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合集下载

斑岩铜矿的找矿

斑岩铜矿的找矿

斑岩铜矿的找矿, ,铜矿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缺口最大的金属之一。

我们认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根本解决铜的紧缺问题必须也只能是立足国内。

1斑岩型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矿类型之一众多矿床学家在研究世界铜矿找矿现状,认为斑岩型铜矿是当前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采选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三个特点。

从国外统计的铜矿储量大于500万吨以上的49个铜矿床,斑岩铜矿有26个,占53%。

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斑岩铜矿巨型成矿带都延伸到我国境内,古亚洲斑岩铜矿成矿带,西起乌兹别克,经巴尔哈什湖地区进入我国新疆北部,蒙古和黑龙江至苏联远东地区。

环太平洋斑岩铜矿成矿带分东西两个成矿带,东成矿带主要分布南、北美洲的西海岸;西成矿带,在亚洲大陆东部和沿海,又可分为内、外两个成矿带:内带属岛弧带,北起堪察加经日本、台湾、菲律宾、加里曼丹、西伊里安、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至澳大利亚东海岸,外带北自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延至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至赣东北。

地中海(或特提斯—喜马拉雅)斑岩铜矿成矿带,西起西班牙,经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西部,延至我国青海、西藏,再向南东方向伸入缅甸境内。

基于上述理由,70年代掀起了全国“斑岩铜矿”的找矿热潮,从而发现了西藏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内蒙乌努克吐山等一批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床,江西德兴铜厂、富家坞、朱砂红,黑龙江多宝山进一步研究和重新勘探,大幅度地增加了铜矿储量,扩大了矿床远景。

应该说找矿研究的效果是显著的,成绩是巨大的。

80年代后,世界斑岩型铜矿的找矿仍有不断发现,如智利埃斯康迪达(Escon dida)、印度马兰杰坎德(Malanjkhand)、菲律宾勒班陀(Lepanto)“远东南”(FSE)特大型—大型斑岩铜矿床和富金铜矿床。

我国的斑岩型铜矿找矿虽有所进展,如长江中下游某些矽卡岩铜矿床中伴有斑岩型铜矿化,构成多位一体矿床,或成矿系列。

但总的说来,没有发现规模大、条件好的可供建设的斑岩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胡树起;马生明;刘崇民【摘要】斑岩型铜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随着矿业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查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变得愈来愈重要.为此,在收集整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过去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包括地球化学特征、勘查方法、异常评价及找矿标志等方面.以富家坞铜矿为例,介绍斑岩型铜矿的最新研究进展.%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pper deposit type in 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in mineral explor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ased on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xploration geochem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which include such aspects a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xploration methods, anomaly evaluation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Exemplified by the Fujiawu copper deposi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1(035)004【总页数】7页(P431-437)【关键词】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异常评价;勘杳方法;找矿标志【作者】胡树起;马生明;刘崇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斑岩型铜矿床是世界最主要的铜矿床,占世界铜矿总探明储量的55%左右[1],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铜矿床类型之一,其探明铜金属储量占我国铜储量的35.53%[2],在各类型的资源储量中居第一位,是我国铜金属生产中最主要的开采对象。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斑岩型铜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近年来对斑岩型铜矿研究的一些进展。

主要包括斑岩型铜矿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及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以及过渡岩浆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般成矿模式。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模式岩浆演化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

这类矿床存在4个特点:一大二贫三易选四露天。

尽管其品味低,但其规模巨大,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选矿回收率高,并且常伴有Mo、Au、Ag等有益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一、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1.基本地质特征斑岩型铜矿是与陆相次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斑岩型铜矿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

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

斑岩铜矿矿床具有明显的线性分布特征,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分布都不是独立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常与同一类型的几个矿床共生。

2.围岩蚀变特征斑岩铜矿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蚀变带普遍存在,并具明显的分带性。

斑岩铜矿有其特征的蚀变组合及其分带模式,俗称“大白菜模式”,由内到外依次为: 石英内核→钾化带( 黑云母—钾长石带) →似千枚岩化带( 绢云母—石英带) →泥化带→青磐岩化带。

石英内核是早期岩浆结晶的产物;黑云母—钾长石的交代现象是一种阳离子交换反应;石英—绢云母带围绕和部分叠加在钾化带上,由于它与泥化带往往赋存在内部钾化带和外部青磐岩带之间,故也称之为中间带,其特点是钾长石和斜长石均绢云母化,角闪石和部分黑云母也变成了绢云母、黄铁矿、金红石等;泥化带(高岭石—蒙脱石化)的斜长石变化最为明显,靠近矿体的斜长石多蚀变成为高岭石。

