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带止血法操

合集下载

止血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止血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止血包扎技术操作流程止血包扎急救护理技术一、止血创伤性出血非常多见,出血量多时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

快速而有效的止血,是急救的首要措施。

(一)操作程序【评估】1.评估患者伤口情况,出血的量和速度;评估患者全身情况2.环境是否适宜操作,如光线是否充足,是否清洁3.操作者操作是否熟练【计划】1.预期目标迅速止血;无不良反应。

2.用物准备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无菌敷料,止血带,衬垫等,没有止血带时,可用布条代替。

【实施】1.止血带止血法是一种使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加压包扎后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的临时止血方法。

(1)检查及暴露伤口。

(2)在使用直接压迫,改变肢体位置及指压止血法无效时方可使用止血带止血法。

(4)抬高患肢,使静脉血回流一部分。

(5)在上止血带的部位以布巾或纱布衬垫,使压力均匀分布并减少对软组织的损害。

(6)绑扎止血带:一手持止血带的一端掌心向上置于敷料上方,另一手将止血带适当拉长环绕肢体2~3圈扎在敷料和手指上方,再将止血带的末端塞入圈内,然后将手指抽出。

压力以远端动脉波动消失为宜。

2.充气式止血带:上肢压力33.3~40kPa,下肢53.2~66.5kPa。

3.其他止血方法:直接压迫法,使用止血海绵、止血粉止血,创可贴止血,止血钳止血法等。

【评判】1.止血带使用方法正确,止血有效。

2.无不良反应。

(二)注意事项2.时间:尽量短,1小时为宜,最长不超过4小时,每隔半小时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再在该人平面绑扎,禁止在同一部位反复绑扎。

3.标记:佩戴使用止血带术的标记,注明开始时间、部位、放松时间,便于照护者和转运时了解情况。

4.保暖:肢体保暖,冬季防寒,因阻断血流后的肢体抗寒力差,易冻伤。

上止血带处,不覆盖,便于观察。

5.观察:严密观察肢体的反应,是否有脱落、剧痛等反应。

5.冬天留意肢体保暖。

5.停用止血带前,应做好抗休克和手术止血准备。

取下止血带时,先缓慢松开,轻轻抚按伤肢。

6.禁忌:伤肢运端缺血明显或有严重挤压伤时禁用此法止血。

止血带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止血带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止血带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止血带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临时控制出血,保护伤口和减少出血量。

它通常由带子和固定装置组成,使用起来相对简单,但正确的使用方法和评分标准对于有效止血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止血带的使用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止血带的使用操作流程1.穿戴手套:在进行止血带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无菌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2.选择合适的止血带: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带。

止血带应具备足够的宽度和长度,能够固定住止血带,并且不会对患者的周围组织造成损害。

3.确认止血带位置:在使用止血带之前,操作人员应仔细检查伤口,确定出血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止血带位置。

4.正确固定止血带:将止血带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一般可以选择肢体的近心端作为固定点。

在固定过程中,要确保止血带紧贴皮肤,不能过紧或过松。

5.控制出血:在确认止血带固定良好后,可以逐渐将止血带松开,直到出血完全停止。

同时要及时记录固定的时间和止血效果。

6.监测患者状况:在止血带固定期间,操作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特别是肢体的血液供应情况和局部压痛感。

7.转移或解除止血带:在患者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解除止血带,以免造成伤害或继续出血。

二、止血带使用评分标准在使用止血带过程中,为了准确评估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止血效果,可以采用以下评分标准:1.止血带固定位置准确性:根据紧固止血带的位置是否准确、固定是否牢固评分。

正确固定在近心端且牢固的得分较高,位置错位或固定不牢的得分较低。

2.时间的控制:评估操作人员固定止血带所用的时间。

时间短且效果良好的得分较高,时间过长或效果不佳的得分较低。

3.止血效果:根据操作人员能否有效控制出血情况评分。

出血完全停止的得分较高,止血效果不佳的得分较低。

4.患者安全:评估在使用止血带过程中是否妥善保护患者的安全。

正确的固定和解除止血带、注意观察患者状况的得分较高,操作不当导致患者意外伤害的得分较低。

急救止血操作方法

急救止血操作方法

急救止血操作方法
步骤一压迫止血
我们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或者纱布,压迫伤口5-10分钟。

