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纳米颗粒相关介绍
银纳米颗粒(SilverNanoparticles)的详细描述

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的详细描述:
银纳米颗粒(粒径2nm)介绍
产品名称:银纳米颗粒
产品型号:CST-NP-S2
粒径:2±0.5nm ( TEM/SEM )
平均粒径:2 nm
纯度:99.5% (元素分析)
分子量:108
外观:黑色悬浮液(分散于溶剂中)
溶剂:水、乙醇、异丙醇或客户指定溶剂
浓度:5mg/ml 、10mg/ml、20mg/ml 或客户指定浓度
银纳米颗粒根据其存在形态和颗粒大小的不同,有很多种不同的颜色。
它们能够被分散保存在不同的溶剂中(如水,乙醇和异丙醇等)呈现胶态悬浮体。
粒径的大小在一定的纳米尺度内是可控的,比如从2纳米到几百纳米,这主要是取决于不同的制备条件。
银纳米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
光学方面的应用传导方面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晶体硅,玻璃及聚酯薄膜)有机发光二极管
医学成像导电粘合剂
光限幅器导电油墨
表面电浆子装置液晶显示器
柔性显示器触控屏幕(透明导电薄膜)
抗菌方面的应用化学品及热效率方面的应用
空气及水净化化学气体传感器
抗菌薄膜催化剂
食物保藏。
纳米银 抗菌 原理

纳米银抗菌原理
纳米银具有出色的抗菌性能,这是由于其独特的抗菌原理。
纳米银颗粒的尺寸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这使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与细菌接触的可能性。
纳米银颗粒表面的银离子可以与细菌表面的硫醚、羧基、磷酸基等物质发生反应,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阻止其正常的代谢和生长。
此外,银离子还可以与细菌的DNA结合,干扰其复制和转录过程,导致细菌死亡。
与此同时,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大的表面能量,可以与细菌的膜表面相互作用,导致细菌膜的损伤和渗漏。
这种渗漏会进一步影响细菌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其死亡。
除了直接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外,纳米银还可以通过释放银离子来实现抗菌作用。
银离子可以通过与细菌内的蛋白质和酶反应,干扰其正常的酶活性和代谢过程,从而杀死细菌。
总的来说,纳米银的抗菌原理主要涉及其与细菌表面的相互作用、干扰细菌的膜结构、代谢和DNA复制过程,以及通过释放银离子来杀灭细菌。
这使得纳米银在抗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银纳米粒子材料的特点与应用

银纳米粒子材料的特点与应用“纳米银”是“银纳米颗粒”的简称或俗称,指由银原子组成的颗粒,其粒径通常在1-100 nm范围,银纳米粒子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良好的导电性,在医疗、工业等多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针对银纳米粒子材料的特点与应用进行分析。
标签:银纳米粒子材料;特点;应用1.银纳米粒子材料与其特点银纳米粒子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这种银单质的纯度往往在99.99%以上,且最少有一维尺寸小于100纳米。
通常来说,银纳米粒子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最为重要的是,较常规的抗生素而言,应用银纳米粒子治疗不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银纳米粒子的主要特点有四个,即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良好的导电性、超强的渗透性。
以导电性为例,金属银单质的导电性在各类金属单质中仅次于铂单质和金单质,但无论是铂还是金价格都高出银许多,这使相关工作中银的应用范围更广,其中也包括银纳米粒子。
2.银纳米粒子材料的具体应用2.1作为生产电池的材料。
银纳米粒子在催化电化学氧还原反应时,较其他材料更为有效,由于其导电性良好、电阻低,材料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更多。
酸性电池中,进行电化学氧还原反应时,铂(Pt)和金(Au)的稳定性是最强的;而在碱性电池中,包括铂(Pt)和金(Au)以及银、铜、铝等金属都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但在碱性电解液中银能够以氧化态稳定存在,电阻仅次于铂(Pt)和金(Au),而且银的价格是铂的1/70、金的1/50,因此,以银替代铂作为电化学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将在生产碱性燃料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2作为工业催化剂。
银纳米粒子质地细密,细孔非常少,而且纯度高,能够自由选择组分、使用条件温和、使用方便、具有无可替代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等优点,在一些电化学催化还原、有害物质的光降解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此前的研究中,人员发现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Ag/TiO2催化剂可以使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升,达到89.4%的水平,其中银纳米粒子起到了电子媒介体作用,这使其作为催化剂的前景和实际应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银纳米粒子(AgNPs)是一种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银颗粒,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一、银纳米粒子的制备目前,制备银纳米粒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物理法和化学法。
其中,化学还分为初级合成法和微波合成法。
1.物理法物理法指的是通过物理手段制备银纳米粒子,如水热法、电化学法、蒸汽冷凝法等。
(1)水热法水热法是用高温高压反应器在水热条件下制备银纳米粒子。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等优点,但是目前生产成本较高。
(2)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指的是通过电极电解或电化学还原的方法来制备银纳米粒子。
该方法银离子的还原程度高,纯度高,但需要一定的设备和工艺条件。
(3)蒸汽冷凝法蒸汽冷凝法是将银热化后让其冷凝在冷表面上,使其形成纳米颗粒。
该方法成本较低,但产品纯度较低,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2.初级合成法初级合成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备银纳米粒子,常见的方法有还原法、化学沉淀法、水相法等。
(1)还原法还原法是利用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生成银纳米粒子。
该法操作简单、纯度高,但有毒性较大的还原剂参与还原反应。
(2)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通过一些沉淀剂将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此法只能得到均匀且质量较差的银纳米颗粒,且反应后的溶液总体积较大。
(3)水相法水相法是指在水相中直接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银纳米粒子,具有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等特点,但是制备出的银纳米粒子分散性较差。
3.微波合成法微波合成法是在介电性物质中加入还原性物质,并在微波辐射下制备银纳米粒子。
该方法反应快速,生成的纳米颗粒均匀,但设备较为昂贵。
二、银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银纳米粒子由于具有独特的生物反应性和特殊的电子性质,在生物医学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肿瘤治疗银纳米粒子能够透过细胞膜,进入到肿瘤细胞,使细胞内的积极物质受到破坏,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纳米银粒子的五大应用(中英文)

