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鼻后滴流综合征致儿童慢性咳嗽68例临床分析

鼻后滴流综合征致儿童慢性咳嗽68例临床分析

8& 例
中 慢 性 鼻 窦 炎 9! 例 ( :%;# < ) , 慢 性 鼻 炎 !$ 例 ( !=;: < ) , 变 应 性 鼻 炎 #9 例 ( #=;# < ) ,急性腺样体炎 9 例 (:;: <) ,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经过积极的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治疗以及必要的手术治疗, 8$ 例 (&&;! < )咳嗽 症状消失, & 例 (##;& < )症状明显减轻。 结论
(7J’’- :,O:#!87A#9$7; [! ] 4,-(2P0+0 @Q,R0--,+(I, QF,F/,JS( T,3* ,-; F ’,*K(!
[ #$] QK,+H F@, 53C2,+ ?W, Q,/-0+ E@, 3* ,-; 7JPS3G*0I3
H3+0G */0,. 0+ GK/(+0G G(JHK: ,)*K2,, ’()*+,),- ./0’ ; )1+./(23, ,+. H,)*/(3)(’K,H3,- /3L-JN .0)3,)3 [E ]
理性咳嗽 # 例,支气管异物 # 例。
!$$< 年 : 月 至 !$$9 年 : 月 在 我 院门诊就诊,确诊为 3456 致慢性咳嗽患儿 9: 例。 年龄 ! = #< 岁;男 >: 例,女 >$ 例 。 均 以 慢 性 咳 嗽为主诉,连续咳嗽时间为 # = : 个月。所有病例 肺部均无阳性体征,胸部 ? 线检查正常。 #;! 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咳嗽发生的时间、诱因、
4567 以咳嗽为主要临床特 点 ,而 不 表 现 出 典 型 的 鼻 > 鼻 窦 疾

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儿童慢性咳嗽65例临床分析

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儿童慢性咳嗽65例临床分析
2 3 0 0同
J t e l e d T h e o r &P r a c V o ! . 2 6 , N o . 1 7 , S e p 2 0 1 3
2 0 1 3 年第 2 6 卷第 1 7 期
曝 警瑗 论鞴 褒噬 二
敏感性下 降 , 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有着更加 密切 的关系 。石敦 义等 [ 2 ] 对4 5 2 例C AP细菌耐 药结果分析 表明 , 肺 炎链球 菌 、 流感 嗜血杆 菌对 氨苄 西林 、 头孢西 丁及 红霉 素等 高度耐 药 ,
中图分类号 : R 7 2 5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o 0 1 — 7 5 8 5 ( 2 O 1 3 ) 1 7 — 2 3 0 0 — 0 2 慢性咳嗽是儿科 门诊常见临床病症 之一 , 由于儿 童咳嗽 1 . 2 临床诊断 P ND S的诊 断标准 : 持续 性或发作性 咳嗽 ,
素后效 应( P AE ) , 而且抗菌谱广 , 不但对 G 菌有较强 的抗 菌
[ 4 ] 石谊联 , 张玉梅 , 等.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阿奇霉素联用治疗老 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3 2 例( J ] . 广西医学 , 2 0 0 7 , 2 9 ( 7 ) : 1 2 0 7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4 - 1 0
咳嗽 、 咽部异物感 等一 系列 临床症状 。 由于 P ND S的症 状 、
晨起多见 , 入睡后较少 ; 有变应性 鼻炎 、 急慢 性鼻炎 、 鼻窦炎 、
咽炎或鼻息肉; 咽后壁黏液附着感 ; 咽后 壁滤泡增生 , 如鹅 卵 石样外观 , 大部分患儿 可见脓 性分 泌物 黏附于 咽后壁 ; 经 针 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 1 ] 。 1 . 3 治疗方法 首先 明确病 因 , 再根 据病 因进行 治疗 : 对 变 应性鼻炎引起 者 , 口服抗组 胺药 、 丙 酸氟 替卡 松鼻 喷雾剂 喷 鼻、 口服孟鲁 司特钠 ; 急性 鼻炎者 局部应 用鼻 黏膜 血管 收缩 剂, 用药时间不超过 1 周; 慢性鼻窦 炎患者予敏感抗生素 口服