二、全球分布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从世界已知斑岩铜矿分布情况看,大致分为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中亚成矿带)3个全球性成矿域。

斑岩型铜矿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斑岩型铜矿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2.2在岩浆侵位和热液演化过程中导致金属铜富集的关键因素是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还是岩浆(长英质岩浆和铁镁质岩浆)的混合作用?金属铜是如何从岩浆中进入流体,从而发生大规模沉淀?其过程与岛弧环境斑岩铜矿金属铜的沉淀机制有何差异?
2.3在大陆内部的演化过程中,岩石圈的持续性阶段伸展或者伸展-挤压-伸展交替的背景对陆内斑岩铜矿的形成有何制约因素?大陆内部不同的构造-岩浆演化方式和不同演化阶段,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类型有何差异?阶段性的隆升和剥蚀能否是陆内伸展环境斑岩铜矿形成的重要因素?
2.6 Houetal.(2015源自)对华北中生代伸展背景下木吉村斑岩铜矿角闪岩的结果表明角闪石中Cu的含量为Cu含量17×10-6~60×10-6,与原始弧岩浆中Cu的含量基本一致,从而得出木吉村斑岩铜矿形成于正常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Piqueretal.(2017)认为伸展环境下斑岩铜矿的规模可能较小,但是可以形成大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但是,从华南地区德兴斑岩矿床的规模和品位来看,陆内伸展背景形成大型斑岩铜矿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因此,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陆内伸展型斑岩铜矿具有形成大矿、高品位矿床的潜力,那么什么条件下可以形成高品位的大型矿床?陆内伸展背景高品位大型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岩浆源区是否富含金属物质的关系如何?
2我国斑岩铜矿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文以我国华南陆内伸展型斑岩铜矿为例,作者认为,陆内伸展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可能有以下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2.1与俯冲以及后俯冲伸展型斑岩铜矿相比,陆内伸展型斑岩铜矿岩浆起源的诱导机制是什么?金属铜的来源是哪里?大规模铜矿的形成是受控于富铜的岩浆源区还是受控于岩浆-热液过程?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地壳物质的混染(包括早期侵位的岩浆岩及其上升通道中围岩)对形成大型斑岩铜矿有何影响?何种作用导致了陆内伸展环境形成不同金属组合的矿床?新生地壳?古老地壳?还是古老的岩石圈地幔和新生的岩石圈地幔?

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

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
( 西 北 有 色地 质 勘 查 局 七 一 三 总 队 , 商洛 7 2 6 0 0 0 ) Nhomakorabea摘

池 沟 矿 区位 于南 秦 岭 礼 县 一 柞 水 海 西 褶 皱 带 东 段 , 受 山 阳一 凤 镇 断 裂 控 制 , 矿 区 内 发 育 燕 山 期 中 酸 性 小 岩体 群 。铜 矿 体 主 要 赋 存 于 黑 云 母 二 长 花 岗岩 、 石英闪长岩、 石 英 闪长 玢 岩 及 池 沟组 地 层 中 , 矿 区 内 围岩 蚀 变 强烈 , 分 布 范 围较 大 , 且 具 有 明显 的分 带特 征 。铜 矿 化 呈 细脉 状 、 浸染状 、 细 脉浸染状分布 , 表 现 出 典 型 的 斑 岩 型 铜 矿 特 征 。 通 过 地 质 调查 和 物 化探 异 常 对池 沟 矿 区 的 地质 特 征 分 析 , 认 为 该 矿 区 找 矿 前 景 广
第 4卷
第 1 期




Vo l _ 4 No. 1
2 0 1 3年 1 月
MI NERAL EXPL0RAT1 0N
J a n u a r y . 2 01 3
陕 西 池 沟 斑 岩 型 铜 矿 地 质 特 征 与 找 矿 前 景 分 析
刘 凯, 李剑斌 , 任 涛 , 王 向阳, 张 西社 , 王 超
[ 第 一作 者 简 介 ] 刘 26
凯, 男, 1 9 8 6年 生 , 学士 , 现 主 要从 事 金 属 矿 产 勘 查 工 作 。
第 4卷
第 1 期
刘 凯 等 : 陕 西 池 沟 斑 岩 型 铜 矿 地 质 特 征 与 找 矿 前 景 分 析
函 圈 z回 s固 圈 s回 固 ,固 s圈 固 o 圆 一 口 , 圈 ・ 团 口 s 囡 1 6 回 国 s 固 2 0 z 口 2 2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斑岩型铜矿床是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埋藏浅、成群成带出现,矿石易选,可综合利用元素多等特点,在已探明的铜储量中斑岩型铜矿居首位。

