题导读 ·夯基固本
5.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 己的过程。
6.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新知巩固 ·逐点练透
1.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这句话告诉 我们的道理是( C ) A.只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能活得精彩 B.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正确认识自己 C.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D.只有自己才能解读人生,认识自己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三课发现自己第1框认识自己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第三课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以人为镜”属于哪种认识自我的途径?()A.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B.通过他人了解自己C.通过集体了解自己D.自我检查2.漫画《你会吗》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你会吗A.要善于亮出自己B.要学会比较优劣C.要全面认识自我D.要客观对待他人3.下面是一个中学生的心理自画像,你认为有待改进的方面是()①朝气蓬勃,勇于探索②遇到挫折容易失去自信,悲观失望③情感丰富,热情高涨④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失去控制⑤感到孤独,不愿意与人交往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4.小飞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妈妈说:“作业没做就先看电视,怎么这么管不住自己啊!”小飞做完作业也不收拾书桌,妈妈说:“你看书本弄得这么乱,做事多没条理。
”妈妈的话使小飞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下决心改正。
小飞认识自己的途径是()A.通过自我观察B.通过集体评价C.通过自我反思D.通过他人的态度和评价5.首届中国达人秀冠军、“感动中国”人物刘伟说过:“虽然我失去了双臂,但至少我还有一双完美的脚。
别人用手能做的事情,我靠一双灵活的脚也能去做。
”这说明刘伟()A.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进行自我调节B.受他人评价的支配,从而失去自我C.正处于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D.能确定自己在同龄人当中的位置6.“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一下自己吧!”这句话的意思是()A.我们应当相信自己是最好的B.我们应当欣赏自己,不应欣赏别人C.我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D.我们应该自以为是7.下列同学的做法可取的是()A.小明的父母是普通工人,家境一般,他看到同学们的家境都很好,感到很丢人B.小俊看到自己的数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就经常瞧不起别人C.小华经常观察其他同学的学习及思想表现情况,与他们相比,发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于是在发挥自己优点的同时积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D.小飞发现自己的个子比其他同学矮一截,于是怀疑自己发育不正常探究创新8.漫画《把缺点掩盖》启示我们要()把缺点掩盖A.树立自信,超越自卑B.保持乐观心态C.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D.自尊9.对于他人的评价,我们的正确做法是()①既不盲从,也不能忽视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③照别人说的去做④重视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冷静地分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三课发现自己第1框认识自己岁月不待人文本素材新人教版

珍惜时光古诗词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明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今日诗》)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孟浩然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峤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清•朱经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魏源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杂诗陶渊明原文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认识自己》优秀说课稿

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认识自己》优秀说课稿第三课发现自己第1框《认识自己》一、说教材《认识自己》属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中的第 3 课《发现自己》中的第一框内容。
对应的课标是“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这一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贵自知,是告诉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是认识自己很重要,其二是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增强自信;其三是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二是“多把尺子量自己”,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自己,也是包含了三层意思。
其一是认识了自己的内容,其二是认识自己的途径,其三是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去应用,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二、说学情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他们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都更加关注自己。
但由于知识、能力、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很难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时甚至会会失去自我。
只有让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才能帮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接纳自己、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不仅仅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还有他人对我的认识。
2.技能目标:学会使用乔哈里窗这种方法进行自我分析。
3. 情感态度目标: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从多个角度去认识自我,从而达到发展自我的目的。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意义与途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意义与途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五、说教学方法活动法、讲授法六、说教学过程一、通过故事,然后导入: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课前老师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令人难以置信的》在这个事件中隐藏着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三课 发现自己 第1课时 认识自己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

第三课发现自己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2.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
第1课时认识自己知识目标1.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2.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能力目标明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
重点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难点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
教师准备:准备问题提纲,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方式一:多媒体展示图片:古希腊德尔菲太阳神庙里镌刻的唯一碑铭,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教师导入:古希腊德尔菲太阳神庙里镌刻的唯一碑铭就是“认识你自己”。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方式二:情境导入要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曾经有人问过我:“你了解自己吗?”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不是吗?谁还不了解自己呀?但是,只要仔细品味一下,“你了解自己吗?”这个简单问题里面其实蕴藏着无限的玄妙。
一般认为,了解别人很难,要想了解一个人也很不容易。
但是“知己”相对“知彼”来说更难,了解自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如此,但是弄清楚“我是谁”很有意义,也很重要。
有趣的是,生活当中我们却只是尽可能地想去了解别人,认识别人,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
更有趣的是,认识自己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第一站是首先要建立起自我意识。
教师导入:阅读了上面的材料后,如果老师问你:你认识自己吗?你也许会觉得问题有些可笑,但事实上,我们还真不一定认识自己!本课时我们就一起探讨下“认识自己”的问题。
探究一:人贵自知1.认识自己的原因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在每个镜头里,你展现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尝试用几个词语进行描述。
教师点拨:镜头一:上课时。
认真听讲,遵守纪律,积极思考问题。
镜头二:在操场上。
阳光奔放,喜欢运动。
镜头三:在实验室里。
遵守秩序,认真观察,小心操作。
(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三课 发现自己 第1框 认识自己练习4(含解

