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汇总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植物营养学实习是在XX农业科技公司进行的。
实习时间为X个月,主要任务是参与植物的生长调查和营养诊断,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养分测定和分析。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1.生长调查:针对不同作物的生长调查,观察叶片颜色、形态、大小等,记录生长情况,并记录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2.样品采集:依据生长调查结果,选择代表性植株进行样品采集,包括根、茎、叶等部位,并分别进行标记。
3.养分测定:采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对样品中的养分含量进行测定。
主要测定项目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的含量。
4.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测定结果,对不同样本的养分含量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不同部位的养分分布规律。
5.营养诊断:根据测定结果和生长调查,对不同样本进行营养诊断,判断其植物营养是否平衡,是否存在养分缺乏或过量的情况。
三、实习成果通过这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对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不同作物对不同养分的吸收量和利用率存在差异,了解了养分在植物身上的运输和分配方式。
2.熟悉了植物营养的调查和诊断方法。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如何利用测定结果进行养分诊断。
这些方法对于作物的管理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验室中进行养分测定和分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标定和测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实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植物营养学的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植物营养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
合理的营养管理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增加产量和品质。
而不合理的营养供应则会导致养分缺乏或过量的情况,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农户在施肥管理上不够科学和合理,盲目追求高产而忽视了作物的真实需求,导致养分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植物营养学--实验

四. 注意事项
1.测定NH4-N及 NH2-N时,试剂顺序不能颠倒, 放置产生混浊。
2.测定NO3-N用碱中和时,碱一定要过量,否 则,颜色偏浅。
称重,然后称取风干通过1mm即18-20目筛的死黄土和面黄 土各2份,每份 50 g置于已标记的250-400 mL烧杯中,称
取已知水溶性磷(P)量的普钙(风干样品过 0.1mm 即140目
筛)1g 2份,分别放入Ap, Bp号烧杯中,充分搅拌均润为止,用熟
二、原理
根据土壤对水溶性的磷肥的吸附固定的特 性,去一定量的不同土壤,分别加入已知等量的
磷肥,使其与土壤充分混匀,待作用一定时间后,
测定其含磷量,根据所加入磷肥的磷量与作用后 磷量之差,即可计算出水溶性磷肥被固定的百分 率。
三、操作步骤
1. 取250-400mL烧杯4个,分别贴上标记(Ao, Ap, Bo,Bp) 。
一.目的 、意义
合理使用化学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一项重
要措施。农业生产上应用的化学氮肥品种繁多,氮的形
态也各异,在施肥上根据土壤的保肥性,制定不同形态 氮肥的使用技术,是防止养分淋失和合理施肥的一条基 本原则,不同土壤吸附保留各种形态氮素的能力不同。 因此,了解某一地区土壤对不同形态氮肥的吸持力,无
2.CO(NH2)2平衡溶液中N 测定(酚二黄酸试剂比色法)
①吸取CO(NH2)2平衡液5mL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混合均匀。
②吸取稀释溶液0.2mL,放在干净干燥的50mL烧瓶中,加0.8mL磺基水杨 酸,充分混匀,静置10分钟。 ③再加2moL/L NaOH 19mL. ,摇匀后在410nm出比色。 ④绘制标准曲线:吸取标准溶液B: 0,1,2,4,6,8mL于100mL容量瓶
植物营养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植物对氮、磷、钾肥的吸收能力。
2. 观察不同肥料施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分析植物生长与营养元素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矮牵牛幼苗(株高约5cm)- 氮肥(尿素)、磷肥(过磷酸钙)、钾肥(硫酸钾)- 营养液- 烧杯、滴管、天平、剪刀、尺子仪器:- 电子天平- 培养皿- 温室三、实验方法1. 植物生长条件:- 将矮牵牛幼苗种植在培养皿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
- 每个培养皿种植10株幼苗,分为5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2. 肥料处理:- 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肥料。
- 实验组1:添加氮肥(尿素)。
- 实验组2:添加磷肥(过磷酸钙)。
- 实验组3:添加钾肥(硫酸钾)。
- 实验组4:同时添加氮肥和磷肥。
- 实验组5:同时添加氮肥和钾肥。
3. 观察与记录:- 每隔7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颜色、根系生长等。
