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标卡尺重复性和再现性计算

合集下载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5. 均值图:50%以上的点要在控制线外; 6. 极差图:所有点均须在控制线内。





n = 零件数
%AV
2
= 100(AV/TV) = 100 ( = 2.3667
0.0030
0.0067 ( 0.0030
× 0.5231 )2 - ( 0.00985
评价人
r = 实验次数
/ (10 ×3))
2 3 0.5231
/ 0.12626 )
%
K2
0.7071
重复性和再现性(GRR) GRR = EV 2 + AV 2 = =
0.0098 0.0103
2
%GRR
0.0030
2
= 100(GRR/TV) = 100 ( =
8.1499
+
零件 2 3 4
K3 0.7071 0.5231 0.4467 0.4030 0.3742 0.3534 0.3375 0.3249 0.3146 判定标准: 1. %GRR≤10% 2. 10%<%GRR≤30% ndc %PV
0.0103
/ 0.12626 )
%
零件变差(PV) PV = Rp = =
× K3 ×
0.3146Leabharlann = 100(PV/TV) = 100 ( = 99.6673
0.1258
0.4000 0.1258
5 6 7 8
/ 0.12626 ) %
总变差(TV) TV = GRR 2 + PV 2 = 0.01029 = 0.12626 测量系统分析结果: 1. 2. 3. 4. %GRR=8.1499%,即≤10%; 分级数ndc=17,即≥5; 均值图显示,50%以上的点均在控制线外; 极差图显示,所有点均在控制线内。 批准: 日期:

量具测量值重复性与再现性的评定[讲解]

量具测量值重复性与再现性的评定[讲解]

量具测量值重复性与再现性的评定一、相关概念1、重复性:传统上把重复性看作“评价人内变异性”。

重复性是指由一个评价人,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

它是设备本身固有的变差和性能,通常指设备变差,尽管这样容易使人误解。

但事实上,重复性是在确定的测量条件下连续试验得到的普通原因(随机变差)变差。

当测量环境固定和已定义时,即确定了-固定的零件、仪器、标准、方法、操作者、环境和假设条件时,对于重复性最佳的术语是系统内部变差。

除了设备内部变差以外,重复性也包括在特定测量误差模型下任何情况下的内部变差。

2、再现性:传统上把再现性看作“评价人之间”的变异。

再现性通常定义为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手动仪器受操作者技术影响常常是实际情况,然而,在测量过程(即自动操作系统)中操作者就不是主要的变差源了。

由于这个原因,为此,再现性被看作是测量系统之间或测量条件之间的平均变差。

二、数据来源本案例数据节选自深圳市佳宝隆科技有限公司《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报告》,为避免重复,笔者采取了其中的前两次测定,结果如下:操作者测量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A 1 31.99 31.98 31.98 31.99 31.99 31.98 31.99 31.98 31.99 31.992 32.00 31.99 31.99 32.00 31.98 31.99 32.00 31.99 31.99 32.00B 1 32.00 31.99 31.99 31.99 31.99 31.98 31.99 31.98 31.99 31.992 31.99 31.99 31.99 32.00 31.99 31.99 32.00 31.99 31.99 32.00C 1 31.99 31.99 31.99 31.99 31.99 31.98 31.99 31.98 31.99 31.992 32.00 31.99 31.99 32.00 31.98 31.99 32.00 31.99 31.99 32.00在该实验中,n=10,k=3,m=2。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含数据表和控制图)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含数据表和控制图)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零件名称 测量参数 尺寸规格 根据数据表
PB-JL4002 零件长度 (150±0.2)mm R= 0.017
量具名称 量具编号 量具类型 XDIFF=
游标卡尺
计量 0.020
测量系统分析
重复性 ---- 设备变差(EV)
EV=
R
×
= 0.017
×
= 0.050833333
K1 3.05
再现性 ---- 评价人变差(AV)
试验次数
K1
2
4.56
3
3.05
AV= [( XDIFF
×
K2
)2-(
EV
)2/(
n × r )]
= [( 0.0203 × 3.6500 )2-( 0.050833 )2/( 10 × 3 )] = 0.073634091
评价人
2
3
K2
重复性和再现性(R&R)
R&R
7.7009%
/ TV ] / 0.660 ]
%AV= 100[
AV
/ TV ]
= 100[ 0.073634091 / 0.660092 ]
=
11.1551%
n=样件数量
r=测量次数
%R&R= 100[
R&R
/ TV ]
= 100[ 0.089476294 / 0.660092 ]
=
13.5551%
%PV= 100[
PV
= 100[
0.654
=
99.0770%
/ TV ] / 0.660092 ]
ndc= 1.41( = 1.41( = 10.306

