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及指导

合集下载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指在青春期阶段,身体和心理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特点。

这个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的详细描述。

一、身体发育特征1. 生理成熟:中学生身体开始经历青春期的变化,女生浮现月经,男生开始发育性征,如声音变低、体毛增多等。

2. 生长迅速: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骨骼和肌肉得到发展,体格逐渐接近成年人。

3. 运动能力提高:中学生的体力、耐力和协调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更加适应各种体育运动和锻炼。

二、认知发展特征1. 抽象思维:中学生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概念抽象和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

2. 思维灵便:中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单一向多样、灵便转变,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量问题。

3. 自主学习:中学生开始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独立思量、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情感发展特征1.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开始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特点、优点和缺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2. 社交需求增加:中学生渴望与同龄人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对朋友和同学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

3. 情感波动:中学生在情感上容易浮现波动,情绪起伏较大,可能会浮现情绪低落或者易怒等情绪问题。

四、社会发展特征1. 自我独立:中学生逐渐追求独立,开始有自主决策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2. 角色认同:中学生开始思量自己的社会角色,对社会期望和社会价值观有更多的思量和认同。

3. 社会责任感:中学生对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的认识逐渐增强,开始关心社会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心理发展特征1.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自尊心形成:中学生开始形成自尊心,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更加重视。

3. 压力增加:中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加,需要学会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指在中学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这个阶段是从青春期开始,持续到青少年期末。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一、身体发展特征1. 生理成熟:中学生的身体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青春期的到来标志着他们进入了生理成熟的阶段。

男生和女生都会经历身高增长、体重增加、性征发育等生理变化。

2. 运动能力提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逐渐提高,他们的肌肉发育更加完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改善。

这使得他们在体育运动和其他活动中表现出更好的表现力和灵活性。

3. 能量需求增加:由于身体发育和活动量的增加,中学生的能量需求也随之增加。

他们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来满足身体发展的需要。

二、心理发展特征1.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对自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开始思考自己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形象,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有着较高的敏感度。

2. 角色认同: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身份认同。

他们会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加入相应的社团组织或团队,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与他人建立联系。

3. 情绪波动:中学生的情绪常常起伏不定,他们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经历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情绪问题,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与关爱。

4. 认知发展:中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操作转变为抽象思维。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开始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社交能力提高:中学生开始与不同背景和兴趣的人接触,他们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建立了更广泛的社交网络。

三、学习发展特征1. 学习兴趣增加: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增加,他们开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动力。

他们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并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着明确的认识。

2. 学习能力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指在青春期阶段,中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点和变化。

这个阶段是从青春期开始到青春期结束的过程,大约是从10岁到19岁。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经历了身体的快速发育和心理的成熟过程,面临着许多身心上的挑战和变化。

一、身体方面的特征1. 生长发育迅速: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在这个阶段会有明显的增长,男生和女生的生长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2. 第二性征的浮现:在青春期初期,男生会浮现嗓音变低、声音变粗糙、胡须和阴茎发育等第二性征的浮现;女生则会浮现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等第二性征的变化。

3. 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中学生的肌肉和骨骼也会逐渐发育壮大,运动能力和体力也会有所提高。

4. 身体形象意识增强: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开始关注,可能会对自己的外貌和体型有一定的追求和比较。

二、心理方面的特征1.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

2. 自我认同的探索:中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思量和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认同。

3. 情绪波动较大: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中学生的情绪可能会浮现较大的波动,容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虑、易怒等情绪问题。

4. 社交关系的重要性:中学生开始更加重视和关注自己与同伴的关系,朋友圈的扩大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对他们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5. 自主性的增强:中学生逐渐具备了自主决策和独立思量的能力,开始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三、教育和支持的需求1. 身体健康的关注:中学生在身体发育过程中需要得到正确的营养和锻炼,学校和家庭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2. 心理健康的关注:中学生面临着情绪波动和心理困扰,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

3. 学业压力的管理:中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需要学校和家庭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匡助他们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4. 社交技能的培养: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指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特点和变化。

这一阶段是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孩子们经历着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因此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进行全面了解和关注是十分重要的。

1. 身体发展特征:中学生的身体发展在这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他们的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女生的生理期开始浮现,男生的声音变低,体毛开始生长等。

此外,他们的骨骼和肌肉也在逐渐发育,运动能力和协调性明显提高。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一个中学生的身体发展进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2. 心理发展特征: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这个阶段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对自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的思维方式也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开始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推理。

