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瑞典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主体比较及启示
瑞典的福利国家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瑞典的福利国家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瑞典福利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以普享为特征的社会福利政策,使各阶层都被容纳进统一的社会福利体系中,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团结和公平。
本文通过介绍瑞典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了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标签:瑞典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启示一、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1、养老金和老年人福利,瑞典的养老金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一般养老金。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对老年人的特殊照顾包括:建立社区养老院,对照料自己有困难的老人提供“家庭服务”等等。
2、父母保险和儿童福利,在父母保险上,瑞典全国各地都设有相应的保健中心,负责孕妇和产妇的保健工作。
在儿童福利上,瑞典儿童从半岁到6岁间可以去不同形式的儿童看护机构,而看护机构所只需要承担儿童伙食费和孩子的看管费用,这一部分对于家庭困难或收入较低的家庭,一般给予减免。
3、工伤和医疗保险,瑞典的工伤保险,会对由于公伤造成的收入降低进行补偿,同时受到的公伤的雇主或是雇员,可以享受完全的免费医疗。
瑞典政府也有义务向全国的居民以及瑞典籍的居民提供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
一个家庭成员只要把自己正式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社会医疗保险之后,全家都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4、其他福利,失业救济。
瑞典失业保险基金大部分是由国家资助,工人们所出的比例仅占到30%左右;带薪休假制度。
所有瑞典的职工从1978年开始每年就可以享受5周的带薪休假,工资照发;住房补贴。
房租作为瑞典家庭一项重要幵支,瑞典政府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特别是多子女家庭和退休者,给予一定数量的住房补贴。
二、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老龄化危机。
人口老龄化危机给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不仅体现在养老,还包括劳动力成本、经济竞争力等方面。
瑞典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的原因,除了医疗技术发展造成的费用增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失业危机。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Ab t c :T e we a e sae h d b e fl e e o e n W e t r r p n . e Eu o e i h f t s r s t s i 0 s r t h l r t t a e n u l d v lp d i a f y sen Eu o e a d No h m r p n t e i i o ii n 2 fe xe c nuy n fte i S d n e t r .O e o h m s we e ,wh a a u o t g n r u n r a e t wefr ,n me s t e o w s fmo s f r i e e o s a d b o d s s l e a d a h a “ h w a e o l r tt” s o c s f we a e s e . f a
了“ 福利国家橱 窗” 的称号 。17 年代后期 , 90 以瑞典为代表 的福利 国家出现 了过度福利的 问题 , 相继进入“ 福利 国家危机时代 ” 。经过
一
系列 的改革 , 瑞典取得 了积极的成效。我 国国情与瑞典不 同决定 了我们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瑞典模式的社会保障体 系, 但是瑞典
【 词 】 瑞 典 ;福 利 国 家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福 利 国 家危 机 ;过 度福 利 关键
fo r m S d n’. whih e i e ta c n o b l t e a t s me o il e urt s se a Swe e s we e s c d c d s h t we a n t ui he x c y a s ca s c i y y t m s d l d n’ .Swe n’ e p re e n de s x e nc a d i
北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北欧三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沿革及经济基础北欧国家主要包括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因这些国家同处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故通常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国家在当代经济、社会、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表现出相当强的同一性,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
其中,斯堪的纳维亚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高税费、高福利”而著称于世,在西方国家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是当今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几种主要类型之一。
从工业化发展进程看,北欧国家晚于欧洲其他国家,真正的经济起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北海油田大规模开发以后。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北欧国家少有年份在世界各国处于领先地位。
1950~1973年是芬兰、瑞典和丹麦历史上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3个国家的GDP年均增速分别为4.94%、3。
73%和3.81%,而同期欧盟14国(缺少卢森堡的统计资料)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83%。
除芬兰略高外,瑞典和丹麦都低于欧盟14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萧条时期,芬兰和瑞典的经济遭受重创,在欧洲成员国中经济下滑幅度最大,曾出现了连续几年幅度较大的负增长。
然而,自1994年经济恢复以来,三国经济出现了较快增长,近十年来年均增长率都在欧盟14国的平均增长水平之上。
加之人口增长缓慢,少有战乱和自然灾害,人均经济增长水平提高较快。
2003年按照当期汇率换算,3个国家人均GDP水平分别为2.64万美元、2.73万美元和3.54万美元,均排在世界各国人均水平的前10位,都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伴随着稳定的政治制度和渐进的经济发展历程,芬兰、瑞典和丹麦等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走过了平稳发展、逐步完善的不同历史阶段。
19世纪以前是社会福利发展的萌芽时期。
较之欧洲其他国家,北欧国家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在社会福利方面发展也较晚。
最新比较中国与瑞典社会保险体系及启示

比较中国与瑞典社会保险体系及启示比较中国与瑞典社会保险体系及启示什么样的社会保障体系才是最有效最科学的?这是摆在任何一个国家包括最发达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在内的一个难题。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在社会的利益分化、阶层分化的现实条件下的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合法的基本的生活权利。
