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仪器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作业指导书
仪器仪表检定作业指导书

仪器仪表检定作业指导书第一篇:仪器仪表检定作业指导书一、引言仪器仪表检定是指通过对各种类型的仪器仪表进行检验和测量,以确定其精度和准确性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检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本指导书旨在对仪器仪表检定作业进行详细的规范和指导,以确保检定的结果准确可靠。
二、检定作业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检定作业必须依据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2.准确性:检定结果必须具有可靠的准确性,确保被检定仪器仪表的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可重复性:检定作业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即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检定,结果应保持一致性。
4.法律合规性:检定应符合国家关于仪器仪表检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检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检定作业的准备工作1.检定设备的准备:检定作业前,应确保检定所需的设备、仪器和试样等准备充分,以满足检定的需要。
2.环境条件的准备:检定作业应在符合要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检定方案的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仪器仪表,应制定相应的检定方案,明确检定的目的、方法、步骤和标准等内容。
四、检定作业的实施步骤1.检定前的准备:根据检定方案,按要求对被检定仪器仪表进行预热、校准和调试等准备工作。
2.检定过程的实施:按照检定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实际的检定操作,记录所需的数据和结果等信息。
3.检定后的处理:对检定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和合格性,并将检定结果记录和保存。
五、检定作业的质量控制1.仪器仪表的校准和维护:对检定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从事仪器仪表检定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检定能力和水平。
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检定作业的规范和程序等,确保检定作业的质量可控。
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作业指导书1[1].1---文本资料
![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作业指导书1[1].1---文本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3a17a4d27d3240c8447eff8.png)
※※目錄※※1.目的:为了配备并使用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的测量仪器,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的五个特性进行分析,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已知,为准确评定产品提高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适用的所有测量仪器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测量分析。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确定过程所需要的测量仪器,并定期校准和检定,对使用的测量系统分析,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1偏倚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的差值。
4.2稳定性(飘移)。
稳定性事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侧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3线性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的变差。
4.4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作业准备:5.1确定测量过程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系统分析的范围。
a)控制计划有要求的工序所使用测量仪器:b)有SPC控制要求的过程,特别是有关键/特殊特性的产品及过程:c)新产品、新过程:d)新增的测量仪器:e)已经作过测量系统分析,重新修理后:5.2公司按GB/T10012标准要求,建立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建立的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5.3品质部对测量仪器按规定的权限进行校准和调整,除使测量仪器的偏倚、稳定性、线性等符合规定要求之外,还应确认以下条件:a)确定量具检验的零件质量特性为技术型数据还是计量性数据。
针对批量生产(一般≥300件)的零件,其统计特性为计量型数据的采用R&R分析,针对计数型数据采用小样法分析。
b)确定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是由变差的普通原因引起的,而不是特殊原因引起的(可采取SPC技术)。
5.4操作步骤和方法5.4.1确定产品的特殊特性和关键特性和质量特性值和对应的测量仪器。
MSA作业指导书

公司MSA作业指导书1、目的:1.1了解测量器具量测的性能是否满足测量要求。
1.2对新进或维修后的测量设备提供一个客观正确的变异分析及评价量测质量。
1.3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测量系统再现性和重复性,作为判定试验设备是否需要校检、是否可供使用、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失准及需要修正校验的周期和频率。
2、适用范围2.1适用于公司测量系统的分析。
2.2按照顾客和控制计划的要求,对公司的测量系统进行相应的MSA分析。
3、术语:3.1计数型数据: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其结果可简单用“是/否”的形式记录。
如外观质量检验。
3.2计量型数据:定量的数据,可用测量值来表示。
如原铁水中C、Si含量、高度尺数据等。
4、公司内运用MSA的场所、评价方法:5、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制订5.1 按照顾客和控制计划的要求确定需要进行MSA分析的具体测量系统。
5.2 根据测量系统的准确度要求和设备特点确定采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5.3 根据被测对象特性的重要性和结果特点,确定测量者的数量、样本数量和重复测量次数。
对于关键特性需要增加样本容量和重复测量次数,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置信水平。
对于尺寸、重量大等样件较小的,增加重复测量次数保证测量结果的置信水平。
5.4 选用日常生产时的测量人员参加测量和分析。
5.5 选取正常生产时的产品作为样件,以提高样件的代表性。
5.6 选取的量具的最小刻度超过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5.7 针对具体的分析项目规定操作程序,确定测量的特性。
5.8 测量分析的研究方式应:确保各次测量的数据独立性;测量读数的准确性;每个测量者用同样的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专人对测量过程进行监督。
6各种测量仪器的MSA运作流程:6.1重复性及再现性——均值极差法6.1.1术语6.1.1.1重复性——又称设备变差(EV),是指在固定的测量条件下,由一位测量者使用一种测量仪器,短期内连续多次测量同一试样的同一特性所获得的测量变差,它是系统内变差。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MSA作业提供详细的指导,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MSA(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的方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指导书将提供MSA作业的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按照标准格式完成任务。
二、任务背景我们的公司最近引入了新的测量系统,为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MSA分析。