近年来斑岩铜矿的发现与有关找矿实践与研究说明,斑岩铜矿在国内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成矿类型,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本文通过对斑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并对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和前景进行了相关分析。

标签: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前景1斑岩铜矿床主要地质特征(1)斑岩铜矿形成主要与钙碱性花岗岩类有关,成矿斑岩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含矿岩性成分范围较宽,可以是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

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顶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有利。

(2)斑岩铜矿形成环境主要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次为岛弧,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两板块接触缝合带是矿床形成的有利地区。

矿床受区域断裂-构造带控制,故常呈带状分布。

矿体常受次一级构造控制,即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层间裂隙、片理、原生裂隙等)。

(3)矿床的围岩蚀变很明显,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

常具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

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

(4)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

斑岩型铜矿床一般矿化品位较低,形成深度较浅。

但矿化均匀,矿化分带明显,矿石构造以细脉侵染状为主,也有致密块状、角砾状等。

矿石选、冶性能好,矿床工业利用价值高。

2斑岩铜矿矿床成因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赞同斑岩型矿床矿质和成矿热液是由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及侵位后的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析出,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例如,如果热流体中的K++Na+/H+的比值偏 低,那么钾、钠和钙-铝硅酸盐矿物(如长 石、云母等)就会变得不稳定;
岩浆蒸气的饱和可导致酸性热流体的形成, 进而产生泥岩化蚀变。蚀变矿物流体包裹 体研究结果表明,含矿流体多以富硫和氯 为特征。
热液蚀变(2)
钙-碱质和碱质斑岩铜矿床在热液蚀变类型 与分带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前者代表 性蚀变分带为中心钾化带(次生黑云母或 钾长石),向外为似千枚岩化(绢云母和 石英),然后是青盘岩化(绿帘石、绿泥 石和钠长石),最外侧为未蚀变岩石。碱 质类金矿床的蚀变岩多呈补丁状分布,中 心地带为钾长石或钠长石蚀变,外侧广泛 分布有青盘岩化。
矿化特点
图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及其分带
图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石构造及其分带
成矿作用 (1)
一般来讲,斑岩型金属矿床多与I型黑云母或角闪石花 岗岩类浅成侵入岩体有关,是深位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比之下,花岗岩类金属矿床(如部分钨、锡和钼矿床) 多与S-型白云母花岗岩有关,它们是地壳物质深熔作用 的产物。
多宝山铜矿围岩蚀变带线型分布
构造环境
大多数斑岩铜矿床都产在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部 位,特别是大洋板块与古陆块俯冲带的陆块一侧。 这些交接部位通常发育有深断裂,其切割深度可 达岩石圈。
大约有85%的斑岩铜金矿床与俯冲板块的张性构 造活动有关,低角度和快速的板块俯冲是超大型 斑岩铜金矿床形成的关键所在。部分地质学家也 指出,斑岩铜矿床是局部岩浆活动的产物,与板 块俯冲的角度和速率毫不相干。
在部分矿区,风化淋滤可以造成金属元素次生富集; 绝大多数斑岩型铜矿床以规模巨大和品位偏低为特征,
一般来讲,铜矿石储量至少为2000万吨,铜的品位为 0.1%或更高;

中国大陆环境典型斑岩型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模型研究进展(代序言)

中国大陆环境典型斑岩型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模型研究进展(代序言)
21 0 2年 8月
Au u t 0 2 g s ,Fra bibliotek 1 矿