芩栀鱼合剂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40例

芩栀鱼合剂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40例

[ 摘 要] 目的 :观察芩栀鱼合剂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4 0 例分为两型,外感 风热、 肺 气失 宣型 用芩栀 鱼 合 剂合 桑 菊饮 加 减 , 痰 热 内蕴 、肺 失 宣降型 用芩栀 鱼 合 剂合 泻 白散 加减 。结果 :治愈 1 6 例, 好转 2 1 例 ,无效 3例,总有效率 9 2 . 5 %。结论 :芩栀鱼合剂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 引起慢性咳嗽疗效显著。 [ 关键词 ] 鼻后滴漏综合征 ;慢性咳嗽 ;芩栀鱼合剂 笔者用芩栀鱼合剂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 嗽效果较好 ,总结如下。 1 临 床资 料 共4 0 例 ,均为 2 0 1 3 年 1 月至 2 0 1 3 年8 月我院肺病 科 门诊及住院患者 。 男2 6 例, 女l 4 例; 年龄 3 2~6 5 岁, 平均 4 5 岁;病程 2~6 个月 1 8 例 ,7~ 1 2 个月 1 2 例, 1 2~1 8个月 1 0例 ;外感风热 、肺气失宣 型 2 6例 ,痰 热 内蕴 、 肺失宣降型 1 4 例。 均符合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有慢性咳嗽史 ,咳嗽以睡前和起床后为 重 ,呈 清嗓子样咳嗽或清咽样动作 ,干咳或有痰不 易咳 出。 有不同程度鼻塞 、 鼻痒 、 流涕、 打喷嚏、 耸鼻 、 抠鼻孔 , 少数有打鼾现象。有头痛头晕 、4例有反复发热 。 临床体征 :3 4例无异常肺部体征,或仅有两肺 呼吸 音增粗 ,2 例两肺闻及鼻鼾音 ,4 例少许干湿性哕音 ,均 有咽后 壁滤泡增生 ,1 8 例患咽后壁有浓痰附着 ,2 例上 额 窦 区压痛 ,1 例 眼眶 区压 痛 。 实 验 室及 其他 检查 :① 血 白细胞 数 目均 无 明显 异常 。 ②胸部正位 x线摄 片检查 1 5 例 阴性 ,l 9 例呈支气管炎 影像 ,4例呈支气管肺炎改变 ,2 例呈间质性肺炎改变 。 1 6例作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其中 1 4 例阴性 、2 例支原 体抗体 g M 阳性。 鼻窦 x线摄片或 C T检查 :2 6 例鼻窦 x线摄片 ,1 4 例做鼻窦 C T检查 。结果鼻 甲肥厚 l 3 例 ,单侧上颌窦炎 1 4 例, 伴腺样体肥大 2 例, 双侧上颌窦炎 8 例, 筛窦炎 3 例。 综合临床症状 、 体征、 x胸片及鼻窦摄片或 C T 检查。 诊 断为单纯鼻炎 1 3 例 ,鼻窦炎 2 5 例 ,上颌窦炎伴腺样 体肥 大 2 例。

