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2.太阳钟-章节测试习题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测试题班级姓名一、我会填。
(36分)1、太阳钟是根据(日影长度和方向)来计量时间的。
2、古时候人们使用的水钟是利用水流来计量时间的,一般可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
3、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 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 个小时。
4、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5、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6、钟表是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的。
7、日晷是用日影方向变化来计量时间的。
8、单摆具有等时性性。
9、人类发明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二、判断。
(24分)1、摆钟摆动的快慢跟摆绳的长度没有关系。
(×)2、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3、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4、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5、钟面上的秒针每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一分钟。
(√)6、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
(√)7、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来回次数越少。
(×)、8、我一分钟能跑1000米。
……………………………………………(×)9、在我做实验做得专心时,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10、在我的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影子会从东向西转动。
……(×)11、在做滴漏实验时,在可乐瓶的底部开个小孔,瓶中装上500毫升的水,瓶中的水滴的速度始终是一样的。
………………………………………(×)12、我们在做滴漏实验时,选择的容器太粗,也会造成计时不准确。
(×)13、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
……………………………(×)14、水钟比太阳钟计时的应用范围广。
…………………………………(√)15、在使用自制的日晷时,放置的方向一定要准确。
…………………(√)15、我用一个上下粗细一样的圆桶做了个泄水型的水钟,发现每分钟刻度间的距离(A )。
精选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时间的测量2、太阳钟教科版习题精选第七十二篇

日晷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 )制作的。
A、长短变化规律
B、移动的规律
C、长短变化和方向移动的规律
【答案】:
【解析】:
远古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
A、年
B、季
C、天
【答案】:
【解析】:
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器是( )。
【答案】:
【解析】: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______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______
【答案】:
【解析】:
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种计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甲)和工作原理图(图乙),请根据图示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这种计时器的正面应______(填“朝向"或“背向”)太阳。
若晷面上的晷针指向午时中间时,应是现在时间的______
【答案】:
【解析】: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______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小时。
【答案】:
【解析】:
A、蜡烛
B、日晷
C、滴漏
【答案】:
【解析】:
最早的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是( )。
A、沙漏
B、水钟
C、日晷
D、铜壶滴漏
【答案】:
【解析】:
我国古代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小时。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教科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课堂练习题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 小时。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 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2 个小时。
我国现在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计时仪器。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滴漏滴水时,水滴的速度先快后慢,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漏水孔的大小, 滴漏中的水位有关。
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为“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为“受水型”水钟。
9 摆钟的出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0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影响单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是摆绳长短, 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1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轻重和摆幅大小无关。
13摆的长度不等于摆绳的长度, 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二、课内实验探究材料:300毫升的塑料瓶、100毫升和300毫升的量筒、铁架台、签字笔、针、透明水杯、剪刀、水等。
实验步骤:实验一:测量流出10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
1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然后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测试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一、填空题(36分)1、太阳钟是根据日影长度和方向来计量时间的。
2、古时候人们使用的水钟是利用水流来计量时间的,一般可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
3、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
4、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5、钟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
6、钟表是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的。
7、日晷是用日影方向变化来计量时间的。
8、单摆具有等时性。
9、人类发明了摆钟,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二、判断题(24分)1、摆钟摆动的快慢跟摆绳的长度没有关系。
(×)2、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3、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4、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5、钟面上的秒针每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一分钟。
(√)6、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7、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来回次数越少。
(×)8、我一分钟能跑1000米。
(×)9、在我做实验做得专心时,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10、在我的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影子会从东向西转动。
(×)11、在做滴漏实验时,在可乐瓶的底部开个小孔,瓶中装上500毫升的水,瓶中的水滴的速度始终是一样的。
(×)12、我们在做滴漏实验时,选择的太粗,也会造成计时不准确。
(×)13、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
(×)14、水钟比太阳钟计时的应用范围广。
(√)15、在使用自制的日晷时,放置的方向一定要准确。