MI NERAL POS TS DE I
第 3 卷 第 4 期 1 3 4 : 4 -6 6 1() 6 5 4
中 国 大 陆 环 境 典 型 斑 岩 型 矿 床 成 矿 规 律 和 找 矿 模 型 研 究 进 展
境斑岩矿床 , 因形成时俯冲已经终止 , 其岩浆起源及成矿物质来源很难再用俯 冲模式解释。正基于此 , 大陆 环 境含 矿斑 岩 的起源 , 引起 国 内外学 者 的广泛关 注 。经过 近 十年 的研 究 , 大多 数学 者倾 向于认 为产 出于 大陆 环境 、 具有埃达克岩特征的含矿岩浆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然而, 加厚下地壳熔融模型在解释形成 斑 岩铜 矿所需 水 、 金属 及硫 的来 源时 , 却遇 到 了挑战 。原 因有 4点 : 以榴辉 角 闪岩或 角 闪榴 辉岩 为主要 成 ①
床低得多 , 因为后者的形成有板片流体的直接参与 , 可在此过程被大量带人 , s 但这也与实际观察不符 , 如驱 龙铜 矿床 的硫 酸盐 总量 巨大 , 贯穿成 矿 的全过 程 。 并
对 大陆环 境斑 岩铜 矿床 的地 质特 征 ( 如构造 控制 、 蚀变 、 化等 ) 矿 及成 矿过 程 的认 识 , 仍处 于初级 阶段 , 需 要更 多 立典式 研究 加 以丰 富 。同时 , 大陆 环境斑 岩铜 矿床 的勘 探 , 否 可 以借 鉴弧环 境斑 岩铜 矿勘探 的方 法 是 呢?如 不能 , 如何 对大 陆环境 斑 岩矿床 进行 勘探 ?针 对 这些 问题 , 目前 开 展 的工 作 相对 较 少 。总 之 , 为 斑 作 岩 铜矿 床 的一种新 类型 , 陆环 境斑岩 铜 矿 的研 究及 勘探 仍存 在许 多未 完全解 决 的问题 。近年 来 , 大 我们 团 队 在“ 中国大陆 环境 典型斑 岩 型矿 床 的成 矿规 律 和找矿 模 型 ” 土资 源部 行 业科 研专 项 的资助 下 , 西藏 冈底 国 对 斯地 区 、 江西 赣东北 地 区及浙 江安 吉地 区 的斑岩 矿床 开展 了大 量研 究工 作 , 并取 得 了一些 重 要 进展 , 专 辑 本 便是 这 些进展 的初 步集 成 。专辑 中受行 业 专项 资助 的文章 , 及到含 矿斑 岩年 代学 、 涉 地球 化学及 起 源演化过 程 、 型矿床 的蚀 变矿 化特 征及 流体演 化 过程 , 典 以及 区域及 矿 区尺度 此类 矿床 的勘查 方 法等 。 针 对西藏 冈底 斯地 区 , 增谦 等 (02 详 细综述 了西 藏 冈底 斯碰 撞 带斑 岩 成 矿 系统 的形 成 地质 背 景及 侯 21 ) 含矿 斑 岩 的起 源演 化过 程等 。通 过对含 矿 斑岩地 球化 学 及 同位 素地 球 化学 特征 的研 究 , 出 了碰 撞 阶段 的 提 斑岩 矿床 含矿 斑岩起 源及 成矿 物质 来源 新模 型 ; 合 区域 构 造 一 浆分 析 , 出 了大 陆碰撞 过 程 中斑 岩 型 矿 结 岩 提 床形 成 的地球 动力 学模 型 。同时 指 出 , 冈底 斯斑 岩岩 浆一 热液 一 矿 系统受 控 于斑 岩 就位 的地壳 环境 : 斑 岩 成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热液蚀变 (1)
§一般来讲,斑岩铜金矿床热液蚀变的类型 和强度主要取决于热液体系中金属/氢离子
的比值,其它影响因素包括有压力、温度、
水/岩比值,流体与围岩的组份。
例如,如果热流体中的K++Na+/H+的比值偏 低,那么钾、钠和钙-铝硅酸盐矿物(如长 石、云母等)就会变得不稳定;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我国斑岩型铜矿床(含浅成低温 热液型)分布
§ 斑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 广泛分布是环太平洋、特提斯和中亚三大巨型成矿域 的共同之处,它们提供了贵金属与有色金属的重要来 源,均跨入我国部分省区。
§ 环太平洋成矿域:华南德兴、紫金山,东北团结沟、 东安、小西南岔等;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斑岩型金属矿床的特征(2)
§ 矿化在斑状侵入岩及围岩中呈浸染状或细网脉状产出;
§ 无论在空间分布上,还是在形成时间上,金属矿化与浅 成侵入岩具密切关系;
§ 大多数含矿侵入岩为钙碱或碱性岩浆岩系列;
§ 岩浆岩组合为斑状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或闪长岩-正长岩;
§ 与钼矿床有关的侵入岩大都为钙-碱性长英质火成岩;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 找矿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1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斑岩型矿床(porphyry deposits)是指品 位低但规模大,且主要产于斑岩中及其 内外接触带附近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 以斑岩性型铜矿最有意义。