纳米银粒子的五大应用(中英文)纳米银粒子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抗菌性能、光学性能以及其他特殊性能正被广泛的开发应用。
目前,纳米银粒子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光学材料、生物医疗、新能源以及电子器件等领域。
1、抗菌方面的应用无机抗菌材料纳米金属银被公认是理想的抗菌材料,目前在涂料、医疗领域、净水系统、纺织品、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等杀菌涂层,除臭、抗菌薄膜行业中有许多的成功案例,从而为纳米银的抗菌应用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纳米技术所制得的纳米银与传统银系抗菌剂相比,不仅具有更加显著的抗菌效果,而且安全性更高,持续效力更长。
作为抗菌剂,纳米银比表面积大,粒径小较易与病原微生物发生接触,能发挥其最大的生物活性,在抗菌食品包装中使用的大多数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就是银纳米粒子,可见其更强大的抗菌活性。
研究人员在无纺布中掺入纳米银并测试其抗菌性能。
结果表明,没有浸渍纳米银的无纺布不具有抗菌性能,浸渍500ppm 的纳米银溶液的无纺布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添加了纳米银涂层的聚丙烯水过滤器对大肠杆菌细胞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Inorganic material nano-metallic silver is recognized as an ideal antibacterial material.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successful cases in coatings, medical fields,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s, textiles, plastics, rubber, ceramics, glass and other bactericidal coatings, deodorization, antibacterial film industry, have opened a broader market for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ilver antibacterial agents,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nanotechnology not only have more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effect, but also have higher safety and longer lasting effect. 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 nano silverhas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mall particle size, which is easy to contact with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can exert its maximum biological activity. Most nano composite materials used in antibacterial food packaging are based on silver nanoparticles, which shows its strong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e researchers doped the non-woven fabric with nano-silver and tested its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woven fabric without nano-silver immersion has no antibacterial property, and the non-woven fabric soaked in 500ppm nano-silver solution has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property. The e polypropylene water filter with silver nanoparticles coating has good inhibition effect on EScherichia coli cells.2、催化方面的应用纳米银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可作为多种反应的催化剂。
银纳米颗粒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

