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鲁科八下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一课时 学案A

合集下载

3.3《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生物下册

3.3《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生物下册
3.3《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生物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
2.学会运用生物进化证据,如化石、生物地理分布等,解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3.了解物种形成的过程,掌握物种形成的方式,如渐变、断代等。
4.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流、基因漂变等。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解释生物进化现象。
2.理解物种形成的过程和方式,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生物进化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分类、遗传和变异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原因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有一定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生物进化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生物进化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收集、整理生物进化证据,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进化原因进行推理、论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洁到冗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消失有肯定的挨次: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洁、越低等;距今越近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冗杂。

教学目标: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根本观点。

重点难点:一、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读P58页图24:185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大多数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读P58页图25,100年后的1950年,曼彻斯特已成为一个工业城市,树皮被熏成黑色,结果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

思索:它们的数量为什么随环境的改变而转变?保护色:1、生物进化的缘由: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内因:可遗传的变异外因:环境的改变生物的后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异,假设变异与生活环境相适应,那么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能生存下来;假设变异不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那么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不能生存下来,将会被自然界淘汰。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巨著。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依据20多年来积累的资料,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从遗传、变异、人工选择、生存斗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物种的起源。

该书强调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神创论以沉重的打击。

《物种起源》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著作,是生物学讨论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①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剧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②自然选择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达尔文觉察,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量,都有按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达尔文指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假设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展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到达1 900万头。

初中生物_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对生物进化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并不清楚,所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但是在教学中还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模拟探究、实例分析等帮助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形成基本的观点。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效果分析由于生物进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学生无法亲历,简单的知识传授方式也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设计了激趣导入、模拟探究、实例分析、延伸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生物进化原因的相关重要概念,并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自然界中生物的进化过程,形成生物进化的相关观点。

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课堂反应积极主动,表达大方流利,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是鲁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介绍了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后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深入剖析,对学生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生物进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人们无法亲历,简单的知识传授方式也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本节设计了“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和“自然选择”两个内容,帮助学生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建构重要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和多个实例的分析,总结生物进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工协作的能力,通过对多个实例的分析,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 鲁科版学案课件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 鲁科版学案课件

或者捕食猎物。
二、自然选择学说
1.创始人: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 达尔文 。
2.基本内容 (1)过度繁殖: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 繁殖能力 。
(2)生存斗争: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 食物 和 空间 而进
行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只有具有 有利变异 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存活
下来,并将这些 变异 遗传给下一代。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有利于生活的变异是有利变异,有利变异的个体 容易生存并繁殖下去,生活环境对变异起了选择作用。
【跟踪训练】某地区某种蛾的体色有棕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灰色、白色三种,它们的数 量如图。后来,由于该地区长期环境污染,树木及植被被熏成黑褐色。理 论上,下图能正确反映三种蛾数量变化的是( A )
探究点二:自然选择 材料:若按一只家蝇一次产卵1 000个,每10天产生一代,且全部成活来计 算,一对家蝇在一年中产生的后代可以把整个地球覆盖2.54厘米厚。 思考2:你认为实际情况会这样吗?尝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进行解释。
【跟踪训练】 有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 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 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D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4)适者生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而 生存 下来,具有不利 变异的个体,因不适应环境而被 淘汰 。 3.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生存斗争 , 适应者 生存,
不适应者 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4.生物通过 遗传 、 变异 和 自然选择 ,不断进化。
探究点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桦尺蛾体色之变化 思考1:桦尺蛾体色的改变是环境污染直接引发的吗? 答案:不是。桦尺蛾的体色本来就存在深色和浅色两种不同的性状。

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八年级下册:8.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案设计

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八年级下册:8.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案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自然选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
二、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些生物进化现象。

【教学反思】
本课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组内协调的能力和对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能力。

还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来解释实际情况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效果很好,这一环节对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时,会出现故意拿某种颜色的纸片的情况,所以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强调规则,以便使实验结果更具有真实性。

对于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生有所了解,但对具体的自然选择学说却没有掌握,而在学习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变异后,能够理解生物不是自主朝着一个方向进化,而是在普遍存在的变异
发生后,由环境对其进行了选择。

对于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进化现象方面,长颈鹿脖子为什么那么长的问题学生都认为可以解释,但是在真正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时,会出现问题,所以要再用“长颈鹿的进化”、“某海岛上昆虫残翅和无翅较多”的现象来巩固。

八年级生物下册8.3.3《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鲁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8.3.3《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鲁科版
-生物进化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生物进化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外因,理解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化石等生物进化的证据,以及生物进化的意义。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现象,提高科学解释能力。
5.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6.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7.学生对生物进化产生浓厚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情感态度。
8.学生能够关注生物保护,关爱自然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堂检测:
1.请简述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外因。
2.请举例说明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请解释自然选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进化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进化的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掌握相关技能。
4.请描述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
5.请谈谈生物进化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这一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物进化现象。
6.请分析一组化石证据,探讨生物进化的过程。
7.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8.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 进化的原因》(一等奖课件)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 进化的原因》(一等奖课件)

