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半导体知识点总结大全

半导体知识点总结大全

半导体知识点总结大全引言半导体是一种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导电又能阻止电流的材料。

它是电子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本文将对半导体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半导体基本概念、半导体的电子结构、PN结、MOS场效应管、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等内容。

一、半导体的基本概念(一)电子结构1. 原子结构:半导体中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轨道上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2. 能带:在固体中,原子之间的电子形成了能带。

能带在能量上是连续的,但在实际情况下,会出现填满的能带和空的能带。

3. 半导体中的能带:半导体材料中,能带又分为价带和导带。

价带中的电子是成对出现的,导带中的电子可以自由运动。

(二)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1. 本征半导体:在原子晶格中,半导体中的电子是在能带中的,且不受任何杂质的干扰。

典型的本征半导体有硅(Si)和锗(Ge)。

2. 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少量杂质,形成掺杂,会产生额外的电子或空穴,使得半导体的导电性质发生变化。

常见的杂质有磷(P)、硼(B)等。

(三)半导体的导电性质1. P型半导体:当半导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如硼),形成P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中导电的主要载流子是空穴。

2. N型半导体:当半导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如磷),形成N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中导电的主要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3. 载流子浓度: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与掺杂浓度有很大的关系,载流子浓度的大小决定了半导体的电导率。

4. 质量作用: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受温度的影响,其浓度与温度成指数关系。

二、半导体器件(一)PN结1. PN结的形成:PN结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扩散结合形成的。

2. PN结的电子结构:PN结中的电子从N区扩散到P区,而空穴从P区扩散到N区,当N区和P区中的载流子相遇时相互复合。

3. PN结的特性:PN结具有整流作用,即在正向偏置时具有低电阻,反向偏置时具有高电阻。

半导体基本知识总结

半导体基本知识总结

半导体基本知识总结半导体是一种介于导体(如金属)和绝缘体(如橡胶)之间的材料。

它的电导率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导电或导热。

半导体材料通常由硅(Si)或锗(Ge)等元素组成。

半导体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性:1. 带隙: 半导体具有能带隙,在原子之间存在禁止带,使得半导体在低温状态下几乎没有自由电子或空穴存在。

当半导体受到外部能量或掺杂杂质的影响时,带隙可以被克服,进而产生导电或导热行为。

2. 导电性: 半导体的电导性取决于其材料内部的掺杂情况。

掺杂是指将杂质元素(如硼或磷)引入半导体材料中,以改变其电子特性。

N型半导体中的杂质元素会提供额外的自由电子,增加导电性;P型半导体中的杂质元素会提供额外的空穴,也可以增加导电性。

3. PN结: PN结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特定方式连接而成的结构。

PN结具有整流特性,只允许电流在特定方向上通过。

当正向偏置(即正端连接正极,负端连接负极)时,电流可以自由通过;而反向偏置时,几乎没有电流通过。

4. 半导体器件: 多种半导体器件被广泛使用,如二极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二极管是一种具有正向和反向导电特性的器件,可用于整流和电压稳定等应用。

晶体管是一种具有放大和开关功能的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是把多个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器件集成在一起,成为一个小型电路单元,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半导体的发现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电子技术的进步。

它不仅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设备和电子产品,还在光电子学、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仍在进行,为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半导体物理归纳总结

半导体物理归纳总结

半导体物理归纳总结半导体物理是研究半导体材料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特性的学科领域。

在过去几十年里,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半导体物理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 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具有中等电导率。

它的导电性质可以通过控制掺杂和温度来进行调节。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和锗,它们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2. 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直接影响其导电性质。

能带是描述电子能量和电子分布的概念。

在半导体中,价带是最高的填满电子的能带,而导带是电子可以自由移动的能带。

半导体的导电性取决于导带和价带之间的能隙大小。

3. 掺杂与载流子掺杂是将某种杂质引入到半导体材料中,以改变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掺杂可以分为施主掺杂和受主掺杂两种。

施主掺杂会引入额外的自由电子,增加半导体的导电性,而受主掺杂引入额外的空穴,减少导电性。

掺杂后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空穴被称为载流子,它们在半导体中的运动导致了电流的流动。