银纳米颗粒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银纳米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银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食品等领域。
本文将从银纳米颗粒的现状、应用领域及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
一、银纳米颗粒的现状:目前,银纳米颗粒已经被广泛合成和研究。
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生物还原法和物理方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控制颗粒的大小、形状和表面性质,从而调控其物理、化学性质。
目前,常见的银纳米颗粒形状包括球形、棒状、四面体等。
此外,通过改变合成条件,还可以实现银纳米颗粒的控制自组装和纳米结构调控。
二、银纳米颗粒的应用领域:1. 医学应用:银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可用于制备抗菌纺织品、抗菌涂层、医用材料等。
此外,银纳米颗粒还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质,可用于癌症治疗和生物成像等领域。
2. 环境应用:银纳米颗粒对一些有害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催化性能,可应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环境领域。
3. 食品应用:银纳米颗粒具有抗菌、防腐的特性,可用于食品保鲜、食品包装等领域。
三、银纳米颗粒的发展前景:未来五至十年,银纳米颗粒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 进一步优化合成方法:银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高、合成过程复杂等。
未来将致力于开发更简单、低成本的合成方法,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2. 深入研究物理、化学性质:银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应用起着决定性作用。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银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效应等特性,以实现更精准的应用。
3. 拓宽应用领域:除了医学、环境、食品等领域,未来还有许多领域可以应用银纳米颗粒,如可穿戴设备、能源存储等。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银纳米颗粒的应用将更加多样化。
结语:银纳米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已经在医学、环境、食品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银纳米颗粒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
纳米银是一种制备特殊尺寸范围在1-100纳米的银纳米颗粒。
它具有许多独特的功效与作用,包括:
1. 杀菌消毒:纳米银具有优秀的杀菌性能,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杀死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
它可以破坏这些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结构,进而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2. 防臭除味:由于纳米银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它可以有效地去除引发恶臭的细菌和真菌。
因此,纳米银常用于袜子、鞋垫、衣物和家居用品等产品中,以减少异味和维持环境的清新。
3. 过敏防治:纳米银可降低过敏原的产生和传播。
它可以改变过敏原分子的结构,减少它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
这对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疾病的预防和缓解具有积极意义。
4. 治疗皮肤病:纳米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以深入皮肤表层,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抗炎,从而有效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如痤疮、湿疹和皮炎。
5. 防污染:纳米银可以用于表面涂层,形成抗菌、防污等功能,使产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易受污染。
这对于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空气净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纳米银具有杀菌消毒、防臭除味、过敏防治、治疗
皮肤病和防污染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和日常生活中。
银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银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银纳米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光电子、催化、传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
一、制备方法1.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制备银纳米颗粒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依靠还原剂在银离子溶液中还原成银原子,从而得到银纳米颗粒。
还原剂的种类和浓度对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2. 光化学合成法光化学合成法是将光和化学反应相结合,通过光催化的作用产生银原子,从而制备银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高效、无污染等优点。
3. 微波法微波法是利用微波能量作为能源,在液相环境中诱导银化学还原反应,有效地控制了反应速率和温度,制备出纳米颗粒具有高度均一性和窄的尺寸分布。
4. 生物还原法生物还原法是在生物体的代谢过程中,利用微生物、真菌等生物体的代谢酶将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从而制备银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二、表征技术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分布。
该方法可以通过瞬态形貌变化和尺寸分布实时观察纳米颗粒的生长和形成过程。
2. 红外光谱(FTIR)红外光谱可以检测到纳米颗粒表面的官能团,如羟基、羰基等,可以评估纳米颗粒表面功能化程度或嵌入到纳米颗粒中的分子的类型等信息。
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一种简单有效地检测纳米颗粒形貌、尺寸和分布的方法。
银纳米颗粒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吸收峰,其峰值位置、强度和峰形可以用于评估纳米颗粒的尺寸、浓度、形貌等信息。
4. 动态光散射(DLS)动态光散射可以通过分散介质中纳米颗粒的布朗运动来测量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均一性较强的纳米颗粒体系。
5. 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可以通过测量纳米颗粒的衍射图案来精确定量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
三、总结本文介绍了银纳米颗粒的主要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导电银浆
1、杀菌消毒 2、抗菌纤维 填料
1、催化剂 2、催化降解 室内甲醛等 有毒气体
研发部-纳米制备
3
现有银纳米颗粒产品:
30±5 nm 溶液呈黄色
50±5 nm 溶液呈黄绿色
70±5 nm 溶液呈灰黄色
研发部-纳米制备
4
基本参数:
水、乙醇等常见 的醇类,不溶于 甲苯、环己烷
银纳米颗粒相关介绍
研发部-纳米制备 2016年12月
银纳米颗粒定义:
粒径大小在1-100nm之间的银粒子。(1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
研发部-纳米制备
2
银纳米颗粒的特点及应用:
优异性能:
光学性能
电性能
抗菌性能
催化性能
应用:
1、表面增强 拉曼光谱
2、光过滤器 3、光电开关 4、红外传感 器
1、薄膜开关 2、电池测试 器
银纳米颗粒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纳米材料,主要用于抗菌杀毒、导电油墨、导电 银浆和催化方面。 目前银纳米颗粒主要的需求方: 相关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相关的研发公司; 具体专业方向:光电材料工程、工业化工、医疗器材、生物医药、电极催化、传 感研发等;
研发部-纳米制备
7
对于70nm规格的银纳米颗粒,其在150℃即可达到初步烧结使方阻大大降低,
其中固含量为50%的分散液经150℃烧结1min后方阻可达0.045 Ω/□。粒径越小,
初步烧结温度越低。
3、银纳米颗粒的保护剂是什么高分子?
目前三种银纳米颗粒产品的保护剂均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研发部-纳米制备
6
总结:
溶剂
固含量60%以下,即 10g分散液中至多含 有6g的银纳米颗粒
浓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紫 外吸收光谱
基本参数
水、乙醇:60天 异丙醇等:90天
表征方法
保质期
研发部-纳米制备
5
常见问题:
1、保质期内出现沉降问题怎么处理?
使用前震荡或摇晃使其再次分散,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超声分散后再次使
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烧结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