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铜矿的找矿
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综合物探找矿模式及效果

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地质工作始于 上世纪 9 年代中期 , 0 多家地质单位 曾先 后 在此 区开 展工 作 。20 ~ 0 1年 ,四 0 92 1 川 省冶 金地 质勘查 局 所属 地勘 院 、六 。 五大队、 鑫顺 公司在 矿 区开展 详查 工作 , 项 目相 继开 展地 面高 精度 磁测 、激 电中 梯 、激 电测深、伽玛能谱等多种物探方 法找矿试验研究 ,主要 目的是确定矿区 斑 岩铜 矿 的物探 找矿 标 志 ,建 立 物探勘 查模式 。通过物探工作实施发现 ,矿区 采 用 高精度 磁测 、伽 玛 能谱 圈定斑 岩体 及 划定 接触 带 , 电 中梯 圈定 激 电异 常 , 激 有 效 的缩小 找矿 靶 区 。同时 ,在 成矿有 利 地段 开展 激 电测深 ,推测 矿体 的空 间 赋存位置 ,为工程布设提供依据 ,地质 工 作取 得突 破性进 展 。
收稿 日期 :2 1 - 8 1 0 20— 9 作 者简 介 :何 国平 ( 9 1一 ) 18 ,男 ,湖 北潜 江人 ,物探 工程 师 ,研 究方 向 :磁 法 、电 法勘探
一
1 3— 8
盐 源西 范坪斑 岩铜 矿综 合物 探找矿 模式 及效 果 为 主 ,次为 闪长玢 岩 。大规 模 中酸性 岩 浆活 动 ,同时相伴 大量 热液 活 动 ,为成 矿物 质 的运 移 、富集 创造
7 6 5 1 49
16 24 26 38
85 8
2 3 1 2 ~83 l9 2 8 3 3 l
16 9 4 ~9 5
46 2 51 9
42 2
角闪石 英二 长斑 岩
1 4
1 ~38 . . 9
2 . 5
13 4 2 3 ~I4
96 3
新疆准噶尔西部地区斑岩铜矿找矿前景初探

期侵入岩有超基性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及 浅成侵入体辉绿玢岩。华力西中期侵入岩从超基性 一酸性均发育,侵入最新地层为石炭系,可分为5个 侵入次,第一侵入次为超基性岩、辉长岩、花岗岩,超 基性岩发育,出露在达尔布特断裂附近及唐巴勒一 带,岩石为纯橄榄岩、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含铬铁矿,
万 方数据
圈,圈s圈,囱10
图2 包古图斑岩铜矿地质图
(据有色地质研究所基金项目附图改编) 1.下石炭统包古图组12.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3.花岗斑岩14.花岗 闪长斑岩l 5.石英闪长斑岩,6.闪长玢岩}7.金矿(化)体I 8.铜金矿 (化)体19.铜矿(化)体l lO.断层及编号.
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砾岩、硅质岩、生物灰岩及安山 岩;包古图组(clb)主要为一套浊积岩,岩性为凝灰质 粉砂岩、砂岩、长石砂岩、砾岩、硅质灰岩。 矿区地处南北向希贝库拉斯复背斜东翼,矿区内 未发现明显的次级褶皱。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可 以分辨出三期: 早期近南北向的断裂,该组断裂构造是本区的主 要构造,亦是南北向褶皱的同期构造,规模较大,有些 南北向断裂可以延伸几十千米,主要为压扭性的断
品位0.3×10~。
钻孔中黄铜矿普遍,圈定出数条铜矿(化)体, 铜矿化体厚几十米至数百米不等,铜品位一般(0.1 ~O.5)×10~,最高2.3×10~,伴生钼品位(O.Ol~ 0.03)×10~,伴生金品位(O.1~o.2)×10一。 矿化类型为细粒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网脉状、细 脉状(O.1~50 cm)、大脉状(>50 cm)。在岩体中部 矿化类型主要为细粒浸染状,次为细脉状。岩体东侧 内接触带矿化类型主要为细粒浸染状、网脉状,次为 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大脉状。岩体东侧外接触带矿 化类型主要为细脉状、大脉状,远离岩体(100 m)矿 化类型主要为大脉状,少量细脉状。
豫西八宝山矿区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豫西八宝山矿区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导读:豫西八宝山铁矿区是一个以矽卡岩型铁矿而闻名的老矿区,近期勘查在铁矿体侧向边部新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床,资源量达中型规模,实现了该区域斑岩型矿床的找矿突破。
本文在河南省财政地质勘查项目(豫国土资发〔2018〕22号)资助下,对比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特征,论证了新发现铜钼矿床的成矿岩体特征、矿体形态、矿石结构特征、矿床热液蚀变及分带特征,确认了斑岩型矿床类型。