同时,他们的情绪也更加复杂和多变,时常浮现情绪波动、易怒、易激动等现象。

3. 社交发展特征:中学生的社交发展在这个阶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与不同背景的人接触,结交新朋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交技巧和形象塑造。

同时,他们也开始对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产生兴趣,开始思量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角色。

4. 学业发展特征:中学生的学业发展在这个阶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需要适应更加复杂和深入的学科知识,面对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

同时,他们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

此外,他们还需要开始思量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起来,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交发展和学业发展四个方面。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匡助。

同时,中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关注自己的身心发展,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指在青春期阶段,中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点和变化。

这个阶段是从青春期的开始到成年的过程,通常是从11岁到18岁左右。

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他们的身心发展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身体发展特征1. 生长迅速:中学生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身高和体重都在迅速增长。

男生和女生都会经历第二次生长潮,男生会出现肌肉发达、体型变大的特征,而女生则会发育出丰满的胸部和臀部。

2. 性征发育:青春期是性征发育的关键时期,男生会出现嗓音变低、面部开始长胡须等特征,女生则会出现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等特征。

3. 运动能力提高:中学生的身体机能逐渐达到成年水平,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明显提高,可以进行更复杂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

二、心理发展特征1.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对自我身份和角色的认识逐渐加深,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和价值观。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2. 情感波动较大:中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常常出现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情感问题。

这是由于身体激素的变化和心理压力的增加所引起的。

3. 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中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逐渐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4. 思维能力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三、社会发展特征1. 自我认同的探索: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文化背景、价值观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形成自己的自我认同。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并尝试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要求。

2.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中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增加,更加关注与同伴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他们开始寻求和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形成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3.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开始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指在青春期阶段,中学生身体和心理上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和特点。

这一阶段是青少年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1. 身体发展特征:中学生身体发育迅速,男生和女生都会出现明显的生理变化。

男生在青春期开始,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肌肉发育较为显著,声音变低沉,出现面部和体毛的增长。

女生在青春期开始,身高和体重也会迅速增长,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出现,骨骼和肌肉发育相对较少。

2. 心理发展特征:中学生在心理上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观。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非常关注,容易受到同伴评价的影响。

此外,中学生还常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易冲动、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

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和职业选择也开始有了初步的思考。

3. 认知发展特征:在认知发展方面,中学生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开始具备推理和逻辑能力。

他们对抽象概念和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此外,中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灵活性也在不断发展。

4. 社会发展特征:中学生开始与更广泛的社会接触,他们的社交圈子扩大,开始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学会合作和竞争。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对于社会认同和归属感的需求增加,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公正。

总结起来,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包括身体发育迅速、心理变化明显、认知能力提高和社会发展扩展等方面。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中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指在青春期阶段,中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特点。

这个阶段是从10岁摆布开始,到18岁摆布结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主要包括身体发育、认知能力提升、情感变化和社交需求增加等方面。

一、身体发育方面1. 生理上的变化:中学生的身体开始迅速发育,男孩子的身高、体重、肌肉发展等方面逐渐超过女孩子。

女孩子则会经历月经的开始。

这些生理变化对中学生的身体形象和自我认同有着重要影响。

2. 性征的浮现:青春期是第二性征浮现的时期,男孩子会浮现嗓音变低、胡须生长等特征,女孩子则会浮现乳房发育、髋部变宽等特征。

二、认知能力提升方面1. 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他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概念和问题,并能够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量。

2. 独立思量的能力增强:中学生开始具备独立思量的能力,能够对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记忆力的提高:中学生的记忆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好地记住和应用学习的知识。

三、情感变化方面1. 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情绪波动较大:中学生的情绪会浮现较大的波动,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情绪变化,这与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密切相关。

3. 对他人的关注和依赖:中学生开始对同伴和社交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更加关注他人的评价和认同,需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社交需求增加方面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中学生开始更加重视同伴关系,他们希翼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和亲密关系,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获得支持和认同感。

2. 社交技能的培养:中学生在社交方面需要学习和培养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等,以便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交往。

总结: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主要包括身体发育、认知能力提升、情感变化和社交需求增加等方面。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指在中学阶段,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变化。

中学时期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和成长。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一、身体发展特征1. 生长迅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身高和体重都会有明显的增长。

男生和女生的生长速度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2. 性征发育:青春期是性征发育的关键时期,男生会出现嗓音变低、体毛增多、肌肉发达等特征;女生则会出现乳房发育、月经初潮等特征。

