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制作技术》课程标准
《中式面点制作》课程标准

中式面点制作教学基本要求(144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讲授面点基本制作技术,面点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程序,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法,独立制作各式面点,为学生继续提高技艺和适应职业转换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饮食业高素质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中式面点制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中式面点制作技艺的基本操作技术:面团调制、制馅、成型、成熟和美化装饰等操作技能,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达到中级面点师的操作技能。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面点制作的特点。
2. 了解我国面点的风味流派及代表性品种。
3. 掌握合理搭配宴席面点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熟练掌握各类面团的调制方法。
2. 熟练掌握各类馅心的调制方法。
3. 掌握中式面点常用的成型手法。
4. 掌握面点制作的各种成熟方法。
5. 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季节的变化合理组配宴席面点,具备更新面点制作的技能。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2. 积极进取,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 中式面点制作基本功训练1. 中式面点制作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和面、搓条、分剂的技能。
熟练掌握制皮、上馅、成型的技能。
2. 中式面点制作基本技能标准(见附表1~附表6)(二) 中式面点制作技能1. 煮、蒸面点成熟技能掌握煮制面点成熟的技能。
掌握蒸制面点成熟的技能。
2. 煎、炸面点成熟技能掌握煎制面点成熟的技能。
掌握炸制面点成熟的技能。
3. 烙、烤面点成熟技能掌握烙制面点成熟的技能。
掌握烤制面点成熟的技能。
4. 炒制面点成熟技能掌握炒制面点成熟的技能。
(三) 宴席面点的设计和制作1. 宴席面点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宴席面点的组配。
2. 宴席面点的配置和制作初步掌握宴席面点组配原则。
面包的制作加工操作规程

面包的制作加工操作规程
《面包的制作加工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1. 工作区域要保持清洁干净,工作台面要擦拭干净,确保没有细菌和杂质。
2. 准备好所需的食材和工具,包括面粉、酵母、盐、水、糖等原料,以及搅拌机、烤箱等工具。
3. 穿好工作服和帽子,洗净双手,并戴上手套。
二、面团制作
1. 将面粉、酵母、盐、水和糖按照配方比例称量好,然后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直到面团成形。
2. 把面团取出放在台面上,继续揉搓至面团光滑、有弹性。
3. 把揉好的面团放在盆中,用湿布盖上,静置发酵,直到面团体积变大。
三、造型发酵
1. 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揉成所需形状,如小圆面包、长条面包等。
2. 将造好形状的面包放在烤盘上,用湿布盖上,进行二次发酵,直到面包变得松软蓬松。
四、烘烤
1. 预热烤箱至指定温度。
2. 将发酵好的面包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烤,直到面包表面呈现金黄色。
五、成品包装
1. 将烤好的面包取出,放凉至室温。
2. 使用食品包装袋将面包包装好,确保密封。
以上就是面包的制作加工操作规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制作出美味的面包。
小学劳动技术项目四任务二我是小小面包师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项目四任务二我是小小面包师教案敬启者:我是小小面包师教案导语:在小学课程中,劳动技术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
本文将针对小学劳动技术项目四任务二“我是小小面包师”展开讲解,通过这个任务,让学生了解面包制作的基本过程,并亲手动手制作美味的面包。
一、教学目标1. 认识面包的基本知识,了解面包的历史和种类。
2. 掌握制作面包的基本流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面包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流程。
2. 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技巧。
3. 学生动手制作面包。
三、教学内容1. 面包的基本知识- 面包的历史:介绍面包是如何由古代文明中的饼干演变而来的。
- 面包的种类:讨论各种不同类型的面包,如法式面包、汉堡包等。
2. 面包的制作流程- 准备工作:准备面粉、酵母、盐、砂糖、牛奶和水等原料。
- 混合材料:将面粉、盐、砂糖和酵母混合在一起。
- 加入液体:逐渐加入牛奶和水,搅拌成面团。
- 揉面:将面团放在案板上,用双手揉搓面团,直到面团柔软有弹性。
- 发酵:将揉好的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待面团体积扩大。
- 分割和整形:将面团分割成小块,再用手整形成面包形状。
- 烘烤:将整形好的面包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烘烤至表面金黄。
3. 动手制作面包的实践-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面包制作的材料和设备。
- 指导学生:对学生进行面包制作过程的指导,确保正确操作。
- 互帮互助: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完成面包制作。
- 品尝面包:等待面包烘烤完成后,学生共同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面包。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面包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流程。
2. 演示法:教师可以适当演示面包制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践操作法: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动手制作面包,培养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实物来引导学生了解面包,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面包的认识和喜好。
面包制作技术

