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输注技术操作规程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肠外营养液输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
●营养液的配制: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胰岛素配置在水溶性液体(葡萄糖
和氨基酸)中,再将脂溶性维生素配置在脂肪乳剂内,依次将水溶性液体、
脂溶性液体配置人3L袋内,并摇匀混合,排出袋内气体,用调节夹及无菌
纱布封闭人口;另外也有无需配置的3L营养液,使用时将袋中的封闭折痕
撕开,摇匀混合即可携带准备好的用物到患者床边
●再次查对配制好的营养液标签:床号、姓名、溶液成分、剂量、浓度、配制
日期、时间、配制者与查对者姓名
●输注前用生理盐水50~100ml冲管,然后连接营养袋,输入速度以不超过60
滴/min为宜,有条件着可使用输液泵,注意监测血糖,以维持在8.5mmol
/L为宜,24小时内输完
●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听取患者主诉,有无胸闷、心悸等不适
●注意观察置管处皮肤有无红肿,置管部位的薄膜有无潮湿或渗血
●整理床单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准确记录输注的时间、速度以及输注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必要时记录24小
时出人量
(2)评分标准
所在科室_________ 考生姓名_________ 考核老师_________ 考核成绩_________
●输注过程巾每4小时用生理盐水20ml冲管一次,预防中心管道堵塞
●为防止胰岛素吸附聚集引起营养液比重失调及低血糖,输注过程中应定时摇
匀营养液
●输注结束后用生理盐水50~100ml冲管后再用肝素钠稀释液5ml冲管、正压
封管
●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营养液现配现用●严密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体温血压、心率、尿量、血糖、电解质
肠外营养液输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护理专业实操:肠外营养操作流程

护理专业实操:肠外营养操作流程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直接将营养液注入患者的肠外部位来提供充分营养支持的方法。
该技术多用于无法经口摄取充足营养的病患,例如消化道手术后、严重烧伤或重症监护等情况。
为了确保肠外营养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肠外营养操作的具体步骤,以帮助护理专业人员正确实施。
第一步:准备操作环境在进行肠外营养操作之前,护士需要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全。
以下是准备操作环境的步骤:1. 洗手:护士应先彻底洗净双手,使用洗手液和流动的水,在洗手过程中应注意每个手指、手背、手腕和前臂的清洁。
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戴上口罩、帽子、手套和隔离衣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
3. 操作台准备:清洁操作台,并摆放好所需的操作器械和耗材,如输液器、胶管、注射器等。
第二步:检查肠外营养配制物肠外营养配制物的准备是肠外营养操作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相关步骤:1. 核对医嘱:在进行配制操作之前,护士需要核对医嘱,确保配制物的种类、浓度及用量准确无误。
2. 选择合适器械:根据医嘱要求,选择适当的输液器、胶管和注射器等器械,并进行必要的清洁消毒。
3. 配制药物:按照医嘱要求将所需药物溶解于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中,并在搅拌均匀后检查药液的透明度和颜色。
第三步:插入肠外营养管正确插入肠外营养管是确保患者接受肠外营养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操作肠外营养管的步骤:1. 与患者沟通:与患者沟通,告知操作步骤,让患者了解并配合整个过程。
2. 准备插入位点:选择合适的插入位点,通常是胸骨下侧,确保无明显动脉和静脉搏动。
3. 皮肤消毒:用适当消毒剂对插入位点进行消毒,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4. 插入管道:将肠外营养管插入到选择的位点,并通过适当的方法确认插入位置正确。
第四步:连接输液器和管道连接输液器和肠外营养管是使营养液顺利输送到患者体内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连接输液器和管道的具体步骤:1. 准备输液器:将配制好的肠外营养液倒入输液器中,同时确保管道中无气泡。
肠外营养液配置流程

肠外营养液配置流程
一、检查 3 升袋有效期、有无漏气等、然后拆去外包装,关闭所有管道夹,放于操作台右侧。
二、操作台内打开注射器放于 3 升袋同一区域。
三、检查并核对药品,将药品放于操作台中央。
四、消毒药品。
五、配置顺序:
1、将所有一价、二价、三价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药物均加入 10%葡萄糖中。
2、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中。
3、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中。
六、将含有附加成分的葡萄糖、氨基酸加入 3 升袋中,边输入边晃动。
七、将含有附加成分的脂肪乳加入 3 升袋中,并不断晃动,使之均匀混合。
八、排除空气,关闭进液口,盖上封帽。
九、签名。
十、将肠外营养液及空安瓶、空液体瓶送出配置间。
肠外营养的使用规范及流程

