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规程 编制说明-湖南
湖南省林业地方标准

湖南省林业地方标准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Ecological Benefits of Urban Forest(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湖南省森林植物园2017年11月18日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标准项目的来源、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参加单位和协作单位人员分工1、标准项目的来源本项目于2016年向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湖南省质监局于2017年2月13日通过湘质监函【2017】26号文件下达批准立项通知。
起止年限2016年至2017年。
2、制定标准的目的与意义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森林的建设的宗旨就是要改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居住环境。
正确认识和评价城市森林的价值与效益是管理好城市森林的基础。
城市森林是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
对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及其价值的认识和评估,直接影响到城市森林发展规划的制定、树种的选择与配置、经营管护方式等问题。
本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林宣发〔2016〕126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湖南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17〕1号)等文件精神,为全面深化湖南省森林城市建设,健全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制度,为科学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3、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及人员分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是该项目唯一承担单位。
项目组成员具有多年从事湖南省地方标准研制的工作经验,熟悉湖南省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环节。
主要成员见表1表1 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及人员分工序号姓名工作单位专业职称分工1 廖菊阳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园林景观研究员项目主持人2 刘艳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林学工程师标准编制3 廖鹏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环境监测工程师标准的数据采集4 李高飞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生态副研究员标准的数据采集5 吴林世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植物生理工程师标准的数据采集6 李巧云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生态工程师标准的数据采集7 胥雯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林学工程师标准的数据采集(二)主要工作过程1、已具备的科研工作基础本课题组现有研究员1人,副高1人。
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计量评价

中国森林健康生态风险评价

2期肖风劲等:中国森林健康生态风险评价351痛Ri虫sk害d风is险tr分ibu区ti。
nof森林火灾风险分区酸雨风险分区forestdiseaseandDestRiskdistributionofforestfireRiskdistributionofacid圉1森林健康主要生态风险源分布Fig.1Distributionof㈣c。
laicalrisk㈣offorestheehh杨树天牛的危害,1代林网已几乎完全毁灭,2代林网据统计也有80%以上的扬树林受害.1995年,三北防护林地区有47x106hm2新植防护林受杨树害虫的严重危害.受害面积占三北新造防护林的77%杨树天牛成为北方杨树发展的一大障碍.这些地区杨树受害后其寿命缩短到10年左右[9·伸13.3.3酸雨我国是继欧美之后的第三大酸沉降区.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年均pH小于5.6的地区覆盖了全国大约40%的面积长江以南绝大部分地区降雨,oH低于45。
成为我国酸雨重污染区酸雨对森林健康的影响很大,是我国森林的重要风险源.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问接影响:直接影响包括酸雨对植物的叶片表层结构和膜结构的伤害,干扰植物的正常代谢过程;间接影响是通过改变土壤性质而造成的,包括土壤酸化引起盐基离子的淋溶造成养分的缺乏,土壤的铝毒作用等【31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发现酸雨对我国森林造成影响起.其危害范围和程度正在不断扩大。
已经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仅我国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湘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儿个省,酸沉降引起森林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80.32×108元人民币【8伸J酸雨造成森林衰亡的现象最早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的熏庆南山l500h舒马尾松已经死亡46%;四JIl蛾眉山冷杉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芭草坝林场6000hm2华山松已经死Tl:了96%此外,广西梆州市郊、广东广州市郊、浙江杭州市郊和天甚山等地也发生较严重的酸雨对林木的危害【”3.4各风险源的权重系数各风险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强度是不同的,对生态系统健康风险的作用大小也有差异根据各风险源对森林生态系统作用的强弱以及所发生的概率,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风险源的权重系数:森林火灾0488,病虫害0316,酸雨0196.4森林健康生态风险综合评价风险指数是区域内健康风险的表征.风险指数包括风险源的强度、发生频率、森林类型特征、风险源对森林的危害等信息,是这些信息指标的综合体现我们采用以下指标和方法来计算各风险小区(省)的风险指数.4.1森林脆弱性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是不同的.有些森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对外界干扰敏感.在风险源的作用下易受到损害;而另一些森林类型抗逆能力强,在相同的风险源作用下仍能保持其正常的结构和功骺以生态脆弱指教(F)来反映不同森林类型的脆弱性生态脆弱指数是指生态系统对胁迫因子干扰的敏感程度.敏感性强,生态脆弱指数就大;敏感性弱.其生态脆弱指数就小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指数与森林的演替阶段、物种多样性和森林所处的气候、土壤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处于初级演替阶段、生物多样性指数小的森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人工林的脆弱指数比天然林太,水热条件好的地方的生态脆弱指数相对较小在本研究选择的7种森林类型申.综台考虑以上因素,脆弱指数的大小以次为:青藏高原林区、蒙新林区、华北林区、华东中南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华南热带林区4.2综合风险概率每个风险小区(省)内因受到不同种类、不同级别风险源的叠加作用,而有着一致的综合风险源.从而可阱求出该小区的综合风险概率,其公式为:Pt=]0ajpjt(1≤女≤30,1≤J≤3,1≤z≤4)(1)式中,R为^为风险小区(省)的综合风险概率,p“为女风险小区内J类z级生态风险的概率,a.为J类风险源的权重4.3综合生态损失度各个风险小区内的森林所受的干扰不同,脆弱指数也各异,因此每个风险小区的损失各不相同风险小区内可能存在不同的森林类型。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编制说明

