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指导:胃动脉的解剖结构
内科学指导:胃的解剖与生理

胃的韧带包括胃膈韧带、胃脾韧带、肝胃韧带、胃结肠韧带和胃胰韧带。
胃的动脉来自于腹腔动脉干。
胃大弯动脉弓由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构成,前者来自于脾动脉,后者来自于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小弯动脉弓由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构成,前者来自于腹腔动脉干,后者来自于肝固有动脉。
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均来自于脾动脉。
胃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汇入门静脉。
胃黏膜下淋巴管网非常丰富。
胃周围淋巴依据主要引流方向分为4群:①胃小弯上部淋巴液引流到腹腔淋巴结群;②胃小弯下部淋巴液引流到幽门上淋巴结群;③胃大弯右侧淋巴液引流到幽门下淋巴结群;④胃大弯上部淋巴液引流到胰脾淋巴结群。
胃的运动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胃的副交感神经来自左、右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分布至胃的终末支以鸦爪状进入胃窦,临床上作为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标志。
2.胃的生理:胃具有运动和分泌两大功能,通过其接纳、储藏食物,将食物与胃液研磨、搅拌、混匀,初步消化,形成食糜并逐步分次排入十二指肠为其主要的生理功能。
此外。
胃黏膜还有吸收某些物质的功能。
(1)胃的运动:食物在胃内的储藏、混合、搅拌及有规律的排空,主要由胃的肌肉运动参与完成。
胃的蠕动波起自胃体通过幽门,胃窦部肌层较厚,增强了远端胃的收缩能力,幽门发挥括约肌作用,调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胃的电起搏点位于胃底近大弯侧的肌层,有规律地发出频率约为3次/分脉冲信号(起搏电位),该信号沿胃的纵肌层传向幽门。
每次脉冲不是都引起肌肉蠕动收缩,但脉冲信号决定了胃蠕动收缩的最高频率。
随起搏电位的到来,每次收缩都引起胃内层环状肌的去极化。
食糜进入漏斗状的胃窦腔,胃窦的收缩蠕动较胃体更快而有力,每次蠕动后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量取决于蠕动的强度与幽门的开闭情况。
幽门关闭,食物在胃内往返运动;幽门开放时,每次胃的蠕动大约将5~15ml食糜送入十二指肠。
空胃腔的容量仅为50ml,但在容受性舒张状态下,可以承受1000ml而无胃内压增高。
局部解剖学:胃的解剖

2020/5/21
a
6
(三)形成物:
大网膜:胃结肠韧带
1. 网膜
小网膜:
肝胃韧带 肝十二指肠韧带
2020/5/21
a
7
2020/5/21
a
8
2.系膜(mesentery)
与肠相连的双层腹膜结 构,其内含出入器官的 血管、神经、淋巴等。
3.韧带 (ligament)
器官与器官之间,脏层 与壁层之间的双层腹膜 结构,一般内含代该器 官的血管、神经、淋巴 等。
布于幽门窦及幽门管前壁。
2020/5/21
a
29
2020/5/21
迷走神经后干 贴食管腹段右 后方下行,至 胃贲门处分为 腹腔支和胃后 支。
a
30
迷走神经各胃支在胃壁神经丛内 换发节后纤维,支配胃腺与肌层, 通常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
泌,并增强胃的运动。
2020/5/21
a
31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 切断术是切断支配 胃近端、胃底、胃 体壁细胞的迷走神 经,消除了胃酸分 泌,保留支配胃窦 部与远端肠道的迷 走神经。
a
14
(l)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干,转向前下,在
肝胃韧带内沿胃小弯右下行,与胃右动脉吻合。
2020/5/21
a
15
(2)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下行至 幽门上缘,转向左上,在肝胃韧带内沿胃 小弯走行,与胃左动脉吻合成胃小弯动脉 弓。
2020/5/21
a
16
(3)胃网膜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
2020/5/21
a
9
六、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韧带,共有5条。 胃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均通过这些韧带出
入胃。
胃的解剖ppt课件完整版

05
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
Chapter
先天性发育异常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01
胃壁肌层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胃壁薄弱,易于发生胃扩张或
胃扭转。
先天性幽门肥厚
02
幽门部肌肉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狭窄或梗阻,引起呕吐、营养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 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先 天性发育异常多需手术治疗;后天性 获得性异常则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 镜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预 防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的发生。
06
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不良等症状。
先天性胃重复畸形
03
胃壁内出现与胃腔不相通的囊状结构,可压迫周围器官引起相
应症状。
后天性获得性异常
胃溃疡
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胃酸和胃 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形成 溃疡,可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
症。
胃癌
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增生形成的 肿瘤,可引起胃痛、消瘦、贫血
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胃结石
胃的解剖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胃的基本结构与位置 • 胃的血管、淋巴及神经分布 • 胃黏膜结构与功能特点 • 胃的生理功能与疾病关系 • 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 • 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01
胃的基本结构与位置
Chapter
胃的形态与分部
胃的形态
胃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呈“J”形,分为 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四个部分 。
胃黏膜还能分泌黏液 和碳酸氢盐等物质, 中和胃酸,保护胃壁 免受损伤。
动脉(解剖) PPT