4. pn结及其特性pn结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相接触形成的结构。

在pn结中,p区富含空穴,n区富含自由电子。

当p区和n区相接触时,会发生空穴和自由电子的复合过程,形成耗尽区。

耗尽区内形成了电场,阻止了进一步的复合。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pn结具有整流特性,即在正向偏置下电流可以流动,而在反向偏置下电流几乎不流动。

5. 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半导体器件包括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晶体管等,它们在各种电子设备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性的器件,广泛应用在电源供电和信号处理中。

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高度可控的电流放大器,常用于放大和开关电路。

晶体管则是一种功率放大器,被广泛应用在音频和无线通讯领域。

总结:半导体物理是一门涉及半导体材料特性和器件应用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半导体的能带结构、掺杂与载流子、pn结特性以及器件应用的介绍,我们对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半导体知识点总结高中

半导体知识点总结高中

半导体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半导体的概念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

在半导体中,电子的导电能力比绝缘体好,但并不及导体好。

半导体的导电机制是通过外加电场或光照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质。

二、半导体的基本性质1. 禁带宽度:半导体的能带结构是由价带和导带组成,两者之间的能带间隙称为禁带宽度。

禁带宽度决定了半导体的电学特性,一般被用来区分半导体的种类,如硅、锗等。

2. 导电机制:半导体的导电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载流子的浓度可以通过外加电场或光照来改变,此时的导电机制称为电场效应或光照效应。

二是在高温下,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大大增加,使得半导体发生了电导,此时的导电机制称为热激发。

3. 施主和受主:半导体材料中的掺杂原子可以分为施主和受主,施主是指掺入材料中导致材料带负电性的原子,而受主是指导致带正电性的原子。

4. 电子与空穴:当半导体中的原子受到激发时,可以形成自由电子和自由空穴,这两者是载流子的基本单位。

三、半导体器件1.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由P型区和N型区组成,具有单向导电性。

当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大于开启电压时,二极管就开始导电了。

2. 晶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电子器件,是由两个P型半导体和一个N型半导体层堆积而成的。

晶体三极管有放大信号、开关控制信号等功能。

四、半导体材料1. 硅(Si):硅是目前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具有稳定性好、制备工艺成熟、价格便宜等特点。

硅半导体的电子迁移率不高,电导率较低,但是它便宜易得,并且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

2. 锗(Ge):在早期半导体技术中,锗是最早用作半导体材料的。

锗具有良好的电子迁移率,是一种重要的电子材料。

五、半导体的应用1. 微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是半导体的最主要应用之一。

我们所见到的电子产品、电脑、手机等都离不开半导体器件。

2. 光电器件: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可以制备出各种光电器件,如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等。

3. 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可以转化光能为电能,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将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

半导体工作总结范文(3篇)

半导体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半导体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此,我将对过去一年的半导体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回顾1. 项目进展过去一年,我司承担了多个半导体项目,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设备研发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项目计划,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1)集成电路设计项目:成功完成了多个项目的设计任务,其中某高端芯片设计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

(2)封装测试项目:完成了多个封装测试线的建设,提高了封装测试能力,降低了产品不良率。

(3)设备研发项目:研发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设备,提升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

2. 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注重自主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

(1)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成功研发出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的通用IP核,降低了客户设计成本。

(2)在封装测试领域,研发出新型封装技术,提高了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3)在设备研发领域,成功研发出多款高性能、低成本的半导体设备,满足了市场需求。

3.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

过去一年,我们注重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1)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

(2)选派优秀员工参加外部培训,拓宽视野。

(3)与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培养优秀人才。

4. 市场拓展在市场拓展方面,我们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1)加强与国内外客户的合作,拓展市场份额。

(2)参加行业展会,提升品牌知名度。

(3)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工作总结1. 成绩与亮点(1)项目进展顺利,成功完成了多个项目的设计、封装测试和设备研发任务。

(2)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多项技术成果获得专利授权。

(3)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4)市场拓展取得成果,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2. 不足与改进(1)部分项目进度仍需加快,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有机半导体基本知识点总结

