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十三课时导学案
2019届高考语文表达技巧、内容、感情复习导学案

2019届高考语文表达技巧、内容、感情复习导学案XX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三课时导学案.具体问题阐释与练习26、什么是铺垫?请举例说明。
铺垫指的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性格的展示,为主要事件的发生、高潮、结局创造条件而着重对某一内容进行描述和渲染的技法。
铺垫的特征是,它首先是描述和渲染,其次,这些描述和渲染是在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或所抒情感到来之前进行的,其目的是使后来情节展开有一个较好的基础,或者使文章的表现得以扩展。
例如XX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其中第二题对诗歌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从为进一步抒情作铺垫的角度作答。
【练一练6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隘下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九课时导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九课时导学案二、【具体问题阐释】1、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一般地,人们大都认为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艺术构思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古诗描写方法中的正面描写包括哪些内容?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主要是特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正面描写人物,就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以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如“人物形象”篇中所举胡令能《小儿垂钓》,就直接描写小儿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聪明伶俐天真可爱的垂钓小儿形象。
正面描写景物,以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描写时一般要从动态、静态方面,虚写、实写方面,色彩渲染方面,观察角度变化方面,点面结合方面进行直接描写。
3、什么是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
它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描写手法,是文学作品描绘人物、情节、环境不可缺少的手段。
细节描写前面已经提到,我们再举一例。
例如,2008山东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技。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2020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 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九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20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九课时导学案、【知识网络图一】【篇章知识网络】(6)表达多种复杂感情。
送行惜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感情缠绵婉曲。
(2)分别时的积极开朗,豁达乐观,豪迈动人的情绪。
(3)惜别情中充满诗情画意,或意在向往,或意在挽留。
(4)惜别中有一种淡远的意境,一种闲适淡泊的情怀。
(5)没有惜别之意,或表达式微之感,抒写浓浓乡愁。
(6)惜别中透出身世之感与际遇之悲。
(7)题为送别,实为告别故乡,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羁行役旅诗(1)道路辛苦,旅途的孤独和思家念远等羁旅愁思(2)抒写诗人的际遇,除表达羁旅惆怅、思亲怀乡,还蕴蓄着对社会和人生的一些感慨。
(3)羁旅愁思与忧国愁绪相结合(4)漂泊中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5)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寄赠诗(赠友诗)(1)表达朋友间的真挚友情(2)表现自己同情知友和忧时愤世哀时忧国之情(3)写自己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4)表达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宫词、闺怨诗(1)写爱情相思(2)望远怀人(3)反映人民的厌战情绪。
(4)表现宫女的怨情。
(5)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6)表现少女的惜春之情(7)自伤身世,抒发英雄暮年的感慨讽喻诗(1)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2)形容人间的势利(3)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4)抒写不遇之感题画诗(1)写得逼真传神富有情趣,表达喜爱之情。
(2)反映诗人的爱国思想。
(3)表现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4)揭露现实黑暗,抨击丑恶现象。
(5)反映隐居生活,流露隐逸之情。
(6)借咏画中景物来自明心志(7)写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富有理趣。
(8)阐述艺术理论,评论画家画品即事感怀诗(1)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
(2)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写自己的忧愁哀思。
(闺怨诗、离别诗) (3)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5)反映离乱的痛苦。
(6)表现作者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远大报负。
【高三】2021届高考语文表达技巧内容感情复习导学案

【高三】2021届高考语文表达技巧内容感情复习导学案【高三】2021届高考语文表达技巧、内容、感情复习导学案2022高级三语言专项复习练习:特殊表达技巧、内容和感受:第十三次指导案例具体问题阐释与练习26.什么是床上用品?请举个例子。
铺垫指的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性格的展示,为主要事的发生、高潮、结局创造条而着重对某一内容进行描述和渲染的技法。
床上用品的特点是它首先描述和渲染。
其次,这些描述和渲染是在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或表达感情之前进行的。
它的目的是为以后的情节发展或扩大演出提供更好的基础。
例如2021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破晓走出篱笆门,迎接凉爽的感觉(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剩下的人在尘土中哭泣,向南望着王师傅又看了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的丰富情感包含在对风景和人物活动的描写中。
结合整首诗,本文作了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的高峻。
(2)这首诗的前两句夸大了祖国河的壮丽,充满了爱,为进一步的抒情铺路;在第三句话中,“泪尽”将宣泄对亡国的仇恨;在第四句中,“王”一词描述了南宋遗民对军队收复失地的期望,“有”一词曲折地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迟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抱怨。
――其中第二题对诗歌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从为进一步抒情作铺垫的角度作答。
[练习64]读下面的诗并回答问题。
晓上空泠峡①王罔运②打猎时,南风吹过驿亭,第五节天空寒冷。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 孔岭峡: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东南部的长江上。
② 王望云(1832-1916),现代著名诗人。
早年,他有治理国家的远大抱负,但他多次受到指控,因此他拒绝当官,回到了学徒生涯。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狄宝贤的《平等亭诗》认为,这首诗“只有28个字,傲慢的精神是用文字表达的”。
请结合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十课时导学案