作者有近6年矿区勘查工作经历,较详细论述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发现过程,总结了找矿经验,为类似矿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0 引言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铜、钼矿来源,因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及重要的学术意义而备受大家重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已在斑岩铜矿的全球空间分布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等诸多方面进行大量研究,经几十年的系统研究,已建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型。
斑岩铜矿床与其他内生矿床相比较,在成矿岩体特征、蚀变特征、矿石特征等方面有其独特特征。
八宝山矿区位于河南省卢氏县潘河乡,是河南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矿床,属老矿区,自20世纪60年代秦岭区测队、豫07队、豫地质四队等多家地勘单位已对本区开展过地质勘查工作(河南省地质局地质四队,1977①),提交了一个中型铁矿床,目前处于开采阶段。
以往勘查工作重点是矽卡岩型铁矿床,未能重视岩体内的勘查工作。
近十几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对八宝山岩体成岩年龄、物质来源、矿床成因方面进行过研究,提出矿区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钼矿床,但缺乏直接证据。
近期完成的“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矿区深部及外围铁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2020②),取得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找矿突破,提交1个中型铜钼矿床(铜金属量10.9万吨,Cu平均品位0.51%;钼金属量4767吨,Mo平均品位0.089%),证实了本矿区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存在。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
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
精装!彩图!内容简介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
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指出了找矿方向。
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等。
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就铜来讲,由于其在岩浆活动中很难参予硅酸盐矿物的 结晶,那么它将滞留在残余熔体中,并且发生初步富集 作 用 。 有 人 推 测 , 若 熔 体 中 初 始 水 含 量 大 于 2.5% 和 Cl/H2O比值为0.03,那么30立方公里的岩浆房将有可能 形成金属量大于100万吨的铜。
在斑岩铜矿床集中区,不同期次和各种规模岩 浆岩分布广泛,极为发育,铜金矿化往往同最年 轻一期的侵入岩相有关。另外,铜金矿床的形成 时间滞后于侵入岩体。
热液蚀变 (1)
一般来讲,斑岩铜金矿床热液蚀变的类型 和强度主要取决于热液体系中金属/氢离子 的比值,其它影响因素包括有压力、温度、 水/岩比值,流体与围岩的组份。
斑岩型金属矿床的特征 (1)
斑岩型金属矿床是“与侵入岩有关金属矿 床”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形成作用与 岩浆活动具密切时空分布关系。鉴于地壳 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在一些矿 集区(或带)很难将斑岩型和其它侵入岩 类金属矿床划分开来。到目前为止,尽管 尚未找到一种较为简单的分类判别准则, 但是矿床地质学家趋同认为,斑岩型金属 矿床应具下述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是一种储量大、品位低、可大规模机械化开 采的矿床。世界铜金属量超过5Mt和58个超大型以上规 模铜矿(包括我国的玉龙和德兴)中有36个为斑岩铜矿。 该类型储量占世界铜储量比例,由60年代的三分之一增 长到目前的一半以上,世界铜产量的一半来自斑岩型铜 矿。据世界103个大型矿床统计,单个矿床矿石储量平 均可达550Mt,Cu平均品位0.4%,高可达0.8%,并能综 合回收多种金属,如Mo、Re、Au、Ag、Pt、Pd等,具有 巨大经济价值。在我国,斑岩型铜矿储量占全国铜矿总 储量比例,由60年代的34%增长到目前的45%。我国4 个特大型铜矿中有3个为斑岩型,2个超大型铜矿均为斑 岩型。
219529152_甘肃北山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以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为例