有机半导体基本知识点总结

有机半导体基本知识点总结一、有机半导体的基本概念有机半导体是指由碳、氢、氮、氧等元素组成的有机材料,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半导体特性的材料。

通常情况下,有机半导体的分子结构呈现共轭结构,通过π-π堆积和π-π共轭效应来传导电荷。

有机半导体的主要特点包括具有带隙、可导电、可控制的分子结构等。

有机半导体的带隙通常较窄,介于几百meV到几eV之间,相对于硅等传统半导体的带隙较大,这也是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机半导体的导电性与温度、电场、光照等条件有关,可以通过控制这些条件来实现对其电学性质的调控。

有机半导体的分子结构多样,可以通过有机合成、溶液方法、真空蒸发、热转印等多种手段得到薄膜、纤维、晶体等不同形态的材料。

这种特性使得有机半导体在柔性电子器件、透明电子器件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有机半导体的性质1. 光电性质有机半导体在光电器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与其独特的光电性质有关。

通常情况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激子,随着电子和空穴的结合,激子释放出能量,从而形成光电导电。

此外,有机半导体还具有较强的吸光性能,可以在不同波长范围内吸收光线并产生电荷极化现象。

2. 电学性质有机半导体的电学性质主要包括导电性、载流子迁移率、电子亲和能等。

由于有机半导体的带隙较窄,通常具有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这也是其在电子器件中存在诸多挑战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机半导体的电子亲和能对其导电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控制其电子亲和能来改善其导电性能。

3. 结构性质有机半导体的分子结构对其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有机半导体的分子结构呈现共轭结构,通过π-π堆积和π-π共轭效应来传导电荷。

合理设计有机半导体的分子结构,可以实现对其光电性质的调控,这对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机半导体的制备有机半导体的制备主要包括有机合成、材料制备、器件加工等多个方面。

1. 有机合成有机半导体的分子结构多样,可以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来合成。

半导体知识点总结

半导体知识点总结

半导体知识点总结半导体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电子性质,因此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半导体的基本概念、特性、原理以及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半导体的基本概念1、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是一类电阻率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电子能带结构。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包括硅(Si)、锗(Ge)、GaAs等。

2、半导体的掺杂半导体材料经过掺杂后,可以改变其电子结构和导电性质。

常见的掺杂有N型和P型两种类型,分别通过掺入杂质原子,引入额外的自由电子或空穴来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质。

3、半导体的结构半导体晶体结构通常是由大量的晶格排列组成,具有一定的晶格参数和对称性。

在半导体器件中,常见的晶体结构有晶体管、二极管、MOS器件等。

二、半导体的特性1、能带结构半导体的能带结构是其特有的性质,它决定了半导体的导电性质。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通常包括价带和导带,其中价带中填充电子的能级较低,而导带中电子的能级较高,两者之间的能隙称为禁带宽度。

2、电子迁移和载流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可以在晶体内迁移,并形成电流。

这些移动的载流子是半导体器件工作的基础。

3、半导体的导电性半导体的导电性是由自由电子和空穴共同贡献的,通过掺杂和外加电场的调制,可以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

三、半导体的原理1、P-N结P-N结是半导体器件中最基本的结构之一,它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

P-N结具有整流、放大、开关等功能,是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等器件的基础。

2、场效应器件场效应器件是一类利用外加电场控制半导体导电性质的器件,包括MOS场效应管、JFET场效应管等。

场效应器件具有高输入电阻、低功耗等优点,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3、半导体光电器件半导体光电器件是一类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包括光电二极管、光电导电器件等。

光电器件在光通信、光探测、光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半导体制造技术复习总结

半导体制造技术复习总结

半导体制造技术复习总结半导体制造技术复习总结第⼀章半导体产业介绍1、集成电路制造的不同阶段:硅⽚制备、硅⽚制造、硅⽚测试/拣选、装配与封装、终测;2、硅⽚制造:清洗、成膜、光刻、刻蚀、掺杂;3、半导体趋势:提⾼芯⽚性能、提⾼芯⽚可靠性、降低芯⽚价格;4、摩尔定律:⼀个芯⽚上的晶体管数量⼤约每18个⽉翻⼀倍。

