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根治糖尿病的系统方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帝内经》中的脏腑理论: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肝肾阴虚、脾胃湿热等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中医药可以达到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2.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中草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胰岛细胞的再生,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3. 中医药调理全身气血:中医药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运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增强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1.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方法是通过中草药的内服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白术、苦瓜等。
中药可以根据病情和病机的不同进行组方,个体化地治疗糖尿病。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饮食调理的原则是根据体质特点和病情,采取合理搭配食物,减少糖分和淀粉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3.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以穴位按摩为主要手段,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运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推、按等。
4.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的症状。
5. 中医运动疗法:中医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等,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提高体内能量的消耗。
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以下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如何辩证施治糖尿病

中医如何辩证施治糖尿病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
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上伤燥热,下病湿寒,燥热在肝肺之经,湿寒在脾肾之脏。
肝主疏泄,木愈郁而欲泄,泄而不通,则小便不利,泄而失藏,则水泉不止。
希望您能看得懂。
看懂者此病可治。
再来个简单的:在中医经典文献《黄帝内经·奇病论》中已经明确从行为方式上阐述糖尿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隋代医学著作《诸病原候论》在防治糖尿病的指导中直接指出了运动与进餐时间安排问题:“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
”唐代医学著作《千金方》中记载了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
”明代医学著作《景岳全书》中,进一步强调了营养改变和生活方式变化的问题:“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
”清代医学著作《辩证冰鉴》描述了进食对解除消渴的意义:“得食则渴减,饥则渴尤甚。
”这些宝贵的经验,为今天的糖尿病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章发布者:心晴来源:寻医问药社区收藏本文古往今来,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多种方法。
有从肝论治,有从健脾沦治,有补肾论治,有活血论冶,有滋阴论治等等。
笔者在近二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十大治疗法则,现介绍如下,供您参考。
1.滋阴清热法中医学认为捎渴病的病因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此,滋明清热法是古今医家治疗消褐病的基本法则。
适应于治疗肺胃燥热证,胃热炽盛证,肠燥津伤征,燥热伤肺证,血中伏火证。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滋阴清热类中药缓解口渴症的机理是通过改善体液渗透压及细胞内脱水或者通过直接降血糖面发挥作用。
滋阴清热法实验证明有降血糖,降血脂,降低血教度,对抗胰升糖索,提高胰岛素受体灵敏度,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
滋阴清热法主要适用于中医辨证为阴虚热盛型的消渴病患者,症见口干口渴,口苦、五心烦热多食,易饥,盗汗,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或脉弦数。
糖尿病中医方案

糖尿病中医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功能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传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糖尿病中医方案的具体内容以及应用领域。
1. 中药治疗:中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气虚、阴虚、痰湿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药治疗的目标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血糖代谢的正常运行。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妙丸、参茸丸、六味地黄丸等,这些方剂具有滋阴降糖、健脾益气的功效。
2.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饮食调节,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多因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引起。
