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2019届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

第24课 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中的贸易变化,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
①时间不符合,中国入世在2001年,④由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
2.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7年中国向外国银行开放银行市场,一批外资银行在中国建立。
对此看法错误的是()A.世贸组织是致力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B.这意味着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最终完成C.这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压力和严峻挑战D.这有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自身的竞争能力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中国入世以后,国内一些企业、产业将会面临竞争甚至冲击,C、D两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银行市场的开放,说明中国与世界接轨进一步发展但不是完成,故选B。
3.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是因为( )A.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B.中国市场将成为开放统一的市场C.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基本饱和D.中国政府不再调控市场经济活动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的原因,A项是影响,C、D两项与史实不符。
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
4.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广大企业来说,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这里所说的“机遇”主要是指中国的企业( )A.获得了与国际公司直接竞争的机会B.将更多地履行多边贸易体制的义务C.有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D.可以走出国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解析:C。
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正确理解。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参与世界竞争;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会使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自我小测: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Word版含解析

自我小测一、选择题1.“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她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
”中国能从“前门”走进联合国主要是因为取得了( )A.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B.广大亚洲国家的支持C.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支持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2.1971年11月8日,周恩来再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这里的“中国人来了”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尼克松访问中国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人可以自由地出入美国3.1971年7月,秘密访华的基辛格告诉周恩来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
美国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B.促进大陆与台湾的和解C.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D.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下图的情景被称作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导致二人“握手”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中苏关系恶化③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1970年美国总统在外交咨文中指出:“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的观点。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美国总统的观点( ) A.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敌视B.延续了美国政府一贯的对华立场C.透露出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意愿D.意味着中美之间的障碍已经消除6.据美国解禁的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美国的恼怒主要是由于田中角荣访华(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打破了美国在外交上对日本的控制C.阻挠了中美关系的改善D.是对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公然否定7.自1990年到2008年11月,中国共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2项,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
高二历史走进世界贸易组织单元测试题答案

高二历史走进世界贸易组织单元测试题答案高二历史走进世界贸易组织单元测试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世贸组织表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B.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C.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D.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各成员处理贸易关系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A.非歧视原则B.透明度原则C.自由贸易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3.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A.秘书处B.事会C.部长级会议D.各专门委员会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应承担的义务包括①进一步降低关税②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③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④享受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瓜果、肉类等频遭绿色壁垒。
据此回答5-6题5.上述材料表明A.注重质量是商品生产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B.只有注重商品质量,才能保证其价值的实现C.没有质量保证的商品只能在国内市场流通D.农产品的质量决定其价格6.针对这种情况,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快绿色产品发展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快我国绿色产品的发展。
农业部的做法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A.加强了政策和信息方面的引导B.加大对农业的直接管理力度C.加强了与国际组织的沟通D.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7.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我国要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实行这一措施是为了A.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B.奠定我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基础C.迎合发达国家的要求D.改善我国的就业状况8.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组织是A.世界贸易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欧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简答题9.加入WTO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使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享受更多的国际贸易权利;同时也面临国际竞争的严峻考验,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
问题就发展经济而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10.江泽民主席曾指出,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所作出的战略决策。
高一历史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试题

高一历史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试题1.《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说:“如果没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APEC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在闽粤两省设立四个经济特区【答案】C【解析】本题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为切入点,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融入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的标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中国对外开放近入新阶段2. 2012年10月10号,美国商务部做出仲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中国政府如果想反对美国的这一不正当制裁,可以通过进行磋商解决的机构组织是A.联合国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贸组织D.世界银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中美两国在世界贸易方面的纠纷,有权解决这一方面问题的国际组织应是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
所以应选C。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
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解析】A不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可追溯到新航路开辟时期;B不对,上述组织带有全球性而非区域性;C不对,发展中国家仍在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D符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此选D.【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点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1.阅读下列有关极端全球主义者的描述:请判断以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 )A.“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
”B.“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
”C.“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
”D.“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号。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化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极端全球主义者的总的观点是民族国家的终结,结合选项,符合这一主旨的是B项。
A、C、D三项认识到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但并不主张终结国家的存在,不符合题意。
2.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经济全球化。
你认为这种观点A.正确,因为经济全球化正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B.不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正确,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参与进来D.错误,发展中国家应无条件支持【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全球化尽管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甚至会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而且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题中观点不正确,故B项正确,AC项错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不应无条件的支持,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3.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材料有效获取与解读信息、概括分析的能力。
高二历史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试题