3. 运动能力提高:中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他们更加灵活,能够参与更多的体育运动和活动。

4. 营养需求增加:由于身体发育迅速,中学生对营养的需求也会增加。

他们需要摄入更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支持身体的发育和健康。

二、心理发展特征1.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开始对自我有更多的认知和理解,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目标,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2. 社交需求增加:与小学阶段相比,中学生对社交的需求增加。

他们渴望与同龄人建立更多的友谊和社交关系,开始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3. 情绪波动明显: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中学生常常会经历情绪上的波动。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易怒或情绪低落,需要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4. 思维能力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自主意识增强:中学生逐渐具备了自主决策的能力,他们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

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三、教育需求特征1. 学习兴趣增强: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会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对不同的学科和知识领域产生兴趣,并希望能够深入学习和探索。

2. 学习能力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会得到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掌握更高层次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及指导中学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年龄阶段。

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急剧变化,产生心理发展的一些新特点,也会表现出各种心理与行为的问题。

一、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一)身体外形的变化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在0~1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身高。

身高的快速增长是青春期儿童身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

据统计,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在青春发育期期间,平均每年长高约6~8厘米,甚至达到10~12厘米之多。

身高增长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少年要早于男性少年2年左右进入青春发育期,一般12岁为成长最快期。

男性少年14岁为成长最快期。

身高增长还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在男性和女性少年儿童中都很明显,一般个体差异平均相差2厘米左右,这是由于先天遗传、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多属于正常现象。

2.体重。

体重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体重反映肌肉的发展、骨骼的增长以及内脏器官的增大等。

体重的增加同样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少年体重增加高峰期在12、13岁,平均每年增加4.5公斤左右。

男性少年体重增加的高峰期在14岁,平均每年约增加5.5公斤。

体重的增加也存在个体差异。

3.头面部。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其头面部特点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童年期的面部特征逐渐消失,以前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原来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

而且随着青春期个体身体其他部分骨骼的迅速增长,头部骨骼的增长速度却在显著减慢,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向成人的体貌特征发展。

(二)生理机能的变化青春期儿童的生理机能也迅速增强。

这表现在:肌肉与脂肪的变化,使男性肌肉强健,女性身材丰满;脑与神经系统逐步走向成熟,使脑的重量接近成人脑重水平,脑电波变化出现新的飞跃,脑机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等;心血管系统加速发展,使心脏功能增强,并与成人基本相同;肺功能增强,肺活量迅速增加。

经历青春发育期的成长加速,少年儿童的体形和面部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通过这一变化,他们的体貌特征开始接近成人。

在成长加速中各生理机能迅速增强,使他们的机能发育也开始走向成熟。

(三)性的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1.性器官发育。

生殖器官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发育非常缓慢,一进入青春发育期,发育速度直线上升。

男性成熟比女性晚。

2.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二性征是指身体形态上的性别特征,也称副性征。

在青春发育期,由于性激素的分泌,促使少年第二性征发育起来,致使少年男女在身体形态上出现性别特征,进而使性器官、性功能发育成熟。

女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乳房隆起、体毛出现、骨盆变宽和臀部变大等;男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胡须、喉结突出和嗓音低沉、体毛明显等。

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少年男女在体征上的差异凸显出来。

3.性机能成熟。

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性腺的发育成熟使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发生遗精。

女性月经初潮的出现是少年女性身体发育即将成熟的标志。

月经初潮的年龄约在10~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3岁左右。

造成月经初潮差异的因素有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个人营养状况等。

月经初潮后的数月或一年左右,月经周期尚不规律,卵巢发育也尚未成熟。

一般到18岁卵巢发育方达成熟水平。

男性性成熟要晚于女性,男性性腺是睾丸,睾丸一般在13岁左右开始迅速增长。

首次遗精约出现在12~18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14、15岁。

遗精意味着男性生殖腺开始成熟起来,但是遗精初期的精液内并无精子,约4~5年之后生殖系统才能真正发育成熟。

很早就有学者指出,近几十年以来青春期出现加速发展的现象,从而形成青春期缩短化,青春发育期提前到来,达到成人的成熟标准。

这种具有时代性的发展加速现象,是受当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现代文明的普及以及全球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

这种青春发育期普遍提前的趋势给教育带来很多新课题。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

由于此时期儿童生理上的急剧发育,尤其是性的成熟,第一性征、第二性征的相继出现,引起了一系列不同于孩子们也不同于成人的明显变化,进入一个具有独特心理特征的年龄阶段。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一)过渡性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主要表现有两方面:1.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