因此,应注意调节饮食结构,限制糖分和油脂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同时,中医建议多吃些中药调理饮食,如苦瓜、黄芪等,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等,这些穴位与胰脏、脾胃等器官相关,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4.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在治疗疾病中的常用手法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经络,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捏揉、推拿、拍打等,通过对腹部、背部等穴位的刺激,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糖尿病中医方案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来治疗疾病,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这种方案在糖尿病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并且与西医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引起血糖升高,进而对机体各个系统产生严重损害。
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从整体上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加强脾胃功能,改善气血循环,促进体内湿热排泄,以达到治疗病因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以下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芪、山药、苦瓜、金樱子、酸枣仁等。
这些中草药可以改善胰岛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糖代谢,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中草药还可以改善肾脏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等。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平衡阴阳,改善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缓解糖尿病的相关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大椎等。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揉捏、拍打、推拉等手法刺激体表经络和穴位,调节气机、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调理糖尿病的目的。
4、气功疗法:气功是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常用的气功有太极拳、五禽戏等。
5、食疗:中医治疗糖尿病还非常注重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糖尿病的形成主要与饮食不当有关,因此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常用的食疗方法有绿豆粥、苦瓜汁、草莓等。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综合调理,因病因人而异,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症状来制定。
同时,中医治疗是一个持久而渐进的过程,需要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和意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糖尿病是一种辅助疗法,不能替代西医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进行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同时,出现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或病情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西医治疗措施。
总之,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糖尿病的症状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的原则和方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糖尿病的辨证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的原则和方法。
一、辨证原则1. 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症状、脉象等信息,确定病人的证候类型,如糖湿阻滞型、胃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等。
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证候采取相应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2. 统筹阴阳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之一是统筹阴阳。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多属于热病。
因此,治疗糖尿病时要兼顾清热、益阴的调理,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3. 调理气血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之一是调理气血。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气血不足的症状,如乏力、心悸、气短等。
中医药治疗中可以采用益气养血的方法,调理患者的气血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证候类型,中医师可以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配合糖尿病的治疗。
例如,对于糖湿阻滞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用利水渗湿的中药,如茯苓、泽泻等;对于胃热炽盛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用清热泻火的中药,如黄连、栀子等。
2. 饮食调理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还包括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病人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比如减少糖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3. 针灸疗法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针灸可以刺激患者的穴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4. 气功调理气功调理也是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气功调理可以通过呼吸调节、运动锻炼等手段来改善病人的体质和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中医辩证治糖尿(消渴病)

