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10动机(已完)PPT课件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动机

动机与需要
➢ 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影响最大,
Physiological needs-also known as biological needs. Consists of oxygen, food, water, constant body temperature.
Physiological are the strongest needs
界体验,如宗教信仰者和传教士。
动机意志
➢ 动机与意志 --意志是由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 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它是自觉 的、有目的行为。意志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 的,只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意 志的力量。
二、动机的理论
❖ 本能理论 ❖ 驱力理论 ❖ 唤醒理论 ❖ 诱因理论 ❖ 动机的认知理论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 往并不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 等因素影响。
如小孩子想帮家长做家务,但是却不小心 把碗打碎了,这时候家长的表现一定要客观, 不可偏激。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 倒U形关系。即动机强度处在中等水平时,工作效 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斯普兰格价值观的种类: 斯普兰格(Spranger,1928)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 把价值观分为: 经济价值观:以获得财富为目标,如实业家。 理论价值观:努力发现事物的本质,如科学家。 审美价值观:感受事物的美是最高价值,如艺术家。 社会价值观:崇尚交往和帮助他人,如社会活动家。 政治价值观: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如政治家。 宗教价值观:兴趣在于创造最高的、绝对满意的境
《普通心理学》PPT课件

动机的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 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 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
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 机理论,认为人的成就动机是由追 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 成的。
归因理论
海德和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认为 人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 释的过程会影响其后续的行为和动
包括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等方面,这些特征使得每个人的人格都 是独一无二的。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气质类型、智力水平等受 遗传因素影响较大。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个体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塑造 作用。
个人经历
个人成长经历中的重大事件和情感体验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
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心理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和应用,与其 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数据的应用,心理学研究 将更加客观、精准和高效,为心理健康服务和 心理咨询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
心理学在社会问题解决和人类发展方面将发挥 更加重要的作用,如心理健康促进、儿童青少 年教育、老年关怀、组织管理等。
组织功能
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组织 作用。
动机功能
情感是激发人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 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 内部驱力。
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 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动 机可分为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等。
机。
自我效能感理论
普通心理学动机_

A、马克思的需要理 论 论述了需要的特性。 肯定了人的需要的 合理性。 对需要进行了分类。
生 物 性 的
LOGO
心理性的
发展需要 享受需要 生存需要
生理性的
社 会 性 的
马克思的需要分类
3、需要理论
LOGO
B、莫瑞的需要理论
需要是人的内驱力,在人格形成发展中处于核 心地位,渗透到活动的各个方面。
负诱因是逃离、躲避而得到满足时的外在条 件。
LOGO
需要和诱因的关系:
非常密切:需要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为 的内部因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 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动机强度与需要和诱因的性质有关。
三、动机与行为
1、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需要的种类:
按起源:自然需要vs.社会文化需要
LOGO
自然需要又称生物学需要,指个体对那些为维 护自己的生命及延续后代所必需的条件的要求。 社会文化需要指人对劳动、娱乐、交往、求知、 成就和社会赞许的欲求,是人类特有的需要。
我们害怕孤独
居住在拥挤而嘈杂的人群中的人们,常常 会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方安静的、属于他个人的 独有空间,不要受任何人的打搅。为此,人们 设计了可以随时开关的门窗、可以上锁的抽屉 或箱子。甚至有许多人还幻想着有一天能退隐 到深山幽谷中,过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问 题是,这样的生活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吗?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1、根据动机的来源
LOGO
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
2、根据动机的性质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生 物 性 的
LOGO
心理性的
发展需要 享受需要 生存需要
生理性的
社 会 性 的
马克思的需要分类
3、需要理论
LOGO
B、莫瑞的需要理论
需要是人的内驱力,在人格形成发展中处于核 心地位,渗透到活动的各个方面。
负诱因是逃离、躲避而得到满足时的外在条 件。
LOGO
需要和诱因的关系:
非常密切:需要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为 的内部因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 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动机强度与需要和诱因的性质有关。
三、动机与行为
1、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需要的种类:
按起源:自然需要vs.社会文化需要
LOGO
自然需要又称生物学需要,指个体对那些为维 护自己的生命及延续后代所必需的条件的要求。 社会文化需要指人对劳动、娱乐、交往、求知、 成就和社会赞许的欲求,是人类特有的需要。
我们害怕孤独
居住在拥挤而嘈杂的人群中的人们,常常 会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方安静的、属于他个人的 独有空间,不要受任何人的打搅。为此,人们 设计了可以随时开关的门窗、可以上锁的抽屉 或箱子。甚至有许多人还幻想着有一天能退隐 到深山幽谷中,过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问 题是,这样的生活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吗?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1、根据动机的来源
LOGO
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
2、根据动机的性质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第六章 思维、言语及想象
一、思维 二、语言和言语 三、想象
一、思维
思维的定义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的种类 概念的形成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 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 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 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 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二、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 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它受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 相支配的关系。
二、 人的心理的本质
1、心理是脑的功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
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三、 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 学派的纷争
