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理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版
新人教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是中国教育部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历史教育的发展趋势,精心编写的一套历史教材。
这套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为目标,内容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以下是新人教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从原始社会到清朝的各个朝代,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重要事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
2. 世界古代历史: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衰,以及它们在政治、哲学、艺术和科学上的贡献。
二、近现代历史1.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历史,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和发展。
2. 世界近现代史: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三、历史人物和思想1. 中国历史人物: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康熙帝等历史人物的政治成就和文化贡献。
2. 世界历史人物: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甘地、曼德拉等人物的生平和影响。
3. 历史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四、历史事件的影响1. 中国历史事件:各朝代更迭的社会影响、重要战争的历史意义、重大改革的历史作用等。
2. 世界历史事件:重要发明和发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重大政治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重要文化运动对人类思想的影响等。
五、历史时期的文化与科技1. 中国古代文化:诗歌、书画、音乐、建筑、科技发明等文化遗产。
2. 世界古代文化: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哲学和戏剧、古罗马的法律和建筑等。
3. 近现代科技: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等。
六、历史地理与文明交流1. 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中国原始社会- 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活动- 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 母系氏族社会的形成与特点2.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甲骨文的发现与意义- 礼乐制度与分封制的实施3.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的兴起与争霸- 战国七雄的形成与各国变法- 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4.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与中央集权的建立- 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汉代的科技发展与文化成就5.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形成与特点- 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融6. 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 - 唐朝的盛世与贞观之治- 五代十国的割据与社会变革7.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科技革新-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交流- 明朝的海禁政策与郑和下西洋-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晚清的民族危机二、近现代历史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影响-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意义- 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普及3.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中国化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与初期活动 - 土地革命与长征-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与胜利5.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与胜利- 新中国的政治体制与社会主义改造- 初期的经济建设与社会改革6. 社会主义建设与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与影响- 改革开放的提出与实施7.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成效- 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三、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特点 - 古代文明间的交流与冲突- 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2. 中世纪的欧洲-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3. 近现代欧洲的变革-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殖民扩张4.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结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关系的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5. 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冷战的起源与两大阵营的形成- 核武器竞赛与军备控制- 冷战结束与世界格局的变化6. 当代世界的发展与问题- 全球化的趋势与挑战-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以上是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从古代到当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封建制度-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郡县制和推恩令- 隋唐的科举制度- 宋朝的理学与政治- 元明清的官僚体系和地方行政2. 中国古代经济- 农业的发展:铁器的使用、水利工程- 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 货币制度的演变3.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哲学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文学艺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建筑与雕塑:长城、大运河、佛教石窟4. 世界古代文明- 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和金字塔-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哲学思想- 古罗马的共和制与帝国制二、近现代史1. 近现代中国政治变革-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2. 近现代中国经济变迁- 近代工业的兴起与民族资本- 土地改革与农业集体化-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 百日维新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 世界近现代史重要事件-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冷战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三、世界当代史1. 当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经济结构调整与创新驱动发展2. 当代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3. 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信息技术革命与网络时代-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4. 当代国际关系与合作- 联合国与多边主义- 国际安全与反恐合作- 全球治理与国际秩序结语: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在,把握未来。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人教版是我国高中历史教材的一种教材体系,包括三个学期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人教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其特点是没有阶级的存在,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
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特点是出现了阶级,有奴隶主和奴隶的存在。
3.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奴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特点是封建主义称王称霸,人们分为地主、农奴、农民等阶级。
4.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特点是以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为中心,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5.埃及文明:埃及文明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特点是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以金字塔、木乃伊等著名。
6.希腊城邦:希腊城邦是希腊地区的一种行政组织形式,特点是国家以城市为单位,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在城市中进行。
7.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帝国之一,特点是国土辽阔、统治机构完善、政治制度合理,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
8.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从夏朝到清朝的时间段,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变革剧烈、文化繁荣。
第二部分: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西方工业革命:西方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英国兴起的一场彻底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的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2.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特点是政治动荡、经济滞后、国家危机。