中医辩证治糖尿(消渴病)关键词:中医辩证消渴杨银才一、辩证的主要特点1、分别辩病位:消渴证:(糖尿病)首先要辩三消在那个脏腑,要把三消脏腑定位。
隋唐论“消渴”其病位多责于肾,宋元则按三消分别定脏腑。
宋代多认为“消渴”;其病位多责于肾。
宋代多认为消渴属心,消中属脾,消肾属肾。
消渴在心,则胸中烦燥,舌赤唇红,渴而饮常多,小便数而少。
消喝在脾,症见消谷善肌,饮食倍常,不生肌肉,渴而不甚烦,但欲饮冷。
消渴在肾,可见腿膝枯细,骨节酸痛,精走髓虚,引水自救,渴而饮水不多,随即溺下,小便多而浊。
金元多认为“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
消渴在肺,肺中坚燥,饮多食不多,大便如正常,溲多而频。
消喝在胃,胃火燔烁,善喝善饥,能食而溲;溺赤便闭,消渴在肾,肾虚火旺,精髓枯竭,引火自救,随即溲下,小便稠浓如膏。
心肺因居上焦,脾胃相连,肝肾属位下焦,故消。
故上消防以心肺多病,中消则脾胃俱殃,下消多在于肾,亦有肝并患者。
本病在某脏为主,某脏次之,亦有肺胃同热,必肾不齐,脾肾两虚等多种因素,上中焦,上下焦,中下焦合病,为消渴者,又有上、中、下三焦阳虚而燥热,盛合为消渴者,一般而论,消渴病久,很传变,方易见合病,如上消不解,阳伤气绥,病传中下,中消不解,上炎薰肺,不灼肝肾,而传及上下,下消不解,阴损及阳,火微及阳而不足。
2、虚实而辩:消渴多为多虚,其中正虚是本,阳虚不能制火,火亢而炎止,阳虚火不能归原,多是虚实而存。
虚火浮越,气虚不运,积而生热,化火均是虚火。
初起体壮,邪热有余为主,实火较少,肺经燥热,上焦内燔,胃火炽盛,中焦坚燥,虽时有所见,伤阴耗气,有虚象,瘀血常存于消渴,痰浊亦偶见,但多是脏腑虚弱不化之结果。
故张景岳说:“此三消者,古人悉认为旺证,然有实火者,以邪热有余者;以真阴为足也,使消证而不辩虚实则未有不误者矣”。
邪火实证,可见大渴引饮,消谷善饥,心烦便硬或便溏,溲频亦,肌肉消瘦,脉数、虚证阴火,则见五心烦热,面目黧瘦,脉数、耳轮焦枯,面亦唇红。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血瘀滞、阴阳失调、脾胃失和而引起的。
中医辨证施治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阐述糖尿病的辨证施治方法,提供对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保健建议。
一、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的辨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和痰湿四种类型。
气虚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脾胃功能减弱等;阴虚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烦热口渴、消瘦、心烦健忘等;阳虚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尿频、腰膝酸软等;痰湿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口干苔黄、体重增加、大便滑腻等。
二、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气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气虚型糖尿病是由于脾胃气虚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益气健脾。
患者可选择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薏仁、白扁豆等,有助于补充气血;同时还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促进气血的运行。
2. 阴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阴虚型糖尿病是由于阴液亏损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滋阴清热。
患者可选择食用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绿豆、百合、枸杞等,有助于补充阴液;同时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3. 阳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阳虚型糖尿病是由于阳气虚衰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温补阳气。
患者可选择食用具有温补功能的食物,如桂圆、杜仲、肉类等,有助于温补阳气;同时还可以进行适量的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提升体内阳气水平。
4. 痰湿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痰湿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湿气过多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祛湿化痰。
患者可选择食用一些具有利湿化痰作用的食物,如苦瓜、荷叶、山楂等,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同时还要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肠道通畅。
三、糖尿病的中医保健建议除了辨证施治外,中医还提供了一些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建议,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首先,合理膳食是至关重要的,要避免暴饮暴食,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其次,合理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消耗,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重要的,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平稳心态,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药辨证施治糖尿病的原理与方法

中医药辨证施治糖尿病的原理与方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受损,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基于中医药理论,即通过辨证论治来恢复患者体内的平衡状态。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肝肾功能不足等多个因素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特点和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的目的是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让体内各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2.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脾胃功能的调理尤为重要。