构造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 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 大声音越响;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的。
六、其它感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 平衡觉 运动觉 内脏感觉 痛觉
第四章 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三、知觉的种类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 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 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 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 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 现。
第六章 思维、言语及想象
一、思维 二、语言和言语 三、想象
一、思维
思维的定义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的种类 概念的形成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 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 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 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 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二、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 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它受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 相支配的关系。
二、 人的心理的本质
1、心理是脑的功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
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三、 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 学派的纷争
构造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 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 大声音越响;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的。
六、其它感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 平衡觉 运动觉 内脏感觉 痛觉
第四章 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三、知觉的种类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 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 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 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 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 现。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语言概述
语言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 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 。
语言特点
社会性、符号性、系统 性。
语言的作用
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影响他人行为等。
语言的种类与结构
语言的种类
根据语言的语法结构可分为孤立语、 黏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根据 语言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 识不断提高,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这使 得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需求,逐渐形成 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同时,心理发展也促进了个 性倾向性的形成和稳定,使得个体在面临不同情境时能够 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THANK YOU
感知觉的过程
感知觉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 三个阶段,其中信息加工是核心环节。
感知觉的种类与特征
感觉的种类
01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等。
知觉的种类
02
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
感知觉的特征
03
包括感受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等。
意识与注意
01
02
个性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要点一
个性影响心理发展
个性倾向性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推 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则是个体身上经 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 和性格等。这些特征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 ,从而影响着心理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要点二
心理发展促进个性的形成
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情感可以激发或抑制人的动机,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人的动机,而消极的情感则可能削 弱人的动机。
普通心理学(2010,9,动机)_393201957PPT精品文档33页

• 评价:
唤醒理论
• 代表人物:赫布、柏林 •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
的一种最佳水平。一般而言,个体偏好中等强度的刺 激水平,因为它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 • 唤醒理论提出了三个原理:第一,人们偏好最佳的唤 醒水平,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 平和偏好程度之间的关系是倒U曲线;第二,简化原 理,即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第三,个人 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环境的内在驱力。 • 交往动机: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性动
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
1、意志行动 2、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3、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4、意志的品质
激的联系。
动机的认知理论
归因理论:
• 代表人物:海德、韦纳 • 归因: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
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 • 控制点的概念:Locus of Control.
稳定性 不稳定性
内控
能力
努力
外控
任务难度
运气
动机的认知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 代表人物:德西 • 主要主张: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
化。
社会性动机
• 兴趣: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 兴趣不是指向认识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则为爱好。
• 直接兴趣、间接兴趣;个体兴趣、情境兴趣; • 兴趣的品质(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 • 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
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
驱力理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代表人物:武德沃斯、赫尔
唤醒理论
• 代表人物:赫布、柏林 •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
的一种最佳水平。一般而言,个体偏好中等强度的刺 激水平,因为它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 • 唤醒理论提出了三个原理:第一,人们偏好最佳的唤 醒水平,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 平和偏好程度之间的关系是倒U曲线;第二,简化原 理,即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第三,个人 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环境的内在驱力。 • 交往动机: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性动
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
1、意志行动 2、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3、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4、意志的品质
激的联系。
动机的认知理论
归因理论:
• 代表人物:海德、韦纳 • 归因: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
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 • 控制点的概念:Locus of Control.