步骤二体位止血
我们可以抬高伤肢,使伤处高于伤者心脏位置,以帮助减缓出血。

步骤三指压动脉止血
在上臂内侧,肘窝附近可触及动脉搏动,该动脉就是肱动脉,找到后用一手虎口张开,拇指和其余四指对捏,按压住肱动脉。

步骤四加压包扎止血
用干净的布条或者绷带,环形加压包扎伤口,松紧度以可以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包扎完成后,每隔10分钟检查手指远端血运是否正常。

步骤五止血带止血
可以先将厚布条、毛巾或者衣物等衬垫缠绕在患者上臂上1/3处;然后捆扎止血带,最后一定要标记捆扎时间,并且每间隔半小时到1小时,松开止血带1-2分钟。

如果现场没有止血带,可使用宽约10厘米的布条、领带或者丝巾等条带,捆扎在衬垫上,打一个活结;然后用一根木棒或者筷子,或者笔等小棒插入条带下,旋转小棒将条带旋紧;调整好松紧度后,将小棒一端插入条带的活结中,并拉紧活结,整理好条带尾端;同样也需要标记捆扎的时间,并定时放松条带。

创伤现场急救的四项基本技术

创伤现场急救的四项基本技术

3、颅骨骨折脑组织向外膨出或腹部开裂肠子外露者, 除消毒纱布敷盖外,环周用纱布圈套住或用干净碗扣 住,然后再包扎。
(一)绷带包扎
1、环形包扎法: 用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 第一周可稍斜绕,以后 各周均平绕,绕第二周 时将第一周外露的斜角反折压住,这样不易脱落。
2、螺旋形包扎法:先环形包扎二周,然后由下向上 斜形缠绕,每周重叠约1/2 至 1/3。 3、螺旋反折包扎法: 适用于粗细变化较大的下肢, 先环形包扎二周然后从下向 上螺旋缠绕,每绕至前面时 向下反折。
7、下肢出血:用两手大拇指压住大腿根部中间的股动 脉,也可用手掌按压。足部出血,应同时按住位于踝部 或足背正中的足背动脉和在内踝与跟骨之间的胫后动脉
(二)止血带止血法。
通常用于四肢较大的动脉损伤出血,止血带
以富有弹性的橡皮管为佳,也可用布带、腰带、
绷带等代替。皮肤与止血带之间要用绷带、布块
或衣袖衬垫。
(三)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血流较慢的伤 口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等盖住创口,绷 带或三角巾扎紧即可。
二、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止血和保护创口,因此在包扎之
前应对创口作简单处理,称为裹伤。
1、一般的创口用消毒纱布、干净毛巾等复盖。
2、凡有开放性骨折断端外露,除非有重要血管 神经被卡着要立即解除外,原则上现场不予复位, 以免将细菌带入内引起感染。
创伤的现场急救是保存伤员生命、保 护受伤肢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创伤人员 实施救护的时应遵循先止血、包扎,后固 定、运送的顺序进行。因此,医护人员必 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 基本技术。
一、止血
(一)指压止血法
伤口出血很多很快,甚至危及生命,在其它稳妥的

正确的止血方法

正确的止血方法

正确的止血方法为更加适应现场及时、有效地抢救外伤出血伤员的需要,介绍以下几种简便可行、有效的止血方法。

(一)指压止血法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

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

止住血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这种方法仅是一种临时的,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采用。

下面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的不同的指压止血法。

1.颞动脉止血法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压迫耳屏上方凹陷处,可感觉的动脉搏动,其余四指同时托住下颌;本法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2.颌外动脉止血法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5厘米处,向下颌骨方向垂直压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颌;本法用于颌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3.颈动脉止血法用拇指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搏动处,向颈椎方向压迫,其余四指固定在伤员的颈后部。

用于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时。

非紧急情况,勿用此法。

此外,不得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

4.锁骨下动脉止血法用拇指在锁骨上窝搏动处向下垂直压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

本法用于肩部,眼窝或上肢出血。

5.肱动脉止血法一手握住伤员伤肢的腕部,将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搏动处,向肱骨方向垂直压迫。

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6.尺、桡动脉止血法双手拇指分别在腕横纹上方两侧动脉搏动处垂直压迫。