(√)三、选择题(24分)1、如果一个摆钟摆动太快,我们应该怎么调节它,使它变慢?(A)A、伸长摆绳B、缩短摆绳C、增加摆锤重量D、减轻摆锤重量2、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什么?(B)A、摆锤的重量B、摆绳的长度C、摆动的幅度3、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什么?(A)A、日晷B、浑天仪C、滴漏1.XXX是指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的时间段,它在时钟精确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单元自我检测题(含答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五下线上学习检测题《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单元地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4分,共72分)(一)《时间的测量》在本单元里,我们从人类最早的计时单位——天,开始认识时间,学习了从古至今人类对时间测量的方法改进,先后了解了太阳钟、水钟和机械摆钟,经历了水钟和钟摆的制作,相信同学们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D)。
A.冬天快,夏天慢B.白天快,晚上慢C.高兴的时候快,痛苦的时候慢D.均匀的2.平静时,正常人心跳85次,时间大概持续了(A)分钟。
A.1B.2C.3D.43.下列四种计时工具,利用光影来计时的是(B)。
B.日晷C.摆钟D.原子钟4.在太阳下,将一根细木棒竖直插在地上,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C)。
A.长短发生变化,方向不变B.方向发生变化,长短不变C.长短、方向都发生变化D.长短、方向都不发生变化5.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开始的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比较,(A)。
A.开始的10毫升水漏得快B.最后的10毫升水漏得快C.漏的速度是一样的D.无法判断6.下列不会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是(D)。
A.容器的粗细B.滴水孔的大小C.水位的时高时低D.水的颜色7.历史上第一个发现“摆具有等时性”的科学家是(C)。
A.托勒密C.伽利略D.牛顿8.如果要让自制摆钟每分钟摆动次数减少,我们可以(C)。
A.增加摆锤质量B.减轻摆锤质量C.将摆锤重心下移D.将摆锤重心上移9.如下图,在垂体摆钟的主要部件中,能起到限制齿轮转动的部件是(C)。
A.垂体B.摆锤C.齿轮操纵器D.无法确定(二)《地球的运动》我们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开始,了解了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知道了地球不仅在自转,而且在公转,并且通过模拟实验找到了证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认识了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所形成的现象。
相信以下的检测也一定难不倒大家。
10.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约是(B)。
最新精选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时间的测量2、太阳钟教科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三篇

地球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
A、24小时
B、30天
C、12小时
D、8小时
【答案】:
【解析】:
远古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
A、年
B、季
C、天
【答案】:
【解析】:
日晷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 )制作的。
A、长短变化规律
【答案】:
【解析】:
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种计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甲)和工作原理图(图乙),请根据图示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这种计时器的正面应______(填“朝向"或“背向”)太阳。
若晷面上的晷针指向午时中间时,应是现在时间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______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小时。
【答案】:
【解析】:
在太阳下,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是:上午的影子慢慢变______,下午影子慢慢变______。
【答案】:
【解析】: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昼夜交替自然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______。
B、移动的规律
解析】:
古代人发明的日晷既可以用来白天计时,又可以用来夜晚计时。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我国古代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小时。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3.2《太阳钟》练习

3.2《太阳钟》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______来计时。
2、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______、_____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一天中,物体的影子中午最_____,傍晚最______。
4、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人类设计出两种计时工具是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
()2、我国劳动人民最早把一天分为24个时辰。
()3、上午的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
()4、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季。
()5、日晷是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的。
()6、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古代埃及人是利用()来计时。
A.星座B.流水C.太阳2、古代人们利用太阳计时的仪器是()A.浑天仪B.圭表C.滴漏3、最早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是()A.水钟B.沙漏C.日晷4、古代人们使用的最早时间单位是()A.季B.年C.天5、日晷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制作的。
A.长短变化规律B.移动的规律C.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角度一样6、在太阳下,将一根细木棒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就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下列有关影子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影子只有长短变化,方向不发生变化B.影子只有方向变化,长短不发生变化C.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四、读图题下面是太阳日出到日落的变化图,记录了一天的时间。
请将夜晚、早晨、傍晚和中午填到对应的括号中。
五、比较题圭表日晷1、圭表是由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日晷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2、圭表是根据___________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3、日晷是利用太阳由_____向_____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慢慢地由_____西向_____移动来计时的。
4、由于一年中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同一点的角度不断发生变化,______以后到_____以前,上晷针会产生影子投射到晷面上;_____以后到第二年的______以前,下晷针会产生影子投射到晷面上。
2019-2020学年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2、太阳钟教科版课后练习第十七篇

B、日晷
C、滴漏
【答案】:
【解析】:
日晷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 )制作的。
A、长短变化规律
B、移动的规律
C、长短变化和方向移动的规律
【答案】:
【解析】:
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2019-2020学年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2、太阳钟教科版课后练习第十七篇
远古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
A、年
B、季
C、天
【答案】:
【解析】:
最早的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是( )。
A、沙漏
B、水钟
C、日晷
D、铜壶滴漏
【答案】:
【解析】:
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器是( )。
【答案】:
【解析】: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______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小时。
【答案】:
【解析】:
人们利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了计时的仪器,叫做______。
【答案】:
【解析】: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______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______