2023年 4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59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甘肃北山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以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为例吕晓峰(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摘 要: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发现对在北山造山带寻找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地质研究意义。
本文较系统的总结了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而分析了其找矿标志,认为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受斑岩体、韧性剪切和火山机构控制较明显,控制着含矿斑岩体成群、成带分布。
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应加强北山造山带韧性剪切带的找矿勘查工作,是寻找类似斑岩型铜矿床的有利部位。
关键词:北山造山带;斑岩型铜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8-0059-3The Mineralization Law and Prospecting Marks in Beishan Area, Gansu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Ore DepositLYU Xiao-feng(The Second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of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Lanzhou 730020,China)Abstract: The discovery of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in Gongpoquan provides direction for the search for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in the Beishan orogenic belt, which has important geological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then its prospecting signs are analyz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are mo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porphyry bodies, ductile shear and volcanic mechanisms, and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bearing porphyry bodies in groups and zones. In the future prospecting and prospecting work, the prospecting and prospecting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f the Beishan orogenic bel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hich is a favorable part to find similar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Keywords: Kitayama orogenic belt;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the law of mineralization; Prospecting signs收稿日期:2023-02作者简介:吕晓峰,男,生于1982年,甘肃兰州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丘科特卡西部斑岩铜矿化的岩石化学找矿

) % 的 面积 被冲积 层所覆 盖 ( 图 1 o 矿层 约有 3仓 坡地翔 河谷 地面均长 满 了苔 醉植物 矮小的 桦
、
树 0 3
、
很松 和 很少 的落叶松
,
。
冻 土 层的下限位 于
、
球化学环 境中应用 的 可 能性 矿化的地质 位置
。
户
。
现已 确 定延在由浸 入二
0 。 深度 范 围 内; 在透 热性 良 好 一5
、
。
石英 , 辉 柑矿组 合
晌
,
、
黄铜矿 扮 黄铁 矿
进行土壤取 样均有显示 ( 图 1 ) 矿体产在 有抵 锌 异常环绕 的 银 铂 余 银 异 窟 区
、 、
、
也)
黄栩矿 ~ 黝铜矿 斑 铜矿组 合和多硫 化物
