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中如何通过分析事例来论证观点学案
写作指导议论文论证方法教学案

写作指导议论文论证方法教学案一、引言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而议论文是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
在学习议论文写作时,学生需要学会进行合理、有力的论证。
本教学案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议论文论证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撰写议论文。
二、论证方法1. 例证论证例证论证是通过运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学生可以挖掘相关的现实案例或文学作品中的例子来加强自己的论证。
在运用例证论证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2)确保例子与论点紧密关联,能够提供有力支持;(3)清楚地描述和解释例子,使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
2. 统计数据论证统计数据论证是通过引用可信的统计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政府发布的数据、学术文献等途径获得有力的统计数据。
在运用统计数据论证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统计数据来源可靠、权威;(2)选择与论点相关的数据,避免无关的数据干扰;(3)清晰地解读和分析统计数据,使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
3. 逻辑推理论证逻辑推理论证是通过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学生可以使用概念定义、分类比较、因果推断等方法进行逻辑推理。
在运用逻辑推理论证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逻辑推理过程清晰,步骤合理;(2)遵循逻辑规律,避免出现谬误或无效推理;(3)逻辑推理的每一步都要有清晰的解释和论证。
4. 作者权威论证作者权威论证是通过引用专家、学者、名人等权威人士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学生可以引用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政治家等的言论来增强自己的论证。
在运用作者权威论证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具备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的权威人士;(2)确保引用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一致或相似;(3)清楚地说明权威人士的身份和背景,使读者信服。
三、教学指导1. 案例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论证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现实案例,并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观点进行相应的论证。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议论文的观点与论证教学要点总结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议论文的观点与论证教学要点总结议论文是高中语文备课教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论述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水平。
本文将总结高中语文备课教案中议论文的观点与论证教学要点。
一、观点的确立与选择1. 观点明确:在准备教案时,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
观点要简练明确,针对议题的核心问题,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知识背景,确保观点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
2. 立足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共鸣的议题和观点。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议论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多样观点: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观点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
同时,对于一些争议性较大的议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论证和事例分析,展开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
二、合理论证与结构布局1. 逻辑清晰: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合理的结构布局,确保文章的逻辑关系明确,论证过程有层次感。
可以采用因果关系、比较对照、举例等方式进行有效论证。
2. 事例分析:论证时,教师可以引用真实的案例、故事、数据等进行支撑,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事例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事件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引用权威:在论证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权威专家、学者的观点,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查找和引用权威的学术资料,提升学术素养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三、语言表达与修辞技巧1. 简练明了:在备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和论证,避免冗长和重复。
句子结构要清晰简明,使用恰当的词汇和短语。
2. 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 口语化表达:在一些场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增加文章的亲和力和自然度。
《高中议写作训练如何分析事例论据》教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如何分析事例论据教案教学目标:1、提高对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的写作能力2、熟练运用议论文常用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论据分析的两种方法: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文段一:苏东坡少年时,对于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于是他便写了一副对联挂在门外,他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以示自己学识的渊博。
过了几天,有一位老者见了这副对联后找到苏东坡说他有一个字不认识,要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欣然答应。
于是老者把字写在了地上,可苏东坡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字,羞愧地向老者道歉。
老者留下了一句“满招损,谦得益”来教导年轻的苏东坡。
苏东坡大受启发将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此后的苏东坡虚心向他人学习,终成中华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颗星。
文段二: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
年少时的苏轼对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曾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副写有“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
一位老者看到这副对联后上门请教他,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
最后老者送给苏轼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
这句话给了苏轼很大的启示,使他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需谦虚谨慎的道理。
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如果当初苏轼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那么狂妄;如果苏轼没有遇到那个教导他人应谦虚谨慎的老者,也许他已经变成第二个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
思考:这是两篇作文的主体段,都用的苏轼的事例,同学们比较两段的写法,说说文段二比文段一好在哪里?请具体分点指出。
明确: 1、增加了论点,使文章结构清晰;2、事例简洁凝练,紧扣分论点;3、有论有据,使论点、事例更具说服力,文章有了深度。
二、典例导练(投影)典例一: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
(论点)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备战高考】一轮课程语文: 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案)

高考一轮课程语文: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案)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高三语文一轮作文复习之议论文如何围绕观点陈述材料 教学设计