肠外营养的使用规范及流程1. 什么是肠外营养?肠外营养,又称为全胃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不能通过口腔摄取足够营养的病患,如消化道吸收障碍、肠道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
肠外营养的目标是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促进康复。
2.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肠外营养适用于以下情况的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肠道摄取足够营养的病患•消化道功能障碍,如胃肠道瘘管、肠瘘等•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如肠道混合痔管、短肠综合征等•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疾病需要休息消化道的患者•术后手术后肠道功能不能恢复3. 肠外营养的使用规范使用肠外营养需要遵循以下规范:3.1 患者评估在开始使用肠外营养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营养需求、肠道功能等。
评估结果将决定肠外营养的方案和持续时间。
3.2 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肠外营养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供给量。
3.3 营养物质的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的肠外营养配方,其中包括不同类型的氨基酸、脂肪乳剂、电解质等。
根据不同病情,可以选择不同的配方和组合。
3.4 肠外营养的管理肠外营养的管理包括营养物质的配制、输注的方法、输注速度等。
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营养指标。
3.5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使用肠外营养时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4. 肠外营养的流程使用肠外营养的一般流程如下:1.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重、身高、体重指数、胃肠功能、营养状态等。
2.肠外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肠外营养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供给量。
3.营养物质的选择: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肠外营养配方。
4.营养物质的配制:严格按照肠外营养配方的要求配制液体,保持卫生和无菌操作。
5.输注方式和速度确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确定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如静脉持续输注、静脉推注等)和输注速度。
肠外营养混合调配操作规程

肠外营养混合调配操作规程一、概述肠外营养混合调配是指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或医嘱单,由审核人员审核通过并审核签字后,经摆药贴签核对后由专业混合调配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和医嘱要求在水平层流洁净台上进行混合调配的技术服务过程,混合调配人员需经过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对混合调配的质量负责。
二、法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31号)《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0〕6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卫办医政发〔2010〕62 号附件)《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技术规范》(国家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2017.06)《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四川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验收评价及检查评价标准》(试行)三、操作步骤(一)混合调配操作前准备1.在混合调配操作前 30 分钟,按操作规程开启洁净区空调净化系统、水平层流洁净台(生物安全柜)净化系统及紫外灯,并确认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操作间室温控制与18℃~26℃、湿度40%~65%、室内压差等其他符合规定,操作人员记录并签字。
2.工作人员应当先阅读交接班记录,对有关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并记录。
准备混合调配用物,包括个人防护用物、操作用物及其他。
3.30分钟后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更衣洗手后,进行穿戴相关防护设备,进入洁净区调配间,首先用蘸有75%乙醇的无纺布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擦拭层流洁净台内部的各个部位。
然后检查营养输液袋、治疗巾、避光袋、消毒液、纱布棉签、医疗垃圾袋等其他物料的有效期并准备相关设施设备。
(二)摆药贴签1.将摆好药品的不锈钢托盘端至水平层流洁净台面上。
(三)混合调配前的核对1.混合调配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输液标签和处方或医嘱单一一对应,核对科室、登记号、床号、姓名、年龄、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准确性和药品完好性,并再次检查用药合理性,确认无误后,按输液标签将药品有序摆放在不锈钢托盘中,方可进入混合调配操作程序。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引言一、肠内营养操作要点1.适应症肠内营养适用于能够经由胃肠道消化吸收的患者,但口服或摄入量不足以维持其营养需求的情况。
常见适应症包括食欲不振、消化道疾病、卧床休克、肠瘘等。
2.营养配方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营养配方。
常见的有多肽型、单氨基酸型、脂肪乳剂和碳水化合物溶液等。
在选择过程中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肠功能状况、营养需求等因素。
3.操作要点(1)建立肠内营养管道:选择合适的途径,常见的有鼻饲管、鼻肠吻合术、胃造口术等。
操作前要消毒皮肤,逐步用适合的管道置入。
(2)确定营养量与速度: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年龄、病情、营养状况等,确定合适的营养剂量与输注速度。
(3)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生化指标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二、肠外营养操作要点1.适应症肠外营养适用于存在消化道功能障碍或器官重建手术后,无法通过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
常见适应症包括严重胃肠功能衰竭、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
2.营养配方选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营养配方。
常见的有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同时补充葡萄糖、胺基酸等。
3.操作要点(1)建立肠外营养途径:选择合适的途径,常见的有经静脉输注和经胃管直接灌流。
操作前要消毒皮肤,逐步用适合的管道置入。
(2)确定营养量与输注速度: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营养状况等,确定合适的营养剂量与输注速度。
(3)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生化指标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总结。
肠外营养液调配技术操作规范