矿石 为 浸染 结构 较少为 细
内
。
余 异常 的位 置 虽不那 么单 砰
。
,
但土壤申 余
。
一
0一
_
_ 、
_
曰
:
:
、
_
_
。
上 丫气
, 。
匕 烈
,
二
~
注
,
` 〔 二
C`
I
、
C`
。
、
〔 派大 分别 为 元 素 含 量 的背 歌 泣
、
一级异常
二 级 斗 常 和 最 大 异常
一标 准 因 子
k一 剩 众
含 矿性 系 数
。
大 部分 铜 从 产 于 弱 蚀 变 交代岩 中和含 矿石
英 细脉 强 烈 发育 地 段 内分 矿体 中呈硫化 物形 式 进 入坡 积层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因地质特征分析与找矿远景

代 , 约 占 3 ; 岩铜矿 在空 间 上主 要分 布 在环 太 平 大 5 斑 洋斑 岩铜 矿 带 、 特提 斯 斑 岩 铜 矿 带 、 中亚 一蒙 古 ( 亚 古 洲 ) 岩成矿 带 和印度 成矿带 。其形 成构 造背 景主要是 斑
中图分 类号 : 6 8 4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 4 5 l ( 0 1 0 一 O 3 一 O P 1. 1 B l0— 76 21 )9 l2 3 1 斑 岩型 铜矿 的基本 特征
与直 接控 制斑岩 铜矿 形成 的全球 性 、 区域性 和局部 的板
斑岩型铜矿是指与中酸性斑岩体有关 , 并具有钾 、 氢 蚀变 矿物晕 和铜 、 、 、 、 、 地球化 学晕 岩浆期 钼 银 铅 锌 硫 后 中 一高温 热 液 形 成 的细 脉 浸 染 硫 化 物 铜 ( ) 床 。 钼 矿 该矿 床 以其 规 模 巨大 , 岩 均 匀 矿 化 , 藏 浅 , 于 露 全 埋 适 采, 选矿 回收 率高 , 常伴 有 Mo AuAg等 有益元 素可 并 、 、 综合 利用 等特 点 , 为 世界 上 最 重要 的铜 矿类 型 , 成 因此 直 是矿业 界感 兴趣 的找矿 目标 。 斑岩 铜矿 成矿 的岩 体 主要 是 富 含挥 发 分 的 花 岗质 岩浆 侵 位 至 浅 成 一 超 浅 成 环 境 形 成 小 型 的斑 岩 体 。 Slte17) ii (9 2首先 提 出斑岩铜 矿 的板块构 造成 矿模式 , lo 即斑 岩铜矿 是地 幔与地 壳物质 交换 作用 的产物 , 成矿母 岩主要 为洋 壳在俯 冲作 用过程 中部 分熔 融形 成 的 。ri r—
金 、 和黄铁矿化或铅 、 银 锌硫化物矿化 。斑岩铜矿床的 成 因模式 主要 是指 斑岩 岩 浆侵 位 后 所 发生 的岩 浆结 晶 演化 与蚀 变矿 化作用 。近 几十年 来 , 国地 质学家 主要 各 根据 成矿 物质来 源 的不 同认识提 出了多种成 因模 式 , 其 中具 有代表 性 的有 以下 四种 : 岩浆 成 因模式 、 流成 正 对 因模 式 、 混合 成 因模式 和脉 动喷 发成 因模 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岩铜矿的找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斑岩铜矿的找矿, ,铜矿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缺口最大的金属之一。
我们认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根本解决铜的紧缺问题必须也只能是立足国内。
1斑岩型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矿类型之一众多矿床学家在研究世界铜矿找矿现状,认为斑岩型铜矿是当前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采选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三个特点。
从国外统计的铜矿储量大于500万吨以上的49个铜矿床,斑岩铜矿有26个,占53%。
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斑岩铜矿巨型成矿带都延伸到我国境内,古亚洲斑岩铜矿成矿带,西起乌兹别克,经巴尔哈什湖地区进入我国新疆北部,蒙古和黑龙江至苏联远东地区。
环太平洋斑岩铜矿成矿带分东西两个成矿带,东成矿带主要分布南、北美洲的西海岸;西成矿带,在亚洲大陆东部和沿海,又可分为内、外两个成矿带:内带属岛弧带,北起堪察加经日本、台湾、菲律宾、加里曼丹、西伊里安、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至澳大利亚东海岸,外带北自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延至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至赣东北。
地中海(或特提斯—喜马拉雅)斑岩铜矿成矿带,西起西班牙,经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西部,延至我国青海、西藏,再向南东方向伸入缅甸境内。
基于上述理由,70年代掀起了全国“斑岩铜矿”的找矿热潮,从而发现了西藏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内蒙乌努克吐山等一批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床,江西德兴铜厂、富家坞、朱砂红,黑龙江多宝山进一步研究和重新勘探,大幅度地增加了铜矿储量,扩大了矿床远景。