重复性和再现性

重复性和再现性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GR&R 是用来检定‎检测产品的‎人员是否具‎备识别产品‎特性的能力‎,正常的产品‎是否会误判‎,不正常的产‎品是否会漏‎判,也就是检定‎“检测系统是‎否正常”的一个工具‎。

GR&R是研究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是计量型分‎析。

1.简称:重复性(EV)(equip‎m ent varia‎n ce)设备偏差、(再现性AV‎)(appri‎s er varia‎n ce)人員偏差、产品偏差(PV)(produ‎c ts varia‎n ce),2.重复性(Repea‎t abil‎i ty):重复性是用‎本方法在正‎常和正确操‎作情况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作多个单‎次测试结果‎,在95%概率水平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最大‎差值。

在中国仪器‎中当测量条‎件是在以下‎4个状况下‎实验时,相同的待测‎量的测量结‎果有一致性‎的称为重复‎性,4个条件如‎下:a、相同的测量‎环境b、相同的测量‎仪器及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c、相同的位置‎d、在短时间内‎的重复3.再现性(Repro‎d ucib‎i lity‎)是指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对同一物料‎进行测定两‎个分析结果‎接近的程度‎.再现性的值‎总是大于或‎等于重复性‎,因为再现性‎的测量结果‎把重复性引‎起的偏差考‎虑进去了。

在很多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再‎现性指由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方法、仪器,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检测同一被‎测物的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即检测条件‎的改变只限‎于操作者的‎改变。

也就是说别‎人用你说的‎方法和仪器‎也能做出同‎样的结果来‎,这就是试验‎的再现性。

当然,这样的试验‎就叫做再现‎性实验。

4.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上述定义中‎的“一致性”是定量的,可以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分‎散性来表示‎。

重复性和再现性

重复性和再现性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GR&R 是用来检定检测产品的人员是否具备识别产品特性的能力,正常的产品是否会误判,不正常的产品是否会漏判,也就是检定“检测系统是否正常”的一个工具。

GR&R是研究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是计量型分析。

1.简称:重复性(EV)(equipment variance)设备偏差、(再现性AV)(appriser variance)人員偏差、产品偏差(PV)(products variance),2.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性是用本方法在正常和正确操作情况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作多个单次测试结果,在95%概率水平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最大差值。

在中国仪器中当测量条件是在以下4个状况下实验时,相同的待测量的测量结果有一致性的称为重复性,4个条件如下:a、相同的测量环境b、相同的测量仪器及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c、相同的位置d、在短时间内的重复3.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指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对同一物料进行测定两个分析结果接近的程度.再现性的值总是大于或等于重复性,因为再现性的测量结果把重复性引起的偏差考虑进去了。

在很多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再现性指由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方法、仪器,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检测同一被测物的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即检测条件的改变只限于操作者的改变。

也就是说别人用你说的方法和仪器也能做出同样的结果来,这就是试验的再现性。

当然,这样的试验就叫做再现性实验。

4.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上述定义中的“一致性”是定量的,可以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分散性来表示。

而表示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最为常用的是实验标准。

重复性条件。

质言之,就是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包括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以及尽量短的时间间隔内完成重复测量任务。