稳定性 不稳定性
内控
能力
努力
外控
任务难度
运气
动机的认知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 代表人物:德西 • 主要主张: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
化。
社会性动机
• 兴趣: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 兴趣不是指向认识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则为爱好。
• 直接兴趣、间接兴趣;个体兴趣、情境兴趣; • 兴趣的品质(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 • 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
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
驱力理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代表人物:武德沃斯、赫尔
普通心理学 普心10(需要和动机)

•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 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对需要加以分类,可以 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以把需要分为 物质需要和பைடு நூலகம்神需要。
•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 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 动力。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根 据个体的外部行为表现加以推断。
动机三种根源
• 1、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 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或叫 驱力,它是生理性的动机。
• 2、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 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内部平衡的 失去不是必然)
• 3、情绪也具有动机作用。
动机的种类
•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 (1)生理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又 叫驱力或内驱力。
自尊 (Self-esteem)
归属感/爱 (Belongingness/love)
安全感(safety)
生存(survival)
• 1、低级需要满足,紧跟着的高级需要才会 出现。
• 2、层次低的需要出现的早。
• 3、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关系到个体 的生存,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的需要 叫生长需要。
• (2)社会性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 的动机。
•
1)兴趣: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
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
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的特性:倾向性、
广阔性、持久性、性能
•
2)爱好: 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
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
• 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对需要加以分类,可以 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以把需要分为 物质需要和பைடு நூலகம்神需要。
•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 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 动力。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根 据个体的外部行为表现加以推断。
动机三种根源
• 1、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 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或叫 驱力,它是生理性的动机。
• 2、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 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内部平衡的 失去不是必然)
• 3、情绪也具有动机作用。
动机的种类
•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 (1)生理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又 叫驱力或内驱力。
自尊 (Self-esteem)
归属感/爱 (Belongingness/love)
安全感(safety)
生存(survival)
• 1、低级需要满足,紧跟着的高级需要才会 出现。
• 2、层次低的需要出现的早。
• 3、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关系到个体 的生存,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的需要 叫生长需要。
• (2)社会性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 的动机。
•
1)兴趣: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
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
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的特性:倾向性、
广阔性、持久性、性能
•
2)爱好: 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
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 动机

❖如“渴”,是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由血液中水分的 缺乏引起,产生对水的需要,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 寻找水源。
❖如“孤独”,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由于缺乏朋友 引起,产生对朋友的需要,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交 友。
❖2、需要的种类 ❖(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 等。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然方面的要求。 ❖社会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反映了人 类 社会的要求。
普通心理学
荆承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第九章 动机
主要内容
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动机的种类 第四节:意志行动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 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或内部动力 。
▪1.动机是内部心理过程,不能被直接观察, 但 可以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 2.动机必须有目标; ▪ 3.动机要求生理的和心理的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 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
❖ 2、指向功能 ❖ 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坚持性、调整自己的行为
