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整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全册.

单元综合测试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和“爱”构筑的理想王国——读《边城》沈从文先生的名作《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
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好,那么俊,都爱上了翠翠。
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
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
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
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所为。
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
”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
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
“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
”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
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忠厚善良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
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忠于职守,寂寞地守着渡船。
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
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老船工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美”。
边城中的人都那么美,慷慨好义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测评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好像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好像天地万物都在欢乐;当自己苦闷悲伤时,好像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乐,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它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望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欢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欢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观赏并为之感到开心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风光对客体,主客体是分别的,界限是清晰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好像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醉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抖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材料二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很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改变、簇新等。
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单元练测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建议用时实际用时设定分值实际得分150分钟150分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单元练测试题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雕砌.(chè)寒噤.(jìn)终究.(jiū)慰藉.(jìè)B.游弋.(yì)倾轧.(zhá)忌讳.(huì)怂.(sǒng)恿C.庸.(yōng)俗瞋.(chēn)目恸.(tòng)哭纤.(xiān)弱D.揖.(jí)让浸.(qìn)透入殓.(liàn)陡(dǒu)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跻身擅长黯然失色置之死地而后生B.颗粒倔强试目以待敏于事,慎于言C.昭雪弥漫殉私舞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D.家具影碟屯积居奇牵一发而动全身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必须高屋建瓴,不必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些具体而微....的琐碎事情上。
B.她酷爱读书,希望能去图书馆工作,近水楼台....,可以尽兴地浏览各类书刊,增长见识。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渴望飞翔但又插翅难飞....的中国人千年来的梦想。
D.我和同学一直保持着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太靠近,这样有利于彼此相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关统计调查显示,一、二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
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B.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他们就是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凡是有利于抗击“非典”的,有利于人民健康的,都积极主动去做,并且努力做好。
D.《社会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将规范工伤报告、治疗、康复、评残、结算“一条龙”的工伤保险医疗跟踪管理,它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含模块综合测评模块综合测评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
《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
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
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
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姓,但距离周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
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
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
此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
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
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样”,文字与书写并重。
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
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
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事实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纳并发挥了你的思想。
”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全部的社会关系。
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事实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探讨有关。
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四周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
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探讨。
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探讨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
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探讨也有确定的关系。
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
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
潘氏深化探讨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水纹”的来源。
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
