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三讲 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解析版)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之三:行文思路

散文阅读之三:行文思路
针对心理线索,我们先注意勾画标示心理变化的关键句,如“心里颇不宁静”“ 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再从中 提炼心理词,加以组合即可。(空间变化),另有心理线索。针对行踪线索,我们先 勾画关键句,如“带上门出去”“一条幽僻的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 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 ×××;④全文整体上写×××。
四、易错易误点分析
1、不会寻找标志词(句) 文章不论采用什么线索,写作中,作者总会情不自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思
想感情,抓住文章中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思想感情变化的词(句),可以快速理 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概括不精练,表述不连贯
出现这一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不能依据线索抓住内容关键词来概括。另外,还要将 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表达清楚。如前面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铺垫”“张本”,后面的 内容“照应”“对比”“衬托”前面的内容,“突出”什么内容,“揭示主题”“总结全文”等。
(直接考查) 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推移、空间变化等。分清了文章线索的 归属类型,自然就理清了行文思路。
暗考型 (间接考查)
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解答此类题,首先也要结合文本的层次或 线索,然后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 理的先后顺序。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 自己概括加工。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再概括段意,文脉便显示出来,也就把握了文章结构。针对心理 线索,我们先注意勾画标示心理变化的关键句,如“心里颇不宁静”“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再从中提炼心理词,加以组 合即可。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答案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答案

六、典例试题赏析
焰火的变奏 (2007年四川卷)
①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 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 画面。 ②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 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 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 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只不过 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 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 的奇妙童话。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 映在湖里…… ③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贫乏,那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焰 火里,可以联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异卉,可以联想起一年 四季中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当然也会联想起和焰火有关的往 事,回忆起和焰火有关的一些难忘瞬间。
⑥这样的恶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 任何关系。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 想。 ⑦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 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抗,为 破环,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 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 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 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⑧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 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 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 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 首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与我的观察和推 测。 接着,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 与我的观察和思考。 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 类自身的反省。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

• (4)其次,分析行文线索。
• 明线索:
•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 考。
• 找线索: • ① 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 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 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 变化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散文的结构形式
• 结构是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行文线索以 及段落的安排与段落间的关系。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 感情的路径、脉络。 • “分析作品结构”,要求考生对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行文方式进行剖析,明确 其作用。高考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查散文的结构:一是从线索(如感情线索 、事件线索、人物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入手 ,分析其在组织材料、叙述事件、表达主旨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二是从某个局 部(如开头、结尾、过渡句段)入手,分析其在整个篇章中的作用。 • 散文结构形式举例:
•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 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
•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 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 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 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 飞花,一团流云……
写两件以上的事,写完一件再写一件,各事件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 系起来;事件间或层层深化,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或相互反 复、强调。如川端康成的散文《我在美丽的日本》等。

散文(行文思路和线索)

散文(行文思路和线索)

202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复习之结构思路一、知识点整理(一)散文结构思路概念和类型思路是指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的安排与段落间的关系。

(三)考向1.从线索(事物、人物、事件、景物、行程、情感、空间、时间)入手,分析其在组织材料、叙述事件、表达主旨等方面起的作用;2.从某个局部(开头、结尾、过渡段)入手,分析其在整个篇章中的作用。

(四)考法及解题思路1.行文思路和线索(1)设问示例: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概括。

文章写了……,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本文……反复出现,有何作用?综合全文,分析……的心理(情感)变化。

(2)寻找线索的方法:①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②关注文章标题;③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线索的一般作用: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内容集中;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2.分析语段作用(1)设问示例:文中画线句子(或开头或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写起?文章写……有什么作用(用意是什么)?如果将某一段删去,好不好?文章着重写了……,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2)解题思路:①内容:概括内容(出现特点形容词);②结构:指出结构作用并分析;③主题:表达……情感,揭示……主题;④表达效果。

(3)答题模版三、典型例题(一)题型一线索和行文思路【典型例题1】【2017年上海卷】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思路及构思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思路及构思

【解读考点】路的体现。

“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①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②全篇的结构,③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

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

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考查角度】1、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

例1、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结合内容和结构分析器作用。

①表现了构的忠诚,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密切关系,最后以狗为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

③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

2、结合文章的思路,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

例如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地。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合上文写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沉醉”“舞蹈”“活跃的气氛”。