高二历史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试题1.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萨畎斯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
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
”与他评价的事件相符合的历史现象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欧洲联盟的成立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与题干“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的信息不符,排除;欧洲联盟主要是欧洲国家,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是北美三国,与“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的信息不符,故B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以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为宗旨,它有利于削减关税壁垒,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
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 000亿美元的嫁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内容“赔上……”分析,作者认为中国加入世贸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作者忽视了入世的积极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机遇也是挑战。
对世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对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选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
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影响同步练习 大象版

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影响同步练习大象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中国与关贸总协定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方B. 1950年,在美国压力下,台湾当局退出了关贸总协定,表明中国不再是该组织创始缔约方成员C. 1986年,中国政府正式向关贸总协定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D. 1996年,中国由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答案:B2.下列对中国“复关”和“入世”的艰难进程和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1994年日内瓦谈判是中国复关历程中最为紧张激烈和最具实质性的一次谈判B.日内瓦谈判由于主要缔约方缺乏足够的政治诚意且漫天要价而最终失败C.1999年,中美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D.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协议是中国对美国作出原则性让步的结果答案:D3.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会议协商一致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
下列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自身需要②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③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⑤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⑤答案:B4.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协商一致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A.以发展中国家地位加入世贸组织B.以发达国家地位加入世贸组织C.以一般国家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以中等发达国家地位加入世贸组织答案:A5.中国是在哪一年世贸组织哪一次部长级会议上被接受加入世贸组织的A. 1999年北京B.2001年多哈C.2001年乌拉圭D.1999年西雅图答案:B6.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是①加入世贸组织,世贸组织成员国将减少或取消对我国传统产品实行贸易歧视措施②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③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④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防止外国进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⑤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我国商品的出口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A7.下列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给中国带来的利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于在政治上树立中国守规则、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消除国际社会对崛起的中国的疑虑B.利于使中国融入以市场经济为主流的世界经济之中,取得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发言权C.利于维护中国的经贸权益,缓解双边贸易纠纷给中国带来的压力D.将有利于保护国内民族企业,在政府扶植保护下,民族企业会得到较快发展答案:D8.加入世贸组织后,会使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是指①中国必须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增加外贸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从而使中国企业失去保护主义环境②使中国市场越来越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世界的影响而增加不确定性③我国出口产品在国外遭遇反倾销④完善有关进口管理的规章制度,将进口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答案:A9.世贸组织作为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年轻国际经济组织,还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其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24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1、外交方针:“两个拳头出击”、“争取两个中间地带”“两个拳头出击”─就是反帝反修,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争取两个中间地带”─争取亚非拉和争取日、欧、加及大洋洲,前者是重点2、原因: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对峙3、外交状况:中国外交腹背受敌,十分艰难,仅17个国家同中国建交,都是些小国和落后国家。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外交成就: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67个,超过此前20年的总和(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时间:1997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②原因a)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b)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c)美国实力相对衰弱③意义:a)对中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b)对美国:说明美国长期的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c)对世界: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中美关系正常化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1997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②原因:具体原因:a.中国方面:应对苏联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地位。
b.美国方面:美苏争霸,处于守势;美国经济受到日欧的挑战;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根本原因: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③影响:a.结束了两国的敌对状态,促进两国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d. 促使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e.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3)、中日建交⑴时间: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立即建立外交关系⑵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2.特点:淡化意识形态,强调国家利益三、新时期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1、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3、重大外交成就⑴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治领域: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裁决审核工作与国际维和工作经济领域: 1980年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⑵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性质: 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既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 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中的贸易变化,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
①时间不符合,中国入世在2001年,④由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
2.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7年中国向外国银行开放银行市场,一批外资银行在中国建立。
对此看法错误的是()A.世贸组织是致力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B.这意味着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最终完成C.这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压力和严峻挑战D.这有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自身的竞争能力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中国入世以后,国内一些企业、产业将会面临竞争甚至冲击,C、D两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银行市场的开放,说明中国与世界接轨进一步发展但不是完成,故选B。