- 记录每次观察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株高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氮肥、磷肥、钾肥的实验组株高均有所增加,且添加两种肥料的实验组株高增加更明显。
- 分析: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其中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磷肥能促进根系生长,钾肥能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2. 叶片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氮肥的实验组叶片颜色更绿,添加磷肥的实验组叶片颜色稍黄,添加钾肥的实验组叶片颜色稍暗。
- 分析:氮肥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使叶片颜色更绿;磷肥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叶片颜色稍黄;钾肥能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使叶片颜色稍暗。
3. 根系生长:-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磷肥和钾肥的实验组根系生长更旺盛。
- 分析:磷肥能促进根系生长,钾肥能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从而促进根系生长。
五、结论1. 植物对氮、磷、钾肥的吸收能力较强,且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2. 氮、磷、钾肥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合理施用肥料能促进植物生长。
植物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理特性,掌握植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植物形态观察(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分别播种于装有土壤的盆中。
②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叶片展开、花蕾形成等过程。
③测量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长度等生长指标。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小麦种子发芽后长出细长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长条形;白菜种子发芽后长出细小的茎和圆形的叶片,叶片展开呈匙形;向日葵种子发芽后长出粗壮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掌状。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发芽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2.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遮光纸、光强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的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②用遮光纸将向日葵幼苗部分遮光,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③将向日葵幼苗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向日葵幼苗在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较高,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黑暗条件下光合速率几乎为零。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3.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呼吸速率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置于呼吸速率计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②将小麦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小麦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呼吸速率较高,黑暗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关联,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黑暗条件下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
4. 植物水分运输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水势计、染料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的根部用染料染色。
植物营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熟悉植物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及其生理作用。
3. 学习利用实验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为植物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实验(1)实验材料: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等不同植物种子,氮、磷、钾标准溶液,土壤样品。