附件3.2肠外营养液调配技术操作规范为规范肠外营养液调配操作规程,确保肠外营养成品输液质量,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根据相关规章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制定本规范。
一、基本要求基本操作应按照附件3有关规定执行。
二、混合调配操作规程(一)调配操作前准备工作。
1.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技术操作规范》规定,启动调配操作间净化系统和水平层流工作台,并确认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个人防护用品:按照附件3有关规定执行。
3.其他物品: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挂钩、网套等。
4.按照操作规程洗手更衣,进入调配操作间,将摆放药品的药车推至水平层流洁净台附近指定位置。
(二)混合调配操作。
按附件3及以下规定操作。
1.调配前校对。
操作人员应按输液标签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和药品包装完好性,检查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输液袋完好性,确认无误后,进行加药混合调配。
2.肠外营养液混合调配操作顺序。
(1)加入药品前,关闭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所有输液管夹。
(2)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或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中。
(3)将其他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内,注意不能与磷酸盐加入同一稀释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也不能加入到同一稀释液中。
(4)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后,加入脂肪乳剂中。
如果处方中不含脂肪乳,可将水溶性维生素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解。
复合维生素,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脂肪乳注射液中。
(5)药品加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顺序。
先加入氨基酸或含磷酸盐氨基酸注射液,再加入除脂肪乳注射液之外的其他液体。
加入药液时要不断缓慢按压输液袋,使充分混匀。
待上述注射液全部注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相应两路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
检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内有无浑浊、变色、异物以及沉淀物生成。
(6)最后注入脂肪乳注射液,边加边缓慢轻压袋体,待脂肪乳注射液全部注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外营养输注技术操作规程
肠外营养输注技术操作规程(经中心静脉)
一、操作目的
通过静脉途径输注各种营养素,补充和维持患者的营养。
二、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营养状况。
2、评估输液通路情况、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情况。
三、用物准备
治疗盘、碘伏、棉签、生理盐水、输液器、营养液、输液泵、弯盘。
四、操作要点
1、核对,评估患者营养需要、意识状态以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中心静脉通道情况,导管有否裂损、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牢固,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等。
观察导管的外露刻度并做好记录。
3、告知患者及家属进行肠外营养的目的,指导其配合方法。
4、核对营养液处方,按要求备好,检查营养液的质量。
5、消毒中心静脉导管,用心理盐水50~100ml冲管。
6、备好输液泵,连接营养液,按要求调节泵速,营养液应该24小时内输注完毕。
7、输注完毕,用生理盐水50~100ml冲管再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
8、输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尿量、血糖、电解质等,及时发现有无相关不适症状:恶心、出汗、胸闷、寒战、高热等。
同时警惕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9、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记录输注的开始时间、速度、结束时间以及输注过程中患者的反应。
10、给予相关知识宣教。
五、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输注的速度不要自行调节,以免引起不适。
2、告知患者输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如有不适请及时通知护士。
3、告知患者及家属在输注的过程中,患者翻身、活动时应妥善保护管路和保持穿刺点局部清洁干燥。
4、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疼痛、发痒等情况出现,应及时通知护士。
六、注意事项
1、营养液一般应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如有特殊情况输注不完,应在冰箱内冷藏,下次输注前在室温下复温后再输注,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2、等渗或稍高渗性溶液可从周围静脉输注,高渗性溶液须经中心静脉输注,并明确标识。
3、输注速度的调节以葡萄糖不超过5mg/(kg.min)为宜或动态监测血糖水平维持在8.5mmol/l。
4、输注营养液应专用通路,并单独使用,不可用于输血及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