作者简介
这是《面包制作技术》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其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面包制作的独特见解。他指出,制作面 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在制作过程中, 我们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性质、环境的影响以及技术的运用等多个方面。这种深入 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使得我们在制作面包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得心应 手。
书中还介绍了很多不同种类的面包制作方法,如法式面包、意式面包、德式 面包等。每一种面包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 制作出各种自己喜欢的面包。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聚餐,亲手制作的面包都 能够给大家带来无与伦比的惊喜和快乐。
这一章介绍了如何正确地储存和保鲜面包,以延长面包的保质期和提高口感。 包括储存容器和条件的选取、保鲜技巧等。通过学习这一章,读者可以了解到如 何让面包保持新鲜和美味。
这一章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面包的制作方法,包括法式面包、意式面包、德 式面包、美式面包等。每一款面包的制作方法都详细介绍了面团制备、馅料选择、 成型技巧和烘焙条件等各个环节。通过学习这一章,读者可以掌握各种不同类型 面包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面包制作技术》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制 作面包,更让我们理解了面包背后的故事和文化。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更 好地享受制作面包的乐趣,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种类的面包文化。无论 大家是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士,这本书都将成为大家制作面包的得力助手。
阅读感受
《面包制作技术》是一本关于面包制作的实用指南,涵盖了从基础到进阶的 各个方面。我非常荣幸能够阅读这本书,并在阅读过程中收获了许多有关面包制 作的知识和技巧。
这一章主要针对面包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 答,包括面团发酵不完全、烘焙过度或不足等问题。通过学习这一章,读者可以 了解各种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提高面包制作的成功率。
网红面包制作课程设计

网红面包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学生能了解网红面包的特点及其流行原因;3. 学生能掌握面包制作中所需的原材料及其配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面包制作的基本工具和设备;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网红面包的制作;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烹饪和食品制作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3. 学生能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操作类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新兴事物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在课程中取得实际操作成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健康饮食习惯。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面包制作的技能,提高其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面包制作基础知识:- 面包制作原理;- 面包种类及特点;- 面包制作所需原材料及其作用;- 面包制作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网红面包制作:- 网红面包的种类及特点;- 网红面包的制作流程;- 原材料配比及制作技巧;- 网红面包的创新设计。
3. 实践操作:- 面团发酵、整形和烘焙技巧;- 网红面包制作实操;- 面包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成品评价与分享。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面包制作基础知识学习,了解面包种类、原材料和工具设备;第二课时:网红面包特点分析,学习网红面包的制作流程;第三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网红面包制作,教师指导;第四课时: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分享制作心得,总结经验。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课程内容与烹饪教材中关于面包制作章节相关,结合网红面包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制作美味面包的教案