3.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是因为( )A.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B.中国市场将成为开放统一的市场C.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基本饱和D.中国政府不再调控市场经济活动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的原因,A项是影响,C、D两项与史实不符。
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
4.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广大企业来说,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这里所说的“机遇”主要是指中国的企业( )A.获得了与国际公司直接竞争的机会B.将更多地履行多边贸易体制的义务C.有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D.可以走出国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解析:C。
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正确理解。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参与世界竞争;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会使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5.(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
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A.巩固区域集团化B.消除国际竞争C.推动贸易自由化D.促进国际合作解析:C。
“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表明世界贸易组织能够推动贸易自由化,故C项正确。
6.(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其标志性事件是加入( )A.联合国B.亚太经合组织C.不结盟运动D.世界贸易组织解析:D。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故D项正确。
7.(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体现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利于建立完整世界贸易体系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B.进行经济体制改革C.开放沿海城市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举措,故D项正确。
8.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
该体制的中心是(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D.促进贸易自由化解析:D。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确立,世界贸易组织构建的多边贸易体制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9.关贸总协定规则只适用于货物贸易,而世贸组织的规则涵盖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知识产权协议等多个方面。
由此可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C.第三世界团结斗争D.国际格局发生剧变解析:A。
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常设组织,而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故A项正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第三世界团结斗争与这一变化无直接关系,故B、C两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10.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包括29个独立的法律文件,其中规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应采用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竞争,尤其是不应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旧商品。
”这表明WTO( )A.推动了世界贸易法制化进程B.重点保护了贸易小国的利益C.消除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D.扫清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障碍解析:A。
根据材料“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包括29个独立的法律文件”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世界贸易法制化进程,故A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并没有对贸易小国进行保护,它倡导贸易自由化,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倡导贸易自由化,但并没有完全消除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并没有扫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障碍,它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的国际性组织,故D项错误。
11.关于1995年成立的WTO“贸易规则”实施的认识,正确的是( )A.保障了美国单极世界的建立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C.标志着全球有序贸易的开始D.使非歧视性贸易渐趋消失解析:B。
WTO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故选B项。
其冲击了美国的单极世界,故A项错误;WTO标志着全球有序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故C项错误;非歧视性贸易至今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
12.2018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7周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
主要表现在( )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③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并完善自身的竞争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有机遇又有挑战,①②④是中国获得的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的经济安全面临危险的挑战,而不是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故③错误,故选D项。
13.(2018·苏州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了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中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C.中国被吸纳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解析:C。
“1971年”的“30年后”的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从此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14.某一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曾说:“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
”中国“找到”“多边体制”是在( ) A.1971年B.1991年C.1995年D.2001年解析:D。
“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可以看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成功加入的时间是2001年,故D正确。
15.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
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D.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解析:B。
材料讲述了世界贸易组织根据世贸相关协定作出裁决,体现出了世贸组织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故B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避免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实现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GATT)于1947年建立。
关贸总协定是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
但由于“组织宪章”未通过,所以该协定并不是正式的国际组织。
1995年,GATT被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取代。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在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了20多倍,去年达1 510亿美元,中国目前已成为第五大贸易国和第二大外国投资输入国。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
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的、更多的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依赖于技术和现代化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如此迅速的全球化步伐。
——《中国和世界贸易体制》(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在北大的演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GATT的宗旨。
(2)根据材料二,请您用一句话概括鲁杰罗演讲的核心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加入WTO的理由。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关贸总协定是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结合所学,即可归纳出GATT的宗旨。
第(2)问,根据材料“一个依赖于技术和现代化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如此迅速的全球化步伐”可以概括出鲁杰罗演讲的核心观点,即综合实力日益增长的现代化的中国必然会融入世界的全球化趋势中。
分析中国加入WTO的理由,应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两个角度阐述。
答案:(1)减少关税与贸易障碍,取消歧视性待遇,促进自由贸易。
(2)核心观点:中国应加入WTO。
理由:有利于中国经济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出口,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