应该说找矿研究的效果是显著的,成绩是巨大的。
80年代后,世界斑岩型铜矿的找矿仍有不断发现,如智利埃斯康迪达(Escon dida)、印度马兰杰坎德(Malanjkhand)、菲律宾勒班陀(Lepanto)“远东南”(FS E)特大型—大型斑岩铜矿床和富金铜矿床。
我国的斑岩型铜矿找矿虽有所进展,如长江中下游某些矽卡岩铜矿床中伴有斑岩型铜矿化,构成多位一体矿床,或成矿系列。
但总的说来,没有发现规模大、条件好的可供建设的斑岩铜矿床。
就是原已勘查的一些大型斑岩型铜矿也尚未计划上马,究其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斑岩铜矿品位低。
例如江西德兴铜厂铜平均品位%,富家坞含铜平均品位%;朱砂红铜平均品位%;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铜平均品位为%;内蒙乌奴克吐山铜矿铜平均品位%;西藏玉龙铜矿铜品位%~%;马拉松多铜矿铜平均品位%;多霞松多铜矿铜平均品位%。
此外,不少的斑岩型铜矿床由于气候、地形等条件差,尚难利用。
2斑岩型铜矿的富矿综上可知,斑岩型铜矿的开发程度受其矿床质量制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斑岩铜矿床有否富矿存在具有重要意义,是决定能否建设上马的关键。
(1)就斑岩铜矿成矿带的一些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床,在矿体形成后,常形成较厚大的氧化带,构成一定厚度和规模的铜矿次生富集带(见表)。
矿床氧化带一般较发育,尤其次生富集带厚度大,铜品位一般较高1%~2%,且都为矿山首产的地段。
(2)国外的斑岩铜矿的原生硫化矿体铜品位亦有较高的。
资料表明,多期岩浆侵入,多期铜矿化的成矿作用是斑岩铜矿变富、规模变大的主要因素。
例如智利特尼恩特铜矿床,是太平洋东部成矿带最南端的一个特大型铜矿床,金属铜储量达5000万吨,年产精铜28万吨。
第三纪上新世侵入的石英闪长玢岩及其演化后期侵入的次火山岩——英安玢岩,两种岩体侵入第三纪始新世安山岩中,石英闪长玢岩出露面积大小不等。
南部大北部小,地表小往深部变大。
其顶部有电气石角砾岩筒覆盖。
岩石结构由上部的斑状到深部变为粒状。
英安玢岩是重要的成矿岩体,出露范围小,呈不规则的岩枝,分叉状侵入到安山岩中。
随着这两种岩体的侵入,围岩安山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蚀变和矿化。
石英闪长玢岩侵入时,安山岩发生钾化、黑云母化及石英绢云母化蚀变,并使安山岩矿化,含铜达%,接着英安玢岩侵入,使安山岩进一步发生蚀变,主要有钾化、黑云母化,岩石含铜增加到1%。
正是由于这两种含矿岩体的侵入,发生了强烈的蚀变和矿化,形成了巨大的铜矿床。
矿化带NW走向。
矿化带北部和中部,矿体平行英安玢岩,金属矿物主要斑铜矿,黄铜矿和黄铁矿;矿化带南部出现大量石英闪长玢岩,这时斑铜矿不发育,主要为黄铜矿和黄铁矿,它们含量比例大致为1∶1。
智利萨尔瓦多铜矿床,位于智利北部阿塔马省摩尔雷德印第安山,铜金属40 0多万吨。
矿区出露有上白垩统及第三纪火山—沉积岩,第三纪火山岩组成矿床的底板,含矿岩体发生在41×106a。
按其侵入时间的先后,岩石成分的差异依次分为“X”、“K”、“L”三种斑岩,“X”斑岩为最早侵入的斑岩,基质由石英,少量黑云母组成,等粒细粒结构,岩石发生强烈的钾—硅酸盐化蚀变,黑云母有的已绢云母化,斜长石斑晶也发生绢云母化,少部分变成粘土,它是主要的含矿岩体;“K”斑岩接着“X”斑岩之后侵入,由斜长石组成斑晶,故又称斜长斑岩,斑晶粒度变粗,具强烈的蚀变和矿化,也是主要的含矿岩体;“L”斑岩是最后侵入的斑岩,切过上述两种斑岩体,斑晶也是斜长石为主,没有明显的蚀变和矿化。
铜矿体主要产在“K”“X”斑岩中,此外矿体底板的安山岩、流纹岩及眼球状石英斑岩中也有不同程度的矿化。
在远离斑岩体的流纹岩,安山岩中,则出现大量的黄铁矿。
原生硫化矿石平均铜品位%~%。
国外某些斑岩型铜矿氧化带规模智利丘基卡马塔矿床,储量6000万吨;淋滤带深度大,最深达100多米;氧化带厚2~300m;次生富集带最厚500多米,南北减少,也有100m±,最富矿石Cu2%以上,一般1%以上。
原生硫化物矿体往下延伸800m以上,仍有矿化,%~%。
智利丘基北矿(潘帕诺特)矿床,储量400万吨;淋滤带长1600m,宽600m,厚80m %~%;次生富集带Cu1%~2%;原生硫化物矿体长1600多米宽600 m,控制深195m,%。
智利特尼恩特矿床,储量5000 万吨;淋滤带内Cu1%约占矿石储量20%,次生富集带Cu1%~2%,原生硫化物矿体%±,控制深度1200m以上。
智利萨尔瓦多矿床,储量400万吨;淋滤带厚150m;次生富集带发育,目前开采矿体;原生硫化物矿体%~%。
秘鲁塞罗维德矿床,储量782万吨;淋滤带厚150~200m Cu1%;次生富集带厚30~90m,Cu 1%~2%;原生硫化物矿体%~%。
秘鲁夸霍内矿床,储量600万吨;淋滤带最大厚100m,平均厚15m;次生富集带厚20m。
秘鲁托克帕拉矿床,储量400万吨;次生富集带厚0~150m,最高Cu 2%。
墨西哥拉卡里达德矿床,储量455万吨;淋滤带厚10~270m,Cu %~%;次生富集带厚几十米至250m,Cu %~%;原生硫化物矿体,Cu %~%。
蒙古额尔德图音鄂博矿床,储量255万吨;淋滤带厚30~60m;次生富集带厚200m Cu 1%~2%,最高5%~7%。
