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课讲稿:梁启超的优秀事迹

合集下载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篇1】【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

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

【关于梁启超的学术贡献】新史学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是20世纪前期创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前期发表的《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史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猛烈的批判,并且大呼“史学革命”。

继此,他又撰写了一系列论著,构建其资产阶级的新史学理论体系,如《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等,集中反映了梁启超的史学观及其突出贡献,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接连发表震动一时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猛烈抨击封建史学,倡导“史学革命”,较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史学功用、历史哲学、治史态度和方法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史学主张。

目录学梁启超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该目著录西学书籍400种,西政书籍168种,光绪二十二年(18)成书。

其他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子略考释》等10余种。

赤心奉国,名垂千古

赤心奉国,名垂千古

赤心奉国,名垂千古
——《梁启超:永远的少年》讲书稿(快板:梁门有九子,子子皆才俊,一门三院士,精英第一家,家风世人赞,百年代代传,誉满大中华,美名遍华夏。

)
大家好!今天,让我们走进《梁启超:永远的少年》。

翻开书本,我们看到了一位“赤心奉国”的梁启超先生。

少年梁启超在祖父爱国情怀的熏陶下,发奋读书,十六岁便中举人。

他由学入仕,平步青云。

然而,少年梁启超并没有沉浸在自己的金光大道里面,当他看到“四塞已干戈”居然“百户尚牛酒”的社会现状,他毅然做出了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壮举。

梁思礼曾写道:“父亲梁启超一生爱国,中国梦的实现是他的理想。


梁启超不仅自己奔波在救国的道路上,还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与娴儿书中,他写道“吾家十数代清白寒素,此乃最足以自豪者,安可逐腥膻而丧吾所守耶?”娴儿谨记父亲的教诲。

在1938年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抚养4个孩子,尽管生活十分困难,她也坚决不为荣华富贵帮日本人做事。

梁启超的其他儿女也谨遵教诲,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

书写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族传奇。

读了《梁启超:永远的少年》这本书,梁启超先生的爱国魂镌刻在我的基因上。

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祖国的复兴而拼搏吧!。

梁启超精神演讲稿

梁启超精神演讲稿

梁启超精神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梁启超先生的精神。

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首先,梁启超先生的精神体现在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上。

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在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他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其次,梁启超先生的精神还体现在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教育的重视上。

他认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力量,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因此,他非常重视教育,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事业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梁启超先生的精神还体现在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不懈奋斗精神上。

他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超越自我。

他的人生态度和奋斗精神对我们都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往直前。

梁启超先生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种爱国情怀、对知识的追求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够发扬梁启超先生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梁启超爱国演讲稿

梁启超爱国演讲稿

梁启超爱国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胞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一篇关于梁启超爱国精神的演讲。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爱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演讲中曾经说过:“爱国之心,乃人之常情。

凡有国者,无不有国之人;凡有民者,无不有民之心。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爱国的本质和普遍性。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应该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启超先生一生致力于国家的改革与进步。

他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主张科学与民主,致力于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他认为,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推动着中国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爱国精神不仅仅表现在对国家的忠诚,更表现在对国家的贡献。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演讲中强调:“爱国之心,必须以实际行动为基础。

”这句话告诉我们,爱国需要我们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应该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爱国精神还表现在对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演讲中曾经说过:“爱国者必先自爱其国之文化。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爱护和传承国家的优秀文化,弘扬国家的传统美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现代社会,爱国精神也表现在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演讲中曾经说过:“爱国者之行为,不仅限于对国家之事业,亦包括对社会之事业。

”这句话告诉我们,爱国不仅仅是关心国家的发展,还包括关心社会的进步和民生的改善。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想引用梁启超先生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爱国者之行,无非行己所能,尽己之力,效己之职而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爱国不需要我们做到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只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爱国精神。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复初,祖籍广东番禺(今属广州),清末民初杰出政治家、学者、教育家和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伟人之一、他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丰富的事迹和贡献,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894年他考入北京的京师大学堂,由于学习优秀,获得了一系列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在大学期间,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启迪,并开始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此后成为了中国早期的维新主义者。

