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细则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将细则和通则统一到一块,形成一份审查表)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不包括饮用药品。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共分为11个申证单元,包括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非果蔬类的)、风味饮料类及其他饮料类。
(按GB10789-2007分类,)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如:举一个例子。
饮料[瓶(桶)装饮用水类(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按GB10789-2007分类附件A)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601。
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瓶(桶)装饮用水类是指密封于塑料、玻璃等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以及其他饮用水等。
二、生产场所(厂区外围环境、车间要求、原辅料及包装材料仓库)应符合卫生规范的要求。
并经验收合格。
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1.必须设置水处理车间、灌装车间、回收容器清洗消毒间、包装车间、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等生产场所。
回收桶不得露天存放,以免受到污染。
设备的布局与工艺流程衔接要合理,减少迁回和往返,避免人流物流混杂交叉。
2.水处理车间和灌装车间的进口处须安装手的清洗消毒设施及鞋靴消毒设施;清洗及灌装车间应设置空气净化和消毒设施,(入口处应有风淋设施规范未提);其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0000级,灌装局部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00级,或者灌装车间的空气清洁度整体应达到1000级。
15版代用茶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15版代用茶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代用茶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长。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我国已经发布了第15版的代用茶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该细则主要对代用茶饮料的生产企业进行了规范和监督,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达到标准。
该细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生产企业的基本条件生产企业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严格遵守质量安全管理要求,保证生产过程中无污染、无交叉感染等现象的发生。
生产场所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生产设备必须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员工必须具备相关的健康和卫生知识,并有持续的管理和培训措施。
二、原料和辅料使用生产企业必须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和辅料,严格控制有害物质的含量,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原料和辅料采购、检验和储存管理制度。
三、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生产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确保产品真实、可追溯和符合质量标准。
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项参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必须及时处理并追溯。
四、产品质量控制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
对于产品质量不达标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五、产品标签和广告宣传生产企业必须对产品进行真实准确的标注和宣传,不得夸大功效,不得发布虚假信息。
产品标签和广告宣传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以上是15版代用茶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主要内容概述。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必须建立全面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参照该细则或是查看产品标签了解产品的生产情况和质量控制情况,做到安心购买、放心食用。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和饮料,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也成为了许多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为了规范茶叶生产经营行为,保证茶叶质量和安全,国家对茶叶相关企业进行了许可证的审查,其中包括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下面我将就这两方面的细则进行详细讲解。
首先是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经一定加工制成的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药品、化妆品和工艺品等。
审查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资质要求。
茶叶生产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生产规模和设备条件,并拥有相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人员。
同时需要具备相应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相关认证。
2.原料安全要求。
茶叶作为主要原料,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
茶叶生产企业应从合法渠道采购茶叶原料,检验其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不使用过期茶叶或含有有害物质的茶叶。
3.生产工艺要求。
茶叶生产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并建立完善的生产操作程序。
同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设备、仪器和容器,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4.产品质量要求。
茶叶生产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相关的食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应定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并记录和报备相关数据。
5.产品标识和包装要求。
茶叶生产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相关的标识和包装要求进行产品包装,并标明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企业信息等。
同时,要做好产品的追溯管理,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接下来是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代用茶是指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不含茶叶的代用饮品。
审查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资质要求。
代用茶生产企业需要具备合法的生产经营资质,并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场所、技术人员和管理体系。
2.原材料要求。
代用茶生产企业需要使用安全、合法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工艺要求。
代用茶生产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产品加工过程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0601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不包括饮用药品。