有学者指出,费氏依据潘氏的探讨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
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测试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测试姓名班级考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选出下边与例词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累.臣A:累.世劳累.累.卵累.牍种.民B:种.植种.子种.花种.类量.腹C:打量.量.度量.变量.刑长号.D:呼号.号.叫哭号.怒号.2、加点词形音、义全对的一组是()A:时乖命蹇.(jiǎn不顺利)腼腆.(tiǎn难为情)厉.兵秣马(同“砺”)逦迤..(lìyì连续不断)B:漂.(piāo掠夺)掠其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名)闲廛.(chán房屋)遽.(jù古代车名)兴姜戎C:以闲敝.邑(bì古代谦词)与.师(yù参加)增其旧制.(zhì规模)率.教(shuài顺服)D:钉头粼粼..(lín水中石头突立)辇.(niǎn古代男子及君王的坐车)一眚.(shěng眼上翳障)掩德就.戮(被)3、选出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A:遗害后人风韵犹存庾毙租赁B:沤心沥血高插云宵斑谰滂沱C:飞扬跋扈摒气凝神丸诡橘D:民声凋敝如法炮制沮丧渲染4、例句中词语填空恰当的项是()我独不解中国人于旧状况那么,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于成之局那么,于初兴之事那么。
(《华盖集》)A:疾首蹙额心平气和委曲求全求全责备B:委曲求全求全责备疾首蹙额心平气和C:心平气和疾首蹙额委曲求全求全责备D:求全责备委曲求全心平气和疾首蹙额5、下面这首咏初夏之景的小诗,表现景物特点最恰当的一项是()糁径杨花()白毡,点溪荷叶()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沙上凫雏()毋眠。
A:似铺看陪B:铺叠见傍C:盖满问催D:落睡跷伴6、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苏轼的诗、词、散文都表现了胸襟开阔①气势雄浑、豪情满怀的特点②许多老一代革命家也很喜欢他的作品③一九五八年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圈阅④唐宗四川的写的一些诗和词⑤曾圈阅了苏轼的⑥洞仙歌⑦A、我国汉代实行征辟和九品中正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新人教必修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新人教必修5)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一、基础知识(18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提(dī)防怂(sǒnɡ)XXX(yànɡ)气喘吁吁(xū).......B.剜(wān)肉蘸(zhàn)酒娇嗔(shèn)一惊一咋(zhā)....C.讥诮(xiào)踹(chuài)水..D.酒馔(zhuàn)角隅(yú)..蠕(rú)动颠沛(pèi)流离..埋(mái)怨车轮辗轧(y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喝彩通宵惆怅温馨没精打彩B.XXX划拳车篷惟一蓬蓬响C.佑护览绳磨蹭吸吮窸窸窣窣D.洗漱悸动竟争战战兢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她太周围的事情,因此便容易被那些事物所干扰。
(2)我们党中央现在恳求工农干部研究文化,由于学了文化当前,政治、军事、经济哪一门都可以学。
(3)XXX推翻了XXX以来从未动摇过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地球转动的学说,从而在实质上粉碎了创造人类、又为人类创造万物的那种的宇宙观。
(4)假如有人提出这么个理论,说我们国度出批改主义的主要原因,就是姑娘们爱穿花衣裳。
以是,要根除资产阶级头脑,就要禁止姑娘们穿花衣裳,你肯定觉得好笑。
A.注重着重荒唐荒谬C.着重注重荒唐荒唐B.着重注重荒谬荒唐D.注重着重荒谬荒唐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文明礼貌月”活动期间,各班的黑板报都办得形形色色,煞是好看。
....B.我随旅游团登上了泰山极顶,面对万顷云海,游目骋怀,真是心旷神怡。
....C.在糊口中做人要正派,处处刺探他人隐私传播小道消息是极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要目.不窥园吗?...D.上周的年级足球赛上,我们班踢了三班一个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XXX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4∶1心悦诚服,不得不服。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能力测评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五单元能力测评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新人教版第五单元能力测评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那么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的根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村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但凡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从土里长出过荣耀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
“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
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
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
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设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
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着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
(共24分,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峥嵘..(zhēng róng) 欢谑.(xuè) 辚辚.(líng) 青冢.(zhǒng)B、巉.(chán)岩吮.(shǔn)吸干.(gān)云霄崔.(cuī)嵬.(wéi)C、荆杞.(qǐ) 鱼凫.(fú) 喧豗.(huì) 将.(qiāng)进酒D、湍.(tuān)流炊馔.(chuàn) 醅.(pēi)酒扪.(mén)心自问2、根据课文下列书写全正确的是()A、娥眉巅抚膺咨嗟B、烹羊宰牛馔玉岑夫子C、戌边伸恨锄犁D、盘飧撙酒涕泗流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的一项()A、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C、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D、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4、下面诗句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句子中相同字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或:所守或匪亲/或从十五北防河B、危:危乎高哉/危樯独夜舟C、复:但愿长醉不复醒/奔流到海不复回D、何:开国何茫然/清泥何盘盘6、对《将进酒》一诗开头四句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黄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写黄河之去,势不可回,一去不返。
B、三、四句叹人生短促,将人生从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间。
C、这四句语带夸张,前两句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后两句是空间范畴的夸张。
两组句子又构成排比。
D、这几句既是比兴——以黄河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旧居之意,透露了对当时社会的隐忧和关切。
B、《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意,全诗基调是昂扬豪迈的。
C、《兵车行》在广阔的背景上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并深刻揭示了苦难的根源——“武皇开边意未已”,即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
D、《登岳阳楼》将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感的凄凉身世表达到了极致,尤其显得“沉郁顿挫”。
8、下面对唐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为()A、初唐时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辞藻,直到“初唐四杰”才有所作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B、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这时流派纷呈。
