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检查-输血指征综合评估指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 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规范临床输血,减少不必要输血。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 内容:3.1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 或Hct-0.03 ;•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3.2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 >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仓U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 >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川(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输血部分(国家卫生部)

6.血液保存环境条件符合规定。
【B】符合“C”,并
1.输血科实验室建筑与设施符合《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
用要求》,业务区域与生活区域分开,业务用房面积达到相关要求。
2.人员梯队建设合理。
4.19.2.2输血科人员结构、房屋设施和仪器设备均符合规定要求。
【A】符合“B”,并
1.人员数量符合规定要求:输血科人员配置与床位数或与年输血量参考
比例为1:100(床)或1:1000单位(以红细胞成分计算)。
2.有输血医师,并有输血医师培养计划。
【C】
1.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
2.有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能24小时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
(2)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
(3)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5)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
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医院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有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
【B】符合“C”,并
3.建立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B】符合“C”,并
1.对用血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计划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2.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中指标明确,措施有
4.19.1.3制订医院用血计划,实行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建立临床用血评价公示制度。
【A】符合“B”,并
用血分级管理规范,用血评价纳入科室、个人的绩效考核和全面考核。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4.建立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
5.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目标,并组织实施。
输血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规范标准

抽查5份输血病历,现场考核输血科和内、外科各1名工作人员输血操作流程。
3
4.19.1.3
【C】
1.制定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计划。
2.医疗机构建立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3.建立临床科室பைடு நூலகம்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5.必备基本设备:2℃~6℃储血专用冰箱、-20~C以下专用低温冰箱、2C~8℃试剂冰箱、2℃~8℃标本冰箱、血小板保存箱、溶浆机(血浆解冻箱)、血型血清学离心机、标本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热合机、显微镜、传真机、专用取血箱、计算机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等。6.血液保存环境条件符合规定。
1.查看输血科人员输血专业培训证书,考核2-3人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2.医院有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
1.查看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资料。
2.查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用于用血权限的认定的相关规定。
【B】符合“C”,并
1.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2.临床科室将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抽查3-5名医务人员对上述规定的知晓情况。
【A】符合“B”,并1.输血前检测率100%。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抽查20份输血病历,查看输血前检测和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能否达到100%。
7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
4.19.3.3
【C】
1.医院有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的指标。
2.输血科工作职责明确,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输血指征综合评估的指标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1、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2、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3、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1、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2、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3、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1、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2、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3、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4、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5、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6、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输血科 三级医院综合评审标准

3.输血科工作人员无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的疾病或者功能障碍。
4.输血科的房屋设置远离污染源,靠近手术室和病区,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开,至少应设置入库前血液处置室、储血室、发血室、血液标本处理区、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输血前四项检查实验室,有必要的消毒、值班室和资料保存室。
【B】符合“C”,并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1.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2.医院有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
【B】符合“C”,并
1.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2.临床科室将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3.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2.主动征求临床对输血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分析,持续改进管理工作。
【A】符合“B”,并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质量与安全管理,确保建立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4.19.2.2
输血科人员结构和房屋设施和仪器设备均符合规定要求
【C】
1.输血科人员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并接受输血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C】
1.有输血中请审核登记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
(1)输血中请单审核率为100%。
(2)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100%。
(3)用血的中请单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
(4)临床单例患者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履行报批手续,需要用血科室主任签名或输血科医师会诊同意。
2023年输血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旳选择权。
(3)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留。
(5)因急救生命垂危旳患者等特殊状况需紧急输血,不能获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旳,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旳负责人同意后实行。
2.输血科主任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从事输血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有丰富旳输血有关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
3.输血科工作人员无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疾病或者功能障碍。
4.输血科旳房屋设置远离污染源,靠近手术室和病区,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规定,污染区与非污染辨别开,至少应设置血液入库前旳血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室、储血室、发血室、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室,值班室和资料保留室。
7.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1.查看输血科设置状况。
2.查看输血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有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3.查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构成状况。
4.查看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
5.查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目旳及实行状况。
6.查看参与疑难输血病例旳诊断、会诊与治疗旳记录;查看配合临床用血事件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旳记录。
抽查3-5名医务人员对上述规定旳知晓状况。
【A】符合“B”,并 1.输血前检测率100%。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订率100%。
抽查20份输血病历,查看输血前检测和签订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能否到达100%。
7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
4.19.3.3
【C】
1.医院有根据患者病情和试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旳指标。
2.查储血数量、种类,问询平均每日用血量。 3.查储血按血型、品种、规格、日期依次排列寄存。储血与否缺型。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标准临床输血,减少不必要输血。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内容:3.1 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疑心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适宜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 红细胞=Hb-10g/L 或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屡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3.2 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 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临床用血前输血指征评估和效果评价指标