5、半导体趋势:①提⾼芯⽚性能:a关键尺⼨(CD)-等⽐例缩⼩(Scale down)b每块芯⽚上的元件数-更多 c 功耗-更⼩②提⾼芯⽚可靠性: a⽆颗粒净化间的使⽤ b控制化学试剂纯度c分析制造⼯艺 d硅⽚检测和微芯⽚测试e芯⽚制造商成⽴联盟以提⾼系统可靠性③降低芯⽚价格:a.50年下降1亿倍 b减少特征尺⼨+增加硅⽚直径c半导体市场的⼤幅度增长(规模经济)第⼆章半导体材料特性6、最常见、最重要半导体材料-硅:a.硅的丰裕度 b.更⾼的熔化温度允许更宽的⼯艺容限c.更宽的⼯作温度范围d.氧化硅的⾃然⽣成7、GaAs的优点:a.⽐硅更⾼的电⼦迁移率; b.减少寄⽣电容和信号损耗; c.集成电路的速度⽐硅制成的电路更快; d.材料电阻率更⼤,在GaAs衬底上制造的半导体器件之间很容易实现隔离,不会产⽣电学性能的损失;e.⽐硅有更⾼的抗辐射性能。

GaAs的缺点: a.缺乏天然氧化物;b.材料的脆性; c.由于镓的相对匮乏和提纯⼯艺中的能量消耗,GaAs的成本相当于硅的10倍; d.砷的剧毒性需要在设备、⼯艺和废物清除设施中特别控制。