包括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非果蔬类的)、风味饮料类及其他饮料类。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共分为7个申证单元,即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如:饮料[瓶(桶)装饮用水类(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601。
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瓶(桶)装饮用水类是指密封于塑料、玻璃等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以及其他饮用水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饮用纯净水及矿物质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去离子净化(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及其他加工方法)(适用于饮用纯净水)→配料(适用于矿物质水)→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2. 饮用天然矿泉水及其他包装饮用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二)关键控制环节。
水源、管道及设备等的维护及清洗消毒;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纯净水生产去离子净化设备控制和净化程度的监测;灌装车间环境卫生和洁净度的控制;包装瓶(桶)及盖的质量控制;消毒剂选择和使用;饮用矿物质水生产中,矿物质的添加量控制;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等。
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是指针对茶饮料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环境卫生等方面制定的审查细则。
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类产品,茶饮料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保障茶饮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合法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就“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做简要解析。
一、茶饮料生产所需审批程序1、茶饮料企业应首先在当地市场监管局进行工商营业执照的注册登记。
2、在工商营业执照登记成功后,茶饮料企业应向所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申请,并提供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品质量管控措施、企业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3、在提交资料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对企业生产能力、生产设施、员工培训、产品质量控制、环境卫生等进行现场检查。
4、符合规定要求的企业,将获得发放“生产许可证”的资格。
二、茶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1、企业资质审查:应具备正式工商注册登记证明、有固定生产厂房和办公场所、有稳定的品牌和产品研发能力,经过合法的税务注销手续等。
2、环保验收评估:包含企业所在地的环境评估报告、环境保护设施设置和工艺流程的持续改进情况、企业是否存在污染行为等内容。
3、生产设备及场所的检查和评估:包括食品加工生产设备、贮存设施、高压灭菌设备、检测设备、废料处理设备等。
企业本身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符合要求。
4、生产过程的审查:茶饮料生产过程中若存在微生物污染、过多添加防腐剂与化学物质、劣质原材料等不合规范的现象将被认为不符合要求,会被禁止出售和生产。
5、产品质量检验:茶饮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现代化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安全性、质量、配方、包装等各方面的性能都需要进行全面检测并进行记录。
企业本身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检测标准,并设有专业人员负责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符合标准。
三、结语茶饮料类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试图通过制定明确的生产规范和标准,确保茶饮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合法性,从而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茶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饮料产品包括所有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或不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
不包括以茶作为调味料加工而成的各种茶味饮料,如菊花茶饮料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水+辅料茶叶的水提取物(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调配(或不调配)→过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二)关键控制环节。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车间,尤其是配料和灌装车间的卫生管理控制;水处理工序的管理控制;管道设备的清洗消毒;配料计量;杀菌工序的控制;瓶及盖的清洗消毒;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设备、环境、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水处理工序、人员等环节的管理控制不到位,易造成化学和生物污染,而使产品的卫生指标等不合格;原料质量及配料控制等环节易造成茶多酚、咖啡因含量不达标、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生产茶饮料的企业,应具备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水处理车间、配料车间、包装瓶及盖清洗消毒车间、杀菌及自动灌装封盖车间、包装车间等生产场所。
各生产车间进口处须安装手的清洗消毒设施(应采用非手动式开关)以及符合要求的鞋靴消毒池(或其他设施)。
2.生产车间依其清洁度要求应分为:非食品生产处理区(办公室、配电、动力装备等)、一般作业区(品质实验室、原料处理、仓库、外包装等)、准清洁作业区(杀菌车间、配料车间、预包装清洗消毒车间等)、清洁作业区(灌装车间等)。
各区之间应给予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污染。
3.准清洁区和清洁作业区应相对密闭,设有空气处理装置和空气消毒设施,清洁作业区应为10万级以上洁净厂房,入口处应设有人员和物流净化设施。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水处理设备;2.配料罐;3.过滤器;4.杀菌设备;5.管道设备清洗消毒设施;6.自动灌装封盖设备;7.生产日期和批号标注设施;8.混比机(适用碳酸型茶饮料)。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细则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将细则和通则统一到一块,形成一份审查表)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不包括饮用药品。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共分为11个申证单元,包括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非果蔬类的)、风味饮料类及其他饮料类。
(按GB10789-2007分类,)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如:举一个例子。
饮料[瓶(桶)装饮用水类(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按GB10789-2007分类附件A)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601。
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瓶(桶)装饮用水类是指密封于塑料、玻璃等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以及其他饮用水等。
二、生产场所(厂区外围环境、车间要求、原辅料及包装材料仓库)应符合卫生规范的要求。
并经验收合格。
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1.必须设置水处理车间、灌装车间、回收容器清洗消毒间、包装车间、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等生产场所。
回收桶不得露天存放,以免受到污染。
设备的布局与工艺流程衔接要合理,减少迁回和往返,避免人流物流混杂交叉。