(2)实验步骤:① 分别将不同植物种子在土壤中种植,并设置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料处理;②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植物生长指标(如株高、叶片颜色、产量等);③ 收集植物样品,测定其氮、磷、钾含量;④ 分析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差异。
2. 实验二:土壤养分测定实验(1)实验材料:土壤样品,过氧化氢、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试剂,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仪器。
(2)实验步骤:① 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过氧化氢、浓硫酸、盐酸等试剂进行消解;② 将消解后的溶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③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④ 分析土壤养分状况,为植物施肥提供依据。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 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实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养分浓度下的生长状况,可以了解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差异。
实验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料处理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2)测定植物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3)分析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差异。
2. 土壤养分测定实验实验原理: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状况,为植物施肥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1)采用消解法将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等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形态;(2)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消解后的溶液中的氮、磷、钾含量;(3)分析土壤养分状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存在差异。
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第一篇: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实验: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实验学时:3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过磷酸钙与重过磷酸钙均为水溶性磷肥,所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不仅是水溶性的速效磷,也有一部分为不溶于水但能被柠檬酸提取的磷。
测定其有效磷的含量对评定肥料品质、合理施用磷肥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理解影响过磷酸钙中有效磷变化的因素。
二、实验内容(1)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制备待测液。
(2)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并计算出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的含量。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其中包括Ca(H2PO4)2·CaHPO4和游离H3PO4),浸出液中的正磷酸盐利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本实验采用集中授课形式;2人为1组,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五、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振荡机、电子天平、容量瓶、小漏斗、三角瓶、滤纸等。
试剂:(1)50mg/L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5℃烘干的磷酸二氢钾KH2PO4(AR)0.2195g溶于约400ml蒸馏水中,加入25ml 3mol/L H2SO4,定容至1L,即为50mg/L的标准溶液,可长期保存使用。
(2)2%柠檬酸溶液:称取20g结晶柠檬酸(H3C6H5O7·H2O,AR)溶于水中,定容至1L即可。
(3)3mol/L H2SO4:量取浓硫酸166.7ml,用蒸馏水稀释至1L。
(4)钒钼酸铵显色剂:称取12.5g(NH4)6Mo7O24·4H2O(钼酸铵)溶于约200ml水中。
另将0.625gNH4VO3(偏钒酸铵)溶于150ml沸水中,冷却后加入125ml浓硝酸,再冷至室温。
然后将钼酸铵溶液缓缓倒入偏钒酸铵的硝酸溶液中,随倒随搅拌,最后用水稀释至500ml。
六、实验步骤1.称取通过100目筛孔的过磷酸钙样品0.5~1.0000g于150ml 三角瓶中,加入2%柠檬酸溶液50ml,用橡皮塞塞紧瓶口,振荡30min,立即用干滤纸过滤,最初7—8ml滤液弃去。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实习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植物营养学实习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目的:1、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分析农户施肥效果;2、参观大棚蔬菜,发现其出现的问题;3、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生产工艺及施肥情况,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实习意义:在本科专业教育中,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肥料生产车间工作模式以及尿素、碳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方式: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分析农户施肥效果;参观大棚蔬菜,发现其出现的问题。
