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与日本作为东亚两大经济体,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
双方之间的货物贸易始于古代丝绸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也逐渐拓展至各个领域。
中国和日本作为全球两大制造业大国,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对双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双方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货物贸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日本则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四大进口国,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双方之间的货物贸易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也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对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合作建议,旨在促进双方贸易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国与日本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之一,双边货物贸易一直是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双方贸易关系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两国经济发展的脉搏,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分析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进一步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发展。
深入探讨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可以为双方未来的合作提供指导,推动双边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
2. 正文2.1 双边货物贸易现状分析中国与日本作为邻国,双边货物贸易一直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双边关系的不断改善,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货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双边货物贸易额持续增长,达到了**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在贸易品种方面,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高科技产品成为双边贸易的主要商品,而传统商品如纺织品、家具等也保持着稳定的交易量。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贸易关系对两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包括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争端等方面的内容。
一、贸易规模中国与日本的贸易规模一直处于相当大的水平。
根据数据,2019年,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达到了逾3000亿美元。
双方之间的贸易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中国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制成品,同时也从日本进口了汽车、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中日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这也是双方贸易规模能够持续扩大的原因之一。
二、贸易结构中国和日本的贸易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双方的贸易主要涉及制成品、原材料和农产品等领域。
中国向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和纺织品等,而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主要包括汽车、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然而,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两国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产品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品上,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制成品。
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也是中日贸易争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贸易争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争端。
这些争端通常涉及双方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市场准入和贸易壁垒问题是中日贸易争端最为突出的方面。
例如,日本对中国的汽车和电子产品设置了一些技术壁垒和进口限制,导致中国在该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
同时,中国也对日本的农产品和食品进口设置了一些限制措施。
这些贸易争端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也需要通过双方的对话和合作来解决。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贸易争端,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增长,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也为两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

目录分析
《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目录分析
《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是一本全面而深入地 探讨日本经济现状以及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权威著作。本书目录结构清晰,内 容丰富,涵盖了从宏观经济形势到具体行业分析的多个层面,为我们了解和研 究日本经济以及中日经贸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这本书还对于中日经贸关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这种预测并不是简单的数 据预测,而是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入理解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这种预测让我对于中日经贸关系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期待中 日经贸关系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这本书让我对日本经 济和中日经贸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案例,还从 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深感其对于理解当 前经济形势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性。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于关心中日 经贸关系的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对于推动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 的影响。
