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欣赏系列之蝴蝶梦
15第一章电影喜剧片鉴赏第一节电影喜剧片一夜风流鉴赏

7、爱情喜剧之祖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黄金年代,《乱世佳人》、《摩 登时代》、《绿野仙踪》、《蝴蝶梦》、《卡萨布兰卡》等都出现 在这一时期并产生巨大影响。当时,类型片日渐成型,主要有西部 片、强盗片、喜剧片、恐怖片、音乐片、战争片、家庭情节片等。 在好莱坞,只要那种影片受到观众的喜欢,马上就会大量仿制。
3、美国喜剧电影的经典与最早喜剧元素的运用:“白马王 子+灰姑娘” 、“巧合+误会+大团圆”等
(周星驰的无厘头以及葛优的喜剧对经典的师承)
4、电影改编自亚当斯的《夜间公共汽车》短篇小说。 5、导演卡普拉因《一夜风流》被称作“怪僻喜剧之父”,
和另两部电影《奇迹之女》与《一日之妻》一样,卡普拉擅 长将日常生活作童话式的处理。 6、克拉克·盖博与克劳黛·考尔白因分获奥斯卡最佳男女演员 奖而声名鹊起。
经典镜头:“耶利哥墙”之艺术效果?
(耶利哥墙:典出《圣经旧约·约书亚记》 )
讽刺迷恋金钱的拜金主义
金·卫思利与爱莉订婚,贪图的不过是钱财,十万 美金便同意解除婚约;华恩仅要回属于自己的39元6角 钱,而不肯贪图一万美金的赏金,最终却成就美好姻缘, 强烈的对比,既赞美纯洁高尚的爱情,又讽刺迷恋金钱的 拜金主义
)
剧情简介
艾丽有一个显赫有钱的家庭,这恰恰
成为她感情不如意的根源——父亲不
赞成她和飞机师卫斯理结婚。艾丽一
气之下离家出走,前去找卫斯理,不
料途中钱财遭抢。遇上记者沃恩,沃
恩得知艾丽是个不平常的富家女,确
信艾丽非常有新闻价,可以炮制出
《蝴蝶梦》赏析

浅析《蝴蝶梦》中的冷色调因素文学院2010级9班29号王丽萍《蝴蝶梦》是英国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该书自问世以来,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并广为流传,在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熠熠生辉。
该书通过描写“我”到曼陀丽庄园的举止表现和心理感受引出另一位女主角——吕蓓卡,她虽然是一位未出场,已经死去的人物,但仍让人感到她时时处处音容宛在,宛若幽灵般无孔不入,颇富神秘色彩。
笔者读完此书,对其中的冷色调感慨颇多,现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冷色调的具体表现1、题目的虚无缥缈感这部作品的题目是“蝴蝶梦”,它易使人联想到中国的庄周梦蝶,在意象选择上作者有意识的选择了“蝴蝶”和“梦”这一轻盈飘渺,转瞬即逝的物象,给人以空灵虚无,朦胧而神秘的感觉,并且它们都美好且易支离破碎,这就为作品笼罩上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2、阴冷幽暗的气氛渲染文章反复写到教堂外青苔丛生的石阶,大海凄神入骨的涛声,关的严严实实的玻璃窗和百叶窗,鹅卵石被击打后低沉而悲怆的淙淙声。
这些描写在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了曼陀丽庄园的阴森压抑的氛围。
在塑造曼陀丽的沧桑,沉寂上起到了以动衬静,“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3、季节性因素的合理应用作品中的众多情节都以冬季为背景,如“我”和迈克西姆在旅馆的不期而遇,吕蓓卡的沉船事故,迈克西姆的罪行险被暴露等故事均发生在寒冷的冬天,作者选取这一季节,实则别有用心,它很好的烘托了吕蓓卡的神秘,也为整部作品营造了低沉感伤的冷色调氛围。
4、以虚写实手法的成功应用文中的吕蓓卡在文章一开始就已经死去,她从未出场,但作者通过“我”对她的好奇,猜测,遐想,让人感受到吕蓓卡像一个幽灵般无处不在,在偌大的曼陀丽庄园中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当我在一次晚会中无意的穿着吕蓓卡曾经穿过的服装时,众人惊诧的表情,这件事让人无限制的去想象吕蓓卡的真实模样和她的品行,为本来就寂寥,阴沉的曼陀丽庄园平添了积分神秘的氛围和压抑恐怖的色彩。
谈《蝴蝶梦》的叙事特点

谈《蝴蝶梦》的叙事特点《蝴蝶梦》原名《吕蓓卡》,是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也是其“康沃尔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情节曲折和细腻的人物形象刻画著称,在渲染神秘气氛的同时,夹杂着带有宿命论的感伤主义。
《蝴蝶梦》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十九世纪英国的故事,故事以曼陀丽庄园为主要地点背景,以倒叙的形式讲述了叙述者“我”与虚无人物吕蓓卡如何在幻想和现实中抗争,最后终于同麦克西姆摆脱其控制和折磨,摆脱曼陀丽,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