该分析将涉及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再现性和稳定性的评估。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将能够确定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进和优化测量过程。
三、任务目标本次MSA作业的目标是评估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提供改进建议。
具体目标如下:1. 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通过测量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计算重复性指标并分析结果。
2. 评估测量系统的再现性:通过不同的操作员测量同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计算再现性指标并分析结果。
3. 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测量同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计算稳定性指标并分析结果。
4. 提供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供改进测量系统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任务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MSA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测量系统的测量范围和要求。
- 准备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用于后续的测量。
- 确定测量系统的操作规程和要求。
- 确定测量系统的操作员,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2. 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
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使用测量系统测量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记录每个测量结果。
-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重复性指标,如R&R值。
- 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是否满足要求。
3. 评估测量系统的再现性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评估测量系统的再现性。
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将同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交给不同的操作员进行测量,记录每个操作员的测量结果。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MSA(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制造业、医疗保健、汽车等。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MSA作业指导书,以帮助您进行MSA分析并优化测量系统的性能。
二、目标本次MSA作业的主要目标是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并提供改进建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通过完成本次作业,您将能够全面了解测量系统的性能,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提高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作业步骤1. 确定测量系统在本次作业中,我们将使用XYZ公司的测量系统作为案例研究。
该测量系统用于测量产品尺寸,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2. 收集数据为了评估测量系统的性能,我们需要收集足够的数据样本。
在本次作业中,我们将收集100个产品样本,并记录测量结果。
3. 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通过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在本次作业中,我们将使用标准测量工具对样本进行测量,并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较。
4. 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重复测量相同样本时,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我们将使用重复测量方法来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5. 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重复性是指在不同操作员、不同时间和不同测量设备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我们将通过多个操作员和多个测量设备来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
6. 分析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在完成数据收集和评估后,我们将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涉及调整测量设备、改进操作流程或提供员工培训等。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在本次作业中,我们将收集100个产品样本的测量数据,并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在可接受范围内,与已知准确值的差异不超过0.1毫米。
-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良好,重复测量结果的差异不超过0.05毫米。
-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较差,不同操作员和不同测量设备下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Ⅲ. %R&R>30%,表示该测量系统不可接收,必须加以改进。
Ⅳ.判定结果记录于《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判定栏内。
D ndc(区别分类数)
ndc应该四舍五入到整数,要能大于或等于5。
5.4偏倚&线性分析:
5.4.1基于过程变差,在测量系统工作范围内选5个零件,确定它们的基准值,由一位评价人对每个零
件测量大于10次,零件随机抽取.将数据填入偏倚/线性分析表。
5.4.2计算零件偏倚,分析偏倚与基准的线性关系
5.4.3判别与原因分析:偏倚受控及具有线性关系则可以接受
5.4.4 A当偏差过大可分析下面几种原因: B当系统为非线性时可分析下面几种原因:
A1标准或基准值误差B1仪器没有正确校准
A2仪器磨损B2仪器磨损
A3操作不当B3标准量具误差
5.5稳定性分析:
挑选3-5个样品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一个月)观察其随时间变化偏倚的总变差。将数据填入
稳定性分析表。如变差受控则接受.如有超控或周期性变化则查找分析原因直到受控为止。
5.6 MSA分析相关记录之保存应依照《记录管理程序》执行。
6.记录
6.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WI-W-139-01
1.目的
为决定过程中量测器具是否适当,借用量测系统分析(MSA)量化量具、操作者和产品之变
异,制订此规范操作管理依据。
2.范围
包含所有质量控制计划所控制的或客户要求的量测仪器分析作业。
3.职责与权限
3.1各部门:搜集分析量测系统所需的资料。
3.2品管部:分析量测系统。
4.名词定义
4.1 R&R分析: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再现性是指同一种量具同一位操作者,当多次量测相同
检验仪器校验作业指导书【范本模板】