《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的目录结构丰富多样, 内容深入全面。无论是对于学者还是企业家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极具价值的 参考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深化对中日经贸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合作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阅读感受
《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读后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影响着两国自身的发展,也 影响着全球的经济格局。而《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 报告》这本书,正是对这一重要主题的深入探讨。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感 其对于理解当前中日经贸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价值。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在跨入近代社会的时候,中国与日本几乎处于相同的困难境地。
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物美价廉的商品铺天盖地而来,社会旧有的经济秩序与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面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危险。
当清朝政府开始兴办洋务,对现有经济制度进行有限改革的时候,在日本,倒幕废藩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进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开始了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得两国从此走上了不一致的进展道路。
日本逐步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并最终进展成为军国主义,而中国则慢慢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中日两国近代社会不一致的进展历程,在同时期双方的商品贸易中,特别是作为要紧交易商品的棉织品贸易中,有着充分与清晰的反映。
对中日近代棉织品贸易的研究与考察,不仅能够使我们熟悉其贸易本身的进展演变过程,而且有助于从一个侧面增加对两国近代社会不一致进展道路的认识与懂得。
本文论述内容的时间下限为“九·一八”事变前。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贸易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
中日近代商品贸易在19世纪70年代往常,基本处于进展停滞状态。
要紧原因是日本政府对中日贸易采取了限制压缩政策。
铜,是当时两国间最大宗的交易商品。
清朝政府鼓励中国商人从日本输入铜,以供国内鼓铸货币之需。
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铜从日本输往中国。
“顺治迄嘉道年间,常与[日本]通市。
江浙设官商额船,每岁赴日本办铜数百万斤。
”(注: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79,第47页。
)为了阻止铜的大量外流,日本幕府政府于十八世纪初颁布命令,限制来日中国商船数量及每只中国商船贸易额。
而且,这种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力度也越来越大。
准许赴日中国商船的数额,颁布该政策之初的元禄元年(1688)为每年70艘,到宽政二年(1791)缩减到每年10艘。
每只商船的额定贸易数量从最初的钱6,000贯,降到2,740贯。
浅析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浅析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浅析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双方贸易背景及现状的挖掘,从中日间的贸易现状及特点出发,对其间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及前景作了相应阐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区域性合作与交流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字:垂直分工体系、贸易摩擦、可持续性发展、双赢背景:从汉代开始,我国就与日本有贸易上的往来,自此以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无论是19世纪的被迫开放国门,抑或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主动接纳,再到如今21世纪在经济上的息息相关,对中国而言日本是第一贸易伙伴,对日本而言中国是第二贸易伙伴,如今中日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和日本无法回避、需认真对待的双边贸易,期间所产生的问题以及摩擦及其发展,如今仍是众多国人关注的热点。
中日贸易现状: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幅为9.5%左右。
目前,中国已处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
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一,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首先,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
就拿资本资源为例,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资本总量的9.4%,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且资本储备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日本的资本资源则占世界资本总量的6.9%,其原因在于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都限制国外资本流入国内,同时又鼓励本国的企业去海外投资,使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
就拿知识技术资源为例,目前,日本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中国的8倍。
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 1.85%,而日本则占14.7%。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
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
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
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
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
日本已经由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
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
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测算分析综述1800字》

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测算分析综述(一)测算方法自从有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关于测算产业内贸易水平得研究不胜其数,西方学者构建了各种各样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主要有沃顿指数、巴拉萨指数、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及阿奎诺(Aquino)出于考虑对外贸易失衡问题而提供修正性指数。
目前对于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指数中 Grubel 和 Lloyd 的G-L 指数被认为是目前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指数,它衡量的是一种静态产业内贸易水平。
其计算公式如下:IMiEXi IMi EXi IMiEXi IMiEXi IMi EXi GLi +--=+--+=1)( (1)在公式中,GL i 代表产业内贸易指数,IM i 和为进口贸易额,EX i 为出口贸易额。
GL i 的范围在0和1之间,当GL 值与0相等时,则代表产业内贸易未发生。
而当GL 值与1相等时,则代表产业内贸易中进出口额相等,用GL 值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该值越大则说明贸易程度越高。