§ 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发现了第一个斑岩 型铜矿,即至今仍负盛名的宾厄姆 (Bingham)铜矿。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我国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特点
① 可分为面型和线型两种 面型—岩体为中心 (玉龙、城门山、乌奴格吐山) 接触带为中心 (德兴) 线型—受构造控制,沿一定方向延伸 (多宝山、东
昆仑卡尔却卡、乌兰乌珠尔) ② 具有较强的石英化作用 ③ 似千枚岩化带最重要、最普遍 ④ 泥化带一般不发育(玉龙除外)
岩浆蒸气的饱和可导致酸性热流体的形成,
进而产生泥岩化蚀变。蚀变矿物流体包裹
体研究结果表明,含矿流体多以富硫和氯
为特征。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热液蚀变(2)
§钙-碱质和碱质斑岩铜矿床在热液蚀变类型 与分带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前者代表 性蚀变分带为中心钾化带(次生黑云母或 钾长石),向外为似千枚岩化(绢云母和 石英),然后是青盘岩化(绿帘石、绿泥 石和钠长石),最外侧为未蚀变岩石。碱 质类金矿床的蚀变岩多呈补丁状分布,中 心地带为钾长石或钠长石蚀变,外侧广泛 分布有青盘岩化。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热液蚀变(3)
§ 青盘岩化是在弱水化条件下形成的,中性斜长石 多蚀变为钠长石、绿帘石、碳酸盐和蒙脱石,镁
铁质矿物多为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或透闪石 所取代,相比之下,石英和钾长石较为稳定;
§ 随着水化作用的增强,石英、高岭石、绿泥石和 少量粘土矿物的出现标志着泥化的存在。在许多
显增高,镁铁质组份相对减少,其中最常见的镁铁矿物
为角闪石和黑云母,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磷灰石、锆
石和褐帘石。
§ 在岩石化学方面,含矿斑岩体的SiO2,TiO2含量相对较 高,并且见有斜方辉石或刚玉标准矿物分子。含矿侵入
岩的87Sr/86Sr初始比值变化范围为0.704-0.706,属幔
PPT文档源演模板或深源岩浆上侵定位的产物。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成矿作用 (3)
§ 氯对成矿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它在铜迁移中的重要性。业已证明, 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当水达到过饱和后会出现三个相,即结晶相、 熔体相和以水为主的流体相。由于铜在高温( > 400 ℃) 下呈氯络 合物形式迁移,因此当流体相出现后,铜在流体及熔体相之间的分 配,主要取决于氯在这两个相中的分配系数及岩浆中氯的初始含 量。分配到流体相中的氯越多,则进入到流体相中的铜也越多,成 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 实验研究还表明岩浆中硫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氧化 状态以及FeOt (全铁)的含量有关。岩浆的温度及铁含 量越高,硫的溶解度也越高。压力越高,硫的溶解度也越 高。有些研究者认为与斑岩铜矿有关的岩浆中的硫除来 自地幔深处外,尚有一部分“额外”来源。即认为来自 海水硫酸盐及海底岩石中的硫化物,来自岩浆通道附近 的蒸发岩层;或者由岩浆混合作用所带来。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矿化特点
• 图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及其分带 带
PPT文档演模板
图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石构造及其分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含矿侵入岩特征
§ 大多数含铜金斑岩属安第斯型(Andinotype)(又可称 I型或磁铁矿型)花岗岩类侵入岩。
§ 含矿侵入岩体的规模变化很大,它们既可呈群或带出现, 也可作为单独的复式岩体存在,其侵位深度多为2km, 最深达4~6km。从矿物组份上看,含矿侵入岩多为中-偏 酸性火成岩,从岩体的边部到中心,长英质矿物组份明
化带;1- 断层;2- 环状断裂系统 3- 火山管道构造 4- 爆发角砾岩筒;5- 地质界线;
PPT文档6演-模板蚀变带界线;7- 铜矿化;8- 钼矿化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PPT文档演模板
