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语文学科教学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2

东北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语文学科教学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A.思维B.阅读C.理解D.感知参考答案:B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叶圣陶、朱自清提出略读教程包括()四个教段等。
A.读书前指导B.组织学生阅读C.读书中指导D.课内讨论E.考核成绩参考答案:ABDE语文教师讲解技能构成()。
A.对象分布B.语言表达C.使用例证D.过渡和衔接E.进行强调F.获得反馈参考答案:BCDEF6.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在要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示现式提问。
指要求学生对文章中暗含而没有明示的内容或语意不详的内容,通过联想、想象、推理将之明示出来的一种提问方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0.备课是研究型教师和经验型教师的区别。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是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A.动机B.兴趣C.激情D.感知参考答案:B12.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
A.教学规律和原则B.教学目标与任务C.教学内容D.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条件E.教师素质F.学生特点参考答案:ABCDEF13.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4.古代语文教材大致有三种:()A.蒙学教材B.经学教材C.史学教材D.文选教材参考答案:ABD15.语文新课程倡导形成性评价和量化评价。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俞航【摘要】康德在其哲学体系中将判断力作为知性与理性的桥梁,《判断力批判》两大部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不可分割为这一主旨服务.而康德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分析则体现了他对道德律令以及人作为最终目的的重视.在美的艺术中,康德力图将天才与鉴赏,自然美与艺术美进行统一与融合.【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判断力批判;自然美;艺术美【作者】俞航【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16.31伊曼努尔·康德几乎一生未曾离开科尼斯堡方圆40公里的范围,所见所闻均来自于他所授课的学府。
在孤寂的岁月和清冷的书斋中他一直致力于探索三个终极问题:人类能够知道什么,人类应该做什么,人类可以抱有什么希望,而存在于这三个问题之后的精髓则是:人类究竟是什么?康德尽其一生为后人建构起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从《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到之后的《判断力批判》(1790),这三本书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展现了他对“人类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探索思考以及他所给出的答案:人才是目的。
在晚年他意识到自然与自由之间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他用判断力在自然与自由,知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通过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论判断力批判探讨鉴赏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而其中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分析体现了康德对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的看法,体现了他将自然与自由相连相接的动机与尝试。
一、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不可分割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论判断力批判是康德《判断力批判》一书的两大部分,前者是康德的美学思想,或者说是对主观形式上的反思判断力的分析,更多涉及鉴赏问题。
而后者则是通过知性和理性对自然的客观合目的性做出评判和分析,更多靠近道德律。
江苏省盐城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盐城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善美的“错位”①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真),而根据康德的审美价值论,美则是情感。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前者太机械了,把“真”看成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绝对的价值。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按康德的学说,价值应该有三种:真、善、美。
②康德没有解决的是,在艺术中,并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的。
什么样的情感才是审美的呢?是特殊的、不可重复的情感,又是深刻的、藏在深层的潜意识里的,甚至是以智性为底蕴的。
我们的古典文论说得更准确:一方面是陆机的《文赋》说“诗缘情”,一方面是更经典的《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用的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而是象征的、假定的形式。
“美是真的”这一观念是不完全的。
美是艺术家情志通过假定、想象的自由,超越现实、意蕴发生变异的,但是,美和真并不绝对矛盾,而是交叉的。
这就是说,美和真二者之间的关系,用我的话来说,就是“错位”,并不是一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而是圆心有距离的;真善美,是三个偏心圆的交错。
只要拿文艺作品来核对一下,不但真和美是不统一的,而且和善也是不统一的,真善美三者是“错位”的。
③审美与科学认识活动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它的非功利性,这一点是康德说的。
善,最初级的意思就是有用或者实用。
实用的目的是固定的,而情感是自由的,所以实用是压抑情感的,如果拘于实用,就没有情感了。
在这一点上,许多理论家都搞得很乱,就是鲁迅有时也有些混乱,他在《门外文谈》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想,人类是在米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代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忧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50.0 分)单选题(题数:50,共一、11.0分)以下关于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A?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B?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满。
、C?美育指的是在知识层面上的全面发展。
、D?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美育的思想家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 分“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1.1.白居易、B?韩愈、C?柳宗元、D?王安石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 C31.0分)以下对“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理解正确的是()。
(1.0分、A?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B?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C?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民族和阶级里,美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
、D?以上说法都正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1.分《格调》的作者是()。
1.、A?巴尔扎克、B?爱德华·傅克斯、C?福塞尔保罗.、D?维特根斯坦C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51.0分)人的风姿与风神主要通过()表现出来。
(1.0分、A?言行举止、B?形体比例、C?曲线色彩、D?社会地位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 A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分为()。
1.1.自然美高于艺术美、B?人无法把握自然美、C?自然美是独立的、D?艺术无法表现自然A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71.0分)被评为“情不情”的《红楼梦》中人物是()。
(1.0分、A?林黛玉、B?贾宝玉、C?薛宝钗、D?晴雯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 B1.分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
1.分、A?陶行知、B?蔡元培、C?朱光潜、D?胡适B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9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分)1.0分A、?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B、?狂欢节的生活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C、?人在狂欢节的感性活动中体验到人与世界的一体。
