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比较
浅议洱海水环境保护

旅游活动压力
洱海作为著名旅游景区,游客数量逐 年增加,旅游活动给洱海生态环境带 来一定压力。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
洱海生态保护需要限制部分经济发展 活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长期面临 的挑战。
02
洱海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ຫໍສະໝຸດ 生态价值已取得的成效
01
02
03
水质明显改善
经过持续治理,洱海水质 明显改善,部分指标达到 或接近国家水质标准。
生物多样性提高
随着水质的改善,洱海内 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 高,一些濒危物种的数量 开始恢复。
公众环保意识增强
通过宣传和教育,公众对 洱海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明显提高。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面源污染难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仍然是洱海污 染的重要来源,由于农户分散经营,污染难以集 中控制。
科技支撑不够:虽然目前在洱海保护方面已经采 取了一些科技手段,但总体来说,科技在治理中 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
治理资金不足:洱海治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 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缺乏社会资本的参与 。
综上,洱海水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洱 海的水质持续改善,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澈的 洱海。
04
未来展望与建议
未来发展趋势
生态优先趋势
未来洱海水环境保护将更 加注重生态优先,保障湖 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
智能化管理趋势
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实 现洱海水环境的智能化监 测和管理,提高保护效率 和精准度。
社会共治趋势
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将 更紧密合作,共同参与洱 海水环境保护,形成社会 共治的良好格局。
洱海环境保护方案

长期与短期保护目标
长期目标
确保洱海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 平,生态系统健康、完整,实现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短期目标
加强洱海流域水污染治理,减少 入湖污染负荷,改善湖泊生态环 境,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原则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01
在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
畅通监督渠道
设立洱海环境保护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 方便公众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
通过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公众参与 洱海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 参与的良好氛围。
加强与民间环保组织合作
与民间环保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洱海环 境保护宣传、教育、监督等工作,推动洱海环境 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如生产有机肥、沼气等,减少养殖
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有机农业
鼓励农民种植绿肥、使用农家肥等有 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农膜回收利用
建立农膜回收制度,鼓励农民回收废 旧农膜,减少农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 染。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方案
01
02
03
04
建设污水处理厂
洱海环境保护方案
汇报人:XX 2024-02-02
目录
• 洱海环境现状及问题 • 保护目标与原则设定 • 关键治理措施及方案 • 监管体系完善与执法力度加强 • 科技创新支撑与智能化监测预警 • 宣传教育普及与社区共治模式推广
01
洱海环境现状及问题
水质污染现状分析
01
02
03
工业污染
洱海周边工业发展带来的 废水、废气排放,对洱海 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2024年生态文明视角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范文

《生态文明视角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篇一摘要:本文旨在以洱海流域为例,探讨在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式。
文章通过分析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耦合模式,以期为其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引言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洱海作为云南省的重要湖泊,其流域的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研究对于区域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围绕洱海流域展开讨论,探究其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式。
二、洱海流域概况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流域面积广大,包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其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式研究不仅关系到湖泊自身的健康状况,也关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保护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洱海流域生态与经济现状分析1. 生态环境现状: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也面临着水体污染、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2. 经济发展状况: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旅游业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在逐步调整和升级。
3. 生态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经济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产生着影响。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的构建1. 模式构建原则:遵循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协调共生的原则,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2. 具体模式:通过分析洱海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绿色发展等手段,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和耦合发展。
具体包括:加强水体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发展绿色产业,推进循环经济等。
五、模式实施策略与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为耦合模式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范本

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范本洱海是我国七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宾川县、漾濞县和弥渡县境内,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和旅游胜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洱海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制定洱海保护计划势在必行。
下面将给出一个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的范本,以供参考。