2.水处理车间和灌装车间的进口处须安装手的清洗消毒设施及鞋靴消毒设施;清洗及灌装车间应设置空气净化和消毒设施,(入口处应有风淋设施规范未提);其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0000级,灌装局部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00级,或者灌装车间的空气清洁度整体应达到1000级。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饮料生产是一项高度关注的行业,因为它涉及到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确保饮料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这些细则规定了饮料厂需要满足的基本标准。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包括哪些方面?1. 厂房和设备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饮料厂必须拥有一个适当的工厂设施和设备。
工厂内应有足够的空间用于饮料生产,并设有适当的卫生控制设备和设施。
此外,材料的储存和处理设备,包括原料的储存和处理,应符合卫生和安全方面的标准。
2. 原材料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其原产国或地区应有验货证明。
使用的原材料必须是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的,其品质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
3. 生产过程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规定饮料生产企业必须遵循卫生和安全的生产标准,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防污染和人员卫生等方面。
此外,应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职责和权责。
饮料生产企业还必须制定完善的标准操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和可控性。
4. 产品质量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还规定要求饮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每一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此外,还要完善质量检测机制,进行品质管理和监测,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
质量检测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检测标准,并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机制。
5. 企业责任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还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饮料生产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宣传和教育等方式,加强员工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为什么需要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出台,是为了规范饮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这些细则的存在,可以使饮料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严格地控制卫生和安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饮料产品包括所有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或不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
不包括以茶作为调味料加工而成的各种茶味饮料,如菊花茶饮料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水+辅料
↓
茶叶的水提取物(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调配(或不调配)→过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
(二)关键控制环节。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车间,尤其是配料和灌装车间的卫生管理控制;水处理工序的管理控制;管道设备的清洗消毒;配料计量;杀菌工序的控制;瓶及盖的清洗消毒;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设备、环境、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水处理工序、人员等环节的管理控制不到位,易造成化学和生物污染,而使产品的卫生指标等不合格;原料质量及配料控制等环节易造成茶多酚、咖啡因含量不达标、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茶饮料的企业,应具备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水处理车间、配料车间、包装瓶及盖清洗消毒车间、杀菌及自动灌装封盖车间、包装车间等生产场所。
各生产车间进口处须安装手的清洗消毒设施(应采用非手动式开关)以及符合要求的鞋靴消毒池(或其他设施)。
2.生产车间依其清洁度要求应分为:非食品生产处理区(办公室、配电、动力装备等)、一般作业区(品质实验室、原料处理、仓库、外包装等)、准清洁作业区(杀菌车间、配料车间、预包装清洗消毒车间等)、清洁作业区(灌装车间等)。
各区之间应给予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污染。
3.准清洁区和清洁作业区应相对密闭,设有空气处理装置和空气消毒设施,清洁作业区应为10万级以上洁净厂房,入口处应设有人员和物流净化设施。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水处理设备;
2.配料罐;
3.过滤器;
4.杀菌设备;
5.管道设备清洗消毒设施;
6.自动灌装封盖设备;
7.生产日期和批号标注设施;
8.混比机(适用碳酸型茶饮料)。
四、产品相关标准
QB2499-2000《茶饮料》;GB19296—2003《茶饮料卫生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所用的茶叶应符合GB9679《茶叶卫生标准》、GB/T13738.2-
1992《第二套红碎茶》、GB/T13738.4-1992《第四套红碎茶》或
GB/T14456-1993《绿茶》的规定;其他原辅材料应符合GB10791-
1989《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的规定;包装材料应符合GB10790-1989《软饮料的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规定。
原辅材料中涉及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采购获证企业的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茶多酚、咖啡因为原料调制茶饮料。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二)灭菌锅;(三)微生物培养箱;(四)生物显微镜;(五)酸碱滴定装置(适用碳酸型茶饮料);(六)二氧化碳测定装置(适用碳酸型茶饮料);(七)定氮装置(适用奶味茶饮料);(八)酸度计;(九)计量容器;(十)分光光度计;(十一)分析天平(0.1mg)。
七、检验项目
茶饮料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按照下列表中列出的相应检验项目进行。
出厂检验项目注有“*”标记的,企业每年应当进行2次检验。
带☆的项目为非罐头加工工艺生产的罐装茶饮料微生物指标检验项目,带★的项目为罐头加工工艺生产的罐装茶饮料微生物指标检验项目。
茶饮料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
序号检验项目发证监督出厂备注
1感官要求√√√
2净含量√√√
3茶多酚√√√
4咖啡因√√*
5苯甲酸√√*其他防腐剂根据产品
使用状况确定
6山梨酸√√*
7糖精钠√√*其他甜味剂根据产品
使用状况确定
8甜蜜素√√*
9着色剂√√
*根据产品色泽选择测定
10二氧化碳气容
量
√√√碳酸型茶饮料项目11总酸√√√碳酸型茶饮料项目
12PH值√√√非碳酸型茶饮料项目
13蛋白质含量√√√奶味茶饮料项目
14总砷√√*
15铅√√*
16铜√√*
17☆菌落总数√√√
18☆大肠菌群√√√
19☆致病菌√√*
20☆霉菌√√*
21☆酵母√√*
22★商业无菌√√√
23标签√√
注:标签内容除符合GB7718中的规定外,还应符合QB2499中的下列规定:
茶汤饮料应标明“无糖”或“低糖”;花茶应标明茶坯类型;淡茶型应标明“淡茶型”;果汁茶饮料应标明果汁含量;奶味茶饮料应标明蛋白质含量。
八、抽样方法
在企业的成品仓库内,从同一规格、同一批次的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样品。
所抽品种应为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对于有碳酸型茶饮料产品的企业应抽查碳酸型茶饮料产品。
抽样基数不得少于200瓶,抽样数量为18瓶,样品分成2份,1份检验,1份备查。
抽样人员与被抽查企业陪同人
员确认无误后,双方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并当场加贴封条封存样品。
封条上应有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和抽样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