本法用于手部的出血。

7.股动脉止血法用两手拇指重叠放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动处用力垂直向下压迫。

本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动脉止血法用一手拇指在?窝横纹中点处向下垂直压迫。

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止血法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以及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处(胫后动脉)。

本法用于足部出血。

急救止血包扎的操作流程

急救止血包扎的操作流程

急救止血包扎的操作流程一、判断伤情在处理任何伤口之前,首先要判断伤情。

这包括评估伤口的深度、大小、形状,以及判断伤口的位置、活动情况和神志状态。

如果伤者出现严重出血、神志不清或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急救。

二、准备工具在进行急救止血包扎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1.急救箱:内含消毒液、无菌纱布、棉球、镊子、剪刀等必要的急救用品。

2.弹性绷带或塑料止血带:用于控制严重的出血。

3.胶布或别针:用于固定包扎。

三、清洁伤口在包扎伤口前,首先需要清洁伤口。

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清洗伤口,注意不要使用过于粗糙的布料或用力擦拭,以免加重伤口。

同时,用消毒液涂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

四、使用止血带根据伤口出血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带。

对于手臂或腿部的伤口,可以使用弹性绷带。

对于手部或足部的伤口,可以使用塑料止血带。

注意止血带的使用方法要正确,压力要适中,过紧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过松则无法有效止血。

五、包扎伤口在伤口处放置一块无菌纱布,然后使用绷带或纱布条进行包扎。

包扎时要确保松紧适度,以避免过紧或过松。

同时,要定期更换包扎,保持干燥、整洁。

六、固定包扎用胶布或别针将包扎固定好,以避免包扎脱落或移动。

在固定时,注意不要将胶布粘贴在伤口上,以免引起不适或进一步损伤。

七、观察记录在急救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和记录伤情变化。

记录内容包括包扎时间、更换包扎次数、伤口变化等。

这有助于向医生准确描述伤情,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如果伤者在急救后需要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这些记录也将作为病历资料的一部分。

八、定时更换包扎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定时更换包扎。

这不仅可以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还可以检查伤口的愈合情况。

通常情况下,每2-3小时更换一次包扎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伤者的伤口出血较多,更换包扎的频率应适当增加。

同时,根据伤情的变化和其他措施的需要,如使用药物或进行特殊处理等,也需要及时调整更换包扎的时间间隔。

使用止血带止血的处理流程

使用止血带止血的处理流程

使用止血带止血的处理流程前言在处理伤口出血时,使用止血带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使用止血带止血的处理流程,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步骤一: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止血带止血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确保环境卫生:处理伤口前,应保持环境清洁,使用无菌的工具进行操作。

2.确认伤口情况:观察伤口的大小、深度和出血情况,以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止血带。

3.准备止血带:选择合适的止血带,确保其无损坏,并保持干燥和清洁。

步骤二:准备伤口在开始使用止血带之前,需要准备伤口,以确保止血带的正确使用:1.清洁伤口:用温开水和无菌纱布轻轻清洁伤口,并擦干。

2.消毒伤口: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伤口,杀灭细菌,防止感染。

步骤三:正确使用止血带使用止血带前,请确保已经了解使用方法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1.将止血带解开:将止血带解开至适当长度,根据伤口位置和大小确定所需长度。

2.包扎伤口: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覆盖住出血区域,并确保伤口处的纱布固定牢固。

3.用止血带缠绕伤口:将止血带紧绷缠绕在伤口上方,远离伤口本身,以阻止血液流动。

注意不要过紧,以免阻塞血液循环。

4.系紧止血带:将止血带两端取一个合适的节点系紧,确保止血带牢固不松动。

5.记录时间:记录止血带系紧的时间,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时松紧检查。

步骤四:监测伤口和止血带在使用止血带后,需要密切监测伤口和止血带的状况,以及患者的反应。

1.观察伤口:定期观察伤口,检查止血带是否紧固,是否有血液渗漏。

2.检查远端循环:检查远离伤口的局部循环是否正常,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

3.监测患者状况: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情况,及时记录和处理异常。

步骤五:解除止血带在确定伤口出血已经控制的情况下,可以解除止血带。

1.松开止血带:谨慎地松开止血带,避免血流涌出过快。

2.观察出血情况:在松开止血带之后,观察是否有新的出血,如有出血应及时处理。

3.移除止血带:将止血带从伤口处取下,避免触碰伤口,防止二次感染。

结扎止血带的操作方法

结扎止血带的操作方法

结扎止血带的操作方法
结扎止血带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止血方法,常用于手术、伤口处理等场合。