3.列强侵华:列强侵华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以及日本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4.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中国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5.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农民工人阶级的崛起,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全部知识点人教版

高三历史全部知识点人教版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宗法制度- 分封制与诸侯国的建立- 礼乐制度的作用与影响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 郡县制的推行与意义-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3.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世族势力的兴起与影响-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实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4. 隋唐时期的政治体制-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制度创新-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度- 唐朝的盛世与政治体制的关系5.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制度-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行省制度- 明清两朝的皇权加强与官僚体系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地制度的演变- 农业经济对社会的影响2. 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 手工业的发展与技艺传承- 商业活动的繁荣与市场体系 - 货币经济的发展与影响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四民等级- 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固化- 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4.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增长的趋势与特点-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规划-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创立- 儒家经典的编纂与传播- 儒家思想在历代的影响2. 法家、道家及其他学派-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实践- 道家哲学与自然观- 墨家、名家等其他学派的贡献3. 科技与医学的进步- 古代科技发明与创新- 中医学的发展与理论体系- 天文学与历法的成就4. 文学艺术的繁荣- 诗歌、散文的创作与流派- 绘画、雕塑的艺术成就- 戏曲、音乐的发展与演变四、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 丝绸之路与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作用-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对经济的影响2. 朝贡体系与外交关系- 朝贡体系的形成与运作- 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互动- 外交政策对内政的影响3. 西学东渐与文化融合- 西方科技与思想的传入-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西学东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学生可以全面掌握高三历史人教版所涵盖的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与世界的关系等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整理高中历史是学生培养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的重要阶段,在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关键的知识点值得我们重点整理和掌握。
下文将涵盖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第一章:远古时代的人类和文明的起源1. 考古学方法和意义:- 出土文物的意义:了解古代文明特征,还原历史事实。
- 发掘与保存:考古学家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手段。
2.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时代划分和特点。
- 人类从穴居生活到采集、狩猎、渔猎的转变。
3. 新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的出现与意义。
- 农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 社会定居与手工业的兴起。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形成和交流1. 大河流域的文明:- 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 黄河文明:中华文明的产生、进程和对世界的影响。
2. 河间地带的商业活动:-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的城邦文明及其特点。
- 波斯帝国:杜罗伯瓦尔建立的古波斯帝国及其特点。
第三章:古代希腊的兴起和发展1. 希腊城邦的形成和特点:- 希腊城邦的政治结构和社会制度。
- 民主政治的初现:雅典的民主政治和其特点。
2. 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文化特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的繁荣发展。
- 对罗马帝国和现代文明的影响。
第四章:古代罗马的兴起和发展1.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结构:- 共和政体:元老院、执政官、两院制等的职能和战略。
2. 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统治方式。
- 罗马法的产生及其对现代法律的影响。
第五章: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转变1. 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封建制度和中世纪封建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
2.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商业经济的复苏和农工商业的发展。
- 工人阶级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第六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崩溃1. 清朝中国的政治危机:- 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的社会背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完整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秦朝政治制度(1) 去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 设立三公、九卿等中央官职,废除国君等中央官职。
(3) 设立县官、封疆大吏等地方官职。
2.汉朝政治制度(1) 开始实行封建分封制,设立国君等中央官职。
(2) 设立太常、太史等官职以掌管宗教、文化等事务。
(3) 首开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1.秦朝经济制度(1) 实行均田制和统一度量衡制。
(2) 统一货币制度,一方面方便交易,另一方面加强国家财务管理。
2.汉朝经济制度(1) 采取州郡制管理地方经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调控。
(2) 创建铁制品店,推广农桑、畜牧、渔业等生产与销售。
(3) 实行农业生产“赋税”制度。
(4) 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加强与中亚、西域、东南亚等国家的贸易。
三、秦汉时期的文化制度1.秦朝文化制度(1) 修建长城,扩大疆域。
(2) 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事务。
(3) 罚书坑儒,强行推广法家思想,限制言论自由。
2.汉朝文化制度(1) 开始出现儒家思想的影响,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地位。
(2) 推广医术、钱币、音乐、书画等文化事业的发展。
(3) 学制改革,设立国子监、太学、郡学等学府,设立博士、门生等职位。
四、秦汉时期的军事制度1.秦朝军事制度(1) 烧书坑儒,鼓励军人成为文武皆能的“全才”。
(2) 蔡泽改革,配发兵器制度的改革,推行兵器工厂化生产。
(3) 推广骑兵,建立“武士”的制度。
2.汉朝军事制度(1) 分为“北军”、“南军”两军制。
(2) 设立将军、校尉、中郎将等军官职位,推广用人才任官制度。
(3) 鼓励农民参军,并设立多个军衙门,管理士兵。
五、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1.秦朝社会制度(1)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儒家思想受到限制。
(2) 建造了大量公共建筑和工程,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2.汉朝社会制度(1) 儒家思想开始流行,为后来的社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2) 实行科举制度,让社会上层也有机会进入政治领导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省是指: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
作用:三生之间既相互牵连,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朝:三府三司制,行政:中书门下,军政:枢密院,财政:度支,盐铁、户部,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收精兵,消实权,制钱谷。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职位,皇权对于可能威胁自身的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明成祖(永乐)设立内阁。
清雍正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了顶峰。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①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②纵横的山岭,交错的河流——形成200多个小的“城邦”(城邦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的狭小,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追求民主权利。
2、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公民是属于本城邦的成年男子。
3、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①公元前6世纪初,梭轮改革——奠定基础。
内容:根据财产多少把公民分成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个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作用: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②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轮流执政;建立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权利;实行陶片放逐法。