附件5《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编制组二〇二〇年七月目录一、项目背景情况 (1)(一)项目背景 (1)(二)主要工作过程 (3)二、标准制修订必要性分析 (5)三、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6)(一)国外相关标准 (6)(二)国内相关标准 (12)四、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1)(一)基本原则 (21)(二)技术路线 (22)五、主要技术内容 (22)(一)适用范围 (22)(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23)(三)术语和定义 (23)(四)总则 (24)(五)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25)(六)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 (25)(七)野外观测指标体系 (26)(八)野外观测技术方法 (27)六、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或技术法规的水平对比和分析 (35)七、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实施方案建议 (36)八、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36)《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为落实生态环境部“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评估”职责,以及《全国生态状况定期遥感调查评估方案》(环办生态〔2019〕45号)“建立技术方法规范和质量控制规范,及时转化提升为行业技术规范和国家技术规范,指导生态状况调查评估规范化开展,保障调查评估成果质量”要求,现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编制工作。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成立编制组,共同编制完成。
一、项目背景情况(一)项目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开展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支撑。
2000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总局)联合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完成了3次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分别是2000年全国生态环境调查、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全国生态状况变化(2010-2015年)调查评估。
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与方法.ppt

4.1 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治理 4.2 涵养水源——涵养能力、水文变化 4.3 荒漠化防治——荒漠化状况、荒漠化治理 4.4 农业生态安全——基本配置、森林庇护能力 4.5 人居环境——绿化环境、空气环境 4.6 社会经济——林业价值、防灾减灾
1.1 系统稳定性; 4.1 水土保持; 3.2 物种与遗传保护;4.2 水源涵养标与方法
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周立江
2009年5月27日
问题的提出:
➢ 什么叫森林健康? ➢ 用什么样的指标评价森林健康? ➢ 不同区域森林健康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 森林健康的活动主要做些什么工作?
汇报的主要内容
一、森林健康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森林健康指标体系 三、区域性森林健康评价 四、森林健康经营培育的活动
1.1 系统稳定性; 3.1 生态系统多样性;
3.2 物种与遗传保护;3.3 生态景观;
4.1 水土保持;
4.2 水源涵养;
4.4 农业生态安全; 4.5 人居环境;
4.6 社会经济
5 支持体系。
1.2 森林质量;
1.3 森林安全;
3.2 物种与遗传保护; 4.1 水土保持;
4.2 水源涵养;
4.6 社会经济
重点评价项目
1.1 系统稳定性; 1.2 森林质量;
1.3 森林安全;
2 森林生物量与碳汇;
3.1 生态系统多样性;3.3 森林景观;
4.1 水土保持;
4.2 水源涵养;
4.6 社会经济;
5 支持体系。
1.1 系统稳定性; 2.1 碳储量变化; 2.2 碳循环能力; 3.1 生态系统多样性; 3.2 物种与遗传保护;3.3 生态景观; 4.4 农业生态安全; 4.6 社会经济。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城市森林健康评价——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