(三)上肢的动脉
1.腋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肩胛下动脉 旋肱后动脉 旋肱前动脉
2.肱动脉
肱深动脉
尺侧上副动脉 尺侧下副动脉
3.桡动脉
桡侧返动脉 掌浅支 拇主要动脉
4.尺动脉
骨间总动脉 掌深支
5.掌浅弓
由尺动脉末端与 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 成。
6.掌深弓
由桡动脉末端 和尺动脉掌深支吻 合而成。
3)脾动脉 胃短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2)肠系膜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空、回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6)肠系膜下动脉 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髂总动脉
1.髂内动脉
脏支 •脐动脉 •子宫动脉 •阴部内动脉 •膀胱下动脉 •直肠下动脉
壁支
•闭孔动脉 •臀上、下动脉
自第二胸肋关节水平起始至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
右颈总动脉 头臂干 右锁骨下动脉 分支: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1.颈总动脉
颈动脉窦 颈动脉小球(体)
(1)颈内动脉
经颈动脉管 入颅,颈部无分 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颈外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下牙槽动脉
脑膜中动脉
2. 锁骨下动脉
(四) 胸主动脉
壁支 肋间后动脉 肋下动脉
脏支
(五) 腹主动脉
1、壁支
膈下动脉 腰动脉 骶正中动脉
2、脏支
成对的 (1)肾上腺中动脉 (2)肾动脉 (3)睾丸动脉/卵巢动脉
不成对的
(1)腹腔干 1)胃左动脉 2)肝总动脉 肝固有动脉 右支 胆囊A 胃右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A
胃的解剖ppt课件

胃腺主要分布在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包括贲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三种类型。
功能
胃腺主要分泌胃液,其中含有胃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等物质。这些物 质对食物进行消化、促进胃肠道蠕动、保护胃黏膜免受自身消化和抵御病原微生 物的侵袭具有重要作用。
03
胃的血管与神经支配
胃的血液供应
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起于腹腔干,沿胃小弯走行,分支供应胃 小弯侧前后壁。
胃能够吸收部分水分、无 机盐和酒精等小分子物质 。
胃的分泌功能及调节
分泌胃液
胃能够分泌胃液,包括胃 酸、胃蛋白酶原等,以协 助食物的消化。
调节胃酸分泌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如 迷走神经、促胃液素等, 控制胃酸的分泌量和浓度 。
保护胃黏膜
胃黏膜能够分泌黏液和碳 酸氢盐,形成一层保护膜 ,防止胃酸和消化酶对胃 黏膜的侵蚀。
01
胃黏膜能够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中和胃酸,维持胃内酸碱平
衡。
保护胃黏膜屏障
02
胃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和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层结构构
成胃黏膜屏障,防止胃酸和消化酶对胃黏膜的损害。
修复受损胃黏膜
03
当胃黏膜受损时,机体能够启动修复机制,通过上皮细胞增殖
和迁移等方式修复受损组织。
05
常见胃部疾病及解剖异常
胃运动功能及调节
胃的蠕动
通过胃壁的肌肉收缩和舒张,实 现食物的搅拌和推进,有助于食
物与胃液的充分混合。
胃的排空
食物在胃内经过充分消化后,通 过幽门排入小肠,受神经和体液
调节的影响。
调节胃运动
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如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胃肠激素等共同调
节胃的运动功能。
胃内环境的维持与保护
2024年医学胃的解剖与功能详解

05 胃的治疗与预防 保健
2024/2/29
22
药物治疗
抑酸药
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部不适,如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等。
胃粘膜保护剂
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促进胃粘膜修复,如硫糖 铝、枸橼酸铋钾等。
胃肠动力药
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缓解胃肠道症状,如多潘立 酮、莫沙必利等。
2024/2/29
23
手术治疗
医学胃的解剖与功能详解
2024/2/29
1
目录
• 胃的基本解剖结构 • 胃的生理功能 • 胃的疾病与病理变化 • 胃的检查与诊断方法 • 胃的治疗与预防保健
2024/2/29
2
01 胃的基本解剖结 构
2024/2/29
3
位置与形态
2024/2/29
01
胃位于腹腔左上方,大部分在左 季肋部,小部分在上腹部。上与 食管下端相连,下与十二指肠球 部相连。
检查后处理
检查后多饮水,促进钡剂排出,注意观察有无过 敏反应。
2024/2/29
19
胃液分析
2024/2/29
检查前准备
01
患者需空腹8小时以上,检查前1天停用影响胃酸分泌的药物。
检查过程
02
通过鼻胃管抽取胃液,测定胃酸的基础分泌量和最大分泌量,
了解胃的泌酸功能。
检查后处理
03
检查后患者可正常饮食,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2024/2/29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不洁饮食和暴饮暴 食,减少胃肠道感染风 险。
定期体检
及早发现胃肠道疾病迹 象,避免病情恶化。
25
饮食调养建议
01
02
03
04
胃肠道解剖学