主要采用大棚指导员邱师傅讲解和指导老师随旁帮助解答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实习内容:1、施肥情况调查及分析肥料购买情况从化肥与商品有机肥购买情况看,全部农户都购买了化肥,9户农户购买了商品有机肥,占调查农户总数%,户均购买化肥和商品有机肥分别是元和元。
说明农户还是以化肥施用为主。
具体见表1。
表1肥料购买情况表化肥的使用情况从使用情况看,碳铵、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是农户首选,氯化钾和硫酸钾肥施用农户17户,占调查户数%,专用肥施用农户15户,占调查户数%.肥料施用的比例为氨:磷:钾=1::,与顺昌上壤条件下及栽培作物的要求相去甚远,光其是钾肥的施用明显不足。
具体见表2表2使用化肥品种表肥料施用方法及施用量在底肥施用中,%的农户采用撒施方法,%采月浇施方法:在追肥施用中,有沟施、浇施、浇灌、撒施和穴施种方法,农户最常用方法撒施占%,其次是浇施占%。
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

实验: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实验学时:3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过磷酸钙与重过磷酸钙均为水溶性磷肥,所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不仅是水溶性的速效磷,也有一部分为不溶于水但能被柠檬酸提取的磷。
测定其有效磷的含量对评定肥料品质、合理施用磷肥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理解影响过磷酸钙中有效磷变化的因素。
二、实验内容(1)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制备待测液。
(2)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并计算出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的含量。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其中包括Ca(H2PO4)2·CaHPO4和游离H3PO4),浸出液中的正磷酸盐利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本实验采用集中授课形式;2人为1组,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五、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振荡机、电子天平、容量瓶、小漏斗、三角瓶、滤纸等。
试剂:(1)50mg/L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5℃烘干的磷酸二氢钾KH2PO4(AR)0.2195g溶于约400ml蒸馏水中,加入25ml 3mol/L H2SO4,定容至1L,即为50mg/L的标准溶液,可长期保存使用。
(2)2%柠檬酸溶液:称取20g结晶柠檬酸(H3C6H5O7·H2O,AR)溶于水中,定容至1L 即可。
(3)3mol/L H2SO4:量取浓硫酸166.7ml,用蒸馏水稀释至1L。
(4)钒钼酸铵显色剂:称取12.5g(NH4)6Mo7O24·4H2O(钼酸铵)溶于约200ml水中。
另将0.625gNH4VO3(偏钒酸铵)溶于150ml沸水中,冷却后加入125ml浓硝酸,再冷至室温。
然后将钼酸铵溶液缓缓倒入偏钒酸铵的硝酸溶液中,随倒随搅拌,最后用水稀释至500ml。
六、实验步骤1.称取通过100目筛孔的过磷酸钙样品0.5~1.0000g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2%柠檬酸溶液50ml,用橡皮塞塞紧瓶口,振荡30min,立即用干滤纸过滤,最初7—8ml滤液弃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草坪N 、P 、K 的含量测定
焦志敏 施鹏程 赵娜 冯海燕 陈瑜
梁希07-2
一、 草样的采集
1.选定地点:根据本实验的目的——测定校园内草坪中氮磷钾的含量,以评定草坪的营养状况,选择了主楼前的一片草坪,即东起白皮松、青扦,西到香椿、沙地柏所包括的范围内的草坪(如下图所示)作为实验草样。
2.采集草样:由于采集测定的草样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采集时按照一定路线多点采集(如上图),在样地中的四个顶点和对角线的中点和交点各取草样,组成平均样品。
同时,所采集的草样长势基本一致、未受到病虫害,以及草样顶端新成熟的健壮叶。
由于草坪体内各种物质,特别是活动性成分如硝态氮、氨基态氮,还原糖等都处于不断的代谢变化之中,不仅在不同生育期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在一日之间也有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在采样时,选取了同一时间进行。
二、 样品的制备、保存
1.样品的洗涤:由于采取的草样带有泥土或喷洒的肥料药剂,为了避免草样的污染,故样品先进行洗涤,一般用湿布擦净表面的沾染物即可。
2.样品的杀青与保存:测定营养成分常用干燥样品,所以洗净的样品必须尽快干燥,以减少化学和生物的变化。
如果延迟过久,细胞的呼吸和霉菌的分解都会消耗组织的干物质而致改变各成分的百分含量、蛋白质也会裂解成较简单的含氮化合物。
杀青要有足够的温度,但温度又不能太高,因此,分析用的植物鲜样要分两步干燥,先将鲜样在80—90℃烘箱中烘30分钟,然后,降温至60
香椿沙地柏青杄
—70℃,逐尽水分,大约要用12~24小时。
3.样品的研磨、过筛:干燥的样品要用研钵或带刀片的磨样机粉碎,并全部过筛。
而筛孔的选择视称样的大小而定,通常可用圆孔直径为1mm的筛,但本实验称样仅1g左右,故使用0.5mm的筛进行筛选。
样品过筛后充分混匀,然后保存于密封的磨口广口瓶中,瓶外贴放一样品标签。