❖ 动机是怎么产生的呢? ❖ 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每月得到满足
与人交往是我们的需要
18世纪末叶欧洲探险家史金克在一个荒岛上独居了 4 年,在这4年中,他可以自如地应付自然界的残酷,满 足自 己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但却无法忍受孤独的感觉。
为此,史金克学着《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 养了一条狗、一只鹦鹉,以及几头野兽为伴,每天和这些 动物们进行长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驱力减少论,认为如果一种基本的生理 需要(如水)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 驱力,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这一需要 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44
许多基本的驱力,如饥饿、渴、睡眠和 性都与身体或者整体种群的生理需要有联系。 这些驱力都称为原始驱力。
与原始驱力相反的是获得性驱力,它引 起的行为所要满足的并非明显的生理需要, 它受到了先前的经验和学习的影响。
10
苍蝇的盛宴
11
枯树
12
有一道目光盯着我们13Fra bibliotek14(一)饥饿动机 1、调节饥饿的生物因素
下丘脑对食物的摄入负主要责任。
15
16
2、饮食的社会因素 饮食的社会因素的基础是社会准则和
我们已习得的适当饮食行为。
17
18
3、肥胖的根源
19
20
4、饮食紊乱 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症、暴食症等,它们
50
五、认知理论 动机的认知理论认为动机是人们的思
维、期望和目标(即认知)的产物。
51
认知理论描绘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 重要差别:内部动机促使我们出于兴趣而非 活动带来的任何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参与 一项活动;外部动机则促使我们为了金钱、 成绩或其他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行动。
29
30
母子情深
31
搭错车
32
二、社会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心理性动机) (一)成就动机 1、什么是成就动机
33
34
成就动机是个体通过奋斗而达到一个 杰出程度来获得满足感的一种稳定的、习 得的特点。决定人们追求成就的行为并非 仅由成就动机导致,而是以下3种变量综 合作用的结果:成就动机、失败恐惧动机、 成功恐惧动机。
45
需要和驱力常常是平行的,但并不等 同。例如长时间禁食者报告出的饥饿感时 有时无。这说明尽管生物需要一直很强烈, 但驱力却可能忽强忽弱。
46
驱力减少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目的并非降 低驱力而是维持甚至是增加兴奋或唤醒水平 的行为。
47
三、唤醒理论
根据该理论,每个人都试图把刺激和 活动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上。与驱力减少 理论一样,该模型提出如果刺激和活动水 平过高,我们就会试图降低它们。但是与 驱力减少理论相反,唤醒理论同时还认为, 当刺激和活动水平过低时,我们将试图通 过寻求刺激来提高它们。人们在各自寻求 的最佳唤醒水平上存在差异。
39
(三)权力动机
它是一种寻求影响、控制并感染他人 以及希望被视为强有力个体的倾向。权力 动机高者比权力动机低者更易于加入组织 并谋求职务。在权力动机的表现中也存在 一些显著的性别差异。
40
权力动机不同与成就动机,虽然一般 人将身居要职也视为一种成就。权力动机 分为个人化权力动机(为自己:表现自己, 追求私利)和社会化权力动机(为他人: 团体领袖等)。
的形成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因素 。
21
22
23
(二)性动机 人类的性行为与其他动物不同,是受
意识控制的,更为复杂,除了生理因素外, 还带有很大的社会文化性。
24
动物求偶
25
26
独裁者与女神
27
远游者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孩子 28
(三)母性动机
多数动物的母性动机也很明确,是一 种本能,受到体内特定激素的控制,有利 于该物种的生存。但人类的母性动机除了 天性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6
三、动机与工作效率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工作性质的不同而 不同。在比较容易的工作中,工作效率随 动机的增强而上升;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 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此为耶 克斯—道德森定律。
7
8
9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生物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繁 衍。例如饥饿、性、渴、痛等。但是与 动物不同,人的生理性动机除了受生物 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第一节 概述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崔昌会
Lance Armstrong 3
一、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动机是指由目标或对象引导的、激发 和维持有机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 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有:1、激活功能。激活 功能的大小取决于动机的强度和性质。2、 指向功能。动机不同,个体追求的对象和 目标也不相同。3、维持和调整功能。它 表现为行动的坚持性。
35
2、成就动机的测量 使用最多的测量方式是TAT(主题统觉
测验)。
36
37
38
(二)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即希望与其他人建立并保持 关系。亲和动机高者对与他人的关系格外 敏感,渴望多和朋友在一起并尽量少独处。 女性的亲和动机更强。在焦虑情境中人的 亲和动机更强。
对于亲和动机的原因,一般解释是除 了天性外主要是由于学习。
4
二、需要的含义与种类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 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 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其 活动源泉。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将其分为生物性 需要(自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它们 也相应产生了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5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当某种需要没有 获得满足时,就会推动个体去寻找满足需 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也就是 说,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指向 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了动机。许多学 者事实上已把它当成了动机的同义词。
48
四、诱因理论
诱因分为正诱因(使人产生积极行为, 即趋向或接近某目标)和负诱因(使人产 生消极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目标)。
诱因理论表明,动机来源于获得有价 值的外在目标或诱因的渴望。根据此观点, 一个人对外在刺激(如成绩、钱财、情感 等)的渴望解释了一个人的动机。
49
虽然这种理论解释了即使当我们缺乏内 在线索(如饥饿)时,为什么依然会屈从于 诱因(如美味甜点)。但它没有提供关于动 机的完全解释,因为有时即使动机不明显, 有机体还是会去寻求满足需求的状态。于是 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观点:驱力减少论 中的内在驱力与诱因理论中的外在驱力在发 动行为的过程中同时起作用,分别“推动” 和“牵拉”着行为。
41
第三节 动机理论 一、本能论
本能论认为,人和动物在出生前就被 预设了一系列对其生存很重要的行为。这 些本能提供了引导行为向正确方向发展的 能量。
42
二、驱力减少论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