量具卡尺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

量具卡尺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

r=
0
重复性及再现性(GRR) = (EV2 + AV2)
2.700
0.00 2.70
%AV= 100*AV/(USL-LSL)
= #DIV/0! %
%GRR= 100*GRR/(USL-LSL)
= #DIV/0!
= #DIV/0! %
总变差 TV = GRR2 + PV2
=
#DIV/0!
样品变差 PV = K3Rp = 样品数量5个K3 = 2.08
第三次 9.82 9.81 9.82 9.82 9.81 9.81 9.81 9.82 9.82 9.82 合计
平均值 9.82 9.81 9.82 9.82 9.81 9.82 9.81 9.83 9.82 9.83
9.8180 9.8160 9.8180
XC
极差 0.00 0.00 0.00 0.00 0.00 0.01 0.00 0.01 0.00 0.01
部门(工序) 测量工具名称、编号 样品名称、型号
测量系统/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
品保(成品) 卡尺/JFS-054 遮光胶带5/20VA0714501C
评价人姓名
测量工具规格
其他信息 規格
评价人数
0-150mm 9.80 USL-LSL
样品数量(n)
测量次数(r) 0.2 mm
实施日期 记录者 负责人
0.0030 0.0000 0.0030 RC
样品间平均值XP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样品5 样品6 样品7 样品8 样品9 样品10
9.819 9.810 9.820 9.820 9.810 9.817 9.809 9.830 9.820 9.828

8月份MSA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IQC数显卡尺)

8月份MSA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IQC数显卡尺)

重复性 - 设备变差(EV) EV = R K 1 EV = 0.0042 次数 2 3 再现性 - 操作人员变差(AV) AV = ( XDIFF * K ) 2 (EV 2 /nr) 2 AV = 0.0023 人数 2 3 重复性和再现性 (R & R) R&R = EV 2 AV 2 R&R = 0.0048 %R&R = 100 × [ R&R / TV ] %R&R = 20.5% 说明: 测量系统可能被接受,见Breakpoint的计算。 零件间变差(PV) 基于过程总变差的PV 零件数 6 7 总变差(TV) TV = R & R 2 PV 2 ———— TV = ——— ———— —>TV= 0.0233 基于过程总变差的TV=σ 8 9 10 K3 0.3742 0.3534 0.3375 数据分级数(NDC) 0.3249 0.3146 NDC = 1.41 × (PV / R&R) NDC = 7 说明: 数据分级数可以接受 重复性和再现性(%R&R)接收准则: 低于10%: 测量系统可接受。 介于10%到30%之间: 基于应用的重要性,该量具可能会被接受。在双性小于30%情况下,应计算风险参数 “BREAKPOINT”,并且检查其值是否小于37.8。 大于30%: 测量系统需要改善。识别出原因并纠正它们。 在该尺寸测量前,应从FMEA中确定风险顺序数(RPN)的值。将 BREAKPOINT RPN值填写到右边栏中,计算BREAKPOINT的值,并按照接收准 则作出相应的结论。 24.65 = 120 × 20.5% = RPN × %GR&R %PV = 100 × [ PV / TV ] %PV = 97.9% K2 0.7071 0.5231 %AV = 100 × [ AV / TV ] %AV = 9.9% K1 0.8862 0.5908 %EV = 100 × [ EV / TV ] %EV = 18.0%

重复性和再现性

重复性和再现性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GR&R 是用来检定检测产品的人员是否具备识别产品特性的能力,正常的产品是否会误判,不正常的产品是否会漏判,也就是检定“检测系统是否正常”的一个工具。

GR&R是研究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是计量型分析。

1.简称:重复性(EV)(equipment variance)设备偏差、(再现性AV)(appriser variance)人員偏差、产品偏差(PV)(products variance),2.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性是用本方法在正常和正确操作情况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作多个单次测试结果,在95%概率水平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最大差值。

在中国仪器中当测量条件是在以下4个状况下实验时,相同的待测量的测量结果有一致性的称为重复性,4个条件如下:a、相同的测量环境b、相同的测量仪器及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c、相同的位置d、在短时间内的重复3.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指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对同一物料进行测定两个分析结果接近的程度.再现性的值总是大于或等于重复性,因为再现性的测量结果把重复性引起的偏差考虑进去了。

在很多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再现性指由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方法、仪器,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检测同一被测物的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即检测条件的改变只限于操作者的改变。

也就是说别人用你说的方法和仪器也能做出同样的结果来,这就是试验的再现性。

当然,这样的试验就叫做再现性实验。

4.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上述定义中的“一致性”是定量的,可以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分散性来表示。