三、样品的消煮及定容
1.样品的称量:称样时将样品充分混匀后多点勺取,使用电子天平(1/1000)称取1g的样品,然后装入100ml开氏瓶底部,并在瓶外注明小组名称,避免混淆。
2.样品消煮:向装有测定样品的开氏瓶中加入1ml水润湿,再加入5ml浓H2SO4(化学纯比重为1.84)摇匀,然后加1滴高氯酸,置于电炉上加热消煮,使固体物消失成为溶液,待H2SO4发白烟、溶液成褐色时,拿下来冷却,再加1滴高氯酸,继续加热消煮约5—10分钟,如此反复一直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取下冷却,然后用水将消煮液定量地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定容。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
1 N元素的测定:
(1)实验目的:测定草样中的氮元素含量,以此掌握测定植物氮含量的方法
(2)方法原理:
植物样品经开氏消煮、定容后,吸取部分消煮液碱化,使铵盐转变成氨,经蒸馏和扩散,用H3BO3吸收,直接用标准酸滴定,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
(3)试剂 40%(m/v)NaOH溶液
2%H3BO3—指示剂溶液
取标准溶液〔C(HCl或1/2H2SO4)=0.01mol/L〕
碱性溶液
(4)操作步骤:
蒸馏法吸取定容后的消煮液5.00—10.00ml,(V2,含NH4—N约1ml),用定氮仪蒸馏。
(5)结果计算
全N%=C(v-v0)×0.014×100/(m×v2/v1)
式中
C—酸标准溶液浓度,mol/L;0.0093
v—滴定试样所用的酸标准液,ml;
v0—滴定空白所用的酸标准液,ml;
0.014—N的毫摩尔质量,g/mmol;
m—称样量,g;
v1—消煮液定容体积,ml;
v2—吸取测定的消煮液体积ml。
使用凯氏定氮仪:
V=17.981ml
V0=0.868ml
由公式可得:
全氮量=4.97%
2 P元素的测定:
(1)实验目的:测定草样中的磷元素含量,以此掌握测定植物磷含量的方法
(2)方法原理:
植物样品经浓H2SO4消煮使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磷酸盐。
待测液中的正磷酸和钼酸能生成蓝色的磷钼杂多酸,其吸光度与磷浓度成正比,可在波长700处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磷。
实验步骤:吸取定容、过滤或澄清后的消煮液5ml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1滴二硝基酚指示剂,调色,先用碱调无色,再用酸调淡黄色,加5ml钼锑抗显色剂,摇匀,定容。
显色30分钟后,比色。
标准曲线或直线回归方程准确吸取5 mg/L标准液0,1,2,4ml分别放入50ml容量瓶中,按上述步骤显色,即得0,0.1,0.2,0.4 mg/L的标准系列溶液,与待测液一起测定,读取吸光度,然后绘制标准曲线或求直线回归方程。
(3)结果计算
标准系列00.10.20.4
读数00.0450.1060.214
P标准曲线
吸收值
0.3
0.2
0.1
00.20.40.6
标准系列的浓度
全P,%=C(P)×(v1/m)×(v3/v2)×10-4
式中C(P)—从校准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得的显色液中磷浓度,mg/L;
v3—显色液体积,ml;
v2—吸取测定的消煮液体积,ml;
v1—消煮液定容体积,ml;
m—称样量,g;
10-4—将mg/L浓度单位换算为百分含量的换算因数。
数据处理
分光光度计上显示的数据为:1.323
标准曲线斜率:0.535
所测P的浓度为2.47ppm
由公式得,速效磷=4940ppm
即为0.49%
3 K元素的测定:
(1)实验目的:测定草样中的钾元素含量,以此掌握测定植物钾含量的方法
(2)实验原理:使用火焰光度法
(3)实验步骤:首先用空白调零,用100ppm调满度。
将待测液放入火焰光度计中,可直接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4)数据处理:
读数为:20ppm
根据公式:K%=读数*100/克数
K的含量为2000ppm,即0.2%。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植物N元素的含量:
N元素在标准状况下大约占植物干重0.3%-6%,实验结果(4.97%)处于正常值的范围之内。
2.植物P元素的含量:
P元素大约占植物干重0.2%-0.55%,实验的结果(0.49%)处于正常值的范围之内。
3. 植物K元素的含量:
K元素大约占植物干重1%-3%,实验结果(0.2%)偏低。
K元素含量较低的可能原因:
1.测定仪器存在问题:每一个小组的k元素含量的结果都普遍偏低。
各组都使用同一台测
定仪器,所以可能是仪器出现问题,导致结果出现偏差,与标准值不相符合。
2.主动运输受到抑制:植物根部对于K元素的吸收主要通过主动运输,所以,可能是由于
此处的灌溉水量较多,同时地形又比较低洼,导致土壤中通气状况下降,根部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致使根部吸收营养元素的的主动运输受到抑制,而K元素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被吸收进入植物体中的,所以,植物体中的K元素含量较少。
3.土壤中Ca离子的作用:Ca2+对多种离子的吸收有协助作用,一般认为是由于它具有稳
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
这种协助作用也称“维茨效应”。
实验范围内土壤的Ca离子含量可能较低,导致植物对于K离子的吸收受到了影响,从而使得植物体中的K离子含量较少,偏离正常值。
4.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
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一般认为,化学性质近似的离子在质膜上占有同一结合位点。
阳离子中,K+,Rb+和Cs+之间发生节抗作用,不利于植物对于K元素的吸收。
5.灌溉流失:采样处的灌溉进行较多,土壤水分充足,由于速效K在土壤中大多是以离子
形态存在的,所以会出现被水分淋失的现象。
所以导致土壤中的K元素不足,从而引起植物体当中的k元素出现不足。
六总结
在这次植物营养学实验中,大家了解并掌握了植物三大营养元素测定的方法,学会了对于植物缺素可能情况原因的分析。
这使得我们课堂上的知识得到加深,很有利于我们知识的巩固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