制作美味面包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制作面包的基本知识,并了解不同种类面包的制作方法。
2.学习如何制作美味的面包,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技巧。
3.了解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掌握面包制作过程中的卫生保障措施。
4.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难点1.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2.掌握制作面包的基本技巧。
3.了解如何适当搭配不同的食材,制作出美味健康的面包。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节部分:面包制作基础知识1.面粉的基本介绍:多种类型面粉的区别,以及面粉所含的营养成分和作用。
2.酵母的作用:酵母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如何适当添加酵母。
3.其他辅料:如白糖、牛奶等的使用方法,以及食品安全与卫生保障措施。
第二节部分:面包制作的基本步骤1.材料准备:根据所需食材配料清单进行材料准备,注意食品卫生与安全措施。
2.面团调配:根据配比和所需工艺,将准备好的食材进行适当的搅拌和调配,制作出新鲜松软的面团。
3.发酵:将制作好的面团进行适当的发酵,使其变得松软且具有韧性。
4.成型:将发酵好的面团进行成型,选择合适的形状和大小。
5.烘焙:将成型好的面团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焙,通过合理的温度和时间掌握面包表面金黄呼之、内部酥软的完美状态。
第三节部分:不同种类面包的制作方法1.法棍面包:如何制作出法式面包的标志性棍状形态和口感。
2.芝士面包:如何适当地添加芝士元素,制作出具有鲜香口感的面包。
3.全麦面包:在面团中加入不同的谷物和杂粮,制作出健康养生的全麦面包。
四、教学方法1.提供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面包的不同种类及其特点。
2.演示面包制作过程,让学生全面了解制作面包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参与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制作面包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的面包制作过程,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制作面包的基本技能。
2.组织学生进行品尝,评估不同种类面包的口感和质量,培养学生对面包的品尝感受。
主食面包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主食面包制作技艺2.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主食面包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烘焙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食品安全意识。
3. 课程时长:8课时(理论2课时,实践6课时)4. 课程适用对象:烘焙爱好者、餐饮从业人员、烘焙专业学生5. 课程地点:烘焙教室6. 课程教师:XXX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周:理论基础(2课时)1. 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 面团的形成与发酵- 面包种类及特点- 面包制作工具与材料2. 面包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面团揉制技巧- 发酵控制- 烘焙温度和时间第二周:实践操作(6课时)1. 基础面团制作- 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的区别与使用- 面团揉制方法- 发酵控制2. 主食面包制作- 法棍面包- 制作方法:揉面、发酵、整形、醒发、烘焙- 注意事项:面团发酵程度、整形技巧、烘焙温度- 蛋糕面包- 制作方法:揉面、发酵、加糖加蛋、整形、烘焙- 注意事项:糖蛋比例、发酵时间、烘焙时间- 全麦面包- 制作方法:揉面、发酵、整形、醒发、烘焙- 注意事项:全麦粉特性、发酵时间、烘焙温度3. 课程总结与评估- 学生作品展示- 教师点评与指导- 学生反馈与改进建议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2. 演示法:现场演示面包制作过程,使学生直观了解操作步骤。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面包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书面测试,考察学生对面包制作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考核:现场制作面包,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烘焙技能。
3.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面包,教师根据作品质量进行评价。
五、课程资源1. 教材:《面包制作技艺》2. 教学课件:面包制作流程、注意事项等3. 实践材料:面粉、酵母、糖、盐、水、黄油等4. 烘焙工具:烤箱、面包模具、面包刀等六、预期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主食面包的制作方法。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制作面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掌握有关面包制作的基本概念,以及面包的种类和制作步骤;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材料和工具,良好地运用烹饪技术,并能根据自己喜好加以改良;
3.情感态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活动,学会合作,热爱劳动,欣赏劳动成果,懂得分享,养成食品安全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有关面包制作的基本概念;
2.掌握面包的制作步骤,重点学习和掌握搅拌、发酵、揉面等技术;
3.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活动,学会合作,热爱劳动。
三、教学内容:
1.面包的基本知识:了解面包的历史及其种类;
2.学习面粉的分类及其主要构成;
3.制作面包的基本步骤,如搅拌、发酵和揉面等;
4.具体制作部分:
(1)把面粉和其他材料放到一起,加入水搅拌均匀至光滑;
(2)将发面糊放入温室环境中发酵;
(3)将发酵好的发面糊揉成棱角分明的形状;
(4)将揉好的面包放入烤炉中烤制;
(5)将烤好的面包装入盒子或袋子中,完成制作。
四、教学方法:
1.以实际情境的活动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包制作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类中西面点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烹饪基础技术》《烹饪营养与安全》《中式面点制作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中西面点专业的学生掌握跨入餐饮行业中从事面包制作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面点产品创新设计》《翻糖制作技艺》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专业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面包制作工艺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烹饪类中西面点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面包制作工艺、操作关键点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中西面点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标准和面包制作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面包制作工艺关键能力,反映从事面包制作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各类面包品种的制作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面包制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面包制作工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面包制作以及相应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认识面包的基本种类及其特点,理解面团发酵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各流程环节操作要领,会正确操作面包制作专用设备。
2.了解软质面包的用料特点及要求、品质,掌握软质面包的制作工艺与操作要领,能制作软质面包代表品种。
3.知道硬质面包的特性,掌握硬质面包的制作工艺与操作要领,能制作硬质面包代表品种。
4.熟悉松质面包的用料特点及要求,掌握松质面包的制作工艺与操作要领,能制作松质面包代表品种。
5.掌握风味面包的用料特点及要求、制作工艺与操作要领,能制作风味面包代表品种。
6.具备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具有勇于创新的职业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
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选用硬质、软质、松质、风味等面包典型任务,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3.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难点宜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图片、动画、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重点,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模拟训练,并配以视频、案例分析、现场示范等辅助教学手段,规范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鼓励通过引企入校,让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课堂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演示文稿、多媒体联机演示、网络教学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提高教学效果。
5.将职业岗位要求融入教学。
加强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等的教育,注重学生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1.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要采用不同的评价关注。
如:典型任务关注任务完成质量、作品质量。
3.评价标准参考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鉴定标准、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与评价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相结合。
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实训基地人员、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等不同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4.注重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向学生反馈,指出被评价者需要改进的方面,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与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编写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学生西式面点师的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和面包制作岗位实践能力。
3.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编写,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教材内容应引入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并将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引入教材内容。
在难度上要有一定的梯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4.教材呈现方式应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增强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配置不同技术标准的设施设备。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环境条件。
2.配全本专业常规必备的参考用书和电子读物,充分向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场所定期向学生开放,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
3.可组织教学研究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资源。
4.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开发信息化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微课资源和在线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烹饪类中西面点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烹饪类中西面点专业(三年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