胃肠道解剖学胃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由胃和肠组成,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以及排除废物。
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对其正常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和其相关信息。
1. 胃的解剖结构胃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一个扁平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储存和分解食物。
胃的解剖结构包括胃底、胃体、胃窦和幽门。
胃底位于膈肌的上方,与食管相连。
胃体是胃的主要部分,位于胃底和胃窦之间。
胃体内有许多褶皱,称为胃皱;这些褶皱能够扩展和伸展,以容纳不同量的食物。
胃窦连接着胃体和十二指肠,通过括约肌来控制食物的通过。
2. 肠的解剖结构肠是胃肠道的一部分,由小肠和大肠组成。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
它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位于胃与空肠之间,是肠道中最短而最宽的部分。
它连接着胃和空肠,主要负责将胃中的食物进一步分解和转移至空肠。
空肠是小肠的主要部分,主要吸收营养物质。
回肠是小肠的最后一部分,连接着空肠和结肠。
大肠是肠道的后部分,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并将其排出体外。
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分,位于右下腹部。
结肠是大肠的主要部分,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S形结肠。
直肠是大肠的末端,连接着肛门。
3. 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胃肠道的解剖结构还包括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胃的血液供应主要由冠状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提供,静脉回流主要通过门静脉系统。
肠道的血液供应主要由肠系膜动脉提供,静脉回流主要通过肝门静脉。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主要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控制。
迷走神经通过副迷走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传递神经信号,对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起调节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纤维传递神经信号,对胃肠道的收缩和舒张起调节作用。
在胃肠道解剖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细节和相关结构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比如胃肠道的黏膜结构、淋巴系统、肌层结构等。
这些细节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胃肠道的功能与生理过程。
胃的解剖医学课件

消化酶是胃液中的一种特殊物质,它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使 其更容易被小肠吸收。
胃的内分泌功能
调节激素分泌
胃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如胃泌 素、生长抑素等,参与调节消化过程和其他生理功能。
促进消化
胃分泌的激素还能够促进小肠对食物的吸收,使消化过程更 加顺畅。
06
THANK YOU.
需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
手术治疗
部分胃切除
对于严重胃溃疡、胃癌等疾病 ,有时需要进行部分胃切除手 术,以消除病灶和减少复发。
全胃切除
对于病情较重的胃部肿瘤,如全 胃癌等,需要进行全胃切除手术 ,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肿瘤残留和 复发。
胃空肠吻合术
对于胃幽门梗阻等严重消化系统疾 病,需要进行胃空肠吻合术,以改 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2023
胃的解剖医学课件
目录
• 胃的解剖学概述 • 胃的胚胎学和发育过程 • 胃的解剖学构造 • 胃的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 • 胃的生理功能 • 胃病病理学 • 胃病诊断学 • 胃病治疗学
01
胃的解剖学概述
胃的定义与位置
胃的定义
胃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囊状器官,位 于膈下,上腹部和胸部之间,主要与食管和十二指肠相连。
07
胃病诊断学
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
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是诊断胃病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
色素内镜检查
在胃镜下喷洒色素,使病变组织着色,提高诊断准确性。
X线钡餐检查
气钡双重造影
通过吞食含有钡和空气的双重造影剂,在X线下观察胃黏膜形态,判断是否有病 变。
数字胃肠机检查
通过数字胃肠机进行X线钡餐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胃黏膜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胃部分切除术时常以动脉的胃支做为标志,在胃大弯由于胃短动脉向右上方斜行,而胃网膜左动脉发出的胃支则行向右下方,二者间形成少血管区,常为大弯侧的定点。
如从胃小弯胃左动脉的第一、二胃支之间至大弯上述定点行胃大部切除,则可切除全胃的3/4,而若从小弯胃左动脉第三、四胃支之间至大弯定点切除胃,则切除范围相当于1/2.
胃壁的静脉汇成胃左、右静脉,胃网膜左、右静脉和胃短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前二者直接汇入门静脉,后三者分别经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间接汇入门静脉。
其中胃左静脉在贲门处接受食管静脉支的汇入,该支与奇静脉的食管支都起源于食管下段粘膜下层的食管静脉丛,因此是门、上腔静脉间重要的侧副循环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