临床用血前输血指征评估和效果评价指标一、外科输血原则:1、血容量损失在20%以内,使用晶体及胶体液;失血达血容量20%~50%时,加输红细胞;失血超过血容量50%时,加输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失血超过血容量80%以上时加输血小板和冷沉淀。
2、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二、内科输血原则:1、急性贫血:失血量<600ml,不输血;失血量800~1000ml时,可考虑输血;失血量在1500ml以上,需要输血。
2、慢性贫血:Hb<60g/L,伴有明显症状者;某些暂时无特殊治疗方法的遗传性血液病患者,在其生长发育期,应给予输血,纠正贫血到一定程度,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贫血严重者,而又需要手术者或是待产孕妇,应给予输血。
3、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三、新生儿输血原则:1、急性失血的输血:有呼吸困难,HCT<0.40;有血容量不足表现,面色苍白、心率>160次/分,收缩压<50mmHg;48小时内失血量血容量的10%,HCT<0.45。
2、慢性失血的输血:出生后一周内HCT<0.30,心率>160次/分,伴心脏扩大的中度至极重度贫血;Hb<100g/L伴有贫血症状;Hb<130g/L伴严重呼吸困难;出生时Hb<130g/L;失血量已达血容量的10%。
3、早产儿贫血的输血:与急性失血有关的休克;72小时内,累积丢失血容量>10%;Hb<130g/L或HCT<0.4并伴有急性心肺疾病的早产儿;早产儿生理性贫血Hb<80~100g/L或HCT<0.25~0.30,临床因贫血已产生不利的影响;贫血导致充血性心衰者,可于2~4小时内谨慎输注浓缩红细胞5ml/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指征简表
临床输血指征简表血制品名称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合理输血理由不合理输血理由合理输血理由不合理输血理由红细胞1、血红蛋白﹤70g/L;2、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病情决定;3、严重创伤合并感染,Hct可达0.351、...
临床输血指征简表
血制品名称
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
合理输血理由不合理输血理合理输血理不合理输血理由红细胞
1、血红蛋白﹤70g/L;
2、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病情决定;
3、严重创伤合并
感染,Hct可达0.35
1、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输红细胞;
2、血红蛋白﹥100g/L;
3、失血量﹤20%自身血容量1、血红蛋白﹤60g/L或Hct﹤0.2;2、若有严重感染,Hct可达0.35。
血红蛋白﹥60g/L或Hct﹥0.2,无缺氧症状。
新鲜冰冻血浆(FFP)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输血量≥自身血容量;
3、凝血功能障
碍;4、紧急对抗华法令抗凝血作用。
1、无合理输血理由;
2、用于扩容;
3、治疗低蛋白血症;
4、与红细胞搭配输注;
5、用于
补充营养;6、用于提高免疫力;7、促进伤口愈合;8、FFP量不足(﹤10-15ml/kg)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III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
1、无合理输血理由;
2、用于扩容;
3、治疗低蛋白血症;
4、与红细胞搭配输注;
5、用于
补充营养;6、用于提高免疫力;7、FFP量不足(﹤10-15ml/kg)
血小板
1、血小板﹤50×109/L;
2、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
1、血小板﹥100×109/L;
2、血小板在50-100109/L之间,无出血;
3、量不足(一次性输注﹤2×1011,即﹤1治疗量或10U)
1、血小板10-50×109/L,伴有出血;
2、血小板﹤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
1、血小板﹥50×109/L时输血小板;
2、血小板﹤5×109/L,未立即输血小板;
3、量不足(一次性输注﹤2×1011,即﹤1治疗量或10U)
冷沉淀
1、纤维蛋白原﹤0.8g/L
1、纤维蛋白原﹥1g/L;
2、纤维蛋白原﹥0.8g/L,无出血表现;
3、量不足(﹤1.5单位/10kg)1、治疗甲型血友病;2、纤维蛋白原﹤0.8g/L。
1、纤维蛋白原﹥1g/L;
2、纤维蛋白原﹥0.8g/L,无出血表现;
3、乙型血友病;
4、量不足(﹤1.5单位/10kg)
注:儿科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