素有“福利国家”之称的瑞典,是发达国家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楷模。
本文对瑞典社会保障体系和管理作了简要分析和论述,瑞典与我国国情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瑞典模式的社会保障体系。
但是瑞典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残疾、死亡、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时,国家和社会能够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权利而制定的安全保障制度,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它主要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制度组成。
一、瑞典社会保障体系简况瑞典社会经济高水平发展和政治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瑞典社民党是瑞典长期以来的执政党,一贯采取“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公正分配,共同富裕,人人价值平等”的社会政策。
以这一政策为基础,瑞典对全体国民实行普遍、全面的福利保障。
瑞典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广泛、细致而繁琐,分为三个保障安排:公共保障安排、集体协议保险安排和私人协议保险安排,后两项是对公共保障安排的补充。
(一)公共保障安排(public schemes)公共保障安排包含了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本内容。
1、家庭和儿童政策家庭政策旨在使有子女与无子女家庭的生活条件基本相当,支持双亲把工作与家庭责任较好地相结合,另外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给予特别资助。
家庭和儿童政策包括:双亲保险、儿童补贴、抚养补贴和住房补贴等几方面,另外,对双亲都在就业或就学并有6岁以下的子女可送入儿童托管中心接受照看。
世界各国住房保障的做法及启示

世界各国住房保障的做法及启⽰世界各国的住房保障做法及启⽰安居才能乐业。
对任何国家来说,有效解决国民特别是低收⼊群体的居住问题都是⼀个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都承认仅靠市场解决不了低收⼊家庭的住房问题。
为满⾜低收⼊者的基本居住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各国先后建⽴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保障制度与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紧密相关,各国的住房保障模式、住房保障⽔平各具特⾊,但在住房保障的起源、政府担当的责任、法律体系的构建、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等⽅⾯,⼤多数国家却都具有相似性。
⼤规模公共住房建设起源于住房短缺英国:英国是⼯业化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早建⽴住房保障制度的国家之⼀。
19世纪80年代,为应对⼯业化、城市化引起的城市住房问题,英国开始兴建政府公寓,以优惠的价格出租给农民。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为解决第⼆次世界⼤战造成的“房荒”,英国政府⼤量兴建福利性公寓,以解决⼤量⽆房户的需要。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美国⼤量的抵押房产遭受剥夺,贫民窟问题⽇益严重,直到60年代⼆战后住房短缺现象依旧存在,这⼀时期由政府出资的公共住房建设计划在扩⼤住房供给⽅⾯发挥了积极的作⽤。
新加坡:新加坡获得独⽴后,住宅问题严重,有近半数的⼈⼝⽣活在环境恶劣的贫民窟中,1960年新加坡政府成⽴了建屋发展局,实施了⼀系列的五年建房计划,最终成为东南亚地区解决住宅问题的典范。
与这些国家类似,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和⽇本等国家的住宅保障制度也都是起源于住宅短缺问题。
这些国家⽆⼀例外都将“满⾜城市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保障居民的基本⽣活需要”作为建⽴住宅保障制度的出发点,在住房短缺时建设⼤量的公共住房。
中央和地⽅政府共同承担责任住房保障是政府责任,各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最⼤特点在于政府⼲预的普遍性。
尽管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依赖市场配置住房资源,但政府在住房保障制度中起了决定性的作⽤。
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公共住房运营过程中政府的参与模式不同,但各国中央政府和地⽅政府都设⽴了相关部门,专门负责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 的意义

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的意义
1. 缓解住房供需矛盾:许多城市存在住房供需矛盾,需求超过了现有住房的供应量。
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筹集可以增加住房供应,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从而稳定住房市场。
2. 提高租房安全性:许多租房者面临不稳定的租金、合同和住房质量等问题。
公共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提供稳定的租金、长期合同,保证租房者的住房权益,提高租房安全性。
3. 促进社会公平: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福利,主要面向经济困难群体和无法购买自有住房的人群。
通过提供可负担的住房选择,促进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
4.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住房是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筹集可以保障人民基本的居住权益,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5. 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筹集可以促进城市
人口合理分布,减少大城市的人口集聚压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提供住房选择,支持城市吸引人才和推动经济发展。
,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筹集对于解决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障性住房先进交流材料

保障性住房先进交流材料友好交流材料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各位共同探讨保障性住房的先进经验和实践。
我认为保障性住房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重大议题。
因此,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我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中国在保障性住房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首先,我想提及的是中国政府在推动保障性住房发展方面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中国政府通过多层次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了保障性住房事业的发展。
例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了保障性住房的定义、建设目标和发展路径。
政府还注重市场化改革,通过引入多元化的住房供应主体,提高了市场运行效率。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资金和土地资源的投入,为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想强调的是中国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
中国通过采用不同的建设模式和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质量和规模。