一、背景分析1. 洱海的现状洱海受到城市化、农业发展和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面临着水质污染、湿地减少、渔业资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湖泊的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湿地的减少导致了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衡;过度的渔业捕捞使得洱海渔业资源减少。
洱海的生态环境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退化迹象,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 目标与原则(1)目标:通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洱海水质达标、湿地面积增加、渔业资源恢复等目标,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原则:科学、可行、可持续、公正。
二、保护措施1. 水质治理(1)加强污水治理和排污管网建设,确保城镇污水达标排放。
(2)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促进农田环境的改善。
(3)强化工业涉水企业的环保监管,防止工业废水对洱海水质的污染。
(4)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洱海周边水资源的利用。
2. 湿地保护与修复(1)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和功能分区,强化湿地保护管理。
(2)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推动湿地植被恢复和湿地生态演替。
(3)提升湿地的管理能力和保护意识,加强湿地监测和应急响应。
3. 渔业资源恢复与管理(1)制定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建立渔业资源监测系统。
(2)加强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3)加强渔业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渔业捕捞活动。
4. 地方政府参与(1)加强政府的环保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洱海保护的工作机制。
(2)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一、引言大理洱海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素有“西南明珠”之称。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洱海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对大理洱海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洱海污染现状1. 工业废水排放大理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许多工厂和企业将废水直接排放到洱海中,导致水质急剧恶化。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洱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是大理地区的主要经济产业,但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通过径流进入洱海,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这些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严重影响了洱海的水质。
3. 生活污水排放大理地区的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
目前,许多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洱海中,严重污染了湖泊水质。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进一步加剧了洱海的富营养化现象。
三、洱海污染对环境的影响1. 水质恶化洱海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明显。
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形成藻华,进一步消耗水中的氧气,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威胁。
2. 生物多样性减少洱海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但由于污染问题,许多物种的数量和种群密度急剧下降。
一些珍稀濒危的鱼类和水生植物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3. 生态系统破坏洱海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污染问题对其造成了严重破坏。
水生生物的减少导致了食物链的破裂,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四、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活动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并加大执法力度。
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应依法进行处罚,确保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工业企业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同时,农业活动中应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对洱海的农业面源污染。
洱海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洱海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洱海也不再是一个孤岛,而是融入了周边的城市群,而洱海的环境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洱海是云南省的著名景点之一,它不仅是白族、汉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之地,也是一片美丽的自然风光,但是近年来却因为大量的排放和破坏,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各界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在洱海环境保护和治理上下更大的功夫。
一、洱海环境现状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南部,地处滇池流域,汇聚了许多支流形成了墨江、洱江、红江等三条主要水系,它面积有330多平方公里,最大深度达21米,多年以来一直是云南省的知名景点之一,也是白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之地。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洱海的环境质量却在逐渐恶化。
1.1 水质污染由于周边城市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过快,洱海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了破坏。
同时,农业、养殖、造纸、水泥、纺织等行业的排放也加剧了水质污染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非法生产厂家违规排放废弃物等违法行为,也对洱海的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1.2 水面漂浮垃圾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洱海上游冲刷的垃圾往往被带入洱海,严重影响了洱海的水质。
同时,一些不文明的游客会随意扔掉垃圾,增加了水面漂浮垃圾的数量。
1.3 湖岸退化湖岸的水泥路面、码头、石胡、砖石堤坝等工程,对洱海生物栖息和湿地保护造成了严重破坏。
同时,湖滨村庄、庙宇、墓田、桥梁等建筑物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湖岸的退化。
二、治理环境的良方洱海作为滇池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洱海的环境,开发洱海的资源,是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呼吁的主题。
下面就罗列出一些治理洱海环境的良方。
2.1 强化法律意识应当依法治理,加强环保法律的监管和执行,严重打击破坏洱海环境的违法行为。
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实现有效监察和有效处理。
2.2 发展生态旅游洱海作为云南重要的旅游资源,传统旅游业已深入人心,但是由于旅游业发展不规范,给洱海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