中药中经常使用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药物,如党参、山药等,以提高脾胃的功能,增强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利用能力。
3. 活血化瘀: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液循环不畅和瘀血症状,中医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如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4. 固肾润燥: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肾阴亏损和津液耗损的情况,中医药可以通过固肾润燥的方法来改善这些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麦冬等,具有滋养肾阴的作用。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常常使用中药,包括复方中药和单味中药。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辨证分型,医生会开出不同的中药方剂。
比如常用的有淮山药、枸杞子、山药等,具有补脾益肾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
对于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针灸疗法有耳针和经络针灸等,可以起到调理气血、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的传统疗法之一,可以通过按摩经络、调理脏腑功能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辩证根治糖尿病的系统方法论文摘要:关于糖尿病,对西医来说只能治标,而对中医来说是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的。
中医认为糖尿病实质是肝火旺。
一方面,肝火旺,火势上炙,连成心肝之大火,大火又使肺胃燥热;另一方面,肝热火旺,燥热之火灼肾致阴虚。
肾因阴虚乏水,不能制肝火,这样就出现了水火对立的矛盾。
这是糖尿病表现出来的最普遍的、又最主要的矛盾。
肺胃之燥火无制,火又严重的灼伤了脾。
脾受伤,脾气虚,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不能有效地气化糖、脂肪、蛋白质,布施于全身,才导致糖尿病的。
由此可见,糖尿病是由脏腑的阴阳五行关系,功能性的变化而造成的。
表面看来脾成为糖尿病的病灶,但根源又在于肾阴虚,是水不灭火,水又不能滋土润脾,救脾也。
所以,治糖尿病要靠中医,既要抓住水火失衡的主要矛盾,又要抓住“火”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灭肝火旺,才救脾又救肾。
然后,再滋阴补肾生水,调理水火关系,使水火平衡。
在辩治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系统的修复五脏六腑的功能。
从补气入手,扶正气,推进精血气互治,由标到本,来达到阴阳五行的平衡,才实现治本之策。
许多糖尿病患者,一开始就频繁地往大医院里走,不断地验血糖、验尿糖,不断地吃西药或打胰岛素。
明天又不断地换这个或换那个医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医生嘱咐要吃药,还要戒口。
可是,糖尿病依然是老样子。
拖呀拖,捱呀捱,心情不好过,吃不香睡不好,持续了十年八年的西药,身体却日趋衰落。
高血压、蛋白尿、皮肤瘙痒、水肿、眼底出血,一系列的并发症又冒起来了。
西药啊,不吃不行,但吃了还是不管用,恨不得要去死,却又舍不得。
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哇。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救糖尿病患者一条生路?我可以响亮地回答大家,必须是中医的辨证论治。
因为糖尿病的病变,可归之于脏腑功能性的变化。
中医能从病理上,用阴阳五行的理论去科学认识;从医理上,抓住主要矛盾,系统的修复脏腑的功能,实现标本兼治;从药理上,使用中西药达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从疗理上,针对主要矛盾,区分类型,善抓主症又兼顾并发症相结合的辨治方法,从根不上把糖尿病治好。
一从病理上,要用阴阳五行的理论去科学认识。
糖尿病的病灶在于脾,是脾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而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不能把脂肪、糖、蛋白质有效地气化,布施于全身。
脾气不运化精微,一部份糖就进入血液,致血糖升高;另一部份糖就随小便排出,致尿糖升高。
是什么原因使脾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是燥热所致的。
何谓燥热?是肺胃燥热。
脾性属土,是湿润之土,被肺胃燥火所烤,蒸发了水份,失去了润泽,脾就受伤了,功能就降低了,不能分泌出正常量的胰岛素,即是胰岛素相对量的不足。
这是形成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为什么会引起肺胃燥热?燥火从何而来啊?是由肝火旺引起的。
一般健康正常人,是水火相济,水火平衡的。
火在于心,心火能温胃。
胃五行之性属土,是储储存食物之库,其性喜暖。
得心火暖胃,胃才有能量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胃一舒张一收缩,胃气下行,把食物送到肠子里去。
可是,糖尿病的本质是肝火旺。
从五行来看,肝属木。
木干,生起了火就是肝火旺。
肝火向上窜,就与心火连成一片,变成心肝大火。
这大火烧的太过,先把胃灼得燥热,胃土干,胃土大动起来就吃而不饱,吃而不停。
五行来说火势过盛,则火反克土,母病累及子。
同时,心肝之火向上再克肺金,肺金被火所烤,就口渴如牛了,这是火克金也。
肺胃合其燥热,其燥热更甚,结果又把脾灼伤了。
脾不运化精微,这是糖尿病的病灶所在了。
肝火旺又是由何而起呢?根本是肾阴虚,是水不制火。
肝性刚,肾性柔。
肾阴虚,肾水不足,是水不制火,肾不养肝,才有肝火旺也原来阴虚是本,是致糖尿病的源泉。
那么肾阴虚之因又是什么?主要有四:①素体阴虚。
根本是肾阴虚。
阴虚是肾水弱,水不涵木之故。
木干了,点燃了,就是肝火旺。
就是致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②饮食不节。
主要是过吃肥腻甘甜之物,增加了胃脾的负担。
特别是脾的消耗过大,要大量分泌胰岛素,透支过度,得不到休养生息,功能就会减弱衰退,逐步地出现了分泌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情况。
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积秽过多,堆于体内,不能被气化,则会生起内热,引致阴虚阳燥。
③情志失调。