小说的叙事特点极为独特,主要表现在其叙事时间与场景的和谐配合、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曲折的故事情节安排三个方面,下面将详细分述之。
1. 叙事时间与场景的和谐配合在小说的叙述中,尽管整个故事的时间和空间都有推移变化,从二人的最初相遇到入住曼陀丽再到离开曼陀丽,从法国的蒙特洛克到意大利再到英国的曼陀丽、克里斯、伦敦,其时间和空间可谓跨度极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大部分及主要场景都发生在曼陀丽——这一闻名遐迩的美丽庄园,而作者也花费了大量笔墨和精力对曼陀丽内部的环境作了深入细致的刻画。
环境,是故事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学者指出,《蝴蝶梦》的不足处之一就是若干描写景物的段落有点拖沓和重复。
然而我却不这样认为。
的确,作者在文中多次对曼陀丽进行了详细而细腻的环境刻画,然而每次刻画均具有不同的意义,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是配合人物心情及情节发展程度的需要而进行的富于变化的描写,其重复部分更是作者对复调巧妙运用的结果。
比如,文中对曼陀丽进行了四次比较重要的描写。
一次是离开后梦境中的曼陀丽,一次是初入时的曼陀丽,一次是化装舞会之后的曼陀丽,一次是诀别前刻的曼陀丽。
第一次描写中,作者以回忆梦境的方式描写了诀别后自己想象中的曼陀丽,在描写时突出了自然景物的与时变化和宅子内房间设备等细节的一如往日,在环境描写中将叙述者对曼陀丽的感情:既带有恨又带有丝丝怀恋和温情。
同时,也让读者对曼陀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勾起了读者内心对整个故事的兴趣。
英剧蝴蝶梦观后感影评.doc

英剧蝴蝶梦观后感影评《蝴蝶梦》是一部由艾米莉娅·福克斯和查尔斯·丹斯等主演的爱情悬疑剧,该剧由英国和德国共同制作,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01俗话说“货比三家”,估计电影也是这样吧,而且还是名著改编的电影,更是逃脱不了比较的步骤97版的蝴蝶梦,一开始没打算看,因为太喜欢40版,而且也没留意女主是谁,后来无意中看到竟然是《马普尔小姐魔手》里我很喜欢的Emilia Fox,好奇心立刻就来了,但看完后不得不说,这版改编的水平是中等偏下的有人曾说这一版的男女主像是老牛吃能草,的确,男主老女主嫩(演技),女主青涩了,年纪轻的缘故还不能掌握这样的角色(所以mia能以20出头的年纪把演简爱演演这么好,不容易),一直以来我觉得《蝴蝶梦》中的“我”并不是个难演的角色,虽然当年Joan Fontaine以这片里的角色提名奥斯卡影后(次年的《深闺疑云》乃是补偿,所以说是蝴蝶梦夺影后也不为过),但是看完97版之后我觉得我错了,这的确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处理得角色,当年的琼的确把女主“我”的那种羞涩、拘谨、不安和善良的神情演得淋漓尽致了,Fox只能说是演出了清纯的“我”;至于男主角方面,我觉得是导演拖后腿了,演员演技本身没问题,只是演得不太贴近角色;至于剧情,我知道电视电影肯定会比电影忠于原著(时长问题),但名著改编影视,就一定得“改”、“编”,电影是门艺术不只是单纯的说书,所以看过40版的再看97版,效果立见高下40版电影的气氛,改编后的情节连接都是滴水不漏恰到好处(虽然当然电视电影的删减会少很多),而电影版里更是给了男主角一个自圆其说的结尾,当然这点不能说好不好,萝卜青菜的问题,97版完全没有惊悚或悬疑之感,几处重头戏都太普通了:舞会上的“我”本是惊艳亮相,但处理得既不惊,也不艳,女管家恐吓“我”,劝其自杀,导演再次将其“平民化”,完全没有被催眠的感觉,难入戏,再后来男主向女主吐露真相时,是一点紧张感都木有啊!配合上那时候女主的poker face╮(╯▽╰)╭木有感木有感啊!所以,希区柯克的确是大师,当年只获最佳影片吝啬了(不过对他吝啬很多回了),琼芳登的确是影后级的表演(该死的补偿补出了个“水货影后”)最后再废话一些,古典英剧里的男女主们都比较hold比较克制的,但这版《蝴蝶梦》却有点奔放(= =),一下子有些不习惯02Rebecca说实话,一直不懂,蝴蝶梦名称来由。
赏析蝴蝶梦翻译

赏析《蝴蝶梦》(Rebecca)简写本景色描写翻译《蝴蝶梦》(Rebecca)是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的成名作品,甚至被视为与《简爱》齐名。
我手中的这一版为:原著:Daphne du Maurier改写:A.S.M.Ronaldson翻译:刘保山中英对照中,可以看出译者对于原稿的把握与揣摩。