鼻后滴漏型咳嗽临床治疗体会

鼻后滴漏型咳嗽临床治疗体会

现代研究 表 明, 常情况下 , 正 鼻粘膜 每天分泌
征, 取得 满意疗 效 , 总结如 下 。 现
1 分型 论治
个 月来 咳嗽缠绵 难 愈 , 间及 晨起 为 甚 , 明显 鼻涕 夜 无 外 流 , 食欠 佳 , 以晨 起 痰 多 , 黄 , 纳 尤 色 常恶 心 欲 呕 ,
寐安 , 二便 尚调 , 舌质红 、 苔微黄腻。查其鼻腔见鼻
粘膜 淡 红 , 咽后 壁 黄色 分 泌 物 , 咽充 血 明 显 , 后 壁 咽
压痛 , 咽后 壁 黄色分 泌物 , 咽后 壁 滤泡 明显 增生 而呈
鹅卵 石样 。证 属湿 热 内蕴 , 以清热化 湿 通鼻 , 治 采用 清肺 通鼻 方 ( 芩 、 子 、 仁 、 梗 、 芎 、 前 子 、 黄 栀 杏 桔 川 车 薏苡 仁 、 夷 、 耳 子 、 辛 苍 白芷 、 不 食 草 、 草 ) 鹅 甘 。若 鼻 塞严 重 、 咳嗽脓 痰多 者加 用鱼 腥 草 、 蒌 、 杷 叶 。 瓜 枇
( 夷、 辛 苍耳 子 、 荷 、 芥 、 蜕 、 蒡 子 、 薄 荆 蝉 牛 白芷 、 杏
仁) 治疗 。咽痛 、 声嘶者 加银 花 、 干 。 射
12 湿热 内蕴 型 鼻 涕 黄 浊 而 量 多 , 塞 重 而 持 . 鼻 续, 咽部 异物感 , 心干 呕 , 恶 咳嗽 频繁 , 有痰 , 质红 、 舌 苔 黄腻 , 濡 。检 查 : 鼻 道脓 性 分 泌 物 多 , 窦 区 脉 双 鼻
见粘 白色分 泌 物 , 咽后 壁 也见 粘 白色分 泌物 , 喉粘 膜 色偏 红 , 质淡 红 、 薄 白 , 浮 。 自拟 祛 风通 窍 方 舌 苔 脉
起的一系列症状。予清肺通鼻方 , 并嘱清淡饮食。7 剂后 , 情好 转 , 有 咳嗽 咳痰 , 病 偶 纳食 较前 增加 , 舌质

儿童鼻后滴漏所致慢性咳嗽临床诊疗分析.

儿童鼻后滴漏所致慢性咳嗽临床诊疗分析.
rn o a d m p o p ci e o a s n e we n x r c r o e l h c r s e t c mp r o b t e e ta o p r a s o k v i wa e ih ti s mo o h r p a d o i e wi e c t n o v lt orp y n t e a y n c mb n d t p r u a e us h
女性多 ; 同时男性下尿路 的解 剖特点 , 也是造成男 性泌尿 系 结石发病率 高于女性 的原因之一 _。 2 _ 多饮水习惯 , 保证 日尿量在 2 0 以上 。 0 0ml
综 上所述 , P N m C L治疗复发性 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红
外光谱 分析法操作简 单 、 定快速 , 测 根据结石成 分给予患 者 饮食指导 , 可降低结石复发率 , 为临床治疗提供 帮助 。
[ ] 杨兵 , 2 孙西钊 , 李龙. 2 1 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 . 医科 大学学 0 安徽
报 ,0 14 ( )8 —8 2 1 ,6 1 :78 .
[] Ts i G A kr anD , e , . u e ns nU o t . 3 i l e , ce n A K nP e a G i l e o r i i ev H m t1 d i lh
1 一般资料 : . 1 观察组男性患儿 2 6例 , 女性 2 例 , 1 年龄 3 7 ~ 岁, 平均年龄 4 . , 3岁 病程 4 1 周 , ~ 1 平均 61 。 .周 经鼻窦 C T检
滴漏 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 因之一_。鼻 腔或鼻窦炎 1 _ 是鼻后滴 漏的诱发 因素 , 炎性 分泌物倒 流入咽部 , 刺激咽部 而引起咳嗽 、 咽部异物感等临床症状 。临床容易误诊为呼 吸