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为王维、孟浩然;边塞派的代表诗人为王昌龄、高适、岑参等;另外还有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也属于这一时期。
C、李白是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有“诗仙”之称;杜甫是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有“诗圣”之称;“大李杜”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是李贺、杜牧。
D、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
杜甫由写实走向集大成,是又一个高峰。
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异,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一个高峰。
而李商隐则使晚唐诗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二、李杜诗赏析。
(共28分)(一)阅读杜甫《兵车行》节选,完成文后9—11题。
(16分)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9、诗中说“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为什么交不上租税来?《兵车行》全诗中有四句是最好的答案,它们是,,和,。
(4分)10、“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诗人在结尾描绘了一幅如此可怕阴森,叫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古战场画面,其目的是什么?(4分)11、请翻译“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4分)(二)阅读《旅夜抒怀》,回答12—13题。
(8分)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诗歌前两联写景阔大雄浑,这与后文的感情抒发相悖,对此怎么理解。
(4分)13、尾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4—15题。
(8分)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①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春流:泛指春天水涨。
②君平:一位有名的占卜家。
14、诗中哪一联具体描写了蜀道的崎岖难行?并析写出了蜀道什么特点?(4分)15、尾联作者是对谁说的?话中包含怎样的情感?(4分)三、现代文阅读理解,完成16—20题。
(共26分)盛唐之音——关于中国古典文艺的札记之一李泽厚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
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
实际上,从时间说,杜甫、颜真卿的艺术成熟期和著名代表作都在安史乱后。
从风貌说,他们也不同前人,另开新面。
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那末,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知识分子的“①”,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为其阶级的“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杜甫的诗、颜真卿的字,加上韩愈的文章,都不止领了五百年的风骚,它们确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文艺趣味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他们对后代社会和艺术的密切关系和影响,比前者(李白、张旭)远为巨大。
杜诗、颜字、韩文,是至今影响仍然广泛深远的艺术规范。
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小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一样。
曹诗、王字、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散文、山水画,是中国前后期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
……那么,这些实际产生在盛(唐)中(唐)之交成为封建后期的艺术典范的作品又有些甚么共同特征呢?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
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③”,而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④”了。
但又保留了前者那种磅礴的气概和情势,只是加上了一种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6、依次填入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4分)A、破旧立新天才美人工美B、立新破旧天才美人工美C、破旧立新人工美天才美D、立新破旧人工美天才美17、根据文意给盛唐之音下个定义。
(4分)18、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种“盛唐”在美学上的意义和价值(每句不超过20字)。
(1)以李白、张旭等为代表的“盛唐”:(4分)(2)以杜甫、颜真卿等为代表的“盛唐”:(4分)19、画线中的“他们”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们对后代社会和艺术的密切关系和影响,比前者(李白、张旭)远为巨大”?(6分)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曹诗、王字、骈体、人物画是封建社会前期的艺术正统和典范。
B、“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含糊”是因为虽然在盛唐时许多艺术样式蓬勃发展,出现了它的高峰,但细细研究,其形式与风格还是不太一样的,所以“盛唐之音”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C、既然以杜诗、颜字、韩文为代表的“盛唐之音”对后代社会和艺术的密切关系和影响比以李白、张旭日等人为代表的“盛唐之音”远为巨大,可以推断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要比李白大。
D、杜甫的律诗工整严密,有具体的法度,这就是文中说的“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的一个明证。
E、“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势必会影响艺术的表现力,所以杜诗、颜字、韩文应该比较缺乏磅礴的气概和情势。
四、李杜诗歌默写。
(共22分,每格1分)(详见于答题卷)宁波市慈湖中学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测试答题纸班级姓名学号9、,。
,。
(4分)10、目的是:(4分)11、翻译:(4分)12、(4分)13、(4分)14、(4分)15、(4分)三、现代文阅读理解,完成16—20题。
(共26分)16、()(4分)17、盛唐之音:(4分)18、以李白、张旭等为代表的“盛唐”:(4分)以杜甫、颜真卿等为代表的“盛唐”:(4分)19、(6分)20、()(4分)四、李杜诗歌默写。
(共22分,每格1分)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人生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还复来。
3、古来圣贤皆寂寞,。
4、日照香炉生紫烟,。
飞流直下三千尺,。
5、故人西辞黄鹤楼,。
,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发青溪向三峡,。
7、今人不见古时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
8、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9、盘飧市远无兼味,。
肯与邻翁相对饮,。
10、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11、,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12、,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B。
2、B。
(A、娥眉巅——峨眉巅,C、戌边——戍边,D、撙酒——樽酒)3、D。
4、C。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5、A。
(倘若,假如/有的人)6、C。
(前两句是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两句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两组不成排比)7、B。
(语势是昂扬豪迈的,但基调是愤激的)8、C。
二、李杜诗赏析。
9、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10、形象说明“武皇开边意未已”给百姓造成祸害之烈。
11、在边疆战争已血流成海,唐玄宗用武力开拓边疆的心意仍未结束。
12、前四句所写之景虽然雄浑开阔,但雄浑开阔中流露出淡淡的孤寂,景色的阔大,更让诗人引起孤独与凄凉之感。
13、塑造一个孤独寂寞,漂泊异乡,苍老多病,穷愁潦倒的诗人形象。
14、颔联。
“山从人面起”言山之陡峭。
“云傍马头生”说山之高峻。
15、对入蜀友人说的。
作者从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角度劝慰友人应心态平和,不刻意追求仕途,又寄寓着作者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沉感慨。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16、A。
17、在盛唐时期呈现出来的艺术领域内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