通过加权平均每一类产品的进出口额占该类产品所属产业的比重,可以得出某一具体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因此,为了测度一国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通过加权平均某一具体产业的进出口额占一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得到一国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其具体计算公式为:()∑∑==+--=n i ni Mi Xi Mi Xi GL 111 (2)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划分标准如下表3:表3 产业内贸易指数划分标准 GL 指数 0≤GL <0.25 0.25≤GL <0.5 0.5≤GL <0.75 0.75≤GL<1 产业内贸易水平 低 较低 较高高(二)测算结果1.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分析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国仍在出口劳动力方面较为丰裕,而由于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在资本及技术上的丰富度较高,因此中国在进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日本则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比较高,按照两国之间的进出口结构而言,中日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可能较低;随着近年中国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两国的贸易特征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中日产业内贸易在两国贸易方式中变得更为重要。
中日贸易分析

2、日本汽车、机电、 旅游等行业将失去一 部分中国市场
3、日本部分战略资 源的供应将会受到影 响
3、将会打击日本企业 在中国投资信心
然后。。。。。
进度条君也撑不住了
接下来就是总结了
七
总结 德川时代,清朝船只即赴日进行交易,交易货物以丝
绸,纺织品和药材为主,中日贸易往来拉开序幕
十九世纪90年代,虽然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但中日贸 易年年递增,1994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日本最 大的贸易赤字对象国。
第三阶段
1998-2001年,称之为挫折阶段。1997—1999年日本对华投资的下 降主要源自于: (1) 日本经济的停滞以及日本国内金融机构的惜贷削弱了日本企业海 外扩张的能力。 (日本对华投资的周期进入萧条时期。 (4) 国内对外国的直接投资进行了政策上的干预,如出口退税等。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问中国
日本天皇第一次访问中国 中日关系不断产生波折
1993
1994 1995 1996
日本自民党成立正确传授历史国会议员联盟
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其侵华历史 日本首相桥本作为现职首相公然参拜靖国神社
积极推动中日民间贸易日本亲中人士
[村山富市]
[池田大作] [矢野浩二]
四
中日经贸关系 德川时代,清朝船只即赴日进行交易,交易货物以丝
十九世纪90年代,虽然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但中日贸 易年年递增,1994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日本最 大的贸易赤字对象国。
早期的中日货物贸易
德川时代,清朝船只即赴日进行交易,交易货物丝绸、
纺织品和药材为主,中日贸易往来自此拉开序幕
德川时代,清朝船只即赴日进行交易,交易货物以丝 十九世纪90年代,虽然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但中日贸 绸,纺织品和药材为主,中日贸易往来拉开序幕 易年年递增,自1994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日 本最大的贸易赤字对象国 十九世纪90年代,虽然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但中日贸 易年年递增,1994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日本最 大的贸易赤字对象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
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
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
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
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
日本已经由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
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
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东京作为世界四大时装之都之一,拥有三宅一生等许多国际着名的时装设计师。
日本本国开发出优秀的设计作品,送到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去加工,成为日本服装企业的发展之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高科技纤维产业,特别是功能纤维和超强纤维,已经在总体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的PAN基碳纤维总产能已经占世界总产能的3/4,产量占70%。
聚芳酯纤维、PBO纤维、聚乳酸纤维等,最早都起源与美国,但是最终的产业化都在日本得以实现,超强PVA纤维也是日本独有的高科技纤维产品。
日本是技术领先的纺织大国,其纤维面料产品档次高、技术超前、制作精良,在国际市场素以花色多、批量小的人性化服务着称。
日本最重要的面料生产基地之一是石川县,在那里生产的高附加值、高功能性合成纤维在世界面料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多年来,日本的化纤企业在应用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进行新材料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如2004年,日本开发新型抗菌无纺布;2005年生产具有保湿效果的Purecare附着丝胶或胶原,它是突出保健功能的纤维产品;推出新型光纤保暖外套;2005年日本一进国开始生产聚乳酸纺粘布;推出可治皮肤病的T恤、改性莱泽诺娃羊绒;已经开始启用棉布光照漂白技术等。
目前,日本本国的纺织企业与其它亚洲日本的面料生产商,依靠高新技术,如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开发出了多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
从2002年开始,日本在纳米技术的开发上逐渐有了突破。
东丽公司2002年成功开发了20~100纳米的超细纤维。
这种超细纤维不仅可以用于高级服装面料,还可以应用于高效除臭纸,粘合纸、过滤纸等产品中。
日本的服装行业是日本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地域经济和就业方面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据日本纤维时装信息中心统计,2002年日本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企业所数量为20,000家,从业人数约40万人。
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众多服装小企业不具备产品设计能力,只是承接大企业的委托加工。
随着日本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企业纷纷在东南亚、中国等投资设厂,造成日本国内服装制造业的衰退。
但是,日本的服装产品质量严谨,款式前卫,在世界服装制造业中的技术居领先地位。
日本的纺织机械质量可靠、设计新颖。
其纺纱机械、织造机械和后整理机械的性能可与欧盟的纺织机械制造强国相媲美。
日本有悠久的缝纫机生产历史,在目前世界缝纫机领域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地位。
特别是日本制造的平缝机产品系列、特种机、专用机和高档辅助设备等,其工艺水准、产品质量和综合功能居世界领先地位。
近三十年来日本缝纫机制造技术发展很快,在产品多样化、交货期、推销能力及售后服务方面,日本占有相当优势。
着名的日本缝纫机企业,如兄弟工业公司、重机公司、田岛、大和、利是、美洲虎等专业缝纫机厂商生产的各种高档缝纫机设备占据很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以重机为代表的先进企业已全面推出各种无油缝纫机、低张力平缝机,重机公司研发开发的CAD服装设计系统等推动了服装产业的进步。