对于中文阅读者来说,景物描写的理解一直是英语作品的难点。
在阅读英语作品中,我感到最易理解的是一些专业文章,因为在解决专业词汇后就可以大体把握文章要义。
其次是新闻,除了词汇和句式外,往往作者态度和大义不难把握。
作者的意图重在从中给予读者信息和观点。
最难以理解的是小说,除了多种变化的形式外,作者往往有深意在其中,常常暗示给出,以不同的意向引领读者,给予读者一定的情感或情绪体验,对于非英语母语以及非英语文化下成长的中文阅读者,我觉得很难。
而《蝴蝶梦》是一起悬疑的气氛著名。
读这个故事,会明显感受到那种作者所描绘的阴霾,压抑的气氛。
而这些气氛的展现,除了主角的心理变化,或者少之又少的直接描写外,剩下的就是大量的侧面烘托,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景物的描写。
读这本故事时年纪还比较小,但读过之后仿佛亲身经历过曼德利庄园的美景或者是最压抑的环境一般。
可见刘保山先生的考究和传神。
1. Last night I dreamt that I went to Manderley again. It seemed to that I was going in by the iron entrance gates. The private road was just a narrow ribbon now, its stony surface covered with grass and weeds. Sometimes, when I thought it lost, it would appear again, beneath a fallen tree or beyond a muddy ditch made by the winter rains, the trees had thrown out new branches which stretched across my way. I came upon the house suddenly, and stood there with my heart beating fast and tears coming to my eyes.(翻译:昨天夜里,我梦见又回到了曼德利。
电影《蝴蝶梦》中希区柯克悬念的呈现与欣赏

电影《蝴蝶梦》中希区柯克悬念的呈现与欣赏作者:徐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期摘要:针对希区柯克的电影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能够发现,其在电影作品之中始终贯穿着悬念,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一些幽默任务的进行,都体现出了悬念,这已经成为了希区柯克电影的典型特征之一。
在希区柯克的悬念电影之中,《蝴蝶梦》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为希区柯克在世界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奠定成功的基础。
本文主要是从希区柯克本身的悬念观念入手,以电影《蝴蝶梦》为切入点,分析了希区柯克电影中悬念的主要构成要素,并说明和介绍了希区柯克电影中悬念的叙事方式。
关键词:电影;《蝴蝶梦》;希区柯克;悬念;呈现;欣赏作者简介:徐曼(1988-),女,河南商丘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J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1、前言通过电影作品,能够看到当时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体会到导演所想要表达的人生观念和思想感情。
希区柯克导演的作品之中,表现出强烈的悬念风格,在世界的电影史上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希区柯克本身的悬念观念希区柯克,被世界公认为著名的悬念大师,在其电影作品之中,融入悬念十分常见,同时这也成为了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独有特点。
悬念,最早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电影剧本之中逐渐引入了悬念这一要素,不仅丰富了剧情,同时还有效提升了电影本身的观赏性。
在电影作品之中的悬念,主要是指在剧本和电影之中增添故事的内容,为作品制造出相应的矛盾冲突,积极引導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作品本身想要展现的思想和内容,通过悬念,能有效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透过希区柯克电影作品,能够发现,其在作品之中采用的悬念手法,大多是一些并不够明显的信息,并不会在电影作品中采用突出性的表现手法,更多的是,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大胆猜想故事情节,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电影作品的张力。