1898年戊戌变法爆发后,梁启超积极支持变法,并为之撰写文章辩护,他将变法看作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全面,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然而,变法失败后,他陷入了长期的失望和思索之中。

梁启超对于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还是国家独立运动的重要倡导者。

他声援慈禧太后废黜皇帝成为全国闻名的人物,他坚定地认为,只有国家独立,中国才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梁启超在教育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贡献。

他提出了教育应当适应时代的原则,主张培养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反对僵化教育体制的存在。

他倡导新式教育,主张推行科学教育和实践教育,并积极推动了新式学校与大学的建设。

在学术领域,梁启超被誉为“学术教父”,为中国学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主持编写了《中国通史》,被称为“中国学术的百科全书”,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他还创建了“国学运动”,提倡恢复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后来的国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梁启超的思想开创了中国社会科学思想的新局面。

他主张“变法兴制度”,强调制度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堪称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

他还提出了“君主立宪论”,主张君主立宪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最佳道路,为后来的政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梁启超还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在这一时期积极争取政治民主化,倡导个人自由和平等,主张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紧密结合。

关于梁启超 演讲稿

关于梁启超 演讲稿

关于梁启超演讲稿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早期的改革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晚清时期和民国初年,积极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关于梁启超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将要就梁启超先生的事迹与贡献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并探讨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现代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梁启超先生的改革主张体现在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他提倡民主、科学、教育与国家富强并重。

他积极推动政治的改革和民主化进程,主张君主立宪,实行宪政,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梁启超先生非常重视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意义。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个人的必经之路。

他主张改革教育体制,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并非停留于书本知识的灌输,而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探究的能力的培养。

梁启超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他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倡旧有的文化须与新文化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他在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提倡了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了解。

梁启超先生的思想和行动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从梁启超先生的改革思想中汲取灵感。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我们可以借鉴梁启超先生的民主思想,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化进程,以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高效的社会。

其次,我们可以从梁启超先生的教育理念中受益。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建设国家的基础,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的人才,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

梁启超爱国事迹

梁启超爱国事迹

梁启超爱国事迹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的第一公民”,对中国近代变革和民主思潮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因其出色的爱国事迹而被世人铭记和敬仰。

梁启超曾参与“戊戌变法”,对清政府进行变法以挽救势单力薄的国家有着巨大的期望。

他与康有为一同在《天演论》中阐述了启蒙思想,认为“天命之国,以立德为先”,得出“救亡先救精神”的结论,指出了突出民族自信、提高国民道德素质的根本措施。

梁启超积极响应丁丑慈禧的光绪帝慈禧太后发起救灾,并组织各地的读书人成立救荒会、闵敏同学校以及师生义务救荒队等社会团体,尽自己所能为灾区众生提供援助。

梁启超对女性教育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发表了《女学闲话》,提出“男女平权,教育妇女”的主张。

同时,他积极推广女子教育,在北京大学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呼吁社会发展女子教育事业。

在抗日战争期间,梁启超奔赴重庆,担任国民政府委员,致力于抗战胜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梁启超始终认为文化救国是治理国家的首要问题,他曾多次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全民教育,与时俱进”的口号,鼓励人们将教育推向全民化,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梁启超先生的爱国事迹让人钦佩和感动。

他深透地理解中国社会与民族面临的困境,认识到了救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国家遭遇巨大困难的时候,积极参与了历史进程,协助当时的政府推动国家发展。

梁启超所走的道路不仅是壮阔的历史大视野,更是一个勇敢永远、不服失败的民族精神所旗帜鲜明地薪火相传。

这种民族精神应该用于今天的发展,永远纵横于新的时代背景下。

梁启超爱国事迹

梁启超爱国事迹

1.提倡宪政:梁启超对宪政的倡导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是中国政治和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他认为,中国进步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宪政原则为基础的现代政治制度。