哈萨克斯坦科翁腊德矿床,储量>790万吨;淋滤带厚0~80m,%~%;氧化带厚~60m;次生富集带厚15~270m(平均130~140m),%~2% ;原生硫化物矿体从离地表150~300m深度开始,已追索到600~650m深度。
秘鲁塞罗维德铜矿为南秘鲁铜矿带的重要矿床,也是秘鲁目前最大的斑岩铜矿床。
金属铜储量782万吨。
矿区出露地层有前寒武纪片麻岩,古生代沉积岩和侏罗纪火山—沉积岩,第三纪早期有闪长岩,接着是花岗闪长岩呈岩基沿北NW 方向侵入,铜矿床即位于此岩基的东南端。
花岗闪长岩有先后两期,此后有英安斑岩、二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小侵入体沿NW向构造带分布,随后还有一连串的电气石—石英角砾岩筒产出。
英安斑岩、二长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次火山岩侵入体为主要成矿期。
成矿时代为×106a。
矿体主要赋存在这些小侵入斑岩中,电气石-石英角砾岩筒也有部分矿体,小部分矿体产于早期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前寒武纪片麻岩中。
原生铜矿石含Cu %~%,平均%.。
秘鲁夸霍内铜矿,铜储量600万吨,平均含Cu 1%,是目前秘鲁最大的露天铜矿山。
区内出露大片上白垩统到下第三纪的火山岩,第三纪渐新世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粗安斑岩等多期多次侵入到围岩安山岩中。
主要成矿期是后期演化产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粗安斑岩,面积仅为小岩体,含矿最多的岩石是石英粗安斑岩,其次石英二长斑岩。
以上斑岩铜矿实际材料表明,在多旋回,多次侵入成矿条件下,斑岩型铜矿化与次火山岩型铜矿化迭加,可以形成品位较富,规模大的铜矿床。
我国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如城门山、武山、丰山洞、安基山等铜矿,喷流—沉积型铜硫矿、矽卡岩型铜矿和斑岩型铜矿多次成矿作用形成多位一体的成矿系列,从而提高了矿区铜的平均品位,扩大了铜矿床规模。
3我国斑岩型铜矿的找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矿山,矿业开发必需按市场规律运作,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生产矿山是没有出路的,也不可能维持下去。
因而,作者认为斑岩铜矿找出路在哪里关键是富矿问题,不解决斑岩铜矿富矿的找矿问题,找出的贫矿,不能露采的斑岩铜矿只能是呆矿。
国内外学者曾对斑岩铜矿分类、构造环境、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化分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等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和专门论述。
遗憾的对斑岩型铜矿富矿的研究方面的论文极为鲜见。
因此,斑岩型铜矿今后的研究应着重富矿形成条件1)斑岩型铜矿与矽卡岩型铜矿、喷流—沉积型铜矿、次火山岩型铜矿伴生的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的研究。
自程裕淇等人1979年提出矿床成矿系列问题以来,引起地质界同仁的关注,在一些已知矿床和矿区内,又发现了很多新的矿种和新的矿化类型,这不仅在成矿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在开拓找矿思路,扩大找矿远景,提高矿山经济效益都具有重大意义。
事实表明,一个成矿带中,每个矿床由于自然界的复杂性,地质条件的差异,成矿系列,矿化组合也有不同,上述四种铜矿类型,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如城门山、武山铜矿为喷流—沉积型铜矿、矽卡岩铜矿、斑岩铜矿三位一体成矿系列;丰山洞铜矿则为矽卡岩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成矿系列;铜录山铜矿则仅以矽卡岩铜矿为主,并无其它伴生的铜矿。
又如大兴安岭东坡铜矿带,连花山铜矿、布敦花铜矿、闹牛山铜矿、好力宝铜矿都可见斑岩型铜矿和次火山岩铜矿在一个矿区共存,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上述矿区斑岩型铜矿仅是矿化,无工业意义。
因而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成矿系列主导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多期岩浆成矿作用,多种的富集成矿作用等地质条件,以期达到什么地质情况下,可能形成什么矿化组合的成矿系列,从而有效地指导找矿实践。
(2)加强斑岩型铜矿形成后次生氧化带特征,次生富集带发育主要因素研究。
由前述国外某些斑岩型铜矿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条件:南美洲智利北部和南部年降雨量都在250mm以下,气候干燥,有的甚至为沙漠—半沙漠性气候,因为降雨量少,不易造成铜在地表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