鼻后滴漏综合征致慢性咳嗽89例临床诊疗分析

鼻后滴漏综合征致慢性咳嗽89例临床诊疗分析
对 PNDSII起 的慢 性咳 嗽的治 疗首先 要 明确病 因 ,针对病 因进 行 治疗 。儿童鼻 窦腔本 身呈无菌状 态 ,感 染是儿童 鼻窦 炎的常见 原因 , 但过 敏引起 的非特异性 炎症也 可造成黏膜水 肿 ,继 而导 致窦 口狭 窄和 引 流通道受 阻 ,局 部组 织缺氧 ,纤毛运 动减 弱 ,适于 病原菌 定植【4】。 文 献报道 过敏 因素在 儿童 鼻窦 炎高 达22% 80%,远超成 人 l。本组 病例 中 ,42例 过敏原检查 阳性26例 (61.9% ),且单 纯抗感染疗 效不 佳 ,加 用抗过敏 治疗 才能达到 良好效果 ,据 此推测 变态反应在儿 童鼻 窦炎 致慢性 咳嗽的发病 过程 中起 着重要 作用 。因此 儿童鼻窦炎 引起的 慢性 咳嗽的治疗 ,不 单纯是抗感染 ,同时应予抗过敏治疗 。
治 疗 1周 后 咳嗽改 善情 况及 咳嗽完 全缓 解时 间 。评 分标 准 :无 咳 嗽0分 ,轻度咳嗽 1分 ,中度2分 ,重 度3分 。随访 6个月 。 1.4统计学处理
数 据 以 _ 文士s表 示 ,采用Spassl3.0统计分析 软件对 测试结果 做啦 验 ,P<O.05有统计 学意义 。 2 结 果
照组仅 采取 基础 治疗 ,观 察疗 效。结 果 治疗 组咳嗽 改 善情 况 及缓 解 时间优 于 对照 组 ,差异 明显 (P< o.os)。结 论 对 PNDS引起 的慢 性咳嗽 ,
除 基础 治疗 外 ,加 用局 部 治疗 可取得 良好疗 效 。
【关 键词 】 鼻后 滴 漏综合 征 ;慢 性咳 嗽
选择2008年 1月至2010年5月在 大庆油 田总 医院门诊治疗 的鼻后 滴 漏综合征致 慢性 咳嗽的病例 89例 ,其中男51例 ,女38例 。年龄3.5 ̄14 岁 ,平均 (6.1±2.7)岁 ,咳 嗽持续 时间2个月~半年 。所有 病例均 以 慢性咳嗽 为主诉 ,咳嗽特点为 清晨及 夜间 明显 ,体位改 变时 明显 ,部 分患儿伴有 运动后 咳嗽加重 ,其中45例有 咽部异 物感或滴 流感 ,53例 伴夜咳 ,44例伴反复 鼻塞 、流涕 、打喷 嚏 ,打鼾37例 ,头痛3例 ,32 例 患儿父亲 或母亲 患过敏性鼻 炎或结膜 炎 。病初 诊断 :反复呼吸道 感 染2O例 、支气管炎 12例 、咳嗽 变异性哮 喘8例 、过 敏性咳 嗽8例 、抽 动 症6例、脑炎2例 。