认识自己基础知识全面训练1.为了正确认识自己,生活中要多把尺子量自己。
认识自己的途径主要有 ( )①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②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③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④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2.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在乎他人的评价。
他人的评价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综合能力提升训练“眼睛”,向外看,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看,可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
当我们追问自己“我是谁”的时候,就开始了有意识地探索自己的旅程。
读了上述文字,你的感悟是 ( )A.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增长,使发现自己成为需要,更成为一种可能4,每个人都是丰富多彩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受到知识、经验等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些增加了认识自己的难度。
然而,认识自己又很重要。
认识自己的意义主要有 ( )①可以促进自身发展②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③是把握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重要一环,能更好地理解善待他人④可以看到人具有丰富性、复杂性的一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需要彼此尊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有人说:“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他人的评价能够帮助我们 ( )C.发现和缩小自己的盲区,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完整、清晰的认识6.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我们可以 ( )①用心聆听,虚心接受②勇于面对③客观冷静分析④全盘否定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即将迎来初中毕业的小春,请同学给他留言,想从中看看自己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印象。
小春所运用的认识自我的方法是 ( )8.通过他人能更好地认识自我。
下列名言和谚语揭示的道理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④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正确认识自己②客观评价自己③扬长避短④夸大自己的长处,忽略自己的不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总书记在某某某某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要让广大的党员干部对照焦裕禄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认识自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认识自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三课《发现自己》第一框的内容。
这一框题《认识自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增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学会用理性的态度对待他人的评价。
从全课内容看,本框是学习第二框题的基础,承接了前两课的学习。
本框题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更客观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理性对待他人评价,因为我才是一切的根源,只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处理好他人的关系,才能体悟到生命的美好。
本框题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相应部分的内容“认识自我”“交往和沟通”的主导和连接点,在整册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由于受到自我认识水平限制,在自我认识时往往出现偏差。
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以至于形成行为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
我校的七年级生源较为复杂,一部分城里的独生子女个性鲜明,较为自信。
其中一部分乡镇寄宿的学生个性敏感,缺乏自信,自我认识不够清晰。
因而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价值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本节课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设计理念】依据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和“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的教育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师生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依据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实践性,人文性和发挥其特殊的德育功能,增强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学会用理性的态度面对他人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发现自己
第1课时认识自己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人贵自知
教学难点:多把尺子量自己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斯芬克斯之谜》
有这样一个传说,众神居住的地方叫做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主神是宙斯,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箴言。
宙斯想把这句箴言告诉给人类,于是,他派了斯芬克斯来到人间。
斯芬克斯把这句箴言化作了一道谜语让人们猜。
斯芬克斯来到古希腊著名的城堡拜森克,守候在城堡唯一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这句谜语,凡是没猜中的,斯芬克斯马上把他吃掉。
这句谜语给当时拜森克城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谜语是:什么东西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谜底:人。
箴言:认识你自己。
师:同学们,当色彩斑斓的青春世界向我们敞开大门,面对悄然而至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贵自知
1.正确认识自己的必要性
“凤姐”因各种雷言囧语层出不穷一“炮”而红,引发各路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关注,被网友戏称为“宇宙无敌超级第一自信”。
“凤姐”,真名罗玉凤,重庆綦江赶水镇人,身高1.46米,大专学历,在上海家乐福超市工作,月收入千余元。
下面“节选”了部分“凤姐”的语录:
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
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
论交际,论人际关系,论工作能力,实在是不但女人,就是男人,也很难和我相比。
我打开电视,东方卫视正在播奥巴马的新闻。
我觉得我和奥巴马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做人,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爱因斯坦发明电灯,他宏观上不如我,比我差远了。
(1)凤姐说,“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你认为她有自知之明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老子说“自知者明”,古希腊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这些都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2.你的“自我”在哪里(教材P2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觉察外在的环境的改变、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中学生更加有条件、有能力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自我探索对中学生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1)阅读体验:让学生阅读材料,体会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
(2)思考交流:让学生尝试回答材料中提出的问题,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归纳: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开始凝神关注内在的“我”:“我是怎样一个人”“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我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意义?”……虽然我们的答案可能因时、因人而异,不过,对这些问题的探寻却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3.小刚与队友
(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刚和队友进行对话,体会小刚和队友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2)思考交流:让学生思考小刚对自己的认识是怎样的?他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小刚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他只看到自己的优势,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这样的认识会使小刚的自信心膨胀,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不利于小刚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小刚和同学们的正常交往。
教师总结: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4.名人堂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统,但他拒绝了。
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的能力,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经商,做过打字机生意,办过出版公司,结果亏了30万美元。
他的妻子深知丈夫虽没有经商的本事,却有文学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走写作之路,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目标导学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
(1)填句游戏(寻人启事)
(2)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3)出示“形容词检核表”和小黑板例句:
例:我是谁?我是一个爱笑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4)请同学们从形容词检核表中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从外形、性格、优点、缺点、特长等多个方面,模仿小黑板上的例句格式,分别写出5句话。
(强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写)
(5)将纸收齐后放入一个小纸箱中,老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
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3-5人回答)
(6)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抽纸提问。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2.材料链接
长颈鹿:“我个子高,能吃到树上的叶子,你可吃不到。
”羊:“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杆外的草,你却吃不到。
(1)说一说上面这段对话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提示: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3.不同的“我” (教材P30)
(1)阅读体验:体会对同一个人他人会有不同的评价。
(2)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你觉得“我”改如何对待这些评价?
教师总结: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评价可能各不相同,我们要重视他们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进行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等内容。
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精彩时段,做更好的自己吧!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系列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认识自己不仅仅要自我认识,还要从他人和集体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以及如何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基本道理。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少。
课堂活动能感动和震撼学生的较少,活动形式缺乏一定的内涵,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更难收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