《美学》网上考试题库

A.认识关系
B.伦理关系
C.精神关系
D.实用关系
答案:C
4、19 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
A.主要方法
B.具体方法
C.次要方法
D.综合方法
答案:A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答案:D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
A.美在理念
B.美在移情
C.美在关系
D.美在完满
答案:B
3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A.美在无意识 B.美在愉快
C.美在距离
D.美在形式
答案:C
3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
类型是()。
A.仿象 B.喻象 C.兴象 D.抽象
答案:C
65、艺术的最高追求是()。
A.创造有我之境
B.创造无我之境
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 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答案:D
66、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
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
Hale Waihona Puke 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 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第三章 美感的性质与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6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A.艺术直觉性 B.艺术符号说 C.艺术模仿说 D.艺术游戏说
答案:B
63、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
《美学原理》考试答案满分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异同——语文教案设计

这是一篇关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异同的文章,通过比较二者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探讨所具有的美的内涵和意义,并从语文教育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美和自然美。
一、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异同1.特点艺术美和自然美在特点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艺术美是人为创造的,而自然美则是自然存在的。
艺术美是人们通过对物质现实的加工和表现,营造出一种新的美感体验,而自然美则是那些自然景观所展现的美丽和奇妙。
艺术美是经过创造性思维和技艺加工后产生的,是一种高度理性的审美活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而自然美则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美感体验,是由生命力、创造力和宇宙规律共同构成的。
艺术美是有意识地表达和传达的,常常表现为艺术家自我认知、感受与经验的外在表现;而自然美则是无意识地呈现出来的,是我们通过感观、思考和想象力,从其中获得的一种情感和体验。
2.表现方式艺术美和自然美在表现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艺术美表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常常具有明确的符号和象征意义;而自然美则表现在自然景观中,如星空、山水、花园等,呈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感体验。
此外,艺术美在形式上常常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结构,是经过创作者反复思考和构思后的结果;而自然美则不受人工干预和设计,展现出一种自然的不规则和多样性。
3.内涵与意义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内涵和意义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艺术美的内涵常常表现为人类对于现实的反映和理解,是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超越和升华;而自然美则传递出宇宙生命和力量的智慧与美感。
艺术美的意义在于人类情感和文化繁荣的表达,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自然美则是生命和生存的基础,提供给人类丰富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二、语文教育中关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教学方法针对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异同,可以在语文教育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美和自然美。
1.艺术美的教育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开展文艺鉴赏教育,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排瑶民族服饰之自然美与艺术美

信仰等服饰 元素 ,有助于艺术家学 习、借鉴这 些优秀文化传统的精华 ,丰富艺术表现手法。
一
排瑶少数 民族服饰 的 自然 美 ( )服饰 制作 材料 、制作 方 法 的 自然 美 一
但两种服饰所 表达的内涵不一样 ,宫廷服饰艺 术体现 的是人与物的社会关系 ,是富贵、权利 、 荣 誉 的结合 体 ,而 瑶族 服 饰 艺 术 是 一 种 情 与 美 相结合 的产物 , 体现了执着、 实在的人生价值} 1 】 。 另 外 ,排 瑶 还喜 欢用 山花 和 白鸡 毛作 头饰 , 这与 他 们生 活 在 山林 的环境 有关 , 山花 到处 可见 ,白 鸡毛可在打猎捕获或 自养的白鸡身上取。 这些头
饰 给人 以原 始质 朴 的感觉 , 也体 现排 瑶原 生态 的 审美的 记 载 ,宋 时瑶 族 的 “ 斑 布 ” 已 闻 名 于 世 。 瑶
排瑶在服饰的制作材料 、制作方法等方面历史
悠 久 ,而且 至今 保 持 着 原 生 态 的风 貌 ,服 饰 具 有天 然 、古 朴 的特点 ,散发 出浓 浓 的 自然 美感 。
但两种服饰所表达的内涵不一样宫廷服饰艺术体现的是人与物的社会关系是富贵权利荣誉的结合体而瑶族服饰艺术是一种情与美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执着实在的人生价值另外排瑶还喜欢用山花和白鸡毛作头饰这与他们生活在山林的环境有关山花到处可见白鸡毛可在打猎捕获或自养的白鸡身上取
第 3卷
第2 期
清远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2 期
冯伟园 排瑶民族服饰之 自然美与艺术美
总第 l O期
句趣语 :瑶族姑娘爱绣花 ,不会绣花找不 到婆 “ 家” 瑶族少女会精心挑花刺绣花袋、 。 荷包等送给 情人作定情物。 精美刺绣会博得小伙子的赞赏和 爱慕 , 结婚 时则精 心准 备刺 绣嫁 衣 。排 瑶 的挑花 刺绣 以其 花色 图案 复杂 多样 , 设计 巧 妙 、 色彩 绚 丽令人叹为观止。著名的文学家、 美学家沈从文 先生就特别关注瑶族挑花裙。 如此精美的挑花裙 的珍贵之处是瑶族女性纯手工 , 用五彩丝一针一 针在靛 蓝色布 上挑 出来 的。 条成年 女子穿 的裙 一 子大概 要飞 针走 线二 十五万 多针 , 陆陆续 续 需花 费三年的时间, 每件作品都是唯一 , 极具 收藏价 值。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深人和生活环境的改变 , 民族服饰不断被外界所同化 以及生活节奏 的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美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感性认识 B.审美意识 C.审美关系D.知、情、意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A.1725年 B.1735年C.1740年 D.1750年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A.认识关系 B.伦理关系 C.精神关系 D.实用关系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
A.主要方法 B.具体方法 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D.美的本质问题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 __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自然美与艺术美 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 D.艺术美与现实美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 D.生活的辩证法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
"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
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 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A.美在无意识 B.美在愉快 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
A.美是主观的 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D.性的选择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
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再造联想 D.对比联想14.通感是()。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 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
A.感知 B.表象C.情感 D.理解16.想象得之在瞬间()。