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 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如在缺水的情况下,则渴就是驱力。
驱力减少论,认为如果一种基本的生理 需要(如水)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 驱力,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这一需要 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44
许多基本的驱力,如饥饿、渴、睡眠和 性都与身体或者整体种群的生理需要有联系。 这些驱力都称为原始驱力。
与原始驱力相反的是获得性驱力,它引 起的行为所要满足的并非明显的生理需要, 它受到了先前的经验和学习的影响。
10
苍蝇的盛宴
11
枯树
12
有一道目光盯着我们13Fra bibliotek14(一)饥饿动机 1、调节饥饿的生物因素
下丘脑对食物的摄入负主要责任。
15
16
2、饮食的社会因素 饮食的社会因素的基础是社会准则和
我们已习得的适当饮食行为。
17
18
3、肥胖的根源
19
20
4、饮食紊乱 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症、暴食症等,它们
50
五、认知理论 动机的认知理论认为动机是人们的思
维、期望和目标(即认知)的产物。
51
认知理论描绘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 重要差别:内部动机促使我们出于兴趣而非 活动带来的任何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参与 一项活动;外部动机则促使我们为了金钱、 成绩或其他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行动。
29
30
母子情深
31
搭错车
32
二、社会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心理性动机) (一)成就动机 1、什么是成就动机
33
34
成就动机是个体通过奋斗而达到一个 杰出程度来获得满足感的一种稳定的、习 得的特点。决定人们追求成就的行为并非 仅由成就动机导致,而是以下3种变量综 合作用的结果:成就动机、失败恐惧动机、 成功恐惧动机。
45
需要和驱力常常是平行的,但并不等 同。例如长时间禁食者报告出的饥饿感时 有时无。这说明尽管生物需要一直很强烈, 但驱力却可能忽强忽弱。
46
驱力减少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目的并非降 低驱力而是维持甚至是增加兴奋或唤醒水平 的行为。
47
三、唤醒理论
根据该理论,每个人都试图把刺激和 活动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上。与驱力减少 理论一样,该模型提出如果刺激和活动水 平过高,我们就会试图降低它们。但是与 驱力减少理论相反,唤醒理论同时还认为, 当刺激和活动水平过低时,我们将试图通 过寻求刺激来提高它们。人们在各自寻求 的最佳唤醒水平上存在差异。
39
(三)权力动机
它是一种寻求影响、控制并感染他人 以及希望被视为强有力个体的倾向。权力 动机高者比权力动机低者更易于加入组织 并谋求职务。在权力动机的表现中也存在 一些显著的性别差异。
40
权力动机不同与成就动机,虽然一般 人将身居要职也视为一种成就。权力动机 分为个人化权力动机(为自己:表现自己, 追求私利)和社会化权力动机(为他人: 团体领袖等)。
的形成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因素 。
21
22
23
(二)性动机 人类的性行为与其他动物不同,是受
意识控制的,更为复杂,除了生理因素外, 还带有很大的社会文化性。
24
动物求偶
25
26
独裁者与女神
27
远游者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孩子 28
(三)母性动机
多数动物的母性动机也很明确,是一 种本能,受到体内特定激素的控制,有利 于该物种的生存。但人类的母性动机除了 天性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6
三、动机与工作效率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工作性质的不同而 不同。在比较容易的工作中,工作效率随 动机的增强而上升;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 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此为耶 克斯—道德森定律。
7
8
9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生物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繁 衍。例如饥饿、性、渴、痛等。但是与 动物不同,人的生理性动机除了受生物 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第一节 概述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崔昌会
Lance Armstrong 3
一、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动机是指由目标或对象引导的、激发 和维持有机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 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有:1、激活功能。激活 功能的大小取决于动机的强度和性质。2、 指向功能。动机不同,个体追求的对象和 目标也不相同。3、维持和调整功能。它 表现为行动的坚持性。
35
2、成就动机的测量 使用最多的测量方式是TAT(主题统觉
测验)。
36
37
38
(二)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即希望与其他人建立并保持 关系。亲和动机高者对与他人的关系格外 敏感,渴望多和朋友在一起并尽量少独处。 女性的亲和动机更强。在焦虑情境中人的 亲和动机更强。
对于亲和动机的原因,一般解释是除 了天性外主要是由于学习。
4
二、需要的含义与种类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 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 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其 活动源泉。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将其分为生物性 需要(自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它们 也相应产生了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5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当某种需要没有 获得满足时,就会推动个体去寻找满足需 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也就是 说,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指向 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了动机。许多学 者事实上已把它当成了动机的同义词。
48
四、诱因理论
诱因分为正诱因(使人产生积极行为, 即趋向或接近某目标)和负诱因(使人产 生消极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目标)。
诱因理论表明,动机来源于获得有价 值的外在目标或诱因的渴望。根据此观点, 一个人对外在刺激(如成绩、钱财、情感 等)的渴望解释了一个人的动机。
49
虽然这种理论解释了即使当我们缺乏内 在线索(如饥饿)时,为什么依然会屈从于 诱因(如美味甜点)。但它没有提供关于动 机的完全解释,因为有时即使动机不明显, 有机体还是会去寻求满足需求的状态。于是 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观点:驱力减少论 中的内在驱力与诱因理论中的外在驱力在发 动行为的过程中同时起作用,分别“推动” 和“牵拉”着行为。
41
第三节 动机理论 一、本能论
本能论认为,人和动物在出生前就被 预设了一系列对其生存很重要的行为。这 些本能提供了引导行为向正确方向发展的 能量。
42
二、驱力减少论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
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 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如在缺水的情况下,则渴就是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