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南楼令·古木向人秋》原文译文鉴赏

合集下载

怀念过去美好的诗句

怀念过去美好的诗句

怀念过去美好的诗句1.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2.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3.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4.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欧阳修《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5.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

——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6.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韦庄《长安清明》7.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8.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9.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10.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11.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12.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13.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14.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于鹄《巴女谣》15.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

——魏夫人《卷珠帘·记得来时春未暮》16.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陈亮《虞美人·春愁》17.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18.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19.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2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21.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浅析纳兰词

浅析纳兰词

浅析纳兰词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6年第26期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清·纳兰性德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词人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之长子。

自幼修文习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书画骑射无所不精。

虽生于名门望族,性情却淡泊挚诚、率性求真,其笔下词作多以思乡、思亲、思友为主线,清丽感伤,风雅隽永,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康熙二十四年患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评价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评析】这是一首朦胧委婉的别致小令,开篇呈现的是一幅“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秋景,值得考究的是这个“木叶”。

屈原《九歌·湘夫人》里就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以说自屈原始,中国古代文人就开始把“木叶”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落叶的季节之中,展现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

于此词中,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纷纷飘落在词人的归路之中,我们可于此秋景之中,听到离人的叹息,想起游子的漂泊,也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悲秋情怀。

然而“残月晓风何处”这句一出,就说明这分明是一首思念之词,思念的对象当是自己的妻子或恋人。

想那晓风吹动,西天残月,如此美景,谁人与共?而某一个地方,同样是弯弯的淡月和初秋的寒风,牵挂的人,她还好吗?可是,谁知道呢,因为离别之后,音信早已断绝。

此处虽有“半”,其实是“无”。

如斯夜晚,遂只有几许相思加倍滋长。

然而,相思苦,苦相思,思到深处人成痴。

况且秋雨又落,已倍增其哀愁。

唉,那刻骨铭心的恋情,在无奈的现实中,又何时能诉呢?“一半西风吹去”,明说是秋雨被西风吹散,实际上是说自己的一半心思,被西风吹走了,去跟随远方的人儿。

结尾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深藏,亦虚亦实,可谓清空绝妙。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清代〕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又能与谁说?只有萧瑟的秋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注释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

“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

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

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

《苔》赏析

《苔》赏析

《苔》赏析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苔》赏析(精选5篇),欢迎阅览。

《苔》赏析篇1《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也学一作:亦)诗文赏析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

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苔》赏析篇2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版本一)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版本二)译文及注释「译文」黄叶和青苔铺满了回去的路,原来我们相约幽会的地方如今在哪里?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

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高高的树木萧萧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回去的路,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

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注释」⑴屧粉衣香:这里代指所怀念之情人及与之幽会的地方。

屧(xie),本意为鞋子的木底,此处与“衣”字皆以衣物代指情人。

⑵“秋月句”:清朱彝尊《转应曲》诗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⑶木叶:树叶。

纳兰性德有没有中秋的诗词

纳兰性德有没有中秋的诗词

纳兰性德有没有中秋的诗词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纳兰性德有没有中秋的诗词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纳兰性德有没有中秋的诗词琵琶仙中秋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纳兰性德另外的诗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无处不难过,轻尘在玉琴。

又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又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周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独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又晶帘一片难过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时。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又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

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又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又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蝶恋花”有感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蝶恋花”有感

122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蝶恋花”有感◎文/曹宇萱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满月是多么美好,可每月竟只有一次圆满。

伊人成了昔人,红颜未老,便香消玉殒。

卢雨蝉的温柔,纯真,孩子气,使纳兰性德牵挂了一生。

原本不满意包办婚姻的容若,在一次瓢泼大雨中,真正欣赏到了妻子卢氏与自己的相似点。

在朦胧而凄美的雨中,静默地矗立在一朵荷花旁,一朵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的花,如同那个纯真美好的姑娘的荷花,她撑着两把伞,一把自己打着,一把为荷花打着。

多么可爱而浪漫的姑娘,容若第一次注意到了的妻子。

卢氏如同那朵荷花一样,清新温婉,表现在她替纳兰性德收起的给初恋的情诗,也体现在深夜中的一杯热茶。

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卢氏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是气若兰蕙的才女,与才情多余的纳兰性德很是相投。

记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记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

自古红颜多薄命,香消玉殒谁人怜。

恐怕连上天也妒忌这对璧人的幸福吧,卢氏在难产后随着深秋的萧萧落叶一起,消散在瑟瑟寒风之中。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若,是多么无奈而凄婉的字眼。

卢氏曾经问容若,最悲伤的字是哪个?容若不解。

是若。

无可奈何的若。

温柔的卢氏,纯真的卢氏,清新脱俗的卢氏,如天上的满月一样美好,也如满月一般转瞬即逝。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在短暂的月圆之后,独自剩下含笑春风的桃花,和纳兰性德记忆中温婉可人的妻子卢雨蝉。

失去卢氏的容若,心字已成灰,浑浑噩噩间写下满纸思念的《浣溪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好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将悼念亡妻的忧愁遗恨刻画得淋漓尽致,当真是“谁念西风独自凉。

”这其中的悲凉哀怨,难以描绘,一片伤心画不成,恐怕也只有纳兰性德一人知晓。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满月转瞬即逝,时光如梭,白驹过隙,莫待玄月空思念。

纳兰性德词选

纳兰性德词选

纳兰性德诗词欣赏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淡黄柳(咏柳)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

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

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

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洞仙歌(咏黄葵)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

问取旁人入时否。

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小叠宫罗镇长皱。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

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

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下阙第二句纳兰手迹作“忍共”。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鬓云松令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鬓云松令鬓云松,红玉莹。

语文高考试题诗词鉴赏解析汇编

语文高考试题诗词鉴赏解析汇编

语文高考试题诗词鉴赏解析汇编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分)(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高考考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诗歌赏析】三.、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

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南楼令·古木向人秋》原文|译文|鉴赏
《南楼令·古木向人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词,该词上片写塞外重九日之景,下片写相思之情状,抒发了词人身在塞外无法和家人团聚的伤感之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内容吧。

《南楼令·古木向人秋》原文
清代:纳兰性德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

是重阳、何处堪愁。

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

怪凉蟾、空满衾禂。

霜落鸟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年的古树向人展示秋色,蓬乱的头发掠过浓密的鬓角。

重阳佳节,无处忍受忧愁。

记得当年惆怅的往事,风雨交加之时,正下南楼。

好梦易断,尚有多少残留?亡魂一哭,万事皆休。

都怪月光空照在当年的床被上,满床凉意。

一地落霜,乌鸦啼鸣,全无睡意,却又偏偏想到当年的风流韵事。

注释
南楼令:又名《唐多令》。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韵。

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衬字者。

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惊蓬:杂乱的蓬草,这里指头发蓬乱。

“香魂”句:唐温庭筠《过华清官二十二韵》诗:“艳笑双飞断,香魂一哭休。


凉蟾:指月光。

衾稠:床帐被褥。

“霜落”句: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鉴赏
上片写塞外重阳日之景,蓬草联飞,萧瑟荒凉。

而此景又不禁触动了离愁与相思,遂追忆当年重阳的往事,惆怅的情怀就更加浓重了。

下片写此时相思之情况。

先是写梦断忆梦,梦中的妻子音容宛然,但“一笑”而别,好梦却难留。

然后以“凉蝉”、“霜落乌啼”等情景再加渲染烘托,其愁怀难遣,孤寂无助,更为深切动人。

诗人的愁怀难耐、孤寂无聊,在词中场景里,显得更为深切动人。

全词语句清丽,用典恰到好处,可谓妙笔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