2014-2015学年上学期大理洱海湿地环境分析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大理洱海湿地环境分析报告摘要:从洱海湿地与周边环境入手,重点分析了洱海湿地污染现状与保护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洱海湿地污染保护治理对策洱海湿地概况:洱海湿地位于云南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中段东部交界处的大理市境内,海拔1974.13m(海防高程,下同)时,南北长42.5km,东西宽4~9km,湿地面积25100hm2,湖容量27.4m3,岛屿面积74.8hm2,最大水深21.3m,平均水深10.6m,透明度4~8m,天然出湖河流为西洱河,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一、湿地资源概况1、水资源:洱海湿地水资源较为丰富,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和少量融雪水是湿地水资源主要来源,入湖大小河流共117条。
主要入湖河流为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
平均入湖水量为8.25亿m3,平均出湖水量为8.63亿m3。
1996年前,水体理化性质良好,水质总体达到国家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标准,适合旅游、渔业、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全年水温适宜,一般在10℃~20℃之间,给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
2、植物资源:湿地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6科44属61种,其中沉水植物19种,挺水植物11种,浮叶植物7种,飘浮及悬浮植物6种,其它植物18种。
湿地植被按生活型可划分为挺水、浮水、沉水3个植被亚型19个群系。
其中湿生挺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酸模叶蓼群落分布最广;浮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荇菜群落、野菱群落分布最广;沉水植被带有9个群系,以黑藻群落、苦草群落分布最广,其中海菜花属国家级保护。
黑藻、苦草、微齿眼子菜、金鱼藻、等植物是湿地的优势种。
3 、动物资源洱海湿地共记录到鱼类4科8属16种(不含引入种),以鲤科鱼类13种,构成鱼类主体,占湿地鱼类总数的81.3%;土著特有种9种,占湿地鱼类总数的56.3%,形成富于特色的鱼类区系;其中大理裂腹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理鲤、春鲤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
湖泊水生态系统评估

湖泊水生态系统评估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水生态系统之一,担负着地球的淡水资源储存、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为了保护和管理湖泊水生态系统,评估湖泊的水质、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湖泊水质评估、湖泊水文评估和湖泊生物多样性评估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湖泊水质评估湖泊的水质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质评估旨在了解湖泊中水体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特征,并评估湖泊水质潜在的风险。
评估水质时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浊度等。
常见的水质评估方法包括野外观测、水样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等。
2. 湖泊水文评估湖泊的水文特征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文评估主要关注湖泊的水位变化、水流速度和水文周期等。
通过监测湖泊的水文数据,可以评估水体的径流量、蒸发量、补给量等,并进一步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特征。
水文评估的方法包括水位测量、流速测量和径流观测等。
3. 湖泊生物多样性评估湖泊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湖泊生物的多样性对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湖泊生物多样性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湖泊中的物种组成、数量变化和生物群落结构。
了解湖泊中的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重要物种,并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全面评估湖泊生物多样性的状况。
综上所述,湖泊水生态系统评估是了解湖泊状况、制定保护措施和管理决策的重要手段。
通过湖泊水质评估、湖泊水文评估和湖泊生物多样性评估,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湖泊的状况,为湖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更好地保护湖泊水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不断改进评估方法、加强监测力度,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减少湖泊受到的人类活动的压力,实现湖泊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HI i EHIi
i 1
n
(1)
(6)
式中: EHI 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 n 为选取的 标价指标的个数,本研究中 n =5; EHIi 表示第 i 个 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分指数;ωi 表示第 i 个指标 的权重值,其公式为[23]: r2 (2) i n il 2 ril
中国环境科学 2012,32(4):715~720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洱海流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比较
张红叶 1,2,蔡庆华 1*,唐 涛 1,汪兴中 1,2,杨顺益 1,2,孔令惠 1 (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
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comparison of lakes’ ecosystem health in Erhai watershed. ZHANG Hong-ye1,2, CAI Qing-hua1*, TANG Tao1, WANG Xing-zhong1,2, YANG Shun-yi 1,2, KONG Ling-hui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eshwater Ec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 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2,32(4):715~720 Abstract: The Ecosystem Health Index (EHI) and Trophic State Index (TSI)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cosystem health and eutrophic status of Erhai Lake and three small lakes (Haixihai, Cibihu and Xihu) in Erhai watershed. According to the field survey carried out in May 2009, all lakes in Erhai watershed were in an eutrophic status (averaged TSI =53.9) and in a worse ecosystems health status (averaged EHI =38.3). Further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EHI has a high spatial variability among and between the lakes in Erhai watershed. Haixihai lake (EHI=42.7) and Cibihu lake (EHI = 42.1) had a median score of EHI; however, Xihu lake (EHI=33.5) and Erhai lake (EHI=37.9) had a lower score of EHI. Among Erhai lake, the north and central region had a higher score of EHI than the other regions. A comparison between EHI and TSI in assessing lake ecosystem’s status revealed that lakes in Erhai watershed belong to the response ecosystem that basically show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utrient and biomass, and the EHI is a good index in assessing ecosystem health of lakes in Erhai watershed. In addition, the EHI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cosystem health of Erhai lake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ecosystem health of Erhai lake is degrading. The worst ecosystem state was observed in 1997, with a EHI value of 36.7. Key words:Erhai watershed;plateau lake;ecosystem health;trophic state assessment;spatial variability