例如,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使得保障性住房项目能够更加快速地建设和交付;引入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科技,提高了保障性住房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居住环境舒适度。
此外,中国还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社会关怀,致力于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便利的居住环境。
最后,我想分享的是中国在保障性住房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优秀经验。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加强了对住房分配、使用和维护的监管,保证了住房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同时,政府也注重提供综合性的社会服务,为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包括就业、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中国在保障性住房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愿意与国际社会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智慧,与各国共同面对和解决住房问题。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保障性住房事业必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谢谢大家!。
从"瑞典模式"看其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众 所周 知 . 国 家高 福 利 必 须 有 雄 厚 的财 政 支 持 . 国家财 政 收 入 主 要 来 源是 税 收 . 因而 在一 定 程 度 上 高福 利是 以高 税 收为基 础 瑞 典 实
行 累进 制 的个人 所 得 税 . 收 入 越 高
机 带来 的经 济 困难 。事 实上 , 石 油
危 机 仅仅 是 一个 导火 线 . 瑞 典 社 会 保 障 的制 度 性 危 机 主要 归 因 于 以
下几 个方 面 :
3 . 1 高福 利致使 个 人税 负过重
支 出主 体 是 政府 . 中担 服 务保 障 支 出。
典 社 会 保 障 制度 的运 行 模 式 . 可 归
利 制 度 大 大 促 进 了 国 内 的 社 会 稳
定 和经 济发 展 。但是 , 进入 1 9 7 0年
先. 瑞 典 广覆 盖 的 社会 保 障 和 宽领
域 的福 利 待 遇 使 人 们 淡 化 自我 保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0 7
3 . 2 福 利 过 度 挫 伤 劳 动 积 极 性
取 的都 是 现 收现 付 制 . 实质 就 是 以
收定支 . 基 本上 不做 积 累
的社 会 保 障 同时 . 用 于 社 会保 障
方 面 的 支 出 占财 政 支 出 和 国 民收
瑞 典 模 式 在 一 定 时 间 内起 到 了缩 小 贫 富差 距 . 促进 经 济 的 稳定
2 瑞 典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的 主 要
特 征
瑞 典 的 社 会 保 障 的 险 种 及 福
利津贴将近 5 0种 .是 一 种 全 方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瑞典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主体比较及启示
保障性住房对于经济弱势群体而言具有较大的意义,不仅可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居住条件,还可促进城市公共资源的分配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中国和瑞典都在积极探索保障性住
房的供给途径和方式,两国在此领域的经验值得相互借鉴。
本文从供给主体比较的角度,
分析了中国和瑞典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及启示。
一、供给主体比较
1、中国
中国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力量。
政府
中国政府是保障性住房的主要供给主体之一,通过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
等方式,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市场无法满足的住房需求。
政府掌握了许多土地和房屋资源,
可通过土地出让、收购等手段实现低价房屋供应。
例如,北京市实行了“政府购买住房”
政策,每年用财政资金购买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然后以低价转让给低收入家庭。
此外,政府还组织开展了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工作,通过升级改造提高住房质量,改善弱
势群体的居住条件。
企业
在中国,企业也可以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主体。
一些房地产企业通过自身的优势资源,建设低价住房,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例如,万科在2011年建立的万科关爱社区,通过房屋出售的收益和社会捐赠的资金,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一批切实可行的
住房解决方案。
社会组织
在中国,一些社会组织也可以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主体。
它们通过募集社会资金和
捐款等方式,建设住房项目,并提供廉租房等服务,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金秋行动”项目,通过募集社会捐款资金,
向贫困家庭购买房屋,并转让给有购房需求的家庭,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
助。
2、瑞典
瑞典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主要由政府和市政府等公共机构负责。
公共机构通过出租廉价
公共住房或者补贴住房租金等方式,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保障。
瑞典的公共住房体系较
为完善,政府还会向住房困难群体提供金融补贴和房屋转让等支持。
二、启示
1、政府应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要供给主体
无论是中国还是瑞典,政府都应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要供给主体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等方式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保障。
政府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公平、合理和透明,避免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2、加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参与
在加强政府供给的同时,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保障。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中来,以增加住房供应量,提高住房保障的覆盖面。
3、探索涉外资金的利用
在瑞典,政府可以向住房困难群体提供金融补贴和房屋转让等支持。
在中国,政府购房等措施也预先购买住房,然后低价销售给低收入家庭。
因此,未来的保障性住房供给工作,可以尝试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的涉外资金利用方式,以更好地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4、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两国在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方式上,有着多种不同的实践经验。
由此可见,保障性住房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管理制度,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为优质的住房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