首先,在身体的发育方面,17、18岁的青少年已经基本具备成人的特征,但实际上他们正处在发育迅速期,还未达到完全的成熟;其次,在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学习系统、全面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但又很不深刻,很不全面。

他们开始比较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控制情感、自我监督的能力还不高。

2.青少年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如由发育迅速逐渐趋向平稳,由人格差异的不稳定到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到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

青少年男女身体的迅速发育与成熟所引起的自我感觉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个大人了,与儿时的“我”不同了,产生了“成人感”,并努力以“成人式”的义务感与责任心去学习知识技能,去与别人交往,因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

但要完全的独立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①青少年并未成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还带有孩子气的特点,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其他方面也不具备充分独立的条件。

②由于家庭不十分鼓励子女尽早独立,使青少年的依赖性还相当强,独立生活、独立工作能力还较差,形成了独立意识与独立功能之间的不同步现象。

所以,独立与依赖并存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十分尖锐的矛盾,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心理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二)闭锁性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由于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把探索的视线转向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在斯普兰格理论中叫做第二次诞生,而在汤姆利尔茨的理论中称为“内部的获得时期”。

加之青少年的独立性与自尊心的发展,便失去了童年时的外露、直爽、单纯、天真,出现了心理活动的闭锁性。

这种闭锁性首先表现在出现了“内心的秘密”,开始愿意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抽屉要上锁。

反感别人随便翻动自己的房间。

开始记日记,自己向自己倾诉内心的秘密。

记日记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也是青少年的一种特殊现象。

研究表明,日记是青少年的好朋友,它可以替你倾诉内心的秘密,而又不会说话、泄密。

青少年日记的内容有其明显的倾向性。

青少年在日记中探求自我、反思自我、理解自我和追求理想自我。

青少年的闭锁性还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做到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以各种形式做回答而拒绝回答。

心理学家把这种特点叫做“不坦率性”。

应当正确看待青少年的这一特点,它不属于世故圆滑,包含了一种积极的适应环境和自我监督。

青少年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要求较高,选择条件较苛刻。

因此,他们不仅与父母、教师之间难以沟通,就是在同龄人中也不易找到真正的知音,常常感到不被人理解。

青少年希望被人理解与其闭锁性之间的矛盾往往导致孤独感。

(三)社会性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对待自己以及对待别人的一切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变化。

这样,他们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

在青少年期,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其活动社会性的增强,青少年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

同时,他们与社会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他们已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更多受家庭、学校的影响,而随着交往领域的扩大、活动范围的增加,更多地受同辈团体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带有极大的社会性。

青少年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已不拘泥于儿童时那种仅仅对自己或自己周围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关心,而是开始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政治、历史、文学艺术、法律道德、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等等都成了他们认识和思考的对象,成了他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他们希望从中找出现象的本质,形成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社会性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他们已逐步形成一定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动机、兴趣、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与人生观都开始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一)中学生思维的发展1.初中生思维的发展特点。

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

这一特点体现在:(1)运用假设。

初中生在面临智力问题时并不是直接去抓结论,而总是通过首先挖掘出隐含在问题材料情景中的各种可能性,再用逻辑分析和实验证明的方法对每一种可能性予以验证,最后确定哪一种可能性是事实。

正是由于初中生已具有了这种建立假设及检验假设的能力,才使得他们的思想相对于童年期更具有深度、广度、精确性和灵活性。

(2)逻辑推理。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不同年级间在推理发展水平和推理运用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

初一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假言、选言、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初三学生的推理有了明显的发展,上述几项演绎推理的正确率已超过50%。

(3)运用逻辑法则。

初中生对各类逻辑法则的掌握主要表现在对于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的认识上。

初中生掌握不同逻辑法则的能力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在三类逻辑法则中,对矛盾律和同一律的得分明显高于在排中律上的得分;他们对逻辑法则运用的水平也不一样,在正误判断问题上的成绩最高,在多重选择问题上的成绩次之,最差的是回答问题的总成绩。

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相呼应,在初中生的思维品质中也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1)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

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

初中生的这种创造欲望,主要来自于他们心理上强烈的成人感及高涨的自我意识。

他们要证实及展示自己的能力及才华,要摆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以及对教师、父母及教科书的依赖,因而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意识和热情。

在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其思维的批判性也明显地发展起来。

初中生思维批判性的出现也是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相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