日本的纺织品服装展览会、时装周及纺织机械展览会:日本全国最高级的时装展览会—日本国际时装博览会(International Fashion Fair)的展品类别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服装类的所有细目。
日本大阪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被称为世界四大着名纺织机械展览会之一。
近年来,日本纺织服装业在制定发展计划时,采取了大力发展纤维、染色等中上游产业的方针,以确保这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日本在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日本发展纺织服装业的主要措施有:拨出预算供中小型纺织厂进行技术升级,以创新纱类和染色技术;增加经济产业省的预算,加强商品的促销和直销力度;增加日本贸易振兴会的预算,以促进中小厂商的产品出口;此外,日本政府筹措资金支持纺织企业进一步研发多种高科技纤维,提高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鼓励纺织服装高等院校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加强服装品牌的国际经营,提高日本服装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从而带动其高质量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
日本政府筹措资金鼓励纺织企业进一步研发多种高科技纤维,提高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鼓励纺织服装高等院校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加强服装品牌的国际经营,提高日本服装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从而带动其高质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
2、日本的纺织服装贸易日本纺织品所需天然原材料的80%、服装等成品的50%依赖从国外进口。
2003年,日本的纺织品进口额达231亿美元,出口额为70亿美元。
受日本经济衰退影响,日本的纺织品服装进口持续三年下降。
在日本市场,中国产品以%的占有率稳居供应国之首。
第二、三位供应国意大利和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和%。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国内市场中进口服装和纤维产品所占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以服装为例,进口服装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以件数计算由1997年的%上升到2002年89%;进口纤维制品在日本国内市场的比例也由1997年的55%上升到2002年的70%。
以金额为标准计算,进口所占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为%(服装)和33%(纤维制品)。
可以看出,日本对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低档产品上。
据海关统计数据,2001年日本进口纺织品亿美元,进口成衣亿美元,两项合计239亿美元,占该年全球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亿美元的%,位列全球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家和地区第四名。
2001年,日本出口纺织品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亿美元的%,位居全球纺织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第7位。
成衣出口排在前15位出口国家和地区之外(其中排第15位的中国台湾出口额亿美元)。
2002年日本进口纺织品服装亿美元,同比下降%,占全球纺织品、成衣进口总额亿美元的%。
其中进口纺织品亿美元,进口成衣亿美元。
2002年,日本纺织品的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3%,占全球出口纺织品总额亿美元的%,出口成衣排名在前15位国家之外(其中排第15位的菲律宾为亿美元)。
2003年,日本进口纺织品服装共亿美元,增长%。
其中进口服装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纱线和织物分别进口亿美元和亿美元,分别增长和%。
日本于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普惠制,包括床上用品等三种共六个税号的中国产品被取消了普惠资格。
在日本新的普惠制中,日方制定了低标准的普惠制停止实施措施,即"来自某受惠国的进口超过进口总量的50%和10亿日元即可取消普惠资格"、"由于普惠产品进口急剧增加而导致国内产业受损,进而采取普惠制紧急停止措施",而且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国际通行贸易保护措施中,进口国对其进口数量的时间考核范围均为3年,日方此次也缩短为2年。
可以肯定,纺织服装等传统对日出口产品会受到影响。
2004年日本纺织品服装贸易统计1、2004年全年日本出口纺织品服装前20位国别(地区)排序金额单位:百万美元序号国别(地区)出口金额占比% 04/03%200220032004 2002 2003 2004全球 7,141 7,541 8,338 100 100 1001 中国 2,792 3,175 3,5382 香港 862 873 9863 美国 507 520 5904 韩国 464 435 4245 台湾 270 287 3446 越南 209 242 2847 泰国 212 229 2648 印度尼西亚 174 162 1609 德国 139 138 1441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14 117 13311 意大利 88 112 12912 菲律宾 140 127 12313 法国 108 101 10914 马来西亚 94 88 9415 新加坡 70 76 77 116 沙特阿拉伯 100 79 7417 英国 71 66 6918 印度 45 51 6719 荷兰 54 49 6120 伊朗 20 28 49资料来源:GTI之日本海关统计2、2004年全年日本进口纺织品服装前20位国别(地区)排序金额单位:百万美元序号国别(地区)进口金额占比% 04/03%200220032004 2002 2003 2004全球 21,735 24,057 26,672 100 100 1001 中国 15,484 17,555 19,737 742 意大利 1,153 1,229 1,3173 美国 664 626 6664 越南 543 578 6625 韩国 637 588 5766 印度尼西亚 435 486 495 27 泰国 328 387 4348 台湾 251 264 3059 法国 282 292 29210 印度 268 278 28411 英国 178 190 19512 德国 111 131 13913 马来西亚 133 125 12914 澳大利亚 160 145 12915 菲律宾 125 122 12616 巴基斯坦 84 81 9317 香港 62 61 7118 西班牙 48 58 6619 巴西 32 42 6620 比利时 63 64 62资料来源:日本海关3、2005年1-5月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国别(地区)排序(前20位)金额单位:美元排序国别纺织服装进口金额占比%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占比%1中国1,367,613,508271,055,4672意大利76,920,08910,653,7293美国54,786,43945,811,4054越南56,158,16224,204,3735韩国67,758,68628,432,1396印度尼西亚44,075,25913,091,4347泰国34,044,39021,326,6528印度30,783,3825,690,4339台湾27,061,92523,807,26410法国14,411,0056,816,46211英国11,089,2825,243,98512菲律宾9,309,4797,995,75913马来西亚10,100,0787,406,88914德国11,589,20612,001,22415巴基斯坦9,186,9171,906,13516澳大利亚8,133,3322,340,14117巴西5,084,638657,83518中国香港4,075,82775,127,59919西班牙3,565,2892,959,19420土耳其3,395,3663,812,222其他国家54,724,93762,128,104总计1,903,867,198100632,468,444100数据来源:日本海关二、中日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纺织品是我对日出口的传统大宗商品,日本是中国最大纺织品出口市场,同时中国也是日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