A.与体验和修养无关B.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C.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D.但与体验和修养都息息相关17.《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
A.直接性 B.突然性 C.专注性 D.透明性18.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
A.是一致的B.有一些共同点 C.根本不同D.差异很大19.悲剧性冲突源于()。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B.人物的过失 C.自然的灾难D.日常生活的不幸20.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
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心理悲剧D.问题悲剧21.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 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 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2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A.艺术直觉性B.艺术符号说 C.艺术模仿说D.艺术游戏说23.模仿说对艺术的界定立足于()。
A.艺术本质角度B.艺术价值角度 C.艺术起源角度D.艺术功能角度24.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
A.思想内容层 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25."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这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26.艺术的最高追求是()。
A.创造有我之境B.创造无我之境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27.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 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 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2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A.人生B.思想教育 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2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A.王国维 B.蔡元培C.鲁迅 D.毛泽东3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3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有()。
A.美的本制裁理论 B.艺术本质理论 C.美的规律理论D.美和美感起源的理论E.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32."美是一个开放和系统"这一观念,包括()。
A.美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 B.美在主客体交相作用中C.美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中D.美是诸多规定的综合 E.美是多样性的统一33.在审美关系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有(ABE)。
A.社会性 B.精神性 C.自然性D.物质性 E.历史性34.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包括(ABCD)。
A.生理与心理的矛盾统一 B.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C.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D.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E.想象与情感的矛盾统一35.人生天地之间的美的形态主要有(BCD)。
A.科学美 B.艺术美C.自然美 D.社会美 E.技术美三、名词解释36.心理距离说:(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2)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37.丑:(1)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2)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3)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38.崇高:(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 __,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39.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1)意象的物态化:把意象从心理层次引出,赋予其一定的形式符号(即线条、语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质外观,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实存的第一步;(2)意象的物化:在意象物态化基础上,直接运用物质手段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凝定下来,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
四、简答题40.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参考:(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41.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参考答案:(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a.人生的意识。
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
b.人生的反思和反悔。
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第 4 页共4 页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
c.人生的价值。
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a.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b.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c.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42.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参考答案:(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五、论述题43.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参考答案:(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44.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月下独酌》原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参考答案:(1)虚拟性:艺术意象的虚拟性即非现实性,指采取非现实形态表现现实事物,可以虚构、编造,其至违背常情常理;(2)感性:指意象可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无须借助自学理性的反思;(3)想象性:指借助想象把一股表象拓展、上升为审美意象的特征,这是艺术意象最重要的特征;(4)情感性:指艺术意象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自然美与艺术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固然常说美的颜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以及美的花卉,美的动物,尤其常说的是美的人。
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辩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质加到这些对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艺术美相提并论,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美高于自然。
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
如果我们只是普泛的说: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等于还没有说出什么,因为所谓“高于”还是完全不确定的说法,还是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左右并列地摆在同一观念范围里,所指的还是一种量的分别,因此,还是一种表面的分别。
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
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涵在心灵里。
__认为艺术美比自然美高,就是因为,艺术美是人的作品,是人的精神的显现,自然只有在见出生命意味时才有美可言。
有人认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有人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其实,自然美和艺术美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优势,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在人们进行审美评价时,往往将这两种美互相参照,互为标准。
从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