议论文如何围绕观点陈述材料一、问题思考材料与观点不契合,论据不合主题,牵强附会这是学生写议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试看两个片段:【典型误例】例1: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叛军即将攻入长安,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
逃亡途中,随行将士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
于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要处死杨贵妃。
这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但是众怒难犯,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狠了狠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她。
于是才出现了马嵬坡上那一幕:杨贵妃泪眼涟涟,唐玄宗掩面不救,一群大雁在空中低飞……(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选自高考三类文《那一滴晶莹的泪水》)例2:著名企业家陈光标在自己的事业上做得风风火火,事业蒸蒸日上。
拥有财富的他没有忘记作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在短短4年时间内,他先后捐资1.96亿元,捐物价值6700多万元。
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竖起了标杆。
他是一位平凡的企业家,但因为他持之以恒地谱写新时代“爱”的华章,他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时代榜样,平凡的陈光标用爱心赢得伟大的掌声。
(观点:平凡铸就伟大)【诊疗探析】误例1这个材料写的是“马嵬坡事件”,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论据,但是,读罢这个材料我们感觉到能证明的观点是“选择”或是唐玄宗“忍痛割爱”,而与本文的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毫无关系。
作者牵强附会,非要以此来论证主题,就犯了材料与观点不相符的毛病。
此类现象在考试作文中颇多,值得关注。
误例2这个材料举了著名企业家陈光标的例子,材料的陈述没有扣住观点——平凡铸就伟大来陈述。
材料的陈述集中在陈光标热心公益事业,用爱心回报社会,承担起一个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
这则材料更适合论证“做人要有爱心,要有社会责任感”的观点。
因为观点在材料中没有落点,而又要用这则材料去论证观点,作者最后只能“包办”,强行将材料与观点“联姻”——将材料往观点上拉,结果是“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论据不合主题,牵强附会。
高三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学习策略》教学设计

议论文论证方法学习策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常用的议论方法及在写作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2.学习应用不同论证方法写作议论语段。
【重点难点】学习应用不同论证方法写作议论语段。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写作时只有用好这条“纽带”,才能逻辑清晰地表情达意。
对于议论文论证方法的学习,我给出的学习策略是:一、深读教材,二、分析佳作,三、仿用习得。
因为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好的范文,阅读他人好的作品也可以为我们写作提供样本,而仿写则是演练。
二、学习任务分析目前议论文论证方法备考中常见的问题有:学生重视例证素材的积累,重视对热点人物事例了解,轻视针对论点恰当分析事例,多数学生作文仅是观点加例子,论证方法运用较为单一,基本仅用例证法,个别同学虽然选择引证法或是对比法,但使用时也缺乏说理分析。
针对学情,在教学中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同时加强对说理分析性语言应用的指导。
三、学习活动(一)介绍不同的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类比法等。
(二)指导学生每种论证方法的应用方法并给出示范。
1.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指用列举确凿、充分且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2018年天津一考生以“胸中有器量,人生天地宽”为题,写到:器量之于人,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蔺相如出使秦国,忍受廷辱是器量;廉颇负荆请罪于蔺门也是器量。
赵国文相武将的大器量不仅帮助他们在群雄争霸中施展了自己的本领,共同维护了赵国的安宁,而且也让他们的美名彪炳史册。
他巧用课内学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做例证,证明分论点“器量之于人,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这就提示我们同学,深读教材,可以帮我们积累写作素材。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归纳为四种方法。
《议论文的观点与论证》教案

1.围绕中心观点,用分论点展开论证
2.提出中心观点,展开层层论述
1.开篇作者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中心观点
2.举例论证(罗丹) 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
喻论证(将教育比成雕像, 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
教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 理论和创造技术
3.例证法(5个反面例子) 处处是创造之地
小结:在阅读议论性文章时,我们要梳理文章论证思路,通过梳理论证思路明确作者所要论述内容,进而把握作者观点。有时作者会在开篇引用名言,提出观点,进而展开论证;有时作者会先提出他人错误观点,通过先驳后立的形式确立自己的观点,再进行深入论证;还有些复杂议论文,需要我们在梳理论证思路后概括作者观点。
9分
三、围绕观点展开论证
更感受到文章论证的合理、严谨。今天,我们共同完成单元总结课“议论文的观点与论证”。
9分
二、梳理论证思路,把握观点
活动任务一:梳理《怀疑与学问》论证思路,把握观点
活动任务二:梳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证思路,把握观点
论据
(驳)
论点
(立)
活动任务三:梳理《谈创造性思维》论证思路,把握观点
(一)提出问题(1-3段):从四个图形中,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结论。
1.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这一观点补写例子。
2.为《创造宣言》中“我们要创造”这一观点补写例子。
2分
五、课堂小结得方法
本节课,我们通过梳理本单元学过议论性文章的论证思路,进而明确议论性文章观点与论证间关系。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
1.梳理论证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1)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驳论法(驳斥错误观点)天天是创造之时
高考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与实战模板