21 0 0年 8月
湖南 农业 大学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un l f u a giutrl ies yr trl ce c s o ra o n nA r l a v ri ua in e) H c u Un t Na S
Vl . 6 No 4 0 3 . 1 Au . 2 1 g 00
Ta i gZh z o i , n n a n e a k n u h u ct Hu a sa x mp c y l
T AN a — i g Z S n q n , HANG i Gu
( ol e f cecsC n a S uhU i ri f oet C lg Si e, e ̄ l ot nv syo F rsy& T cn lg , hn sa 10 4 C ia e o n e t r eh ooy C agh 0 0 , hn) 4
评价模型 ,对株洲市荷塘、芦淞 、天元 、石峰 4区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进状况分别为不健康( 评价值为 03 9 ) 不健康 . 、 54 评价值为 O 7 ) 不健康( . 08、 3 评价值为 O3 9 ) . 和良好健康( 68 评价值为 O733 ,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 符. . ) 8
态 系统健康 进行 评价 .
1 评 价 指标 体 系的 建 立
建立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是 对 城 市 森林 生态 系 统 健 康评 价的前 提.指 标的选取 一般应 满足 以下 要求 : 1 )能对森 林生 态环 境 自然属 性进行 多方 位描述 ( 包 括环境 变化 趋势 ) )对 森林 环境 中不 同程度 的 、 ;2 可 预见或 不可预见 的变 化提 出预警 ;)能反 映出整 3 个森 林生 态系统 的主要发 展趋势 ,以及影 响整个 生 态 系统发展 的主要 因素 .遴选森 林生态环 境健康 评 价 指标应遵 循指标 的代表 性 、科学 性 、系统性 、独 立性 和实用 性等原 则 【. 同时还应 使生态 系统健 康 6 】
湖南森林质量提升规程