而表示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最为常用的是实验标准。

重复性条件。

质言之,就是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包括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以及尽量短的时间间隔内完成重复测量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6.330 136.320 136.330
136.327 0.010 136.328
136.320 136.320 136.320
136.320 0.000 136.322 0.003
136.240 136.240 136.240
136.240 0.000 136.241
Rc =
m=
136.291
பைடு நூலகம்
0.792 0.000 2.285
Q/SS11-02-202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Q/SS11-02-202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Q/SS11-02-202 日 期: 操作人员A: 操作人员B: 操作人员C: 10
136.320 136.325 136.320
136.322 0.005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136.296 0.005 0.005 136.293
Xmin=
Xc= A2查下表= A2查下表= 5 4
0.577 0.000 2.115
D4查下表= D3查下表= m= 136.291 1.023 R= 1.023 R= 7 6
0.483 0.000 2.004 0.419 0.076 1.924
零 件 平 均 值
Xa= Ra=
136.296 0.007
136.320 136.315 136.315
136.317 0.005
Xb= Rb =
136.293 0.006
136.315 136.310 136.320
136.315 0.010 136.318
Xc= Rc=
136.291 0.003 0.088
136.293 0.010
136.328 136.320 136.330
136.326 0.010
136.320 136.320 136.320
136.320 0.000
136.240 136.240 136.240
136.240 0.000
136.290 136.295 136.295
136.293 0.005 136.298 0.006
零件极差Rp=
136.291
R= Xdiff= 2.575 UCLR= 0.000 LCLR= X= 3 0.005 UCLX= 0.005 LCLX= 编制: 8
3
0.005 0.005 0.014 0.000 136.293 136.299 136.288
0.373 0.136 1.864
批准:
日 期: 操作人员A: 操作人员B: 操作人员C: 9
136.240 136.240 136.245
136.242 0.005
136.330 136.335 136.330
136.332 0.005
136.330 136.325 136.325
136.327 0.005
136.300 136.290 136.290
Q/SS11-02-202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外径千分尺 LS-06-411 0.01 125~150 件 6 7 8
136.300 136.310 136.310
136.307 0.010
零件编号及名称: 斯太尔缸套 量具名称: 测量参数: 136.5 量具编号: 特 性: 大台外径 量具精度: 规 格: 0.012~0.026 量具范围: 零 操作者 测量次数 m t 1 2 3 4 5 A 1 136.310 136.250 136.310 136.250 136.320 1 2 136.310 136.250 136.320 136.250 136.315 2 3 136.315 136.240 136.310 136.240 136.310 3 136.312 136.247 136.313 136.247 136.315 4 平均值 X 0.005 0.010 0.010 0.010 0.010 5 极 差 R 1 136.325 136.240 136.320 136.250 136.310 6 B 2 136.325 136.240 136.310 136.240 136.310 7 3 136.325 136.245 136.305 136.240 136.310 8 136.325 136.242 136.312 136.243 136.310 9 平均值 X 0.000 0.005 0.015 0.010 0.000 10 极 差 R 1 136.310 136.240 136.310 136.240 136.310 11 C 2 136.320 136.240 136.310 136.240 136.310 12 3 136.320 136.240 136.310 136.240 136.310 13 136.317 136.240 136.310 136.240 136.310 14 平均值 X 0.010 0.000 0.000 0.000 0.000 15 极 差 R 136.318 136.243 136.312 136.243 136.312 16 零件平均值XP Ra= Rb = 极差总平均R=Ra+Rb+Rc/m 式中 0.007 17 操作人员均值差Xdiff=Xmax—Xmin 式中 Xmax= 18 极差控制上限UCLR=R*D4 式中 R= 19 极差控制下限LCLR=R*D3 式中 R= 20 Xa= 136.296 Xb= 均值总平均X=Xa+Xb+Xc/m 式中 21 均差控制上限UCLX=X+A2R 式中 136.293 X= 22 均差控制下限LCLX=X—A2R 式中 136.293 X= 23 测量次数t 3 2 A2 1.880 1.023 控制图 D3 0.000 0.000 常 数 D4 3.267 2.5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