我国古代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小时。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用太阳和星座的位置变化来估计时间,是十分准确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A、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
【答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埃及对时间的划分依据。
【解答】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察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2.【答题】中午时,太阳的影子是最长的。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太阳所形成的影子的规律。
【解答】中午的时候太阳照射物体所形成的影子是最短的。
早晨慢慢到中午的时间段,太阳和物体的夹角慢慢变小,到中午的时候与物体的夹角最小,所呈现的影子最小;从中午到傍晚,太阳与物体的夹角慢慢变大,所形成的影子慢慢变长。
3.【答题】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用来计时仪器的原理。
【解答】古代的日晷就是利用太阳的运动所形成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规律来估算时间的,所以时间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规律来估算的,除了太阳之外,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也同样可以用来计量时间。
4.【答题】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时仪器随着科学的进步变得更加精确。
【解答】古代人常用的计时仪器是日晷,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计量时间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所以人们对时间的计量也越来越精确。
5.【答题】最早的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是()。
A.沙漏
B.水钟
C.日晷
D.铜壶滴漏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的计时仪器主要是日晷。
【解答】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人们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来估算时间,在古代已经算是比较精确的计时器。
6.【答题】古埃及人利用()来计时。
A.星座
B.水钟
C.机械钟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人对时间的划分依据。
【解答】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察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7.【答题】远古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A.年
B.季
C.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解答】在远古时代,由于有昼夜交替,人们就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慢慢就形成把白天和黑夜算成一天,用来衡量时间。
这就是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8.【答题】子夜是指()
A.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B.晚上十一点到次日一点
C.凌晨五点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人十二时辰的认识。
【解答】子夜又名子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是指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1点这两个小时。
9.【答题】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器是()。
A.蜡烛
B.日晷
C.滴漏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可以用来当作计量时间的工具不仅仅是太阳。
【解答】因为蜡烛燃烧时是按照一定的速度消耗的,所以可以用来估算时间,而且蜡烛也有照亮的作用。
10.【答题】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______来计时。
【答案】太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人用太阳来计时。
【解答】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用天上的太阳来计算时间,因为太阳每天的转动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所以可以用来计量时间。
11.【答题】人们利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了计时的仪器,叫做______。
【答案】日晷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古代人用来计时的仪器——日晷。
【解答】日晷是古代用来估算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它是利用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规律来判断时间。
所以古代的人利用用影子的变化规律制造了日晷这种计时仪器。
12.【答题】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昼夜交替自然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______。
【答案】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解答】在远古时代,由于有昼夜交替,人们就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慢慢就形成把白天和黑夜算成一天,用来衡量时间。
13.【答题】在太阳下,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是:上午的影子慢慢变______,下午影子慢慢变______。
【答案】短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如何利用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
【解答】早晨到中午的时间段,太阳和物体的夹角慢慢变小,所形成的影子也慢慢变短,到中午的时候与物体的夹角最小,所呈现的影子最小;而从中午到傍晚,太阳与物体的夹角慢慢变大,所形成的影子慢慢变长。
14.【答题】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______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小时。
【答案】12 2
【分析】本题可考察的是我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方式。
【解答】我国古代把一天的时间分为12个时辰,而其中一个时辰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2个小时。
15.【答题】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日晷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日晷的计时原理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进行计时的。
在北京故宫通物馆保存的日晷是赤道日晷。
16.【答题】日晷是根据()原理制作的。
A.太阳温度的变化规律
B.太阳运动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C.太阳东升西落现象
D.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日晷的原理。
【解答】日晷的计时原理是利用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进行时间计算的。
17.【答题】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描述的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向晚”、“夕阳”、“黄昏”都是描绘太阳即将落下时的词语。
18.【答题】最早的较为精确地计时工具是()。
A.沙漏
B.水钟
C.日晷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计时工具。
【解答】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日晷,但是由于晚上不能计时,没太阳时也不能计时,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水钟,最后摆钟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计时的精确性。
19.【答题】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A.西到东,长短长
B.东到西,低高低
C.东到西,长短长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和影子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当日出时,太阳开始越过地面,此时太阳位置低影子长朝向西,到正午太阳爬升到天空正中,此时太阳位置高影子短,到了傍晚太阳靠近地面,天色越来越暗,此时太阳位置低影子短朝向东。
20.【答题】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到()再到()。
【答案】低高低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位置。
【解答】一天中太阳的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低到高再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