高考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与实战模板一、常见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是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所举事例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等。
使用举例论证时,要注意事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针对性,避免冗长而琐碎的叙述,力求简洁明了,突出事例与论点的关联。
例如,在论述“坚持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论点时,可以列举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史记》、爱迪生经过无数次试验发明电灯等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坚持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2、道理论证道理论证是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比如,在论证“知识就是力量”时,可以引用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科学论断,使论证更具可信度。
3、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从而突出论点的方法。
通过对比,可以使正确的观点更加鲜明,错误的观点更加明显。
以“勤奋与懒惰”为例,将勤奋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成功与懒惰者因贪图安逸而一事无成进行对比,清晰地展现出勤奋的重要性和懒惰的危害性。
4、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可以将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生动、形象,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比如,在阐述“诚信是做人之本”时,可以把诚信比作基石,“没有诚信这块基石,人生的大厦就会摇摇欲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诚信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二、实战模板1、总分总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中间:通过多个段落,分别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可以先举例论证,再道理论证,然后对比论证等,使论证更加丰富和有力。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呼应开头。
例如,以“挫折是人生的财富”为论点。
开头点明“挫折并非是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而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中间分别举例,如贝多芬在失聪的挫折中创作出伟大的音乐;道理论述挫折能够磨练意志,让人变得更加坚强;对比一帆风顺的人与经历挫折的人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中如何通过分析事例来论证观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训练,了解写议论文如何通过分析事例来论证观点。
2.学会方法并运用。
【学习重点】了解写议论文如何通过分析事例来论证观点
【学习难点】学会方法并运用。
【学习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写好语段
(一)语段诊断
语段一: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
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观点:“贫困是一笔财富”)
误区:堆砌材料,缺乏分析。
语段二: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
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的人们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可见,失败既是针对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 (观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误区:以叙代议,详略不当。
(二)标准语段的学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例1:
知识就是力量。
(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
(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
(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
(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
(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
(结论句)
例2:不打艰苦的持久战,决不可能获得重大成就。
大发现、大发明是长期艰苦劳动的产物,是汗水的结晶。
著名发明家欧立希发明农药606,失败605次后才获得成功。
这意味着他要把一生的很多时间消磨在失败的痛苦中,可以说,欧立希没有持久的耐心是发明不了606的。
(三)实战演练:1、给下面文字加上阐释句和分析句
奋斗,即是通往理想之路。
2、请再以“知识就是力量”为段落开头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要求必须包括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二、学会分析
分析例子,就例析理
1、为什么要分析事例?
分析事例就是对所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议论,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
融。
事实上,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
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以避免“议论文=材料+观点”的弊病。
2、怎样分析事例?
(1)因果分析法
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例如为了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举了这样一个事例:据说,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猫和狗出入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
尽管如此,牛顿在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
牛顿就是因为在这“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又如: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
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
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
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材料句)为什么他(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呢?还不是因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分析句)可见,知识就是力量。
(结论句)
(2)假设论证法
针对着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常用“假设……情况会怎样呢?”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展开论述。
例如,为了证明“立志”的重要性引用了王羲之练字的事例。
王羲之9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洗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么他绝不可能有什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
正因为他从小立下了苦练书法,才会成为一代书法家。
(3)正反对比法:根据所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材料作对照分析,通过比较,突出阐发的事理。
例1: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羁留异国,饱经磨难,终成雄才大略才实现的。
世界著名文豪小仲,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
《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的能力才获得成功马的。
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
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
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
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
历史上的后主刘禅及李煜不都是鲜明的例子吗?
三、实战演练
原文段:
(观点:贫困是一笔财富)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
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修改后:
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课堂小结】
1.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包含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2.常见的论证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