得出结论:
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适 应的结果。
体表颜色与环境颜色相似的体色为有 利变异,具有这种体色的动物不易被敌害 发现,因此存活下来的比较多,经过逐代 积累,形成了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
是不是只箭有毒热保刺蛙带护蛾毒色箭才毛能虫适应环境金,环生蛇存下来? 毒黄蜂
警戒色的形成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 地区的浅色桦尺蛾又重新恢 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 样做?
模拟探究
观察以下图片,模拟探究 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夏天的雷鸟
想 例个么对的一 。动好动保想
物处物护:
保?的色什 护再生?么 色举存保是
秋天的雷鸟 的出有护动
实几什色物
冬天的雷鸟 秋冬过渡阶段的雷鸟
动物体色与周围
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
1.实践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的个体,个 体抗药性的产生是生物 变异 的结果。
2.存活下来的个体,它们的 抗药性基因通过 生殖 活动 在种群内迅速扩大和发展。因此当继续使用该种杀虫剂时, 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
3.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选择 的作用,而这种作用 是 定向的。
在我国东海钓鱼岛经常刮大风,这里生活着许多无翅或 残翅的昆虫,请分析,在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和残 翅的昆虫特别多?
8、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D)
A. 生存斗争 B. 人工选择 C. 自然选择 D. 遗传和变异
9、金鱼是由鲫鱼演变而来的,其原因是( B )
A. 过度繁殖 B. 人工选择 C. 自然选择 D. 生存斗争
10、用农药消灭害虫,开始时,效果显著, 但过一段时间后,药效明显下降,其主要原 因是农药使这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吗?
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2020年春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生物下册8.3.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共28张PPT)

2020年春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生物下册8.3.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共28张PPT)
C 律,最直接的证据是 ( )
人的上肢
尺骨
鸟的翼
尺骨
肱骨
桡骨 腕骨 指骨
尺骨
肱骨 桡骨
腕骨 指骨
肱骨
尺骨
桡骨 比
腕骨 较 指骨 骨
鲸的鳍
蝙蝠的翼腕手骨


肱骨

肱骨

桡骨
腕骨 指骨
尺骨 指骨

桡骨
腕骨 列 方 式
狗的前肢
人的上肢
构成它们骨的排列方式基本一致,在结构上具 有相似性。
解剖学证据
同源器官:外形和功能差异很大,解剖结构具有相似性, 有相同来源的器官,叫同源器官。

期 地
哺乳类
鸟类
高等植物

爬行动物

植物
爬行动物
植物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观察分析:不同地层
晚 期
哺乳类 鸟类
高等 植物
中生物化石出现的顺 序 不同 ,规律:
地 层
爬行 动物

植物
越是古老地层中发
掘的化石生物结构
越 简单 。越是晚
爬行动物
植物 期地层中发掘的化

石生物结构越 复杂 。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现代各种各
鱼 样的生物是经 过漫长地质年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代逐渐进化来
地层比作书,化石是书中的特殊文字。的。
科学家也证实了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 层中就出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动物依 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推测它们的进 化历程是怎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1课时)(A卷)
教师寄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教材分析
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
分析数据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桦尺蠖的不同体色及其变化说明了和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

2、雷鸟的体色变化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58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图Ⅶ-24和Ⅶ-25后,请回答1950年时哪种颜色的桦尺蠖易被发现?这里有
几种桦尺蠖?__________
(2) 引起曼彻斯特两种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和观察教材P59---62的内容和图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教材上标出保护色的概念和作用。

你能举出一些动物保护色的例子吗?
(2)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和实施计划:①准备布料及100张颜色各异的小纸片。

②5、6人一组并推举组长。

③展开布料,放上纸片。

①组长监督,其他同学“捕食”。

⑤“捕食者”每转向桌子一次,选一张小纸片。

剩下25张小纸片时停止。

⑥统计幸存纸片的数目。

⑦假设“幸存者”都产3个后代,且体色与自己相同,取相应备用小纸片。

⑧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充分混合,重复上面第4—7步。

每轮开始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
目。

得出结论:
讨论
1、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哪种颜色的纸片“幸存者”最多?这与纸片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2、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三.拓展创新
如果要使浅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该怎么样做?
————————————————————————————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冬天的雷鸟体色是白色,而夏天它却呈现褐色,这种现象时( )。

A.生物具有保护色 B.雷鸟随意改变自己的体色
C.因为冬天较冷,夏天较热 D.夏天阳光较强烈
2.(09辽宁中考)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而生活在草木稀疏的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褐色。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适者生存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蝗虫会飞的结果
3.(09宁夏中考)某地区原为森林时,灰尺蛾约占总数的99%,黑尺蛾仅占1%;建成工业区后,统
计结果则是黑尺蛾占99%,灰尺蛾占1%。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 .工业黑烟使灰尺蛾变黑
B .灰尺蛾迁出,黑尺蛾迁入
C .不定向变异的结果
D .外界环境对两种尺蛾的选择
4.(09山东中考)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

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
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4中的 ()
(二)、非选择题
1.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被称为
,这样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 敌害或者 猎物都是十分有利的。

2.右图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A 、B 、C 、D 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

⑵ 与B 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3.(07山东中考)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
地区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

64 16 154 82 非工业区 393 154 406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

(2)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 ;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 。

(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 的结果。

(4)如果严格禁止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

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A B C D
E F
————————————————————————————
六、学习感悟
————————————————————————————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1)白色 2
(2)周围环境变化,环境和鸟对桦尺蛾的选择作用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型桦尺蛾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选择劣势,黑色型桦尺蛾具有保护色而处于选择优势。

2.提出问题:和布料的颜色相近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
而与环境颜色相差较远的小纸发现吗?
提出问题:和布料的颜色相近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
而与环境颜色相差较远的小纸发现吗?
得出结论:适者生存。

体表颜色与环境颜色相似的动物能更好地生存下来,一代一代下去,就逐渐形成了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

讨论
1.红色,这与纸片的颜色相同。

2.由于环境改变出现变异类型,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保护色。

拓展创新
治理环境,减少工厂排出的煤烟,使曼彻斯特地区的自然环境尽量恢复正常并得到保护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1.A 2. A3.D 4.D
(二)、非选择题 1.保护色躲避捕获2.(1) F(2)A
3.(1)性状(2)保护色适应性(3)自然选择
(4)浅色桦尺蛾的数量会增加,深色桦尺蛾的数量会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