目录一、雷氏夹校验作业指导书 ............................... - 2 -二、水泥胶砂流动度跳桌校验作业指导书................... - 2 -三、水泥胶砂试模校验作业指导书 ......................... - 4 -四、水泥胶砂试体养护箱检定作业指导书.................... - 4 -五、水泥快速养护箱校验作业指导书........................ - 8 -六、水泥标准筛校验作业指导书 ........................... - 9 -七、水泥负压筛析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11 -八、透气法比表面积仪检定作业指导书..................... - 13 -九、抗折夹具校验作业指导书 ............................ - 17 -十、火焰光度计校验作业指导书 .......................... - 19 - 十一、测硫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 20 - 十二、氯离子测定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2 - 十三、水泥组分测定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3 - 十四、水泥游离钙测定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3 -十五、灰分挥发分测定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4 -- 1 - 贵州长顺凯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文件十六、硫钙铁分析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5 - 十七、X荧光分析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7 - 十八、常用玻璃量器的校验作业指导书..................... - 28 - 十九、玻璃液体温度计校验作业指导书..................... - 35 -一、雷氏夹校验作业指导书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雷氏夹的校验.1、技术要求1。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1、目的提供一种评定测量系统质量的方法,从而对必要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本公司所使用的测量系统均能满足于正常的质量评定活动。
2、范围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品质部负责确定MSA项目,定义测量方法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对结果的分析。
APQP小组负责协助质量管理员完成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改进。
4、定义4.1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4.2测量系统:是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4.3偏倚: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4.4稳定性: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
4.5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
4.6重复性:用一位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变差。
4.7再现性: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
4.8零件间变差:是指包括测量系统变差在内的全部过程变差。
4.9评价人变差:评价人方法间差异导致的变差。
4.10总变差:是指过程中单个零件平均值的变差。
4.1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判断通过/不通过的装置。
5、工作程序5.1 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时机5.1.1新产品在生产初期,参见“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HNFH QP-08。
5.1.2控制计划中指定的检验项目每年需做MSA。
5.1.3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要求进行。
5.1.4测量系统不合格改善后需重新进行分析。
5.2测量设备的选择a) 有关人员在制定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时,应选择适宜的测量设备,既要经济合理,又要确保测量设备具有足够的分辩率,使用测量结果真实有效。
b) 选择测量设备时,建议其可视分辩率应不低于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即可取过程公差的十分之一,例如:特性的变差为0.1,测量设备应能读取0.01的变化),关键特性可按此规定选择合适精度的测量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
版本:A/0 分发号:
日期:
替代:日期:
标题:检测仪器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作业指导书发行:品质管理部
目录
1. 目的和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3. 责任和权力
4. 工作流程描述
5. 相关文件和记录
6. 修订
1•目的和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旨在通过正确使用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工具, 以分析出现在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存在的变差。
1.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控制计划中提出的SC物性项目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的测量系
统。
2.术语和定义
2.1 重复性: 是由同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2.2 再现性: 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职责: 履行此作业指导书的职责在于所有需做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测量系统所涉及的人员. 品质管理部负责此作业指导书的全面实施,负责保存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记录。
.
4. 工作程序:
4.1 每年年初, 品质管理部负责依据控制计划编制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计划,采用测量系统分析形式执行。
4.2 品质管理部按年计划确定需研究的量具。
4.3 选用确定重复性和再现性用测量指南(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报告) 进行研究,在进行研究时,应选用极差法方法,一般不选用零件间变差。
表格填写如下:
(1 )处为产品号
(2) 处为特性名称
(3) 处为尺寸范围
(4) 处为公差范围
(5 )处为单位
(6)处为产品名称
(7 )处为量具号
(8)处为量具名称
(9 )处为量具的工程更改水平
(10)处为厂名
(11 )处为协调人
(12 )处为电话号码,即协调人的电话号码
(13 )处为日期,即研究日期
(2 3 )处为评价人姓名
4.3.1 取得包含1 0个零件的一个样本,此样本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
4.3.2 品质管理部指定评价人A, B 和C (此评价人的选择应从日常操作该量具的人中挑
433评价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一个丝筒10次,并将结果记录在(12) —行处,让评价人
B,C同样测量这一个丝筒10次并互相不看对方的数据•并将结果分别填入(17),(22) —行处. 4.4当输入以上数据时,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R&R便会自动计算出结果.
4.5 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接收准则:
4.5.1当%只&低于10: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4.5.2当%只&介于10和30之间:此时,” breakpoint ” (24)处的计算不适用,判断测量系接收与否, 应由多功能小组根据测量系统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费用等决定.
4.5.3当%R&大于30时,说明此量具有待改进,多功能小组明确问题并进行纠正.当量具需改进时, 应可参考以下原因:
a) 如果重复性(25) 处比再现性(26) 处大, 原因可能是:
—仪器需要维修
—量具应重新设计以提高刚度
—加紧和检验点需要改进
—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
b) 如果再现性比重复性大,可能的原因有:
—评价人需要更好的培训如何使用量具和读数
—量具刻度盘上的刻度不清楚
—需要某种夹具帮助评价人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
4.6 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记录以硬拷贝的形式保存.
5. 相关文件和记录
《测量系统分析手册》
《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表格》
6. 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