可知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歌。

3、对作者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条论述,往往能够涉及到层次和划分。

例如2008天津《敦煌》“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4、直接考查结构和思路。

例如2008湖北《雾》“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行文的思路”2009年湖北《书房的窗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

【方法指导】一、分析的前提条件1、细致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

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

读懂散文之行文思路以及线索

读懂散文之行文思路以及线索

读懂散文之行文思路以及线索【学习目标】1.散文线索的知识。

2.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学习重点】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阅读单】【散文的线索】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2.常见的线索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研究单】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我走向那些经幡。

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

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

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

高考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分析线索及作用(考点解读+知识储备+解题要领+答题模板+随堂演练+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分析线索及作用(考点解读+知识储备+解题要领+答题模板+随堂演练+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分析散文的线索及作用(考点解读+知识储备+解题要领+答题模板+随堂演练+答案解析)一、考点解读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全文发展的脉络,贯穿文章始末,使文章化零为整,浑然一体。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2、常见的线索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空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⑥见闻线索: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知识储备——梳理线索及分析其作用如果说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那么线索就是这条轨迹的路标。

线索贯穿全文脉络,找到了线索,分析结构就水到渠成了,作品的思路结构自然也能了然于胸。

线索能够指引读者透过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散文的主要线索类型: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等。

1、时空连“线”看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确定线索,这些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

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

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

2、因物取“线”一“物”在文中反复出现,很可能是线索。

如:《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个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纺车保证了“丰衣”,坚持了抗战;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文章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散文阅读专题第三讲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知识精讲】分析行文的思路与线索就是按照文章表现的情感脉络,梳理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内容层次是怎么安排的,以及是顺着一条什么线写下来的,以及线索的作用或效果。

[考向1] 梳理行文思路1.散文的思路结构类型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有:静赏式,即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参游式,即入景——赏景——联想——收束;象征式,即描摹物——由物及人——言志向。

文化哲理散文主要有:追怀式,即眼前景——从前景——怀念情;叙史式,即奠定基调——追述史实——抚今感慨。

写人叙事散文主要是感悟式,即抒情触媒——相关场景——相关人物——生活感悟。

2.散文内部的结构关系散文内部的结构关系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相承关系,体现了文章内容的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表现方式是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或是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或是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

第二种是相并关系,主要是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一般通过并列式和对比式展现内容。

第三种是相属关系,主要有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3.方法从整体构思(谋篇布局)方面入手,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方式,分层归纳,最后整合。

注意转折、过渡性的词句。

4.步骤第一步:审题,明确方向。

明确命题的着眼点——整体构思(谋篇布局),即分析文本的行文思路,以及作者这么安排行文思路的理由。

第二步:读文,厘清思路。

先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再判断哪些段落可以根据题干要求归纳出大的行文层次。

第三步:作答,简洁规范。

组织语言作答。

要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5.常见的设问方式(1)文章是围绕××逐步展开写作思路的?请简析。

(2)本文结构严谨,请概括(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3)文中主要写了××、××,这些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4)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6.答题规范(1)用“首先”“然后”“下一步”“最后”等词语来串联每一步的内容。

(2)用线条“—”来表示每一步的顺序。

(3)用序号一步步地进行表述:①……;②……;③……。

[考向2] 分析线索及作用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全文发展的脉络,贯穿文章始末,使文章化零为整,浑然一体。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2.常见的线索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空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⑥见闻线索: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3.散文线索的作用或效果(1)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2)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3)特殊方面:①物线有象征、呼应作用,增添诗意;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③时空线有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的作用。

4.常见的设问方式(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本文采用××和××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3)文章第×段写了“……”,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效果)?5.答题模板文章以XX为线索。

作用:结构上XXX,内容上XXX。

【对点精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瓷器的意味池莉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

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瓷器。

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

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

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

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

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

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

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

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

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

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

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

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

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

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

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

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

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

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等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

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⑥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

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

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

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得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

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1.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分)1.①先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②接着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③最后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回家李娟我回家了。