作用:基本铲除了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政治权利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③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黄金时代)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作用: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4、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进步性: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局限性: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奴隶主贵族的民主6、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主权在民、法律之上、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财产和地域取代血缘关系、轮番而治等。
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1、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只有习惯法,贵族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
2、成文法形成:公元前5世纪,《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因为成文法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利受到限制,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所以,《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胜利。
但也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3、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罗马公民法发展成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4、万民法形成的原因:罗马帝国的扩张,使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使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5、公元六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成《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6、罗马法的作用①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②为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所采用③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7、罗马法的核心:保护私有财产。
8、罗马法的实质(目的):维护统治阶级(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2、美国的总统共和制1.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①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邦联制的松散和中央政府的软弱;②只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强化资产阶级的权力。
③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的启发2.1787年宪法目的: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内容:①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利,联邦政府有政治、经济、外交等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自治权。
②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享有。
A.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拥有立法权B.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掌握行政大权。
内阁对总统负责,总统对宪法负责。
C.联邦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
以上三者关系: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体现的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3.两党制: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两党对垒,轮流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党之争是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而两党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一)法国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政体。
3.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内容:行政权——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议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分别由间接和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意义:资产阶级掌实权,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德国1.德意志的统一原因: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由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结果: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2.《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①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大权,各邦保留自治权。
②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a.皇帝掌握行政权。
(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命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
)b.宰相是政府首脑,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c.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制约)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3.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进步性: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到19世纪末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局限性:统一后的德意志代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造成德意志资产阶级改革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
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是不完善的代议制。
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一)鸦片战争1、英国的鸦片走私:(1)原因: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中国处于出超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鸦片战争的原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4、结果:清政府失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5、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6、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7、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①《天津条约》(1858年)(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赔款;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②《北京条约》(1860年)(《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③美俄趁火打劫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三)甲午中日战争2、经过:(1)爆发:1894年8月丰岛海战。
(2)主要战役:①平壤战役。
②黄海战役北洋舰队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主力。
③辽东战役,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
④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清政府在战败,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4、影响:(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目的: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维护侵华权益2、过程:1900年,八国组成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遭阻击。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结果:清政府战败,1901年9月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①赔款②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允许中国人居住。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外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
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
影响: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清政府禁止中国人民反帝)。
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义和团发动①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③口号:“扶清灭洋”④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⑤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二、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
2、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同清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3、太平天国全盛时期:为了推翻清朝统治,进行了北伐,最终由于孤军深入而失败。
但它深入清朝腹地,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创造了条件。
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水师,进军江西,占领许多州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4、《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3)评价:①性质: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进步性: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
③局限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5、《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并未真正实行。
6、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观方面: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领导者争权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