湖南森林质量提升规程湖南省作为我国的中部省份,拥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
为了保护和提升森林的质量,湖南省制定了一系列规程和政策。
本文将就湖南森林质量提升规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湖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
首先,加大对非法砍伐、滥伐和盗伐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执法机制。
其次,加强森林火灾的防控工作,加强火源监测,提高防火意识,加强消防设施建设等。
此外,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保护鸟类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
二、推进森林培育和种植湖南省积极推进森林培育和种植工作,不仅加大了造林面积,还注重了品种的选择。
首先,在树木的选择上,湖南省注重采用本土化的树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树木的生长适应性。
其次,在种植过程中,湖南省加强了对苗木的质量监控,确保种植的苗木健康、无病虫害。
此外,湖南省注重了森林培育的技术培训,提高了森林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湖南省高度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防治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森林病虫害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防治的效果和效率。
此外,湖南省还注重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森林采伐管理力度为了提高森林的质量,湖南省加大了对森林采伐管理的力度。
首先,加强了对森林采伐的审批和管理,确保采伐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建立了森林采伐配额制度,限制每年的采伐数量,避免过度采伐。
此外,加强了对采伐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强了采伐行为的合规性。
五、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湖南省注重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首先,通过培育和种植中药材、特色林果等经济作物,提高森林的经济价值。
其次,加强对木材的加工利用,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首先介绍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确定的原则和指标内容;阐述了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4种方法,重点介绍计量经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另外,还简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法和补偿机制。
❖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森林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森林的合理经营,并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人类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成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结果可用于森林生态环境评价,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鉴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结构上的复杂性,时间序列上的多变性,生长发育过程的周期性和环境反应的滞后性等特点,森林生态环境的监测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定位监测和半定位监测方法。
❖①定位监测:在一定的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环境类型,设固定监测点,进行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测与研究。
❖②半定位监测:相对于定位监测而言,通常由于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定位观测站数量有限,对于一些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相对短期的、不连续的观测和研究,作为对定位观测站的补充。
(2) 宏观监测、微观监测、重点地区监测和典型区域监测。
❖①宏观监测:研究地域至少应该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
❖宏观监测以原有的自然本底图和专业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和生态图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
其次,也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
❖②微观监测:研究地域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
❖微观生态监测以大量的生态监测站为基础,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提取属性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地方标准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规程》
编
制
说
明
2019 年12 月22 日
一、工作简况
(一)标准项目的来源、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参加单位和协作单位人员分工
1.标准项目的来源(年限,项目编号)
本标准是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编号湘质监函[2017]26 号),起止年限为 2017 年1 月-2020 年12 月。
2.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步入 21 世纪以来,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已成为全球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当前森林资源日益稀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越来越重视,建立完善的生态森林是今后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一项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研究工作,因此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湖南省森林资源分布广,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因此对湖南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随着十八大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湖南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面对巨大的生态环境需求,如何对湖南省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经营,改造调整为结构稳定、生态效能和景观效能高的林分结构,培育出健康、高效和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是科学的经营决策及其可持续发挥综合效益的保障,是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在森林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本研究以森林健康等理论为指导,对湖南省森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评价因子对湖南省森林进行健康评价并与森林的实际状况比较,探索适合的健康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科学的反应森林的健康状况,分析出影响其健康水平的主要因子,检查森林规划方案及营林措施是否存在影响森林健康的问题,制定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规程,使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走上
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科学制定森林经营方案以及森林保护与利用对策,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和人员分工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主持起草,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参与起草和标准验证。
项目组成员具有多年从事森林科研的工作经验,熟悉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管理环节。
主要成员见表 1:
表1 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及人员分工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专业职称分工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副研项目主持人1 曾掌权生态学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高工标准编制2 罗佳植物学
3 李明红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林学
管理局
高工数据采集
4 田育新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水土保持
研究员可行性验证
5 杨蕊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林学
工程师数据采集
6 张珉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园艺学
助研数据采集
7 牛艳东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动物学
副研标准编制
8 吴小丽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林学
助研数据采集
9 徐佳娈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生态经济
助研标准编制
10 袁穗波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林学
高工数据采集
11 邓楠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生态学
助研数据采集
12 马丰丰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林学
高工数据采集
13 宋庆安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林学
研究员数据采集
14 姚敏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林学
高工数据采集
(二)主要工作过程
1.完成工作步骤和方法
项目批准立项后,我们依据项目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编写了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明确分工。
完成的步骤:标准查新→项目申报→补充试验→ 标准草案的写作→向省内外相关专家征求意见→ 回收专家意见→ 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标准的修改→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湖南省林业局组织,召开会议对标准进行审查,形成审查意见→ 根据审查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颁布实施。
标准项目下达后,编制工作小组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标准化工作导测汇编、标准制订等有关文件资料,详细学习了 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3233-2009)-《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GB/T 30363-2013-《森林植被状况监测技术规范》,(LY/T 1721- 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2241-2014)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LY/T 1594- 2002)-《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LY/T 1952-2011)-《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725-2010)-《森林健康经营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规程》、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 1027-2015)-《近自然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规程》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研究确定了标准编写的原则和项目实施方案,并以实验数据、调查材料依据,全面收集有关我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资料,涉及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测度分析、健康评价方法、档案管理等,同时向我省相关科研、教学以及技术人员征求、咨询并收集数据,完成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规程》草稿,后经编制工作小组认真讨论、补充、完善,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2019 年6 月-8 月在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标准文本修改。
2019 年9 月至今,再多次对标准文本内容进行讨论修改。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负责起草。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标准编制的原则
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以及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对湖南省森林健康判定的准确程度。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森林健康评价的指标,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及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本研究在认真分析研究对象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主导因子和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从而达到真实反映湖南省森林健康状况的目的。
本研究拟从导向性、整体性、代表性、可量测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为基础构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1、导向性:以以森林健康评价为导向,在标准编制中立足于湖南省森林资源管理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与技术规程。
2、完整性:标准既要能体现湖南省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森林生态系统将康评价的特点,也要兼顾考虑不同地方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便标准的执行和应用。
3、可操作性:力求标准的条款表达明确无歧义,实践性强,简单明了易理解和操作。
标准中的技术要素是根据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实际应用而确定的,科学而客观地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的普及性。
4、规范性:本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GB/T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2- 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及 GB/T1.3-1996《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进行制订,在标准编写模板中编写。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及依据
本标准是根据湖南省森林健康评价的基本方法程序编制,是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主要技术内容共包括:
标准适用范围:规定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说明了本标准引用文件的版本及规范性。
引
用《LY/T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 T1063 - 2008 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1989 年 12 月 18 日国务院令第 46 号。
术语和定义:说明了适用于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
标准的主要内容:确定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需符合规范性、代表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通过对湖南省森林资源的实际
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及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构建了包括 4 个类别 11 个基本指标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结构性指标包括群落层次结构、林分郁闭度、土层厚度、近自然度,生产力指标包括群落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林木可更新能力,抵抗力指标包括森林有害生物
等级、森林火灾等级、土壤侵蚀等级,功能指标包括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
对构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 11 个基本指标进行了测度分析,
确定了数据获取方式,数据主要以森林资源二次调查数据为主。
以
小班为评价单元,森林健康评价采取百分制,其中结构性指标 30 分,活力指标 20 分,抵抗力指标 20 分,功能指标 30 分,并细化 11 个
基础指标的赋值标准,根据计算所得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
分值,对照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级表确定评价单元的健康等级,包括健康、较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 4 个等级。
档案管理:从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内容、档案检查等方面介绍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档案管理工作。
其中档案内容包括评价小班
与指标档案记录卡、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施方案、年终总结、
评价结果,包括图、表等;评价成效调查和检查验收成果。
三、预期的效果
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是科学的经营决策及其可持续发挥综
合效益的保障,是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在森林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具体
应用。
湖南省森林资源分布广,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具有多方面
的重要生态功能,因此对湖南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本研究以森林健康等理论为指导,对湖南省森林群落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