我从乌鲁木齐坐夜班车到镇上,再从镇上坐中巴车到永红公社。

永红公社,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此处已被现实世界抛弃多年。

同车有个人第一次去那里,一路上不停感慨:“怎么这么远?怎么还没到?怎么一路上都没有一棵树?”略带惊惶。

中巴车在公路上漂泊,公路在戈壁中起伏。

我疲惫不堪。

那人还在旁边惊叹:“老一辈人咋想的?咋跑到这里来?这种地方咋过日子?”像是多年前的自己。

我非常熟悉车窗外的情景,虽然我也是第一次走这条路,第一次去那个地方。

到地方了。

我妈已经等待很久。

她的摩托车停在一家菜店门口,后座上已经绑了一堆东西。

她说:“要不要逛逛?”我朝东边看看,又扭头朝西边看看。

这个永红公社,只有一条马路,只有两排店面。

我说:“算了。

”我妈说:“那咱赶紧回家吧,赛虎一个人在家。

”我挤进她和那堆菜蔬、粮油之间,摩托车发动,我们猛地冲了出去。

一路上她不停夸耀自己的车技:“看到前面那两个小坑没有?中间就一拃宽。

看好了啊——看!过去了吧?你知道哪儿有摩托车比赛的?咱不跟人比快慢,咱就比技术!不信你看,前面那块小石头,看到没有!这技术!”大约走了十公里后,摩托车下了柏油路的路基,驶上一条延伸进南面荒野的土路。

又过了一条宽阔的排碱渠后,开始爬一段陡坡。

登上这段陡坡的顶端后,视野突然空阔了。

戈壁茫茫,天空一蓝到底。

回头居高临下俯瞰整条河谷,乌伦古寂静西逝,两岸丛林单薄而坚定。

突然想起不久前那同车的异乡人,若此刻他也在此地俯瞰,就会明白老辈人的心意了吧……这条野道尘土飞扬,几公里后,开始有远远近近的田野一片接一片地涌进视野,辽阔、缠绵、梦幻。

我们的摩托车在天地间唯一的道路上飞驰,那片绿色是唯一的港湾。

土路越走越窄,经过几个岔路口后,便只剩不到一尺宽。

我妈说:“这条路是我的。

”又说:“本来这里没路,我天天骑车打水,来来回回抄近道,就走出了一条路。

看,直吧?这条路只有我一个人在使用。

”路的尽头就是我家的葵花地,葵花已有半人高。

没有风,田野静得像封在旧照片里。

远远地,我一眼看到了田边空地上的蒙古包。

我妈说:“到家了。

”大狗丑丑飞奔着前来迎接,向摩托车前轮猛扑,似乎想要拥抱我妈。

我妈大斥:“不要命了?”连连减速。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丑丑。

我妈骄傲地介绍:“我的狗,大吧?丑丑,这是你娟姐,快叫姐姐!”丑丑闻了一下我的鞋子,犹豫了两秒钟便接受了我。

这时,我听到了赛虎的声音……似乎突然从漫漫长夜中醒来,这声音揭开我对“家”的全面记忆。

锁开了,铁皮门刚拉开一道缝,赛虎就挤了出来。

它直扑过来,激动得像快要哭泣一般,我蹲下来拥抱它。

抬起头一眼认出床板上的旧花毡,接下来又认出床前漆面斑驳的天蓝色圆矮桌,认出桌上一个绿色的搪瓷盆。

没错,这是我的家。

又记起之前有过好几次,和此时一样,独自去向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到一座陌生的院落。

和此时一样,若不是我的赛虎,若不是几样旧物,我根本不知那些地方与我有什么关系。

我妈急着拆解车上的包裹,她一面在包里翻找,一面和丑丑过招。

后者似乎有了预感,兴奋又焦躁,扯着她的胳膊不放。

果然,我妈最后取出了两根火腿肠。

分完礼物,我妈又赶紧去放鸡。

我尾随而去,又认出鸡笼上几块涂着蓝漆的木板。

多年前它们曾是我家商店柜台的一部分。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这个家已经在我心里悄然生根。

我问我妈柴在哪里,然后劈柴生火,烧水做饭。

我妈又房前房后忙乎了一阵,说做个“稻草人”立在葵花田里,用以吓唬鹅喉羚。

可戈壁滩上哪来的稻草?她翻出一条旧围裙和一件起满毛球的旧毛衣,又毁了狗窝的门帘。

没一会儿,一位假人做成了。

我俩抬着它走进葵花地,将它稳稳当当地栽在大地上。

清晨我去看它。

朝阳从地平线升起,光芒从背后推来,身不由己地向前走啊走啊。

假人先生越来越近,纹丝不动,迎光而立。

我掏出手机拍摄,它正面迎向镜头,瞬间撑起蓝天。

我拍的那张照片美丽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