受西方政治理论和君主立宪制经验的启发,梁启超成为中国最早的宪政倡导者之一。

他认为,君主立宪制、明确的三权分立和法治,将提供必要的制衡,防止权力滥用,促进社会稳定。

梁启超在1902年出版的影响深远的著作《论新公民》(On the New Citizen)中概述了他对中国宪政的设想。

他强调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包括建立国民议会、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以及发展独立的司法机构。

在写作之余,他还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宣传宪政。

他参加了1898年的百日变法,这是一段旨在实现中国治理现代化的激烈政治改革时期。

梁启超和其他改革家一起,提出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包括引入宪法和建立君主立宪制。

然而,他们的努力受到政府内部保守势力的阻挠,导致改革运动的失败。

尽管受到挫折,梁启超继续倡导宪政。

他于1913年创立了进步党,呼吁在中国建立一个宪政政府。

通过他的政治著作和演讲,梁启超敦促中国人民拥抱宪法原则,积极参与政治进程。

梁启超的思想对后来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对宪政的倡导为1911年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随后由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在1912年起草中国第一部共和宪法时采纳了梁启超的许多思想。

梁启超孜孜不倦地推动宪政,为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和政治话语做出了贡献。

他的思想在中国正在进行的政治和法律改革中继续产生共鸣,使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

2.反满运动:梁启超参与反满运动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一章,在塑造晚清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20世纪之交,中国正努力应对对满清王朝统治的普遍不满和沮丧。

梁启超与当时的其他知识分子和改革家一起,越来越多地批评满清政权及其在治理方面的失败。

梁启超对满清统治的批判在他积极参与反满清运动中达到高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主义教育课讲稿
梁启超的优秀事迹
一、梁启超生平的贡献
梁启超(1873-1929,生于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2月23日,阴历:正月二十六日,出生地:广东省新会县茶坑村),享年56岁。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

他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

今年2013年是梁启超诞生140年,在名人广场上立有梁启超的铜像,梁启超是名人。

1、倡导变法维新
1895年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要求清政府拒签《马关条约》,要变法图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受光绪皇帝召见,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社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同时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2、反对复辟帝制
辛亥革命之后,他从日本回国任北洋政府司法财政总长。

1915年,发表著名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猛烈抨击袁世凯称帝的野心,并与蔡锷策划发动护国战争。

3、文化贡献卓越
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期间,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1918年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西方文明,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晚年被誉为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之一。

梁启超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著多领域都有较深造诣。

他的著作有《清代学术概论》、《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
文化史》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所遗《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1400万余字。

他各方面有这样大的成就,这是离不开他少年时代的努力,真是博学多才。

梁启超生长在那个时期有这种敢于创新、变法、救国救民的思想,这种力量来源于他从小就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真是艺高人胆大。

二、少年梁启超从启蒙到成长的心路历程
1、小时候的梁启超有一个闻名乡里的好家庭
梁启超12岁外出游学之前生活和成长的这个家庭,一向以质朴、端凝的家风闻名乡里。

父母亲、长辈等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有怎样的长辈,就有怎样的儿孙。

梁启超从小在品德修养上深受祖父的影响。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祖父就携诸孙来到当地一座庙宇,对着庙内绘有忠臣孝子的图画,指着说:“这朱寿昌弃官寻母,是孝子;这岳武穆出师北征是勇将。

”扫墓经过崖门时说:“当年南宋宰相陆秀夫背幼主投海殉国,这是忠臣。

”这个史实就是我们所讲的崖门失玺之故事了。

这些爱国的历史物深深地激励着童年时代的梁启超。

后来到梁启超长大了,在封建王朝的尾声,他以维新思想为基础,写下了《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著。

特别是《少年中国说》已收入中学课本,他一开头先用重叠句式斥西方人骂中国:“一则日老大帝国,再则日老大帝国,”再用设问句“其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大家想想在一个世纪前他已预言将来有一个少年的中国真不简单。

他在议论中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段意思是祖国的繁荣倡盛要靠年轻人,重担落在少年身上。