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引言
小儿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持续时间超过4周、以咳嗽为主要表现或唯一症状的 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药 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本次演示将对其研究现 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研究 现状
一、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断
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包括呼吸道感染、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扩张、鼻后滴 流综合征等多种原因。在中医理论中,慢性咳嗽多与痰湿、痰热、肝火犯肺等有 关。诊断多依赖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
1、复方鲜竹沥液
复方鲜竹沥液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其主要 成分包括鲜竹沥、鱼腥草等,对于痰热引起的咳嗽有较好的疗效。但需注意,如 患者存在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需慎用此药。
4、苏黄止咳胶囊
苏黄止咳胶囊是一种疏风宣肺、止咳利咽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麻黄蜜、 枇杷叶等。对于风邪犯肺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然而,该药物不适合孕 妇使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也需要谨慎使用。
5、强力枇杷露
强力枇杷露是由桑白皮、桔梗等成分构成,具有止咳的作用。对于咳嗽症状 持续加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此药进行治疗。然而,用药后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 对药物成分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
未来研究方向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发展和进步,未来研究应以下方 向:
1.中药调剂研究:进一步探讨中药调剂的优化方案,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 和治疗效果。
2.药效评估研究:建立统一的中医药疗效评估体系,以便更准确、客观地评 价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方面的疗效。
3.临床试验研究: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以验证中医药治疗小儿 慢性咳嗽的疗效和安全性。 4.机制研究: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 作用机制,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5.中西医结合研究:探索中西医结 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4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42例临床观察
r ame t i b e t u , 6 c s swe ec r d 4 c s s te t n ,n t e o s r a in g o p 1 a e r u e ,1 a e r f ci e 7 c s swe ei r v d 5 c s swe ei v l , d t et t l h v o r we e e e t , a e r v mp o e , a e r ai a a n dn h o
o sra o o p(2css T ecnrl ru s ie s r dc et ametteo sra o o pw st ae t a g i bevt ng u 4 ae) h o t o pwa v nwet nmeii et n; be t ng u a etdwi Y yn i r . og g e n r h v i r r h n Qig i eot no eb s f et n ecnrl ru . h l ia e cc f et ru s r o ae . sl: t n  ̄ cci nt ai o a d o h s t met nt o t o p T eci c l f ayo r i h og n i h t wogo p ecmprd Reut Af r we s e
s nf a t = . ,P O 5.o c s n Ciia e et o a g i n fi e ot npu et nme in et gP i icn. g i 44 3 < . ) n l i : l cl f c fY n ynQige d cci lsw s r dc ei t ai NDSwee 0 C uo n s o e i nr n r
e e t er t s8 . 0 . n t e c n r l r u ,1 a e r u e , a e r fe t e 7 c s swe ei r v d 1 a e r v l , f c i a ewa 8 1 % I o t o p c s swe e c r d 8c s swe e e ci , a e r v h o g 0 v mp o e , c s s 7 we e i a i n d n h o a f c i ae wa 9 5 %.Th i e e c s o o a fe t e r t s i o g o p r i n f a ta d we e sait a l a d t e t t le e t e r t s 5 .2 v e d f r n e ft t l e ci ae n t r u s we e sg i c n r ttsi l v w in c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宣窍止咳汤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诊断为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则采用自拟中药方宣窍止咳汤口服,疗程为两周,于治疗两周及随防一个月后分别评价疗效。

结果: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为78.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442,P<0.05)。

随访1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5.66%;对照组复发率为21.27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711,P<0.05)。

结论:宣窍止咳汤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宣窍止咳汤;鼻后滴漏综合征;慢性咳嗽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指由于鼻腔或鼻窦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所产生的分泌物倒入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对咽部粘膜产生长期慢性的炎性刺激,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

本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临床上极易被呼吸内科和耳鼻喉科忽视,从而延误治疗,给患者工作、生活和心理上带来沉重的负担。

笔者近年临床使用自拟中药方宣窍止咳汤治疗该病1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观察对象为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确诊为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8.6±12.3)岁,病程为3-15个月,平均病程为(6.26±3.13)月。

对照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39.3±12.5)岁,病程为4-16个月,平均病程为(6.78±3.43)月。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具有方差齐性(p>0.05),两样本具有同质性,故可比较。

1.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拟定如下:(1)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超过8周,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2)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粘液附着感;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3)检查发现咽后壁有粘附着或鹅卵石样观。

(2)中医诊断标准:目前尚缺乏该病中医辨证的统一标准,我们主要依据自己的临床辨证经验,参考《中医诊断学》拟定风痰恋肺型诊断标准如下:咽痒咳嗽,呈陈发性,咯痰色白,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咽部粘滞感,鼻后滴流,时有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涕,舌淡,苔簿白或白,脉细。