多宝山铜矿围岩蚀变带线型分布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构造环境
§ 大多数斑岩铜矿床都产在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部 位,特别是大洋板块与古陆块俯冲带的陆块一侧。 这些交接部位通常发育有深断裂,其切割深度可 达岩石圈。
大约有85%的斑岩铜金矿床与俯冲板块的张性构 造活动有关,低角度和快速的板块俯冲是超大型 斑岩铜金矿床形成的关键所在。部分地质学家也 指出,斑岩铜矿床是局部岩浆活动的产物,与板 块俯冲的角度和速率毫不相干。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构造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全球范围内三个重要的斑岩型铜矿成矿域 •环太平洋成矿域 、特提斯成矿域、中亚成矿域
§ 特提斯成矿域:藏东江达地区,有玉龙、多霞松多、 莽总、马拉松多等铜矿床等;
§ 中亚成矿域:中亚东部满洲里乌奴格吐山大型铜矿床、 多宝山,额仁陶勒盖、四五牧场铜矿(浅成低温),中 亚西部哈萨克斯坦阿克图盖等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新 疆土屋、蒙古额仁陶勒盖等;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成矿作用 (1)
§ 一般来讲,斑岩型金属矿床多与I型黑云母或角闪石花 岗岩类浅成侵入岩体有关,是深位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比之下,花岗岩类金属矿床(如部分钨、锡和钼矿床) 多与S-型白云母花岗岩有关,它们是地壳物质深熔作用 的产物。
§ 尽管各金属矿床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 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蚀变带普遍存在,并具一定的分 带性;
§ 在部分矿区,风化淋滤可以造成金属元素次生富集;
§ 绝大多数斑岩型铜矿床以规模巨大和品位偏低为特征, 一般来讲,铜矿石储量至少为2000万吨,铜的品位为 0.1%或更高;
§ 主要斑岩金属矿床类型为,斑岩铜矿床、斑岩铜钼矿床、 斑岩铜金钼矿床、斑岩金矿床和斑岩钼矿床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乌奴格吐山铜(钼) 矿床地质略图
•Q 4- 第四系;Clm - 古生代安山岩、结晶灰岩;NiP- 次英安质角砾熔岩;CiP- 二长花
岗斑岩;KiP- 次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CB- 黑云母花岗岩;ALöDL- 安山玢岩、闪长玢
岩;KP- 流纹斑岩;I- H- 水云母化带;Q - S- H- 石英绢云母化带;Q - Kf- 石英-钾长石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斑岩型金属矿床的特征 (1)
§斑岩型金属矿床是“与侵入岩有关金属矿 床”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形成作用与 岩浆活动具密切时空分布关系。鉴于地壳 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在一些矿 集区(或带)很难将斑岩型和其它侵入岩 类金属矿床划分开来。到目前为止,尽管 尚未找到一种较为简单的分类判别准则, 但是矿床地质学家趋同认为,斑岩型金属 矿床应具下述地质特征。
§ 含矿侵入岩体大都为复式侵入杂岩,金属矿化仅与其中 某一期侵入岩有关;
§ 矿化与岩脉群和角砾岩管伴生,角砾组份复杂;
§ 含矿侵入岩体及围岩均遭受到强烈的断裂与破碎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斑岩型金属矿床的特征(3)
§ 尽管大多数矿化地段受断裂控制,但是在一些矿床中, 浸染状金属矿石占有很高的比例;
§ 以斑岩型铜矿为例。
PPT文档演模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斑岩型铜矿床研究的重要性
§ 斑岩型铜矿是一种储量大、品位低、可大规模机械化开 采的矿床。世界铜金属量超过5Mt和58个超大型以上规 模铜矿(包括我国的玉龙和德兴)中有36个为斑岩铜矿。 该类型储量占世界铜储量比例,由60年代的三分之一增 长到目前的一半以上,世界铜产量的一半来自斑岩型铜 矿。据世界103个大型矿床统计,单个矿床矿石储量平 均可达550Mt,Cu平均品位0.4%,高可达0.8%,并能综 合回收多种金属,如Mo、Re、Au、Ag、Pt、Pd等,具有 巨大经济价值。在我国,斑岩型铜矿储量占全国铜矿总 储量比例,由60年代的34%增长到目前的45%。我国4 个特大型铜矿中有3个为斑岩型,2个超大型铜矿均为斑 岩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