下面是其具体的操作方法:
1.先准备好结扎止血带和止血钳子等器具。

2.找到需要止血的部位,比如手臂或腿部,确认要用到的部位。

3.将结扎止血带放在需要止血的部位上,一般在伤口上方10厘米左右,用手或器具把带子绕紧并结扎住。

4.用止血钳子夹住结扎止血带左右两侧,确认带子紧绷,以便起到止血作用。

5.进行手术或伤口处理等操作,确保止血带始终紧绷并起到预期的止血效果。

6.当处理完成后,需按照规定解除止血带,避免带子过久压迫,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使用结扎止血带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带子,并注意掌握使用时间和解除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血带止血法操
训练目的
通过训练,使参训人员掌握应用止血带为伤病员止血的操作程序,学会火灾和应急救援现场四肢出血量大的伤病员快速止血的操作方法。

场地器材
在训练场上标出起点线,起点线前放置随车急救箱1个(内置止血带1条、无菌敷料1块、衬垫各1块、红色标签纸1张、记号笔2支)、方凳1张,方凳上坐辅助人员1名模拟伤病员,如图1-17-4所示。

a:起点线
图1-17-4 止血带止血法操场地示意图
操作程序
参训人员在起点线一侧3m成一列横队。

听到“第一名出列”的口令,参训人员答“是”,并跑至起点线面向指挥员成立正姿势。

听到“开始”的口令,参训人员以边说边做的方式开始操作。

“环境判定”,参训人员大声报出环境情况:“环境安全,满足实施止血带止血的条件”。

“伤情判定”,参训人员观察伤病员的身体出血部位、有无骨折情况,询问伤病员“请问您哪里受伤了”,用手触摸伤病员的体温和脉搏,大声报出“伤病员有呼吸,有意识,某某肢体出血且出血量较大,肢体无骨折,实施止血带止血救护”。

“加盖敷料”,参训人员将无菌敷料盖于受伤部位,并压迫伤口。

“正确选位”,参训人员根据伤病员的出血部位,正确选定上止血带的位置,并放置衬垫。

“上止血带”,橡胶止血带止血,参训人员左手掌心向上,留出长端(止血带长度的2∕3)置于手掌左侧并用拇指压住,短端置于小拇指和无名指之间并用小拇指压住,手背(手指向上,掌根朝下)贴于加垫部位肢体的外侧,右手拿住止血带的长端顺时针绕肢体一圈半,左手中、食指将止血带的末端夹住,顺着肢体用力拉下(留有余头),形成一个半圈,右手拉紧止血带短端,将端头穿过半圈,两手分别拉住端头收紧;布料代替止血带止血时,布料应相互交叉捆绑,打活结固定,取记号笔插在布料的最外圈内绞紧,将绞紧后的笔的另一端插入活结小圈内,拉紧活结端头固定。

“粘贴标签”,参训人员在伤病员伤口附近粘贴红色标签。

“伤员移交”,当听到“120到场”的口令,参训人员迅速做好移交,大声报出“伤病员已经移交120”。

橡胶止血带止血示意图
布料代替止血带止血示意图
听到“操作完毕”的口令,参训人员将器材复位,面向指挥员喊“好”。

听到“入列”的口令,参训人员答“是”,并跑步入列。

操作要求
1.参训人员着作训服、作训鞋;
2.操作前,指挥员应预先设定伤病员出血部位,明确“某某肢体止血带止血操开始”;
3.参训人员首先应观察环境,判定是否安全,是否符合加垫屈肢止血的条件;
4.上止血带部位要有衬垫,松紧适度;
5.选位时,上肢在上臂的上1∕3处,下肢在大腿的中上部;
6.在标签上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时间采用24小时制;
7.每隔40—50分钟要放松止血带3—5分钟(期间,要结合指压法止血,以减少出血);
8.在操作中,应根据季节、天气等相关情况,做好伤病员的防护工作。

止血带止血操评定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