他又形象地写:“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这两句象征少年中国灿烂的前程,象征少年中国的进步无可限量。

我国神舟一号——神舟十号火箭有四次载人上天,就可证明少年中国在。

从他的著作中,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中,描绘出一个改天换地的强国之梦已实现。

2、新会人眼里的神童-梁启超
在新会人的眼里,少年时代的梁启超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

当地人流传着许多关于梁启超幼时出口成章的故事。

有一次,他爬梯子玩,看到祖父站在梯子下,便天真地唱道:“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又有一次,梁启超给来访的客人敬茶,客人随口说了句:“饮茶龙上水。

”梁启超回应道:“写字狗扒田。

”客人诵:“东篱采陶潜菊。

”梁启超即时对:“南国人怀召伯棠。

”才思之敏捷令人惊叹。

梁启超“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因为他读书时,心无杂念,一心一意沉浸在诵读之中,天天坚持,天天积累知识:他读四书五经,熟读能背。

所以他作诗,出口就成诗,出口就成章。

10岁前往广州应童子试时,当中以盘中咸鱼为题作诗,“神童”之名传遍乡里。

12岁考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他曾令授业先生发出“吾不能教之矣”的感叹。

你们说梁启超聪明吗?聪明,我们大家应向他学习,全身心投入学习,为中华崛起,为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的伟大的复兴梦而奋斗,为中国强于世界而勤奋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小时的梁启超学习之后积极参加劳动锻炼
梁启超曾在三十岁自述时回忆父亲莲涧先生时写“督课之外,使之劳作”言语举动稍有不慎或者偷懒,父亲便会训斥道:“你看看,你还像个正常的孩子吗?”此外,母亲赵氏的教育对梁启超的立身处世也有极大影响。

有一次,母亲严厉教育他不可说谎。

她那“欺人与窃盗之性质何异”的质问,令梁启超终生难忘。

梁启超在学习之余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锻炼,做什么家务,可以从他的居故劳作木磨,椿、灶台、橱柜等杂物可以想象了。

我相信梁启超的小身影应该时常出现在那里吧!
三、梁启超和他的子女们对祖国的贡献
梁家是一个和睦、幸福兼具传统底蕴和现代风气的文化大家庭。

他对儿女的教育从思想到文化教育都很重视,他的子女在外国学习时,写过300多封信教育他们。

他9个子女在文学、经济、图书馆
学等方面各领风骚,其中以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三个中国科学院院士最为著名,三个儿子都是院士,这在中国甚称绝无仅有的家族传奇。

9个儿女有7个出国留学,但学成全都回祖国服务,梁思礼放弃在美国的高薪,忠于祖国,回来报效祖国真不简单。

梁思礼的同学留在美国,都是搞洲际导弹,梁思礼回国搞洲际导弹研究,当时的工资只有留在美国的同学的百分之一。

那位同学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还拥有高级别墅。

当时有人问梁思礼有何想法?梁思礼说:“我研究的导弹是保卫我的祖国的,我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

”同学们,他的回答多以响亮!梁思礼是“神舟五号”的研发工作者,杨利伟上太空胜利归来,有梁家的一分贡献!梁思礼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这24个字是中国航天事业40多年实践经验总结。

神舟五号的成功也证实梁启超在《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表达的新民、强国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从梁启超到他的儿女们总是这样热爱祖国,为人民为国家多作奉献,这是梁氏家族爱国、爱民的具体表现。

我们要向梁启超及他的后代子女们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我国强于世界而发奋好学文化科学知识,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我们要学梁启超先生的什么精神?①从小立大志,奋发学习;②为国家富强,人民的幸福奋斗终生;③敢于改革创新的维新奋发精神。

(要叫学生记笔记)最后我想给一些思考题大家想想,你能留心听,肯定会答对。

1、梁启超是新会茶坑村人,他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

今年是梁启超诞生140 年。

2、梁启超的爱国思想世代相传,他有九个儿女,七个出国留学,学成以后,全部归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建设作出很大的贡献。

尤其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三个都是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我的讲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