蝴蝶梦影评

蝴蝶梦影评引言《蝴蝶梦》是一部于1993年上映的经典电影,由大卫·克朗伯格执导。
该电影以其深情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演技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对《蝴蝶梦》进行全面的影评,探讨该电影的导演手法、剧情以及对观众的影响。
导演手法大卫·克朗伯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他在《蝴蝶梦》中运用了多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导演手法。
首先,他在电影中运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不按照时间顺序展示故事情节,增加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这种手法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主人公内心的变化和思考过程。
此外,克朗伯格还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
在电影中,他多次使用蓝色和红色这两种鲜明的色彩。
蓝色代表主人公的平静和内心的冷漠,而红色则象征了爱情和情感。
这种色彩的运用使得电影更加生动深入,同时也增加了情感的表达。
最后,克朗伯格在电影中运用了各种镜头技巧,例如快速剪辑、缓慢移动等等。
这些技巧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节奏感,也为观众呈现了更多的细节。
导演的这些巧妙手法使得整部电影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剧情分析《蝴蝶梦》的剧情扣人心弦,讲述了主人公Charlotte和Joe之间的爱情故事。
Charlotte是一位受伤的百老汇女演员,而Joe是一名成功的男演员。
他们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相遇,并迅速坠入爱河。
然而,正当两人渐渐进入幸福的生活时,他们却遭遇了意外的磨难。
Charlotte不幸遇到了车祸,导致她失去了记忆。
此后,Joe决定用尽一切办法来帮助爱人恢复记忆。
他通过戏剧表演、日记等方式,试图唤起Charlotte对过去的记忆。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带回了Charlotte以前的记忆。
然而,他们的感情也因为这段艰难的经历而受到了考验。
情感表达《蝴蝶梦》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丰富而深刻。
电影中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传递了爱情、希望与失落等情感。
首先,在电影中展现出的爱情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主人公Joe为了帮助Charlotte恢复记忆,不惜付出一切努力。
他用自己的真诚和对爱人的无尽守候,打动了观众,令人为之动容。
电影《蝴蝶梦》的道德危机

电影《蝴蝶梦》的道德危机【摘要】电影《蝴蝶梦》带来了道德危机的挑战。
在导演如何处理道德危机方面,影片展现了不同角色在道德选择上的困境。
影片深入探讨了道德问题,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和争论。
道德危机对故事情节的影响也得到了充分展示。
电影《蝴蝶梦》的道德危机给人们带来了深刻启示,对电影产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种道德危机引发观众深思,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使人们更加关注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影《蝴蝶梦》, 道德危机, 导演处理, 角色选择, 道德问题讨论, 社会反响, 争议, 故事情节影响, 启示, 电影产业影响, 观众思考.1. 引言1.1 电影《蝴蝶梦》的道德危机电影《蝴蝶梦》的道德危机是指在电影中出现的涉及道德价值观念和冲突的情节或人物选择,引发观众对道德伦理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的现象。