此后在河流、 湖泊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领 保护与管 域取得了进展[3],它为生态系统的利用、 [4] 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目前生态系统健康 已成为国际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 , 也是地球科
收稿日期:2011-07-29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526002-07) * 责任作者, 研究员, qhcai@
指数[26],选取藻类叶绿素 a(Chl.a)(g/L)、透明度 (SD)(m)、总磷(TP)(g/L)3 个指标计算营养状态 分指数,最后用相关加权营养指数法进行营养状 态评价,计算公式[27]为:
TSI(Chl.a) 9.81ln(Chl.a) 30.6 TSI(SD) 60 14.42ln(SD) TSI(TP) 14.42ln(TP) 4.15
4期
张红叶等:洱海流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比较
717Leabharlann 生 物 量 (BA) 作 为 基 准 指 标 , 浮 游 动 物 生 物 量 (BZ) 、浮游动物生物量(BZ)与浮游植物生物量 (BA) 的 比 值 (BZ/BA) 、 能 质 (Ex) 和 结 构 能 质 (Exst)作为扩展指标 ;再计算 5 个指标的生态系 统健康分指数 (EHIi) 及各指标的权重值 ( i) [21]; 最后通过下列公式 [22] 计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 (EHI).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 境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1].生态系统健康是 保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前提 , 一个生态系统 只有保持了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 并具有抵抗 干扰和恢复能力 , 才能长期为人类社会提供服 务 , 因此 , 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根本保证[2].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
摘要:基于 2009 年 5 月对洱海及其流域内的海西海、茨碧湖和西湖 3 个小型湖泊的水环境和浮游生物的调查 ,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 (EHI) 和营养状态指数 (TSI)法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综合评价 . 结果表明 : 洱海流域湖泊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 健康状态较差 ; 各湖泊健康状态存在空间差异 : 海西海和茨碧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为中等 , 西湖和洱海健康状态为较差 ; 而洱海湖泊内健康状态同样存 在空间差异 , 北部和中部深水区较其他区域健康状态好 .2 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 洱海流域湖泊属于营养盐和生物量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响 应型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 (EHI)适用于洱海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此外 , 整理分析洱海浮游生物历史数据 , 同样采用 EHI 法评 价得出近 20 年来洱海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呈逐渐恶化趋势 , 尤其 1997 年健康状态最差 . 关键词:洱海流域;高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营养状态评价;空间差异 中图分类号: 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2)04-0715-06
716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2 卷
学、 生态学、 经济学及社会科学等学科研究相互 [5] 结合的桥梁 ,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带来 了新的希望.湖泊是地球表面非常重要的淡水贮 藏库,它们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实现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6].水体污染和富营 养化是我国湖泊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导 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严重退化 , 因此 对湖泊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十分重要[7]. 洱 海 (25°25N~26°16N,99°32E~100°27E) 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是典型的内陆断 陷湖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半封闭性特点[8].由 于受境内地形气候影响较大,湖盆较封闭,湖泊补 给系数小、换水周期长,造成其生态系统环境的 km 脆弱性[9].近 20 多年来,随着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人口的急速增长,人类对其自然资源的开发不 断加剧,使其富营养进程加剧,水质呈不断下降趋 势,生态环境逐渐恶化[10 11].本研究采用生态系统 健康指数(EHI)法于 2009 年 5 月对洱海流域四个 图 1 洱海流域 4 个湖泊样点分布 静水水体(海西海、茨碧湖、西湖和洱海)的生态 Fig.1 The sampling sites of the four lakes in Erhai 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 并收集历史数据 , 分析 watershed 20 年来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的变化趋 1.2 样品采集及处理 势,以期为洱海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4 个样点分别采水样和浮游动物样品 : 用 1 材料与方法 5L 柱状采水器采集 5L 表层水样,取 610mL 水样 用 于 藻 类 叶 绿 素 a(chl.a) 含 量 的 测 定 ; 另 取 1.1 研究区域概述和样点设置 洱海地处云南中部偏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中 1220mL 水样现场用鲁哥试液固定,经 48h 沉淀浓 心地带,跨洱源、大理两县市,流域面积 2565km2, 缩后添加甲醛保存,用于后续的浮游藻类及轮虫 呈狭长形点分布.是沿湖人民生活、灌溉、工业 鉴定及定量分析;取 610mL 水样,现场添加浓硫 用水的主要水源 , 也是旅游的主要景区 [12]. 海西 酸,调整 pH<2,低温保存,用于水化学指标的测定, ++ 海、茈碧湖和西湖均位于洱海北部(图 1).海西海 后带回实验室利用连续流动水质分析仪(SAN , 湖泊面积 2.24km2, 南北长平均 4km, 东西平均 Skalar)测定.用 5L 柱状采水器采集 30L 表层水样 1.6km,平均水深 10m,最大水深 16m,经弥苴河而 并混合,用 25 号浮游生物网过滤后,添加甲醛保 流入洱海;茈碧湖湖泊面积约 8km2,平均水深 3m, 存,用于后续的甲壳类的鉴定及定量分析.野外采 最深 32m,湖呈狭长形,南北长 6km,东西宽 3km; 样及样品处理等参照《水域生态系统观测规范》 出 水 汇 入 弥 苴 河 最 终 注 入 洱 海 ; 西 湖 湖 面 进行[14];叶绿素 a 浓度测定方法参照文献[15];浮 4.66km2,最大水深 8.3m,一般水深 2~3m,经罗时 游生物计数、鉴定方法参照文献[15-19]. 1.3 评价方法 江流入洱海,是洱海的重要水源之一[12 13]. 本研究于 2009 年 5 月在洱海流域采样.其中,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法(EHI)参照徐福留等[20] 洱海湖区共设置 18 个样点,其余 3 个湖泊分别设 提出的相关方法和思路,遵循可测性、可比性、 置 2 个样点.样点分布见图 1. 灵敏性及综合性的指标选择原则,选取浮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