第三章器件技术8、等⽐例缩⼩:所有尺⼨和电压都必须在通过设计模型应⽤时统⼀缩⼩。

第四章硅和硅⽚制备9、⽤来做芯⽚的⾼纯硅称为半导体级硅(semiconductor-grade silicon, SGS)或电⼦级硅西门⼦⼯艺:1.⽤碳加热硅⽯来制备冶⾦级硅SiC(s)+SiO2(s) Si(l)+SIO(g)+CO(g)2.将冶⾦级硅提纯以⽣成三氯硅烷Si(s)+3HCl(g) SiHCl3(g)+H2(g)3.通过三氯硅烷和氢⽓反应来⽣成SGS SiHCl3(g)+H2(g) Si(s)+3HCl(g)10、单晶硅⽣长:把多晶块转变成⼀个⼤单晶,并给予正确的定向和适量的N型或P型掺杂,叫做晶体⽣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蚀的方法:光子刻蚀,离子束刻蚀,X射线刻蚀,电子束刻蚀
埋层作用:
降低集成电路晶体管的串联电阻,提供集电极电流低阻通道的
单晶硅的检验-四探针法
硅的整形:
硅锭、外部研磨、直径磨削、磨主面(基准面)和第二平面(辅助面)、切成大圆片、腐蚀
、抛光
刻蚀的方法:
湿法腐(刻)蚀--化学腐蚀
干法腐(刻)蚀
外延:外延是指在单晶衬底上生长薄层单晶的工艺。
CVD:化学气相沉积。
MBE:分子束外延。
RTP: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等离子体掺杂:Plasma Doping。
OPC:光学修正技术。
移相掩模(Phase Shift Mask):通过采用特殊的移相掩模材料,使掩模图形在抗蚀剂上成的像的边缘对比度最大。
表面迁移率高
实际晶向的选择取决于器件设计的考虑
双极电路-(111)
MOS电路-(100)
3.光学刻蚀:
光刻的正胶负胶;
正胶:感光区通过显影后溶解,非感光区保留下来,形成的图形就是掩模版的图形。
负胶:感光区保留下来,非感光区通过显影后溶解,形成的图形是掩膜板的负性图形。
4.腐蚀的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
其他:
第七章MESFET及相关器件
1、金半接触势垒高度
n型:
p型:
2、MESFET耗尽宽度:
势垒电容
3、肖特基势垒指一具有大的势垒高度,以及掺杂浓度比导带或价带上密度低的金属半导体接触。
4、欧姆接触:当一金属半导体接触的接触电阻相对于半导体主体或串联电阻可以忽略不计时,则可以定义为欧姆接触。
5、MESFET漏极饱和电压:
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CCD:电荷耦合器件
MODFET:调制掺杂场效应晶体管
MESFET:金半场效应晶体管
HFET: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
MBE:分子束外延
MOMBE:金属有机分子束外延
SOI:绝缘层上的硅。
OPC:光学修正技术。
PSM:移相掩模通过采用特殊的移相掩模材料,使掩模图形在抗蚀剂上成的像的边缘对比度最大。
3.HCl干氧氧化
氧化速率较快,可以减小Na离子沾污,提高介质击穿强度和减小界面陷阱密度。但是,高温下,高浓度的卤化物会使硅表面产生腐蚀坑。
掺杂方法:扩散ຫໍສະໝຸດ 特点:高温工艺,容易自扩散,不适合VLSI。不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
离子注入
特点: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但会造成晶格损伤,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常用的扩散方法
半导体复习总结
必背公式
第二章热平衡时的能带和载流子浓度
1、有效质量
2、
费米分布函数
本征半导体电子浓度:
本征半导体空穴浓度:
质量作用定理:
3、
非简并半导体
电子浓度:
空穴浓度:
第三章载流子现象输运
1、电子迁移率:
空穴迁移率:
2、总电导率:
总电阻率:
n型半导体电阻率:
p型半导体电阻率:
3、扩散系数:
电子扩散电流:
高温气相化学源扩散
掺杂氧化物源扩散
离子注入层的扩散和退火
形成氧化层的技术:热氧化,湿氧阳极氧化,气相技术,等离子体阳极氧化活等离子氧化
掺杂的方法:扩散:在高温下进行,容易自由扩散,但是不能精确的控制掺杂的浓度;
离子注入: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但是会造成晶格结构损伤,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常用的扩散方法:高温气相化学源扩散,掺杂氧化物层的扩散,
二氧化硅的主要用途:
1.用作阻挡杂质注入或扩散进硅中的掩模
2.表面钝化
3.器件与器件之间的隔离---介质隔离
4.在MOS结构中起元件的作用
5.在多层金属化系统中用作绝缘
热氧化法
1.干氧(法)氧化
2.湿氧(法)氧化
3.HCl干氧氧化
各种热氧化的特点
1.干氧氧化
氧化速率慢,氧化层致密,质量高。适合生长要求比较高的氧化层,如MOS中的栅氧化层。
(3)VD大于零点几伏,漏端pn结反向偏置,耗尽层增大,使漏端附近反型层电子减少,沟道导电能力下降,ID随VD增加的斜率变小(AB段)
(4)VD继续增加,直到漏端附近反型层电子消失,看作沟道夹断,对应于B点,此时
的VD=VDSAT定义为夹断电压。
(5) VD>VDSAT时,沟道夹断部分ΔL增宽,夹断区载流子很少,电导率减小,VD超过VDSAT的部分主要降落在ΔL夹断区。
PVD:物理气相沉积。
FED:场发射平板显示器)
RIE:反应离子刻蚀法
光刻工艺:将掩模上的图形转印到硅晶片表面上的技术。
二、常识
3、单晶硅生长的方法:柴可拉斯基法(CZ法)
4、GaAs单晶的主要生产方法:区熔法(FZ)
5、外延是指在单晶衬底上生长薄层单晶的工艺
6、PN结隔离工艺中埋层的作用:降低集成电路晶体管的串联电阻,提供集电极电流低阻通道
湿法腐(刻)蚀--化学腐蚀
干法腐(刻)蚀
等离子体刻蚀
反应离子刻蚀法(RIE)
溅射刻蚀
晶片的鉴别:45度奇数倍的是N型硅,偶数倍的是P型硅
外延工艺分为同质外延和异质外延
外延工艺的目的在于提高双极晶体管的性能
二氧化硅的主要用途
用作阻挡杂质注入或扩散进硅中的掩模
表面钝化
器件与器件之间的隔离---介质隔离
在MOS结构中起元件的作用
5、二氧化硅的主要用途:
1.用作阻挡杂质注入或扩散进硅中的掩模
2.表面钝化
3.器件与器件之间的隔离---介质隔离
4.在MOS结构中起元件的作用:1.栅氧化层2. MOS电容
5.在多层金属化系统中用作绝缘层
6、形成氧化层的技术
1.热氧化
2.湿氧阳极氧化
干氧(法)氧化(氧化速率慢,氧化层致密,质量高,MOS中的栅氧化层)
爱因斯坦关系式:
第四章pn结
1、热平衡pn结内建电势:
2、突变结内建电势:
总耗尽区宽度:

3、有偏压的耗尽区宽度:
为轻掺杂基体浓度,对正偏压,V为正;负偏压,V为负值
4、耗尽层势垒电容:
对突变结:
第五章双极型晶体管及相关器件
1、共基电流增益:
或:
集电极电流:
2、共射集电极电流
共射电流增益:
3、频率响应
a为半导体层厚度
MESFET漏极饱和电压:
6、MESFET电流,电压特性:
夹断电压
饱和电流
7、线性区中的漏极电流
形成氧化层的技术:热氧化,湿氧阳极氧化,气相技术,等离子体阳极氧化活等离子氧化
掺杂的方法:扩散:在高温下进行,容易自由扩散,但是不能精确的控制掺杂的浓度;
离子注入: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但是会造成晶格结构损伤,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湿氧(法)氧化(氧化速率快,氧化层比较疏松。适合质量要求不高掩模用途的氧化层)
HCl干氧氧化(氧化速率较快,减小Na离子沾污,提高介质击穿强度和减小界面陷阱密度)
3.气相技术(CVD):适合在金属膜上生长氧化层
4.等离子体阳极氧化或等离子氧化:再扩散小,抑制缺陷的形成。
7、掺杂方法
扩散
特点:高温工艺,容易自扩散,不适合VLSI。不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
PVD:物理气相沉积。
FED:场发射平板显示器)
RIE:反应离子刻蚀法
光刻工艺:将掩模上的图形转印到硅晶片表面上的技术。
重要的图:
1.
埋层作用:
降低集成电路晶体管的串联电阻,提供集电极电流低阻通道的?
2.晶片的鉴别面:
(111)面
原子面密度最高,生长容易,
氧化速度快
(100)面
二氧化硅界面缺陷密度低
离子注入
特点: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但会造成晶格损伤,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离子注入层的退火:作用
1.消除高能注入离子对晶格造成的损伤。
2.使注入的离子在硅中进行扩散,以得到所需的浓度分布
8、刻蚀方法
光学刻蚀
电子束刻蚀
X射线刻蚀
离子束刻蚀
9、腐(刻)蚀方法(将抗蚀剂图形转换成构成器件的各层)
湿法腐(刻)蚀:主要用氢氟酸来腐蚀
共基截止频率 共射截止频率
截止频率:
4、晶闸管(可控硅器件)部分,自己看ppt
第六章MOSFET及相关器件
1、表面电势:
强反型表面势:
强反型耗尽区宽度最大值:
或:
2、MOS管总电容
为氧化层电容, 为半导体势垒电容
强反型金属平行板电压(或阈值电压):
强反型发生时的最小电容值:
3、在线性及饱和区内,MOSFET管漏电流:
有没有总结到地方家见谅
半导体工艺
名词解释:
Soi:绝缘衬底上的硅。
外延:外延是指在单晶衬底上生长薄层单晶的工艺。
CVD:化学气相沉积。
MBE:分子束外延。
RTP: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等离子体掺杂:Plasma Doping。
OPC:光学修正技术。
移相掩模(Phase Shift Mask):通过采用特殊的移相掩模材料,使掩模图形在抗蚀剂上成的像的边缘对比度最大。
离子注入
特点: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但会造成晶格损伤,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常用的扩散方法
高温气相化学源扩散
掺杂氧化物源扩散
离子注入层的扩散和退火
半导体工艺
一、名词解释:
TFT:薄膜晶体管
CVD:化学气相沉积。
APCVD:常压化学气相沉积
L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Z为沟道宽度,L为沟道长度
沟道电导:
跨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