第十课时一、具体问题阐释10、古诗语言为什么要具有抒情性?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些?我们知道,我国的诗歌一开始就以抒情为中心。
也正是因为她走了抒情的道路,我国才成为了诗的国度。
诗人写诗,就是为了抒情言志。
因此,诗歌语言不能没有抒情性。
诗人在表达情志时,有时是直接抒情,更多的是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或说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等。
间接抒情时,情寓在所写景中所写物中和所用事(用典)中。
——我们了解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抒情性的意义,就是要时刻记着诗歌鉴赏时一定要弄清作者在诗篇中要表现的感情是什么。
11、什么是直接抒情?请举例说明。
12、什么是间接抒情中的用典抒情?请举例说明。
用典抒情,就是借用典故抒发感情。
比如朱敦儒的《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词的开头两句用了两个典故。
首句用唐诗人刘禹锡《重游玄都观》诗中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
当年刘禹锡写这首诗,是两次被贬南方之后,已经步入老年,有许多感慨。
而朱敦儒写这首词也是南渡之后,也老了,同有刘郎已老、暗伤怀抱之意。
次句是用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中的:“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个典故这两句是说,自己老了,“不管桃花依旧笑”,当然更不管“人去楼空”,大有“万事不关心”之慨。
下片又一个典故:“多似浔阳江上泪”。
老词人哭了,而且是哭得那么伤心,和当年唐代诗人白居易浔阳江上听琵琶后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的泪一样多。
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词人面对东风万里,落日映照的河山,想到中原失地,恢复无望。
这对于身遭国破家亡之难、辗转流离南方的朱敦儒来说,心中悲慨又胜别个。
这首词化他人之典,自然贴切,如同己出,实为妙笔。
再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护田”和“排闼”都从《汉书》里来,也是用典,但我们要是不知道它的来历,也并不妨碍我们了解这两句的意义和欣赏描写的生动。
2019-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复习精品导学案学生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复习精品导学案学生版知识和能力: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表达技巧类题解题技巧。
过程和方法:合作探究、评讲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考纲要求: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D: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难点也是热点。
常考题型:(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表达方式课堂导学案高考导航(xx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问: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案: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例2:“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例3:“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课中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答案:(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 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四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四课时导学案.具体问题阐释与练习29、什么是比喻?比喻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
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深奥的事理具体化,浅显化,形象化的作用。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博喻是连续用几个比喻来说明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
贺铸《青玉案》的有名结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烟草”、“风絮”、“黄梅雨”三者来比“闲愁”就是博喻的佳例。
苏轼的《百步洪》第一首里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句里七种形象,错综利落。
《读孟郊诗》第一首里用四种形象来讲“佳处时一遭”,都是例证。
再如2005年湖南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都写到了“山”。
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
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柳诗曰“尖山似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
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⑵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
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注意:如果高考诗歌鉴赏题要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无需去分清它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只要回答比喻即可。
高三语文 专题复习选练 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二课时导学案21、什么是衬托?请举例说明。
衬托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的艺术手法。
如我们说“绿叶衬托着红花,红花显得更艳丽”,也可以说“绿叶把红花衬托得更加鲜艳美丽”。
衬托的特点是事物间虽有主次,但它们是放在一起来对照的,是并存的,是以次衬主的。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为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为反衬。
正衬,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等。
(“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内容参见景物形象中情、景关系之以景衬情一节。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诗人飘零之哀。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极高的五岳、赤城山和天台山一块儿衬天姥山之高峻挺拔。
“寒蝉姜切”、“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悲凉秋景衬离情之凄苦。
反衬,如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哀衬乐,以乐衬哀,以丑衬美等。
(“以哀衬乐,以乐衬哀”内容参见景物形象中情、景关系之以景衬情一节。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这是以动衬静,以声衬寂。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声衬寂的典范。
再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貌似人多,但更能反衬“独酌”的孤独寂寞。
【练一练6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4全国丁卷)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三课时导
学案
具体问题阐释与练习
26、什么是铺垫?请举例说明。
铺垫指的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性格的展示,为主要事件的发生、高潮、结局创造条件而着重对某一内容进行描述和渲染的技法。
铺垫的特征是,它首先是描述和渲染,其次,这些描述和渲染是在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或所抒情感到来之前进行的,其目的是使后来情节展开有一个较好的基础,或者使文章的表现得以扩展。
例如2009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其中第二题对诗歌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从为进一步抒情作铺垫的角度作答。
【练一练6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06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隘下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什么是抑扬?抑扬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抑扬,原指音调有节奏地高低起伏,后指一种文章技法。
它指的是在褒或贬某一人物或某一事物时,为使人信服,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
(一)欲扬先抑,也称为“抑扬法”。
2011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题储光羲的《咏山泉》:“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前两联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关系。
首联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颔联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二)欲抑先扬,又称为“扬抑法”。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练一练65】阅读下面这首诗,体会诗中抑扬关系。
次萧冰崖梅花韵赵希璐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即小见大有几种情况?请分别举例说明。
即小见大,一是指写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景象的写法,一是指以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1)以小景写大景法
景物小,可以写得具体,用具体的小景物来显示大的景象,耐人寻味。
如“柳叶开时任好风”,柳条上的嫩芽舒放称柳眼,由眼联系到开,指柳条刚展新叶,任春风吹拂,写得细致具体,从而显露出春回大地的景象。
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花复千官淑景移。
”上朝要相当的时间,所以看到美好的日影移动。
写具体小象,反映出百官上朝时的盛况。
杜甫《旅夜书怀》:“风正一帆悬。
”风正是顺风,所以一帆高挂,从中显示在大江中驶船景象,要是在曲折的小河里,就不是“风正一帆悬”了。
王维《终南山》:“青霭入看无。
”青霭是一种淡淡的云气,远看有,近看没有,只有在山区里才有这种景象。
这些都是即小见大。
(2)以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写法
以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
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再如《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写昔日人来人往的朱雀桥,今天又荒凉冷落了。
“野花草”往往象征衰败,“野”字增添了荒凉景象。
“乌衣巷口夕阳斜”,夕阳西下,再点上一“斜”字,何此惨淡?“旧时王谢堂前燕”,把“燕子”想象成历史的见证人,似乎信手拈来,却足以使人想起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飞入寻常百姓家”,“寻常”突出了今日与往日之不同,寄托着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练一练66】读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看本诗使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67】读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此诗是怀古,不是咏史)体会其即小见大的写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