1.3排除标准
(1)近8周内有呼吸道感染疾患;
(2)肿瘤、矽肺、过敏性原因引起慢性咳嗽者;
(3)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患者;
(4)合并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者;
(5)不能配合或精神病患者;
(6)坚持吸烟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1)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早晚各一次,每侧鼻孔各一喷;(2)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
治疗组:口服宣窍止咳汤加减,基本方:鹿含草15僵蚕15赤芍12桔梗10生甘草10前胡10浙贝10苍耳子10辛夷花10(包煎)荆芥8杏仁10橘红6
随证加减:风热者加板蓝根20簿荷(后下)8风寒者加桂枝10生麻黄6痰湿者加茯苓20法夏10肺肾两虚者加黄芪15淫羊藿10每日一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

上述两组病例均以两周为一疗程。

1.5观察指标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每次就诊的症状及检查所见,了解咽痒咳嗽,咽部粘滞感,鼻塞及鼻涕的色、质、量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查咽后壁粘附物和鼻后滴流情况,必要时可行鼻咽CT进一步明确,用药一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一个月后再次评价疗效。

1.6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8.0软件,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标准
分别于2周疗程结束时和随访1个月后采用V AS评价疗效,方法同前。


嗽症状消失或受其困扰程度明显减轻,评分≤10分为临床控制;感觉咳嗽症状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评分<50分为好转;咳嗽仍然频繁或加重,患者要求再进行治疗,评分≥50分为无效。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2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临床控制36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

对照组临床控制20例,好转2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3%。

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442,P=0.0133<0.05)。

2.3随访结果比较随访1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5.66%(3/53);对照组复发率为21.277%(10/4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711,P=0.0205<0.05)。

2.4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或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管返流病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三大病因,尤以鼻后滴漏综合征最为常见,它是跨呼吸内科和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内科医师往往只注意咳嗽症状,而耳鼻喉科医师则只注重鼻部疾病,而忽略了该病是由于鼻部疾病产生的炎性分泌物倒流入咽部或气管,并且对咽部或气管粘膜产生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而导致咳嗽反射敏感化,产生气道高反应性而引起的慢性咳嗽[3]。

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組胺类药物以抑制炎症反应和抗过敏,减少炎症分泌物的产生,如果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则需要行负压引流、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等。

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仍欠理想,并且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对手术的恐惧及治疗费用等方面都给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上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据相关文献报道,早期中医药参与治疗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疗效已得到肯定,但单纯中医药治疗本病仍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纯中医治疗本病的疗效,以求寻找一种更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

本病当属中医”顽咳”、”久咳”、”鼻窒”、”鼻渊”范畴。

发病多由正气不足,卫表不固,风邪外袭,郁闭肺气,肺失宣肅,津布失调,痰浊内生,风痰胶结,留恋不去而致。

其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

病性当属本虚标实,治宜袪风化痰,宣肺通窍,佐以扶助正气为主,方拟自拟方宣窍止咳汤加减。

方中僵蚕、荆芥、浙贝、橘红袪风化痰,桔梗、生甘草、杏仁、前胡宣肺止咳,苍耳子、辛夷花宣通鼻窍,鹿衔草补虚益肾、祛风止咳,久病入络致瘀则伍以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袪风化痰,宣肺通窍,扶助正气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衔草具有改善人体免疫功能作用,苍耳子、辛夷花具有抗炎、抗过敏、减少鼻腔分泌物作用;桔梗、甘草组成桔甘汤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镇咳、祛痰作用;杏仁、浙贝、橘红有抗炎、止咳、祛痰作用。

诸药相合,对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实践表明,自拟中药方宣窍止咳汤对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确有验效,并且也可以明显降低本病的复发率,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没有出现病例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盛锦云.鼻后滴注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05-7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