情志失,必心烦意乱,动起肝火、燃起心火。
心肝之火缠绵不绝。
火灼伤脾土,又耗损肾阴。
为思过则伤脾,怒过伤肝,再过损阴也。
④劳欲过度。
过欲者必耗阴精。
肾精缺,肾亏虚,则肝火旺。
是母病及子。
由以上分析我们就知道,肝火旺是糖尿病的燥火之根。
肾阴虚又是肝火旺的根本原因。
肾肝的问题还是引起水火失衡的最深层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从医理上,要抓住主要矛盾,由标到本,系统地修复脏腑的功能。
1抓住水火失衡这对主要矛盾去解决问题。
关于糖尿病,对西医来说只能治标,而对中医来说是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的。
中医认为糖尿病实质是肝火旺。
一方面,肝火旺,火势上炙,连成心肝之大火,大火又使肺胃燥热;另一方面,肝热火旺,燥热之火灼肾致阴虚。
肾因阴虚乏水,不能制肝火,灭大火。
这样就出现了水火对立的矛盾。
这是糖尿病表现出来的最普遍的、又最主要的矛盾。
肺胃之燥火无制,火又严重的灼伤了脾。
脾受伤,脾气虚,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不能有效地气化糖、脂肪、蛋白质,布施于全身,才导致糖尿病的。
由此可见,糖尿病是由脏腑的阴阳五行关系,功能性的变化而造成的。
表面看来脾成为糖尿病的病灶,但根源又在于肾阴虚,是水不灭火,水又不能滋土润脾,救脾也。
所以,治糖尿病要靠中医,既要抓住水火失衡的主要矛盾,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灭肝火旺,才救脾又救肾。
然后,再滋阴补肾生水,调理水火关系,使水火平衡。
在辩治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系统的修复五脏六腑的功能。
从补气入手,扶正气,推进精血气互治,由标到本,来达到阴阳五行的平衡,才实现治本之策。
2由标到本,系统地修复五脏六腑的功能。
(1)理清标本关系的逐级修复。
糖尿病是水火失衡为主要的矛盾。
水火的对立,使五脏六腑发生功能性的变化,涌现出一系列的“标本”复杂的关系,呈现阶梯式的状态。
糖尿病最明显的标象是血糖与尿糖的升高,这是脾运化失常的问题。
脾的问题,可追溯到肺胃的燥热。
治脾降糖是一个处理标的手法。
同时还要考虑怎样去散肺胃的燥热,才能救脾。
这是第一级的“标与本”的关系。
推进一步,肺胃之热,又是由心肝之火烧灼而来的,没有肝火旺,那会有肺胃之热?这是第二级的“标与本”的关系,肺胃热是标,心肝之火又为本。
再进一步,肝火旺又与肾阴有密切的关系。
肝火无制,又归于肾阴虚的问题。
心肝之火为标,肾阴虚的是本了。
这是第三级的标本关系。
由此可见糖尿病的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到三个“标与本”的呈现阶梯式的关系。
最后的总根本才是肾阴虚的问题。
难怪西医无法治好糖尿病的啊。
就算是工作了多年的中医师,面对众多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也不一定能深刻的去把握其中的因果,弄清楚这三级的标与本的关系。
所以治疗就十分棘手。
面对着一些病号,花了几个月到一年,还是没有把糖尿病治好,连医生都怕了,病患者更是没了信心啦总的来说,糖尿病最主要的矛盾是水火的矛盾关系。
表现出来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肝火旺。
所以,医生一上阵的大手笔一定要捉住肺胃之燥火,心肝之大火而灭之。
当火被控住了,就可以把治疗推进到肾这个根本上去了,去强肾长阴生水了。
(2)抓住肝肾是根本的修复。
水火的矛盾关系,反映了糖尿病的焦点问题就是肝肾的问题。
肝火旺是主症、肾阴虚是根本。
由肝肾的根本问题,又牵及其他的脏腑的功能病变。
从生理功能上看,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一方面,肝火旺,致血热,血有燥火烧灼肾,则损伤肾阴。
是肝不护肾,血不生精。
另一方面,肾阴亏损,所生之精则虚。
精虚,无力生血,也致血虚。
是肾不养肝,精不养血。
同时,肾精无力,肾阳不升,精不化气。
使元气受损,气虚也。
原来,精、血、气是人体的养命之源,更是养肝肾的能量了。
精、血气这三种物质的循环流动,是促进了肝肾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融合了阴阳的对立制约,转化为互生。
所以,抓肝肾的修复,是从治精血气来实现的长期肝肾阴虚,致患者三虚:精虚、血虚、气虚。
俗话说,补精不如补血,补血不如补气。
这样,我们又找到了补精血气的突破之口,是从补气打开的。
精血气三者,最具阳气的是气,最显阴性的是精,血又介于两者之间。
气最动,气最快,补气气即生,得生气有力。
气动血就动。
这对化血淤,清血热有很重要的意义。
补了气,进一步,再补血、又再补精。
这对修复肝肾是很重要的方法论。
从人的生理上去作进一步的探讨,有肾可纳气,精可化气之说,的确如此。
如果你是一个气功养生大师,你就能炼精化气。
当你打通了全身的任督两脉,通了大小洞天,意念一动,感觉肾腰部位马上就会热起来,是气能入肾、肾可纳气的表现。
气可养血,血又生精,精能化气。
气能入肾,肾可纳气,能促使精血气三位融于一体,这才是治病的最高境界。
(3)最后推进围绕以脾为病灶的全面的修复。
抓肝肾是根本的修复,又是重点的修复。
在此基础上就能推进脾的修复,和全面的修复脾不运化的问题,是水火的矛盾所致的。
糖尿病迁延日久,火引起热,水化为湿。
火与水交织在一起,演化为中焦湿热。
热不散,水不消。
脾受水火的煎熬,左右为难,进退不了。
在肝肾的修复没有得到根本突破的前提下,火之根“肝火”,水湿之源,肾阴虚”,对脾会不断地带来反复的中焦湿热的影响。
所以要想办法不断地散掉中焦湿热。
化热又除湿是护脾的很重要的任务。
除此之外,对心火过盛,心失所养,造成的冠心病,高血压要治之;对肺金受伤,肺脏感染,出现的气管炎,肺炎等症要处理好;对大火反克胃土,有肠胃炎,肠胃溃疡的,要兼顾好;更严重的,在高血糖的状态下,还会出现了糖尿病的白内障,眼底出血,牙龈溃疡,皮肤水肿,神经病变,脑中风等等。
这些都要兼顾好,针对不同的症状下不同的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样才能推进全面的修复三从药理上,要中西药相结合的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虽说西药只治标,但不要弃而不用。
因为西药见效快,是立竿见影的。
对特别高血糖、高尿糖的病号,要马上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尽快把糖降下来。
毕竟高血糖与高尿糖持久下去,会严重地损伤脏腑的功能,损害心脑血管,损害肾功能。
导致高血压,甚至中风,尿毒症等。
所以治糖尿病首选要先用西药为要为急。
在糖尿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来说,还未至五脏六腑器质性的损害,而应是功能性的减弱和衰退。
既然是功能性的变化,那么就要想办法去修复器官的功能,而不是单纯用降血糖与降尿糖的唯一办法。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只服西药或注射胰岛素,虽然降了血糖与尿糖,但依然有心闷气短,眼底出血,皮肤溃烂,水肿,尿蛋白......等的并发症出现?根本的原因是西药治标,不能深入脏腑,针对心、肝、肺、胃、脾、肾等的病变进行调理,去修复器官的功能。
所以,就算十年八年过去,却依然停留在病发初时的方式、状态,病情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好转。
花钱花时间花精神,虽然生命得于延续,但也这就反证了西药治糖尿病的存在有局限性,仅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