道德危机不仅是电影情节中的一种冲突元素,也代表了导演对社会伦理观念的反思和探讨。
在电影《蝴蝶梦》中,道德危机的出现主要体现在导演如何处理角色在道德困境中作出的选择,以及影片对道德问题展开的深度讨论。
角色在道德危机中的选择往往暴露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多样性,引发了观众对道德选择的思考和思考。
影片对道德问题的讨论可能涉及到伦理学、道德哲学等学科领域,引领观众去思考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伦理困境和道德难题。
社会反响和争议也会在道德危机的讨论中得到凸显,影响着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思考。
道德危机在电影故事情节中的展现方式和影响也是电影《蝴蝶梦》所探讨的重要内容,通过角色的道德选择和行为后果展示了道德危机对故事情节的影响和推动。
2. 正文2.1 导演如何处理道德危机在电影《蝴蝶梦》中,导演面临着道德危机时需要慎重考虑如何处理这一议题。
导演应该明确道德危机的本质和背景,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提炼出造成道德危机的原因和影响。
导演需要呈现出道德危机背后的深层社会问题,引发观众对于道德与伦理的思考和探讨。
导演可以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行动和冲突,展现出不同立场和选择对于道德危机的态度和影响,让观众在反思中得到启示和思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梦》(原名《瑞贝卡REBECCA》美国)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著名悬念惊悚片
出品:塞而兹尼克——联美公司1940年摄制出品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劳伦斯·奥利佛、琼·芳登
影评
《蝴蝶梦》是根据英国女作家黛芙妮.杜莫里叶的小说《丽贝卡》改编。
全片以女主角“我”的第一身份观点描写年轻姑娘嫁入豪门之后,发现丈夫德文特的前妻丽贝卡的阴魂笼罩着整座曼德丽大厦,神秘的女管家丹佛丝也像幽灵般在她身旁出没。
为了讨好丈夫德文特,女主角故意在盛大舞会上穿了丽贝卡画像上的衣服亮相,不料因而揭发了多年前的一宗谜离命案。
全片气氛诡异迷人,是悬疑手法十分高明的心理文艺片,劳伦斯.奥立弗与琼.方丹都演得出色,扮演女管家的朱迪思.安迪生尤其创造了同类角色的一个原型,日后不少影片阴险的女管家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她的影子。
该影片是英国导演希区柯克赴美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以其精湛而独特的技巧征服了美国观众,是他向好莱坞显示自己独特才能的见面礼。
希区柯克善于制造悬念效果。
在《蝴蝶梦》中,他放弃了惯用的充满紧张感的惊险式样和剪辑技巧,着力刻画人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运用摄影、小道具、画外音及反应镜头制造神秘的心理效果。
整个故事以缓缓的节奏开展,但常常插入奇笔,在场面调度上出其不意,吓人一跳。
如丹佛斯太太的出场就是这样处理,她所经过的路线从不让人看到,常常不期而至,她令人害怕就害怕在这里。
影片导演及大部分演员都是英国人,而且故事以20世纪初英国的庄园为舞台,因此影片充满浓厚的英国色彩,风格典雅、庄重。
希区柯克以后的创作以悬念片为主,《蝴蝶梦》正是他从英国风格转向美国风格的作品。
(以后他拍摄的影片有大家熟知的《爱德华大夫》(1945年)、《美人计》(1946年)、《后窗》(1954年)、《西北偏北》(1959年)、《精神病患者》(1960年)、《鸟(1964年)还有《眩晕》》等)
女主角琼·芳登极其敏感而微妙的表演博得很高评价,为该片增色不少。
以前琼·芳登只能在一些二流片子中扮演一些小角色,经希区柯克的指导,她也以此一举成名,接着在出演希区柯克导演的《深闺疑云》中一举夺得第1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由于《蝴蝶梦》的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现,在1940年度的第13届奥斯卡奖评选中,它几乎囊括所有主要奖项的提名,计有11项,结果获得最佳影片、最佳摄影(黑白片)两项大奖。
但遗憾的是,希区柯克本人在好莱坞从影40年,他一直未当选过最佳导演,仅被提名。
但他的不凡功力已令好莱坞的同行们为之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